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元科技
」 台泥 張安平 綠能台泥大航海時代1/走出地震暴雨賠本陰霾 張安平領軍TCC七年進軍四大洲低碳+綠能
「我們走在一條對的路上!」台泥(1101)在5月21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現場宣布,要把台泥的英文名稱從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改為TCC Group Holdings,「這是脫胎換骨,翻開新的一頁!」張安平口中「新的一頁」,正是台泥迅速走出花蓮大地震陰霾的關鍵。「基本上4月花蓮的和平廠和電廠是一度全停,廣東在4月時暴雨也有嚴重影響,大陸市場目前是賠本的。」但「在這麼大的衝擊下,過往的主力無法生產時,其他的產業可以把營業額和利潤撐起來。」張安平說。以4月的財報來看,營收116.26 億元,雖然月減14.8%,但年增27.8%,再創同期新高,證實台泥七年轉骨有成。台泥水泥事業從2018年跨出大中華地區後,以土耳其為起點,開始著手擴展在歐洲和非洲的業務,去年起陸續宣布擴大在土耳其合資水泥公司OYAK以及葡萄牙Cimpor持股;台泥也透過在荷蘭控股新能源的NHOA公司,當地賺的錢就留在當地繼續投資,避免匯率風險。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不再偏重兩岸水泥,歐非市場及新能源成為第三、四隻腳。(圖/台泥提供)一開始為什麼會選擇土耳其呢?張安平曾說,2017年進入台泥後,到世界各地考察,他看好土耳其人口多達8000萬人,且臨地中海,可以往歐洲和亞洲走,商業大城伊斯坦堡幾千年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中間點,戰略地位超級重要。在與土耳其業者接觸後,張安平在2018年與土耳其OYAK成立合資公司,並以此投資葡萄牙Cimpor公司。之所以投資Cimpor,關鍵在於Cimpor在非洲喀麥隆建有全世界唯二使用90%生質燃料商業化量產的水泥廠,並且在象牙海岸的水泥廠則建有世界第一套大規模生產鍛燒黏土的水泥基地,鍛燒黏土混合熟料後,較傳統水泥減碳至少40%,這是台泥發展低碳水泥的重要起點。「荷蘭已經成為台泥海外發展的一個新控股平台,發展低碳水泥、歐洲儲能和充電樁業務,目前歐洲的儲能業務,分別在澳洲、英國、美國、南美洲秘魯,充電站集中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台灣、中國、歐亞非與新能源,已成台泥營收四足鼎立的「四隻腳」。4月3日花蓮大地震重挫當地經濟,但台泥4月營收仍創單月新高。(圖/民眾提供)原本2022年時,近七成營收還著重在兩岸市場的台泥,在2023年時已降至43%,就是因為土葡水泥大幅成長、占31%,能源及電力占24%,以獲利表現來說,更是約45%來自歐洲低碳水泥的貢獻,「降低對單一市場波動的影響,提升營運的彈性和應對能力,也增加了台泥多元收入的穩定性。」程耀輝說。除了原料和技術,土耳其2023年2月發生大地震,大量的重建需求使水泥業實質受惠,更出乎意料的是,因此多了一份附加的產品、也就是「碳權」。台泥表示,一般傳統水泥在全球平均生產一噸、溫室氣體(GHG)碳排量為900公斤,而土耳其Aslan 廠在2023年碳排量僅628公斤,Ankara廠為652公斤, Cimpor葡萄牙Souselas廠表現更好、僅613公斤,光是與OYAK集團的合資公司,在歐洲已累積碳權237萬噸。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贈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製成的藝術品。(圖/台泥提供)台泥旗下的能元科技也要在溫哥華打造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預計2024年動土、2028年投產,產能2.8GWh,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不但親自站台,政府也有資金補助。等於台泥在歐亞非佈局後,連美洲都有據點了。據此,張安平日前在股東會上慷慨激昂地說,「62年前,台泥是單純的水泥供應商,如今台泥晉升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的開發商,不再只是供應原料,更可以與高科技和電子業並駕齊驅、開疆闢土,成為同業的先鋒。」這番「台灣水泥」從一家公司、轉變成「總部設在台灣的國際級水泥集團」的宣示,不只是一席漂亮話,更是他在地緣政治動盪及低碳嚴峻挑戰中,繳出來的漂亮成績單。
電池護照來了2/台塑台泥鴻海三大「芯玩家」陸續到位 歐洲新規緊箍咒反成殺出紅海新武器
人工智慧AI搶盡鋒頭下,台灣科技界正悄悄進行第三波電池復興大戰。全球廠商與政府搶拚戰略物資「未來世代的新石油」自主化之際,傳產龍頭台泥、台塑,以及鴻海這三大巨頭也成了「芯玩家」,紛紛下海挑戰電池產業中最難的一塊、也就是中游製程的「電池芯」,今年即將陸續開花結果。這三家各有千秋,鴻海要結合高雄在地業者做電動車產業聚落,台泥主攻歐美頂級用戶、進軍國際「100%使用綠電」電池廠,而台塑除了台灣電池產業鏈完整國產化,還有回收煉金的「城市採礦」雄心。在今年啟動歐盟新電池法的新遊戲規則下,嚴格要求電池商品的生產履歷與回收能力等,讓目前勢不可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正視自家電池壽命短又貴的困境,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1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疾呼「解決電池壽命問題刻不容緩」。看似嚴苛的緊箍咒,反而成為台灣廠商的「另類加持」,有望突破中國製造紅海市場的「芯機會」。 台泥走國際化路線,與加拿大政府打造「100%使用綠電」電池廠,加國總理杜魯道親自站台。(圖/台泥提供)業內人士透露,台灣曾是電池大國,擁有全球前5大的下游電池模組廠,像是新普(6121)、順達(3211)都是營收百億的公司,但中游的電池芯、上游電池材料「比上」品質贏不了日韓業者,「比下」拚價格也拚不過中國業者,造成產業鏈大缺口。「因為電池芯是高投資、高技術門檻及高風險的行業,」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他說,台灣第一波電池熱潮在1994年,國內財團相繼投資設立鎳氫電池廠,第二波在2008年投資鋰鐵電池,但都在艱苦經營。現在是第三波,因應電動汽車崛起的全球電池荒,因汽車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廠商會選擇大品牌。「若台灣有自己的『國家隊』,且價格不要差太多的話,當然會優先採用MIT。」業內人士不諱言,期盼政府幫忙推動政策。以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統計數據,2024年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1.5GWh,中國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全球市占高達39.7%,強勢佔領第一寶座,接下來是比亞迪的14.4%,韓國LG的11.4%、日本松下的5.9%,以及韓國三星的4.8%。前十名裡,中國廠商就佔了6家。「電動車的成長趨勢看起來不會改變,我們非常有信心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鴻海(2317)14日法說會上,除了風起雲湧的AI,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提到的第二大重點就是電動車事業,電動車的大腦是晶片、心臟則是電池,高雄和發的鴻海電池中心推出第一款Made in Taiwan動力電芯,今年第四季將會開始進入量產,產能可達1.2 GWh(百萬瓩時)。除了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為打造完整的國產電池產業鏈,台塑新智能投資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廠、位於彰濱工業區,也將於今年完工投產。除了AI紅利,鴻海的超級電池工廠將在今年量產,近期股價飆高。(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雅虎股市)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電池市場仍在不斷增長,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將既有的鉛酸電池改為環保耐用的鋰鐵電池,第二是搭配再生能源以強化電網韌性的儲能系統,第三是主流大宗的電動車應用,光是前兩樣需求就達到每年7.2GWh以上,全台電池廠產量加起來也不足以應付國內市場,各廠產品技術、目標客群及應用領域也有差異化,不會有內部競爭的問題。台泥則是走國際化路線,旗下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打造全台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兩個廠產能合計3.3GWh,台泥跟CTWANT記者表示,他們主要鎖定的是「針對新產品快速發展的Artisan market客製市場」,瞄準全球1%的頂級電池客戶,包括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主力市場在歐美。去年11月,旗下電池廠能元科技(Molicel)宣布投入255億元,與加拿大政府共同打造該國最大的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標榜「100%使用綠電」今年底動工,預計2028年投產,產能達2.8GWh,宣布當天,加拿大帥哥總理杜魯道也親自站台。台泥表示,中國大陸產量過剩的是比較低階的電池,對Molicel沒有影響,電池產業要邁向國際,「碳競爭力」是關鍵,在加拿大投資低碳電池,在全球跨國碳關稅發展局勢下,更具降低成本優勢。而歐盟2月生效的新電池法,嚴格規範並要求揭露歐洲境內銷售電池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未來還要訂定電池生命週期碳足跡的上限,台泥表示,所以全球指標電池品牌除了競爭能量與功率密度,「碳競爭力」也變成重要指標。韓國LG、德國福斯與前特斯拉高層創立的瑞典Northvolt,全部投入興建純綠電電芯廠,Molicel將成為全球第四個能提供純綠電電池的指標品牌。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其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圖/黃耀徵攝)雖然歐盟新電池法有「門檻」,但也有「新商機」,劉慧啓向CTWANT記者表示,台塑新智能在規劃生產製造電池前,董事長王瑞瑜就強調要提前籌備電池回收系統,且將回收系統納入新能源產業鏈中,因此台塑新智能的電池回收技術已經完備,也有具體的產線規劃,國際市場新設的生產履歷或電池回收規範,早已是台塑新智能內部建立的標準,也是台塑新智能有別於其他廠商的優勢。劉慧啓表示,未來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不良品,以及售出使用後的汰役電池都可以回收,甚至也能回收其他廠商的電池,提煉其中的珍貴金屬再利用製成新的電池,就像是「城市採礦」,避免挖掘自然礦源,促成循環經濟及環境永續。
台泥攜手3千萬純電賽車進軍CES展 EnergyArk儲能櫃Q2落地義大利
台泥(1101)積極進軍能源產業,今年首度進軍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展出台泥儲能防火滅火UHPC儲能櫃EnergyArk,攤位上也出現搭載台泥旗下國際電芯品牌能元科技Molicel超高功率三元鋰電池的電動賽車McMurtry Spéirling。被稱為蝙蝠車的電動賽車McMurtry Spéirling首度於北美亮相,也將在2025年推出量產版,價格約新台幣3,300萬元,全球限量100輛,車內搭載來自台泥企業團電池品牌Molicel最新的次世代高效能三元鋰離子電池,放電能力增加16%,充電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12分鐘。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指出,2030年全球路上的運輸載具數量將達1.45億輛。過往台灣企業參加CES展多集中在電子產品與軟體類,隨著新能源議題興起,Vehicle Tech & Advanced Mobility展區更受關注,包括現代、KIA、BMW、賓士、VinFast等國際大車廠與瑞士ABB、美國EVgo、韓國Chaevi、大陸Star Charge等知名充電樁品牌都走向高功率充電趨勢,最高甚至達720kW以上,但也可預見將對電網造成極大負擔,因此儲能設備的搭配更顯重要。對此,台泥儲能開發以EnergyArk為主體形成的充儲一體架構,利用UHPC高性能混凝土材質打造,達到防火阻熱與高強度特性,相較金屬櫃抗腐蝕、抗滲漏、防鹽害、耐候性高,並通過最重要國際安全規範雙測試,更全面符合美國消防協會NFPA855標準,涵蓋通風防爆、外部警示通訊系統,目前有40、60及1,000三種不同電池容量的規格,適用於室內外各種建置場域。台泥儲能也宣布,EnergyArk已經通過國際最嚴格UL 9540儲能系統安全認證測試,並攜手台泥歐洲子公司Atlante,於2024年第二季在義大利建造歐洲第一個結合EnergyArk儲能櫃的充電站。台泥儲能此次參展也攜手全球策略夥伴並串聯台灣供應鏈:包括推出超高性能電動車電池模組平台的英國威廉斯先進工程WAE、具有為NASA航太開發經驗的美國電池安全整合解決方案供應商KULR及充電樁系統開發盟友馳諾瓦。台泥儲能與WAE合作開發可擴展式電池模組,具備高C rate充放電,能量密度高於競爭對手10%以上,堆疊出不同電壓與容量,對未來城市級微電網的佈局將扮演關鍵角色。
「含綠量更重要」 台泥張安平:進口水泥鋼鐵石化要課碳關稅
「當今時代,含綠量比含金量更加重要。」台泥(1101)29日舉行法說會,近期因台泥在全球進行多項大型投資,引發投資人擔憂,董事長張安平表示,台泥對未來幾年的資金都已規劃好,現金流沒有問題;面對接下來的全球減碳風潮,他呼籲政府除向台灣企業收碳費,進口水泥、鋼鐵、石化等也要繳碳關稅,且業者須出具第三方認證的碳足跡。張安平也提到,現在各界認為政府要在2025年開始收碳稅或者碳費,但事實上,2025年要收的碳費或碳稅,就是看你2024年的排放數量,所以「碳議題已經不是未來式,是現在式。」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全球推2050年淨零目標,我們已步入一個綠色規模化競爭的時代,進行綠色轉型需要巨大投資,目前含綠量比含金量更加重要,近期台泥減碳增綠的全球化布局橫跨5大洲,包含13個國家與市場,在歐洲和澳洲儲能與充電業務,以及預計在加拿大建置全球首座100%水力發電綠電導入的低碳高動力電芯廠,台泥旗下能元科技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劃,是因應歐盟新電池法上路,未來只有環保低碳的電池才能進入歐盟市場。台泥在法說會上表示,其水泥事業以土耳其為起點,擴展在歐洲和非洲的業務,最近擴大對土耳其OYAK以及葡萄牙Cimpor持股;以一般傳統水泥業來說,一噸水泥的全球平均溫室氣體(GHG)碳排量為900公斤,而土耳其Aslan廠碳排量628公斤、土耳其Ankara廠為652公斤,而Cimpor葡萄牙Souselas廠僅613公斤,且未來會持續減碳,也因此獲得大量碳權。台泥截至2023年9月底數據,大陸水泥營收佔25%,台泥在兩岸水泥的營收將降至42%,其他包括海外低碳水泥、全球綠能及其他投資占比高達58%。台泥29日股價收在34.25元、小跌0.72%。
台泥砸255億溫哥華設綠色電池廠 加國出資二成拼2028年投產
台泥(1101)今日宣布,旗下能元科技Molicel將斥資新台幣255億元,於溫哥華打造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預計2024年動土、2028年投產,產能為2.8GWh,每年生產1.35億顆的圓柱型三元鋰電池,成為全球第一個「使用100%綠電」的低碳高動力電芯廠。台泥於加拿大廠投入的255億台幣,有1/5為加拿大政府以淨零加速器(NZA)計畫中的戰略創新基金(SIF),資助能元科技新台幣近48億資金;當地電力公司BC Hydro也興建輸配電網將水力發電導入能元科技加拿大廠使用。在歐盟實施聚焦產品碳足跡的電池法後,全球指標電芯廠LG、寧德時代等紛紛規畫生產純綠電電池,而能元科技海外新廠投資兼具高能量密度與高放電功率的「次世代高效能三元鋰離子電池」,預計2028年生產出比目前多數亞洲生產的電池減碳近50%。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親自造訪能元科技位於溫哥華的基地,共同宣布加拿大最大高性能鋰電池電芯廠投資案。張安平表示,「我們與加拿大的伙伴們生產真正的綠色電池,響應英屬哥倫比亞省的全面綠能再生水力發電計畫。」針對此次加拿大建廠,除了加國政府挹注、台泥企業團自籌款佔100億,其他將透過銀行貸款及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參與,能元科技與當地政府仍洽商其他補助案。目前能元科技在溫哥華已有近百位能元研發與行銷團隊,在電芯廠投產後預計為當地創造450個工作機會;而加拿大政府於2020年起推動淨零加速器(NZA)計畫,希望吸引前瞻企業參與加拿大的減碳工程,實現加拿大2030年減少40%至45%溫室氣體排放,並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台泥看準電池儲能市場2,000億商機 全台最大100MW系統併網、UHPC儲能櫃18日亮相
根據InfoLink預估,2030年台灣電池儲能市場累積規模約達7~8GW,總容量約20GWh,累計市場規模達2,000億台幣。而台泥(1101)企業針對低碳轉型傳出雙捷報,包含台泥儲能建置全台最大的100MW E-dReg儲能系統(電池容量311MWh),已完工並全數併入電網;此外,台泥結合本業低碳建材與綠色能源發展的創新產品—專利防火滅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櫃EnergyArk,18日即將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亮相,2024年1月將在全球知名CES展正式面向國際儲能市場。台泥企業團所屬高雄小港超級電池工廠,配置6個EnergyArk 1000,總容量6.4MWh的儲能系統已通過台電s-Reg執行能力測試,為EnergyArk首個應用案,18日前將正式上線加入台電靜態調頻(s-Reg)輔助服務,並同步執行超級電池工廠內需量控制與離尖峰電能移轉。台泥是全球第一家發布自主設計UHPC儲能櫃及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建置UHPC儲能櫃及金屬櫃能力的能源業者,目前國內僅台泥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所有運轉項目,包含調頻備轉(sReg、dReg、E-dReg)、即時備轉、補充備轉。截至10月,台泥在台建置完成且已併網的儲能總電池裝置容量,已達全台近30%。除了科技業外,儲能對於國內重工業、物流倉儲、低碳建築業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國發會公布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12項關鍵戰略,其中電力系統與儲能是未來二年積極推動項目之一,預計投入經費760.77億元,導入高占比再生能源,同時確保供電平衡及提升系統韌性。台泥董事長張安平18日也將出席台北國際能源週,為全球第一個使用低碳建材打造的UHPC儲能櫃EnergyArk揭幕。EnergyArk具備專利認證防火防爆、獨家注水滅火確保、全方位耐候無死角以及單櫃模組彈性組合,台泥企業團第一次參與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以及全球CES展,也將結合旗下能源事業體台泥儲能、台泥綠能、能元科技、三元能元科技與能元超商,展示台泥從創能輸能到儲能的整合實力。台泥以EnergyArk UHPC儲能櫃為核心,發展出綠充儲一體充電站、綠電匹配服務、聚合電力交易,提供客戶城市級微電網整合方案。
台泥拚年減碳585公噸新設2500座EV快充站 總座:泥娃娃轉綠巨人
台泥(1101)今(22)日宣布啟動減碳永續行動,揭示5大EV低碳發展,包含綠色物流、智能無人礦山車、首座光充儲一體充電站、零碳空中通勤及電動車創新科技等,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表示,「台泥從泥娃娃轉型成綠巨人了」,規劃2025年在南歐會有1萬個充電樁,且旗下能元科技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廠,有望於今年6月試產。台泥舉辦「全方位低碳EV發布會」並攜手雲朗觀光集團、馳諾瓦科技、台灣捷安特等8家指標企業與團體,串連Audi、Volvo等30個實體電動車充電站點,打造全台最大減碳網絡,力拼2023年減碳585公噸的目標。這是台泥第一場碳中和發布會,所產生的碳排已向環保署申請碳抵換1公噸,不僅雲朗觀光總經理暨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共同出席,Audi身為永續倡議企業夥伴,也在台泥大樓前展示RS e-tron GT,這款電動車從最源頭生產階段即融入永續概念,在生產過程中達到碳中和。台泥5大面向佈局低碳EV,推廣環境永續、綠色生活。(圖/台泥提供)在充電網絡上,台泥子公司NHOA旗下專責發展電動車快充設施的Atlante Co.,已在歐洲交通樞紐建置215座100%綠電結合儲能充電站,總計今年可望新增2500站電動車快充站,2025年達到1萬個充電樁。而在國內,程耀輝提及,「台泥充電系統無須另外安裝App,只要透過Line即可啟用充電、預約站點,也可以查看總減碳量」,因此推出至今一年已累積7800位好友;同時,台泥儲能充電服務持續多樣化設置,預計2023年上半年將新增3個電動貨卡充電站、電動小客車充電站則增至9個。且為響應台電,推離峰充電愛地球的行動,至今創下離峰充電率56%、離峰充電度數上升6倍,達成4.16噸的減碳量。至於本業水泥的部分,程耀輝指出,正研發重建、都更拆下來的磚塊水泥,如何進行回收再利用的相關技術;提到土耳其地震災情,程耀輝則說,台泥與土耳其集團OYAK合資設立的3座水泥廠距震央200公里遠,因此廠房和員工均安全無礙,不過持續關心當地災後重建,希望協助打造綠色城市、綠色生活。
台泥攻綠能1/張安平布局能源事業 創能輸能儲能三頭並進
興達火力發電廠機緊急停機引發303全台大停電,這天恰巧台泥儲能NHΩA.TCC首家充電服務在花蓮DAKA啟動營運。頂著諾大艷陽下,台泥(1101)董事長張安平說:「這絕對不是預先彩排好。當天一早台泥與台電串聯的彰濱儲能廠,只放了20多分鐘(電)就沒電了。」「現在電力的來源跟用電狀況和過去並不相同,所以綠能一定要搭配儲能才行。」他話鋒一轉又說:「現在建充電站根本賺不了什麼錢,至少3年內不可能。」「為什麼要做充電站?除了提供24K Green純綠能充電樁服務外,更重要的是向民眾宣傳節能、儲能的新生活型態。」張安平表示,「台泥是新能源、新生活的探索者;花蓮台泥DAKA的充電站則是台泥第一個用於思考新能源以及執行新能源的場域。」DAKA結合了台泥旗下創能(台泥綠能)、輸能(能元科技電池)與儲能(台泥儲能)的三大綠能發展核心技術,還跨界串聯了其他合作夥伴,是全新型態的充電服務。設於彰濱工業區的台泥綠能大型儲能系統。(圖/翻攝自台泥臉書、燁輝企業提供)張安平對CTwant記者說道,「當(2017)年接下台泥企業團董事長時就曾宣示,台泥未來將轉型為一家真正的「綠色企業」,不再只是水泥廠而已,而是一家「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據本刊調查,早在十幾年前,台泥在生產水泥時就已經積極使用替代燃料,來達到減碳的效果。而2000年底正式啟用的和平廠,採用「豎井運輸系統」,自啟用後每年可省1,100萬公升柴油,大量降低水泥製程中的碳排放量,同時還可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及開採噪音,是目前最環保的採掘方式。自2020年起,台泥便積極開展新能源事業,旗下子公司「台泥綠能」近年投入太陽能、風電、地熱以及海洋溫差等各種再生能源建置。而在儲能、創能領域,台泥在2021年7月,以新台幣近45億併購義大利儲能公司ENGIE EPS,並將其更名NHΩA.TCC,同年12月投資15.1億元取得國內電源供應器飛宏科技近10%股權。同時還在高雄小港投資近200億元,新建國內最大、可提供給超跑使用的電池生產工廠。台泥和平廠採用「豎井運輸系統」設計,自啟用後每年可省1,100萬公升柴油。(圖/CTWANT資料室、台泥臉輸)台泥老臣對CTWant記者說:「從張董當董事長後,可以發現整體工作環境不太一樣,雖然以前辦公室內也有很多藝術品,但現在不知怎麼說比較好,藝術品也還是很多,但卻多了一些空靈的感覺,有點像是國畫上的留白,簡單素雅,但意境卻深了許多。另一方面就是公司多了許多新事業,也帶來許多的生力軍跟新的想法,公司也更有活力了許多。」台泥為打造創能、輸能、儲能的綠能產業一條龍產線,除已動工的高雄三元能源科技,預計在2023年營運之外,公司透露,未來1、2年,集團大幅投資全球各地的綠能產業,預估資本支出超過300億元。而為了支付將來的資本支出以及籌措營運資金,據了解,台泥甫委任兆豐銀行出面籌組400~500億元的聯貸案,目標第1季底、第2季初完成。張安平認為:「能源,絕對是整個世界、未來發展的關鍵,可是我們看能源的眼光需要改變。」「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很多能源浪費在快速與效率,想要快速完成卻產生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有時候需要效率,有時候不見得需要效率,當你不需要效率的時候,效率其實是浪費的。」他進一步解釋說,「以汽車充電樁來說,現在愈來愈講求高充電效率,但其實充電速度愈快,你會發現電池的溫度愈燙,那其實就代表有能量不必要浪費的情況發生,但仔細想想,我們真的每次都需要這樣快的充電速度嗎?這樣進一步反思後,所以合理的能源使用應該是『該快則快、該慢則慢』,這樣才能不去耗費更多的能源,這也就是『節能』。」「未來便宜的能源將不存在。」張安平指出,「取得能源的來源相當有限,特別是在綠能的部分。由於人類仍無法有足夠乾淨的能源來滿足需求,所以若要平衡現在能源的缺口,節能是最好、最快的方法。」張安平認為:「文明的開始,是始於人類知道如何儲存食物的時候。而綠色能源的未來,則是始於開始儲能。」目前綠能不夠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儲能,儲能將是能源的未來。
台泥攻綠能2/能源三事業徵才逾千人 張安平:工作考慮的不光只是錢
台泥(1101)從傳統水泥廠轉型到新型態能源集團,無論是創能、輸能、儲能的台泥綠能、能元科技、台泥儲能以及新建的小港鋰電池廠三元能源,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在日前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現場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估計,今年台泥集團將會招募千人以上,是台泥近年徵才人數最多的一年。在台大椰林大道的台泥攤位上,張安平表示,「今年缺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但我想這是好事,表示各家企業都在發展。」但是面對半導體廠、科技大廠紛紛祭出高薪搶才,張安平無奈地說,「我們產業的毛利天花板就在那裏,能開出的薪水最高就只有那樣,不可能在數字上贏過它們。」據CTwant記者調查,在〈104人力銀行〉上,輸入電池廠後,一般職缺薪水大約落在30K到50K區間,高級工程師年薪則可達百萬以上,研發工程師則更高、可面議。據了解,台泥集團中,以鋰電池廠三元能源的薪資條件最好,碩士起薪可達50K,其實不輸一般電池廠。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左)與研究團隊人員一起討論專案進度。(圖/台泥提供)雖然薪資條件比不上某些科技公司,張安平強調,「一份工作要考慮的不光只有金錢,還要看未來性、看看這個產業對社會有沒有貢獻等等,而不是只看能拿到多少錢。」「在台泥工作是相當具有理想性、可以幫助到地球、對整個環境是友善的。」也希望從每個台泥人到社會大眾,都能從日常生活中力行永續、減碳環保,成為EARTH HELPER。從椰林大道上的台泥攤位,張安平帶著記者一路走到能元科技的攤位上,邊走他邊說:「電池的未來決定了電動車與移動自由的未來,而能源科技是台灣目前大電流鋰電池的專家,旗下位於高雄小港的三元鋰電池廠則是台泥今年徵才的重點目標,歡迎具有化工、材料、電池等背景的人才一起加入。」張安平透露,台泥目前是台灣唯一同時投入創能(綠能)、輸能(電池)、儲能的全方位能源集團,今年對於機電、資訊還有國際人才等方面都有需求,因為除與義大利的合作上,今年下半年在歐洲還會有更多的機會,此外,更將以歐洲、中亞為基地,未來也會進軍非洲。「基本上,台灣的理工人才還是相對缺少,我覺得我們在理工方面還需要蠻多的人,但現在很可能還是不夠的狀態。」張安平指出:「因此我們不但招募人才,未來也會在東部幫助學校開課,幫忙訓練機電方面的人才,之後就可以直接銜接到台泥服務。」台泥儲能科技員工前往義大利,於NHOA Cosio工廠觀摩案場建置實務。(圖/台泥提供)
企業搶才戰5/台泥今年將招募千人 三元能源碩士起薪可破50K
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今(5)日登場,台泥(1101)企業團全員出動,包括新事業能元科技、台泥儲能、台泥綠能,以及主要產品為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三元能源科技也首度加入徵才行列。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親自穿梭攤位,為學生們解說台泥未來三大發展主軸「水泥、環保、能源」。張安平表示,台泥對機電、資訊還有國際人才都有蠻多的需求,因為我們陸續在國際上有很多新的點會開出來,尤其今年下半年在歐洲會有更多的機會。以正在興建的高雄三元電池工廠,這個新廠裡包括操作手及工程師,光是這個,高雄今年我們就需要6、7百人,整個企業團今年可能要招募上千人,是近幾年最多的一次。張安平指出,「今年缺才越來越嚴重,我想這是好事,表示企業都在發展,但我覺得校園跟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可能還是有些差距,我覺得我們在理工方面還需要蠻多的,台灣基本上理工人才還是缺少。」張安平希望年輕人找工作時,除了薪水之外,也能考量這份工作是否可以幫助這個社會地球做一些事,他說:「台泥的工作是有理想的。」希望從每個台泥人到社會大眾,都能從日常生活中力行永續,減碳環保,成為EARTH HELPER!張安平現場邀請學生們一起試坐,由台泥自行研發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座椅。(圖/魏鑫陽攝)針對日前303大停電,張安平認為,這更凸顯儲能的重要性。「台灣如果發展綠能必須要有20%儲能來搭配,否則無法平衡。因為講綠能本身,它就是看天氣。」同時,他也表示,每一個公司都應該有自己針對停電的一套做法,把損失降到最低。台泥此次校園徵才以「每個人最大的冒險,就是完成心中的夢想」為主題,積極向電機、機械、化工、材料、土木、電子電力、AI、綠能、環保等領域人才招手,據了解,因為電池材料人才有限,所以三元能源開出的薪資條件最好,碩士起薪可達50K。台泥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投入創能(綠能)、輸能(電池)、儲能的全方位能源集團,更以歐洲中亞為基地,進軍非洲,去年也併購了義大利公司NHΩA,進軍國際儲能及充電樁市場。張安平指出:「我們不但是招募人才,未來也會在東部幫助學校開課,訓練機電這方面新的人才。」
台泥啟動2022年徵才計畫 電池廠三元能源2年內招募逾350人
台泥企業團宣布啟動2022年徵才計畫,旗下三元能源科技,高雄超級電池工廠將於2023年啟用,預計2年內將招募超過350人,即日起並提前招聘研發技術人才、製程主管並建立全方位管理團隊進行培訓,歡迎電機、機械等領域人才加入。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我們需要的人才特質是能以開放的心胸去探索世界,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願意學習,與世界的人才交流。」歡迎更多青年夥伴加入台泥。三元能源科技也將投入3億成立全台灣第一個「高階鋰電池實驗室」,主要研發先進製程。三元能源科技將於3月8日於高雄翰品舉辦菁英面談會,台泥近年不斷拓展國際版圖,水泥國際事業以荷蘭阿姆斯特丹為歐洲營運中心,已擴展到土耳其、葡萄牙、非洲象牙海岸和喀麥隆,儲能事業則位於義大利的NHΩA,案場遍布歐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台泥表示,集團內擁有許多至海內外據點出差機會,像主力為高階電池的能元科技及三元科技,就有機會至加拿大與研發團隊交流技術與共事的機會。另,台泥儲能科技去年完成併購後,也開始與義大利同事們共同負責新案場建置規劃。除了海外出差機會外,台泥近兩年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開設線上課程,不定期舉辦全英文講座,今年更進一步與MIT簽約,預計將選派年輕夥伴送至MIT交流。今年台泥也首次推出「實習生獎學金計畫」,鎖定大三至碩二學生,透過申請至台泥實習,即可獲得獎學金最高6萬元,名額無上限。
台泥小港廠今動土變身 張安平打造全台最大鋰電池廠
台泥(1101)企業團今(25)日在高雄小港舉行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等皆有出席。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21世紀將是能源的世紀,「未來的經濟體系是建立在移動式的、可儲存的能源,而電池將是他的核心。」張安平表示,目前全世界都在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當中至少20%需要大型儲能設備協助穩定,儲能設備又都需要高質量電池,因此電池已經成為繼晶片之後,被預測最可能產生缺貨危機。台泥今日在高雄小港舉行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皆一起出席。(圖/宋岱融攝)張安平說:「碳中和必須是全民參與。」並引述亞歷山大所說:「所有人的命運取決於每個人的行為」,雖然依現行的技術,水泥業確實無法達到碳中和,因此台泥除了積極使用更多替代燃料與原料達到減碳外,更致力投入綠電、儲能、電池、碳捕獲以及碳匯造林等5個領域的發展,因為儲能設備能夠協助再生能源穩定,而儲能又需要高質量的電池。全球關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11月1日即將在英國格拉斯哥揭幕。聯合國秘書長形容目前的地球就像「開往災難的單程票」,以現階段暖化的速度,最快2027年將達到升溫1.5度的人類生存防線。台泥今日在高雄小港舉行三元能源科技高雄鋰電池廠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皆一起出席。(圖/宋岱融攝)張安平表示,高雄市是台泥的發源地,40年前小港舊址是紙廠,今天大家一起見證走在國際尖端的電池產業正式進駐,港都邁向高科技重鎮,更往前邁出大步,別具意義。台泥所屬三元能源科技初期將投入120億,此座鋰電池工廠預計在2023年啟用,產能1.8GWh,1年可以生產約24,000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旗下的電池大廠「能元科技」,台泥1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2GWh。張安平透露,三元小港廠將比照半導體業的高度自動化,走向精密製造,對製程、製造及對環境的要求都將是高標準,因此進駐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預計將延攬上百位高素質高學歷的工程及研發人員,並將研發團隊擴大深入。原本位於南科的能元科技專注產品研發,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則專注製程研發,兩者將緊密分工合作。台泥日前甫宣布將於台泥蘇澳水泥廠、花蓮和平水泥廠兩廠區,各建置87.5MWh以及250MWh的大型儲能系統,投資金額達55億元,完工後兩儲能案場將成為全台容量最大。另一方面,台泥也繼續開發各大洲的儲能案場,近期台泥旗下的NHOA剛剛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200MWh的儲能案場,台泥企盼與世界其他電力公司、電池廠共同開發未來全球龐大的儲能需求,攜手邁進巴黎協定2050年碳中和目標。
台泥董座張安平:未來10年三大主軸 水泥、廢棄物處理、能源
台泥(1101)今(5)日召開股東會,會中通過配發現金股利3.5元,並進行董事改選,張安平以最高票連任。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未來10年台泥發展3個主軸分別為水泥、廢棄物處理、能源,水泥只是介面,將致力成為「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未來十年發展主軸為:水泥、廢棄物處理、能源。(圖/翻攝自線上股東會直播畫面) 至於當前關切的碳排放議題,張安平指出,台泥不能迴避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碳排放問題,更不應畏懼談論、尋找解決方案,因為這是攸關產業生存的重要課題,也為了地球的生態,哪怕比同業投入更多的資源,都要盡全力去做到。而從2015年的巴黎協定開始,到2050年完全碳中和的終極目標,目前台泥技術上已經能做到減少3分之1,但礙於現行法規面的限制,所以還需要持續跟政府部門去溝通協調。張安平表示,人類文明的發展一直跟能源的使用有最重要的關係。從使用火、到動物、到水力、到風力、到電力、到核能、到太陽能,人類文明使用能量越來越多,但是快速增加能源的使用量,也加速了環境的負擔。自從工業革命以後,人類開始創造無法被大自然回收或者循環的廢棄物,同時也快速增加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間的排放量,造成地球暖化。 台泥股東會採實名制,未事先線上報名者需現場填寫防疫表(圖/台泥提供) 「台泥自認對能源以及廢棄物的處理有一點了解」,張安平指出,在能源方面,台泥投入太陽能,風能,地熱,海洋等綠色再生能源,而隨能源的使用越來越多元化,他認為移動式電源會是未來的主力。因此台泥主要投資的能元科技公司也會繼續發展高能量,快充,快放的三元電池。此外,歐洲最新的電力產業發展夥伴—NHOA,當然也會繼續深耕歐美市場、以及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以及更多的人才。
台泥首季EPS 0.57元 董座張安平:綠能是未來經濟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
受惠於歐洲及台灣地區水泥獲利增加,台泥(1101)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220.37億元,本業稅後純益為33.19億元、成長10.6%,EPS 0.57元。台泥表示,雖然今年第一季大陸水泥因銷售價格偏低,毛利率下滑,但4月起大陸水泥銷售價格上揚,毛利率已恢復至正常水準。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氣候變遷、及廢棄物處理是現代社會必須要面對的兩大課題。特別是企業界不但要快速且大量的減少污染廢棄物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更必須主動的幫助地球去修復人類過去幾百年來對大自然所造成的傷害。張安平認為,綠能是未來經濟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因為如果讓二氧化碳繼續增加的話,氣候變遷會造成人類的大災難,所以減碳是最重要的、綠能是重要的、儲能也是重要的,台泥願意繼續盡我們微薄的力量為台灣提供乾淨、穩定的能源而努力。台泥持續專注於三個核心事業:水泥、廢棄物處理以及能源事業,其中能源事業是台泥發展的重點。包括:2021年3月宣布將投入100億台幣興建一座1.8GWh的超級電池工廠,這將會是台灣最大的電池廠。今年4月,台泥企業團旗下台泥綠能以及能元科技在台泥綠能彰濱基地,共同啟動了全台首座 AFC 智慧儲能系統(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設置容量高達5MW,是台灣第一個大型儲能專案。AFC投入併聯運轉,將有助於台電擴大儲能系統電力輔助服務,持續提升供電穩定。此外,台泥於2021年4月中宣布收購義大利儲能公司 ENGIE Eps 60.48%的股權,成為該公司最大的股東,讓集團發展儲能業務所有的技術都完備,並跨入電動車快充、智慧電網及氫能等領域,讓集團未來能提供更完整的儲能系統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