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功能
」 處暑 生肖山藥5大功效潤肺止咳又提升免疫力 醫:2種人不能吃
入秋後天氣變化大,有不少民眾會透過食補保養身體。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指出,山藥是很棒的養生食材,具有5大功效,其中潤肺止咳在乾燥的秋天有極大幫助,又能提升免疫力。山藥雖然益處多,林北溟也提醒急性胃食道逆流和火燒心患者不建議食用。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說明,山藥有滋養肺部的作用,有效緩解秋燥引起的喉嚨不適和乾咳,食用山藥入菜的料理後,潤肺效果顯著,還能改善秋天的呼吸道問題。另外山藥富含消化酶,能夠幫助促進食物的分解,改善脾胃功能,針對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適量食用山藥。除此之外山藥中的多醣體有助於調節血糖,針對預防糖尿病和控制膽固醇水平有良好作用,但林北溟叮嚀,山藥雖然有穩定血糖功效,糖尿病會者仍須在醫師指導下適量食用。山藥富含抗氧化成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抵禦秋冬季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換季時多攝取一些山藥,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抵抗力,不易生病。不僅如此,山藥具有補益腎臟功能,有助緩解腰膝痠軟、頻尿的狀況,相當適合體質虛弱或腎氣不足的人群,林北溟指出,山藥的滋補作用溫和持久,長期食用可以強身健體。林北溟特別提醒,山藥有許多健康益處,急性胃食道逆流和火燒心患者不建議食用,且山藥屬於澱粉類,過量攝取也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宜適量食用。林北溟也提到,山藥挑選以外觀完整、鬚根少且較重的,黏液越多代表越新鮮。不過山藥皮含有植物鹼,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處理時可以戴上手套。
今迎處暑!4生肖注意健康和安全 開運養生與禁忌一次報你知
2024年8月22日22點56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2024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幼童感染「肺炎黴漿菌」咳不停 醫稱「多吃白色食物」慘遭網友打臉
近期,中國傳出爆發「肺炎黴漿菌」疫情(當地稱「支原體肺炎」),許多小孩即便治好仍不斷咳嗽,讓家長非常煩惱。中國河南一名醫師聲稱這個季節應多吃白色的食物,「但在咳嗽好之前,不能吃夏季水果和魚肉、牛肉、羊肉、豬肉等,牛奶也絕對不能喝」貼文一出,許多網友質疑「根據在哪裡?」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目前許多地區正流行肺炎黴漿菌感染等呼吸道疾病,許多孩童治好後還是一直咳嗽,害家長連忙求醫詢問,「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中國河南一名醫生說明,「這個季節可以多吃白色的食物,像是蓮藕、銀耳、百合,水果則可以吃梨子和柳橙,不過,在咳嗽好之前不能吃夏天的水果,以及魚肉、牛肉、羊肉、豬肉等肉類,還有牛奶是絕對不行喝的。」中國河南一名醫生稱「肺炎黴漿菌感染者」應多吃白色食物,卻被網友質疑這個說法沒有根據。(圖/翻攝自微博)貼文曝光後,立即引起許多網友反彈,質疑這樣的說法沒有根據,「根本就在胡說八道,有科學根據嗎」、「牛奶絕對不能喝?那依據在哪裡」、「醫生不是說要多吃白色的食物,但魚肉和牛奶不是白色的食物嗎?原來是中醫科的騙子」、「别相信這些胡說八道,生病的时候,只要不是過敏的食物,想吃啥吃啥,能吃進去就好」 不過,有些網友卻認同牛奶的確不適合在生病時飲用,「應該是怕牛奶會增加身體負擔,不容易化痰」、「牛奶是大寒之物,在咳嗽吃容易加重病情,另外,牛奶是動物蛋白較難消化吸收,對生病的孩子來說會讓腸胃負擔更大」、「小孩生病才剛好,脾胃功能還很差,就不好吸收高蛋白啊,所以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蔬菜之類的」 根據疾管署官網,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種非典型的細菌,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常透過飛沫傳播,造成呼吸道的輕微感染,因多數感染者可自行痊癒,因此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較好發於年輕人及學齡兒童,為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通常症狀較輕微,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特別是孩童,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
2023年「處暑」將到!食衣住行育樂開運養生法公開 命理師提醒:小禁忌要注意
2023年8月23日17點02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但處暑卻也是「熱燥」的開始,由於濕氣下降、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台中名門命理教育協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2023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楊登嵙教授表示,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燥氣上升。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 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 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 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 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 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 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 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 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多攝取「3色食物」搭配「5穴位按壓」! 可降衰老化速度
地球上的生物都有老化的問題,人類也會面臨老化帶來的威脅,身體上每個器官衰老的速度都不同,所帶來的衰老與疾病也不相同,就像器皿一樣,會保養的器皿可以日久彌新,不懂身體保養的人則會加速它的老化速度。女35、男40開始衰老 臟器生理功能虛損中醫診所張永明院長表示,中醫古籍《內經》中提到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是指女性自35歲左右開始衰老,從臉部及頭髮開始呈現老化;而男子「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是指男性從40歲左右開始衰老,自腎氣及頭髮牙齒開始呈現老化,後面隨著年紀增長,精氣衰退,各個臟器生理功能也逐漸出現虛損症狀,這和我們的生理變化幾乎一致。中醫全面調養 延緩老化所以,抗老化必須是系統性,需要考慮到整組臟器機能正在退化、循環管路漸不通暢。而中醫是一種全方位療法,針對不同體質,加以不同調理,達到延緩老化。從中醫角度來看,外觀的老化跟人體臟腑、氣血相關。所以要抗老化就必須由內調養臟腑功能。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腎虛衰是抗衰老的主要表現。因次中藥抗衰老保養的概念首重「腎精」(俗稱腎氣)充足與脾胃功能的健全。只要腎精充足,即可維持身體各項機能的穩定運作,延緩器官衰老的腳步。多吃黃黑紅食物 有助脾胃、腎、心中醫認為可以多吃黃色健脾、黑色補腎、紅色入心的食物,對脾胃、腎、心血管都有助益:.黃色食物入脾胃:南瓜、地瓜、香蕉、木瓜等。.黑色食物入腎:黑豆、紫米、桑葚、葡萄、黑芝麻等。.紅色食物入心:紅棗、番茄、胡蘿蔔、蘋果、櫻桃、紅甜椒、西瓜等。按壓穴位疏通經絡 抗衰老另外搭配一些特定穴位除了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維持皮膚正常機能,還能延緩老化,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頭部穴位:百會穴、印堂穴.眼周穴位: 承泣穴、睛明穴、攢竹穴、陽白穴、瞳子髎穴。.臉部穴位:太陽穴、迎香穴、百會穴、頰車穴.手、腳穴位:合谷穴、曲池穴、湧泉穴、太谿穴
自己也能解決腰痛! 中醫授「這2穴位」可保健養生
推拿與按摩都屬於中醫傷科治療手段,二者均是運用各種手法讓人體達到舒筋活血、防病祛疾之功效。而推拿與按摩兩者最大的分別在於一個是治療性,另一個是舒服性。中醫推拿了解不舒原因 再進行脫拿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邱榮鵬醫務長說明,以常搬重物品而導致腰痛的病人為例,不具醫學專業的民俗調理師會以指尖針對疼痛處施壓,放鬆緊繃、疼痛部位;中醫則是從病人全身構造來了解不舒服的原因,再進行推拿治療,因為中醫師認為「推拿涉及經絡循行,有順經和逆經的考量,也跟穴位息息相關。」而坊間的按摩店家,並不需要專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對症治療,僅是休閒性的放鬆性質,達到按摩後的舒服性。簡易穴道按摩手法 自己在家解決不適一般民眾因為不懂專業中醫推拿醫理,也做不到推拿治療的功效,但可以運用簡單的手法,在家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手法來緩解不適,如常見的肩頸痠痛可按壓風池穴跟肩井穴;在按壓風池穴時,先把脖子後面肌肉捏一捏,讓肌肉稍微鬆弛,再用拇指扣住風池穴上揉按,再往下揉按至肩井穴。日常保健養生 2穴位要常按除此之外,邱榮鵬醫務長分享,一般民眾也可利用簡易的穴道按摩作為日常保健養生方法:*關元穴是人體陰陽元氣出入處。經常按壓可以補元、溫腎、驅寒,幫助改善腎虛腰痠、掉髮等問題。位置:肚臍下方 4 橫指寬處方法:先搓熱手掌,用手掌以關元穴為中心摩擦腹部,做 100~200 次,到腹部有熱感為止。*足三里穴是人體重要的長壽穴之一,經常按摩可以調節脾胃功能,改善人體免疫能力,緩解眼睛、鼻子、嘴巴、牙齒等部位的病症。位置:於外膝眼下 4 橫指處。方法:用拇指或是用梳子的手柄等工具,每天按壓 10 分鐘筋骨損傷勿自行推拿 最好找合格中醫師治療不過,邱榮鵬醫務長也提醒,即便因自行按摩短暫緩解了不適,但身體病灶還未根除;而不了解醫學原理而隨意進行重度的推拿施壓,也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可不慎。建議民眾若有筋骨損傷等疾患,仍要找專業合格中醫師諮詢、進行治療。
「處暑」秋意濃! 這「4生肖」注意身體
2022年8月23日11點17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2022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虎、龍、蛇、猴,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6成肥胖民眾「體內濕氣重」 掌握8招立刻「極速乾燥」
早上起床照鏡子發現臉部或眼皮浮腫,或者是每到下午,下半身就開始水腫?不少民眾會有水腫的困擾,京都堂吳明倉中醫師表示,來就診減重的患者有6成皆是體濕體質。吳醫師表示體內濕氣主要是因為外在環境、飲食,或者身體功能失常,導致倦怠感、腸胃消化差、小便解不順等症狀出現,甚至會影響減重的效果。濕氣的形成主要因為外在環境,如居住的氣候潮濕,或者飲食上吃太多生冷食物,如冰品冷飲、生菜生魚片等。另外也可能因身體內在脾胃功能失常,導致身體水分分布不均勻,水濕凝聚而導致體內濕氣。因此只要身體水分代謝有狀況,中醫就會歸類為濕氣。吳明倉中醫師表示,濕氣重會阻滯氣的活動,阻礙脾的運化。常見的症狀可能會出現身體容易腰酸背痛,倦怠感持續、關節肌肉疼痛。也常出現腸胃消化差、腹脹氣,胸悶不舒服,或是小便解不順、大便不成形或大便黏稠解不乾淨的感覺。此外女性出現白帶也可能是因為身體濕氣重、脾胃運作不良而導致。其實濕氣重,不僅會導致人越來越胖,還會影響到減肥的速度。吳醫師解釋濕氣重除了會阻滯氣的活動,也會降低身體新陳代謝,減低身體熱量消耗,脂肪的消耗速度就很緩慢,因此減肥也會變得困難。因此痰濕體質且有減重需求的患者,首先必須針對「祛濕」來調理才能順利減重。吳醫師建議以下8招,首先,三餐飲食正常及充足睡眠來維持人體臟腑正常功能,特別是保護脾胃功能。飲食上減少生冷食物及避免短時間過量飲食或大量飲酒、甜食等。另外適當的運動可增加身體代謝與循環,排汗也有助於排除濕氣。當然如果身體濕氣症狀比較嚴重,建議可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利用藥物或針灸埋線來治療和去除濕氣。
龜苓膏吃太多!女性私密處「那個」恐會爆量 3種人也不宜
台灣連續3天零確診,昨日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更準備「龜苓膏」慶賀,也讓該廠牌的龜苓膏瞬間被搶光,店家還承諾會增加產量來滿足消費者,讓許多人戲稱指揮官陳時中是「最強業配王」!但其實龜苓膏可不是人人都能吃,鄒瑋倫中醫師表示,龜苓膏的主要成分是龜板,性味甘寒,屬於較為陰性的中藥材,再加上另一個土茯苓的成分,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所以比較適合皮膚燥熱發癢、火氣大、長年便祕的人,能夠達到滋陰效果,而女性吃多了龜苓膏也可能出現白帶、分泌物變多的情況,恐怕會造成困擾,所以一旦發現白帶增多,最好就暫停服用。另外,如果腸胃不佳、女性生理期間、孕婦都不適合吃龜苓膏,鄒瑋倫說,尤其體弱的老人家、孩童若脾胃功能不佳,很容易一吃就拉肚子;女性生理期吃龜苓膏也如同喝冰飲一般,很可能會氣血阻塞,而導致嚴重痛經;孕婦更要避免食用,以免影響胎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