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損傷
」 洗腎 李登輝 腎臟 腎臟病 糖尿病今年檢查都正常!56歲男急性腎損傷 竟是每天3餐吃「1食物」害的
大陸浙江省寧波市一名56歲的廖姓男子近日因突然腰部疼痛,並伴有頻尿、尿急、尿色發黃、尿量減少等症狀,來到醫院的腎臟內科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肌酐異常增高,達到216.6umol/l(正常值是57-97umol/l),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綜合陸媒報導,醫生查閱病史發現,廖男今年2月的腎功能檢查結果正常,如今腎功能突然出現異常,病理結果顯示,他患有急性腎小管損傷合併局竈間質性腎炎,部分腎小管內可見圓盤狀結晶,考慮是草酸鹽腎病。在醫生詢問下,患者這才回想起前段時間家中辣椒成熟,無辣不歡的他每天3頓都吃辣椒。醫生判斷,頻繁吃辣是導致患者發生草酸鹽腎病的主要原因。由於辣椒的草酸含量豐富,若經常大量食用,草酸在腎臟中沉積,當濃度過高時就會對腎臟組織造成損害,甚至增加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風險。因此對於特定人群,尤其是腎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大量食用辣椒,一旦確診為草酸鹽腎病,需立即治療。醫生進一步說明,除了吃辣以外,長期喝濃茶易傷腎,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且含有較多鞣酸,容易與體內的鐵結合變成一種難溶性物質,引發腎結石。另外,老湯經過長時間燉煮,嘌呤含量非常高,常喝易導致高尿酸血症的發生,除了會引發痛風急性發作外,還可能導致腎臟以及心血管的損害。醫生提到,如果出現水腫,包括眼瞼、面部、下肢等部位;疲乏無力,精力不充沛;夜尿增多,尿中有泡沫、血尿;高血壓,尤其是年輕人高血壓;噁心、嘔吐,食慾降低;臉色、眼瞼及甲床蒼白、呼氣有氨味等症狀,應盡早進行腎臟相關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6旬翁吃下「未汆燙菠菜」全身無力又想吐 醫嘆:須終身洗腎
大陸浙江寧波一名61歲的李姓男子,長年有腎臟疾病的困擾,也為此堅持清淡飲食。怎料,他日前吃了一盤菠菜後,突然感到全身無力、噁心想吐,送醫後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更糟的是,他必須終身洗腎來維持生命。綜合陸媒報導,這位李姓男子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多年,平時很注重自身健康,也堅持清淡飲食、拒絕大魚大肉,卻在吃了一盤菠菜後送醫。事後,李男也坦承,他在發病前是吃下了未經川燙就下鍋的生炒菠菜。對此,醫師指出,讓李男身體健康垮掉的「罪魁禍首」其實是菠菜中的草酸成分,若攝取過量,將加速草酸鈣結石生成,進而造成尿道阻塞,並損害腎臟功能,「烹飪前將含草酸的蔬菜汆燙處理60秒,就能有效去除大部分草酸」。除了菠菜以外,像是黃豆芽與豌豆苗、花椰菜、竹筍、木耳及銀耳、四季豆和扁豆等等食材,都建議要先進行汆燙處理,以降低健康風險。醫師建議,盡量選擇嫩一點的菠菜,草酸含量會低一些,「同時,吃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油菜、蘑菇、海帶、茄子等食物,有助於讓草酸盡快排出,減少結石生成的幾率」。醫師也提醒,在吃下草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後,如果出現排尿量減少、身體服眾、噁心嘔吐等症狀,務必要及時就醫,並檢查腎臟功能,避免使其惡化成慢性腎臟病,最終恐威脅生命。
「用藥常見10問」你也有嗎? 醫籲:千萬別自行增減藥或停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達12%,相當於成年國人每8人就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有感腎移植和慢性腎臟病患者藥品眾多,易混淆或出現藥品交互作用,影響健康,臺中榮總提醒病友,遵循醫囑用藥,有問題就問藥師,避免自行增減藥或停藥,才能妥善控制慢性腎臟病。腎移植病人 一天需服用多種藥物臺中榮總藥學部陳秀美主任指出,中重程度的慢性腎臟病常與心血管或代謝疾病伴隨出現,而腎移植病人則有免疫抑制劑、預防感染藥物等需服用,這些病友一天得吃10種以上的藥物,而腎病藥師門診就是協助病友處理用藥的疑難雜症,統計110年12月至113年8月已服務2479人,共5955人次;其中逾6成是65歲以上長輩。自行減藥或停藥原因多 影響用藥成效依據「歐洲藥事照護網之藥物相關問題分類系統」分析門診服務,病人曾發生之藥物相關問題共有917件,其中「治療效果不佳」有424件(佔46.2%)最多,其次是「(可能)發生藥物不良事件」有235件(佔25.6%)。進一步分析這917件的原因,以病人「故意使用/服用少於醫囑的藥物」有249件(佔27.2%)最多。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也有擔心藥太多會傷腎,甚至有病友減肥縮減一日三餐變兩餐,隨餐後藥物也自動縮減成2次,影響療效。其次原因為「服藥時間或服藥間隔不適當」,有123件(佔13.4%)。鄭景耀解釋,曾有病友看病吃藥覺得好像沒效果,誤以為是個人體質問題,但經過藥師如偵探般抽絲剝繭,揪出癥結是服藥時間錯誤造成。腎臟病友服用止痛藥當心 避免造成腎損傷另一方面,門診統計也發覺有1成的腎臟病友曾使用可能危害腎功能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鄭景耀提醒,止痛藥是家庭常備藥物,但腎臟病友要特別留心使用,常見病友去看牙醫疏忽說明有腎臟病而誤用,或以為止痛藥都一樣,服用他人藥品造成腎損傷而不自知。腎友常見用藥十問 別害怕開口問醫生臺中榮總腎病藥師門診也整理出病友常見用藥十大問題,並呼籲病友不要因為擔心或害羞而不問。 服藥問題1腎移植手術後服用的免疫抑制劑,是否可併用其他藥物?2我的藥物和食物是否有交互作用?3藥物忘記吃該如何處理?4藥物數量少吃該如何處理?5藥物數量多吃該如何處理?6吃藥時間複雜該如何安排?7抽血/檢查/手術前禁止喝水服藥,之後該如何補吃藥?8不知道處方藥品更改/外觀改變?9藥物副作用如何處理?10移植手術後需要用的抗生素漱口水該如何泡製?以上問題考量每位病人之藥物、服藥頻次與時間、藥物交互作用情況,以及病人生活作息而需個別規劃回覆,請務必與專業藥師討論,以有效解決藥物相關問題。
熱危害恐造成腎臟受傷! 醫曝「三多三少」預防方法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天氣一年比一年更熱,很難想像原來氣溫跟內臟健康也有關係,炎熱氣候所導致的熱危害可能對戶外工作者,甚至中年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危險。這些人都是熱危害高危險族群 應特別留意熱危害泛指大家熟悉的一些狀況,包括像是熱衰竭、熱中暑等因外界溫度上升,導致身體調節失衡的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指出,一般而言長時間暴露在戶外的工作類別,例如:軍人、戶外勞動者、農林漁牧、建築工程等或一些密閉空間者、運動選手等都是危險族群,其他像是過度肥胖、年長者、孕婦甚至嬰幼兒也都具有風險,面對炎熱高溫,身體調節能力較慢都要特別注意。另外,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患者或罹患呼吸道疾病: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及慢性腎臟病都屬於高風險族群。高溫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 嚴重恐造成腎損傷謝至同說,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主要是透過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的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來進行調節,因此無論哪個族群一但出現熱傷害,症狀大多相似,例如: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口乾想吐甚至肌肉抽筋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甚至意識不清或昏迷,這就比較危險了。謝至同補充,炎熱高溫可能誘發全身性發炎反應,若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缺水、脫水)是兩大造成腎臟損傷的主因。日常「三多三少」 降低熱傷害對健康危害因此,為能降低熱危害帶來對身體的負擔與影響,溫度、濕度以及暴露的時間都是關鍵,高溫悶熱或烈日曝曬的環境,容易導致體溫調節失衡,而溼度太高的環境,也會讓人體代謝蒸發的效率變差,都儘量不要待太久,另外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也助於舒緩。謝至同提醒,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之外,透過平日的飲食管理「三多三少: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也可降低對腎臟的負擔,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
毛孩富養時代來臨! 340萬份寵物健康大調查「腎臟病最受關注」
2023年台灣犬貓數已達23萬隻,同年新生兒數卻僅13萬人。毛孩數以驚人趨勢成長,「寵物」升格為「寵物伴侶」,國際趨勢間寵物醫療在專業機構面或治療面,都不同以為經濟動物思考,走向更細緻、個別化。《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圖/精英集團提供)精英公關集團旗下精萃公關、精準數位行銷與媒體數據監測平台《Q Search》合作發布《2024年寵物健康大調查》,針對2023年7月~2024年7月約三百四十萬筆資料分析發現「寵物醫療照護」躍升成飼主關注焦點,不僅毛家長願意投入更多資源照顧寵物健康,政府在環境、法規等也紛紛取得重要進展。寵物健康問題不僅是醫療挑戰,也深深牽動主人情感。當毛小孩生病時,飼主往往感到極度焦慮和不安,加上治療過程可能漫長且艱難,複雜照護需求也可能對飼主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影響。調查顯示社群討論度最高的寵物三大常見病為腎臟病、癌症和心臟病。其中腎臟病佔留言數17%,被視為無聲的威脅,由於初期幾乎沒有徵兆,當毛小孩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非常嚴重,對飼主而言更是一大心理負擔。嘉慶動物醫院院長黃泓康指出,相較於人類,毛孩更需要關注腎臟問題,由於負責處理代謝廢物的「腎元」,相較於人類約莫一百萬之多,犬貓僅有約二十萬至六十萬個腎元。與人類相似的是,寵物腎病也可能有多重因子影響,除了因食用有害物質導致腎損傷等,其他包含基因、先天性心臟功能障礙、血壓控制不佳等都可能導致寵物罹患腎病,其中貓咪更容易緊張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連帶提升貓腎病風險。有鑑於寵物醫療照護可能對毛孩與家長都帶來龐大經濟壓力、照護問題與心理衝擊,「預防保健」仍是寵物醫療項目中最熱門議題,共有超過兩萬五千則。然而,隨著飼主對寵物健康關注提升,專科醫療、寵物心理健康的討論也十分熱門,足見飼主對寵物治療的關注。另值得關注的是「寵物保姆等照護服務」討論超過5千多筆討論,足見隨著預防保健意識與毛孩健康投資增加,寵物平均壽命延長,高齡化發展下照護需求也因此攀升,「寵物照護」的便利、安全、專業,甚至照護環境的幸福感營造,或許將是下一個熱門議題。黃泓康院長特別提醒,寵物無法為自己發聲,也不一定能理解並配合治療,因此除了一個懂毛孩的家庭醫師十分重要外,飼主更應提前干預照護,並能遵守寵物照護三大守則:1.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有害物質,補充營養劑,減少寵物身體危害,增強保護力。2.基礎追蹤:每週測量體重、觀察食量。尤其在多貓家庭,應規劃貓砂區域和區分飲食地域。3.定期專業健檢:由於毛孩的衰老速度較人類更快,建議定期健檢,大型犬8~10歲每年一次,貓咪6、7歲每年一次,10~12歲後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及早介入處理。整體而言,隨著飼主與寵物關係的日益緊密,政府也已將寵物醫療福利列為發展重點,例如農業部動植物防檢署制定的《人用藥品用於犬貓及非經濟動物之使用管理辦法》將於兩年後生效,開放獸醫師可使用人用藥品治療動物,以保障動物健康福祉。然而這些討論在社群上卻相對較少,足見飼主未取得資訊。雖然,寵物醫療環境仍面臨多重挑戰,例如高昂醫療成本、專業人才短缺,以及需進一步規範和監管來保障寵物的健康和用藥安全等,都仍將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綜合而言,隨著毛孩地位改變,台灣寵物產業與政策都將往全方位醫療照護和預防性保健方面持續發展,創造寵物友善且幸福的環境。
微波剩菜「這動作」害全家掛急診 6旬婦慘釀急性腎損傷
用微波爐加熱剩菜也要小心!一名60多歲婦人長期追蹤糖尿病,日前她加熱番茄炒蛋時,不介意加熱不均勻、菜的中間還是涼的就食用,導致全家人腸胃炎掛急診,就連自己也出現急性腎損傷的症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這名婦人在他的門診追蹤健康狀況,原本糖尿病一直控制得不錯,在上一次回診時卻發現,她的腎絲球過濾率掉了30分,「這是很嚴重的一件事,通常代表有急性腎損傷,而最常見原因就是感染」。洪永祥隨即詢問對方是否有感冒,或是出現泌尿道感染、急性腸胃炎,婦人這才坦承,她一個星期前掛了急診,且是全家都中招,係因她將放隔夜的番茄炒蛋拿去微波爐加熱,食物表面已經是溫熱狀態,中間還是涼的,但想著正值夏季炎熱,涼涼的也蠻好吃,一家人就跟著吃下肚。後來,全家人在飯後開始上吐下瀉,甚至只能到急診打點滴,而婦人則因患有糖尿病又腎衰竭,造成腎功能急速下降。對此,洪永祥解釋,微波爐加熱時,可能會有受熱會不均勻的狀況,如果時間不夠,建議要再加熱一次,至少加熱至70度以上。至於要如何保存剩菜,洪永祥提出「6重點」提醒民眾:避免將剩菜擺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食物要裝在乾燥、密封的容器裡,如保鮮盒、密封袋以阻絕空氣;大份量料理要分裝保存,避免細菌汙染;剩菜「趁熱」就要放進冰箱,低於60度就可能引起細菌汙染;隔餐菜要加熱至70度以上;剩菜最好一次食用完畢,避免反覆加熱。
男吃菠菜後全身無力 煮之前「少做1動作」竟釀終身洗腎
大陸一名男子本身患有慢性腎臟病,沒想到有天在吃完菠菜後感到全身無力,就醫檢查後發現是急性腎損傷,未來都只能靠洗腎維生,醫師指出該男子在煮菜前少做1步驟,才導致腎臟受損。根據《映象新聞》報導,60歲的李先生有慢性腎臟病,多年以來病情穩定,卻在吃完菠菜後出現全身無力、噁心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肌酸酐異常,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便進一步安排腎臟穿刺檢查,結果發現男子的腎小管內有10多處大小不一的圓盤狀結晶,就是草酸鹽晶體,因此確認男子罹患的是草酸鹽腎病。事後李先生提到,在發病前曾吃了一大盤生炒菠菜,由於未經汆燙就直接下鍋,醫師推測可能是導致草酸鹽腎病的主要原因。醫師警告:「短期內吃進大量高草酸食物,草酸會和人體內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恐會引起急性腎小管間質損傷,對於基礎疾病或腎病患者來說,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此外醫師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有六種蔬菜草酸含量較高,像是菠菜、油菜苔、莧菜、馬齒莧、芥菜、香椿等,草酸含量都較高,要注意攝取的量並掌握好烹調的方法。因此建議在烹調食物前,最好先過一下水,利用草酸易溶於水的特性去除大部分草酸。除了患有慢性腎病患者外,腎結石患者若過量攝取草酸,同樣會促進草酸鈣結石的形成,易引起梗阻傷害腎臟,因此這兩類人平時也應該保持低草酸、低脂、正常鈣的飲食習慣。
老翁吃生炒菠菜患急性腎損傷…後半生得靠血透保命 醫示警「2類人」小心
俗話說病從口入,因此飲食要多加注意。中國浙江寧波有一名60歲老翁,只因為吃了一大盤生炒菠菜,沒想到健康嚴重惡化,以致於後半生都要靠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根據《寧波晚報》報導,老翁不久前突然全身無力、吃不下飯,還伴隨噁心嘔吐的症狀,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肌酸酐異常,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其實,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的病史,但病情一直很穩定,發病前複診的腎功能都在正常範圍,也沒有服用特殊藥物,不解為何會如此。於是,醫師替老翁做了腎臟穿刺檢查,結果發現腎小管的管腔內有10多處大大小小的圓盤狀結晶,正是草酸鹽晶體,因此確認老翁患的是草酸鹽腎病,反覆追問後,才得知老翁在發病前,一個人吃下一大盤生炒菠菜,研判就是導致草酸鹽腎病的主要原因。老翁吃了過量的生炒菠菜,是高草酸食物。(示意圖/翻攝自微博)醫師警告,短期內進食大量高草酸食物,草酸會和人體內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而大量的草酸鈣會引起的急性腎小管間質損傷,尤其是對有基礎疾病或腎病的患者來說,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至於哪些蔬菜草要注意?醫師介紹,菠菜、莧菜、馬齒莧、芥菜、香椿等蔬菜,草酸含量都比較高,要注意攝取的量,並掌握好烹飪的方法。烹飪之前最好過一下水,利用草酸易溶於水的特性,就可以去除大部分草酸。除了患有慢性腎臟病的人,腎結石患者若食用過量草酸,也會促進草酸鈣結石的形成,引起梗阻進而傷害到腎臟,因此這2類人平常都應該保持低草酸、低脂、正常鈣飲食。
登革熱好害羞? 科學家發現:可能會持續數小時自發性勃起
登革熱是由病媒蚊叮咬所引發的疾病,通常和嘔吐、內出血、發燒、頭痛、肌肉或骨頭痠痛有關,但如今有科學家發現,一名布吉納法索的17歲登革熱患者,竟然出現了尷尬的副作用,他在無刺激性的狀況下,竟然自發性勃起長達18小時。綜合外媒報導,《泌尿學病例報告》中發表的一項研究,一名布吉納法索17歲的登革熱患者,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副作用。這名青少年因腎損傷和急性缺血(特定區域的血流受到抑制)而入院治療,但醫師就觀察到他在沒有任何性刺激的情況下,竟然自發性勃起長達18個小時,因此紀錄在文獻中。這樣動脈異常勃起的狀況,被歸因為病毒導致,陰莖附近的血管受到感染,讓他血液流動過後陰莖就變大了,醫師以冰袋治療其患者,使血管收縮,最終在48小時內恢復到正常大小。這名少年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後,追蹤觀察三個月與六個月後,這名少年已恢復健康,都能正常勃起沒有任何問題。過去病毒與陰莖異常勃起有關,包括新冠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甚至狂犬病,曾為非洲無國界醫生組織提供七年諮詢的理查德墨菲博士告訴《每日郵報》。而2021年,一名美國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經歷了三小時的勃起,醫生認為這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陰莖血栓引起的。
新加坡男抵台首日就昏迷! 醒來成「植物人」…醫療費破155萬
新加坡一名男子2023年11月曾到台灣旅遊,不過他才剛抵達第一天就不知原因昏迷,在台住院30天後透過空中救護被運回新加坡。該男子返回新加坡後雖然已經清醒,但是他的家人至今仍不知道為何男子會突然昏迷,如今也處於植物人狀態,醫藥費累積至今已花費6.6萬新幣(約新台幣155萬元)。新加坡媒體報導,這名因加坡男子Jake去年11月跟朋友一同到台灣旅遊,結果剛抵達高雄就莫名陷入昏迷,而且被朋友發現時Jake口中及衣服上都是嘔吐物,朋友也緊急將他送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急救。不過詭異的是,Jake其實在離開新加坡之前身體狀況一切正常。住院期間Jake持續處於昏迷狀態,同時許多健康問題也出現狀況,因此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後才能回去新加坡。而他的兄弟Benjamin表示,Jake患有急性肺炎,必須接受為期2周的抗生素治療,且同時還出現低血糖、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敗血症等嚴重疾病,另外還有尿路感染、上呼吸道出血、急性肺水腫等問題。Benjamin透露,Jake在台灣住院的費用一共2.8萬新幣(約新台幣65.8萬元),但是這些還不包括在台灣的日常生活開銷。Jake的住院費加上從台灣空中救護運回新加坡的花費共達6.6萬新幣(約新台幣155萬元),但是申請補助都未通過,而目前他還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加護病房治療當中,且每晚的住院費用為426新幣(約新台幣1萬元)。根據Jake家人表示,2023年12月30日Jake終於清醒,並從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病房,雖然他可以開始自主呼吸,但他因為大腦嚴重受損,所以目前仍處於植物人狀態,無法與家人正常交流。Jake的家人為了救他,幾乎將生活積蓄耗盡,除了跟親友借錢之外,Benjamin和其他家人還兼差當送貨員;目前Benjamin也在網路上發起募款活動,希望可以為Jake籌到醫藥費,而截至18日下午3時30分為止,已經募得9.3萬新幣(約新台幣220萬元)募款。
大多數人都超標!每日減少攝取它1茶匙有助降血壓
隨著年紀增長,不少人為了改善血壓而依賴藥物,據衛福部推估,台灣約有529萬人患有高血壓。不過《美國醫學會雜誌》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從飲食中減少1茶匙鹽攝取就有助於降血壓,效果堪比服用藥物有效。」美國最新的營養指南建議,14歲以上的民眾每日最高攝取1茶匙為2300毫克,而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的鈉攝取量少於1500毫克。根據《CNN》報導,團隊針對降低血壓研究,在這期間對213名50歲至75歲的人進行實驗,接受一周的高鈉及低鈉飲食,而25%的受試者血壓正常,25%患有高血壓,但沒有進行治療,20%受試者的血壓得到控制,31%的血壓未得到控制。在高鈉期間,受試者吃平常的飲食,並且每天還加入了兩個含有1100鈉毫克的湯包。在低鈉期間,受試者食用由營養師購買並提供的低鈉食物,目標是每天僅攝取500毫克的鹽,研究顯示,在低鈉飲食期間血壓明顯迅速下降,相比高鈉飲食極低鹽飲食的血壓下降了 8 毫米汞柱。研究聲稱,低鈉飲食加運動可以減少腹部脂肪產生的危險,西北大學預防醫學教授艾倫(NorrinaAllen)表示:「與他們平時的飲食相比,受試者的血壓降低了 6 毫米汞柱,效果與第一線的降血壓藥物大致相同。」她說:「此外,這種降壓效果發生很快,而且對於正常血壓、輕微高血壓,或是已經在服藥的人來說,效果都是一致的。」另外,她也鼓勵低鈉飲食,在幾周過後味蕾就能調適,但血壓也改善明顯,而且減少鹽分攝取量並無任何明顯副作用,除非考慮調整到清淡的飲食。高血壓通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它沒有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3年的報告,高血壓影響全球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腎損傷和中風。如果平常有服用藥物,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of Medicine)的資料,降血壓藥物可能伴隨許多副作用,包括咳嗽、便秘或腹瀉、頭暈、精力不足、頭痛、肌肉疼痛、噁心、緊張、疲勞、體重增減以及勃起問題,不過這些問題通常會隨著時間而緩解。丹佛國家猶太健康機構心血管預防和健康主任安德魯弗里曼(Andrew Freeman)表示,通常你不會想到食物中會含有大量鹽份,像是2片麵包可能含有 400至500毫克,1個酸黃瓜含有一整天攝取量、1碗湯裡更超過幾天份所需。《CNN》透過低鹽菜單發現,大多數早餐、速食燕麥、希臘優格和葡萄,而午餐則包括烤雞、生菜、扁豆湯、麵包、花生醬和玉米片。晚餐的即食糙米、蔬菜、墨西哥捲餅和烤寬麵條,都是每個人能在商店買到的食物,而不是由廚師料理。DASH飲食法又稱高血壓飲食法,是一種經過專家批准的降低鹽攝入量的方法。只要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乳製品,限制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將限制為每天2300毫克,並仔細記錄目標、過程、方式等。DASH計劃包括,每天四到六份蔬菜和另外四到六份水果,三份全穀產品,兩到四份無脂或低脂乳製品,以及每天數份瘦肉、堅果、種子和豆類。弗里曼建議,「想要減少鹽分攝取的人最好在家自己煮食物,因為可以透過食品標籤來計算鈉含量」,另外,與在餐廳用餐相比,即使是健康的食物也有可能經過調味,因此,最佳方式是吃未經加工的食物。
林襄染尿道炎細菌量衝95% 醫曝「憋尿10下場」最嚴重膀胱破裂
樂天桃猿啦啦隊女神林襄,近年來人氣超旺,最近她推出個人單曲又接演電影,身體卻也因此亮紅燈,她近日在節目中自爆,她很常憋尿導致尿道發炎,細菌量高達95%。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曾整理「憋尿對身體傷害10點排行」,最嚴重會膀胱破裂,可能會腹腔感染、失血休克。林襄近日在節目《11點熱炒店》說,她因為常憋尿,每隔3個月就會尿道感染,「我是泌尿科的常客!」有次看診發現尿液「細菌量高達95%」,讓醫師嚇壞,因為這是普通人的20倍。醫師洪永祥曾在臉書說,憋尿對身體會有危害,而他做了10點排行:第10名下腹痛與腰痛:憋尿會讓腹壁、腰部、骨盆底肌肉緊繃,長期都這樣更會讓腰椎過度彎曲,產生莫名腰痛。第9名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憋尿會讓使尿道括約肌與逼尿肌,縮放出問題,最後會因為尿道狹窄,想尿也尿不出來,引起膀胱輸尿管逆流、輸尿管水腫等。第8名慢性前列腺炎:憋尿會增加前列腺的壓力,讓細菌入侵發生慢性前列腺炎,會有畏冷發燒、下背痛等,排尿也會出問題,射精會痛。第7名泌尿道結石與血尿:憋尿會讓尿液變濃產生結晶,讓結石和血尿的機率大增,之後腰到下腹會痛,大結石也會讓腎臟與輸尿管水腫與急性腎損傷。林襄尿道感染,細菌量高達95%。(圖/翻攝YouTube/11點熱炒店)第6名頻尿急尿與尿失禁:憋尿會讓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壁過度伸展,最後導致頻尿或漏尿。第5名泌尿道感染:憋尿超過6小時,膀胱會有細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嚴重者會有急性腎盂腎炎、腎膿瘍。第4名突發性血壓升高:憋尿會讓膀胱變腫,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血壓也會升高,突發性高血壓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也就是中風和心肌梗塞。第3名慢性腎衰竭:憋尿會讓腎功能受影響,有腎衰竭和尿毒症,長期憋尿恐需終身洗腎。第2名膀胱憩室:憋尿會讓膀胱壁肌肉變弱,久了會有膀胱憩室,尿排不乾淨會讓尿道感染。第1名膀胱破裂:長期憋尿又加上憋尿時據烈活動,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症,腹腔內感染、失血性休克等,需要手術。 洪永祥強調,「逢年過節出遠門有可能塞車或是找不到廁所時可以準備隨身的隨身集尿袋或成人紙尿褲,不要再憋尿了啊,年輕養成長期憋尿惡習一但進入中老年人生是非常悲慘的。」
30歲女生理期不適!狂吃止痛藥「肚子痛到吃不下」 醫一照:到處都潰瘍
每當肌肉挫傷、運動傷害或經期來,吃個幾天止痛藥,症狀就明顯改善許多,然而類似藥物卻很傷腸胃。醫師透露,自己時常提醒長者別亂吃止痛藥,很可能引發胃出血,不料一名30多歲女性因生理期不適,三不五時就服用止痛藥,最近一次經期較長,便多吃了1、2天的份量,後來胃腸到處都是潰瘍。腸胃科醫師葉秉威表示,「大家應該有聽說過NSAID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效果很好。每當肌肉挫傷,運動傷害或經期來,吃個幾天,症狀就好的多。但大家知道這藥很傷腸胃嗎?以前在醫院,每一兩周總有吃止痛藥吃到胃出血的老人家從急診轉入病房,在作完內視鏡止血後,我總會記得叮囑兩句,別亂吃止痛藥,老人家身體很脆弱的。」醫師提到,「這次的案例卻讓我開了眼界,原來止痛藥的胃腸傷害並不是高齡患者才會比較嚴重。有一名三十多歲年輕女生,因為每次生理期來因為不舒服,三不五時會吃止痛藥止痛。但這次因為生理期時間較長,所以多吃了一兩天止痛藥。之後經期走後,就一直鬧肚子痛,痛了一個多禮拜,痛到都吃不下後來找我。」葉秉威指出,「因為她的強烈要求,我於是幫她作了胃腸鏡檢查,結果赫然發現,整個胃、十二指腸、迴腸及盲腸到處都是止痛藥造成的潰瘍,這也難怪她痛得死去活來了。其實止痛藥不是只造成胃潰瘍,黏膜保護力較弱的,甚至整個小腸大腸都會產生潰瘍。如果非吃不可,可以考慮搭配胃藥一起吃。」醫師提醒,止痛藥也很傷腎,「吃藥時間較長很容易造成腎損傷,這個就沒有藥物可以幫忙了。所以止痛藥使用,請務必按照醫師指示使用,非必要就該停藥。如服藥過程有產生腹痛、黑血便、小便量減少,請務必停藥回診。」(圖/翻攝自胃腸專家 葉秉威醫師臉書)
蜂螫旺季到!戶外避穿鮮豔服飾噴香水 超過20處傷口恐中毒身亡
蜂類螫傷可分為蜜蜂和胡蜂(俗稱虎頭蜂)螫傷。根據衛福部暨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簡稱毒物中心)的最新研究報告,於2001至2021年期間,共有611名因蜂螫傷通報至毒物中心的病人資料可以分析,其中441名患者更有詳細的臨床資料可供探討與中毒嚴重度有關的預測因子。研究結果顯示,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份通報螫傷的人數達到最高峰。另外蜂螫通報至毒物中心的611位病人中,46人(7.5%)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29人、4.7%)或甚至因中毒而致死(17人、2.8%)。研究結果進一步發現同時被愈多隻蜂螫傷、被胡蜂螫傷、年齡較大者及身體多處部位被螫傷的病人,與蜂螫後是否產生嚴重中毒具有顯著的相關性。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而螫傷數目越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越嚴重。此外,產生嚴重中毒症狀之病人,進行血漿交換術可能有助於增加存活率。對於胡蜂螫傷,若螫傷數超過20處時,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在蜂螫的治療處置上,毒物中心建議在被螫傷後應盡速遠離蜂螫現場及取出螫針;對於輕微的螫傷,可以使用冰敷以緩解症狀;局部症狀持續未緩解時,則可使用消炎止痛藥膏塗抹局部,且應避免搓揉局部以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若產生過敏性反應,可給予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症狀更嚴重時(如過敏性休克),應立即使用腎上腺素,並給予氧氣且於必要時予以氣管插管。針對產生全身性毒性反應者,除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外,亦應於必要時(譬如產生急性腎衰竭、肺水腫或嚴重溶血)安排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術,以矯正嚴重的腎衰竭及溶血。一般情況下,蜂螫病人如未產生過敏性休克或嚴重全身性毒性,其預後應該都相當良好。鑒於目前正值蜂螫的高峰季節,衛福部暨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提醒民眾應保持警惕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遇見蜜蜂和胡蜂在附近盤旋時,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導致被蜂螫傷,或甚至引來蜜蜂或胡蜂群起而攻。如不幸遭受蜂螫時,建議產生過敏症狀或被多隻蜂螫傷者,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或甚至危及生命。
黴菌鼻竇炎治療未見改善 詳細檢查竟發現是罕見免疫疾病!
陳小姐在2020年底出現複視、右眼腫脹及鼻腔出血等,就醫診斷有鼻竇黴菌感染,接受手術但術後症狀沒有明顯改善,因此轉院求診。台中榮總耳鼻喉科梁凱莉醫師表示,在陳小姐住院期間安排身體、影像及實驗室檢查等,發現陳小姐同時有肺部、肌肉神經病灶,綜合多方證據診斷陳小姐罹患台灣罕見的免疫疾病「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 發生率低、無特異症狀血管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目前成因仍不明,發生率在不同人種或地域有很大的差異。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陳小姐罹患的「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在台灣的發生率為百萬分之0.37。梁凱莉醫師提到,由於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在台灣的發生率非常低,加上血管炎的臨床表現也缺乏特異性,患者可能以全身性症狀如:發燒、倦怠、肌肉關節疼痛等表現,也有可能會以皮膚、腎損傷、呼吸道、眼科或耳鼻喉科症狀來表現。因此,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在診斷上須以多項臨床症狀、病理組織學和免疫抗體檢查做綜合判斷,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容易診斷。黴菌與細菌鼻竇炎不同 免疫失衡感染嚴重恐致命而黴菌廣泛存在於環境中,每人每天吸入體內的空氣都可能含有黴菌。梁凱莉醫師指出,通常健康者可透過呼吸道清潔功能、免疫系統等,將吸入的黴菌排除,不過若是鼻腔清潔功能不佳、免疫功能失衡時,人體就無法排除黴菌,因此就可能會產生呼吸道的黴菌感染。像陳小姐的情況就是因為免疫疾病造成免疫功能失衡,進而受到黴菌侵襲導致黴菌鼻竇炎。梁凱莉醫師表示,這樣的情況若只處理鼻竇感染,沒有適當診斷、治療免疫疾病,狀況就無法順利控制。此外,同種黴菌在不同免疫狀況的患者身上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鼻竇炎表現,這是黴菌鼻竇炎和細菌鼻竇炎的不同之處。梁凱莉醫師提到,免疫健全者黴菌可能只感染鼻竇造成症狀,但若是免疫不全者可能不只會造成鼻部感染,在免疫功能很差的情況下,也會影響到鄰近的眼睛、中樞神經,產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所幸在免疫風濕專科、感染科等團隊會診下,陳小姐順利治好黴菌感染,免疫疾病目前也透過適當的藥物獲得穩定控制。
知名冰店爆沙門桿菌感染!孩童腎衰竭 醫提醒這4類人少吃生食
夏天高溫不斷,許多人會選擇吃冰降暑,但近日高雄市苓雅區的知名冰店卻爆出造成34人腸胃不適的「沙門氏桿菌」群聚感染,甚至有小孩出現腎衰竭、血便的症狀。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指出,孩童的腎臟功能較弱,所以更容易讓免疫系統超出負荷,體內若有大量細菌,確實會引起腎衰竭,另外若為嚴重性的腎損傷,則會有可能需要洗腎。12日高雄有民眾到苓雅區的知名冰店購買冰品,殊不知全家前後都出現腹瀉等症狀,民眾將消息發上網後,許多網友也紛紛表示自己當天也在同個冰店消費,甚至有家中小孩出現腎衰竭症狀。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朱光恩表示,若孩童與成人吃進同一份量的冰,兒童會更容易讓免疫系統超出負荷,因孩童的腎臟功能較為脆弱,體內若有大量細菌,則會讓過多的抗原積在腎臟,增加過濾的腎絲球負擔,若超載則會引起腎衰竭。伴隨腎衰竭的症狀可能會有昏迷、全身性出血等,若能穩定好病情,約1周左右就會康復,但另有較少見的情況,就是若症狀為嚴重性的腎損傷,則會有機率會需要長久洗腎。朱光恩也提醒4種民眾需要特別注意飲食習慣,分別是患有三高、糖尿病、癌症、腎臟病的患者,要少吃生食,以降低細菌感染,因而造成腎衰竭的風險。
半夜不適但診所打烊怎麼辦? 居家醫藥箱「4類藥品」助緩解
如果半夜不舒服,偏偏診所打烊了該怎麼辦?食藥署在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發文,推薦家中「常備醫藥箱」可準備止咳化痰藥、鎮熱止痛藥、抗組織胺、胃腸藥4類藥品。不過也提醒,這些常備藥都只能暫時緩解症狀,若症狀在用藥後仍然持續,甚至加重,還是要盡快前往醫療院所看診喔!食藥署進一步在「食藥好文網」說明此4類藥品適應症如下鎮熱止痛藥疼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例如感冒導致的喉嚨腫痛,或是外傷造成的傷口疼痛。常見的止痛藥分為兩類,分別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及「乙醯胺酚」,這兩者對於一般疼痛皆有效果,在使用上可以根據疼痛部位是否有發炎來選擇,若組織有出現紅腫熱的現象,一般屬於發炎反應,此時可使用常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待克菲那、萘普生等)。另外有些類型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發炎反應,例如緊縮型頭痛,此時則可選用沒有抗發炎效果的乙醯胺酚,也能有效緩解疼痛。另外,以上介紹的兩類止痛藥,也都有退燒效果,能緩解感冒等疾病所引起發燒。不過要注意的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對於腸胃較具有刺激性,且對於年長的病人,也較容易導致急性腎損傷,雖然發生的風險不高,但仍須特別注意。抗組織胺(抗過敏藥)過敏反應會依據過敏原侵犯的地方不同,也有不同反應,例如食物過敏會導致全身性反應,像是全身皮膚搔癢或是水腫,而花粉過敏則可能導致流鼻水、鼻塞、眼睛搔癢等症狀,接觸性過敏則會也造成皮膚紅疹。這些過敏反應都可以使用抗組織胺類藥品來緩解,目前藥局能夠自行購買取得的藥品為第一代抗組織胺,在緩解過敏反應效果極佳,但較容易導致嗜睡的狀況,使用後須注意不應操作機械或開車,特別在年長的病人上,也可能導致尿滯留、視力模糊、便祕等症狀,若使用後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停藥,且須做好預防跌倒的措施。胃腸藥(制酸劑、消脹藥、吸附型止瀉劑)在過度飲食或是過油膩的飲食中,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酸分泌過多等症狀,此時可使用市面上的制酸劑來進行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酸劑透過直接中和胃酸來達到效果,雖然效果快速,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胃酸反彈性的增加,建議偶爾使用即可,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或胃酸過多等的症狀,則應就醫診斷。消化不良所導致的脹氣則可使用消脹氣藥來緩解,這類藥品基本上並不會吸收至人體中,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同樣的若是經常發生,也建議就醫。若發生腹瀉症狀,是屬於較急性嚴重的問題,務必要注意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問題,一般建議先使用吸附性的止瀉藥,避免使用抑制腸胃蠕動型的止瀉劑,其會造成細菌毒素無法排除而累積,吸附性止瀉藥在使用上建議須與其他藥品間隔兩小時,以避免吸附其他藥品導致藥效減低。止咳化痰藥感冒時,咳嗽症狀非常惱人,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此時可以使用止咳藥品作為緩解,若痰液過濃無法咳出,也可以考慮搭配化痰藥品來進行自我治療,但須要注意的是,止咳化痰藥品僅為症狀緩解藥品,若長期咳嗽仍應就醫診斷,另外化痰藥品僅能將痰液變稀,因此只適用於咳不出的濃痰,而並非能將痰液消除。
夏天要命習慣2/年輕愛憋尿「老了有夠慘」 頻尿卻滴滴答答「還可能洗腎」
炎炎夏日多補充水份之餘,也代表需要更常跑廁所,但許多人習慣性憋尿或忙於工作,當心長期下來可能重創腎臟健康,甚至要終身洗腎!醫師表示,年輕時這些壞習慣還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年紀大了之後,就會開始上門「討債」,可能會頻尿但又尿不出來,排便、射精都會疼痛不堪,猶如活在地獄之中。依據國健署調查顯示,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且發展至後期則需洗腎,除了老化是原因之外,其實也可能與長期憋尿有關。國泰醫院泌尿科蔡樹衛醫師表示,大多數人都有憋尿的經驗,像是工作很忙走不開、讀書太專心,或遇上塞車、長時間坐遊覽車都可能需要暫時憋尿,生活中時常會遇到這些情況,讓人不得已憋尿,似乎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有些人已經習慣性憋尿,尤其是夏天炎熱喝水量增加,許多人懶得一直去上廁所,就會刻意憋尿,而一旦憋尿太久或時常憋尿,就可能影響健康。蔡樹衛說,「有尿意卻強忍就是憋尿,當尿液儲存於膀胱內不停膨脹,膀胱肌肉會像橡皮筋一樣撐大,長期下來就會失去彈性變得疲乏,可能會導致膀胱無力,另外尿液留在膀胱過久,也會引發膀胱發炎、尿道發炎等問題。」除此之外,長時間的反覆憋尿除了會造成細菌感染,也可能引起泌尿道結石、尿液滯留造成逆流,最後導致腎功能惡化,甚至可能需要洗腎,如此將得不償失。腎臟科醫師洪永祥也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研究顯示,憋尿時間過長會使腎臟血流量減少,進而損害腎絲球的過濾功能,長期憋尿的人腎臟功能較差,時間一久就造成腎臟萎縮,必須終身洗腎。長期憋尿會引發一系列泌尿系統的問題,甚至傷害腎絲球的過濾功能,嚴重可能導致終生洗腎。(示意圖/黃耀徵攝)不只如此,憋尿會導致尿液過度濃縮產生結晶,泌尿道結石與血尿的機率大增,通常後腰到下腹會出現痠痛、絞痛等劇烈疼痛症狀,大結石有可能早成腎臟跟輸尿管水腫與急性腎損傷。另外,憋尿時尿液會在膀胱中滯留,超過6小時易引起細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嚴重者甚至引起急性腎盂腎炎、腎膿瘍、敗血症等。洪永祥表示,憋尿甚至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為膀胱腫漲時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就可能誘發急性腦中風與心肌梗塞。「而且年輕時若習慣憋尿,很多後遺症都會在年紀大的時候跑出來,人生會變得很悲慘。」洪永祥說,憋尿會增加前列腺的壓力和壓迫,導致前列腺腫脹充血也會讓細菌進入前列腺進而引發慢性前列腺炎。這是非常痛苦且影響生活作息的症狀,常見有畏冷發燒、下背痛、睪丸、陰莖疼痛;排尿時無法一次排乾,頻尿且排尿、排便和射精時會疼痛。另外,憋尿也會使腹壁、腰部、骨盆底肌肉緊繃,長期下來腰椎過度彎曲或肌膜筋膜炎而導致不明原因下腹痛與腰痛的發生。另外,相較於男性,女性由於尿道較短,若有憋尿習慣更容易產生後遺症,其中又以細菌性感染最為常見,尤其夏季相當濕熱,建議女性朋友下半身穿著寬鬆、透氣,同時私密處要保持乾爽,就算是女童小便後也要使用衛生紙按壓一下私密處,以保持清潔。而且最好不要使用護墊,因為許多人往往會忘記更換護墊,非常容易孳生細菌,生理期使用衛生棉時也要勤更換,才能避免私密處反覆感染。
媽媽常打屁股 9歲男童竟患「急性腎衰竭」
儘管現在提倡愛的教育,但還是有家長會動手打小孩。大陸一位男童因為無法正常尿尿,被母親帶往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急性腎衰竭,醫師一問才知,媽媽常常打小孩屁股。據《共婦財金》報導,浙江9歲男孩小武(化名)因為無法正常小便,就醫檢查發現他患有急性腎衰竭,如果再拖下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所幸小武被送往血液透析中心治療,最後脫離險境。據了解,小武媽媽為了教訓小孩,常常打他的屁股,而小武被打後也沒哀號,媽媽以為他在賭氣,本來用手打,之後變成拿掃把。醫生表示,很多家長覺得打屁股沒事,其實這是錯誤的,如果常打屁股,皮膚有瘀血,會影響腎臟排泄功能,嚴重就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如果一些力量較大的家長,打屁股還會間接傷害到小孩的大腦。《鉛醫薔薇》也在微博發文說,小孩會急性腎衰竭,可能是家長打太嚴重了,「造成了大量的肌肉組織壞死,壞死以後產生的肌紅蛋白,鉀離子等一些物質大量入血後,引起的急性腎損傷。類似於橫紋肌溶解,也和擠壓傷綜合徵差不多。」
慢性腎病成因6大項「病況進展分5期」 醫曝護腎8原則:減輕負擔
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在世界居高不下,腎臟科醫師陳佑丞表示,慢性腎病變的原因大概可分成六大項,病況進展則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若進入第三期就要留意,一旦發展至第五期就要洗腎。他提醒,可藉由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避免不當藥物、足量飲水等舉動減輕腎臟負擔,此外,定期赴門診追蹤也很重要。陳佑丞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慢性腎病變可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首先把eGFR看成是一個時鐘,eGFR 90以上為第一期、60-90為第二期、30-60為第三期、15-30為第四期、15以下為第五期,「第一期、第二期在臨床上意義較不大,此階段重點在於治療相關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來說只要腎臟沒有結構上的問題,沒有蛋白尿,通常不太用處理。」陳佑丞舉例,「我們可以把腎臟比喻成一個工廠,當工廠裡有120位員工時,工廠可以順利運作;當工廠只剩60位員工(第三期),而還要做一樣多的工作時,這時員工就會開始過勞;當工廠剩下30位員工(第四期)、15位員工(第五期)時,這間工廠運作起來就會非常吃力,員工開始吃不消。」他也提醒,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三期以後就要留意,開始限制蛋白質攝取、評估及治療併發症;進入第四期後,就要更密切追蹤,此時更需注意腎臟保養,以減緩進入第五期的時間;當腎功能逐漸惡化、進入第五期後,已經完全不可逆,就要準備透析了。對此,陳佑丞呼籲,謹記護腎黃金8守則,分別是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健康飲食(少吃加工食品、紅肉、重鹹食物、含糖飲料)、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不當藥物(止痛消炎藥、中草藥、偏方、電台藥、來路不明的藥物)、足量飲水、戒除抽菸、定期門診追蹤,基本上就是在幫腎臟大忙。(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此外,談及慢性腎病變的原因,陳佑丞指出,大概可分成六大項,分別是腎臟實質疾病、系統性疾病、阻塞性腎病變、腎血管病變、遺傳性疾病。他表示,長期服用中藥也會造成腎臟損傷,主要表現為慢性腎間質發炎,而腎臟實質疾病講白了就是腎臟本身的問題,其中最大宗是慢性腎絲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佔了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糖尿病),診斷上又可分成臨床診斷與切片診斷。陳佑丞列舉,切片診斷則分成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IgA nephropathy,IgAN,又名Berger’s disease)、局部腎絲球硬化症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膜性腎病變(Membranous nephropathy,MN)、膜性增生性腎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間質增生性腎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微小變化型腎病變 (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半月狀腎絲球腎炎(Cresentic glomerulonephritis)、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PSGN)、腎小管組織腎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止痛藥腎病變 (Analgesic nephropathy)、其他型腎絲球腎炎。陳佑丞說,其他型腎絲球腎炎包括快速進行性腎絲球腎炎(Rapid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慢性腎間質腎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中藥引起之慢性間質性腎炎(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慢性腎盂腎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CPN)、急性腎衰竭(未恢復)(Acute renal failure,ARF)、其他腎實質疾病。提到系統性疾病,陳佑丞透露,會影響腎功能的全身性疾病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跟高血壓,在台灣分別佔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一名及第三名,其中糖尿病佔約45%將近一半,其他的系統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腎病變(Ischemic nephropathy)、類澱粉腎病變(Amyloidosis)、紅斑性狼瘡(SLE)、多發性骨髓病(Multiple myeloma)、痛風性腎病變(Gouty nephropathy)、硬皮症(Scleroderma)、肝硬化(Liver cirrhosis)、心衰竭(Heart failure)、敗血症(Sepsis)、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Toxemia/Pre-eclampsia)、其他代謝異常、其他系統性疾病。陳佑丞指出,肝硬化會造成肝腎症候群(Hepatorenal syndrome);心衰竭會造成心腎症候群(Cardiorenal syndrome),兩者都是臨床上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之一,若不處理,腎功能持續受損超過三個月,定義上就是慢性腎衰竭。此外,他表示,敗血症也是住院病人常見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必要時會要用到血液透析治療,而臨床上比較嚴重的敗血症病人,或稱敗血性休克,可能需要用到24小時連續透析(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敗血症對腎臟的影響,大多是急性腎臟損傷,大部分病人在治療完成後,腎功能可恢復原本的基準(或接近原本的基準)。至於阻塞性腎病變,陳佑丞透露,其可分為結石(Urolithiasis)、惡性腫瘤(Malignancy)、逆流性腎病變(Reflux nephropathy)、腎結核(Nephrophthisis)、其他原因引起之阻塞性腎病變。他說,尿路阻塞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結石,用超音波即可診斷;另一個阻塞的原因是泌尿道的惡性腫瘤,在處置上急性期可先做經皮造口引流術(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緩解積水,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但最終還是得找泌尿外科拿掉腫瘤。陳佑丞說明,腎血管病變細分成腎梗塞(Renal infarction)、腎動脈栓塞(Renal artery thrombosis)、腎靜脈血栓(Renal vein embolism)、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其他腎血管疾病。陳佑丞指出,遺傳性疾病分為多囊腎(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其他腎囊腫性疾病、遺傳性腎炎(Hereditary nephritis)、腎形成不全(Renal aplasia)、其他遺傳性疾病。最後,他說,中毒分為一般藥物中毒、化學製劑中毒、農藥中毒、其他中毒。(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