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專科
」 陳佑丞火鍋煮太久吃了傷腎 營養師教你如何吃得健康又安心
隨著天氣明顯轉涼,不少人都會選擇吃火鍋暖暖身子,然而部分火鍋食材和火鍋湯頭對腎臟病患者來說卻是很大的負擔。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日前辦理「慢性腎臟病保健講座」,提供腎臟病的保健及外食的原則,讓腎友了解如何在滿足食慾的同時保護腎臟健康。火鍋越煮越毒?海鮮、蔬菜、加工食品久煮都NG!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莊宗芳提醒民眾,火鍋料理常見的食材經過高溫烹煮後,會在湯裡釋放出大量物質,例如海鮮、肉品以及動物內臟等,會釋放出大量的鉀離子及普林;地瓜葉、青花菜、芽菜類、菇類等看似健康的蔬菜,在滾煮後也會將鉀離子釋放到湯中。另外火鍋常見的加工食品,如貢丸、蟹肉棒、魚餃等則大多含有磷酸鹽的添加物,以上物質如果攝取過量,都可能會造成腎友的腎臟功能持續惡化。多吃原型食材、吃料不喝湯 營養師教你吃鍋又護腎黃淑敏營養師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要注意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素,限制蛋白質與磷的攝取,以及避免鈉和鉀含量高的食物。在吃火鍋時,配料應盡量以原型食材為主,切記吃料不喝湯,會吸附湯汁的食材,如冬粉、凍豆腐、豆皮等也要少吃。至於沾醬的部分,由於沙茶醬、豆腐乳等也屬於高鈉食物,黃淑敏營養師建議可改吃蔥、薑、蒜,再沾點檸檬汁提味即可。黃營養師也特別提醒,生菜含有較高濃度的鉀離子,對腎友的身體容易造成負擔,因此應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等生食。定期追蹤、規律運動、控制飲食 醫籲生活好習慣要維持莊宗芳主任強調,腎臟病患者需控制可能導致腎臟功能惡化的疾病或因素,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莊主任也提醒患者要謹慎用藥,勿隨意服用止痛藥或來路不明的藥物,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憋尿、不抽菸及酗酒。高危險族群也要定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的門診追蹤檢查,積極控制飲食,同時維持規律運動,保護腎臟的健康。
小兄妹「日睡6小時」全年無休…車上吃飯趕課 醫驚呼:比當兵還累
有些家長為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小對孩子的管教會比較嚴格。一名補習班老師分享了一對兄妹的「全年無休」行程表,清晨5時50分起床直到深夜11時30分才上床睡覺,中間吃飯時間約20分鐘,讓不少人看完驚呼。醫師陳佑丞認為,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更好的學業表現。醫師巫漢盟則直言,感覺比當兵還累。陳佑丞在粉專《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表示,這篇文章讓他想到自己的童年,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學,每天總感覺24小時不夠用,睡眠時間自然也壓縮,可能也是他長不高的原因,不過當時學才藝不是為了升學,單純只是為了培養各方面的才能,那個年代很單純,升學就只有考試,比現在簡單多了。陳佑丞提到,現在多元入學,小孩自然要學的東西更多,「我的小孩也不例外,3歲就送進雙語學校,現在3歲多,英語已經非常流利,課後才藝班能上的也給他上,為的就是培養競爭力。但晚上我也都要求他們早早就寢,因為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更好的學業表現,只希望這個年代的小孩,還能有快樂學習的環境。」陳佑丞說,「我不反對小孩學才藝,也認為小孩要適度給予壓力,將來才能有更好的表現。」不過陳佑丞直言,關鍵還是在小孩本身是否具有足夠自制力,自動自發學習,強壓的教育沒有用,也撐不久。巫漢盟則在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指出,現在忙的時候,只能在桌上花3分鐘吃完一個便當,「老婆常覺得我很可憐,但我更心疼那兩位睡不飽還只能在車上吃晚餐的孩子。」他忍不住直呼,感覺比當兵還累。
吃「10大傷腎食物」出事?腎絲球死光就沒 醫:健康人細胞自我修復
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近日列舉「10大傷腎食物」,珍奶、拉麵、炸雞排等都會危害腎臟。不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問了護理師、醫師,給出了不同說法。洪永祥列舉珍珠奶茶、日式拉麵、炸雞排、三寶飯等10樣食物都會傷腎,因為人一出生有200萬顆腎絲球,死一顆就少一顆,所以要愛護腎臟,老年才不會洗腎。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引述衛教師、護理師等說法。護理師李宜真說,網傳的那些食物都是經過加工,口味也偏重,不是說一吃下去就會傷腎,但其中的鹽分、脂肪會影響血壓、血脂,久了會有慢性病風險,常吃也會對腎臟有負擔。不過,李宜真表示,這些食物的利弊無法一概而論,對有些腎友來說是OK的,但有糖尿病的腎友就要注意份量。萬芳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鄭仲益認為,健康的人細胞會自我修復,不會在短期內吃這些食物就傷腎,甚至面臨洗腎命運。鄭仲益說,如果是肥胖、糖尿病患者,吃這些食物久了確實可能傷腎。李宜真建議,飲食要少鹽、少油、少糖,現在很多人都是外食,如果口味太重,可以帶水先過食物,另外湯也要少喝,因為普林較高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一天建議要喝1200cc到1800cc的水,讓腎臟代謝。
壞習慣導致慢性中毒! 醫師曝生活中「恐怖5毒」小心接觸
生活中處處要注意,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你已經中毒了!腎臟專科洪永祥醫師在臉書分享,不少病人常因找不到病因而無法有效治療,但其實病因很有可能是慢性中毒。這些慢性中毒離不開無自覺的錯誤習慣,長久累積下來,年老時身體自然容易出問題。他列出了「恐怖5毒」,要民眾小心注意。首先是「吸入毒」,二手煙、三手煙、廚房油煙、裝潢的甲醛等都算在內,這些吸入性的毒性物質通常包含苯、醇、醛類、烷、砷、鉛、一氧化碳,多環芳香氫等,短期接觸可能會有咳嗽、頭痛、眼睛不適、喉嚨痛、打噴嚏、噁心、呼吸不順和心律不整等症狀,長期將造成嚴重胸腔問題和過敏症,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也會增加。再來是「黴菌毒」,如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等,這些黴菌會釋放過敏物質,若碰上毒性強的黴菌,可能會引起嚴重的肺部病變,甚至死亡都有可能。據台灣氣喘衛教協會發表研究指出,31%的過敏氣喘患者對黴菌過敏,而台中中山醫學院報告也表示,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有高達67.8%的患者,至少對一種黴菌產生過敏反應。第3種是「清潔化學毒」,含有香味的洗衣產品容易揮發出有毒化學物;殺塵蹣洗衣精若含百滅寧,易殘留在衣服上,皮膚敏感者接觸後恐有紅疹等過敏反應;科技海綿若拿來洗碗,恐會甲醛與三聚氰胺中毒,對於腎臟及膀胱來說相當危險,可能罹患膀胱癌或腎臟癌。第4種是「加熱與容器毒」,如用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食物到焦黑,醫師表示,用塑膠袋或不合格的容器裝熱食、微波,容易產生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損傷、不孕,且有致癌風險,燒烤若已經焦黑,裡面的丙烯醯胺、異環胺、多環芳香氫等滿滿致癌物也對身體相當不友善。最後是「經皮毒」,如洗髮精、乳液、面膜、染髮劑等。所謂的經皮毒,會透過皮膚進入體內,由血液和淋巴擴散、累積的化學毒素,這些化學毒素約有0.5%的濃度會透過角質細胞間隙、汗腺或毛囊開口滲透到皮膚內部、累積在體內,長期下來可能引起細胞病變,甚至引發癌症發生。醫生特別提醒,「經皮毒和透過口腔進入的毒素完全不同!」因肝臟的排毒功能可將90%以上吃進肚子裡的毒素代謝、分解,但經皮毒卻只有10%能排出體外,醫師表示,一旦接觸過量,輕則過敏、肝腎衰竭或不孕,重則可能致癌。醫師表示,壞習慣務必越早戒除越好,除了減少接觸,「可多攝取足夠白開水增加水溶液性毒素排除、攝取膳食纖維跟益生菌增加腸道排毒、有氧運動增加排汗排出經皮毒、多攝取五顏六色蔬果增加抗氧化力與肝腎排毒功能」。
柚子可和10類藥物成交互作用 醫指「間隔2小時」也不行:嚴重恐致命
今年9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除了月餅,柚子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腎臟科醫師陳佑丞提醒,柚子的營養價值極高,仍要特別留意其與抗凝血劑、降血壓藥、鎮靜安眠藥在內等10類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有人或許以為「間隔2小時服用」就算安全,但為避免產生危及生命的副作用都應禁止。陳佑丞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分享,民眾所吃的柚子的營養價值極高,果肉帶有包含維生素C、鉀離子、鈣、磷在內等各種營養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更是檸檬的1.5倍,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可以說是「百果之王」。然而,他引述國民健康署指標,建議一天應當攝取2份水果,一份柚子約是160公克至165公克,相當於5瓣柚子果肉的重量,若將一顆柚子全部吃下,小心攝取超標。陳佑丞指出,每100公克的柚子含有132.3mg的鉀離子,換算成每份柚子(5瓣),約有215mg的鉀離子,因此隨便吃個兩份(10瓣),鉀離子就超標了。因此他還提醒,有在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務必留意。值得一提的是,也要特別注意柚子與多種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陳佑丞說明,柚子與葡萄柚皆屬芸香科柑桔屬的水果,成分都含有呋喃香豆素 (Fluranocoumarin) ,此會抑制小腸及肝臟的代謝酵素CYP3A4,導致藥物代謝下降、血中濃度上升;也會抑制腸道中的P-醣蛋白 (P-glycoprotein),使得藥物無法排除,而在如此加乘作用之下,就會導致體內藥物濃度過高,一旦作用時間過長,則將出現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對此,陳佑丞列舉一些常見且與柚子、葡萄柚產生交互作用的10類藥物,包括抗凝血劑(Rivaroxaban、Apixaban)、抗血小板藥物(Clopidogrel(保栓通)、Ticagrelor(百無寧))、抗心律不整藥物(Amiodarone(臟得樂)、Dronedarone(脈泰克)、Quinidine(奎尼丁)、Propafenone(律諾))、降血壓藥(Amlodipine(脈優)、Felodipine(普心寧)、Nifedipine(冠達悅、壓達能)、Verapamil(心舒平))、降血脂藥(Atovastatin(妥寧、立普妥)、Simvastatin(素果)、Lovastatin(美乏脂))、鎮靜安眠藥(Diazepam(煩可寧、樂平片)、Midazolam(導眠靜)、Triazolam(酣樂欣)、Buspiroene(克煩)、Quetiapine(思樂康))、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新體睦)、Tacrolimus(普樂可復、安瑞福)、Sirolimus(斥消靈)、Everolimus(癌伏妥))、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癲通))、攝護腺肥大用藥(Silodosin(優列扶)、Tamsulosin(暢利淨、活路利淨))、促腸胃蠕動藥(Domperidone (癒吐寧)、Cisapride(西沙必利))。 (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最後,民眾也許好奇,柚子與藥物「間隔2小時服用」是否安全?陳佑丞續稱,葡萄柚或柚子抑制藥物代謝的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2、3天,縱使間隔2小時服藥,也仍無法完全消除安全疑慮。他以研究說明,喝一杯240cc的葡萄柚汁,影響藥物代謝長達72小時,所以為了安全,理應盡量避免用藥同時服用葡萄柚或柚子,「如果真的想吃,淺嚐一兩瓣還算安全,太多就不建議!」
「這款奶」沒有奶!營養師曝成份:蛋白質很低 網驚呼被騙了
不少愛美女性為了與體重抗戰,會挑選「看似熱量低」的燕麥奶取代牛奶飲用,以為能藉此補足鈣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對此,營養師吳映蓉提醒,燕麥奶不是「奶」,而是「全穀雜糧類」,小心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營養師吳映蓉在臉書發文表示,她與朋友聊天才得知,原來竟有半數人不知道燕麥奶並非「奶類」,且蛋白質含量很低,「燕麥奶是『全穀雜糧類』,主要含的營養成份是『碳水化合物』!望周知!望周知!」對此,腎臟專科醫師王介立也在臉書轉貼,並發文附和,「我先前就講過了,就是因為牛奶太健康,所以大家都想要來蹭這個『奶』字」,建議正名為燕麥植物油、燕麥汁、燕麥漿等。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紛紛留言熱議,「我一直覺得這樣有算詐騙嗎?明明就沒有奶的成分吧 不是燕麥跟水嗎?」、「真的會被騙耶」、「真的是燕麥植物油,仔細看完成份跟營養表,就默默地放回去了⋯⋯」、「原來燕麥奶不是奶⋯而且是一堆碳水!」
慢性腎病成因6大項「病況進展分5期」 醫曝護腎8原則:減輕負擔
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在世界居高不下,腎臟科醫師陳佑丞表示,慢性腎病變的原因大概可分成六大項,病況進展則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若進入第三期就要留意,一旦發展至第五期就要洗腎。他提醒,可藉由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避免不當藥物、足量飲水等舉動減輕腎臟負擔,此外,定期赴門診追蹤也很重要。陳佑丞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慢性腎病變可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首先把eGFR看成是一個時鐘,eGFR 90以上為第一期、60-90為第二期、30-60為第三期、15-30為第四期、15以下為第五期,「第一期、第二期在臨床上意義較不大,此階段重點在於治療相關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來說只要腎臟沒有結構上的問題,沒有蛋白尿,通常不太用處理。」陳佑丞舉例,「我們可以把腎臟比喻成一個工廠,當工廠裡有120位員工時,工廠可以順利運作;當工廠只剩60位員工(第三期),而還要做一樣多的工作時,這時員工就會開始過勞;當工廠剩下30位員工(第四期)、15位員工(第五期)時,這間工廠運作起來就會非常吃力,員工開始吃不消。」他也提醒,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進入第三期以後就要留意,開始限制蛋白質攝取、評估及治療併發症;進入第四期後,就要更密切追蹤,此時更需注意腎臟保養,以減緩進入第五期的時間;當腎功能逐漸惡化、進入第五期後,已經完全不可逆,就要準備透析了。對此,陳佑丞呼籲,謹記護腎黃金8守則,分別是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健康飲食(少吃加工食品、紅肉、重鹹食物、含糖飲料)、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不當藥物(止痛消炎藥、中草藥、偏方、電台藥、來路不明的藥物)、足量飲水、戒除抽菸、定期門診追蹤,基本上就是在幫腎臟大忙。(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此外,談及慢性腎病變的原因,陳佑丞指出,大概可分成六大項,分別是腎臟實質疾病、系統性疾病、阻塞性腎病變、腎血管病變、遺傳性疾病。他表示,長期服用中藥也會造成腎臟損傷,主要表現為慢性腎間質發炎,而腎臟實質疾病講白了就是腎臟本身的問題,其中最大宗是慢性腎絲球腎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佔了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糖尿病),診斷上又可分成臨床診斷與切片診斷。陳佑丞列舉,切片診斷則分成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IgA nephropathy,IgAN,又名Berger’s disease)、局部腎絲球硬化症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膜性腎病變(Membranous nephropathy,MN)、膜性增生性腎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間質增生性腎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微小變化型腎病變 (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半月狀腎絲球腎炎(Cresentic glomerulonephritis)、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PSGN)、腎小管組織腎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止痛藥腎病變 (Analgesic nephropathy)、其他型腎絲球腎炎。陳佑丞說,其他型腎絲球腎炎包括快速進行性腎絲球腎炎(Rapid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慢性腎間質腎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中藥引起之慢性間質性腎炎(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慢性腎盂腎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CPN)、急性腎衰竭(未恢復)(Acute renal failure,ARF)、其他腎實質疾病。提到系統性疾病,陳佑丞透露,會影響腎功能的全身性疾病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跟高血壓,在台灣分別佔所有洗腎原因的第一名及第三名,其中糖尿病佔約45%將近一半,其他的系統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腎病變(Ischemic nephropathy)、類澱粉腎病變(Amyloidosis)、紅斑性狼瘡(SLE)、多發性骨髓病(Multiple myeloma)、痛風性腎病變(Gouty nephropathy)、硬皮症(Scleroderma)、肝硬化(Liver cirrhosis)、心衰竭(Heart failure)、敗血症(Sepsis)、妊娠毒血症(子癲前症)(Toxemia/Pre-eclampsia)、其他代謝異常、其他系統性疾病。陳佑丞指出,肝硬化會造成肝腎症候群(Hepatorenal syndrome);心衰竭會造成心腎症候群(Cardiorenal syndrome),兩者都是臨床上造成急性腎損傷的原因之一,若不處理,腎功能持續受損超過三個月,定義上就是慢性腎衰竭。此外,他表示,敗血症也是住院病人常見急性腎損傷的原因,必要時會要用到血液透析治療,而臨床上比較嚴重的敗血症病人,或稱敗血性休克,可能需要用到24小時連續透析(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敗血症對腎臟的影響,大多是急性腎臟損傷,大部分病人在治療完成後,腎功能可恢復原本的基準(或接近原本的基準)。至於阻塞性腎病變,陳佑丞透露,其可分為結石(Urolithiasis)、惡性腫瘤(Malignancy)、逆流性腎病變(Reflux nephropathy)、腎結核(Nephrophthisis)、其他原因引起之阻塞性腎病變。他說,尿路阻塞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結石,用超音波即可診斷;另一個阻塞的原因是泌尿道的惡性腫瘤,在處置上急性期可先做經皮造口引流術(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緩解積水,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但最終還是得找泌尿外科拿掉腫瘤。陳佑丞說明,腎血管病變細分成腎梗塞(Renal infarction)、腎動脈栓塞(Renal artery thrombosis)、腎靜脈血栓(Renal vein embolism)、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其他腎血管疾病。陳佑丞指出,遺傳性疾病分為多囊腎(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其他腎囊腫性疾病、遺傳性腎炎(Hereditary nephritis)、腎形成不全(Renal aplasia)、其他遺傳性疾病。最後,他說,中毒分為一般藥物中毒、化學製劑中毒、農藥中毒、其他中毒。(圖/翻攝自臉書/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
慢性腎病別碰…醫曝「10類高磷食物」吃多恐惡化 心血管也遭殃
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加上攝取大魚大肉、運動量不足,容易引發各式慢性病。醫師透露,富含蛋白質的蛋豆魚肉類,是高磷食物來源,雖然在腎功能正常情況下,可經由尿液排除達到體內平衡,但在腎功能衰退的情況下,血中的磷就會開始上升,除了會加快腎臟病惡化速度,也對心血管系統也會造成危害。腎臟科醫師陳佑丞在臉書粉專發文,「正常情況下,磷離子經由飲食進入人體,最終經由尿液及糞便排除離開人體。幾乎所有食物都含有磷,尤其富含蛋白質的蛋豆魚肉類,是為高磷食物來源。即使攝入再多的磷,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也可經由尿液排除而盡量達到體內平衡。但在腎功能衰退的情況下,如慢性腎病患者,腎臟無法維持血中磷的清除,此時血中的磷就會開始上升。」醫師提到,「血磷一旦升高,對人體的危害極大。除了加快慢性腎病惡化速度,對心血管系統也會造成危害,例如血管鈣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死亡率等,另外高血磷也會跟血中的鈣結合,造成低血鈣、抽筋,高血磷也會持續刺激副甲狀腺分泌副甲狀腺素,造成續發性副甲狀腺亢進,甚至出現副甲狀腺瘤,皮膚搔癢、腎性骨病變等。」陳佑丞提醒,「慢性腎病患者以及各位腎友們,為了維持血磷濃度不要太高,必須嚴格從飲食控制起。必須盡量減少飲食中的磷,才能達到此目標。因此,慎選食物就變成非常重要的課題。」醫師特別整理出10大類含磷量極高的食物如下:全穀類:糙米、薏仁、五穀米、燕麥片加工食品:肉鬆、蟹肉棒、火腿、雞蛋豆腐堅果及種子類:榛果、花生、腰果、西瓜子動物內臟:豬肝、煙燻豬肝豆類:鷹嘴豆、綠豆、紅豆、黃豆乳製品:乳酪(起司)、全脂奶粉、脫脂奶粉醬料類:義式乳酪醬、花生醬糕餅點心類:花生糖、牛奶巧克力、黑芝麻糖魚貝類(乾燥海產):吻仔魚、柴魚片、冷凍干貝、小魚干其他:鐵蛋、雞蛋黃(圖/翻攝自陳佑丞醫師・腎臟專科臉書)
30歲男愛「喝酒吃海鮮」頻痛風…腎功能像60老人 醫:未來恐洗腎
近日一位醫師表示,一位30歲年輕人右腳大拇指關節紅腫來就醫,一問之下才知他的尿酸高達11,他前天才吃海鮮又喝5瓶啤酒,2年後他回診,手部關節已變形,腎功能跟60歲一樣,未來恐要洗腎,「他才明白事情嚴重,才慢慢戒掉喝啤酒與配海鮮的習慣。」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我第一次看到這位病患是夜診來了30歲的年輕人,走路一拐一拐走進診間。他說他昨天去宜蘭海邊衝浪可能腳指頭有傷口被海水感染,今天早上醒來發現右腳大拇指關節紅腫,他女朋友說他是蜂窩組織炎要趕緊去看醫師,所以下班就來掛我號,我發現根本不像是感染的傷口反而比較像是痛風急性發作。」患者表示,他沒有痛風過,但他在宜蘭衝浪完,跟朋友在海邊吃海鮮配冰啤酒,他喝了5瓶。洪永祥回,「啤酒跟海鮮都是高普林食物,我幫他驗了尿酸高達11.0,我幫他開了秋水仙素跟止痛藥,提醒他痛風還會再發作一定要多喝水減少高普林食物的攝取,並回診追蹤尿酸數據,一個月後他又出現了又是一次痛風發作,他說他上次門診後3天症狀就改善,他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忘了教訓還是經常喝啤酒吃宵夜。」洪永祥回憶,之後患者又來看診,但他還是沒戒掉喝酒吃海鮮的習慣,「幾乎每個月都會痛風發作一次,他最後也沒來看我門診自己都會買止痛藥或去診所打止痛針,2年後他再回診找我,我後來幫他驗了腎功能他的腎功能兩年內腎絲球過濾率由80分掉到了剩下60分我跟他解釋說30歲的年紀腎功能跟60歲一樣,而且手部關節都有明顯變形,將來洗腎機率非常高,他才明白事情嚴重,才慢慢戒掉喝啤酒與配海鮮的習慣」至於為何喝酒又吃海鮮容易造成痛風,洪永祥說,「酒精會造成血液中尿酸升高及痛風的發作,因為加速體內普林的代謝,產生過多的普林進而增加體內尿酸的產生;酒精造成體內乳酸增加,腎臟增加了乳酸代謝就減少腎臟尿酸的排出,其中又以啤酒的影響最大,最容易導致痛風的發作。」研究指出,每天喝2~3瓶啤酒的人,相較不喝酒的人,痛風機率高出2.5倍。最後,洪永祥呼籲,「有痛風病史的務必不要同時吃海鮮再配啤酒了,若非得這樣,那去吃大餐前請喝個500ml的開水,飽足感可減少用餐攝取量,又增加尿酸代謝,吃完再喝500ml開水,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