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
」 癱瘓 脊椎 骨折 胸椎 墜樓60歲翁突雙腳無力!無法站立行走 就醫竟是「脊椎椎體骨腫瘤」險癱瘓
60歲的邱先生過往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特別定期健檢,一個月前突然出現雙腳無力的狀況,並且越來越嚴重,就醫前已無法站立行走。透過X光、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邱先生胸椎第12節有塌陷情形,且已經壓迫神經管,影像懷疑為腫瘤骨轉移導致的非單純骨質疏鬆之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抽血檢查更顯示腫瘤標記數值增高。脊椎椎體骨腫瘤 常見轉移性為主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洪立偉醫師指出,脊椎椎體骨腫瘤的發生原因不明,少數為原發性腫瘤,有些則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腫瘤擴散而來,為轉移性腫瘤。洪立偉醫師說明,轉移性脊椎腫瘤可能來自於肺癌、乳癌、腎細胞癌及前列腺癌,發生率依腫瘤分類各有不同,且脊椎腫瘤通常容易轉移在胸椎及腰椎處。若沒有及時發現、治療,腫瘤可能增生擴大,進而壓迫神經管,此時病人即會出現雙腳無力、行走困難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情形。減壓及微創釘手術 改善神經學症狀、穩定脊椎神經管受壓迫須進行良好的減壓,才可以讓神經學症狀達到改善,以邱先生為例,醫師在術中除給予良好的減壓外,還進行微創釘固定,幫助穩定脊椎。洪立偉說明,減壓及微創釘手術首先需要將脊椎後側的椎板切除進行完整減壓後移除部分腫瘤,並透過術中X光檢查確認位置,將4根微創骨釘分別固定在胸椎第11節及腰椎第1節,最後再以金屬桿連接兩端,不需破壞很多肌肉層即可達到穩定脊椎的作用。微創釘降低疼痛、破壞少 避免鄰近脊椎節退化又再手術而過去手術通常使用的是傳統骨釘,術中需要劃一20公分的傷口,分離背部肌肉後將8根傳統釘固定於病灶上下各兩節脊椎處。洪立偉指出,微創釘的優點在於病人可以免於大傷口的疼痛,不用破壞很多肌肉就可維持脊椎穩定。此外,相較於傳統釘,微創釘的使用也能夠降低病人之後鄰近脊椎節出現退化而需再次進行手術的機率。
莫名下背痛後竟突然「半身癱瘓」!就醫發現這「1病」搞鬼 緊急手術助重新站起
一名72歲退休男性,某日平躺於床上做扭腰擺臀運動時,突感下背部疼痛,2小時後從肚臍下方延至雙下肢,開始出現麻木、無力,並合併解尿困難,立即被送至醫院急診,至急診時雙下肢已經完全無法移動。自發性脊椎硬脊膜外血腫合併脊髓壓迫 緊急手術治療因病患出現急性下半身癱瘓的神經症狀變化,立即安排胸腰椎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第八胸椎至第三腰椎處出現自發性脊椎硬脊膜外血腫合併脊髓壓迫,疑似有潛在的血管異常問題。收治該名病患的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鄭皓中醫師緊急進行第十胸椎至第一腰椎椎板整形手術併血塊清除手術,術後病理切片報告顯示為血塊,並無發現動靜脈畸形或高血管性腫瘤等容易出血之病兆。脊椎血管攝影檢查 無發現脊椎血管病變鄭皓中醫師指出,因手術中沒有發現明確的出血原因,故再安排脊椎血管攝影檢查,檢查結果未顯示任何異常的脊椎血管病變。患者手術後當天雙下肢肌肉力量隨即改善,一週後恢復下床行走,經由復健治療,出院時已排尿正常、能獨立行走,且日常生活恢復完全自理。血塊壓迫脊椎神經相當罕見 常見原因有這些鄭皓中醫師說,自發性脊椎硬腦膜外血腫造成脊髓壓迫的情形非常罕見,文獻上每年約百萬人會有一人發生。常見原因包含病患凝血功能異常,或脊椎動靜脈畸形、血流豐富腫瘤出血所致,但也有將近一半的病患找不到出血原因。典型的症狀為急性且劇烈的背痛,合併神經學症狀的快速惡化,如同上述患者在數小時內雙腳完全麻痺無法動彈。使用抗凝血劑 務必留意異常症狀早期診斷以及盡早開刀移除血塊減壓神經是脊椎硬脊膜外出血合併脊髓壓迫的唯一治療方法。鄭皓中醫師進一步提到,此個案早期就醫,加上及時手術介入,因而恢復良好,能回到正常生活。近年來隨著抗凝血劑藥物的普及,文獻上有越來越多患者的脊椎出血與抗凝血劑的使用有關,提醒使用抗凝血劑的病友務必留意。
被同事拍一下背…她一年沒上班! 稱中了「鐵砂掌」對方還慘賠
中國有名35歲的鄭女士之前在杭州的地鐵站裡當保全,但她稱某天被1位男同事拍了一下背,那一瞬間竟產生了觸電般的感覺,之後她一直不舒服,導致一年沒辦法上班。事後,男同事還因此賠償鄭女士人民幣3000元(約新台幣13500元),從此以後雙方互不追究對方責任。據陸媒報導,鄭女士在去年6月28號的上班休息期間時睡覺,班長同事要去叫她,便從後面拍了她的背,豈料她頓時感覺不對,「我這個手這邊都有感覺,好像就跟觸電了一樣,實際上我脖子也痛了,手也痛。我也跟醫生說了,但是醫生他就說想,可能是開開玩笑拍著玩的,可能也不會那麼用力。」鄭女士稱被拍背後的一個禮拜,她請女同事幫自己拍照,「同事給我看5個手指印還在上面,我也給主管看了,都七八天了」。鄭女更稱,該位班長之前開玩笑稱自己練過鐵砂掌,而這句話也讓她耿耿於懷,半個月後,鄭女士到醫院檢查,表示自己頸椎間盤突出、胸椎間盤突出,醫生建議休息2周。事後,班長因此賠償鄭女士3000元,從此以後雙方互不追究對方責任。鄭女說因為那一巴掌自己已經一年沒上班了,而且頸椎時不時還會有點像後遺症一樣,她認定身體問題就是那一巴掌所導致。
8旬嬤摔倒腰椎壓迫性骨折 用「骨水泥」灌漿醫治!順利減輕疼痛感
83歲蘇阿嬤最近因嚴重下背疼痛無法正常走路,家屬不得不陪同就醫,檢查後赫然發現腰椎第二節有明顯壓迫性骨折,詢問後得知原來阿嬤前幾天從沙發跌坐到地上不敢講,以為吃止痛藥可以改善,沒想到反倒加劇,所幸採用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灌注骨水泥後,疼痛大幅減輕,隔天開心走出醫院,讓家人鬆一口氣。胸椎或腰椎壓迫性骨折 年長、骨質疏鬆屬於高風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師鐘本聿表示,患者所幸經由X光檢查找出病因後,建議阿嬤接受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手術後隔天下背痛的情況便緩解許多,疼痛指數從9降到1-2,住院兩天後就穿著背架順利走路出院。鐘本聿表示,類似上述蘇阿嬤胸椎或腰椎壓迫性骨折症狀,是許多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年長病人常見案例,通常是在跌倒後、搬重物甚至咳嗽、打噴嚏所造成,一般可以先止痛、穿背架保守治療,如果病人對止痛效果反應不佳,或疼痛嚴重影響生活甚至臥床,就會建議手術治療。「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 灌注骨水泥穩固椎體鐘本聿解釋,所謂「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是先在皮膚上切出約0.5公分的傷口,再藉由特殊套針將「骨水泥」灌入椎體塌陷處,就是俗稱的「灌漿」,達到重新穩固椎體的效果,多數患者術後多半可以從無法自己翻身到能夠下床活動,常見的併發症是骨水泥外漏,但是幾乎不會造成嚴重後遺症,以現階段的醫療技術和材料而言可說是十分安全。身高變矮、駝背、下背疼 骨質疏鬆嚴重應就醫鐘本聿也強調,胸腰椎壓迫性骨折跟骨質疏鬆兩者幾乎是同時存在的疾病,往往是發生壓迫性骨折或髖關節骨折之後,才被發現患有骨質疏鬆症,如果能先透過治療減緩骨質流失,就能預防因為輕微意外所造成的骨折,例如停經後的女性病患就是高風險族群,此外,若出現身高變矮、駝背或者出現下背疼痛等問題,也可能是骨質疏鬆徵兆。鐘本聿提醒,民眾務必趁早存骨本,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3、蛋白質、適度曬太陽以及負荷運動,必要時可與醫師諮詢透過骨鬆藥物治療,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
屏東工地驚傳工安意外! 鷹架工人「7樓墜2樓」頭部重創搶救中
外,1名27歲蔡姓男工人作業時因不明原因從7樓鷹架摔落2樓,警消到場時發現蔡男頭部重創,緊急送醫搶救,詳細意外原因,警方正進一步釐清中。警消表示,上午10時52分接獲通報,該意外發生在長治鄉崑崙路上1處建案工地,蔡男從7樓高的鷹架摔落至2樓,警消隨即派出人車前往救援,到場時發現蔡男頭部重創,將他送往屏東基督教醫院搶救,蔡男被診斷出顱內出血、顱骨骨折、和頸椎及胸椎滑脫,昏迷指數3,目前已傳送高雄醫院救治。據了解,蔡男上午進行作業時疑似不慎從7樓鷹架摔落至2樓,同事見狀嚇得趕緊報警,救護人員到場後,發現蔡男頭部受傷,緊急幫他清洗傷口並包紮固定,隨後送醫治療。屏縣府勞青處說明,已派職災勞工個案主動服務人員前往關懷,提供相關個案服務,同時通報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南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進一步調查釐清事故原因。
下肢無力!他花30萬開刀卻沒改善 轉院一查竟開錯地方
彰化1名中年男子因為下肢無力,先後到了2家醫院自費花了30多萬進行脊椎手術,情況卻都未改善。最後他轉診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經過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其第1到第3胸椎受到壓迫,進行減壓手術後,症狀順利獲得緩解。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醫師張尚文表示,近日在門診遇到一名由其他診所醫師轉診過來的患者。該名患者是一名坐著輪椅的中年男子,先前因為下肢無力,先後在2家醫院自費花了30多萬進行脊椎手術,但情況卻都沒有好轉。患者在看診時透露,在這半年期間,他的下肢雖不會痠痛,但卻越來越無力,到最後甚至無法行走、站立,只能坐輪椅。後來張尚文看了患者脊椎手術的影像後,發現患者的5節腰椎都有進行手術,骨釘跟椎間盤支架通通打好打滿。張尚文指出,後續經過問診研判問題應該不是出在腰部脊椎,而是可能在脊椎比較高一點的位置,也就是胸椎。之後便請實習醫學生與PGY住院醫師對患者做肌腱反射的測試。檢查結果出爐後,果然得到肌腱反射增強的結果,持續大反射幅度痙攣,意味著患者在更高位的神經有壓迫或阻斷的現象,才會導致肌腱反射的增強。之後便替患者安排胸椎的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的第1到第3胸椎的地方有壓迫,隨即安排患者入院,進行胸脊椎減壓手術,手術治療的費用健保都有給付。手術過後,患者下肢無力的情況隨即改善,並在手術第7天後出院,持續復健治療,最近1次回診,已經可以自己走進診間,不再使用輪椅。
中西合併治療脊椎側彎 醫師教3方法活絡氣血
脊椎側彎屬於身體主軸結構脫離正常角度形成的疾病,包含連接頸椎、影響兩側肩臂及胸椎、連接骨盆結構的腰椎及薦椎,脊椎長軸過程中都可能形成偏移角度,影響身體結構功能廣泛,相對應生理機能都會受到脊椎側彎嚴重程度影響健康。不只肌肉痠痛 脊椎側彎影響內臟功能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脊椎側彎輕則產生相對應肌肉痠痛症狀,影響結構活動範圍,重則反覆造成肌筋膜及關節韌帶慢性發炎而產生長期疼痛。中醫經絡理論歸納脊椎兩側屬於督脈及膀胱經,因此,除了淺中層肌筋膜的疼痛症狀外,經絡氣滯血瘀也會透過背部穴位影響內科疾病,包含呼吸道疾病、腸胃疾病、內分泌疾病、自律神經疾病、婦科疾病等。輕度或中度的脊椎側彎可透過針灸、傷科手法調整進行治療,搭配適度復健運動,引導結構計畫性往正確角度調整,但重度脊椎側彎者,建議諮詢西醫進行中西醫配合治療。周大翔中醫師說明臨床上將脊椎側彎角度分成三級,輕度側彎為10-20度、中度側彎為20-40度、重度側彎為40度以上。針灸、用藥、復健 三方法活絡氣血治療脊椎側彎需要「針灸、用藥、復健運動」同時進行才能事半功倍,周大翔中醫師說明,針灸治療透過施針從兩方面同時進行治療,一、針刺鬆解過度緊繃肌肉並以特殊針灸手法排除筋結及沾黏結構,二、透過針刺穴位行氣活血來疏通局部結構不良引起的氣血瘀滯。用藥部分會根據每個患者身體狀態給予辯證處方治療,大方向會先辨別脊椎側彎對於內科範疇影響為選方選藥主軸,壯實者選用行氣活血藥物較多,包含當歸、赤芍、紅花等力道較強活血通經藥物幫忙,體虛者須搭配補氣補血藥物,包含黃耆、紅景天、何首烏、熟地等補養藥物來強化氣血,兩者大方向外,常用威靈仙、雞血藤、桑寄生、桑枝、桂枝等來強化脊椎兩側經絡氣血運行。脊椎保健穴位翳風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位於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從肌肉解剖角度影響生理機能改善,此穴會從後方由淺到深影響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頭最長肌,二腹肌後腹等,按壓時同時搭配轉動頸部,視線向正前方看,將頸部轉至最左側,一邊按壓穴位並慢慢將頭轉向正前方及最右側,轉頭動作以輕及慢為原則,反覆此動作10~15分鐘,可以有效舒緩頸椎兩側及周圍肌肉筋膜。曲池穴: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在兩屈肘紋頭外凹陷如池處,局部按壓痠脹感可傳至前臂,透過穴性傳導鬆解兩肩臂、兩前臂肌肉筋膜進而影響肩胛骨周圍肌肉及兩脅肋,按壓時以左手按右手及右手按左手方式互換,按壓時搭配胸肋轉體動作,呼吸保持腹室吸吐,反覆此動作10~15分鐘,可以有效舒緩胸椎兩側及胸肋周圍肌肉筋膜。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膝彎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凹陷處,《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膀胱合入于委中央」,此穴按壓可以疏通膀胱經經絡,引導腰背肌肉筋膜放鬆,搭配溫足浴放鬆足底肌筋膜同時,兩手按壓膝後側委中穴,持續此動作10~15分鐘,可以有效舒緩腰椎兩側及背部肌肉筋膜舒緩。脊椎保健茶飲葛根5g,炒白芍5g,炙甘草3g,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芍藥甘草湯來舒緩肌肉筋膜,搭配葛根疏通項背部筋絡,保健茶飲可以在運動過度、勞動過多、工作固定同一姿勢時間過長,導致脊椎兩側肌肉過度緊繃時,適度透過茶飲幫助放鬆。治療脊椎側彎需從結構調整及臟腑機能兩個面向同時治療,然而形成脊椎側彎通常經過多年姿勢不良為主要病因,治療過程需要長時間配合,以及自律養成良好姿勢習慣及復健運動。周大翔中醫師建議,日常保持良好習慣及正常情緒來搭配治療都可以順利改善生理狀態。
醫療新躍進2/「幹細胞治療」癱瘓5年再次行走 患者嘆:終於不必望著天花板
「行走」曾是脊髓損傷病人遙不可及的夢想,現在透過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從患者體內抽取骨髓萃取、培養後,再回輸到患者病灶處,藉由該部位的神經串聯,讓細胞有機會修復。這樣的新技術,讓分別癱瘓2年、5年的阿翰與簡先生再次能夠行走,終於找回人生希望。 2021年9月一場工作意外,讓32歲的阿翰胸椎第12節脊髓損傷,當下肚臍以下立刻失去知覺,後來阿翰得知花蓮慈濟醫院能進行「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於是抱著一絲希望前去治療。2023年9月底,阿翰完成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手術,1個多月後,原本已失去知覺的下半身,漸漸感受到腳底、大小腿麻感。像是他想讓右腳大拇指翹起來,右腳大拇指就會感覺到特別麻,或是藉由助行器行走時,以前都要用腰部甩動腿甚至不會動,但術後明顯感受到大腿肌肉麻麻的,而且可以用大腿根部或骨盆的力量嘗試跨出步伐。2023年11月30日阿翰來到台北參加《台北醫療科技展》,這是他受傷後第一次出遠門,在眾人面前,阿翰不但站了起來、還藉著輔具走路。28歲的簡先生,7年前因車禍造成胸椎第5、6節脊髓損傷,胸部以下癱瘓,沒有知覺,也不會痛,上廁所必須導尿,2021年11月成為花蓮慈濟醫院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的第1例,也是台灣脊髓損傷逾5年,經細胞治療後還能重新站起第1人,術後積極復健,再加上簡媽媽細心陪伴,讓他從躺到坐、到站,8個月後已能靠助行器行走。根據中華民國脊髓損傷者聯合會統計,台灣脊髓損傷人數約6萬5000人以上,平均年齡約27歲,而使用輪椅的病友達92%。花蓮慈濟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主任孫立易表示,花蓮慈濟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申請計畫,是台灣第一個取得衛福部核可用在臨床上神經損傷的療法,2022年更成為全台唯一能夠自行幫患者培養幹細胞做脊髓損傷治療的醫院。孫立易指出,目前花蓮慈濟已經累積6例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個案,其中,有5例是藉由花蓮慈濟的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自產培養的幹細胞進行治療。幹細胞治療讓細胞有機會修復,也讓脊髓損傷患者有了重生的希望。(圖/翻攝自花蓮慈濟醫院臉書)幹細胞治療是從患者體內抽取脊髓,經過萃取、培養後,再回輸到患者脊髓損傷的部位,藉由神經串聯讓細胞有機會修復,進一步重建患者部分感覺神經及運動功能。再搭配復健、脊髓刺激等治療方式,提升幹細胞功能。花蓮慈濟神經外科部物理治療師吳明勇表示,過去在脊髓治療黃金期之後,復健多著重於剩餘功能的訓練,例如脊髓損傷病人的腳不能動,就訓練他的手,如今透過幹細胞療法,使得細胞有了再生的機會,重新提高神經的可塑性,反而能增加病人的腳部訓練,透過大量且正確的復健來誘發動作,讓病人可以重新產生活動及功能。「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再站起來,甚至走路!」阿翰說,看到生理上逐漸好轉,自己的心理也跟著開闊,全台灣脊髓損傷患者這麼多,自己卻可以接受幹細胞治療,「真的是狗屎運啦!我真的很開心,這輩子不必天天看著天花板了。」
道路養護鐵板亂鋪 騎士慘摔骨折判國賠
蘇姓機車騎士2022年騎車行經新北市三重區溪尾街右轉進入巷口時,為閃避鋪設在路上的鐵板間隔縫隙倒地骨折。事後蘇姓騎士發現該鐵板是三重區公所在該路段施作道路養護工程由廠商鋪設,氣得提起國賠訴訟。三重區公所稱蘇姓騎士沒有舉證是鐵板縫隙造成,也沒舉證跌倒與縫隙有關,被新北地方法院打臉,認定需國賠39萬元。蘇姓騎士主張,案發當時該處由三重區公所施作道路路面、人行道與附屬設施養護改善工程,廠商在路段鋪設臨時鐵板,鐵板間卻因未完全密合出現間隔縫隙。她當時沿著溪尾街往自強路方向行駛,欲右轉進入5巷口時,為閃避縫隙連人帶車倒地,造成右腳、胸椎骨折,要求賠償含精神慰撫金共220萬元。三重區公所則反辯,稱蘇姓騎士並未主張該處有因鐵板造成的坑洞,亦未舉證坑洞與她跌倒有關連,即使已舉證,請求金額也過高,要求法院駁回蘇姓騎士請求。新北地院認為,從車禍現場照片來看,確實有並非緊密相連的幾個鐵板在現場,且經過測量之後,間隔內的下陷地面深度為4至9公分,可見高低落差不小,路面確實因為鐵板間隔縫隙出現高低落差。新北地院認為,三重區公所為管理單位,即便鐵板是承包施工廠商臨時鋪設,三重區公所也應監督並促使廠商注意鐵板有無擺放適當位置,考量蘇姓騎士年事已高、花了2萬餘元醫療費、6萬餘元看護費等,判三重區公所需國賠蘇姓騎士39萬4439元。三重區公所表示,不會再上訴。律師林富貴舉例說,曾經手過自行車摔傷案件,因縣市政府在自行車道的伸縮縫未設置止滑設施,導致騎士摔傷,該案有監視器畫面及救護人員指證,最終縣市政府與騎士和解。他建議,案發當下第一時間就是要蒐證、保全證據,例如事發地點監視器、地面血跡甚至於車體碎片等,佐證事發處。其次,《國家賠償法》第3條明訂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人身自由或財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當事人要舉證該處沒有足夠安全設施,再者,最好有證人等,才能確保自身權益。
腹股溝疼痛以為結石,沒想到竟是椎間盤突出惹禍! 醫揭可能原因
57歲詹先生有尿路結石病史,他去年底左側輸尿管結石,在某醫學中心進行體外震石後,左腹下方至腹股溝(台語俗稱該邊)卻持續悶痛,也會麻麻的,有時候像是電流流過的感覺,他一直以為是結石問題,再到泌尿科看診,服藥沒太大改善,直到轉到神經外科再檢查,結果竟是靠近胸椎的椎間盤突出,痛點和病灶位置明顯不同。椎間盤突出 痛在腹股溝較少見彰化醫院脊椎神經外科主任賴肇康表示,在臨床上,高達9成的椎間盤突出發生在腰椎第四節及第五節,或則是腰椎第五節及薦椎第一節,因為這兩節會承受身體最多的壓力,這裡的脊神經反射區擴及臀部,甚至從大腿伸延至小腿、足底、甚至腳趾,這是一般人的認知,而詹先生的椎間盤突出位置比較少見,因而造成不像一般常見的症狀。腹股溝疼痛 常見這些原因造成賴肇康表示,腹股溝疼痛最常見的是骨盆髖關節磨損或外傷引起,其他如腹股溝淋巴結炎、腹股溝疝氣、精索靜脈曲張、骨骼肌肉疾病也會,尿路結石也可能,如本起個案的高腰處椎間盤突出也是有可能,有時候需要多科診斷,詹先生的個案即是由泌尿科轉介到神經外科。預防椎間盤突出 日常活動應注意賴肇康提醒,椎間盤突出的原因來自於退化、運動傷害、姿勢不良等,在生活中儘量維持正確的姿勢,譬如說站立時背部挺直,搬低處的東西時要「反直覺」,要先蹲下去再搬,不要很直覺的就彎腰搬,也要避免久坐、久站,避免趴睡,不要當低頭族等。另外,身體太重會讓脊椎壓力增加,所以控制體重是很重要的,平時多做伸展運動也有幫助,譬如說游泳、吊單槓等。
胸痛誤認心肌梗塞 就醫查出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今年23歲男大生小偉(化名),平常除了忙於上課學習,也喜歡跑步、打籃球。半年前開始經常覺得下背痠痛僵硬、尤其早上起床時更明顯。小偉以為可能只是運動傷害,休息一陣子就會好。後來有次半夜莫名出現胸痛,呼吸不順,小偉擔心是心肌梗塞,請同學陪同到急診就醫,心電圖與抽血檢查卻都正常。後來除了偶爾胸痛外,也開始出現屁股疼痛,甚至腳後跟、膝關節也會腫脹。經過三個月休養,症狀都沒有解除,上網查資料後決定求診風濕免疫科醫師,最後確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腰痠背痛超過三個月 應提早警覺恐疾病上身高雄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王愷君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錯亂的免疫系統攻擊中軸及周邊關節的一種關節炎,最容易影響脊椎跟骨盆交界的薦腸關節,甚至是腰椎、胸椎或是頸椎,引發背痛、僵硬等不適,尤其是出現在清晨或久不活動時。民眾若出現症狀持續時間至少超過三個月時,應該提高警覺,儘早就醫檢查。僵直性脊椎炎除了會產生上述關節疼痛外,錯亂的免疫系統也會攻擊肌腱或韌帶與骨骼連接的部位,造成接骨點炎,可能造成膝關節周圍或腳跟阿基里斯腱腫脹疼痛,甚至出現胸口肋骨疼痛,讓患者誤以為是心肌梗塞。另外,虹彩炎也是常見的併發症,容易造成眼睛反覆紅腫、視力模糊或疼痛,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僵直性脊椎炎易找上年輕族群 抽菸會加重病情王愷君醫師說,造成僵直性脊椎炎的原因包括遺傳、環境及感染等因素誘發,其中遺傳部分與人類白血球抗原B27(HLA-B27)基因有關,超過九成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都帶有HLA-B27基因。但在所有帶有HLA-B27基因的人中,只有約5%左右會發病。因此,就算有家族病史或帶有基因,只要平常生活好好保養,出現症狀及早就醫檢查,民眾可以不必過度擔心。另外,臨床上常見僵直性脊椎炎比較常見於20或30歲的年輕族群,男性多於女性,主要是這族群活動力較強,常因為運動造成衝擊或受傷等因素造成疾病誘發。抽菸則是另外一個誘發疾病活性的重要因素,病友千萬要注意。藥物治療多元化 醫病充分溝通最重要王愷君醫師說明,目前僵直性脊椎炎的第一線治療主要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或給予免疫調節藥物為主,通常可以控制一些疼痛、不適及僵硬症狀,若效果不佳就需要考量使用針對特定發炎因子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來治療。對於已經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女性患者,不建議長期或過度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目前已有適合這族群患者的生物製劑可以使用,女性患者不必因為擔心懷孕或備孕而面臨停藥困境,只要事前跟醫師充分溝通,及早調整用藥方式,仍然可以順利懷孕與生產。均衡飲食不亂補 舒緩運動睡好覺遠離疾病發作王愷君醫師提醒,隨著國人生活水準及醫療環境提升,目前臨床已經比較少見很嚴重才就醫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加上醫療技術及創新藥物都可以讓治療中的患者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建議患者平常應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早睡早起,並挑選一個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床墊,枕頭也不要太高;另外就是不要抽煙,運動時可以選擇像游泳或瑜伽等低衝擊性及緩和性的活動。飲食方面只要維持均衡飲食就可以,不需特別進補或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避免誘發免疫反應或造成免疫錯亂,反而加重疾病病情。
22歲女搭計程車竟「胸腰椎骨折」 法院判定平台要負全責
近日,中國重慶一名22歲女子小玲與同事一起搭乘計程車時,因車輛行駛過快、路面坑窪顛簸,導致她胸椎、腰椎骨折。小玲出院後將叫車平台告上法庭,但平台認為小玲只是同乘旅客,與她並無運輸合約;然而根據法規表示,小玲作為同乘旅客仍享有相關權利。最終法院判決平台需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約人民幣23萬4千元(約台幣102萬)。小玲的律師受訪時提及她的狀況。(圖/翻攝自微博荔枝新聞)當天上午8點,小玲如往常一般等2位同事叫車前往公司,平時他們都是輪流叫車,當天則是王某負責。途中,司機張先生駕駛速度相當快,據小玲的原告律師表示,「事發路段具有兩個波浪型的道路,因事發時車輛經過速度較快,導致車子有強烈顛簸的情況,具當事人描述她感覺自己已經飛起來了」,當時小玲坐在右後方靠窗位置上,推測可能因座位問題,導致她傷勢嚴重。車子開到目的地時,司機發現她無法下車,當即報了警並送往醫院。經過醫生診斷,小玲胸椎、腰椎多處骨折,需馬上住院治療,司機也支付了醫藥費。之後小玲將平台告上法庭請求賠償,平台卻以她當時乘車時未繫安全帶,且叫車的是她的朋友,小玲不是合約簽屬者等理由不想承擔責任,但根據法規,小玲屬於規定中的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範圍,另外公司負有舉證之責任,在無法提供車內監視錄影的情況下,無法判定小玲到底有沒有繫安全帶,故此點不成立。最後經法院判定,叫車平台應承擔全部賠償,共人民幣23萬4千餘元。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法官曹鐘允也呼籲廣大司機,在駕駛的過程中,除遵守交通規則外,也要給予乘客安全舒適的環境,並直言「同時對叫車平台也是一個警醒,平時要加強對駕駛的培訓與監督」。
治療脊椎側彎 物理治療師示範4個動作達到「3D穩定」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青少年時期身高快速增長,可能造成脊椎側彎角度急劇的惡化,需要及早透過運動來介入。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與物理治療師王柏昇表示,即使是成年人骨骼發育已經完成,仍然可以透過矯正運動搭配徒手治療,改善脊椎側彎與疼痛。透過4個動作,讓脊椎回到正中位並維持核心,就像將彎曲的繩子拉緊,繩子自然就會變直。男女孩發生脊椎側彎時間點不同脊椎側彎是骨骼成長發育伴隨的疾病,身高的快速增長,有可能造成側彎角度急劇的惡化。一般來說在女生初經的前2年會開始進入快速生長期,到初經來的前半年是生長高峰,而男生則可以透過詢問是否長喉結變聲來判斷。此時惡化的風險最高,就需要及早透過運動來介入,如果本身側彎角度就大於20度,則需搭配背架治療輔助。即使是成年人骨骼發育已經完成,相對來說角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即使如此仍然可以透過矯正運動搭配徒手治療,改善因為脊椎側彎造成兩邊肌肉張力的不對稱,減少出現疼痛的機率,甚至在角度無法大幅度改善的情況下,讓身體外觀趨於對稱,不至於因為外觀而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甚至是心理狀態。大多數脊椎側彎是不明原因產生,也有的與遺傳相關,少數則伴隨神經肌肉疾病一起發生。隨著年齡增長,脊椎側彎可能越變越嚴重,因此如果家長懷疑脊椎側彎,應及早就醫檢查安排治療。就醫時醫師可以協助排除其他伴隨的神經肌肉疾病、透過完整的影像檢查確認脊椎三維曲度,並透過影像判斷成長潛力來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包含除了接受治療性運動外,是否需要使用背架、需要開刀的風險高不高,多久追蹤等等。雖然研究顯示多數輕微側彎應該與背痛無關,但角度非常嚴重的脊椎側彎還是有可能有關。而縱使不影響疼痛,側彎也還是有可能因為影響外觀而造成青少年發展上的問題,因此應積極治療。不同於背架被動控制 物理治療主動運動6大理念 脊椎側彎的運動治療有很多面向,有些人是想要改善側彎的角度,有些人是想要改善頻繁出現的腰痠背痛,有些人則是單純的想要改善外觀,不論是哪一種原因,都需要從運動開始,其中Physiotherapeutic Scoliosis-Specific Exercise (PSSE) 脊柱側彎特定性物理治療運動,能有效治療側彎與預防惡化,且隨著時代的演進也有越來越多的文獻支持PSSE的療效,不同於背架的被動控制,PSSE強調患者主動的運動,透過自身肌肉控制讓身體回到正中,並提升自我本體感覺達到3D狀態下的穩定。現今有許多針對側彎的矯正訓練例如:義大利SEAS、德國Schroth Method、波蘭DoboMed,英國Side Shift、法國的Lyon以及巴塞隆納BSPTS,每個學派有不同的特色跟著重的部位,但治療理念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項脊椎的正中位以及核心穩定3D呼吸擴張個案的主動參與及衛教提升自我對側彎的感知筋膜組織放鬆功能性動作的訓練該做什麼運動?脊椎側彎在臨床上有很多種的表現方式,包含胸椎向左還是向右、是單一的C型曲線還是S型曲線、椎體是否有旋轉等因素,執行運動時都會有所差異,因此若是要執行特定矯正運動,建議要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評估過後,再來執行會比較安全。以下介紹幾種讓脊椎回到正中位並維持核心的運動,簡易的說,運動的概念是要讓身體維持在正中位,並且做出上下延伸拉長,就像彎曲的繩子從兩端往相反方向拉緊,繩子自然就會變直。動作一步驟一:下腹部收緊,控制地使骨盆往下轉動,此時一節節延展脊柱讓背部下凹,頸部維持放鬆。步驟二:下腹部收緊,將頭部往肚子方向彎,盡量使下巴貼到身體,感受頸部肌肉緩緩拉伸,同時帶動脊椎一節節拱起來。重複上述步驟,以平緩的步驟規律交替約5-10次。動作二起始動作坐在地上雙腳微開,感覺坐骨與頭頂成一直線,想像肚子放了一顆球,將身體慢慢的往前彎,感覺後方的脊椎一節一節的打開,若是後腿的柔軟度不足,可以將膝蓋微微彎曲。動作三面向牆壁雙腳張開,注意膝蓋與腳尖為同一個方向,避免膝蓋過度內轉,雙手舉高放在牆壁上感受頭頂往正上方延伸出去,可在頭上放置毛巾卷給予本體感覺,想像把毛巾往上頂,同時骨盆往椅子的方向延伸。動作四坐在瑜珈球上,若是胸凸往右者,將右手彎曲摸到同側肩膀,若是有骨盆往左側偏移,可用手固定讓骨盆兩邊對稱,感受右手手肘往外側延伸,但維持身體中心不變,同時感受頭頂往正上方延伸出去。
病痛纏身罹憂鬱症 脊髓刺激術讓她痛感減半
今年23歲的林小姐,在大學時期確診「僵直性脊椎炎」,由於下背不斷反覆出現劇烈疼痛,不得不休學在家養病。經過四年的治療後,雖脊椎炎得到控制,但仍無法有效緩解疼痛,即便服用高劑量的嗎啡類止痛藥物也不見成效,甚至反覆嚴重背痛住院治療罹患憂鬱症。所幸,在接受「脊髓刺激術」後,林小姐的疼痛情形已大幅改善,術後至今一年多,不僅停用九成以上的止痛藥,也不必再服用抗憂鬱藥物,開心恢復正常生活,並於年初順利步入職場工作。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可能是「慢性疼痛」?當疼痛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就會被歸類為「慢性疼痛」。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腦神經外科林宥潤醫師解釋,一旦進入到慢性疼痛,神經系統會從身體接收到錯誤的疼痛訊號,這種痛感腦部無法正確分辨輕重度,經常造成病人極大的困擾,不少患者因此失眠、罹患憂鬱症,甚至喪失工作能力。而當人體長期處於失眠及情緒鬱悶的狀態下,不只會導致身體壓力指數上升,增加未來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還會引起體內慢性發炎,進而增加惡性腫瘤的機會!慢性疼痛治療新利器,「脊髓刺激術」讓痛感減半!針對疼痛長達六個月以上的慢性難治型疼痛,林宥潤醫師表示,患者可以選擇透過「脊髓刺激術」來治療。這是一種神經調控手術,醫師會依照病人疼痛的部位和形態,來選擇植入神經刺激器晶片的部位,例如在頸椎、胸椎、腰椎,透過通電以後產生的電刺激模組來阻斷疼痛訊號傳導,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以高雄長庚醫院為例,目前脊髓刺激術的治療成效可減痛一半以上,同時還能讓口服止痛藥量砍半。脊髓損傷患者福音,電極刺激+復健有望恢復行走能力此外,此療法也是脊髓損傷患者的一線機會,林宥潤醫師解釋,脊髓損傷會破壞脊髓神經元與終端末稍神經之間的聯繫,損傷節段以下區域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功能會發生部分缺陷甚至完全喪失,依照損傷部位,會導致全身或下半身癱瘓,除了因癱瘓無力生活無法自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外,更會有排尿排便困難、呼吸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慢性頑固性神經痛等問題。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腦神經外科石富元醫師補充,目前尚無絕對有效治療慢性脊髓損傷的方法。而近年來,多項國內外人體與動物研究皆證實,脊髓電刺激術可活化神經、增加神經可塑性以利建立新的神經迴路,手術中依照病人脊髓損傷位置且參照病人症狀,在適合的位置植入神經刺激器,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流到神經節控制的相關肌肉群,可以增強改善原本癱瘓的肌肉能力,再搭配上積極的復健治療,甚至可以恢復行走的能力,同時也可降低原本因脊髓損傷遺留的神經痛與肌肉僵直緊繃張力過強的後遺症。電池年限最長九年,MRI檢查也不受影響!由於脊髓刺激術必須分兩個階段進行,先植入測試電極導線做短期治療測試,確認療效後,再將永久神經刺激器植入體內,以達長期治療效果;換言之,患者可在第一階段結束後,再決定是否進行第二階段。統計顯示,七至八成的病人在測試治療後可確認療效,最後選擇接受植入永久神經刺激器的病人,滿意度可高達八成。石富元醫師表示,由於神經刺激器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給予電刺激,等於無時無刻在做疼痛抑制治療,因此能夠減少患者服用止痛藥物的頻率與施打嗎啡類藥物的劑量,大幅減輕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加上電池充電速度快,且平均年限可達九年;若病患需進行MRI檢查也不受影響。脊髓刺激術可以大幅減緩疼痛,降低了憂鬱的傾向,且能回復病人原本的生活品質。帶狀疱疹、偏頭痛都有效,但脊髓刺激術非萬靈丹林宥潤醫師常跟病人形容,疼痛就像消防警鈴,儘管不論慢性心絞痛、四肢缺血性疼痛、下背痛、頸椎神經根神經痛、坐骨神經痛,還是帶狀皰疹引起的神經痛,都可以透過脊髓刺激術來改善,但在進行這類治療之前,必須先確認體內沒有其他可能引起疼痛的病灶,才能進行疼痛介入治療。石富元醫師也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脊髓刺激術雖然能良好控制疼痛,但防微杜漸,假如有疼痛持續超過兩週,建議盡快就醫診治,別等到惡化成慢性難治型疼痛時才處理!
健身教練上《綜藝大集合》脫衣比拚 竟在彩排受傷「胸椎破裂怒求償」結果出爐
綜藝節目《綜藝大集合》近年找來許多健身教練或體育系猛男,一起挑戰困難的體能項目,更與藝人隊分別對抗,沒想到就有一名健身教練2020年參加時,不慎從遊戲項目滾筒摔落,導致胸椎破裂住院多日,事後也無法再擔任健身教練運動,因此提告製作單位求償400萬與製作人應家華過失傷害。《綜藝大集合》近年常找來運動選手與健身教練一起上節目對抗。(圖/民視提供)《綜藝大集合》找來健身教練參與錄影,卻在一個「鐵筒大戰」單元彩排時,不慎正面跌落,導致他胸椎受傷住院,也讓他之後無法工作,他認為是製作單位沒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憤而向製作單位求償400萬的醫療與看護費,並隊製作人提告過失傷害。製作單位則認為,對各項遊戲設施都有安全防護措施並進行測試,且這個項目在他受傷前已經錄製過七集,未有參賽者受傷,且彩排前已告知遊戲規則和受傷風險,對方了解後還是同意參與,也在意外發生後支付醫療費、看護費,共24萬4547元。台北地院審理後認為,遊戲的安全防護軟墊已達標,加上參與彩排時已經清楚遊戲規則,認定他可以忍受遊戲帶來的傷害,因此判定健身教練沒有主張受罰的理由,盼製作單位不用賠償400萬,另外刑事部分,製作人也三度獲得不起訴。
31歲外送員跳河救人「獲34萬現金獎勵」 爭取免費上大學名額
好心有好報!中國一名31歲外送員彭清林,日前跳水救起一名輕生女子,導致胸椎壓縮性骨折,必須住院觀察,不過他也因此獲得總共8萬元(人民幣,下同)獎金,還有免費上大學的名額,可以說是因禍得福。整起事件發生在13日下午,一名女子從杭州西興大橋跳進江裡,正好彭清林跑外送經過,發現有人落水後,沒有猶豫太久,立刻跳進距離橋面12公尺高的江裡。跳進水裡的瞬間,感覺很窒息,雖然只有幾秒時間,但感覺過了很久,「當時就想著,能拉上來就好,我要去送單去了」,並表示自己不配「英雄」2字。彭清林得到8萬元現金獎勵,以及免費上大學的名額。(圖/翻攝自好看視頻)由於事後腰部一直不舒服,彭清林隔天上午前往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因為衝擊力太大,出現胸椎壓縮性骨折,需要住院7到10天,暫時不需要手術治療。目前,他被授予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榮譽稱號,獎金3萬元;當地公安授予杭州市一等治安榮譽獎章,外送平台授予「先鋒騎手」稱號,並獎勵5萬元現金,同時幫他爭取到免費上大學的名額。消息一出,引發熱烈討論,網友紛紛稱讚:「又給獎金、又讓上大學,社會終於願意給一個平民英雄真實的獎勵了,感動哭了」、「怎麼獎勵都不過分,這才是中國隊長」、「英雄的勇敢犧牲和對冷漠的對抗,會溫暖更多的人,溫暖更多的希望,是無價的」、「這是真正的善良,是天性善良,是瞬間出於本能要救人」。
外送員急跳12公尺大橋救人「骨折住院觀察」 本人吐心聲:溺水過知道那種絕望
謝謝你的英勇!中國湖南有一名31歲外送員彭清林,昨(13日)下午行經西興大橋時,發現許多人圍觀,結果發現錢塘江有個長髮女子浮浮沉沉,當下他什麼都沒想,立刻從12公尺高的橋跳下,成功救回了一條命。雖然骨折住院,但他覺得很值得。根據《澎湃新聞》報導,當時彭清林騎著電動車正在跑外送,在橋上卻遇到塞車,十幾輛電動車停在路上,很多人探出橋下,望著江面,好奇心使然,他也前去一探究竟,結果發現水面上浮著一個長髮女子。他立刻雙手抓欄杆,反覆深呼吸後,眼睛一閉就跳下去,隨後拉起女子,將人從死亡邊緣救回。不過,落水那一刻衝擊很大,彭清林渾身疼痛,還嗆了幾口水,順利把女子救上岸後,因為還有外送要跑,他趕緊繼續工作,回到家才換衣褲,但腰部一直不舒服,整個晚上睡不著,直到今(14日)才到醫院檢查。彭清林從高12公尺的橋跳下。(圖/翻攝自澎湃新聞)經過初步檢查,彭清林胸椎壓縮性骨折,需要住院觀察。醫生透露,他的內臟沒有損傷,但衝擊力過大,需住院7到10天,暫時不用手術治療。至於被救起的女子,目前身體狀況穩定,對方妹妹有打電話來表達感謝。彭清林因為骨折必須住院。(圖/翻攝自澎湃新聞)想起事發經過,彭清林坦言有些害怕,因為小學時曾溺水,知道在水中掙扎的絕望,也記得施救者的善意,但不感到不後海,畢竟是一條人命。因為怕家人擔心,他不敢提起這件事,結果老家父母看到新聞後,打來關心他的身體狀況,父親更誇讚:「好樣的!」
23歲嫩妹車禍斷7根肋骨「呼吸痛到打嗎啡」 1療法讓她14天出院
一名23歲的陳姓女子近日發生嚴重車禍,導致左胸7根肋骨骨折,痛到呼吸困難。在小港醫院醫療團隊建議下,傷者接受「微創肋骨骨折固定手術」,固定影響呼吸及疼痛最巨的第5至第9肋骨,共5根骨頭,手術傷口總長4.5公分,只有傳統手術的1/4不到,術後疼痛狀況大幅改善,前後14天就出院返家。據了解,陳女因為車禍造成顏面、身體、四肢多處骨折及擦挫傷,左側胸壁第3到第9根肋骨骨折,合併氣血胸,需合併插管及嗎啡藥物治療。在醫療團隊建議下,傷者接受微創肋骨骨折固定手術,固定影響呼吸及疼痛最巨的第5至第9肋骨,共5根骨頭,手術傷口總長4.5公分,只有傳統手術的1/4不到,前後14天就出院返家休養。小港醫院胸腔外科蔡東霖醫師說明,正常成人肋骨共有12對,左右對稱,連接胸椎和胸骨而組成胸廓,跌倒、車禍、高處墜落等外力撞擊或運動傷害,甚至太用力咳嗽,都可能造成肋骨骨折;以往肋骨斷裂以保守治療為主,約須3個月的休養,一旦肋骨骨折合併氣胸和血胸,經保守治療仍持續劇烈疼痛或呼吸抑制,則建議進行手術。蔡東霖提到,傳統手術需要以一道15至20公分長傷口來進行固定,手術傷口產生的疤痕除了美觀的問題,隨之而來周遭肌肉組織的破壞也會增加如出血、疼痛及感染等手術併發症發生的機會。高醫骨科盧康樂醫師解釋,「微創肋骨骨折固定手術」是將手術傷口從傳統的10幾公分大傷口,改良到微創的3至5公分小傷口,可同時固定4至5根肋骨,不僅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手術時間也大幅縮短。盧康樂說,肋骨骨折若不理會,也可能會自行癒合,然而可能需要忍受長達半年的劇烈疼痛跟生活不便;相較於傳統手術,微創肋骨骨折固定手術除了有傷口美觀的優點以外,還有肌肉破壞減少、恢復更快、出血減少、感染機率降低、住院天數較短等特色,可以讓病人以最小的傷口達到最大程度的疼痛改善,迅速開始復健,恢復原本的生活品質。
女教授健身遭教練暴力拉伸 胸椎秒爆裂骨折「差點死在健身房」
近年許多忙碌的上班族,為了自己的體態或身體健康,在忙碌工作之餘,多半會抽出時間,上健身房找專業的教練指導健身。但大陸廣東廣州中山大學,一名叫做裴諭的副教授,近日以「我差一點摔死在藍翼健身會所」為題,控訴她在上月27日在番禺藍翼健身會館,進行拉伸動作時,教練因為指導不當,導致她摔倒胸椎骨折。當時健身房的監視器,有拍下了整個過程。但健身房事後卻拒絕提供影片,引發外界議論。據《紅星新聞》報導,受害的學者裴諭指控,上月27日晚上,她在上陰瑜伽團體課時,教練因為覺得她的腿不直,給她進行拉伸,「他就讓我在他前面彎下腰,把手從兩腿之間遞給他,我感覺他的腳在後面抵住了我的腳,兩手拉住了我的手。我聽到他讓另一個學員扶住我肩膀,然後他讓我挺直雙腿,用力拉我的手。」結果裴諭的手腳因為都被教練控制,導致頭朝下臀部朝上,身體越來越繃緊。結果她當時突然一個重心前移,「我一個前滾翻翻了出去,先是頭頸部彎折了一下,接著後背重重摔在瑜伽墊上…。」她坦言當下她只覺得,「完了,我的脖子要斷了」,後來經過電腦斷層掃瞄檢查,發現她的第八胸椎爆裂壓縮骨折,「骨碎片像小小的雪花,散落於胸椎之外。」裴諭供稱,後來在事發隔天,也就是上月28日晚間,藍翼法定代表人余曉曉曾抵達病房看望她,但拒絕提供事發當下健身房的監視器錄影影片。3月1日,她繼續協商索要影片失敗,「發任何訊息余老板一概不回」,隨後她報警處理。裴諭指出,這次在健身房受傷,為她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困擾。從住院至今,她還無法下床行走,現在已聯繫律師,打算提起民事訴訟。而消息曝光後,網友也認為,正規的瑜伽教練,絕不會對學員採取「暴力拉伸」的方法去矯正動作,而當地派出所則表示,目前案件已介入調查,有消息官方會第一時間發布。
蔡健雅爆12年隱疾胸椎長骨刺 未來有可能會淡出歌壇
金曲歌后蔡健雅今(1)日舉辦《Let’s Depart!給世界最悠長的吻》演唱會記者會,邀來零負評女神林依晨站台,宣布5月6、7日將一連兩日在台北小巨蛋開唱。首次接連兩天開唱,蔡健雅坦言會擔心自己體力,因為唱每一首歌都很賣力,更自爆有多年隱疾,提到胸椎長了骨刺,與骨刺相處了12年,會讓她呼吸困難,「嚴重化很多年,之前甚至胸悶到會很憂鬱」,也因此開始透過自我療癒,與骨刺對話。蔡健雅宣布5月再度攻蛋開唱,記者會特邀零負評女神林依晨站台。(圖/方萬民攝)蔡健雅說因為身體不舒服,會讓自己對身體很不友善,慢慢也學著去擁抱病痛,就像今天要舉辦記者會,她會跟骨刺對話,告訴它:「你不要抓我。」希望骨刺不要讓她不舒服,被問到為什麼不選擇動手術治療?她直言:「因為會影響唱歌,所以沒有必要不開刀。」更透露自己未來有可能會淡出歌壇,笑說:「真的是唱一場少一場。」今記者會上,蔡健雅秀出自己重訓的精華影片,還被發現臀部練的小有成績,她透露因為先前確診覺得身體實在太不舒服,所以逆向思考,既然生病那麼不舒服,那還不如透過讓自己辛苦的訓練強身健體,現在硬舉重量可以舉到80公斤。被問到有沒有約好友蔡依林一起健身?蔡健雅笑說自己被打槍,蔡依林直接回她重訓「不是我的菜」。蔡健雅一如以往親自擔任音樂總監,最滿意的是,這兩場演唱會「全程不使用Program」,由頭至尾都是自己與樂手團隊百分百Live演出,據悉這也是Tanya個唱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此盛名也流傳業界許久,「全程不使用Program」也代表樂手和工程人員都是最有實力、抗壓性最高的,在臨場上能隨時接住音樂女神突如其來的創意!蔡健雅《Let’s Depart!給世界最悠長的吻》演唱會,門票將於3月4日中午12點開票,購票請洽拓元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