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戰
」桓鼎-KY董座鬧雙包 中國業務連年虧損「總經理幹掉董事長」
桓鼎-KY(5543)23日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董事會解任原董事長張建智,由董事總經理莊宏偉兼任新董座。遭解任的張建智昨日發3點聲明,強調董事會決議無效;今莊宏偉也透過公關公司發新聞稿直指張建智主掌期間連年虧損、經營效益不彰等等,董座鬧雙包戲碼持續進行中。張建智25日發出3點聲明包括:一,8月22日公司董事會散會,無須經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二,董事長之解任及選任以臨時動議為之,無效。三,綜上所述,桓鼎董事長仍為張建智,而非莊宏偉。今日莊宏偉透過新聞稿回擊,8月22日召開臨時董事會,由張建智擔任會議主席,關於解任原董事長及改選新任董事長皆事先已列入董事會開會通知之討論與表決議案,並非臨時動議,然原任主席張建智竟以獨立董事未全體出席,無法表決解任董事長為由,未經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逕行宣布散會,然此舉業已違反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議事辦法第13條第2項之規定。內容強調,在張建智自行宣布散會並自行一人離場後,現場出席董事則依照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議事辦法第13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10條第3項規定,在場董事則依法互推陳帝生董事擔任會議主席,並經在職三分之二以上出席董事以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後,依照章程、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議事辦法以及公司法規定合法選任莊宏偉為新任董事長。新聞稿也指出,新董座莊宏偉先生於2020年加入桓鼎集團,不僅著手調整金屬建材海外銷售業務策略,更係領軍啟動綠色能源新業務佈局,包括2020年下半年100%併購台灣甲級營造廠—聯鋌營造、2021年下半年轉投資電池模組廠-佐茂,2022年成立100%持股的桓鼎能源子公司,瞄準全球能源轉型、搶灘綠色能源戰略目標,近兩年更係攜手日本經銷商Roctona Co.,Ltd.、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供應商馳諾瓦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MOU),目前已擁有2個日本商用儲能示範案場及1個台灣光儲充EV充電站示範案場等實績,今年下半年起同步與馳諾瓦規劃建置海外示範點,擴大綠色能源業務海外市場銷售佈局。莊宏偉表示,今年起金屬建材外銷自有業務接單、出貨比例已優於與德國OWA集團代工合作表現,挹注2024年上半年金屬建材海外出貨櫃數年增7成以上,不僅如此,綠色能源業務營收佔比仍保持超過5成水準,除今年上半年受惠智慧穿戴裝置、交通工具相關領域的電池模組急單需求,加上儲能牆系統產品小量出貨等貢獻,帶動上半年綠色能源業務銷售成長,且進一步觀察2021年以來至今年第一季綠色能源業務合計貢獻獲利2,542萬元,有效創造集團良好營運現金流及主要營運成長業務。對於換董理由,文中也點出,原希冀憑藉張建智豐富財務相關經驗,客觀數據化精進集團經營能力與發揮執行策略成果,以張建智主掌中國金屬建材業務佔集團營收比重約3成,近年中國業務營運管理經營效益不彰,造成2022年虧損5,406萬元、2023年虧損8,813萬元,對於中國金屬建材業務無法獲得即時充分透明,且過去3年每年皆被主管機關發內控缺失函,全然視控股公司與大陸事業體遵循內控制度與公司治理如無物。展望桓鼎集團下一步,莊宏偉表示將調整精進金屬建材整體業務體質,全力衝刺綠色能源業務動能,提供客戶新世代儲能用能解決方案定位,有機會於今年底前陸續取得歐洲IEC、日本JIS安規認證申請,助力帶動儲能牆銷售逐步放量,同步爭取與電動車充電站營運商、充電樁設備商、外銷區域經銷商、表後儲能/光儲方案商等洽談業務合作機會,以開創集團未來營運新格局。
台泥「能源方舟」亮相 張安平:全球首座防火防爆滅火儲能櫃
傳產巨頭紛紛跨足新能源戰場,為了綠電的不穩定性、以及電動車的集中充電需求,台泥(1101)18日正式推出由低碳建材打造的專利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櫃EnergyArk,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EnergyArk就是能源的方舟,這是全球第一個能防火、阻熱,以及澆水滅火的儲能櫃,軟硬體都是台灣自己發展出來的,已經通過台灣防火認證,國外的認證也在進行中。台泥2018年開始布局綠能產業,今年陸續獲得階段性成果,張安平透露,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的製程都是自己設計,複雜度很高,已開始陸續出貨給客戶,10月出貨量約達7成。張安平表示,過去儲能櫃內的電池如果起火,很難撲滅,但使用能源絕對不可以有不確定性,而水泥製程中,高溫是常態,所以台泥很懂得處理火,台泥推出的UHPC儲能櫃EnergyArk的設計,可以在5分鐘內注水讓電池降溫,就不會延燒到其他的電池。台泥表示,EnergyArk儲能櫃是全台灣儲能產品中,唯一具備產品責任險,顯示保險業者認同這項產品的安全。
全家攜泓德能源打造「能源韌性實驗店」 年底拚全台首間碳中和超商
順應國際趨勢,超商也拼節能減碳。全家(5903)便利商店攜手泓德能源(6873),投資新台幣逾1千萬元,在台南平豐店建置孤島電力系統,打造全台首間「能源韌性實驗店」,導入多項低碳化、科技化應用設備,做為能源轉型第一步。全家便利商店副營運長王智正指出,台南平豐店是首間能源韌性實驗店,除了屋頂型太陽能板外,在店門口也設置車棚型太陽能板;店內座位區更建置大型「能源戰情牆」,面板會即時呈現太陽能發電量與儲能系統存電、用電的實際運用狀態。同時集結全台4,100間店內最受歡迎的永續循環服務,包含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智慧回收機、台塑生醫洗衣精智慧補充站、循環杯免費借用服務。台南平豐店是首間能源韌性實驗店,除了屋頂型太陽能板外,在店門口也設置車棚型太陽能板。(圖/全家便利商店提供)全家設備工程部部長楊豐瑞表示,台南平豐店的孤島電網,主要由儲能系統與太陽能板組成,太陽能光電自發自用,產出的綠電使用量佔全店用電量約6%,儲能系統則整合大型儲能電池與智慧管理系統,一方面可彈性調控能源配置,在離峰電價時儲存電力,尖峰電價時釋出電力使用,估單店每月能節省一成的電費;另一方面可以穩定電網,在發生停電事故時,即啟動儲能系統做供電救援,可維持店舖營業達3小時,包含自動門、監視器、收銀系統、冷凍冷藏設備、熟食區機台、基礎照明與空調都能持續運作。另外,汽車充電樁設置,目前規劃最高可供應120kW充電功率,提供CCS1及CCS2兩種不同規格,符合目前台灣電動車市場90%以上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系統建置保留未來擴充成雙向充電樁的可能,一旦台灣電力市場開放自由交易後,充電樁除輸出電力,也可作為回購電力的媒介。近年淨零意識崛起,減碳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全家分別規劃「節能、創能、儲能」3大短中長期策略對應,以台南平豐店為例,透過IoT能源管理系統,監控店舖整體用電量,用電接近滿載時,將主動降載空調、燈具,避免不必要的電力耗費;同時,也同步進行單店溫室氣體盤查,預計年底前將完成碳中和驗證,台南平豐店可望成為全台首間碳中和便利商店。在中長期能源規劃方面,會持續測試導入太陽能光電自發自用、綠電採購、儲能系統建構孤島電網,穩定店內能源供應,維持營業不中斷;綠電採購部份,預計年底前於500間測試店導入限定時段的綠電採購,年採購量約300萬度。
全球石油巨頭4日齊聚新加坡 油價上周走旺
受到全球經濟放緩、OPEC+削減供應以及聯準會緊縮政策的影響,國際油價在今年依然充滿跌宕。油價先是迅速下挫,後又猛烈回升,反覆無常的市場波動讓許多交易商錯失了良機。而本周,全球石油行業的領袖和精英們將齊赴新加坡,商討石油市場接下來的走向。綜合外媒報導,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產商、對沖基金、分析師和交易員將齊聚新加坡,參加由標準普爾全球商品洞察組織舉辦的亞太石油大會(APPEC)。這個亞太地區最大的石油行業盛會今天(4日)開幕。在9月4至6日為期三天的會議上,與會代表們將探究亞洲石油需求的復甦、石油市場基本面的收緊,以及全球衰退的前景。按照會議日程安排,全球最大獨立原油貿易商Vitol首席執行長Russell Hardy、Black Gold Investors LLC老闆Gary Ross和托克集團石油交易聯席主管Ben Luckock等重量級嘉賓,都將在此次會議上發表備受矚目的演講。此次會議既是檢驗當前能源市場情緒的試金石,也將提供展望未來油市走向的關鍵線索。亞洲能源公司和政策制定者也將考慮如何為這一嚴重依賴化石燃料進口的地區,制定未來發展戰略,以及新能源戰略。與此同時,俄羅斯上周宣布,已與OPEC+的合作夥伴就進一步削減出口達成意見一致,預計本周公佈細節;市場也預計沙烏地阿拉伯也將把自願每日減產100萬桶的計劃延續到10月。荷蘭國際集團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估計原油產量將在第四季回升。但從基本面來看,市場可以很容易地吸收這些供應。國際能源機構(IEA)也表示,6月全球原油需求量達到創紀錄每日的1.03億桶,在消費強勁的情況下,8月需求量可能會再創新高,這一趨勢可能會提振油價。事實上,目前有一系列跡象表明全球原油市場已經趨緊。美國商業原油庫存自3月中旬達到高峰值以來已經減少了近6000萬桶。與此同時,布倫特和WTI原油的期貨交易一直處於現貨溢價狀態,這是一種看漲模式。不過儘管如此,市場上對需求的一些擔憂依然存在,尤其是頭號原油進口國中國的需求前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上周宣布的一連串經濟支持措施,如國有大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和放寬購房者的借貸規定,對油價起到支撐作用。兩大期油繼上周出現五個月來單周最旺表現後,由於中國和美國經濟數據向好,市場情緒高漲,且市場預期主要產油國將繼續削減原油供應,周一在亞洲電子盤初續追高。布蘭特11月期油漲0.17美元或0.2%,報每桶88.72美元;紐約10月期油漲0.25美元約0.3%,報每桶85.80美元。
台灣時間不多了!美智庫:國軍改革太慢、人民缺乏備戰意識 廢核政策尤其不智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軍事歷史學家布特(Max Boot),曾在去年訪台期間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國防部長楊念祖等人會面。對此,他也在近日投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點出台灣在國防和能源戰略上的重大危機,包括總體戰略方針混亂、國防改革過於緩慢、人民缺乏備戰意識,尤其廢核政策更是不智,「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是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華盛頓郵報》9日刊出布特所撰寫的《台灣終於加強防禦。會不會太少,太晚了?》(Taiwan isfinally beefing up its defenses. Will it be too little, too late?),內文指出,許多台灣人指望美國在戰爭爆發時可以派兵援助台灣,但華盛頓目前仍奉行「戰略模糊」政策,雖然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數度在口頭上承諾「美軍會為台灣而戰」,但他的幕僚團隊每次都會收回他的發言。布特指出,吳釗燮曾告訴他,要贏得國際支持,台灣就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保衛台灣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如果台灣表現不出保衛自己的決心,也就無權要求任何其他國家協助保衛台灣。」而台灣也確實採取相關措施在加強防禦,例如2023年國防預算提高13.9%,義務役兵役時間從4個月延長至1年,並從美國購買魚叉反艦飛彈、刺針單兵防空飛彈,以及海馬斯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等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武器。但布特也點出現實層面,那就是台灣和烏克蘭存在顯著的差異。事實上,台灣的國土面積只有烏克蘭的1/16,缺乏戰略縱深。人口則是烏克蘭的1/2。除此之外,烏克蘭與北約成員國有安全的補給線,在開戰後持續對烏克蘭輸送物資。而台灣卻是一個可能被封鎖切斷的孤立島嶼,也就是說,台灣需要做好承受長期圍困的準備。尤其台灣目前極其依賴天然氣,但天然氣儲備卻只有十幾天,對此民進黨不但沒有擴大核電產業,反而頑固地淘汰台灣剩餘不多的核電廠。「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是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更別提中國和俄羅斯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對手,中國人口是俄羅斯的14倍,解放軍規模也是俄軍的2倍。此外中國更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相比之下,俄羅斯只排名第11位,因此中國更有經濟實力投入閃電戰或消耗戰。由此可知,台灣的防衛工作將更加艱難。儘管台灣的國防預算逐年增加,但也僅佔GDP的2.4%,遠低於美國的比例。而國軍雖然恢復1年義務役役期,但還是比以色列與韓國短。布特還分析,除了增加國防預算、軍隊人數之外,台灣還必須修改總體防衛戰略方針。也就是從傳統艦艇、坦克、戰鬥機,以及志願役,改成發展無人機、全民國防、城市巷戰等不對稱作戰。因為這些水面艦艇、坦克和戰鬥機不太可能在中國大量的彈道導彈攻擊下倖存。因此華盛頓認為,台灣應該採用不對稱戰略。但這種做法仍處於早期階段,許多國軍高級軍官仍不清楚此戰略的方向。台灣希望從美國獲得有效的武器,例如海馬斯火箭和刺針飛彈,但礙於俄烏戰爭,上述軍武需要數年才能交付給台灣。此外,布特擔心的是,台灣在軍用無人機的發展上過於落後,因為國軍近期才開始將無人機納入武裝部隊。但相比之下,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系統製造國。除了需要數年才能取得裝備之外,前國防部長楊念祖還表示,「我們需要培訓專業士兵和軍官熟悉這些新系統,可能還需要五六年時間。」問題是,台灣是否會還有時間準備?美國中央情報局日前指出,中國有可能在2027年對台灣展開軍事行動,而台灣國防部自己的評估則是「最早可能發生在2025年」。另一個重要的國安危機,就是台灣多數人民根本沒有做好戰爭的心理準備,並未意識到他們的處境有多危險。去年8月的民調顯示,只有39%的台灣成年人認為「很可能」或「有可能」爆發戰爭,而高達53%的人則表示「不太可能」與「完全不可能」爆發戰爭。布特總結,雖然有些台灣人意識到了危機,正從沉睡中甦醒,但多數人仍更願意按掉鬧鐘,再瞇個5分鐘。總之,留給台灣的時間不多了。
北溪1號「斷氣」4天! 加劇德國能源危機
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各國及俄羅斯隨即展開相互制裁,但坐擁全球1/6大宗商品資源的俄國似乎已成功掐住歐洲各國的能源咽喉。30日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先是降低了輸往法國的氣量,之後又宣布從今天(31日)至9月3日止要維修北溪1號(Nord Stream 1)天然氣管線,並暫停供應天然氣給予德國,這將進一步加劇歐洲的能源危機。據《路透社》的報導,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已上漲250%,若從去年8月起計算,則同比上漲400%。但俄國能源巨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卻在31日宣布,北溪1號壓縮機廠為期4天的歲修是「必要的」,還說「每運作1000個小時」後就必須進行維護。而德國聯邦網路管理局(Federal Network Agency)局長穆勒(Klaus Mueller)則指出,北溪1號的維修是一個「在技術上難以理解」的決定,並稱這有可能只是莫斯科當局利用能源供應作為武器的藉口。由於美國最近才剛加碼30億美元軍援烏克蘭,並打算讓這場代理人戰爭持續下去,俄羅斯的「斷氣」行動也被理解為施壓北約歐洲成員國,迫使北約內部因「能源危機」而陷入分裂。能源成本的飆升已讓歐洲各國政府必須額外花費數十億美元減輕民眾負擔,俄羅斯先是在今年6月減供60%的北溪1號天然氣,7月又降至20%,並切斷保加利亞、芬蘭、荷蘭、波蘭等國的天然氣供應,如今又分別減供和斷供了法國、德國的天然氣。隨著冬季即將降臨歐陸,歐洲未來恐將因此陷入能源配給和限電危機,說歐洲即將重返黑暗時代也不為過。當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被問及歲修過後是否會恢復供應天然氣時,他回應:「除了制裁措施導致的技術問題外,供應保證不受干擾。西方國家對莫斯科祭出制裁將不允許俄羅斯進行正常的維修工作」,該言論似乎已暗示斷續供應天然氣的危機恐將反覆重演,直到歐洲願意敦促美國逼烏克蘭和談,並停止對俄制裁為止。
新南向搶鎳戰1/直取礦場經營權 華新麗華搶佔新能源戰略地位
台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從半導體族群領漲大盤衝上18619點新高點,再從半導體領跌,大幅回測14000點,但有一檔不鏽鋼股飆上30年高點後,法人仍不離不棄,外資持股從76萬張增到85萬張,投信更是從5000多張爆增到10萬張,它就是成立已56年老牌電線電纜大廠華新麗華(1605)。華新麗華的股價從年初的25-26元緩步向上,3月初一度突破30元大關,4月11日傍晚發布一則重大訊息後,股價再度拔地而起,連連往上衝,短短9個交易日內,從28.95元飆到48.15元,短漲幅達66%,短暫拉回後,再衝高到49.85元,創30年高點。這則激勵股價的訊息是,華新麗華以2億美元取得中國青山集團旗下印尼旭日公司50.1%股權,成為台股首家切入電動車電池上游原料鎳礦礦源的不鏽鋼廠。而這間「中國青山集團」,正是今年三月震撼全球的「妖鎳」事件主角。取得青山控股印尼礦場過半股權消息一出,華新麗華股價直接在短短9個交易日內,大漲66%。(圖/翻攝自搜狐網、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話說俄烏戰爭開打後,引爆全球原物料驚人漲勢,鎳價也是其一。今年3月7、8日兩天,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期鎳交易上演了一場史詩級的逼空風波,中國青山集團所持有的20萬噸鎳期貨空單,據傳引來想取得中國青山控股旗下印尼鎳礦股權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鎖定進行軋空,鎳價從每公噸約2萬美元,先衝上5萬美元,再飆上10萬美元天價,迫使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緊急暫停鎳交易一周。這場「妖鎳」事件中,中國青山集團實際災損眾說紛紜,青山集團並未公告,然多數不鏽鋼廠均認為,基本上不可能全身而退,市場推估空單虧損恐達120-160億美元,「華新麗華取得印尼旭日公司股權的價金,對青山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華新麗華投桃報李意味濃。」鋼廠人士說。事實上,與中國青山集團的合作,正是華新麗華能夠在台灣不鏽鋼產業勝出,搶先布局印尼鎳礦取得原料的關鍵一步。台灣不鏽鋼早年以進口為主,在1955年唐榮(鋼鐵)成立後,才開始有部分自給產能,義联集團旗下燁聯及華新麗華也陸續投入,形成三大不鏽鋼廠。然亞洲不鏽鋼市場近年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局。台灣不鏽鋼業者多以廢鋼及合金為原料,加工製造冷軋不鏽鋼,然2013年大陸與印尼簽訂合作,插旗全球鎳蘊藏量超過20%的印尼鎳礦礦場,由中國青山集團在印尼蘇拉威西島開發青山工業園區,2016年布建鎳礦開採到不鏽鋼產業鏈,便以低廉熱軋不鏽鋼搶攻市場。面對大陸業者來勢洶洶,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2018年曾喊出,將斥資3000萬美元在印尼蘇拉威西島購買二座礦山,預計投資7億美元建置從上游鎳礦的一條龍不鏽鋼煉鋼廠,2019年經濟部也有意整合國內不鏽鋼廠商,預計投資200億元,赴印尼紅土鎳礦區設立年產200萬公噸的不鏽鋼煉鋼廠,希望建立不鏽鋼國家隊。然而,義聯集團及經濟部赴印尼投資不鏽鋼一條龍的計畫,皆無下文之際,華新麗華卻「惦惦吃三碗公」,2019年底宣布在印尼蘇拉威西島設立華新鎳業,並投資逾5億美元,設鎳生鐵產線及電廠。非但如此,疫情爆發後,青山集團於2020年5月將台灣業務交給華新麗華獨家代理三年,華新麗華旗下資源事業群2021年立馬交出全年營業利益40億元的佳績。焦佑倫也在今年5月的股東常會上明確指出,將在鎳相關的資源事業、海底電纜及綠能發展上多箭齊發,再拚營運高峰。鎳是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連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與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會面,討論電池相關投資。(圖/Joko Widodo臉書、特斯拉官網)由於鎳不但是不鏽鋼重要原料,更是電動車所使用的三元電池的重要原物料,華新麗華因著今年取得印尼旭日公司50.1%股權,直接彎道超車,在礦源之爭取得灘頭堡優勢,還有「電動車電池」原料加持,打入能源概念股。究竟鎳對於電動車有多重要?根據上海有色網(SMM)統計,一輛Tesla Model 3所使用的電池,大約就要用到30公斤的鎳礦,換言之,如果特斯拉設定每年生產2000萬台電動車的終極目標來推估,等於特斯拉一年就需要6萬公噸的鎳。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2021年2月曾在Clubhouse受訪時表示,「我們正在努力儘快提高汽車產量,主要限制因素是電池的生產。」同年3月,就傳出特斯拉已簽約直接向法國位於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的1處鎳礦場購買鎳。就連世界首富馬斯克在茲念茲,想的就是鎳礦,莫怪,華新麗華這次大舉切入鎳礦礦場,業界普遍解讀為「高招」。
天然氣價猛漲7倍! 引爆能源市場「雷曼式危機」?
烏克蘭局勢推升天然氣供應危機!在烏俄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宣布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俄國也不甘示弱祭出報復手段,削減對歐洲各國的天然氣供應。俄國大打能源戰術回擊制裁,導致天然氣價格飆漲,自2021年以來,天然氣在歐洲已暴漲約700%。彭博報導,天然氣地位現在可以說是堪比石油,儼然成為影響地緣政治格局的「新武器」。俄羅斯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量已大幅削減60%,能源危機愈演愈烈,且由於北溪管線計劃進行年度維修,俄國將於7月11日關閉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對於該管道能否在維護結束後恢復供應,各界仍持懷疑態度。德國警告,如果天然氣供需缺口太大,能源市場將爆發一場「雷曼式危機」。對於一些新興經濟體而言,隨著天然氣需求攀升,這些新興市場國不得不與德國等富裕國家搶奪液化天然氣。由於燃料短缺等問題,巴基斯坦部分地區被迫長時間停電;因價格飆升,泰國正在限制液化天然氣進口,這可能會使該國面臨能源危機;緬甸在去年底價格開始上漲時,就已經停止採購天然氣。許多國家為了加速綠能轉型,紛紛將目標投向了天然氣,想藉此淘汰煤炭等高汙染的化石燃料,因此美國迅速崛起,成為液化天然氣出口大國。由於價格高漲和俄國對歐洲的減供影響,美國製造商警告,天然氣價格可能還會持續上漲。隨著歐洲尋求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液化天然氣投資再次受到提振,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此前一直致力於為可再生能源提供融資,如今他們的態度也出現轉變信號,表示更願意支持天然氣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