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
」 流感 蘇一峰 大S 黃軒 肺炎![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5/396765/sm-a1e504ee1f65a3dac4a715ecdb571bf3.jpg)
流感重症、病逝人數近5年新高 85%患者「沒打疫苗」
全球流感疫情持續發燒,女星大S(徐熙媛)本月2日也因流感併發肺炎驟逝,引起一波疫苗搶打潮。對此,台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黃仲儒依據台灣過去10年流感重症確診數據,說明2024到2025年流感季,目前已累計667確診重症病例、132死亡個案,是近5年新高。根據《TVBS》報導,黃仲儒表示,2024到2025年流感季,是從2024年10月1日開始統計,截至2025年2月3日,已累積667人重症、132人死亡。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月21至2月3日,短短13天內新增142例併發重症病例,年齡從未滿10歲到90多歲都有,其中85%沒有施打流感疫苗,另增25例死亡病例中,有96%沒打疫苗。黃仲儒指出,從全台過去10年流感重症確診數據來看,2024到2025流感季是近5年來新高。他說,2020年起受疫情影響,民眾戴口罩、防疫措施較有落實,因此數字相當低,但隨著新冠疫情解封,流感病毒再次在人群中傳播,2023到2024年流感季,總計453例流感重症、84人病逝,「已經算過去10年非常高的數字」。台中醫院也透露,近兩週以來,加護病房收治近10名流感併發重症患者,年齡在50至90多歲之間,卻發現患者都未打疫苗。另外,衛福部在本月12日公告,日前行政院指示緊急增購1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已於11日完成10萬5000劑採購作業,預定14日辦理10萬劑公費增購疫苗驗收作業,加計疫苗配送及撥發時程,可如期於20日開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96572/sm-8b78dd19bcc6a882b8b9381f7956c16e.jpg)
台灣4個月內「3起重大氣爆事故」 醫曝4主因:並非偶然
台中新光三越13日發生嚴重氣爆事故後,引起民眾對百貨公司的安全疑慮,也讓各界更加重視公共安全。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指出,近4個月內已發生3起重大氣爆事件,讓他不禁思考「為何氣爆事件,會一直反覆發生?」而他也列出台灣氣爆事故頻傳的4大原因,包括設備老化、缺乏監管、安全意識、管理漏洞,呼籲政府、企業、民眾都應共同努力。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道,氣爆顯然是公衆的危害之一,從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已經有3件重大的氣爆公安事件:1、台中新光三越氣爆事故(2025年2月13日),12樓美食街在裝修施工期間發生氣爆,造成4人死亡、超過38人受傷。2、新竹縣遠東新世紀化纖廠氣爆(2025年2月6日),導致2人死亡、19人受傷。3、台南市永康區金屬加工廠氣爆(2024年11月10日),有1人死亡、4人受傷。黃軒表示,近年來接連發生多起氣爆事故,這種情況並非偶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4點:1、設備老化:台灣許多城市的瓦斯管線已使用30至40年以上,管材鏽蝕、老化、接頭鬆脫,導致瓦斯洩漏風險增加。而許多餐廳、工廠、住家仍使用過時的瓦斯爐具與管線,都未定期更換,甚至有超過10年以上未檢修的設備,這些設備可能缺乏自動偵測與安全切斷功能,風險極高。2、瓦斯洩漏監管與檢查不足:大多依賴業者自行檢查,但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往往不主動維護;工地、工廠、商家在施工時,經常「未申請合法」許可,甚至沒有專業人員監督,導致施工不慎引發瓦斯洩漏。3、施工與工安管理缺陷:許多承包商未依標準作業,例如在瓦斯管線附近進行施工時,未確實檢測是否有洩漏,或者施工人員缺乏氣體感測設備,無法即時發現瓦斯洩漏。此外,如果施工人員與工廠員工對瓦斯洩漏應變措施不熟悉,即使發現異常也不知如何處理。4、大眾安全意識不足:許多住戶、商家不知道瓦斯設備應多久檢查一次,也不知道如何檢測是否洩漏;有些人發現瓦斯味道後,仍習慣開燈或使用手機,導致爆炸風險大增。對此,黃軒建議,政府應強制逐步淘汰老舊管線,提供補助計畫鼓勵商家與民眾更新設備,同時建立定期強制檢查制度,確保瓦斯管線符合標準,要求瓦斯公司公開檢測報告,並對違規者開罰;而政府也可以建立公開查詢系統,讓民眾可在網路查詢自己社區、商場、工廠的瓦斯管線檢查紀錄,確保安全。黃軒也說,政府應該推廣「全民瓦斯安全教育」,透過學校、社區、電視廣告等方式,提升大眾防災意識,設置「瓦斯安全專線」,讓民眾在發現瓦斯異常時,能隨時聯絡專業人員協助。而企業方面,則要提升工安標準、提供安全訓練,確保施工與作業安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96318/sm-8ab0550758e5d7d7d7f29252aa9eac1e.jpg)
台中氣爆釀4死30傷!重症醫示警倖存者「可能罹PTSD」 83%患者會恐慌
台中市新光三越百貨昨(13日)上午11時許發生嚴重氣爆,造成4死30傷,這次事故也再次引發社會對這類災難帶來的嚴重傷害與長期影響的關注。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表示,傷者即便倖存,自己及其家屬也將面臨長期身心挑戰,許多後遺症可能在數年後才逐漸浮現。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爆炸當下,高溫、衝擊波與建築倒塌往往直接造成嚴重燒傷、骨折,甚至奪走無辜性命。然而即便倖存,傷者及其家屬也將面臨長期身心挑戰,許多後遺症可能在數年後才逐漸浮現。醫學研究顯示,氣爆傷害通常涉及多重物理與化學攻擊。統計分析全球超過三百起工業氣爆事故後,專家發現,超過八成傷患合併二度以上燒傷,平均燒傷面積高達32%。此外,某些工業氣體燃燒後釋放出的氰化氫,還會使皮膚壞死程度加重。黃軒說明,衝擊波所造成的原發性損傷,可能導致肺泡破裂,影像研究顯示,氣胸發生率高達41%。爆炸產生的大量飛散物進一步帶來次級損傷,例如肝臟撕裂傷的風險比一般創傷高出5.3倍。強烈的氣流衝擊更會將人拋擲至遠處,導致顱骨骨折的機率比一般創傷案例高出數倍。爆炸後的數天至數週內,受傷者往往開始出現更隱匿但同樣嚴重的內部損害。研究發現,那些吸入苯類化學物質的傷患,可能在72小時內發展出瀰漫性肺泡損傷,並且肺部發炎指標急遽飆升,增加日後肺纖維化的風險,同時某些爆炸產生的化學物質,會影響腎臟功能,導致短時間內血清肌酸酐升高,而這類病患未來三年內罹患慢性腎病的機率將增加近五倍。對於氣爆的倖存者而言,挑戰並不會隨著出院而結束。長期追蹤研究顯示,許多氣爆受害者在數年後仍持續面臨小氣道功能障礙,部分甚至提前十年以上出現蜂窩肺等慢性肺部疾病。某些揮發性有機物可穿透血腦屏障,導致大腦白質結構異常,進而加速認知功能衰退。心理層面的創傷同樣不容忽視。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發生率在氣爆倖存者中高達54%。許多患者對瓦斯氣味產生極端恐慌,部分人甚至會在夜間出現「火光閃回」,宛如再度置身爆炸現場。醫學界發現,氣爆暴露者的生物年齡往往加速老化,DNA甲基化分析顯示,這些倖存者的細胞年齡比實際年齡提前老化近九年,而這種變化將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增加。黃軒強調,對於氣爆傷者來說,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從急性期的多重器官打擊到長期的生理與心理挑戰,倖存者的康復之路往往漫長且艱辛。因此除了急救治療,社會與醫療體系應建立完善的長期健康監測機制,提供受害者適切的醫療與心理支持,幫助他們真正走出災難陰影,迎向新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95824/sm-2971e129e2a063c8eb2eff8132a755ce.jpg)
流感高峰期 醫揭「減少辦公室感染」10方法:傳播率降低至60%
每年流感高峰期,辦公室內的病毒傳播風險大幅上升,不僅影響員工健康,還可能衝擊企業正常營運。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提醒,減少辦公室內流感傳播的十大方法,透過系統性防護策略,可將辦公室內的流感傳播率降低60%至90%,同時維持正常的工作效率。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表示,每日定期清潔與消毒是預防流感傳播的第一道防線。企業應要求清潔人員在上班前,徹底消毒門把、電梯按鈕、影印機及茶水間設備等「多人接觸熱點」,並每兩小時以含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擦拭。個人設備如鍵盤、滑鼠,也建議員工自行使用消毒濕紙巾清潔,以降低病毒殘留風險。黃軒提到,辦公室的空氣流通管理同樣重要。研究顯示,開窗通風可降低82%的氣溶膠病毒濃度,建議每小時打開窗戶10至15分鐘,特別適用於20人以下的中小型辦公室,透過分區輪流通風,減少冷空氣對員工的不適。此外,中央空調應加裝HEPA濾網,並定期清潔與更換,以確保空氣品質。黃軒說明,在密閉空間,如會議室或茶水間,員工應全程佩戴口罩,若有咳嗽症狀,建議使用防護力較強的N95口罩,同時避免觸摸口罩外層,並在取下口罩後立即洗手,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手部衛生更是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專家建議,員工在接觸公共物品後、進食前,應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潔雙手至少20秒。若無法及時用水洗手,可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確保手部潔淨。此外,為減少辦公室人數密度,企業可採取分流上班制度,如「AB班輪流到崗」或彈性工時安排,減少人員聚集的風險。重要會議則可改為視訊方式進行,若必須進行實體會議,則應將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並要求所有與會者佩戴口罩,以降低飛沫傳播的機率。企業也可以在相鄰座位間加裝透明防疫隔板,阻擋飛沫直接傳播,並鼓勵員工使用個人文具,避免共用原子筆、訂書機等文具,以減少接觸傳染的機會。黃軒認為,企業應建立每日健康監測機制,要求員工進入辦公室前量測體溫,若出現發燒(37.5°C以上)或咳嗽等症狀,應立即返家休息,避免病毒進一步擴散,同時可提供流感快篩試劑,讓有疑似症狀的員工能即時檢測,確保辦公環境的安全性。疫苗接種也是降低流感傳播的有效手段。黃軒指出,企業可於每年秋季補助員工施打流感疫苗,提升職場內的群體免疫力。研究顯示,當疫苗接種率達70%以上,可有效降低流感爆發的風險,進而維持正常的工作運作;當辦公室內單日出現超過三名確診者時,企業應立即啟動消毒程序,並實施全員遠距辦公至少三天,同時追蹤確診員工在發病前48小時內的接觸史,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以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黃軒表示,企業還應備妥「緊急防疫箱」,內含備用口罩、血氧機、退熱貼等物資,並定期檢查效期,以確保在疫情發生時能迅速應對。流感防治不只是個人責任,更需要企業與團隊的共同配合。透過環境清潔、空氣流通管理、個人防護措施、辦公模式調整、疫苗接種與應變機制的建立,可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維持企業正常運作。系統性防護策略可將流感傳播率降低60%至90%,並確保工作效率不受影響。企業應將防疫視為長期職場健康管理的一部分,為員工打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而非病毒溫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95752/sm-51c1948b98e3f7c373d312f4a2887e8b.jpg)
諾羅害人「春節腹瀉創新高」! 醫示警「酒精消毒無效」:最近少吃這類食物
今年(2025)春節期間急診腹瀉就診人次創5年新高,其中諾羅病毒為大宗,且病毒株已從GII.4轉變為GII.17型。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提醒,諾羅的臨床症狀為每日4至8次水樣便、噴射狀嘔吐、腹部絞痛伴隨肌肉痠痛等等,建議民眾最近少吃生的海鮮、貝類,以預防感染。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道,根據監測結果顯示,近期諾羅群聚感染多發生於餐飲場所、長照機構、家庭聚餐、未徹底加熱海鮮(如生蠔),提醒民眾最近還是少吃生的海鮮、貝類最好。臨床特徵的部分,黃軒提到,諾羅的潛伏期在10至50小時,平均為24小時,典型症狀為水瀉(每日4-8次水樣便)、噴射狀嘔吐(兒童尤為明顯)、低度發燒(37.5~38.5°C)、腹部絞痛伴隨肌肉痠痛;至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方面,小於5歲的幼兒可能因嘔吐導致代謝性酸中毒,老年人則應注意脫水風險高,需監測尿量與電解質平衡。黃軒表示,在美國,據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估計,每年約有1900萬至2100萬人感染諾羅病毒,約佔全國人口的5%至6%。 由於諾羅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且可透過受污染的食物、水、人際接觸及氣溶膠等多種途徑傳播,全球每年就有6.77億至6.85億人感染諾羅病毒,全球已有超過20萬人因此身亡。對此,黃軒也列出了3大項防疫關鍵要點:一、個人衛生1、如廁後、進食前使用「抗菌肥皂搓洗20秒」,重點清潔「指縫與甲溝」。2、「酒精性乾洗手對諾羅病毒無效」!應優先選擇含次氯酸鈉(漂白水)的環境消毒劑。二、飲食安全1、貝類水產需以85°C以上加熱90秒方可滅活病毒。2、生熟食砧板分離,避免交叉污染。3、腹瀉期間禁止為他人備餐(症狀消退後仍需持續48小時)。三、環境消毒1、嘔吐物處理應穿戴手套與口罩,先以5,000ppm漂白水覆蓋30分鐘再清除。2、門把、電梯按鍵等常觸碰表面,每日以1,000ppm漂白水擦拭。最後,黃軒也指出,由於諾羅病毒為RNA病毒,使用抗生素無效,還可能加劇腸道菌群失衡,因此醫療的處置原則為支持性療法(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止吐劑應用等等。疾管署則呼籲,若出現持續嘔吐超過12小時、血便、意識改變等危險徵兆,應立即就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95655/sm-ab4dfbe53838383aaba831baae782520.jpg)
急診爆滿「病患躺地插管」 全台近2月逾7百護理師離職…工會揭殘酷現狀
近期多種病毒流行,全台醫療量能吃緊,昨天(10日)更有醫護人員透露,當天急診室滿到推床全用光,有些插管患者只能躺地上。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相關新聞令人感傷,卻完全不意外,因為從去年12月到今年初,就有超過700名護理師離職,呼籲政府與醫院應正視護理人力困境,立即改革。護師工會表示,近年護理人員的離職潮,再再凸顯台灣醫療體系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根據近期統計,113年12月有381名護理人員離職,114年初更有324人離開,顯示即便在年終獎金發放期間,仍有大量護理人員選擇離開職場。這不僅反映了護理工作的嚴峻現況,更是醫院與政府長期忽視護理人力困境的結果。陳玉鳳指出,護理人力流失的根本原因,在於低薪資、惡劣勞動條件、過勞、跨科支援、高護病比、職場霸凌、休假困難等問題長期未獲改善,即便政府宣稱提高夜班津貼,醫院也宣稱加薪,實際上薪資結構未見合理調整,績效獎金遭削減、加班費無法領取,甚至因關床等因素,護理人員仍須承擔人力成本壓力,使整體待遇與物價上漲幅度嚴重脫節。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表示,從去年12月到今年初,就有超過700名護理師離職。(圖/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提供)護師工會呼籲政府及醫院立即採取行動,包括;盡速將三班護病比入法,確保合理分配護理人力,提升病人安全;嚴格執行勞基法與職安法,遏止違法超時工作與過勞現象;提高健保費護理給付,不再對醫院點值打折,使護理人員薪資符合國際標準;改善職場環境與勞動條件,杜絕職場霸凌,保障護理人員正常休假與合理輪班;民眾應尊重醫療人員,改善對護理人員的不當言行,共同維護良好的醫療環境。該工會強調,護理人員是醫療體系的基石,當護理崩潰,受害的是全民。政府與醫院若不正視問題,醫療量能將持續崩壞,最終影響每一位病人。唯有真正落實改革,才能留住護理人員,守護國人的健康與醫療品質,「本會呼籲社會大眾、政府及醫院共同努力,為護理人員爭取合理權益,避免台灣醫療體系進一步惡化!」另外,胸腔科名醫蘇一峰也痛批,「全台急診大塞車,衛福部健保署做了什麼?答案是什麼都沒有做,還在裝死當中~健保署今年還推行全國各醫院總額斷頭制度,只要各醫院總額用完了,後面再看的病人健保就不給你錢了!總額之後病房會關更多喔!未來更多人在急診等不到床,找老天幫忙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95295/sm-20891b65d345e76dbe344c36b6eee193.jpg)
全台到院前OHCA人數突破5百人 專業醫示警「快樂低血氧」並非新冠獨有
近期台灣遭遇入冬以來最嚴峻寒流襲擊,長時間的低溫,也讓全台OHCA(到院前失去呼吸心跳)的人數突破500人。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近期就強調,「快樂低血氧」其實並非是新冠才有的現象,民眾真的不可不防。蘇一峰醫師在FB發文分享一起個案,該名個案是一名失智老人,日常居住在安養院中,生活尚可自理。但有一日,該名老人突然出現嗜睡、呼吸微弱等症狀,工作人員於是急忙將老人送醫急救。送醫後,醫師發現,該名老人的肺部已經變成「大白肺」,血氧濃度只有70%,體溫更只有32度。面臨到如此緊急情況,醫師隨即幫老人插管。而沒想到插管後,老人隨即停止心跳,這又讓醫師們轉去幫老人做CPR急救。蘇一峰醫師表示,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沉默低血氧」,而且後續該名老人經過檢查後,確認並沒有罹患新冠或是流感。蘇一峰醫師也強調,沉默低血氧(快樂低血氧)其實並非是新冠才獨有的現象,在一般的大白肺也可以看到沉默低血氧。而且失智中風的老人家也容易沉默低血氧,因為這類型的老人腦部有受傷,再加上神經退化,所以會出現明明缺氧卻又不會表現出的血氧的症狀。蘇一峰醫師也提到,血氧濃度只有80%,但是呼吸卻不會喘的案例其實很多,如果是大白肺的話,更是常用昏睡來表現症狀。除此之外,蘇一峰醫師還提到,低溫不只會加重心肺衰竭,還會讓沉默低血氧加重,因為過低的溫度讓血色素不容易釋放氧氣,所以導致身體組織更容易缺氧。而在缺氧傷害一段時間後,心臟就會停止跳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2/395162/sm-e2af526c5773aa6ea470749ddaf4c6e9.jpg)
天冷喝酒想暖身? 醫示警「危險誤區」:恐猝死
氣溫驟降,不少人習慣在寒冷的天氣裡喝上一杯酒,希望能藉此暖身,驅散寒意。然而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警告,這種做法不僅無法真正保暖,反而可能增加失溫與猝死的風險。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許多人在飲酒後會感覺身體變暖,甚至臉頰泛紅,這其實是因為酒精使血管擴張,讓更多血液流向皮膚表面。然而這種「暖意」只是短暫的錯覺,事實上,當血液集中在體表時,體內的核心溫度反而會加速流失,導致身體更快失溫。此外,酒精還會影響人體的溫度調節機制,使下視丘無法準確感知環境溫度,進而干擾身體的自然保暖功能。人在飲酒後對寒冷的感知力也會下降,容易忽視低溫的威脅,導致穿著不足或待在寒冷環境太久,進一步增加失溫風險。黃軒說明,失溫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威脅,當人體核心溫度降至 35°C 以下時,器官功能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在寒冷天氣中飲酒,不僅會加速體熱流失,還可能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極大負擔,特別是對於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風險更高。黃軒指出,酒精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進一步增加心肌梗塞或中風的風險。而醉酒後若發生嘔吐,可能造成窒息,進一步提高猝死的可能性。這些潛在風險使得「喝酒禦寒」成為寒冬裡最危險的誤區之一。與其依賴酒精帶來短暫的「假性溫暖」,不如採取科學的方式來禦寒。黃軒舉例說明,例如穿著多層衣物能有效鎖住體溫,內層選擇排汗材質,中層負責保暖,外層則以防風為主。此外,攝取足夠的熱量,例如熱湯、辛辣食物等,也能幫助身體維持適當的溫度。在室內可以使用暖氣設備來保持環境溫暖,並減少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中的機會,特別是在清晨或深夜等氣溫最低的時段,應盡量避免在戶外逗留太久,以降低失溫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95143/sm-791a0f2700e12521aa3d0a6266512d58.jpg)
寒流重症住院率激增43%! 醫教「保暖穿法」:提升37%保溫效率
今天(9日)仍受寒流影響,台灣本島各縣市平地的最低氣溫皆在10度以下。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指出,氣溫驟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代謝異常、神經系統問題,甚至失溫症的發生率大幅提高,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寒流期間重症住院率更會激增43%,因此建議民眾採取「漸層式保暖法」,能有效提升37%的保溫效率。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道,低溫,已經不只是增加一般感冒的風險,更會觸發一連串生理變化,尤其當氣溫跌破10°C,重症致病機轉遠超一般的著涼感冒。黃軒舉例,氣溫每降1°C,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就會上升2.6%,清晨6至10時更為最危險時段,低溫會使血管收縮度達日間峰值1.8倍,而收縮壓在5°C環境下每小時上升5mmHg,腦出血風險增加37%;冷空氣刺激使支氣管收縮阻力增加47%,急性發作住院率提升3.2倍;鼻黏膜溫度降低1.5°C,流感病毒複製速度加快300%,像是COVID-19病毒在低溫環境下,產生細胞激素風暴的發生率增加58%。黃軒表示,低溫也會讓糖尿病併發症加重,包含促使皮質醇分泌量增加41%,血糖值波動幅度擴大2.7倍;末梢神經病變患者的足部潰瘍感染率在冬季上升63%。低溫同樣會引起偏頭痛連鎖反應,因為顱內血管在5°C環境下異常擴張頻率增加1.6倍,三叉神經痛覺敏感度,提升至常溫的2.3倍。黃軒也補充說明,80歲以上長者的體溫調節效率僅年輕人的17%;酗酒者因血管異常擴張,失溫進程加速3.2倍;甲狀腺機能低下者,低體溫昏迷的死亡率達42%。為了減低這些重症風險,黃軒也以下給出7的要點:1、漸層式保暖法:內層排汗+中層抓絨+外層防風,較單件厚衣提升37%保溫效率。2、溫控飲食策略:每日補充5公克的Omega-3,以降低血液黏稠度19%;飲用40°C薑茶,可促進末梢循環28%。3、動態熱身原則:起床前先做「被窩踝泵運動」,每小時60次,預防血栓形成。4、環境濕度監控:維持室內50~60%濕度,可減少呼吸道刺激源83%。5、藥物安全檢查:服用β受體阻斷劑患者,需監測晨間血壓,波動幅度可能達30mmHg。6、時段風險管控:避免上午6時到9時外出,該時段為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高峰。7、一些關鍵警示:出現「非典型胸痛」,例如牙痛、背痛、上腹痛,合併冒冷汗情況,應在30分鐘內就醫;使用電暖器須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以預防低溫燙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94735/sm-14a789eca1196bd9666c1376377e9d4f.jpg)
旅日部落客「狂燒半個月」猛咳不止 就診才知流感「問醫1句話救回命」
近日藝人大S因旅日感染流感驟逝,引發社會對流感的高度關注。旅日女部落客「漢娜在翻譯」小松漢娜,也在社群媒體分享自己因流感併發肺炎住院的驚險經歷,提醒大家務必提高警覺,留意病情變化,適時就醫。漢娜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個農曆新年對她而言異常難熬,因為她因流感併發肺炎,整個假期都在醫院治療。她透露,早在1月初於日本時便出現感冒症狀,儘管就醫服藥,病情卻未見好轉,直到1月中開始高燒不退,甚至無法如期返回台灣過年。直到退燒後,她才帶著孩子回台,但母親一見到她就發現異狀,直言詢問「妳呼吸怎麼那麼喘?」然而漢娜起初不以為意,將不適歸咎於爬樓梯疲勞,並依舊猛咳不止。母親擔憂之下,安排她至胸腔科就診,但醫師當時判定為一般感冒,僅開立藥物讓她返家休息。然而,病情持續未見起色,甚至某晚發燒高達39度。母親建議她掛急診,但她因疲憊且不想錯過年節行程,選擇先休息。所幸丈夫K桑聽聞情況後,堅持要求她前往急診。抵達醫院後,醫師初步診斷仍認為無大礙,僅打算開立退燒藥,直到漢娜主動提出,「可以做詳細檢查嗎?因為想確定不是細菌感染。」在進行抽血、驗尿、快篩與心電圖等檢查後,醫師驚覺她的白血球指數飆升至2萬多,顯示全身感染嚴重發炎,必須立即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漢娜持續接受點滴抗生素治療,最終順利康復並於6日出院。回顧這次經歷,她感嘆「如果不是家人堅持要我就醫,甚至要求醫師進一步檢查,後果恐怕不堪設想。」漢娜也分享4點心得提醒大眾:發燒超過3天務必就醫、即使醫師未建議仍應要求詳細檢查、心跳過快可能是身體異常警訊、長期咳嗽或藥效不佳時應懷疑其他病因。漢娜的母親此次特別警覺,也是因過去一名小學同學年僅30多歲便因感冒併發肺炎離世,因此當她發現女兒病情不對勁,才會堅持帶她就醫。經過多日治療後,漢娜終於康復,感嘆「能夠正常呼吸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並提醒大家對流感症狀不可掉以輕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94538/sm-28fc9cfade531f857fd71d7550aa9ead.jpg)
感冒躺下就咳!醫揭關鍵原因「心臟造成的」 建議改變睡姿
感冒時會流鼻涕、咳嗽身體難受,還有不少人只要躺下來,就會咳不停,睡覺也無法好好睡。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解釋,躺下一直咳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心臟的重量壓迫肺臟所導致,「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重症肺炎的病人,會鼓勵病人趴睡來減少肺部的負擔,幫助痰液排除!」蘇一峰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門診時他常被病人問「醫師為什麼我只要躺下就會咳個不停?」許多患者抱怨感冒咳到只能坐著睡覺,蘇一峰指出因為心臟的重量導致感冒的人躺下就咳嗽。蘇一峰解釋,心臟的生理解剖構造在在肺部的左前方,當人躺下來時心臟就變成在肺臟的上方了,所以躺下的每一次呼吸,肺臟都要支撐起心臟的重量。當感冒時本來就有支氣管發炎阻塞的情形下,躺著因為重量的影響,心臟壓在肺上面,加上肺部自己的重量也壓在底層的肺上面,底層的肺要支撐心肺重量下呼吸,特別的辛苦困難,所以只好一直咳嗽,把阻塞的氣管咳開。蘇一峰指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重症肺炎的病人,醫生會鼓勵病人趴睡來減少肺部的負擔,幫助痰液排除。事實上,俯臥位通氣(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PPV)治療、趴睡的主要原理,是將病人擺位成趴睡姿勢,改變心臟與肺臟的相對位置,以改善肺部氧氣交換的功能,提高呼吸效率和氧氣交換效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94246/sm-442aa8075416201c14011fbeb4468d58.jpg)
大S猝逝/大S疑因「大白肺」喪命! 醫曝危險性:肺部失去交換氣體能力
女星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與家人到日本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逝世,享年48歲,引發外界對相關病症的討論。對此,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指出,大S疑似因肺炎重症「大白肺」喪命,意味著嚴重肺炎導致呼吸困難,而當嚴重的肺炎時,肺泡裡面會積滿痰液與發炎的水,當肺泡在痰水裡,空氣就無法進入交換氣體,「大白肺其實也就是『病人被自己的痰液水腫活活淹死!』。」蘇一峰今(5)日上午在臉書粉專撰文道,「大白肺」其實是口語名稱,其實就是嚴重肺炎造成呼吸困難,當嚴重肺炎時,肺泡裡會積滿痰液與發炎的水,而當肺泡在痰水裡,空氣就無法進入交換氣體,病人此時用力呼吸,但肺部已失去交換氣體的能力,才會使得血氧仍不斷下降。蘇一峰說,血氧飽和度下降到89%以下就是缺氧狀態,此時應緊急給予氧氣治療,更嚴重時就要插管使用呼吸器,「89%大概可以撐幾小時,如果一直掉到80%,幾分鐘可能就會心跳停止!血氧還沒有掉到60~70,人常常就直接心跳停止了」。至於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肺炎和敗血症,蘇一峰解釋,2者是「大白肺」疾病的一體兩面,肺炎指的是「肺部因為感染等等原因發炎」,敗血症指的是「因為感染等等原因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他強調,肺炎和敗血症經常同時存在,彼此不是互斥的疾病,「譬如大S就是流感肺炎引起敗血症,肺炎有時候很嚴重來勢洶洶,常一不小心(患者)就過世了」。另外,疾病管制署昨(4)日公布近期流感重症及死亡病例,其中南部一名30多歲男子兩度就醫流感快篩都是陰性,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後返家,但症狀沒有改善,後來急診時出現雙側肺炎,經PCR檢驗確認感染B型流感,雖立即進行插管並收治加護病房,並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仍併發肺部黴菌、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還有氣胸、肺部出血,住院1個月不幸病逝。對此,蘇一峰表示,流感病毒造成重症「大白肺」,病毒會先破壞肺部抵抗力,接著細菌、黴菌進到肺部導致續發性感染,過去許多研究都指出,病毒感染後會增加細菌黴菌肺炎。而那位因流感死亡的男性病人,一開始是流感,續發性的黴菌感染就是主要的死因,如同「小偷先撬開門,壞人跟著進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94238/sm-3d3adc4885f0cfdc24ba3c2743caad8c.jpg)
大S流感併發肺炎重症離世 專業醫提醒:要注意沉默殺手「快樂缺氧」
藝人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於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最終不幸猝逝,享年48歲。消息傳出後,震驚演藝圈。為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也發文表示,臨床的重症醫療上,確實會遇到一些「隱形缺氧」的肺炎重症患者,這類患者表面上看起來症狀不嚴重,但實際上胸部X光表現或抽血報告是嚴重的不好。黃軒醫師提醒,這稱為「快樂缺氧」的情況是「最嚴重的陷阱」,因為患者及家屬經常因此錯過就診的黃金時間。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快樂缺氧」是重症肺炎中一個極為隱蔽而致命的現象,指的是患者血氧濃度已顯著下降,但外表上卻未出現明顯呼吸困難,這種現象又稱「沉默性低血氧症」。黃軒醫師表示,當病人接受胸部 X 光檢查或抽血報告顯示肺炎相當嚴重時,許多患者仍因缺乏典型呼吸困難症狀而未及時就醫,導致黃金救治時機錯過,這往往使病情在24至48小時內迅速惡化,甚至引發多器官衰竭或死亡。黃軒醫師也提到,「快樂缺氧」並非醫學正式術語,而是臨床上對這一現象的通俗稱呼。正常情況下,人的血氧飽和度(SpO₂)應維持在95%以上,而當數值下降到92%以下時就是異常。但令人震驚的是,即便部分患者的SpO₂低至70%至80%,他們依然能行走、談笑自若,彷彿完全沒有感受到低血氧帶來的威脅。這種現象特別在病毒性肺炎(如新冠病毒或流感病毒)、嚴重細菌性肺炎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中較為常見。黃軒醫師進一步表示,患者之所以無法及時意識到自身危險,部分原因在於身體代償機制的作用。當缺氧逐漸加劇時,人體會透過加速呼吸和心跳來維持氧氣供應,但在某些重症患者中,肺部發炎區域的神經可能受損,加上中樞神經對缺氧反應遲鈍,導致病人無法感受到應有的呼吸急促。此外,快樂缺氧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滯留並未同步發生,因為體內二氧化碳濃度正常時,腦部呼吸中樞不會受到刺激,進而不會引發明顯的喘促感。黃軒醫師警告,快樂缺氧最大的危險,就是「延誤就醫」。當患者在感覺自己仍然「還好」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低血氧會使腦細胞在缺氧狀態下迅速受損,僅需5分鐘即可能開始壞死;同時,心肌缺氧會導致心律不整甚至心臟衰竭,最終可能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因此大幅攀升。黃軒醫師也提到,根據統計,先前心灌救有肺炎重症患者中,20至30%患者會出現快樂缺氧的情況,因此送醫時,時常已經需要進行緊急插管。為了及早識別這種隱蔽徵兆,黃軒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和一般民眾應使用家用脈搏血氧機(Pulse Oximeter)來監測血氧水平,當數值降至92%以下,或活動後突然下降超過3%,民眾就應立即就醫。另外,日常還需注意患者的外在表現,如輕微活動時便感到異常疲憊、指甲床和嘴唇泛青,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症狀。部分醫院還建議進行俯臥位測試,因為有些患者平躺時血氧下降,而改採俯臥可能使SpO₂回升,這也可能暗示肺部病變的情況。至於要如何治療快樂缺氧,黃軒醫師解釋,醫療團隊通常會採取高流量氧氣治療,利用鼻導管或面罩提供加濕高濃度的氧氣;部分患者則需接受俯臥通氣,以改善肺部血流分布並提升氧合效率。此外,對於發炎因子風暴嚴重的患者,常會使用類固醇或生物製劑進行免疫調節治療。黃軒醫師也強調,醫學界對快樂缺氧一直都是保持高度警惕,因為這種現象顛覆傳統「缺氧必喘」的認知,成為沉默中奪去生命的致命陷阱。因此高風險族群(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監測血氧,民眾也可以接種肺炎鏈球菌與流感疫苗,降低併發重症風險。黃軒醫師也提到,自己過去接觸過不少因病人延誤就醫而迅速惡化的案例,因此提醒民眾在面對呼吸道疾病時不應掉以輕心。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許多隔離病房中的病人看似情況穩定,但隨後可能突然惡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94101/sm-693453a5c50f87ce6f2cf88a1b447916.jpg)
大S猝逝/年輕人「免疫力較強」反成高危險群 醫:「1情況」致死率飆200倍
女星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從身體不適到病逝僅5天時間,享年48歲。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流感這種看似普通的病毒,能在短時間內奪走一條生命,有時健康的年輕人反而比年長者病得更嚴重,這其實與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有關,當「免疫風暴」失控,強壯的身體反而成了高風險族群。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撰文道,流感病毒每年來襲,多數人經歷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後慢慢痊癒,而當病毒擴散,免疫系統立刻啟動防禦機制,「然而,免疫系統並不總是能精準控制攻勢,當反應過度時,就會帶來致命風險」。張家銘表示,年輕人免疫力較強,當身體發現病毒入侵,會立即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如 IL-6、TNF-α、IL-1β)來對抗病毒,但當這些發炎物質過量時,免疫系統就會陷入「自我攻擊」的狀態,不只針對病毒,就連健康的肺泡細胞也一起摧毀,「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導致肺泡水腫、血管滲漏,肺部開始充滿發炎液體,使氧氣交換困難,最後發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張家銘接著說明,此時病人的症狀不只是高燒,更會出現喘不過氣、血氧快速下降的危險情況,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從輕微咳嗽,進展到嚴重呼吸衰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得流感後,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需要插管、葉克膜搶救」。張家銘提到,當免疫風暴摧毀肺部的屏障,細菌便趁機入侵,而流感病毒不只是直接攻擊肺泡細胞,還會破壞氣道的天然防禦機制,例如影響纖毛運動,使得原本應該被清除的細菌滯留在肺部,增加繼發細菌感染的風險。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細菌是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原本可能只是潛伏在鼻腔或喉嚨,但當身體的防線被破壞後,它們就能輕易進入下呼吸道,迅速繁殖並引發嚴重細菌性肺炎,「這類併發症通常會讓病人二度發燒、咳黃痰,甚至出現敗血症,進一步加重病情」。張家銘也示警,每年因流感併發症住院甚至死亡的人數比想像中多,當病毒引發免疫風暴、肺部發炎失控,再加上細菌感染,短短幾天內就可能讓人從健康的狀態轉變為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流感不是『撐一撐就好』的疾病,年輕人也不是天生免疫。這次的事件是一個警訊,提醒所有人,預防流感、及早治療,才是保護自己的關鍵」。另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助理教授、醫師方耀凡受訪表示,大S年僅48歲,又無慢性病史,若如媒體所稱曾出現白肺現象,因敗血症而病逝,可能是「免疫力過強」,引發免疫風暴後,讓免疫系統整個潰堤,導致最後喪命。想避免「免疫力過強」及後續情況發生,「作息正常、適當飲食」是最重要的。而《中時新聞網》報導指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均說,一般來說,整體流感的致死率約千分之一,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或是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免疫不全的病人,併發重症的機率才會比較高,但年輕族群一旦併發重症,致死率就會大幅提高,由原來的千分之一激增為20%。陳信均提醒,預防流感最重要的還是直接施打疫苗,事後的就醫、用藥,仍然是亡羊補牢;雖然即使施打疫苗,還是可能感染流感,甚至變成重症,但依臨床經驗,只要有接種疫苗,得到流感後的症狀仍會輕微一些,「按照流行病學公式計算,整個族群裡面幾乎要9成以上的人都去施打疫苗,才會產生群體免疫的效應。所以其實打流感疫苗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概念,夠健康的族群去打疫苗,能夠保護不能夠施打疫苗的族群,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94093/sm-b6b0fe9c206a725fa0285769870190b3.jpg)
陸客來台染流感重症!插葉克膜住院1個月救回 家屬刷卡付錢震驚了
女星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享年48歲。消息曝光後震驚全台,除了引發民眾搶打疫苗,也讓不少人擔憂萬一出國時生病該如何處理。胸腔科名醫蘇一峰透露,自己過去接診過一位來台旅遊的陸客,對方因流感重症插上葉克膜住院,經過1個多月的治療成功康復,費用更是讓家屬震驚不已。蘇一峰昨天(3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記得十幾年前在榮總,小弟照顧一個陸客來台灣玩,流感重症快速惡化,小弟插管上葉克膜,住進加護病房隔離室,花一個月時間把他救回來。最後中國家屬來台灣拿信用卡來刷卡結帳,還直呼好便宜!記得好像不到五十萬」,不禁感慨道「台灣不是旅遊最好玩的國家,應該是旅遊時候生病,全世界治療最好的國家!」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留言「台灣醫療真的俗擱大碗」、「如此的頂尖便明醫療制度,讓三流的健保署搞的虧損外,就是那些國外回來享健保的台僑,要如何能再更嚴格的限制這些人用健保資源,是未來還要再修法的目標」、「幾年前聽說厦門葉克膜的費用是一天80萬人民幣」、「台灣醫療真的便宜,救了很多人,沒需要的人不要再去逛醫院了」。至於這次大S在日本過世,蘇一峰提到,日本執行分級醫療,患者不能直接跑大醫院急診,好處是替國家省錢,節省醫療支出,而醫院也節省各種專科值班醫師的支出,但壞處當然是如果有重症疾病變化快,還要經過層層分級轉介,就可能會因此延誤治療時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94092/sm-bf7afbb99c97a64bafd1ade84305b76e.jpg)
大S猝逝/她赴日旅遊第2天癱軟喘不過氣「想泡溫泉舒緩」 醫:恐惡化病情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離世。一名網友看到新聞後,分享自己2018年在北海道旅遊時,媽媽也曾遭遇幾乎相同的經歷,當時媽媽命懸一線,最終花費近200萬才順利返台救治。一名網友日前在Threads發文表示,2018年11月他與媽媽前往北海道旅遊,出發前1週媽媽身體不適,就醫後被醫生診斷為小感冒,但症狀遲遲未見好轉。出發當天,媽媽雖然仍感到疲倦、嗜睡,但考量到已經付了萬元旅費,決定硬撐出發。沒想到,抵達當地第1天晚上,媽媽開始出現呼吸困難,原PO想帶媽媽去泡溫泉舒緩,但媽媽已無力行走,只能待在飯店休息。第2天一早,媽媽整天昏睡,同行團員見狀還貼心讓出後座,好讓她能躺著休息。原PO表示「結果一到晚上,整個人癱軟叫說喘不過氣,只好快點叫救護車送醫」,醫生診斷原PO媽媽罹患肺炎併發敗血症,當場插管送進加護病房搶救。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PO展開長達10幾天的「返台大作戰」,還好當時在免稅店遇到一位熱心大叔,「他預估可能也不會太快治療好」,大叔立即連絡自己在台灣的親戚協助原PO媽媽返台。原PO透露「最後醫療費高達380萬日幣,加上聯絡International SOS派人前來北海道並協助聯繫華航拆8個機位,才順利返回台灣雙和醫院,一趟日本驚魂下來噴了快200萬台幣」,媽媽回台後,仍在ICU住了1個月才轉入普通病房,情況才逐漸穩定。原PO事後回想「當時醫生有說還好沒有硬拉媽媽去泡溫泉,不然會加速惡化」。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曾示警,很多人以為熱氣可以排毒,但其實「流感患者,是不適合泡溫泉的」。流感患者不宜泡溫泉,以免加重病情或增加傳染風險。(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黃軒指出,流感患者可能已有發燒症狀,泡溫泉會提高體溫,導致「中暑或脫水」,且身體正在對抗病毒,額外的熱刺激可能加速新陳代謝,使人更加疲憊。黃軒進一步提到,溫泉的高濕度環境可能使流感患者氣道分泌物增加,導致「呼吸困難或痰液堆積」。若患者有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泡溫泉甚至可能誘發「支氣管痙攣」,造成喘息或胸悶不適。黃軒表示「生病是不宜泡溫泉的,那些熱氣蒸騰不是排毒,當下是造成身體系統中毒」,並建議感冒或流感患者先好好休養,以免病情惡化或傳染他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94047/sm-0c84df689a3151d91c7a6c1181c7053a.jpg)
大S猝逝/流感泡溫泉「毒上加毒」? 醫師兩派看法不同「難有研究證實」
大S在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令大眾震驚,而大S在日本的行程也被討論,由於她疑似在身體不適時泡溫泉,許多人認為這可能與之後的病情惡化有關。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PO文表示,流感患者泡溫泉可能抑制身體免疫反應,加速病情惡化,「這不是在排毒,是讓身體系統中毒。」黃軒說,很多人認為溫泉的熱氣可排毒,事實上得了流感就不建議泡溫泉,理由包括身體負擔增加、加重呼吸道症狀、傳染風險高與抑制免疫系統。黃軒指出,流感患者本身可能已經有發燒,泡溫泉會進一步提高體溫,導致身體負擔增加,甚至引發中暑或脫水,且感染流感期間,身體正在對抗病毒,泡溫泉可能加速代謝與心率,導致更加疲累。黃軒表示,流感可能引起喉嚨痛、咳嗽、鼻塞,而溫泉的高濕度環境,可能使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導致呼吸困難或痰液堆積,可能引發支氣管痙攣:對有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的流感患者,泡溫泉還可能誘發支氣管收縮,導致喘或呼吸不順。流感患者泡溫泉也可能抑制免疫反應,當身體處於高溫環境,免疫系統的反應可能被抑制,導致康復時間延長,甚至使病情惡化,患者可能因免疫力下降,導致細菌感染,出現例如肺炎、鼻竇炎併發症。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也表示,流感發病全身系統性發炎時,應該早點點滴藥物治療補充水分,如果泡溫泉流汗脫水反會加重病情。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則PO文表示,「泡湯對流感病人的影響」是否有科學依據,至今尚無定論,主要原因在於:目前尚無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泡湯」(熱水浸浴)對感染(例如流感)的治療效果。」由於進行標準臨床試驗往往耗費可觀經費,而且在研究設計上通常也希望能得出明顯且正面的療效,方具備學術價值。然而,與新藥開發不同,泡湯缺乏藥廠或其他大規模贊助者的投入,因此過去沒有相關研究,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除非溫泉產業有意支持,才有可能推動這類研究。王介立強調,這並不代表「泡湯對流感病情完全沒有任何影響」。實際上,泡湯對流感病情的效益與風險,可能因人而異;甚至對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也可能產生不同影響。換言之,在尚無科學實證的情況下,泡湯對流感的作用無法一概而論,也難以作出預測。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94002/sm-d6c88acac402ac46e22f9544f5d0406c.jpg)
大S猝逝/死因非肺炎是敗血症?醫氣炸解釋 以此精闢舉例
女星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前往日本旅遊,不幸染上流感併發肺炎離世,享年48歲。昨(3)日有媒體稱大S真實死因為「敗血症」,對此,澄清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怒斥,「肺炎本來就可以併發敗血症!這都不懂,在那邊炒什麼屁小新聞,煩死了。」小S昨日證實姊姊過世噩耗,在聲明中提到死因,「我最親愛善良的姊姊熙媛,因得了流感併發肺炎,不幸地離開了我們。」然而,有媒體以「東京消息人士」說法報導,大S初一抵達日本時身體無恙,約1、2天後才開始劇烈咳嗽,且病情急速惡化,進而引發肺炎,被緊急送醫搶救,無奈還來不及裝上葉克膜續命,就宣告不治。報導指出,醫師最後給出的死因是敗血症。對此,杜承哲發文氣喊「我快氣到不行了,歸工欸!在那邊『真實原因』、『知情人士』狂講病情,是怎樣?洩漏病情有錢領是不是?」杜承哲提到,肺炎本來就可以併發敗血症,並解釋得到肺炎後,身體的兩種走向,一是血氧濃度不夠、二血壓不夠,很有可能是敗血症導致的敗血性休克。杜承哲解釋,血氧濃度不夠可能是往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走,也可能是肺炎本身,那可以用葉克膜撐撐看;至於血壓不夠,用葉克膜是沒用的,而且還會讓感染更難以控制,一般來說,除了給抗生素,就是用升壓劑試試看,撐到後面不行了,再多的治療方法也只是折磨病人而已。杜承哲強調,這兩種情況當然也可以合併發生,「肺炎有敗血症,一點都不奇怪!」杜承哲以社會事件做舉例,「這就像有個知情人士跑出來說『哎呀,某人的死因不是墜樓啦!』是『頭部外傷加多處骨折、內出血』啦!」因此他聽到「死因為敗血症」的說法感到相當無言。大S染流感併發肺炎不幸猝逝,杜承哲提醒民眾今年1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民接種。疾管署也提醒,為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獲及早獲得保護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93931/sm-fd0f927582152bafc6397239062fd39b.jpg)
龍年血案3/一年內3警被衝撞殉職 漁會理事長林士傑遭雙槍尋仇身亡
去年多起重大兇殺案無疑讓整個社會掀起了一波波的驚愕與反思,毒品的氾濫不僅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更摧毀了許多幸福的家庭,本刊盤點出去年度令人痛心的案件,盼能從過去的悲劇中引以為戒,藉此喚醒民眾對生命與法治的重視,不再讓憾事發生。七、漁會理事長林士傑疑「毒品黑吃黑」被開槍尋仇身亡台南市區漁會理事長林士傑2024年7月8日清晨在自家門口遭人行刑式連開數槍身亡,警方研判為1人犯案,就犯後換裝、燒毀做案車輛等跡象推測是預謀犯案。經過3個月深入追查鎖定槍手身分,懷疑屏東明仁會22歲青年所為,犯後從東港偷渡前往大陸福建,計畫縝密程度震驚各界。回顧整起事件,林士傑引來殺機的原因外傳是左右手「阿川」瞞著他在外進行毒品勾當黑吃黑,引來仇家不滿登門尋仇。去年7月8清晨5時許步出台南市南區新樂路住處,準備出門爬山時遭到犯嫌持雙槍連開數槍,手段極其兇殘。林士傑倒地後馬上被送往醫院急救,頭部、胸腔、肩膀、手臂均有槍傷,胸腔與頸部傷口尤為致命,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槍手犯後跑往健康路,上了一輛懸掛偽造車牌的權利車逃逸,並將犯案衣物、槍械全丟車內,將整台車燒毀滅跡。專案小組經過3個月追查鎖定犯嫌身分,據悉22歲槍手為明仁會挑選出送往菲律賓訓練的殺手成員,犯後燒毀作案車輛後換上另一台汽車,於高屏溪旁的台29線換上機車騎到高屏交界,由同夥接到碼頭偷渡出境。明仁會高層表示從未涉入此案,可能是因為集團與屏東在地青年較靠攏,才讓警方以為槍手為組織成員。警方掌握逃亡情資後聯繫大陸公安給出相關資料,一度傳出槍手落網,經查後對岸官方是「已讀不回」,之後便不了了之。台南地檢署則對外聲明,表示檢方尚在查證報導內容及細節,但基於偵查不公開,無法透露偵辦進度,而台南市警局也基於前述內容,對報導提及的槍手身分和動向三緘其口。基隆八堵分駐所被小貨車高速衝撞,24歲員警蘇昱鴻在值班台閃避不及殉職。(圖/報系資料照)八、基隆警值班台值勤被貨車衝撞身亡基隆八堵分駐所2024年2月29日發生員警被撞死悲劇,當時24歲員警蘇昱鴻正在值班台值勤,簡姓男子突然駕駛小貨車衝入所內,蘇員閃避不及遭衝撞身亡,簡男犯後徒步逃逸,於平交道被火車撞死,市警局後續也向警政署爭取「因公殉職」最優撫卹。回顧整起案件,簡男29日晚間先從貢寮澳底漁港偷來一輛小貨車,上台62快速道路往基隆方向一路狂飆,過程中先撞上巡路員劉冠群導致其死亡,後面又直接將車高速撞進基隆八堵分駐所,造成員警蘇昱鴻殉職。簡男肇事後徒步逃離現場,逃逸到暖暖街,於穿越暖暖平交道時遭火車撞擊死亡,蘇員殉職後基隆警察局以「因公殉職」向上呈報,警政署當時認為未達標準讓基隆警局改以「因公死亡」呈報,兩者的撫卹金額分別為1104萬、378萬,引發各界譁然。2024年9月,警察人員人事條例施行細則放寬殉職相關規定,內政部、銓敘部9月12日發布生效,基隆市第三警分局八堵分駐所警員蘇昱鴻值勤時遭衝撞身亡適用新法,有機會被認定為殉職得以拿到對應撫恤金。三重28歲員警黃瑋震執行巡邏勤務停等紅燈時,遭對向毒蟲高速衝撞身亡。(圖/報系資料照)九、三重警巡邏遭毒蟲衝撞殉職新北市三重區2024年7月13日1時許發生死亡車禍,25歲黃男吸毒後駕賓士逆向高速衝撞警車,直面撞上正停等紅燈的警車和多元計程車,造成1死4傷, 28歲員警黃瑋震內臟嚴重出血,經4小時搶救後仍傷重不治身亡。事件發生於13日凌晨1點26分,地點位在在三重正義北路與龍門路交叉口,當時黃瑋震坐在副駕和同事執行巡邏勤務,停等紅燈時遭黃男逆向高速衝撞,車輛被撞飛到騎樓內近乎全毀。警消獲報趕抵後,黃瑋震當下手部還能抬起來抱胸,但意識已經模糊,送醫發現右胸、右大腿骨折,搶救4小時後因出血過多身亡。而肇事駕駛黃國維有毒品前科,事後坦承吸食喪屍菸彈「依托咪酯」上路,全案依公共危險罪及過失傷害罪處理。肇事駕駛黃國維坦承吸食喪屍菸彈「依托咪酯」上路,依公共危險罪及過失殺人罪送辦。(圖/報系資料照)十、土城所長追捕女毒蟲遭拖行身亡新北市土城警分局清水派出所所長劉宗鑫去年9月30日晚間11時許,在土城區金城路段執行臨檢勤務時,發現陳女車內有毒品,陳女加速逃逸,劉員被拖行撞上護欄殉職。9月30日11時許,劉員在颱風天駕車巡邏,在地檢署外發現陳女臨停,並發現其為權利車,要求陳女下車受檢,但陳女身帶毒品「殭屍菸油」依託咪酯、2塊冰片型態安非他命、施用器和空菸彈,竟心虛重踩油門拖行劉員後逃逸。30歲陳姓女毒蟲違停遭盤查後,卻因持有毒品心虛拖著劉員一路逃逸,將其拖行300公尺,送醫搶救後仍傷重不治,警方於一小時內逮到陳女,查出其為列管毒品人口,有十年毒齡,吸了安非他命、K他命、喪屍菸彈3樣毒品。警方依殺人、妨礙公務、毒品罪將陳女送辦,警方後續報請新北地檢署組成專案小組向上溯源,經過連日追查鎖定毒品上游,於去年10月27日持北檢拘票、搜索票,破獲劉男於住家毒品分裝場,以慰亡者英靈。清水所長劉宗鑫攔檢到毒品車輛,陳姓女毒蟲竟拒檢逃逸,劉員沿路被拖行撞上施工護欄傷重不治。(圖/報系資料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93978/sm-c0da70349d2b46cfe88e147f88c7867c.jpg)
大S猝逝/急診不能直接送!醫揭日本醫療差異:分級制度很嚴格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到日本旅遊,2日因染上流感併發肺炎病逝,一名疑似接待徐家一行人的導遊透露,大S從第一天就不舒服,之後陸續去了幾次醫院最後都回到旅館,直到2日凌晨真的不行了,才又叫救護車去醫院。如今日本的醫療制度也被拿出討論,在日本執業的胸腔內科醫師徐立恆表達對此事看法,指出日本醫院分級制度明確、日本醫師不喜歡看外國病人。雅丰竹北醫美診所副院長楊弘維分享,在日本胸腔內科醫師徐立恆對此事看法,認為此事有兩大關鍵,一是日本醫院分級制度明確,箱根或是北海道的鄉下醫院,可能沒有急診、或醫師值班、或ICU,所以一定得轉診,不像台灣到處都是醫學中心。二是日本醫師不喜歡看外國病人,除了外國人收費直接300%,日本醫師英文語言能力沒台灣人好,「醫病溝通有困難,醫師詢問病史極端重要,所以這或許是delay(延遲)病程的關鍵。」另外,一名在日本執業的張姓醫師指出,大S猝逝後網路上出現許多事後諸葛的發言,他特地以醫學角度澄清兩點,針對網友疑問「為什麼才48歲這麼年輕就重症?」他表示自己看過20幾歲流感合併肺炎幾天內就過世的;也看過90幾歲來急診PCR陽性但只有微燒精神很好的爺爺,開藥很快就平安回家。張醫師強調,每個人的過去病史、服藥歷對於治療都會有影響,至於「為什麼會重症」的原因所有人都無法說明。至於「日本鄉下為什麼不收住院?」張醫師解釋日本醫療分級很嚴格,不會像台灣可以直接到醫學中心掛號,通常都要小醫院或診所寫介紹信(紹介状)不然要多付幾千塊,甚至不收。另外,日本的急診也要預約,不用預約的急診就是相當於台灣的一二級重症的患者才有的權利。加上日本資源有限,常常發生醫院無法收急重症的情況,張醫師坦言自己赴日之後也遇過滿多次,所以台灣民眾可能無法想像。也有網友在社群上分享自己於日本看病的經歷,網友表示日本一向以保守治療著稱,去年到大阪旅遊時,朋友眼睛突腫起來,就醫後只開了一瓶藥膏,要他回去再觀察,沒想到疼痛感愈發強烈,隔日緊急返台就醫,發現是蜂窩性組織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有失明的危險,令原PO直呼「台灣的醫療真的讓人放心很多。」此外,另一名急重症護理師則表示,大S事件令她憶起前年媽媽在日本掛急診一事,媽媽本身有氣喘,到環球影城時走路很喘、臉色很差,也噴了好幾次救急用的噴劑,回飯店休息後症狀依然沒有緩解,「請飯店櫃檯詢問附近的醫院是否能收病人,豈料打了7-8家醫院都拒收」,最後原PO只好打電話叫救護車,但因為是外國人且當下是半夜三點,第一輪電話大阪市內醫院全拒收,理由則是沒病床、半夜沒醫生、沒翻譯人員。最後,媽媽等待的兩個小時中,從清醒變成叫不醒,日本急診不像台灣可以直接送,直到清晨五點半才送進急診,所幸治療後,住院五天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