胰島素敏感性
」 糖尿病「睡眠不足」也會影響血糖 醫曝做1事:可抵消一點
許多人認為,影響血糖的只有飲食,但其實睡眠不足也會影響到血糖。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莊武龍表示,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減少胰島素敏感性,使身體更難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進而引發血糖波動。莊武龍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睡眠不足會影響血糖調控,即使是正常沒有糖尿病的人,而想預防三高或糖尿病,好好睡覺,也是很重要的習慣養成,養成重視睡眠的習慣,或許就讓你少吃一些藥了。至於如果工作要輪班,睡眠失衡的人怎麼辦?莊武龍說,在睡眠找回平衡前,建議要保持運動的習慣,因為運動可以抵消一點,由於睡眠問題造成的代謝內分泌異常。莊武龍指出,睡眠不足會顯著影響血糖調節,導致葡萄糖耐受性降低,並增加罹患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找來沒有糖尿病的人來做研究,結果顯示,即使短期的睡眠限制,例如每晚只睡4小時,連續5晚,也會降低身體對葡萄糖的處理能力,導致餐後血糖水平升高,此外,睡眠不足會減少胰島素敏感性,使身體更難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進而引發血糖波動。運動是否可以緩解睡眠不足對於葡萄糖耐受性、粒腺體功能、及晝夜節律失衡所造成的影響?莊武龍表示,研究發現,睡眠限制會降低葡萄糖耐受性、線粒體呼吸功能、並減少皮膚溫度的晝夜節律幅度;然而,在睡眠不足期間進行高強度間歇運動(HIIE)的參與者中,這些負面影響未被觀察到,顯示運動有助於抵消睡眠不足對身體代謝和生理機能的影響。
「這運動」做3個月逆轉糖尿病! 醫曝不只控血糖「還有5好處」
糖尿病患者可多嘗試透過跑步控制血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跑步流汗是最簡單、最有效預防細胞老化的方式之一,「這類短期耐力運動能夠提升血清胰高血糖素(Glucagon),這能激活胰島β細胞中AMPK信號,減輕了胰島素抵抗β細胞衰老速度。」黃軒醫師昨(27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門診來了1名糖尿病患者,對方好擔心自己的血糖控制不好,問黃軒有沒有日常的方式,可以改善自己的血糖控制,「我告知他:跑步,可以使血糖控制更平穩的。」3個月後,對方再來門診,氣色變得很好,糖血色素也恢復正常。黃軒接著補充,跑步流汗,是最簡單、最有效預防細胞老化的日常習慣之一,這些減緩,包括了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生理老化現象!「糖尿病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細胞老化加速現象,例如端粒縮短了、線粒體DNA耗竭了、膠原蛋白老化了等問題。這些細胞老化,會導致胰島素細胞組織,也完整性受損,甚至功能逐漸喪失!而預防這種老化,逆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跑步運動了。」黃軒也整理出運動不只可以控制好血糖,還對糖尿病患者有5大好處:降低血糖:運動有助於肌肉細胞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從而有效降低血糖。控制體重:運動能消耗熱量,有助於減少體脂肪、控制體重,對於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運動可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緩解細胞老化速度,有效減少胰島素阻抗,血糖自然更穩定。保護心血管: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壓與膽固醇,從而降低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風險。提升心理健康:運動可減少壓力和焦慮,提升整體心理健康,使精神也變好。黃軒也解釋,運動之所以能改善身體狀況,主要是因為它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並且通過消耗能量來調節代謝過程。此外,運動還能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體的整體功能,「固定堅持,持續連續三個月後,你就會感受到你的身心更健康了!」
女大生每日僅兩餐「暴肥5公斤」 醫師曝光炎夏3大肥胖理由
炎炎夏日,許多人都胃口不好,甚至有人以此萌生少吃減重的想法。但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醫師表示,先前就曾接獲一個個案,一名每日僅2餐的女大生在短時間內暴肥5公斤,仔細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吃錯食物」。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一名19歲女大學生因短短一個月內體重驟增5公斤而感到困惑不已,遂前往診間求助。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這名女學生的血液檢驗結果一切正常。許芷瑜醫師在詢問患者的日常飲食後,發現該名女大生為了減重,將三餐縮減為兩餐,主食多以超商涼麵或輕食為主。此外,為了消暑,他每天都會飲用手搖飲料,當中也添加大量紅豆、豆花,晚上還會額外享用桶裝冰淇淋。許芷瑜醫師指出,這種飲食模式容易導致體重增加。許芷瑜醫師解釋,患者的飲食雖然看似減少了正餐熱量,但實際上攝取了大量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冰品甜點中含有高油脂和高糖分,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體重的快速上升。所幸患者並無其他健康問題,在醫師的指導下,女大生開始採用211餐盤比例進行配餐,並戒除含糖飲品,輔以核心運動。兩個月後,該名女大生的體重從65公斤降至58公斤,體態比之前更為優美,甚至收穫暗戀已久的男同學的告白,在七夕前夕結束了單身生活。許芷瑜醫師解釋,夏季容易導致體重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首先,夏天氣溫較高,身體調節體溫所需的能量消耗較少,不像寒冷季節會啟動棕色脂肪產熱來維持體溫。其次,為了避暑,人們外出頻率和活動量往往會減少,久坐時間相對增加。最後,夏季食慾不振時,人們傾向選擇涼麵、三角飯糰等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過度攝取可能影響血糖和胰島素阻抗,導致脂肪堆積和營養素缺乏。此外,夏季甜品通常熱量很高,更是減肥的大忌。對於想在夏天既消暑又不想發胖的人來說,許芷瑜醫師推薦飲用無糖果醋。醋酸能改善身體代謝,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穩定血糖,使身體更容易燃燒脂肪。然而,許芷瑜醫師強調,無糖果醋雖然有助燃脂,但仍不能取代水的重要性。此外,許芷瑜醫師建議腸胃較弱的人應控制攝取量,最好在飯後飲用,以避免造成不適。
水果迷思…香蕉比芒果更甜「熱量高」 醫揭關鍵原因
夏天是許多水果盛產的季節,一般人以為香蕉的糖份和熱量比芒果低,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一名糖尿病患者,三餐飯後都吃香蕉,結果血糖飆到1.5倍,讓醫師笑虧:「真的不要再誤會芒果了!」。減重專科暨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分享案例,有一名50歲男子患有糖尿病,原本血糖穩定控制,但3個月後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飆到7.5,追問下才知,男子因為想吃水果,選擇將「感覺糖分較低、熱量也低」的香蕉當作三餐飯後的點心,才會導致血糖失控。周建安說明,香蕉比芒果更容易引起血糖上升,因為糖分高於芒果,加上購買便利性,常被大量食用,糖分總攝取量就很容易過量,其升糖指數(GI值)51,高於芒果的41,GI值越高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而芒果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有助減緩糖分吸收,成分中的「芒果苷」還具有抗發炎與降血壓的特性,更能穩定血糖。醫師建議,芒果是更好的選擇。(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周建安提醒,糖尿病患者選擇水果要更嚴謹,並注意份量。芒果中的芒果多酚與各種礦物質、維生素,雖然有助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延緩糖分吸收,但就品種而言,糖尿病患者以「愛文芒果」最為恰當,且一次以半顆中型為限,1天不超過2份,並搭配纖維與蛋白質,降低血糖波動。至於什麼時候吃比較好?白天優於晚上、飯後勝於飯前,1天不能超過2份,也最後分散在餐後,一餐最多1份,才能在口腹之慾和健康飲食間取得平衡。
睡不飽真的會肥!中醫列「4大影響」證實:常常被忽略
許多人為了健康或完美體態,會透過減肥來達到目的,但過程中卻經常遇到瓶頸,就算嚴格控制飲食和積極運動,體重仍進入停滯期。對此,中醫師謝秉芳表示,若體重難以減輕,有可能是「睡眠障礙」所導致的,她也列出「睡眠障礙」影響減重4大原因,其中包括荷爾蒙失調、代謝減慢、胰島素阻抗及行為改變。昇陽中醫診所中醫師謝秉芳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有一個會影響減重成效,但常常會被忽略的因素,就是睡眠品質和時間。研究顯示,睡眠障礙可能是導致體重難以減輕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睡眠不足如何影響體重控制?謝秉芳接著列出4大原因:1、荷爾蒙失調睡眠不足會增加「飢餓素」的分泌,並降低「瘦素」水平,荷爾蒙失衡便會導致過度飲食和體重增加;此外,睡眠不足也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它與脂肪堆積、體重增加有密切關聯。2、代謝減慢謝秉芳指出,睡眠不足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讓身體在休息狀態下消耗更少能量,因此即使攝入相同數量的食物,體重也更容易增加。3、胰島素抵抗睡眠不足會降低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人體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才能來維持正常血糖水平,因而可能導致脂肪堆積。4、行為改變睡眠不足會導致白天疲勞,減少身體活動量,並且讓人更想找高糖、高脂的食物來快速獲取能量。另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平均每晚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肥胖風險增加45%,顯示睡眠時間不足與肥胖有正相關;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則發現,短期睡眠不足(每晚4小時),會導致受測者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最後謝秉芳提醒,若在減重過程中遇到瓶頸,可以回頭檢視是否睡眠發生問題,必須有良好且足夠的睡眠,才能讓減重之路更加順利。
嘴饞想吃「某種食物」恐是健康警訊 營養師揭4類食品看出身體缺什麼
不少人都曾有過「嘴饞」突然想吃某個食物的經驗,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飲食行為,但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背後可能是身體發出健康警訊,「突然想來點這四類食物,往往暗示身體缺乏這些特定營養素」。許書華在臉書粉專「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發文表示,嘴饞是一種常見的飲食行為,但背後可能是身體在向您發出健康警訊,像是突然想吃甜食,代表缺乏「鉻、能量」,可能是因為身體能量不足而渴望糖分,或是因為缺鉻,降低胰島素敏感性,減弱糖的耐受性,易產生糖癮,建議大家可以補充蘋果、花椰菜、黑豆等。許書華表示,突然想吃肉食的話,可能是缺乏「鐵、胺基酸」,因體內缺胺基酸或鐵質不足會使身體感到疲倦,且這種狀況經常發生在女性生理期時,建議大家可以補充紅肉、菠菜、豬、鴨血等;若是突然想吃炸物的話,可能是缺乏「水、電解質」,可能因身體輕微脫水、電解質失衡,如果發現口味愈吃愈鹹,也要檢視近期生活是否壓力過大,建議大家可以補充柳橙、木耳、橄欖等。許書華指出,若是突然想喝「汽水、咖啡」,則可能是缺乏「鈣」,是因體內缺鈣會讓人需要咖啡因提神,但過量咖啡因會將骨骼中的鈣過濾出來,造成惡性循環,建議大家可以補充起司、牛奶、小魚乾等。許書華也提醒大家,嘴饞常常與情緒或壓力有關,「要注意自己會不會明明飽了,還一直想吃唷」,有必要別忘記尋求醫療協助。
每天飲用塑膠瓶裝水「恐增糖尿病風險」 加州理工研究:降低人體對胰島素敏感性
美國加州理工州立大學(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University)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的一項突破性研究,證實若經常透過塑膠瓶飲用水或飲料,恐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因為塑膠瓶內含的化學物質會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研究呼籲醫療保健提供者可建議民眾做出改變,像是在飲水時使用不銹鋼瓶或玻璃瓶,減少暴露在BPA環境下的風險。(圖/Pixabay)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這項研究25日發表在《糖尿病》(Diabetes)期刊上,研究人員隨機分配40名健康成年人接受安慰劑或每公斤體重約50微克的化學物質雙酚A(BPA),相當於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目前認定的安全劑量。BPA主要用於製造食品和飲料包裝,結果顯示,接受BPA的參與者在4天後對胰島素的反應降低,而安慰劑組則未出現此變化。這項研究發現,認為BPA可能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影響糖代謝。這是首次直接證實BPA攝入會增加成年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研究。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BPA可能會破壞人體荷爾蒙,雖然研究已將 BPA 與糖尿病聯繫起來,但先前沒有研究直接評估人類使用這種化學物質是否會增加成人的這種風險。針對研究結果,加州理工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表示,「上述研究結果表明,也許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應該重新考慮BPA的安全劑量範圍」,並呼籲醫療保健提供者可建議民眾做出改變,像是在飲水時使用不銹鋼瓶或玻璃瓶,減少暴露在BPA環境下的風險「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每天飲用塑膠瓶裝水?你可能正在增加糖尿病風險
原來「高胰島素血症」 正是引發糖尿病最大元凶
一般民眾普遍都有一項認知:「得了糖尿病,就要一輩子吃藥,或一輩子打胰島素!」糖尿病患者面對現在的糖尿病醫療,似乎都很「認命」,只要預約掛號的時間到了,就前往醫院看診、拿藥,註定人生只能這樣過下去。根據知名醫學雜誌研究論文的最新觀點,大衛.羅德維格博士2002年在美國醫學雜誌發表的文章就指出:血中胰島素過高就是高胰島素血症,正是引發糖尿病最大元凶。糖尿病整合療法 終結肥胖搶救糖尿病長期研究胰島素的蕭慎行院長,數十年前就已經提出「血中胰島素過高」正是導致年輕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腦心血管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理論,也提出「降低血中胰島素」才有可能是有效治療糖尿病與終結肥胖的「治本」之道。蕭慎行院長認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應首重「矯正胰島素失調」,血中胰島素過高才是第二型糖尿病的真正病因, 透過結合傳統醫療與創新科技的「糖尿病整合療法」,得以把血中胰島素成功調降下來,血糖或糖化血色素自然會跟著回歸正常,一步步拼湊出完整健康的藍圖。「阻糖」帷幄之中 決勝千里之外經由多年實證研發,蕭慎行院長採用「阻糖生物科技」作為輔助食療,這項方式可以阻斷60至70%(約2/3)的食物糖分,身體只吸收剩下的1/3糖分。蕭慎行院長表示,當我們吃下一碗飯只吸收1/3碗;當我們吃一塊麵包,只吸收1/3塊,無形中就大幅減少進入身的糖分總量,進入身體的糖分減少了,血中胰島素自然也就降下來了。」當2/3的糖分被阻絕在體外,對於糖尿病治療可以讓飯後血糖不再狂飆、恢復胰島素敏感性、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大幅改善、胰臟功能恢復正常,以及降低島素注射量。由此可知,這項阻糖科技的廣泛應用,將為糖尿病治療與體重管理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糖尿病革新觀念 維持血中胰島素值許多女性進入職場以後,由於工作壓力太大,往往會透過享受食物來舒壓。另外,進入職場後的運動時間減少,加上年齡漸長,身上的「高島素風暴」影響越來越大。許多人逐漸告別少男少女時期的苗條身材,轉向肥胖。而肥胖以後,「高胰島素風暴」更加大,從此進入惡性循環。平常越會吃、愛吃、越不想動,就會變得越來越胖。藉由代謝矯正把血中島素調降下來,也才能成功甩掉身上多餘脂肪,把胰島素維持在標準上下,身材不只變苗條,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檢驗數值都是「藍字」,顯示目前非常健康。所以減重後也沒有復胖,還真正做到「終結肥胖」。本文摘選自《搶救糖尿病:糖尿病整合療法的療癒實錄》,博思智庫出版
1天吃幾顆蛋最好?研究曝「這數量」防心臟病 降糖尿病風險還能減重
雞蛋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不管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愛,然而許多人擔心膽固醇攝取過多,總是不敢多吃。不過,美國一份研究指出,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包括每天吃3顆雞蛋,對70歲以上的年長者其實有幫助,不僅可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甚至有助減重。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臉書透露,「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儘管有關於雞蛋會增加膽固醇水準的警告,但它們實際上會改善動脈健康。每天吃三個雞蛋,而以前人們的建議是一周內吃的雞蛋不超過這個數量,可以改善身體的整體膽固醇狀況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似乎對老年人特別健康。」江守山提到,「研究人員讓34名年齡在60至75歲之間的肥胖者進行為期八周的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或低脂肪飲食。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人平均減少了10%的身體脂肪,而採用低脂肪飲食的人減少了2%。低碳水化合物組還看到他們的胰島素敏感性得到改善,空腹胰島素水準下降,這表明他們降低了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首席研究員Amy Goss說,「雞蛋是一種重要的、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源,對生長和發育以及維持肌肉品質至關重要。」她強調,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對65歲及以上的人有特別的好處,這是一個慢性疾病高風險的人群,同時需要保持肌肉品質。
營養師公開「6種燃脂食物」:越吃越瘦 可促進代謝、吸油脂
近年因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為了有更好的體態,都會開始實施減重,而減重其中相當重要的因素就是飲食,吃對東西才能夠成功減重。營養師張宜婷就在粉絲專頁分享了6種食物,可以幫助燃脂、促進代謝,讓人越吃越輕鬆遠離脂肪。營養師張宜婷在臉書粉專發文,能吃東西就燃脂是大家夢寐以求的效果,她也分享了6種可以幫助改善體質,甚至幫助能量代謝的食物:1. 黑咖啡咖啡因已被研究證實可促進新陳代謝,運動鍛鍊前30-60分鐘喝杯咖啡,能幫助燃脂,並含抗氧化劑能促進健康,但一天的咖啡因攝取量上限為300毫克,也要注意不要加糖和奶精,否則功效就全抵銷。2. 藻類海洋中的藻類部份都會黏黏滑滑的,是因含有大量水溶性膳食纖維,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除了可以幫助血糖、血脂調節以外,也能吸附飲食內的油脂,減少吸收,協助腸道蠕動,讓廢物排除順利不囤積,腸道健康也能有好的菌叢生態,也是不囤積脂肪體質的關鍵。3. 鮭魚鮭魚油脂雖多,但都是可幫助燃脂的好油,魚油中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抗氧化、減少身體發炎、促進代謝之效用,也可幫助體內脂肪代謝。4. 辣椒辣椒中的辣椒素可燃燒腹部脂肪,並提高新陳代謝與體溫,幫助代謝能量、排除多餘脂肪;不過若腸胃道較敏感者,注意別過量食用,避免燃脂不成反造成負擔。5. 優格發酵乳製品有助益菌在腸道內生長,改善腸道菌叢,不僅能培養出不易胖的體質,還可以促進身體代謝。6. 水果醋無糖、無添加的醋酸可以促進身體代謝,還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不僅能穩定血糖,身體也會自然轉變成容易燃脂的狀態;不過醋屬於刺激性食物,食用時要注意量與時機點。
每3分鐘1人罹糖尿病 年輕人比例激增令人震驚
56歲的涂女士有糖尿病家族病史,3年前因手臂痠痛就醫,意外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從此開始每天一顆降血糖藥物的生活。沒想到,規律服藥,血糖卻仍控制不佳,今年5月膝蓋痛到無法行走,影響爬山興趣,再次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大失控。幸好,涂女士後來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針劑腸泌素治療,短短3個月就讓糖化血色素指數從9%降至6.3%,不僅改善血糖,體重減輕,並且在搭配復健下,恢復每天可以走1個小時、約1萬步的健康自在生活。猜猜台灣的「糖尿病時鐘」有多快?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根據2019年台灣糖尿病年鑑資料,國內每年約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糖尿病儼然已成為新一代的國病。若進一步分析,可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是糖尿病的最好發族群,平均每2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除了患者「高齡化」之外,國內糖尿病也因患者年輕化而面臨「病齡長期化」的問題。研究資料顯示,台灣第二型糖尿病的年輕族群新確診者變多,以40-64歲患者占比59%為最高。而且,可能受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影響,近年20-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也快速上升,令人震驚。糖尿病不單純只是糖尿病,還會侵犯身體的大血管和小血管,提高併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心臟衰竭的風險。因此,國內外糖尿病管理專家一致認為,正確的糖尿病控制,除了讓飯前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都達標之外,也要早期控制三高,以降低心血管共病的風險。杜思德理事長表示,要達到理想的控糖目標,健康生活形態的飲食和運動絕對不能少,適當的藥物治療則可發揮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臨床使用的抗糖尿病藥物眾多,各有不同的機轉,像是磺醯尿素類藥物(Sulfonylurea)能促進胰島素分泌,雙胍類藥物(Biguanide)能避免血糖高時繼續釋放肝醣、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第2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類藥品(SGLT2 inhibitor)能促進腎臟排出糖份 3 。其中腸泌素(GLP-1 RAs),研究證實可幫助8成病友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共病風險,有助減輕體重,因此被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列為控糖達標的好幫手,建議合併心血管疾病者優先使用。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宏麟是前述涂女士的主治醫師。他也提到,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不佳。WHO資料顯示,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近5成未達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目標,因此併發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且高達9成體重過重或肥胖。而腸泌素則可透過4種不同機轉,幫助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糖達標,並且做好體重管理。陳宏麟醫師解釋,腸泌素的4大機轉,包括:(一)作用於肝臟,可降低肝臟葡萄糖新生,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二)作用於胃,延緩胃排空速度,減少飢餓感;(三)作用於胰臟,在人體需要胰島素時分泌較多胰島素,需要量較少時減少分泌,避免低血糖;(四)作用於中樞神經,抑制大腦的食慾中樞,產生飽足感,避免飲食過量。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大,杜思德理事長與陳宏麟醫師共同呼籲,患者務必做好血糖管理,其中有體重困擾的第二型糖尿病病友與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留意。如果本身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可優先考慮使用腸泌素。另外,腸泌素有不同選擇,包括健保給付的新藥在內,已有每週1次、每天1次和每天2次等多種的不同選擇,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討論,找出個人的最佳控糖之道,翻轉血糖人生。
【名醫咖啡秘笈3】淺烘焙保留抗氧化力 有助抗癌延壽命
根據一個全球性的研究顯示,追蹤兩百多萬人近14.3年之後,結果發現喝咖啡者的癌症風險下降13%,整體來說,每增加一杯咖啡,可降低癌症風險3%。張金堅說,其中又以肝癌、大腸癌效果最好,許多研究都顯示,咖啡不僅能預防癌症,就算罹患肝癌、大腸癌,喝咖啡也能減少復發,降低死亡率。「最關鍵就在於咖啡擁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如綠原酸等,可以幫助清除自由基,降低身體不好的發炎反應。」國際權威醫學期刊《自然醫學》也發表研究,證明咖啡能延緩老化、降低失智與各種慢性病風險。「人體中有一個發炎因子,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多,這個研究顯示,年長者每天喝4杯咖啡,就能使發炎因子下降,減少各種疾病發生。」這些也許都是咖啡中含抗氧化的神奇之處。張金堅通常早上喝2杯咖啡,下午再喝1杯,而且偏愛淺烘焙的黑咖啡。「咖啡分成淺、中、重烘焙,不管是哪一種烘焙方式,咖啡因含量都不會改變,但綠原酸卻會減少,所以淺烘焙的咖啡相較之下含有較多抗氧化物。」咖啡中富含多酚類,包括類黃酮、酚酸、本酚素等。其中綠原酸是由酚酸代謝出的咖啡酸及阿魏酸,混合奎寧酸而成,具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且綠原酸的降解產物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正是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喝咖啡能降低3%罹癌風險,尤其對肝癌、大腸癌有明確效果,不過,肺癌和兒童白血病則不在咖啡保護範圍內,至於乳癌則尚無定論。綠原酸降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