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
」 癌症不菸不酒30歲男莫名罹患腎癌 專業醫:一次性餐具得少用
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日前分享一起案例,一名平時不菸不酒的30歲男子莫名罹患腎臟癌,而劉博仁在幫期檢查的時候,發現該名男子體內的PFAS(多氟烷基化合物)嚴重超標,推測這就是男子罹癌的原因。劉博仁也提到,為了身體健康著想,真的要少用一次性餐具,盡量減少曝露於PFAS風險中的機會。劉博仁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一位30多歲、日常不菸不酒的男士莫名罹患腎臟癌,由於實在不知道為何會罹患,所以劉博仁便幫其進行檢查,結果意外發現該名男子體內多氟烷基物質PFAS超標。劉博仁表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先前就刊登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前列腺、肺、大腸和卵巢癌篩查試驗」(PLCO)的324例RCC病例及其匹配對照組的血清樣本,重點關注了全氟辛酸(PFOA)及其他7種PFAS的濃度。研究結果顯示,PFOA與RCC風險呈正相關。具體而言,血清PFOA濃度每翻倍,患RCC的風險就增加71%。更令人警醒的是,PFOA濃度處於最高四分位的個體,其RCC風險是最低四分位者的2.63倍。即便在調整其他PFAS濃度和排除腎功能減退個體後,彼此之間仍有高度關聯。劉博仁表示,這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了PFOA作為腎致癌物的證據,對於普遍暴露於這一持久性化學物質的廣大人群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劉博仁解釋,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是一類具有高度持久性的化學物質,在美國超過98%的人群血清中都有檢測到這些化合物。先前針對高暴露人群的研究表明,暴露於全氟辛酸(PFOA)可能與腎癌風險增加相關。但儘管如此,尚不清楚PFOA或其他PFAS是否會在一般人群中所見的濃度下引發腎細胞癌(RCC)的風險。而劉博仁在出席「健康云之道」節目時表示,PFAS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不僅存在於大家熟悉的不沾鍋鐵氟龍塗層中,還廣泛應用於雨衣、防汗衣物、一次性紙杯和紙盒等日常用品中。劉博仁特別提醒,PFAS能讓物品表面平滑,減少摩擦力,也具有防水效果,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中毒風險。特別是不沾鍋如果有刮痕,在高溫下可能會釋放出PFAS,增加人體攝入的風險。劉博仁也提到,目前歐盟許多國家已經立法限制PFAS的使用。
罹癌並非是中老年的專利 醫師:17種癌症「病患年輕化」比例增高
扣掉少部分無藥可治的絕症外,癌症可以說是如今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但這在往年以為在中老年族群上比較容易發作的疾病,如今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稱,其實有17種癌症的患者逐漸年輕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人員對美國超過2364萬名癌症患者的資料,以及超過734萬例癌症死亡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在34種癌症中,有17種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中發病率正逐年增加。黃軒醫師解釋,這些年輕人(1990年後出生)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較1955年出生的人高出數倍。其中,小腸癌的發生比率(IRR)達到3.56倍,甲狀腺癌為3.29倍,腎癌和腎盂癌為2.92倍,胰臟癌則為2.61倍。這意味著,這些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已經是過去的兩到三倍。此外,某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的增長速度也相當驚人。在25至29歲的年輕人中,胰臟癌的平均每年百分比變化(AAPC)增加了4.34%,小腸癌增加了4.22%。在35至39歲的人群中,腎癌和腎盂癌的AAPC也增加了3.93%。AAPC指的是某一特定時期內癌症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數值增加表示該癌症的發生率或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黃軒醫師也提到,雖然年輕人(25至49歲)罹患癌症的死亡率大多趨於平穩或沒有上升,但35至39歲的年輕女性若罹患肝癌及肝內膽道癌,死亡率每年增加了1.95%(95%可信區間為0.59%至3.34%)。研究指出,以下17種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加: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和其他膽道癌腎癌和腎盂癌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瘤胃癌(非賁門)睪丸癌白血病女性胃癌(賁門)小腸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非HPV相關的口腔和咽癌男性肛門癌卡波西肉瘤其中,有10種癌症與年輕人肥胖密切相關,包括大腸直腸癌、腎癌和腎盂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賁門胃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這強調了控制體重對於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性。而以下9種癌症,在老年族群中發病率下降,但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中卻是明顯上升。這些癌症包括: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非賁門胃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卵巢癌睪丸癌男性肛門癌男性卡波西肉瘤其中1990年後出生的人,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75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2%;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30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69%。這些資料顯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癌症發病率再次攀升。黃軒醫師表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熬夜、吸煙、飲酒等現代生活方式,是導致這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增加的主要原因。加工食品、高油脂、高鈉、高糖的飲食習慣,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面對如今的情況,黃軒醫師建議年輕人應該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保持規律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同時,加強癌症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也相當重要。
高壯肥肚族群要注意 12種癌症罹患風險明顯高於常人
民眾大多都有觀念,肥胖族群本來就比一般身材正常的族群很容易罹患一些疾病,但至於是哪種肥胖,似乎大家沒有特別的概念。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在FB發文指出,那種身材高大、腹部的族群,在面對甲狀腺癌、腎癌、胰腺癌等12種癌症的罹患風險,較常人升高12%。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引述一項由33萬人參與的研究,當中依據參與人員的體重指數(BMI)、身高、體重、腰臀比、腰圍、臀圍,將他們大致歸納為四種體型:第1組: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第2組: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第3組: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第4組:個子矮,體重和BMI高,但臀圍和腰圍細。在歷經15年的追蹤研究後,33萬人中有4.7萬人罹患癌症,透過後續的分析,發現其中有2組人的罹癌風險更高,分別是「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與「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兩組,其罹癌的機率相較於正常人分增高了10%與12%。而「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的罹癌風險則提高3%、「個子矮,體重和BMI高,但臀圍和腰圍細」的罹癌風險沒有升高。研究人員也發現,在「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這個組別中,有10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這些癌症包括:子宮癌、食道(腺)癌、肝癌、腎癌、膽囊癌、胰腺癌、骨髓瘤、乳腺癌(絕經後)、結腸癌、直腸癌。而在「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這個組別中,食管癌、甲狀腺癌、腎癌、胰腺癌等12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此外,這些身材的人還與食管鱗狀細胞癌、口腔癌、咽癌、肺癌等癌症風險有較高的關聯。在「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這個組別中,與甲狀腺癌、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腦癌、中樞神經系統癌等5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黃軒醫師最後也總結如下:1.全身性肥胖(包含大肚腩):罹癌風險升高了10%2.個子高,腹型肥胖(大肚腩):罹癌風險,更升高了13%3.這兩種肥胖身材,只要併有「大肚腩」,罹癌風險就會增加➕10%以上!4.這次研究通過大量數據分析發現,「大肚腩」同時併有「高個子」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更高。黃軒醫師也解釋,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得出結論:身材中存在這兩個特點—大肚腩和高個子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更高。這可能與脂肪分布、體重指數、腹圍和臀圍等因素有關。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和體型對於降低患癌症的風險非常重要。肥胖確實會增加患癌風險,但大肚腩的「腹型肥胖」與癌症風險的聯繫更為緊密。至於何為「腹型肥胖」,黃軒醫師解釋,其最大特徵就是大肚腩,腰圍大於臀圍,四肢較細。脂肪主要沈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肚子里的肝臟、胰腺、胃腸道等器官周圍和內部。他也引述《BMC醫學》上的研究發現,表示腰圍越粗,患癌風險越大。研究人員對350萬參與者進行了平均8.3年的長時間隨訪研究,發現有超過27萬的人最終罹患癌症。為此,黃軒醫師也建議民眾日常要做好體重管理,以及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簡要概括:1.營養的平衡維持健康體重首要步驟是:攝取均衡的營養。美國癌症協會(ACS)指出,癌症病患在治療期間如果營養足夠,可幫助維持體重,從而更好地承受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並減少感染風險。此外,適量的體重也能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活力,對身體的復原有著積極的影響。2.運動的重要規律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還能提高整體健康水平。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並且可以直接影響癌症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根據香港大學癌症專家研究建議:癌症康復者,應該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以有效控制體重。3.飲食的控制除了運動,飲食控制也是體重管理的重要部分。避免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選擇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可以幫助維持健康體重,並減少癌症風險。研究表明,減輕體重可以顯著降低某些類型癌症的發生率黃軒醫師最後也提到,體重管理防癌,是一個多方面的過程,涉及營養、運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透過這些方法(飲食/營養、運動)我們不僅能夠減少癌症的風險,還能提高生活品質和整體健康。最後也強調「飲食控制、均衡營養、適當運動」缺一不可。
33歲女狂嘔以為懷孕 醫檢查搖頭:只剩6個月壽命
以為即將迎來新生命,結果竟是人生的終局。英國蘇格蘭一名33歲女子因為連續2個月嘔吐、腹脹,猜測自己可能懷孕前往就診,未料竟被醫師告知自己只剩6個月到1年壽命。據《每日郵報》報導,來自北拉納克郡(North Lanarkshire)的加拉赫(Fiona Gallacher),今年1月遭診斷懷孕陰性後,立刻被轉到急診室及其他部門,並在同月確診罹患第4期腺癌(Adenocarcinoma;可發生在身體數個部位的癌化腫瘤)。加拉赫被告知只剩半年到1年壽命雖積極對抗病魔,惡化速度卻超出醫師預料,奮鬥僅11個禮拜就在3月22日病逝,令親友無比震驚與哀傷。加拉赫的姊姊表示,這一切實在太不真實,妹妹的16歲、15歲、7歲和3歲孩子,在短短時間內失去母親。透露妹妹起初把嚴重胃痛當成單純的不舒服,之後腹部也腫得像真正懷孕。希望妹妹的遭遇能帶給大家警惕,千萬別忽視任何症狀,或是淡化任何感受到的異狀。腺癌可能發生在身體不同器官及部位,部分患者可能直到晚期才有症狀,常見的腺癌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肺腺癌、腸癌、腎癌以及子宮頸癌,治療方式視腫瘤位置及大小決定,可採取手術切除、化療、放射治療和免疫療法。
73歲男罹患腎癌! 這1治療「凍死」癌細胞成功保住腎
臺北榮總將「放射線部」更名為影像診療部,並在2023年新成立「先進微創介入診療中心」,特別整合多專科團隊,提供客制化腫瘤微創介入性治療服務。其中在「氬氦刀冷凍消融術」腫瘤微創介入性治療,北榮介入性診療放射科主任沈書慧表示,北榮是國內最早開始做的,2009開始就有第一個治療案例。至今北榮已施行冷凍消融術超過600例,而73歲郭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在61歲時因膽結石意外發現腎臟有3公分的腫瘤相當靠近腎中心,不想手術切除腎的他在各大醫院輾轉,最後決定在北榮接受冷凍消融術。郭先生表示,做完隔天就能出院,出院後不用吃藥打針,讓他在當天還開心地大肆慶祝了一番。什麼是冷凍消融術? 哪些癌症患者適用?「氬氦刀冷凍消融術」是一種局部腫瘤治療方式,沈書慧主任說明,它是在電腦斷層導引下,將冷凍探針經皮膚插入腫瘤組織中,而針會有氬氣、氦氣通過,透過氬氣在針體內腔急速壓縮,瞬間使局部溫度降低到零下160℃,腫瘤會完整被冰球包覆,細胞內外迅速形成冰晶,導致腫瘤細胞破裂。醫師可透過針數調配,來控制冰球大小,而且整個治療過程都在影像監控下完成,沈書慧主任表示,在電腦斷層下冰球範圍清晰可見,不易損傷其他組織,而且治療傷口只有幾個針孔,沒有傳統開刀傷口,疼痛也較輕微,治療後恢復時間快,治療後隔天就可以出院,較適合以下3種病人使用:局限性腫瘤:腎臟腫瘤、轉移性淋巴結、肝臟腫瘤、肺臟腫瘤、骨骼系統腫瘤等。不適合手術,麻醉高風險,或因其他原因無法接受手術者;或手術後局部復發。不適合接受局部放射線治療(如:已達放射治療局部治療劑量限制或其他原因),或放射線治療後復發。沈書慧主任表示,冷凍消融術和手術、放療相輔相成,有互補的作用,能作為替代療法,最常用在腎臟腫瘤治療,以初次診斷的腎細胞癌為例,在近300例個案中,初次治療控制率約為95%,其中有15位局部復發,但經過重複治療後局部控制率可達99%,而冷凍消融術在美國、歐洲也已被列入治療準則之中。「這些」患者不建議使用 癌症治療需個別化評估不過,冷凍消融術也並非所有病人都能使用,沈書慧主任提到,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不建議使用,而已經侵犯腸道的腫瘤,可能會有腸道破裂的風險也同樣不建議使用,另外如果已經侵犯至血管腔內,治療效果可能會不佳。因此,針對個別病灶,醫師會在門診評估效果與風險,建議最適合的局部治療方式並解釋可能的風險,針對不同部位的腫瘤設計最好的治療策略。
28歲正妹網紅驚傳癌逝!生前曾勸戒「不要吃外送」:別像我一樣飽受病痛
大陸陝西省一名網紅「菲菲公主」驚傳20日病逝,得年28歲,母親也在網路上發布訃聞,證實女兒死訊,並悲痛勸世「注意身體,定期體檢」。事實上,菲菲公主罹癌後,生前也曾多次勸說粉絲不要熬夜、少吃外送,怎料最終仍不敵病魔香消玉殞。根據陸媒報導,網紅菲菲原來是一名電競教練,長期處在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熬夜等危害健康的生活環境下,她於2020年底被醫師診斷出罹患晚期腎癌,且癌細胞已經移轉至淋巴及骨頭,經歷了3年多的艱辛抗癌之路,「菲菲公主」仍於20日凌晨傳出癌逝消息。大陸28歲網紅「菲菲公主」驚傳癌逝。(圖/擷取自微博)得知罹癌後,「菲菲公主」曾向粉絲透露,自己因為工作緣故經常熬夜、憋尿、不喝水,餓了就叫外送果腹,長時間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年紀輕輕身體就出狀況,她也以自身經歷告誡粉絲,「一定不要熬夜、吃外賣」,希望大家不要像她一樣飽受病痛折磨。「菲菲公主」的母親也悲痛發布訃聞,「我的女兒菲菲於2024年2月20日離開了我們去了天堂,願天堂沒有病痛」,並感謝粉絲在女兒生病時給予的幫助與鼓勵,「真心謝謝大家,人生就這一次,注意身體,定期體檢。」噩耗曝光後,粉絲紛紛留言哀悼,「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病痛」、「願菲菲公主一路走好」、「一直在關注菲菲,沒想到是這個結果」、「走好願來生健健康康」、「前幾天刷到訃聞心裡真有種身邊朋友離去的感覺,一路走好,在那邊當個健康快樂的公主吧。」
癌症年輕化!醫曝7大致癌因子 含糖飲料、熬夜都上榜
為何年輕罹癌患者逐年增加,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解釋,會影響罹癌與否的原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影響,他也列出會增加罹癌風險的7大隱憂,包括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環境汙染、腸道菌群問題、肥胖以及熬夜。黃軒昨(29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44國的癌症分析顯示,50歲以下的年輕罹癌患者確實是逐年增加,根據發表在《自然評估臨牀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指出,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1970年出生的人,更可能在50歲之前得癌症。研究續稱,年輕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為大腸癌,其他還有腎臟癌、肝癌、攝護腺癌和甲狀腺癌;年輕女性最常見的是乳癌,其他包括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而以年輕罹癌總人數來看,大腸癌每年增加153萬人最多,乳癌每年增加30萬人;令科學家擔憂的是癌王,年輕人胰臟癌每年增加了6萬4000多人。為何年輕人罹癌數變多?黃軒也列出7大關鍵因素:抽煙:尤其現代已經從傳統煙草,轉移到電子煙。資料顯示電子煙的使用率呈現上升趨勢,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3年間從2.7%上升至6.6%,「這絕對是年輕罹癌的最大隱憂之一」。喝酒:尤其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具有毒性和成癮性的第一類致癌物質,另根據台灣統計資料,年輕人的酒精消費行為呈現一定的增加趨勢。根據本土研究調查,過去一年有67.76%的大專院校學生曾飲酒,青少年身體仍在發育,對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謝能力不如成年人,喝酒對他們的身體影響更嚴重。含糖飲料:根據調查顯示,20至29歲每天喝1杯以上含糖飲料的比率高達59.31%,其次為30至39歲,也有22.40%。癌症相關研究顯示,每天喝下100毫升的含糖飲料,就會增加18%罹癌風險,也增加22%的乳癌風險;攝入大量人工代糖,尤其是阿斯巴甜,會提高女性乳癌機率。環境汙染:空氣污染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懸浮微粒,被相信與多種癌症的發病率上升有關。同時,一些常見的殺蟲劑,如有機磷類農藥和殺蟲劑,也被認為與特定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相關。腸道菌群問題: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的不平衡或紊亂可能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正常的腸道菌群有助於保持腸道的健康,並參與身體對抗有害物質的作用。然而,當腸道菌群失衡時,可能會導致反覆腸道的發炎症,長期損害腸道壁,一直到變癌化發生,這些都與癌症的發展密切相關。肥胖問題: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40%至50%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30%至40%罹患乳癌風險、提高50%至6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另外也會增加胰臟癌、卵巢癌、腎臟癌及甲狀腺癌風險,「我們周遭的人,一半左右都是肥胖者,那麼年輕罹癌增加,也就不用太驚訝了!」熬夜或失眠:黃軒表示,熬夜被歸為2A類致癌因素,因為熬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增加罹癌風險,根據調查,超過30%的年輕人經常熬夜,40%幾乎每天都熬夜。另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上床後要1小時以上才能入睡,罹癌機率會上升2.74倍。黃軒總結,不想年輕就得癌症,應做到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不失眠、不吃甜及不受環境汙染,「如果做到了,癌症會遠離你;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越來越多了。」
紙吸管暗藏傷身化學物質 專家提醒:會在人體內殘存多年
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不少店家都將原本的塑膠吸管更換成紙吸管。但近來卻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其實紙吸管內暗藏對環境、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多氟烷基物質」 (PFAS) ,而且這個物質會在人體內殘存多年。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比利時研究人員測試市面上39個品牌的紙吸管,同時在其中發現大多含有化學物質「多氟烷基物質」 (PFAS) 。其中紙製吸管、竹製吸管、塑膠吸管與玻璃吸管的含量分別為90%、80%、75%與40%,而不鏽鋼吸管則不含化學物質。研究報告中也表示,PFAS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可以在環境中保留數千年,除了危害環境外,人體如攝入後也難以排出,更會在人體內殘存多年,同時也會引發人類甲狀腺疾病、膽固醇升高、肝損傷、腎癌和睾丸癌等疾病。研究報告作者、安特衛普大學環境科學家研究員格羅芬(Thimo Groffen)表示,雖然市場上常以紙、竹子等植物原料製成的吸管來宣傳環保觀念,但這類型的吸管中大多含有PFAS,是否真的「環保」還有待商榷。
每天做粗重家事「4分半鐘」 澳洲研究:罹癌機率降18%
根據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查爾斯珀金斯中心(Charles Perkins Center)的最新研究指出,上超市買東西並提一整路的重物回家,又或是在公園裡陪小孩玩耍,每天從事這些粗重家事或日常活動4.5分鐘(每次大約1分鐘),整體罹癌機率就可降18%,其中與體能活動有關的特定癌症風險更是大減32%。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這項研究日前發表於《美國醫學學會腫瘤學期刊》(JAMA Oncology)。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查爾斯帕金斯中心教授史塔馬塔基斯(EmmanuelStamatakis)表示:「我們透過研究得知大多數中年人不習慣規律運動及鍛煉,這增加了他們罹患癌症的風險。令人驚奇的是,每天只增加4到5分鐘的高強度體力活,每次大約持續1分鐘左右,就能使整體罹癌風險降低 18%,罹患與體力活動相關之癌症類型的風險更是大減32%。」查爾斯帕金斯中心將這種高強度體力活稱為「劇烈間歇性體力活動」(vigorous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Vilpa),專指人們日常生活中從事的短暫體能活動,史塔馬塔基斯補充:「Vilpa有點像將「高強度間歇性運動」(High Intensity IntervalTraining,HIIT)的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該研究利用可穿戴設備的數據來追蹤22398名人均年齡62歲,且平時不會運動的受試者的日常活動。研究人員隨後紀錄他們的臨床健康記錄長達7年,並監測其癌症狀況。結果發現,只要4到5分鐘的Vilpa,就能顯著降低罹癌的風險。上述2萬多人最終在經過平均6、7年的追蹤後,也新增了2356例癌症患者,其中1084例是與體能運動相關的癌症。報導補充,以下特定癌症的罹患風險都與體能鍛鍊的多寡呈現負相關,包括:肝癌、肺癌、腎癌、胃賁門癌、子宮內膜癌、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瘤、大腸直腸癌、頭頸癌、膀胱癌、乳癌、食道腺癌。
建築師考題遭洩!800多元就可到手 偷拍27人慘了
大陸《揚子晚報》17日報導,2021年5月大陸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開考前夕,發生相關試題在網上兜售,幾經轉手,層層分包,最後有的考生只需花費200元(人民幣,下同)便可共用試題及答案事件。驚動大陸住建部和公安部,經偵查發現,這起組織考試作弊案涉及9省16市。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檢察院起訴,法院審理後判處相關人員拘役6個月至有期徒刑6年不等刑罰,併科罰金。2021年5月28日晚,考試的前一天,「海濤」(文中人員均為化名)拿出手機習慣性地掃了一眼備考群,發覺群裡多了些消息。這是一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備考群,群內大多是考生,其次是培訓機構的老師。海濤看到,有人聲稱自己發在群裡的題目是明天的部分試題,只要200元就能幫考生順利通過考試。群裡所謂的試題並不完整,題目和答案以關鍵字的形式呈現,似乎是專門編輯讓考生更容易記住。海濤雖對試題抱有懷疑,但還是記下了幾道試題。第二天第一門考試時,海濤一眼就認出試卷上的題目與備考群中發佈的題目一模一樣,群裡發的果然是真題。答完考卷,海濤衝出考場,打開手機,備考群裡炸開了鍋。海濤聯繫發題人,付款200元後,對方發來第二門考試的考題與答案,告知其第三門考試的答案將在第三門考試當天發送到海濤手機上。對方沒有食言,下午的考題全部被押中。同年5月30日凌晨,海濤也收到了第三門考試的考題與答案。據指出,考試前,一名外號叫「二師兄」的人聯繫到阿浩。「我知道你是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考點負責人,有機會接觸到試題,三門45萬元,你把試題拍下來就算完成任務,賺不賺?」「二師兄」說明來意。阿浩是西安某大學的一名幹事,45萬元讓他頗為心動。阿浩也清楚這錢不好賺,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是大陸國家級考試,試題屬於國家機密,開考前試卷是密封狀態,拆開密封袋偷拍試卷是要坐牢的。「二師兄」表示不難解決:他將提供專用拆封工具,很難看出破綻。阿浩決定博一把。5月15日,「二師兄」駕車到西安與阿浩碰面,將用於偷取試卷的工具交給阿浩,阿浩將工具藏匿在宿舍內。考試前一天,大陸2021年度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試卷運抵西安該大學考點保密室。阿浩藉機來到保密室,將試卷裝入黑色布袋後迅速離去。為了隱瞞犯罪行為,阿浩故意延後了保密室監控開啟的時間。回到宿舍後,阿浩用手機將三套考卷全部拍下來後,用「二師兄」提供的工具將試卷袋重新封好,後返回保密室將試卷放回。20分鐘後,「二師兄」來到校門口,看過試題後,「二師兄」扔給阿浩一個裝滿45萬元現金的雙肩包。「方方」從事資質考試培訓工作,他向女友張婷透露培訓班火爆的原因:正常培訓只是幌子,賺錢靠的是組織作弊。方方告訴女友,已花大價錢搞到考試試題,需要找一個信得過的人監督槍手和考生防止洩題。「別讓他們拍試卷,等槍手把答案做出來後,你把答案傳給考生就行。」糊塗的張婷接下了活計。考試當天,作弊行動被畫分為多個組別:答題、編輯、投遞……為更好完成任務,張婷還讓姊姊一起幫忙。最終,作弊考生均順利「過關」。因為身形肥胖,組織考試作弊圈子裡都戲稱大江為「二師兄」。事實上,他因晚期腎癌而造成全身水腫。因看過有人因濫賣考卷答案入獄,大江堅守「底線」。一是控制下線數量,二是挑選不濫售、守規矩的合作夥伴。因此,他是圈裡的「常青樹」。為了多賺點錢,這次大江不再守「規矩」了,通過郵箱、QQ、微信傳送,一筆筆贓款不斷打進他的帳戶。與此同時,公安機關網安支隊在網上巡查時發現異常。後大陸住建部向公安部報案,公安部掛牌督辦。經過細緻偵查,一起橫跨9省16市的特大考試作弊案被破獲。很快,公安機關將案件移送至宿城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官經審查,以非法獲取國家祕密罪,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組織考試作弊罪對阿浩、大江、方方等27人提起公訴,並結合案件事實、情節及相關人員認罪認罰情況依法提出量刑建議。日前,法院審理後判處相關人員拘役6個月至有期徒刑6年不等的刑罰,並處以罰金。承辦檢察官稱,大陸《刑法》規定,在國家考試中組織考試作弊,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代替考試等行為應負刑事責任。大陸《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規定,通過作弊參加考試的考生,其所報名參加考試的各階段、各科成績無效,並將計入國家教育考試誠信檔案。
腎癌得病年齡率低 早期無症狀、靠超音波揪異狀 及早治療預後佳
腎癌常默默無聲蔓延,多數病人並無症狀,但幸好透過健檢的超音波檢查,很容易發現。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蒙恩說,早期的腎癌以手術治療為主。過去可能都要整顆腎摘除,但微創手術日益發達,小於7公分的腎癌可望保留部分腎臟、降低腎功能損傷。若局部晚期或轉移,也有標靶和免疫治療可搭配選擇,病人千萬不要輕言放棄。腎癌年輕人也會得 早期發現存活率高蒙恩醫師表示,人體的腎臟肩負代謝體內毒素、調節電解質、控制血壓等功能,血液進到腎臟實質部過濾,再將要排出體外的尿液送入集尿系統,而腎細胞癌指的就是從腎實質部長出的腫瘤。根據台灣的癌症登記資料,腎癌佔惡性腫瘤比例不高,一年新發個案約700例,值得注意的是,腎癌是年輕人也會得的癌症,病人年齡層主要分布於40歲至80歲間。目前腎癌的發生原因尚不明確,蒙恩說,癌症的形成並非單一因素,而是多重原因的集合,已知的風險因子包含基因、後天環境、飲食、使用特別的藥物等,也與不良的生活或健康型態有關,如抽菸、肥胖、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病人,會有較高的腎癌風險。腎癌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約7至9成,但麻煩之處在於腎癌不易早期發現。蒙恩解釋,腎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通常要等到腫瘤已經大到一定程度甚至是轉移他處,才有明顯症狀出現。典型的三大症狀是血尿、腹部腫塊和腰痛,但僅少數病人會同時出現這些症狀,多數病人並無症狀。大多能在腎癌早期就發現者,都是靠健檢的超音波檢查意外揪出。標靶治晚期腎癌健保有給付 晚期治療選擇多蒙恩說,早期腎癌靠手術施行部份或全切除腎臟就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術後也僅需追蹤。但若腫瘤已經轉移,除了開刀以外,還需合併輔助性治療。因化療對腎癌治療效果差,目前針對晚期、轉移腎癌病人,健保有給付標靶治療,且效果不錯,但缺點就是副作用問題,如手足皮膚嚴重乾裂、口腔黏膜潰瘍,碰水、吃東西都劇痛難耐,也可能出現高血壓、三高控制不穩的狀況。近年免疫藥物也加入腎癌的抗癌陣線,蒙恩表示,目前國際上治療晚期腎癌的趨勢是第一線即使用免疫藥物或標靶合併免疫治療,若病人無法承受標靶副作用,免疫藥物可以是另一個選擇。不過,蒙恩說,目前腎癌病人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並無健保給付,病人必須考慮經濟能力,且免疫治療前應先接受基因檢測,確認有沒有免疫藥物對應的基因表現,較可期待療效。晚期腎癌病人別喪志,蒙恩提醒,目前針對腎細胞癌的治療,不論是手術或全身標靶、免疫治療一直都在進步且效果不錯,病友不用太擔心。如果標靶藥物副作用難以忍受,可即時跟醫師溝通,調整劑量有助改善副作用。
肥胖世代席捲全台!「肉肉男女」10年恐增逾231萬人
因應疫情,外送平台越來越發達,民眾飲食有了更多選擇,但國人的肥胖問題也日漸加劇。世界肥胖聯盟指出,10年後台灣BMI大於30的人口將突破1成,恐超過231萬人,將暴露在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風險當中。專家指出,若能減少5~10%體重,便能有效改善肥胖帶來的健康影響。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燦宏表示,台灣的肥胖控制處於世界後段班,是東亞、東南亞國家中的第4大肥胖國,BMI大於30的人口有8.2%之多。而國健署調查亦發現,18歲以上國人過重及肥胖的比例合計有50.3%,相當於全台有千萬名成年人身陷體重危機,其中又以35歲以上中壯年占比最高。世界肥胖聯盟指出,10年後台灣BMI大於30的人口將突破1成,以此試算將有逾231萬人有肥胖問題。對於肥胖人口增加的趨勢,力安妥診所院長蔡詩力表示,隨著社會進展,國人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外送平台也越來越發達,雖然大家對健康的認知有所提升,但是食物的誘因也增多。蔡詩力表示,根據中研院的營養調查,在國人的飲食比例中,澱粉類仍然居多,歐美則是油脂、蛋白質多,米食澱粉類不高。外送平台中,純蛋白質的選項並不多,常常都是麵線、滷肉飯等,精緻一點的食物也有澱粉作為基底。另在生活結構上,民眾即便要運動,前面還得空出一段時間在交通、熱身上,忙碌的現代人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值得關注的是,肥胖將引發三高,增加腦中風、冠心症等疾病的罹患風險。研究顯示,肥胖者每增加5單位BMI,就會提升4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另肥胖會影響細胞核血管生長、激素的平衡及其他調節細胞生長因子,誘發食道癌、腎癌、甲狀腺癌、乳癌等10種癌症,也會提升成年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大幅降低生活品質。蔡詩力表示,民眾若有肥胖問題,應積極進行體重管理,只要能減少5~10%體重,便能有效改善肥胖帶來的健康影響,避免對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36歲二胎媽媽罹癌…她驚曝「家族8人都癌症」 基因檢測揭罕病謎團
大陸一名36歲的羅姓婦人剛生下二胎寶寶,還沉浸在喜悅之中的她,偶然發現一直定期觀察的「甲狀腺結節」突然變大,出於對疾病的敏感性,她立即到醫院做檢查。果然不出所料,在進一步檢查中,羅女被確診為甲狀腺未分化癌,這是甲狀腺癌中危險性極高、預後較差的一種。綜合陸媒報導,在接受治療期間,羅女思考了一件事情,奶奶因為癌症早早過世、父親身患4種癌症、哥哥淋巴瘤、2位姑姑患乳腺癌、一位叔叔有肝癌病史,堂兄是肺癌患者,堂弟也因肺癌過世。「一個家族已經有8個人患癌,而且查出患病時年紀都還輕。」這一次,羅女還想弄清楚家族的這個「謎團」。為了找到隱藏在家族中腫瘤威脅因素,羅女來到浙江省腫瘤醫院,找到病理科負責人蘇丹教授,希望能找到答案。蘇丹教授及團隊對羅女父系的家族18人進行了基因檢測,調查染色體有無異常狀況。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再通過分子病理檢測和和解讀發現,羅女家族患有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它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腫瘤綜合症,主要是由抑癌基因TP53種系突變導致,可導致多器官不同癌症的發生,攜帶這個突變基因的人腫瘤發生風險增高,而且很多都是在年輕時發生的。」蘇丹教授說明,遺傳性腫瘤可發生於全身多個器官和部位,臨床常見的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症、林奇綜合征(最常見的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易感遺綜合症)都屬於此。據了解,李-佛美尼綜合症是遺傳性腫瘤中的一種,一般情況下,遺傳性腫瘤有幾個特徵,腫瘤發病的年齡小,通常在50歲以前或者更年輕時發生,同一患者患有多個或雙側性腫瘤,如果家系中不同輩分的成員裡出現多個或者同種腫瘤的患者,就要引起注意,可做相關的腫瘤遺傳咨詢及基因檢測,分析家族多成員患癌的原因,力爭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和早治療。不過,蘇丹教授也指出,一般我們所遇到的癌症患者都是散發的,僅5-10%的腫瘤為遺傳性腫瘤,只要早期發現一般預後比散發性腫瘤好。比如羅女的父親有胃癌、腎癌、肺癌、結腸癌病史,經過治療現在生存狀況良好。如今2年過去了,羅女的病情也趨於穩定,腫瘤沒再出現新進展,了解了家族病史的來龍去脈,心情也坦然了許多。值得一提的是,在追蹤羅女家族患病緣由中,分子病理診斷功不可沒。據了解,在現代精準醫療時代,分子病理參與了腫瘤精準診治的全過程,預測腫瘤易感性、篩選高危人群。在疾病早期階段,分子診斷有利於症前診斷,在後續分子分型、藥物伴隨診斷、預後預測、病情監測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孕媽緊急剖腹…癌夫「新生兒躺胸膛」緊握妻手深情凝視 嚥下最後一口氣
美國康乃狄格州28歲人妻海莉(Haley Parke)日前提早引產產下第2胎兒子,並將孩子放在罹癌的33歲丈夫約翰(John)胸前。海莉哽咽地說,「丈夫在孩子面前嚥下最後一口氣。」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約翰與海莉結婚3年,育有一名1歲半的孩子,沒想到約翰1月診斷出罹患罕見的腎癌,被醫生告知,生命剩下沒多少時間。隨後海莉發現自己懷上第2胎,隨著預產期越來越近,約翰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海莉痛哭,「醫生告訴我們癌症已經擴散到他的淋巴結,他的肺部充滿了液體。離我們第2個兒子的預產期還有3個星期,我丈夫和我都知道要求引產是正確的做法。」隨後在醫療團隊的幫忙下,海莉開始進行引產,由於速度太慢,醫生擔心可能會錯過約翰的最後一面,因此改由剖腹產。第2胎兒子。(圖/翻攝自臉書/Haley Parke)海莉回憶,「毫無懸念,我說沒有問題、開始吧,接著我就被推進手術室,短短20分鐘,兒子出生了,我給了他一個吻,在醫護人員的護送下,兒子被送到丈夫的胸膛上。」海莉縫合手術完成後,也被送到丈夫的房間內,一家4口做最後道別。海莉說,當孩子在約翰的胸前時,可以感覺約翰恢復了生機,「我一直凝視著我的丈夫,很悲傷,他把我們的兒子放在胸前,手裡握著我的手,最後一次呼吸。」最終約翰仍不敵病魔走了。海莉表示,謝謝醫護團隊實現丈夫最後遺願;不過她也坦言,「這是我最大的悲傷、最大的喜悅。」
腎癌患者增2成「年輕也中鏢」 難察覺「出現3症況」恐已擴散全身
一名68歲男性患者因脖子出現腫塊至醫院就診,不料經切片檢查後發現竟為5年前腎臟癌復發並產生轉移,且因位置靠近鎖骨已嚴重壓迫呼吸道;所幸,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新一代多重標靶藥物合併免疫治療,腫瘤已明顯縮小並持續追蹤中。臺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裘坤元主任提醒,儘管腎臟癌是一項具有高度復發與轉移機率的癌症,但隨著現有治療與檢測技術的進步,患者可根據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中央健保署自12月1日起正式給付新一代多重標靶藥物用於一線晚期腎癌治療,國外研究顯示,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無惡化存活期與腫瘤縮小程度皆有明顯提升。裘坤元主任說明,過往晚期腎癌患者在治療選擇上可能礙於經濟考量而受限,如今健保擴大給付的好消息不僅提供患者新的治療選擇,更大幅減低經濟負擔,無疑是晚期腎癌治療的重要進展。根據最新一期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7年腎癌確診人數為1,437人,相較於年前的發生人數成長逾兩成。裘坤元主任表示:「由於腎臟的位置在人體較深處的地方,早期腎癌的症狀往往不明顯,民眾普遍對於腎細胞癌的認知也較不足,當出現臨床症狀,如:血尿、腹部腫塊及腰部酸痛時,多已是疾病的晚期,甚至可能也發生轉移的現象。」此外,腎臟癌確診的平均年齡也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裘坤元主任補充,過往腎臟癌的好發年齡大約落在60至70歲之間,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但隨著近年超音波、電腦斷層等檢驗技術的提升,也幫助許多年輕患者提早發現異狀,近期甚至有一位年僅32歲的年輕患者於健檢時即發現3公分大的腫瘤,所幸在切除病灶部位後並無大礙,目前正在積極進行後續的監測。腎癌患者的治療方式在早期會先以手術切除為主,但若發生癌細胞轉移或是惡化的情況則會視轉移部位的病灶影響程度先進行緩解,接著採取系統性的治療控制住疾病。裘坤元主任說明:「在晚期腎癌的治療上,目前已經有許多標靶藥物或是免疫治療可供選擇,以標靶治療為例,新一代多重標靶藥物不僅在後線治療效果顯著,提前到一線使用的成效也有最新研究證實,相較傳統標靶治療可提升無惡化存活時間超過5成,整體反應率則提升超過1倍 ,且有8成患者治療後可以觀察到腫瘤縮小,對於晚期腎癌患者來說無疑是治療的一大利器。」礙於龐大的醫療費用影響,過往許多晚期腎癌患者需先經歷一線治療並承受副作用帶來的影響,確認無效後,才能於二線使用新一代多重標靶藥物,但患者的生活品質往往早已大打折扣。所幸,中央健保署自12月1日起正式給付新一代多重標靶藥物可用於一線晚期腎癌治療,大幅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每年可減少近200萬元的醫療花費,晚期腎癌患者不再需要因為龐大的醫療費用而卻步。
新手爸腰痛不以為意…檢查竟已癌末 孕妻急剖腹生女圓癌末夫心願
生活中常有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也正因如此,人們能做的往往只有把握當下。英國一名即將成為新手爸爸的體育老師Jamie Hunter,卻在孩子將臨盆之際被診斷出癌症末期且時日無多,他的妻子Beccy Flint為了讓Jamie在離世前可以看到孩子,決定提前進行剖腹產。英國一名38歲的體育老師Jamie Hunter,自某段時期起便經常感到腰部疼痛,卻都認為是教課時數長,運動量過大所導致的肌肉酸痛而不以為意。不料,腰部的疼痛感卻與日俱增,Jamie懷孕的妻子擔心他的身體出了問題,而帶他前往醫院做檢查。然而,當檢察報告出爐後,卻令夫妻倆人難以承受。原來長期令Jamie感到不適的痠痛,並非只是單純的肌肉拉傷而是腎癌,而在檢查結果出來後的一個月再度傳來噩耗;醫生表示因拖延太久,Jamie體內的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肝臟,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對夫妻兩人再度造成嚴重打擊。此時,Beccy已臨近5月底的生產期,為了不讓丈夫有遺憾,她和醫生討論後決定提前半個月剖腹產,讓Jamie能親眼看到女兒出生。最後,Beccy選擇在當地時間5月11日進行剖腹,生下一個可愛又健康的女嬰。當醫護人員把女嬰抱到Jamie懷中時,他撐起虛弱的身體用雙手環抱著女兒露出滿足的笑容,而就在女兒出生的2天後,Jamie不幸病逝。(圖/Sutton United FC (Birmingham) twitter)Jamie離世的消息傳出後,以往他教過的學生和學生家長紛紛不捨的在社群媒體上留言,「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也是一個偉大而真誠的人」、「Jamie是一位很棒的老師,當其他老師放棄我時,是他堅持把我帶到學校上課,幫助我學習」、「Jamie是一名出色的老師同時也是良師益友,我們將永遠懷念他」、「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男人,我的兒子非常欽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