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塊
」為了減肥!她暗網交易吃下「絛蟲卵膠囊」開始頭痛、健忘 還拉出「長條褐色蟲體」
國外一名21歲女子為了減肥,便在暗網購買了「絛蟲卵」膠囊,起初她食用後,體重確實明顯下降,卻也出現胃痛和脹氣等症狀,而在某天如廁完,她突然感覺「有東西在拍打屁股」,仔細一看才發現,馬桶裡浮著一些長條形的褐色蟲體。後來,她的下巴長出腫塊,伴隨著持續性的頭痛,趕緊至醫院檢查後,才知道是寄生蟲感染。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腫瘤科醫師伯納德(Dr. Bernard Hsu)在YouTube頻道「Chubbyemu」說到,近期他在節目中分享了一個「吃蟲減肥」的案例,這名21歲的女子因無法藉由飲食和運動達到減重的目標,決定在網路上購買含「絛蟲卵」的膠囊。伯納德接著表示,女子吃下膠囊後,體重確實開始減輕,雖然偶爾會有胃痙攣的問題,但她選擇暫時忍受。某天晚上,她去上廁所時,她覺得「有東西在拍打屁股」,回頭一看,竟看見馬桶裡漂浮著一些長條形的褐色蟲體。伯納德說,女子一開始以為,這是「脂肪塊離開身體」的證據,但在幾周過後,她的下巴長出腫塊、身體狀況愈來愈差,還出現劇烈的頭痛症狀,她只好掛急診求醫。經過初步檢查,醫生僅給予她控制腫脹的藥物,女子也被送了回家。然而,自女子開始食用「絛蟲卵」以來,已經1年過去,她的精神逐漸衰弱,更會在中午突然醒來時,記不起過去幾小時內發生的任何事情,因此她選擇再次就醫。醫生仔細檢查後才發現,她的大腦、舌頭和肝臟都出現病變,並檢驗出寄生蟲感染女子向醫生承認自己食用了「絛蟲卵」後,醫生分析,她感染了「牛肉絛蟲」(Taenia saginata)和「豬肉絛蟲」(Taenia solium),其中「豬肉絛蟲」會在血液中產卵,寄生到大腦和其他身體組織裡,讓她的下巴出現腫塊。伯納德指出,這種病症被稱為「囊蟲病」(cysticercosis),感染者可能會因蟲卵導致視力改變、記憶喪失、認知功能下降等等。幸運的是,該女子住院3周過後,接受驅蟲藥物治療,並服用類固醇控制減低大腦發炎症狀,最後順利康復出院。報導指出,這種食用絛蟲卵的減肥方法,最早能追溯到維多利亞時期(1830年代至1900年代),由於這種蟲會吸取宿主的營養,因此導致宿主體重下降,但這種蟲會在人體腸道內繁殖,最長甚至能長到9公尺。對此,伯納德呼籲,「對於一個身體健全的人來說,通過飲食和鍛煉來減肥,在身體上是可行的,而且這比讓『額外的有機體』故意生活在你體內的風險要小得多」。
海灘驚見詭異蠟狀「脂肪塊」 專家示警要小心這1事
英國多處海灘近日都出現呈深色、淡黃色或白色的「脂肪塊(Fatberg)」。據當地環保組織稱,裝袋處理的脂肪塊大約有20袋,其中1塊的重量更超過6公斤,專家則警告,在海灘上遛狗時,千萬別讓狗狗吃到,以免造成致命的意外。據《鏡報》報導,在艾格尼絲風暴(Storm Agnes)到來前,在英國西薩塞克斯郡多處海灘都發現了這些半固體的脂肪塊,而隨著風暴帶來的降雨和強風,也進而導致更多脂肪塊被沖上岸。這些脂肪塊的主要成分是棕櫚油,通常也與柴油等其他化學物質混合,當脂肪塊被沖到海灘上時,會呈現深色、淡黃色或白色的塊狀,且觸感為黏稠的蠟狀物質。專家也警告,雖然棕櫚油對人類無害,但若被狗狗吃下,恐會導致其消化系統堵塞,嚴重可能因此致命。至於脂肪塊為何會出現在海灘,其原因是負責運送棕櫚油的貨船在清洗時,其船員會用水沖洗船上剩餘的棕櫚油,若船隻距離海岸線22公里以上,則可以合法將其釋放到海中,但偶爾還是會被沖到陸地上。
冰封2萬年!完整「披毛犀幼獸」出土 體內留有最後一餐
地球暖化加快融冰腳步,也讓西伯利亞地區的永凍土層不斷融化,許多被冰封千萬年的動物又重見天日,日前偶然出土一隻冰河時代的「披毛犀」,保存的狀況相當良好,屍體高達80%完好無缺,包括牙齒、毛髮、內臟甚至連脂肪塊都還在,將運送至實驗室進行詳細研究。綜合外媒報導,今年8月間,薩哈共和國阿貝斯基區的居民薩溫(Alexei Savvin),赫然發現了一具披毛犀屍體,古生物學家普羅托波波夫(Albert Protopopov)指出,初估是一隻3歲至4歲的幼獸,尚不清楚性別,當年可能是溺斃河中,其體內還留有最後一頓餐。這隻披毛犀可能是生活在2萬至5萬年前,詳細年份還需等待放射性碳定年法檢測才能確定,而本次出土地點鄰近於2014年發現的7個月大披毛犀薩莎(Sasha),從其殘缺的尖角推判,該物種的體型比現代犀牛大得多,這重大發現有助科學家研究披毛犀的飲食、生活方式。
幹細胞治療3/自己的傷口自己救 讓皮膚奇蹟癒合
「自體脂肪幹細胞」說得白話些,主要是取自身的細胞進行修護,「自己的傷口自己救」。這回負責主治兩位案例的三總外科部主任戴念梓醫師表示,只要取得一個花生米大小的脂肪塊,從中萃取分離出間質幹細胞,進行培養,再施於傷口上,不痛、安全又方便。戴念梓也分享治療成功的另一大關鍵,是病患的脂肪間質幹細胞,純度高達9成以上,活性很好,能活化傷口附近殘餘的組織細胞,促進血管增生,而且可調節免疫功能、抗發炎,還能分泌生長因子,達到加速傷口癒合的治療作用。目前符合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癒合困難傷口治療的病患,已可以掛號治療,主要是:糖尿病足、長照褥瘡傷口、靜脈性潰瘍、傷口經標準治療六週仍未癒合者、與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經適當治療後仍有傷口,以及傷口加總面積為≥0.5 cm2;≤200 cm2等。其中,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族群包括緊張忙碌、偏好高油、高糖、高熱量等失衡飲食的亞健康大眾,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以及抽菸人口等等。「自體脂肪幹細胞」就是取自身細胞修護,讓自己的傷口自己救。《特管辦法》開放2年至今,細胞治療讓飽受折磨的慢性傷口及癒合困難傷口有了轉機,持續為生命帶來更好的改變。面對高齡社會及病毒時代的威脅,下階段的再生醫學,勢將超乎我們的想像。新冠肺炎的肆虐,讓全球高度關注再生醫學及細胞治療產業,訊聯在間質幹細胞的研發,也因應後疫情時代細胞治療的需求而加速,3項肺部臨床試驗,第一是以異體間質幹細胞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ARDS),目前已進入人體二期臨床試驗申請;第二是與北部醫學中心申請ARDS恩慈專案;第三是與中山醫大附設醫院進行癒後肺纖維化的臨床研究;以及同步進行IND(新藥臨床試驗)的申請,以供不同病患的醫療需求。「慢性傷口護理」在未來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台灣艱辛邁出這一步,不僅是項里程碑,更讓無數飽受其苦、承擔精神與經濟壓力的家庭,見到一絲曙光。尤其在病毒威脅的時代,肺部纖維化、肺損傷更見常態,國際間也冀望細胞治療能帶來更大的協助以對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