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
」 腫瘤 陳文茜 腦下垂體腫瘤 月經 懷孕男子陪老婆看病 醫師火眼金睛:真正有問題的是你!
大陸上海1位38歲的林姓女子自1個多月前出現了間歇性頭痛的症狀,視力開始下降。懷疑是腦下垂體腫瘤的她,在丈夫朱男的陪伴下,來到醫院看診,沒想到醫師定睛看了幾眼後,卻懷疑真正有問題的恐怕是朱男,劇情也因此神展開。就診後,醫師診斷林女罹患拉克氏囊腫,而非腦下垂體瘤,「拉克氏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良性腦下垂體病變,大多數囊腫很小並不引起症狀」,於是夫妻倆鬆了口氣。然而劇情卻神展開,醫師突然轉頭問了來陪妻子看病的朱男:「你有沒有感覺這幾年相貌變化很大?可能你才是患有腦下垂體腫瘤的人。」朱男一聽當下也愣住了,醫師問診後他也坦言,近年來他深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白天疲倦不堪,睡覺時又會打呼影響睡眠,但始終沒有查出是什麼原因,朱男及家人都非常苦惱。而他自己和家人,也沒有意識到這些年來面容變醜、眉骨突出,嘴唇肥厚,兩側鼻翼較寬、手指變粗、鞋碼變大等細微變化,其實都跟他的疾病有關。醫師解釋,打從朱男一進診間,他就注意到他有肢端肥大症的病徵,於是朱男隨後也聽取醫師的建議,去做了荷爾蒙和腦下垂體增強磁振造影檢查,結果讓夫妻倆嚇壞了,朱男腦部真的長了一個直徑約7mm,像黃豆粒大小的腦下垂體腺瘤,而且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水平都高於正常值上限。所幸醫師火眼金睛,成功為朱男揪出真實的病因,後續診斷明確後,朱男也與妻子一起做了手術,並順利出院。
父母身高不到160 小四男童靠這招長到175公分圓籃球夢!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家長的遺傳基因是決定孩子身高的關鍵之一,小學四年級的小明從小個子就比同學矮小,喜愛運動的他即使每天早睡早起、注重飲食均衡,身高也永遠是班上最矮的,父母因此帶他前往小兒門診就醫。經醫師評估,雖然小明每年都以4公分的速度穩定長高,但在爸爸160公分、媽媽150公分的前提下,小明預測的成人身高僅有160公分左右,讓喜愛打籃球的他灰心不已,所幸後來經過生長激素治療四年後,成功長到175公分,順利擺脫矮人一等的宿命。生長激素影響身高 骨齡密合前有機會再衝刺負責收治該名患者的小兒科診所陳信宏醫師表示,生長激素是一種影響生長發育的賀爾蒙,由腦下垂體分泌,顧名思義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頭細胞生長,對於生長板尚未癒合的兒童與青少年,生長激素可促進骨頭拉長,進而長高。一般來說,男性生長板閉合時間約在骨齡16歲時,女性則在骨齡14歲左右。假如在此之前,生長激素因先天或後天因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長不高或生長的速度落後同齡人,必須透過額外施打來促進骨頭生長。生長激素缺乏者 把握黃金治療期助力長高!想要藉由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GH)來長高,時機很重要!陳信宏醫師說明,治療之前,必須先抽血檢測生長激素是否缺乏,再照X光確認骨齡,只有在生長板還未癒合之前施打才有效。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生長激素在晚上九點到半夜一點睡覺時分泌最旺盛,建議每天晚上睡前注射效果較顯著,可施打在大腿、腹部等神經較不敏感的部位。雖然需要每天皮下注射來補充,但不少病人主述,因注射針頭很細,施打時幾乎沒有疼痛感,許多本來害怕打針的孩子甚至可以自己注射。從事生長激素治療超過十年,陳信宏醫師服務的個案不在少數,他提到,從過往的臨床經驗觀察,病人施打生長激素後,一年約可長高8~10公分,甚至還有不少一年長高12公分的案例,他的患者平均每人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時間約2~3年,長到理想身高後即可結束療程。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體重過重,建議立即就醫評估!身高成長一輩子只有一次,錯過黃金期想要再長高幾乎不可能,等到青春期才介入治療,可以增長的幅度有限。陳信宏醫師提醒,6~12歲是兒童身高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留意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生長狀況,若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或體型總是比同齡矮小,就應提高警覺。此外,體重過重、發育早熟也會影響身高發展,建議不妨參考政府公告的兒童生長曲線,養成每三個月到半年替孩子量一次身高的習慣,不論長得太快或太慢,都應保持警覺心,立即前往兒童門診進行專業評估。睡錯時間沒用!晚上11點前就寢才能長高飲食方面,陳信宏醫師強調,甜食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應減少攝取,同時補充足量的鈣質、蛋白質、維他命D與鋅等營養素。多做含跳躍動作或好氧量較高的運動,像是打籃球、羽球、跳繩、跳舞等都可以刺激生長加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早睡!」建議每日就寢時間應在晚上10點前或更早,並確保每天睡足8小時,才能讓孩子一瞑大一寸。
《影后》謝盈萱流鼻血原因曝光! 醫師解答:不孕療程八大迷思
Netflix影集《影后》中,謝盈萱飾演的職場上工作幹練的王牌製作人兼經紀人薛亞之,同時還是一位在為懷孕努力中的妻子。劇中,害怕打針的薛亞之每天自己挨針,肚皮上總是瘀青,甚至療程中多次流鼻血,這些會是備孕過程中常見的狀況嗎?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黃佩真醫師為觀眾揭開備孕療程8大迷思,讓大家更加了解備孕療程中的實際情況。Q1:不孕經常是女性的問題?不孕是夫妻共同的問題,女性和男性的因素各佔40%,剩下20%則是雙方因素或不明原因。在女性方面,排卵異常、子宮或輸卵管問題較為常見;而男性則可能因精子數量不足、活動力低或形態異常導致不孕。建議夫妻共同進行檢查,找出真正的原因。Q2:菸、酒、咖啡會影響受孕?吸菸會降低女性卵巢儲備,增加流產風險;男性吸菸則會影響精子質量。過量飲酒可能干擾生殖荷爾蒙分泌,女性建議每日酒精攝取量不超過一杯。至於咖啡,適量攝取(每天不超過200毫克)不會顯著影響生育,但過量攝取則可能干擾胚胎著床。Q3:打針部位有瘀青反應,會持久不消?黃佩真醫師說明,排卵針注射後產生的瘀青屬於常見反應,多數在數天內會自行消退。但若瘀青持續時間超過一週或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需立即回診評估。Q4:備孕療程中為何會流鼻血?一般療程中使用的排卵針劑與短時間造成的荷爾蒙改變,並不會導致成年女性流鼻血!不過在植入胚胎後,有些個案可能因為使用抗凝血藥物 (例如:柏基或肝素)導致出血的機率增加,出現戲中流鼻血的狀況發生。另外,懷孕期間,鼻內粘膜與微血管會容易水腫、充血,有時空氣過度乾燥,打噴嚏、擤鼻涕、甚至是冬天洗澡水過熱,都可能導致懷孕中的女性出現流鼻血症狀。Q5:打排卵針常見的副作用?黃佩真醫師指出,打排卵針的常見副作用包括腹脹、腹痛、瘀青或腫脹。少數個案會出現頭痛、噁心、情緒起伏波動較大等荷爾蒙改變的短暫症狀。另外,少數個案可能會經歷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症(OHSS),症狀如劇烈腹痛、體重快速增加、尿量減少,若症狀較為嚴重者、甚至會需後續住院治療。醫師會根據個人體質調整藥物劑量,以降低風險。Q6:打排卵針的禁忌與注意事項療程前:如有無法控制的內科、內分泌疾病(如:嚴重甲狀腺風暴、腎上腺或腦下垂體腫瘤)、未經診斷的異常子宮出血、疑似惡性卵巢腫瘤,都不建議使用排卵針劑,以避免安全疑慮。療程中:因使用排卵針劑來刺激卵巢濾泡成長,會造成卵巢暫時性的腫大,此時切忌激烈運動,以避免卵巢發生扭轉。療程後:如果有明顯下腹劇痛、尿量減少、呼吸喘促的狀況,也要盡早告知醫師或至醫院就診。Q7:打排卵針的時間也會影響受孕?排卵針早、晚施打並不會影響濾泡的成長及藥物的效果。黃佩真醫師建議,打針的時間可依照個人作息,選擇適當的時段施打,最好是挑心情放鬆、時間充裕時打針,不要因為時間匆忙而漏打、或者沒有妥善保存藥劑,進而影響到療程效果。然而特殊針劑,例如破卵針,則務必按照醫師指定的時間施打。Q8:性行為後女生抬腳、倒立,能增加受孕機率?研究指出,性行為後抬腳、倒立對活動度正常的精蟲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不過,臨床上對於不明原因的難孕夫妻,或者輕微的男性精蟲因素導致困難受孕的夫妻,還是可以姑且一試。完事後在屁股墊枕頭、不要馬上起身盥洗,讓精液可以少外漏、精蟲能夠更深入,或許能夠縮短精子到卵子間的距離,增加受孕機率。黃佩真醫師提醒,夫妻若經一年以上規律性生活且無避孕仍未懷孕,應儘早尋求生殖醫師協助。無論是備孕或懷孕,夫妻雙方都應該共同努力,不要讓備孕成為其中一方的責任,雙方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共同努力,寶寶終將會順利到來。療程中若出現不適症狀,也應立即尋求專業建議,避免錯失治療良機。
跑馬拉松暈倒送急診!30歲女子醒後「月經消失」 醫師曝原因
一名年約30歲的女子參加馬拉松長跑,沒想到賽後突然暈倒、送急診,被診斷出有熱衰竭合併腎衰竭的症狀,且康復出院後發現自己的月經竟離奇「消失」,經婦產科醫師李偉浩檢查,才知道是熱衰竭傷到腦部的後遺症。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李偉浩日前在健康談話性綜藝《醫師好辣》分享,上文提到的這名女子年約30歲,某次參加馬拉松活動,跑完全程後突然暈倒在地,因此被送到醫院急診治療。當時經醫師診斷,該女子有熱衰竭合併腎衰竭的情況,以及橫紋肌溶解等症狀。女子因此住進加護病房,經過長時間的治療,最終順利康復出院。然而該名女子出院後約1、2個月,發現身體出了問題,「月經不見了」,讓她相當擔憂,於是到婦產科求救。李偉浩替女子進行詳細檢查,發現她各項賀爾蒙的數值都很低,除了女性荷爾蒙以外,連腦部分泌刺激卵巢功能的激素也很低,出現「腦下垂體功能不足」的情況。李偉浩表示,這種症狀比較常出現在曾經有缺氧、腦中風經歷的患者身上,因此研判該女子可能是熱衰竭時影響到腦下垂體的功能。李偉浩提醒,這種已經影響到腦部功能的狀況,可能已經無法好轉,只能長期服用賀爾蒙來治療。
新板再增懷孕聖地!TFC臺北生殖中心連續 獲國家品質認證
TFC臺北生殖中心連續三年獲得國家品質認證,堅定其在亞洲不孕症治療領域的卓越地位。為服務新北地區求孕患者,2024年再添一處懷孕聖地,地處江子翠捷運出口的TFC新板診所不僅擁有先進醫療技術和設施,還以溫暖和專業的服務深受患者信賴,致力為每一位患者提供精準的生殖療程,不斷提升成功率,讓更多家庭實現他們的生育夢想。從台灣第一例試管嬰兒到全球頂尖技術的引領者秉持醫者的人文關懷、傳承永續精神1984年曾啟瑞教授在實驗室中創造台灣第一例試管嬰兒的胚胎,隔年四月16日台灣誕生第一個試管嬰兒,比中國大陸早三年,開拓台灣生殖醫學的新篇章,亦取得亞洲生殖醫學領先地位。TFC團隊累積植入懷孕率達60%(根據國健署資料110年台灣平均治療週期累積懷孕率僅37.7%、小於38歲前治療週期累積活產率則為41.1%[註1]),如今台灣生殖醫學以36.7%的試管嬰兒治療著床率[註2]高居全球第二、僅次美國,高成功率相當受到國際矚目。台灣試管寶寶數量已破十二萬,台灣目前每16位新生兒就有1位[註3]是人工生殖寶寶,礙於大醫院空間擁擠,不孕症非醫院的主要科別,且人力及設備受限、患者候診較有壓力,成立甫四年讓病患感受“求孕過程亦是享受”的TFC,數年內已因其專業聲譽,成長至北台灣極具規模之生殖中心,服務之病患四成來自新北地區;2024年7月台灣試管嬰兒滿39年,TFC再扛醫者使命設立「TFC新板婦產科」,讓新北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免於奔波之苦,並享受呵護尊重隱私之療程;TFC新板婦產科持續引進國際尖端技術,以前輩帶領優秀後輩,致力敦厚的行醫之道,讓台灣生殖品牌深耕地方,走向世界。黃金醫療團隊:匯聚超過20年資歷的名醫與專家TFC黃金醫療團隊,由曾啟瑞醫師領軍囊括台灣生殖領域超過20年資歷的名醫,包括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暨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暨不孕症科主任胡玉銘、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王瑞生博士、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暨中國醫附醫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何彦秉、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林時羽博士、生殖醫學博士李怡萱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科副主任譚舜仁、三軍總醫院生殖不孕中心主任黃馨慧、北醫生殖中心主治醫師張翊恩與近百名醫護胚胎藥檢與專業行政團隊,是國內生殖與不孕權威大匯集!但即使有一流的硬體,亦無法取代醫師的經驗和團隊合作的「軟實力」,整個團隊從療程用藥、取卵取精、胚胎培養、到植入受孕的每個環節,均提供個人化最適療程,才能讓困難案例早日懷孕。曾啟瑞醫師與團隊信仰0與100的生命哲學,專注醫療細節,讓許多案例「起死回生」,例如曾醫師一定要求每位初診的患者,檢測子宮是否有披衣菌感染;因為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披衣菌,卻是導致女性難以受孕的元凶。TFC醫師群個個具備逾二十年經驗的資歷,累計幫助數萬名難孕夫妻一起走過求孕之路。TFC黃金團隊治療不孕的經驗豐富,為不孕患者打造求子生路。(圖/TFC提供)TFC三心標準:安心、放心、用心以先進科技與人性化照護實現生育夢想設立超過四年的TFC臺北生殖中心,座落於有著象徵雙掌合十祈禱的台北南山廣場大樓、榮獲耐震標章、具有抗風壓、超級A辦不斷電系統;TFC「HEPA1000級」高規格實驗室內更重複設置獨立不斷電系統,雙重不斷電保障,讓TFC有別於其他診所,無任何停電風險,使胚胎寶寶在培養箱內住得安心,頭好壯壯。而億級實驗室打造嚴格高標的環境,實驗室內外維持正壓30pa氣壓,並監測溫度、溼度、壓力、落塵微粒、VOC等,給予最適胚胎生長的環境。並擁有與國際同步試管嬰兒技術 : 多台「胚胎發育影像即時監控系統(Time-Lapse)」與「AI智慧選胚」,能在不取出胚胎的狀況下拍攝胚胎生長的情形,提供恆溫穩定的胚胎生長環境,並從中判斷出胚胎發育過程,挑選發育優良的胚胎植入,提高胚胎品質。Time-Lapse系統可以提供更多胚胎資訊與數據,增加優選率,搭配胚胎師的豐富經驗,將試管嬰兒成功率提升至60-70%。TFC也是台灣唯一連續三年榮獲SNQ台灣國家品質標章的生殖診所,集結國內的人才、擁有尖端技術、重視患者身心靈。TFC醫護團隊定期與國際生殖醫學會教授學者交流最新技術,全方位提高整體醫療品質及成功率,受到國內外患者的青睞,目標讓台灣生殖領域走向全世界,讓全世界有求孕難孕需求的患者,都能接受到高醫療品質的服務,早日完成做父母的心願。TFC醫師與胚胎師每日面對面雙向治療策略討論—切以患者權益優先的思考。(圖/TFC提供)突破不孕症技術界限,引領台灣生殖醫學的新時代力求精進TFC黃金醫療團隊TFC黃金醫療團隊-不孕症權威醫師們,經常參與各種大型國際生殖醫學會議,透過學術及臨床經驗的交流,不斷精進醫療專業實力。團隊醫師發表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及相關報告,已近1000篇,固定參與全球三大生殖醫學會(ASRM、ESHRE、ASPIRE),更經常受邀至國內外演講,且擔任國內生殖醫學相關學會的理監事。其中創辦人曾啟瑞醫師,為台灣唯一一位先後擔任ASPIRE(亞太生殖醫學會)PSRM(太平洋生殖醫學會)兩大亞洲生殖醫學會及TSRM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之台灣學者。曾醫師亦為現任ASPIRE秘書長。2024年曾啟瑞醫師更是台灣唯一受到ESHRE(歐洲生殖醫學會,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國際生殖醫學會、會員達12,000名)七月年度盛會,正式邀請的演講者。TFC 2023年在TSRM台灣生殖醫學會投稿共計12篇論文相關研究,發表數量位居全台之冠。(圖/TFC提供)合理化費用,實踐醫者使命求子若渴,讓國際再次看見台灣台灣醫療費用具競爭力,台灣的試管嬰兒治療每個週期的平均價格大約為台幣18-24萬元,是香港、菲律賓和新加坡治療價格的40%,以及中國大陸的60%[註4]。TFC 有來自41國的國際患者求診,以國際整體價格區間來說,台灣治療不孕症的價格平易近人,是全世界平均價格的50%,十分具有國際競爭力。在曾啟瑞醫師的藍圖中,TFC定位為亞洲生殖旗艦診所,集合老、中、青各世代的醫療專家,把經驗與技術一代一代傳承。問他為什麼總挑難的事情做?他的回答很簡單:「圓夢」在位居台北市精華地段最高級的辦公大樓設立生殖中心」,但人工受精、試管嬰兒流程所收取的費用,竟然與教學醫院差不多,由此可見TFC團隊醫師追求的,自然不是營利。試管補助案已促成1.6萬名嬰兒誕生,TFC臺北婦產科診所治療週期數2,778北部第二高。衛福部從110年7月開始施行試管嬰兒補助案,統計至今年(113年)1月底為止,共有14,530對夫妻順利申請到補助金額,並且順利產下16,296名嬰兒!根據110年的最新人工生殖實施結果分析報告顯示: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的治療週期數為2,778佔北部第二高[註5]。TFC黃金醫療團隊-不孕症權威醫師已成為台灣生殖醫學領航者TFC 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分享,有 1 位罹患色素失調症的太太前來求診,過去她自然懷孕 2 次,但都在進行絨毛膜檢測時,發現胎兒帶有色素失調症,在人工引產後,萬念俱灰下找上他做試管嬰兒。透過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找出基因正常的胚胎,第一次植入子宮就順利懷孕產下健康寶寶,成功斬斷家族罕病基因,讓下一代能健康長大。TFC新板婦產科王瑞生博士表示,自2020年4月TFC成立到今天,團隊亦成功幫助超過2500對難孕夫妻順利懷孕。生殖內分泌博士王瑞生提醒,有不孕困擾的患者合併有月經不規則(35-60天)、皮膚毛髮量增多、容易長青春痘、比較容易掉髮等症狀,排除壓力大、體重太重等問題,抽血驗到體內男性賀爾蒙偏高,AMH數值>5.0 ng/ml,就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儘管卵巢(卵子)庫存量十分充足、卻都是不成熟的小卵泡,眾多小卵泡在成長初期因體內內分泌(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賀爾蒙軸線)紊亂,體內製造過多男性賀爾蒙,導致腦下垂體給予卵巢的訊號異常,濾泡成長異常,最終產生「延遲排卵」或「不排卵」現象。另外,值得特別注意,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在試管嬰兒療程中使用刺激排卵的藥物後,卵巢容易產生過多的成熟卵泡(>20顆),體內雌激素過高(>4000pg/ml),造成體內血管內的水分容易往血管外滲透,會有輕度到重度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風險,尤其需要特別注意「重度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發生風險,一般發生率<2%,患者會因為血管內水份太少,血球濃度太濃稠,有機會造成血栓、中風、腹腔或肺部積水,甚至是心包膜積水。這些合併症狀也都是醫師需要密切監控的。「凍卵」成現代女性潮流:晚婚是關鍵不婚、不育使台灣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晚婚晚育成國際趨勢,台灣「生不如死」,除了高齡導致懷孕率大幅下降,不孕成因更是多且複雜。儘管生殖科技日新月異,生殖細胞的品質仍是療程的關鍵因素之一;現代人因求學、工作等因素延緩生育時機,塑化劑等環境賀爾蒙對生育力的殘害亦不可忽視,育齡族群「提前佈局生育計劃」十分重要。隨著愈來愈多女性在職場中發光發熱,育齡時期正在打拼事業,未必能夠分心考慮生育問題,甚至也尚未遇到能相伴一生的伴侶;「社會性/選擇性凍卵」這樣類似「生育保險」的概念,已是現代女性新趨勢!TFC建議30歲以上女性,不論單身或已婚,先評估生育力,將AMH(抗穆勒氏賀爾蒙)列入每年健檢自費項目,以便更進一步規劃凍卵,掌握人生選擇權,不需迫於時間壓力在生育與事業、生活之間「取捨」。在台灣,因為晚婚晚育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病人平均年齡也逐年攀高。面對許多困難的高齡(>40歲)病人,台灣的不孕症專科醫師不斷地精進醫術,以及與實驗室胚胎師的密切溝通,讓台灣高齡病人在TFC的懷孕率也有很好的表現。罹癌年輕化 應重視腫瘤生殖醫學 搶在治療前「冷凍」生育力TFC團隊何彦秉醫師指出,近幾年腫瘤生殖醫學(Oncofertility)屢獲國際重視,搶在癌症治療前,「凍」住患者的生育力。近年來國人罹患乳癌、大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年齡層不斷下修,有許多年輕族群在接受化療、放射治療後成功抗癌,但療程不僅殺死癌細胞,也傷害了生殖細胞,可能造成卵巢早衰,甚至導致不孕。他認為,面對癌症不能再只是「救活」,應與生殖醫學專業醫師合作,維護病患康復後走回原有的人生規劃。成功懷孕的關鍵要素-好的胚胎與著床環境TFC團隊張翊恩醫師說明:「成功懷孕的關鍵因素需要好的胚胎與著床環境」缺一不可,過去就有案例因高齡且多次流產尋求協助,高齡患者問題來自於卵少與卵品質不佳等原因,醫師在經過多方評估後,先透過集卵後再進行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PGT-A),找到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並持續追蹤內膜狀況評估適當的植入時機,最後順利懷孕了。張醫師也說道:試管嬰兒療程是一場與時間的拉力賽,每個患者的療程均需個人化的治療,過程中的艱辛需要毅力與不放棄才能走到終點,讓我們一起努力迎接這份美好新生命。師承台灣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教授的李怡萱醫師,是台灣生殖領域重要的中生代。談到生殖醫學時她的眼神溫柔卻充滿著堅定,語氣裡更透露著對於女性背負生子壓力的不捨,從業數十年、聽過無數新生寶寶心跳聲音。李怡萱醫師植入的平均懷孕率高達70% [註6]。詢問為什麼擁有這麼高的成功率,李醫師歸功於整個醫療團隊。「身為不孕科醫師,我的工作就是好好幫助病人規劃療程,想辦法得到好的卵子交給胚胎師,待培養出好的胚胎,再放回媽媽的肚子裡」、「每天我都請胚胎師回報每一個胚胎的狀況,然後一起討論植入策略」她表示,選出好的胚胎、養出好的子宮環境、在對的時間植入,就是懷孕的秘訣。當社會結構改變、晚婚晚育成為常態,如何保障生育自主權,已然成為當務之急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110年本國籍人工生殖之不孕原因,子宮方面受損佔不孕婦女的1-2成,亦即5,000-10,000人左右,這些人口可能會是需要尋求代理孕母協助懷孕的高危族群。另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2023年同性婚姻就有3,199對,較2021年成長72%[註7]。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曾啟瑞醫師表示「自己國人的醫療應由自己的醫師來照顧,基於醫療與社會需求,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支持單身女性及同性伴侶使用人工生殖科技,同時在有完善法規與配套措施前提下,支持台灣全面開放代理孕母。」自2019年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同性婚姻對數逐年提升。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黃馨慧主任醫師表示,「隨著女性自主意識提升以及同性婚姻通過,臨床上單身女性及同性夫妻諮詢透過人工生殖求子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趨勢,然而目前礙於法規限制,即使他們希望在台求孕,我們也愛莫能助。」因應社會現況,法規也該與時俱進的修正,給想生、能生的族群選擇的機會,給予平等生育權利。不僅單身女性及同性伴侶的生育需求應被看見,晚婚晚育衍伸的健康議題,從醫療角度來看,也是需關注的重點。若高齡嘗試生育,懷孕率將大幅下降。據統計,45-49歲的女性,罹患不孕症的機率是25-29歲女性的13.8倍 。大於40歲的女性,每10顆成熟卵平均僅有2成的活產率[註8]。TFC新板婦產科貼近患者的寬闊舒適候診空間,已在板橋為大家服務!自成立以來,已有超過4成新北地區的患者來到臺北院所求診,為了節省新北朋友們回診通勤時間,TFC已進駐新北市板橋區,江子翠捷運站2號出口步行僅30秒的距離,交通超便利,讓大家享受在地化高規格看診服務。診所已開發專屬看診APP「TFC小幫手」,提供病患利用手機通知的推播功能,清楚知道自己看診順序、動向流程。報到、看診、抽血、超音波等圖片皆可在手機上一目了然。病患可在預計看診時間之前來到診所等待即可,減少病患的等待時間。看診叫號不採用叫病人姓名,以APP訊息通知,保留病患隱私。高規格醫療品質與人文化精神服務是TFC特色,而TFC的使命更是要讓難孕患者抱回新生命開啟人生新篇章。TFC 臺北生殖中心拓展新據點-TFC 新板婦產科診所。(圖/TFC提供)更多TFC臺北生殖中心介紹:https://www.tfcivf.com/zh/about/introduct資料來源:[註1] 110年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註2] 根據ICMART 2013年的統計數據表示[註3] 110年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註4] Collines AJ Human Reproduction, 2013: 8;365-277、Int J Womens Health, Published online 2014 Aug 21. 、Ministryof Health, Singapore, 2014[註5] 110年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註6] 個人看診每個月的懷孕率報告[註7] 內政部戶政司,相同性別2人結婚、離婚對數按性別及縣市分布[註8] 110年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
三伏天熱爆「過敏體質」可趁機改善 專家示警5類人不適合
近期台灣天氣炎熱,衛福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就建議,有過敏體質的民眾可利用夏季「三伏天」,搭配辛溫祛寒的藥物來改善陽虛體質,增強抗病能力。據了解,中國古人認為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也就是俗稱的「熱在三伏」。其中,「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而藏伏於地下。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各10天,而中伏在不同年份則為10或20天。三伏日是指初伏、中伏和後伏的第一天,是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傳統節日,在唐代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當時除了會放假一天,還保有在伏日食湯餅(類似今天的湯麵)的習俗,以去瘴氣、除惡病。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賴卉蓮表示,「三伏貼」是一種灸療方法,針對因陽虛邪伏而在冬季寒冷時易發作的疾病,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天(初伏、中伏、末伏),將辛溫、溫陽、祛寒、逐痰的中藥貼敷在人體背部的俞穴上,使藥氣通過穴道和經絡,逐漸傳遞到臟腑,以暢通經絡、氣血,調節臟腑機能,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對於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及容易感冒患者具有療效,可以減輕症狀並減少冬季發作,且臨床實驗也證實,「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能增加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效降低過敏狀態,進而達到抗過敏的效果。賴卉蓮指出,今年的三伏天分別為7月15日(星期一)、7月25日(星期四)及8月14日(星期三),不過並非僅限於這三天可以進行三伏貼治療。在三伏天前後,約7月中旬至8月下旬天氣炎熱時,都是治療的好時機,然而賴卉蓮也提醒,對於以下5類人並不適合,包括正在感冒發燒、有發炎症狀、背部有傷口的病患、孕婦及2歲以下幼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指出,「三伏」指的是夏至後的第三、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根據古醫書記載,伏日必是庚日,庚屬金,與肺相配,因此中醫學認為,寒來暑往,時序變遷,對人體影響甚大,而《內經》也提出「春夏養陽」可以預防冬季疾病的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體質虛弱易感冒者等都屬於肺經範圍的疾病。院方說明,利用「三伏」天的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的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各地經驗表明,貼藥年限越長,次數越多,療效越高,因此需堅持多年「三伏貼」療法。此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三九灸療」可以加強「冬病」的治療效果,「三九」指的是冬至後每隔九天,這段期間是每年最寒冷、疾病最容易復發的時候,因此在此時進行鞏固治療,這兩種療法都在時令節氣交替時進行,強調扶助正氣,提高人體氣血調節能力,符合中醫「天人相應」的治則,從而達到防病的目的。
本土劇女星痛訴子宮「長壁癌」爆肥 連動3次手術把子宮肌腺「燒光光」
本土女星江泳錡因出演八點檔世間情》、《甘味人生》等劇打開知名度,她2023年7月傳出與三立監製楊煥喻持續多年的婚姻生變離婚,8月就宣布摘除子宮。她近日在節目中透露,她是子宮肌腺症重症患者,經期飽受折磨,不但發燒、血流不止、整個人還一度從43公斤腫到50公斤。近日,江泳錡在健康談話綜藝《醫師好辣》痛訴,過去自己的月經十分不穩定,有時3個月來1次,有時1年來1次,而且出血量都偏低。到了30歲身體出現警訊,她去婦產科打排卵針催經,醫師診斷她是「子宮肌腺症」,子宮肌腺1條1條的,長得很像壁癌,吸收經血之後長大,整個子宮就會非常大、非常硬。後來,拍戲的生活作息不正常,加劇了江泳錡的經痛程度,每逢月事來潮,江泳錡就會痛到掛急診,醫師問她:「妳到底這輩子有沒有要生?如果妳不生的話,妳就把整個子宮拆掉。」江泳錡去年8月終於受不了,靠3次腹腔鏡手術把子宮肌腺燒掉,徹底根除問題。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醫師說明,子宮肌腺症是女性常見的婦科良性疾病,發生機轉尚未完全確立,過去認為可能與墮胎手術衝擊內膜、經期性行為太劇烈、或是上皮細胞在子宮肌肉層化生形成內膜組織有關。晚婚晚育也可能增加風險。不過,愈來愈多年輕婦女罹患子宮肌腺症,有可能是受環境荷爾蒙與空污,或壓力等無形影響。鄭丞傑醫師說明,子宮肌腺症主要有三大症狀,第一是月經量太大,第二是經痛,且可能一年比一年痛。第三是不孕。其他症狀還包括經期過長、非經期出血、性交疼痛等等。子宮肌腺症患者可能在月經前就發生疼痛,一直持續到經期之後,有些病人一個月可能疼痛長達15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目前子宮肌腺症的惟一根治方法為子宮切除手術,至少要切掉子宮體,可以保留子宮頸,俗稱為「子宮半切」。局部切除肌腺症手術近年來已較少使用,原因是大部分的子宮肌腺症是瀰漫型的,切除一部分是切不乾淨的。其他治療方式包括:抑制腦下垂體荷爾蒙的針劑治療、子宮內投藥系統、口服藥治療,以及無創海芙刀治療手術等方式。鄭丞傑指出,許多婦女尚未生育或不想切除子宮,可使用子宮內投藥系統,藥物經由子宮直接吸收,減少肝腎代謝負擔,但會防止受孕。針劑治療即是俗稱的「停經針」,透過抑制腦下垂體荷爾蒙讓卵巢停止運作,分為短效及長效劑型,一年不建議施打超過六個月,因為容易有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子宮肌腺症也可用口服藥、避孕藥來改善症狀,這類藥物多為黃體素成份,能達到緩解骨盆腔疼痛、月經過多、出血等症狀,不過只是抑制內膜暫時不活化,且需天天服用。相較之下,新型無創的海芙刀治療,可利用高溫燒毀異位的內膜組織,大幅改善症狀的同時,也增加女性受孕機率。坊間有傳言稱,子宮肌腺症只要等到更年期,就會自動痊癒。鄭丞傑醫師對此表示,女性停經後卵巢不再工作,子宮肌腺症的確會改善。然而停經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性停經時間約在52歲,也不乏60歲以上尚未停經者。停經過晚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更年期前可先檢測荷爾蒙,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鄭丞傑醫師提醒,要預防子宮肌腺症,建議女性及早生育並哺乳。也要避免長期大量接觸環境荷爾蒙。或適時介入避孕藥等幫助卵巢休息。當有子宮肌腺症症狀時,應及早諮詢婦科醫師,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幫助維持正常生活。
高中女月經每月3次⋯每天小便20次險不孕! 病因竟在大腦
大陸廣州有名大二女學生,自高中起每月來2至3次月經,每天小便1、20次,豈料1年前,竟被檢查出,腦部有個鵪鶉蛋大小的垂體瘤,還有可能造成不孕不育。對此,醫生也提醒,女性在出現經期嚴重不規律時應要儘早就醫檢查。據江蘇新聞報導, 女大生自高中起每月來2至3次月經,每天小便1、20次,但卻未及時就醫檢查,未料1年前,她的雙眼出現重影,最近左眼視力僅剩光感。經檢查發現,腦部竟有個鵪鶉蛋大小的垂體瘤。所幸術後,女子的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對此,醫生稱,垂體瘤會導致女性患者月經紊亂,甚至不孕不育,並且壓迫視神經等,呼籲女性在出現經期嚴重不規律時要儘早就醫檢查。 垂體瘤又稱垂腺瘤,是發生於腦下垂體的腫瘤,70%為厭色細胞瘤,其次為嗜酸細胞瘤和混合瘤,嗜鹼細胞瘤較罕見。其分成功能性腺瘤及非功能性腺瘤。成功能性腺瘤的症狀有巨人症、肢端肥大、庫欣氏症候群、甲狀腺功能亢進,非功能性腺瘤則有視力模糊、頭痛、水腦症、睡眠品質不佳、食慾不佳、情緒異常、不孕症、陽萎等。 據臺大醫院指出,大部分有症狀與少部分無症狀的垂體腫瘤需要以手術、藥物、放射線等方式單獨或合併治療,期使內分泌功能與視力恢復正常、腫瘤根除或其生長受到抑制。開刀的治療方式包括開顱與經鼻兩種途徑,目前主流方式採用內視鏡經鼻的微創手術。
女童7歲胸部發育「提早轉大人」! 中醫介入幫助逆轉性早熟
10歲陳小妹,於7歲多時胸部發育,起先於他院兒童內分泌科追蹤,近期骨齡檢查發現已達12歲,至醫院中醫部門診就醫,醫師以中藥抑制骨齡,同時追蹤生長,經過近一年治療,陳小妹的骨齡仍保持在12歲,初經也未提早來,身高逐步增加,目前仍持續於門診追蹤。小心坊間轉骨方 亂補恐成反效果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醫師指出,近年孩子生得少,而家長往往希望小孩不要矮人一截。當孩子身高不理想,蠻多家長帶孩子尋求中醫協助並希望轉骨。受到飲食西化及環境荷爾蒙影響,我國兒童性早熟的比例逐漸增加,且女孩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孩,尤其這群小朋友體質也不適宜傳統轉骨方。現代中醫兒科醫師的角色在於為孩子的生長把關,針對體重過重或對身高不滿意的小朋友,除了生長曲線變化、第二性徵發育,也會視病況安排骨齡的X光或抽血檢查,綜合評估孩子的生長階段,提供適當衛教,並開立量身訂做之中藥處方。兒童性早熟比例增 傳統轉骨方不適宜莊照宇醫師說明,性早熟的診斷標準為:女生八歲前胸部發育或是十歲前來月經;男生在九歲前睪丸變大。以中醫角度與小兒「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特質有關,明確病因不明,但可能與肥胖、環境荷爾蒙接觸、或誤服滋補藥物有關。坊間轉骨方常含促進荷爾蒙分泌的補腎藥物,較適用發育遲緩及骨齡落後孩童;若誤服反而骨齡加速,生長板過早閉合。不同性早熟型態 中醫治療處發大不同莊照宇醫師提及,性早熟可區分為不完全性與完全性兩種,前者指只有第二性徵開始發育(例如乳房發育、睪丸變大),但骨齡尚無超前,這時中醫會開立大劑量麥芽,搭配夏枯花、黃柏等中藥協助延緩骨齡成熟;後者則指骨齡明顯超前,下視丘-腦下垂體-性線軸開始啟動,中醫配合清瀉相火藥物,如知柏地黃丸等。若治療過程,生長速度不理想、體重過輕或過重,可配合中藥健運脾胃,搭配四肢引經藥物,如四神藥帖、柴胡桂枝湯、九層塔頭等。影響兒童成長 健康生活型態莊照宇醫師建議,針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仍需以飲食、睡眠、運動為核心,減少熬夜、三餐定時,避免攝取含糖飲料或高熱量加工食品,以穩定血糖,控制體重;同時,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如牛奶、豆漿、蛋,等、加強跳繩、投籃等縱向運動,每次至少15至30分鐘,不只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幫助身高發展,也能改善心肺功能,更能有助學業表現。
28年來第一次在錄影時嘔吐 陳文茜:咳到掉淚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近年來深受疾病所擾,肺腺癌康復後,又繼續和敗血症、腦部疾病、蜂窩性組織炎搏鬥,還經歷過多次休克。陳文茜26日說,她28年來第一次在錄影現場嘔吐。陳文茜在錄影時身體不適。(圖/翻攝文茜的世界周報臉書)陳文茜在臉書發文,近日她睡到半夜三點多痛醒,心跳110/Min,她因心律不整無法躺下,錄影日當天她突然想到『久病厭世』4字,「加上我知道我的腦下垂體使我喪失壓力荷爾蒙。比正常狀況沮喪。」陳文茜說,「清晨六時,服藥的劑量加重,就好了。我是病的肉體,也是疾病的半個醫生。千萬不要隨著那個疾病的感覺往下走,它是異常的。下午四時三十分左右。開始抱著不舒服的身體狀況錄影,由於鼻塞,頭昏,以為自己會犯錯。」陳文茜指出,「但人正是因為以為自己必須全神灌注。反而主持的很順利。不料進入第三小時,肺裡的痰及水全吐,在錄影台上,又喰到呼吸道,咳到眼淚掉下來。同仁都叫我上樓休息,我想不必。過了二十分,沒有口誤,沒有年代錯誤的,錄完了。」陳文茜強調,「那一刻,我覺得人的毅力真的很重要。也想起了瓦爾澤在《散步》這本書中的一段話:不夠堅強的人若陷入沮喪的時刻,可以試著去愛。相信這句話:沮喪會以毀滅性的方式摧毀人類身體的靈魂。要乾脆地愛一切。即使浪費一些愛,也不會有什麼害處。」
睡前習慣滑手機? 泌尿醫示警:恐造成夜尿頻繁
不少人都有沉浸在甜美的夢境中,結果一股突如其來的尿意狠狠地打斷了睡眠的經驗。醫師直言,這可能是因為睡前長時間玩手機,而造成夜尿頻繁的情況。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在臉書表示,夜間頻尿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老化、腦下垂體功能異常、膀胱儲尿能力下降、慢性疾病、睡眠或情緒問題等各種因素都可能參與其中,根據研究,長時間使用3C產品也可能是導致夜尿的因素之一。高銘鴻說明,3C產品中的藍光一直被認為會影響生理時鐘,當受到藍光刺激時,大腦會誤以為是白天,進而抑制褪黑激素(一種調節睡眠的荷爾蒙)的分泌,導致難以入睡,另一方面,過多的藍光會誤導大腦,把黑夜當成白天,進而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導致夜間多尿的情況,使患者夜間不斷起床上廁所。高銘鴻提醒,夜尿頻繁的問題並不僅僅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近年來,因夜尿就診的族群也逐漸增加,所以真的應該格外警惕,為了維護良好的睡眠品質,特別是在晚上入睡前,應該減少暴露於藍光的機會,像是用夜間模式、避免使用3C產品、固定作息以及使用藍光濾鏡。
二手菸害慘?21歲男不抽菸愛運動…肺部竟白一片 醫:一輩子只剩一邊肺
21歲男子不抽菸,喜歡喜歡從事爬山、騎腳踏車等戶外運動,結果今年7月因胸痛就醫後,透過X光照發現他的肺部已經白了一片,後續再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竟確診「生殖細胞瘤」,只見縱隔腔長了15公分大的腫瘤。原PO透露,化療期間醫生的一句話也讓他忍不住邊聽邊哭「我才21歲耶。」一名男網友近日在Dcard以「21歲的我只剩下一個肺」為題發文指出,「我本身沒有抽菸,但是我家人有很多都有抽菸,不知道是不是有影響到?!」他表示今年7月8日他突然胸痛,就醫照X光後驚見「肺部白了一片」,醫師馬上幫他轉診到林口長庚胸腔內科,隨即開始就一連串的檢查,「照了一堆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後,發現我的縱隔腔長了15公分大的腫瘤,馬上安排了切片。」原PO表示,7月底「第一次化療,此時腫瘤已經長到20公分了」他感嘆,「化療後超想吐、噁心、食慾不振、做惡夢,真的好痛苦,每天每天心情都好差」,做完3次化療後,「腫瘤持平沒有變大縮小,但是在壞死的過程中腫瘤纖維化了」,更讓他痛心的是,「醫生告訴我我一輩子只剩下一邊的肺了,一邊已經失去功能了,聽完的當下我馬上就哭了,我心想我才21歲耶。」他無奈表示,「我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會是怎樣,會不會有一天復發我就死了,一切的未知不安在我腦海裡迴盪」,覺得治療好累好累,「我已經筋疲力盡了,但還是很感謝所有支持我的家人朋友,我真的好愛他們,當然還有醫生和護理師們,沒有他們我不知道該怎麼走到現在,希望大家好好愛自己保護自己的身體,謝謝你們看到這邊。」貼文一出也吸引網友們的加油打氣,有過來人便鼓勵他「我也是21歲生殖細胞腫瘤,在腦下垂體的部位。現在手術化療放療都做完了,腫瘤完全消失,恢復的也很好只需要定期回診!(尤其是生殖細胞癌對放射線很敏感)」當時他也很害怕,但是「這是一個第四期都能痊癒的癌症,你要撐下去好好吃飯好好治療!一定要好好吃飯才有體力撐下去喔!」
男性更年期睪固酮低下不只影響性功能 愛發脾氣也是徵兆
56歲的柯先生近半年來工作時總是疲憊不堪,一到下午就在電腦前頻頻打瞌睡,眼皮又沉又重,但他工作時間正常,睡眠也夠,檢查肝功能也是正常的。他後來到了泌尿科檢查才發現睪固酮低下,驚覺碰上男性更年期。性功能障礙 非唯一男性更年期指標衛福部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表示,柯先生白天疲累不已,檢查肝功能及腎功能都正常,除了虛累之外,他也自覺變得沒有耐性,對妻兒常發脾氣,後來同事提醒他,男性也有更年期,他才轉到泌尿科就診。經抽血檢查,柯先生的睪固酮濃度只有2.1 ng/ml(正常值3~10ng/ml),顯示睪固酮低下,因為它是最主要的男性荷爾蒙,所以也被稱為「男性荷爾蒙低下症」,通常發生在40歲以上,俗稱為男性更年期。隨著年齡越大,睪固酮低下的可能性就越高,也可能出現很多方面的問題,並非像一般人刻板認為,出現性功能障礙才是缺乏男性荷爾蒙,像本起個案的柯先生並沒有性慾低下或性功能障礙,反而是在其他方面出現障礙。睪固酮低下 影響情緒及三高病情睪固酮低下可能造成情緒方面的沮喪、易怒、認知障礙、失眠、憂鬱、注意力不集中等,身體狀況也可能衰退,諸如疲累、沒精力、骨質流失、骨鬆、肌肉鬆弛、肌耐力衰退等,也因為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患者也會出現病情較難控制的情況。可補充男性荷爾蒙 控制體重、維持規律運動蔡卓榮進一步說明,柯先生每個月注射針劑補充男性荷爾蒙,3個月後情況有所改善,其他也還有塗抹的治療方式,可和醫師討論哪一種方式較適合。睪固酮低下的有些症狀與老化衰退類似,常讓人以為是正常老化而不尋求醫療協助,這樣一來,除了生活品質受影響,也會因男性荷爾蒙越來越低,導致如骨鬆、肌無力、精神障礙等。蔡卓榮強調,臨床上常見40多歲就睪固酮低下,年紀並非絕對因素,除了少數腦下垂體功能異常的原因之外,中年以上、肥胖、不愛運動的男性是睪固酮低下的好發族群,最好要維持規律運動,同時控制體重,避免發胖,以降低睪固酮低下的機率。
中年女治療皮膚癢 停藥後「吃不下睡不好」竟是類固醇惹禍
有皮膚疹困擾的57歲邱女士,日前因天氣炎熱長了大量的濕疹、汗疹、汗皰疹,到皮膚科診所就醫,除了擦的藥膏外,也服用了大量類固醇藥物壓制症狀。幾個禮拜停藥後,皮膚問題雖然被控制住,但是邱女士卻老是感覺全身無力、晚上睡不著覺、血糖數值更異常升高,維持了兩個多月遲遲找不到原因。可體松分泌過低 導致食慾不振、虛弱疲累台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周璠表示,經過詳細檢查,懷疑邱女士的症狀是大量使用類固醇藥物後突然停藥,導致腎上線素荷爾蒙可體松低下,除安排抽血,也給予低劑量的類固醇治療,一個禮拜後,她的症狀大幅好轉,抽血報告也證實是腎上腺功能低下,持續服藥兩個禮拜後,邱女士恢復精神,腎上腺功能恢復正常、血糖也回到正常值。周璠說明,可體松(Cortisol)又稱皮質醇,是腎上腺皮質分泌的荷爾蒙之一,腺體位於腎臟上端的腎上腺,左右各一,是一種壓力荷爾蒙,當人體遇到危機時,會刺激血糖、血壓及心跳快速上升,以應付緊急狀況。但如果可體松分泌過高,反而導致庫欣氏症候群,出現睡眠異常、傷口不易痊癒、中心肥胖但四肢肌肉流失、骨質流失的情形,外顯症狀則有常見的月亮臉、水牛肩、紫色妊娠紋等;反之若分泌不足則會造成腎上腺功能低下,產生食慾不振、低血壓、低血糖、電解質異常、虛弱、反應慢等症狀。類固醇大量服用 突停藥恐引發「腎上腺功能低下」周璠指出,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發生原因有腎上腺腫瘤或腦下垂體異常,但其中藥物造成的發生率非常常見,若未適切治療,萬一病人在此時遭逢嚴重的感染或急症,可能出現腎上腺危象,也稱為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每年約8%的腎上腺功能不全患者會出現腎上腺危象,死亡率約為6%。如果能夠迅速識別並及時進行類固醇治療,患者的預後和康復效果良好。可體松是在人體產生的荷爾蒙,若被製成藥物,就是耳熟能詳的類固醇。類固醇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能解決許多急性病症,但若未遵照醫囑服用,很可能造成人體腺體分泌異常。醫療需尋根治本 濫用藥物恐引起併發症許多民眾到處求醫,為緩解當下不適,但卻忽略尋根治本的重要性,也在無意中濫用了類固醇一類的藥物。常見如長者關節痛會長期到診所打止痛針、或是飽受皮膚疹困擾一發作就到診所拿藥,症狀改善就下次發作再去拿藥。周璠提醒,類固醇雖能治癒許多急症,但長期未控制的情況下一直使用會導致諸多併發症如:骨頭壞死、血糖失調、心血管負擔等,單純用藥緩解並非長久之道,反而造成惡性循環。
視神經不知不覺間越來越少 等到看不見就不可逆了!
雖然多數人擔憂的是視力衰退,但更恐怖的其實是「視野缺損」。視野缺損可能因為腦部疾病而突然發生,也會因為青光眼而漸漸缺損。發現時常常為時已晚,因此要特別小心。當視野越來越狹窄,察覺到的時候就一定要特別注意,等到看不見的時候就太遲了,沒辦法恢復眼睛健康,希望民眾多注意自己的狀況。近九成青光眼患者 沒有接受治療雙眼對人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但要注意的地方並不僅止於視力。如果上下左右的視野出現缺損,日常生活就會受到限制,甚至走路也難以判斷道路狀況。而視野缺損的問題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視野缺損的起因當中,青光眼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四十歲以上每十七人就有一人;七十歲以上每七點五人就有一人罹病,因此絕對不是罕見的疾病。然而約90%的病患,對此疾病是置之不理,並未接受治療。青光眼是眼睛(視網膜)與腦部連結的視神經斷裂,造成視野變窄的疾病。不僅如此,視野一旦缺損就無法復原,可能就此失明。在日本,青光眼是最常造成中途失明(後天性)的原因。」這麼恐怖的疾病,為什麼接受治療的人卻那麼少呢?「簡單來說就是不易察覺。上方視野缺損的病例,比下方缺損的多,而一般上方視野缺損不容易察覺,再加上即使缺損,只要有一眼正常,就不會發現問題,就算兩眼缺損,隨著視野重疊,缺損的部分也會變小。除此之外,看不見的地方大腦還會自動「腦補」修正,因此在患者很難在罹病初期就發現自己有青光眼。」視野缺損的範圍會鯨吞蠶食地慢慢擴大。初期真的很難察覺。即使感覺到異常,也只會覺得視力開始衰退模糊,導致未接受治療的病患增加。年過四十之後,建議一年至少接受一次眼科檢查。視野缺損也可能是腦部疾病作祟然而,青光眼並不是唯一會導致視野缺損的疾病。「只要光線傳導至大腦的路徑某處出現異常,就會引起視野缺損。例如大部分視覺皮層所位於的枕葉若發生腦中風(腦梗塞、腦出血等),就會導致雙眼左側看不見,稱為『同側半盲』。此外,如果腦下垂體長了腫瘤壓迫到神經,就會出現雙眼外側看不見的問題,稱為『雙外側半盲』。好發於年輕族群,有時是因為視野缺損了才發現腫瘤的存在。其他還有接受光線的視網膜脫落,造成視網膜剝離;原本應該保護自己的免疫功能卻攻擊眼睛,造成視神經發炎等問題,都會導致視野缺損。」眼睛看不清楚的原因,除了眼睛本身之外,也有可能是腦部或神經纖維的緣故。如果放任視線繼續模糊,可能將導致無法挽回。無論原因為何,至少在症狀出現後,就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吧!【解說】東京大學醫學院眼科視覺矯正科學特別講師朝岡亮醫學博士。曾於東京醫大、濱松醫大、英國Mooelds Eye Hospital及City University London(日本學術振興特定國派遣研究員)等任職。曾獲國際視野學會學術獎金獎、Glaucoma Summer Camp,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獎項。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45期
又窮又病又憂鬱! 醫警告台男3大「夜尿症」盲點危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最新調查顯示,高達9成40歲以上台灣男性有睡眠問題,中斷睡眠主因為夜間排尿(54%),但竟有8成男性不以為意。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許毓昭表示,不少國際研究證實,夜間排尿造成的睡眠中斷,不僅會衝擊白天精神與工作績效,還可能衍伸如憂鬱症、勃起功能障礙、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甚至增加死亡風險與造成經濟損失。提醒民眾一晚出現至少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而中斷睡眠,應及早就醫檢查。知識盲區一:凡事無三不成禮? 醫:夜尿1晚2次即警訊!近6成民眾認為入睡後起床排尿3次以上才算夜尿症;但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一晚出現至少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而中斷睡眠,即是「夜尿症」。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表示,許多人認為「3」才是多的象徵,事實上醫界對夜尿症的標準更為嚴苛,提醒民眾千萬別輕忽。知識盲區二:都是攝護腺惹的禍? 醫:賀爾蒙分泌不足才是主因!夜尿症有許多成因,其中近9成屬於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1/3的「夜間多尿」(Nocturnal polyuria)。廖俊厚分享,臨床觀察夜間多尿最大宗的原因來自老化後腦下垂體功能異常,使賀爾蒙—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容易在人體睡覺時引發夜間尿量太多的問題。然調查卻點出仍有3成認為是攝護腺肥大所導致,正確選填「賀爾蒙分泌不足」者僅3%。知識盲區三:夜尿不打緊免就醫? 醫:夜尿症的睡眠障礙,恐成多種慢病病根廖俊厚警告,長期睡眠中斷與睡眠品質不佳恐衍生許多健康問題。國外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若少於6小時,慢病風險可能大增30%;另一份日本研究也指出,長期睡眠不足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一般人高3倍。夜尿影響睡眠品質會導致一連串健康危機,但自評有夜尿困擾的男性中,高達65%並未尋求任何就醫管道;其中近4成從發現有夜尿問題到實際求診至少間隔超過1年。國際研究揭夜尿頻 將招致又窮又病又憂鬱3大危機國人對夜尿症病不僅充滿迷思,許毓昭補充,臨床有許多患者都是等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就醫。夜尿導致的睡眠障礙已存在民眾生活中,且不少國際文獻更證實與數種中年危機有關:夜尿危機1:憂鬱纏身研究顯示,有夜尿症的男性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無夜尿症患者的3倍,且每晚起床如廁5次以上的夜尿症患者,患憂鬱症的風險更暴增至6.5倍。廖俊厚提醒,原先就因邁入中年、背負家庭重擔而倍感壓力的中年男性,可能因為夜尿問題讓憂鬱情況雪上加霜。夜尿危機2:多病短命睡不好為百病之源,國外研究統計,夜尿症會增加近6成的住院風險,且夜尿的嚴重程度與死亡風險有高度正相關,男性夜尿症患者因睡眠障礙導致的壽命減損,可能高達近5年之多。夜尿危機3:職場失利夜尿睡不好不僅衝擊身心健康受衝擊,也衝擊個人職場表現。研究指出,夜尿造成遲到、早退、缺勤等各種工作時數損失近10%,更會導致近4成工作生產力耗損,讓國家勞動力支柱搖搖欲墜。許毓昭引用國際研究說明,夜尿症導致的醫療費和住院費用,除增加患者的個人經濟負擔,美英西德日澳6國因夜尿症所損失的工作效率成本逼近800億美金。▲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共同呼籲台灣民眾關注夜尿症,遠離中年健康危機。檢測口訣「夜尿23醫」 ByeBye中年危機為方便民眾快速發現夜間排尿問題,學協會共推「夜尿23醫,ByeBye中年危機」口訣,簡易檢查排尿狀況:2:一出現至少2次以上的強烈尿意,且已中斷睡眠需起床如廁3: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的1/3醫:務必盡速前往泌尿科就「醫」,現已有口服賀爾蒙藥物可緩解夜間多尿問題為提升中年男性對夜尿症的正確認知,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攜手知名插畫家「八耐舜子」,推出首款結合藝術與金融的夜尿症衛教NFT。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表示,期盼透過藝術提醒民眾留意夜尿疾病的徵狀,勿因小失大。另外,民眾也可透過夜問AI智能聊天室,搜尋全台超過300家泌尿專科醫療院所資訊,方便又隱密獲得正確衛教資訊,一秒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就醫管道。 參考資料[1] 40歲以上民眾睡眠中斷原因與排尿狀況認知調查報告(2023.05.04-2023.05.14)[2] Miller, P. S., Hill, H., & Andersson, F. L. (2016). Nocturia work productivity and activity impairment compared with other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Pharmacoeconomics, 34, 1277-1297.[3] Breyer, B. N., Shindel, A. W., Erickson, B. A., Blaschko, S. D., Steers, W. D., & Rosen, R. C. (2013). The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nocturia: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Journal of urology, 190(3), 953-957.[4] Cho, J. W., & Duffy, J. F. (2019). Sleep, sleep disorders, and sexual dysfunction. The world journal of men's health, 37(3), 261-275.[5] Nilsson, P. M., Rööst, M., Engström, G., Hedblad, B., & Berglund, G. (2004).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 middle-aged men is related to sleep disturbances. Diabetes care, 27(10), 2464-2469.[6] Liu, Y., & Tanaka, H. (2002). Overtime work, insufficient sleep, and risk of non-fat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Japanese men.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59(7), 447-451.[7] Moon, S., Kim, Y. J., Chung, H. S., Yu, J. M., Park, I. I., Park, S. G., ... & Cho, S. T. (20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cturia and mortality: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International Neurourology Journal, 26(2), 144.[8] Von Ruesten, A., Weikert, C., Fietze, I., & Boeing, H. (2012). 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Potsdam study. PloS one, 7(1), e30972.[9] Cheng, W., Fan, Y. H., Liou, Y. J., & Hsu, Y. T. (2021).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nocturia in young Asian adult males: an online survey. Scientific Reports, 11(1), 16218.[10] Jhaveri, J., Gauthier-Loiselle, M., Gagnon-Sanschagrin, P., & Wu, E. Q. (2019). The economic burden of nocturia on the US health care system and society: 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nalysis.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 Specialty Pharmacy, 25(12), 1398-1408.[11] Li, H., & Qian, F. (2023). LOW-RISK SLEEP PATTERNS, MORTA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AT AGE 30 YEAR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172 321 US ADUL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81(8_Supplement), 1675-1675.[12] Miller, P. S., Hill, H., & Andersson, F. L. (2016). Nocturia work productivity and activity impairment compared with other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Pharmacoeconomics, 34, 1277-1297.[13] RAND Europe Nocturia Survey 2019. https://www.rand.org/randeurope/research/projects/nocturia-effects-on-health-and-productivity.html.
甲亢折磨!56歲男1個月暴瘦14公斤 中西治療逆轉恢復健康
50歲林女士於南部醫院就醫時被診斷為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後即開立西藥給於服用,因甲亢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開立中藥給林女士服用,經過中西藥合併服用2週後,林女士即停止服用西藥,中藥持續服用4個月後,游離甲狀腺素自3.11降至正常值1.01、甲狀腺荷爾蒙刺激素上升至1.119(正常值0.35-5.50 uIU/mL),體重由51公斤回復到55公斤,身體狀況均回到正常。另一案例,為56歲許先生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病人,病患先以西藥控制,但游離甲狀腺素3.9仍偏高。107年許先生在1.5個月內體重自70公斤快速下掉至56公斤,爆瘦14公斤,心跳過速為90-100次/分鐘(正常值60-80),因此至中醫部黃升騰主任門診就診,建議先採取中西醫合併治療。服用中藥4至6個月後,檢查發現出現甲狀腺功能不足的情形,黃升騰建議酌減西藥藥量;再經過9個月的治療,許先生完全停止服用西藥,而游離甲狀腺素回復正常,再續服中藥2個月持續正常,黃主任建議可完全停藥,許先生的體重也回復到70公斤。上述兩位病人的甲狀腺數值追蹤迄今仍維持正常。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黃升騰主任指出,甲狀腺亢進多為自體免疫性疾病,往往容易反覆發作。甲狀腺功能亢進原因很多,如甲狀腺毒性結節、腦下垂體腺瘤、妊娠絨毛膜癌等;最常見原因為瀰漫性甲狀腺毒症,好發年齡在20歲-40歲,女性病例往往是男性的4至5倍。甲亢高危險群,多有家族病史、處於長期壓力的人。在台灣,2010年報告的甲亢發生率為千分之3.7,估計台灣約8.5萬人罹患甲亢。黃升騰進一步說明,甲亢病人尋求西醫治療,其中包含開刀、放射碘跟抗甲狀腺藥物等治療方式,可能伴隨副作用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需長期補充甲狀腺素,至於長期服用甲亢藥物則易出現皮膚過敏等症狀。中醫藥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根據中醫病因病機,多為肝氣鬱滯,氣鬱化熱,痰瘀互結,聚而成塊,臨床上靈活處方能取得良好療效與控制。中醫臨床治療主要以舒肝解鬱、滋陰清熱、消痰化瘀為治療方向,治療期間約需半年至一年時間,同時輔以定期檢測,確定甲狀腺功能逐步回復正常。病人經過治療後,皆能取得良好療效也無明顯副作用,於長期追蹤下均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目前仍定期回診密切追蹤。
肝火旺不等於肝指數升高 中醫師詳解肝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中醫與西醫最大的不同是中醫往往看的是整體,中醫所談的五臟---肝、心、脾、肺、腎,與現代醫學的肝臟、心臟、脾臟、肺臟、腎臟五種器官(organ)是不同的。中醫的五臟是「藏象」的概念。中醫師賴睿昕解釋,「藏象」就是將人體的生命現象用「功能系統」來分類,與現代醫學主要用「器官組織」來分類有所不同。熬夜易惹「肝火旺」,注意這些症狀!肝的功能系統主要為疏通、生發、升散等生理功能,而運用現代醫學則是代表,消化系統的蠕動、分泌與吸收、水分的新陳代謝、血液的運行、女性的月事與賀爾蒙分泌穩定、以及情緒的控管等。如果要對應西醫的器官則為大腦的邊緣系統,下視丘與腦下垂體,以及肝膽消化分泌則較為相關,換言之,中醫的肝涉及現代醫學的神經、精神、內分泌、消化、生殖、乃至於免疫等諸多系統的功能,其中又以自律神經與內分泌功能最為主要。中醫常常講肝火旺,並不是指GOT、GPT升高,賴睿昕中醫師表示,所謂的肝火就是體內「促進機體功能活動的能量」用「火」來稱呼。當體內的火若太大,失去控制或造成傷害,就成了病理性的火。例如「肝」臟腑的機能過度亢進,影響正常生理,就稱作「肝火」。通常與壓力或是過度亢奮的情緒有關係。而熬夜也會導致肝火旺,常常會伴隨有頭痛、眼紅眼屎多、口乾口苦、冒痘痘、肩膀僵硬、胸悶、心煩、躁熱、小便黃熱、便秘,月經不調、或睡眠品質不佳等症狀。而熬夜晚睡,生活作息不正常使當肝的機能過亢化作「肝火」,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內分泌失調與新陳代謝不平衡,而俗稱的「爆肝」並不等於「肝臟發炎」,除非本身有肝炎帶原,肝火與肝功能異常也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卻是惡化的主要因子之一。若真的需要熬夜,賴睿昕中醫師提醒,應避免吃泡麵等含有防腐劑過多的加工食品,以避免再讓肝臟產生更多的負擔。長期熬夜或是需要值班的民眾,一旦人體能量透支到一定的程度時,就容易造成陰陽失衡、陰虛火旺等口乾舌燥、口臭口苦、眼睛酸澀,紅腫發癢等不適症狀產生,而本身肝臟有問題的患者熬夜會加重肝功能的惡化這是無庸置疑的。蘆薈治肝炎非良方,肝病與肝炎不同病變!當發現自己有肝炎,很多民眾會用蘆薈當偏方來治療。賴睿昕中醫師指出,蘆薈比較常用於外用,內服的話容易傷胃,中醫常常使用煅蘆會來治療病毒性肝炎,也就是把生蘆會用火煅燒成炭,以降低它寒涼之性。而治療肝炎與肝病其實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在中醫來看,肝的功能是主疏洩、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鬱。主筋,開竅於目,其華在爪,與膽互為表裏。故中醫肝病可表現為血液、筋脈、消化、情志、眼睛等方面的疾病。於中醫的肝系統個性外向、活潑、亢奮,像是「過動兒」,對外在環境及身體情緒變化常反應過度,因此疏通調節的功能一旦出現異常,肝火一路順著肝的經脈延燒,就會有眩暈、頭痛、中風、失眠、耳鳴、口乾、口苦等肝火旺盛、肝陽上亢的現象。不同於現代醫學所指的「肝炎」是傳染性病毒性肝炎的簡稱,主要是由肝炎病毒入侵,使肝細胞的功能發生障礙,或損害肝細胞而出現的肝臟本身的一種病變。所以中醫的肝病不能與現代醫學的肝炎劃等號。中醫的肝病有虛實之分。實證中,臨床表現為頭痛暈眩、耳鳴如潮、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脇肋灼痛、煩躁易怒、失眠多夢,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紅苔黃糙、脈弦數等就可以使用蘆薈等清熱瀉火的中藥治療,但是中醫使用不會用生蘆薈,通常會用煅蘆薈來治療急性肝炎,因為煅蘆薈抑制發炎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要配合其他的中藥調理,治肝病或是肝炎絕對沒有什麼特效藥。護肝守則 生理與心靈修養同等重要在台灣有90%以上的人都已感染過B型肝炎,且有20%的人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雖然其中的一部份人會有肝炎的發作,但大部份的人是所謂的健康帶原者,也就是體內一直存有B型肝炎病毒,但病毒並未對肝臟有危害,可以和平相處到人死亡;只是有一小部份的健康帶原者,會有急性發作或慢性肝硬化的可能,這通常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係。不管是中醫的肝病還是肝發炎,休養是很重要的,賴睿昕中醫師提到,生理與心靈的修養都很重要,對肝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去「激怒」它。例如油炸、燒烤等,咖啡跟茶也太燥,容易上火。但是也不能過度的食用青草藥或蘆薈,這樣對消化系統來說過於寒涼,使用過多反而會讓肝病症狀更糟。讓扮演人體除濕機的脾胃機能受寒,更不容易去濕解熱。中醫治療肝病效果是肯定,但是中醫治療肝炎與肝纖維化是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應注意起居飲食,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等將對治療起到促進的作用。B肝患者平常也可透過按壓穴位,達到保護肝臟,疏肝理氣與提升正氣之功效:太衝穴:位置:腳背第一、二足趾跖骨連接部位凹陷處。作用:屬肝經的原穴,具有疏肝理氣作用,可緩解急慢性肝炎所造成的不適。曲泉穴:位置:膝關節內側橫紋端上方凹陷處。作用:屬肝經的合穴,具有清肝火、利濕熱的作用,還可協助調節肝臟血流。足三里穴:位置:膝蓋外膝眼處下三寸,脛骨旁開一寸處即是穴。作用:屬胃經的合穴,由於肝炎病人經常會覺得腹脹噁心,可藉由足三里穴改善脾胃機能,並進一步提升後天之本,增強免疫力。清肝茶飲別亂喝 良好作息飲食更重要B肝患者病況穩定時期平常若想喝些茶飲調養,要小心切勿自行服用坊間清肝火、解肝毒的藥物,因為長期喝太多清熱解毒的中藥茶,反而容易傷害正氣、損及脾胃。可以選擇喝性質較為平和的保肝健脾茶,藉由扶正去改善肝功能。保肝健脾茶材料:黨參6g、白朮6g、茯苓6g、枸杞子9g、五味子6g、紅棗5顆作法:將上述藥材清洗過後稍作浸泡軟化,放入1000c.c.的清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5-20分鐘,將藥渣濾出取汁放溫後飲用。作用:黨參搭配白朮與茯苓可健脾補氣,提升免疫力,枸杞子能夠滋補肝腎,搭配五味子可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紅棗補中益氣以外,其內含有三萜類化合物的成分,可以協助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
陽光暖男3/媽單親養家背債 林依晨拚事業23歲立遺囑
伊林模特兒徐瑋澤從單親家庭長大,由媽媽獨自扶養他與小7歲弟弟,他也自願承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不僅照料弟弟的學業,更以身教、言教樹立好榜樣,讓媽媽無後顧之憂賺錢養家。其實演藝圈也有許多藝人出身單親,體悟到家人賺錢養家不易,在演藝事業大放異彩後「加倍奉還」。周杰倫爸媽在他國一時離婚,媽媽辛苦將他一手拉拔長大,並積極培養他的音樂素質。周杰倫出道後,他經常利用音樂傳達對母親的感謝,2003年還以媽媽名字「葉惠美」,取作專輯名稱,就連周杰倫婚後,他依舊經常陪伴在媽媽身旁。周杰倫除了曾公開表示,媽媽是世界最重要的女人,也曾在IG寫下:「My mom is not only an art teacher atschool but also in my life.(我媽媽不僅是學校的美術老師,也是我人生的老師)」林依晨的媽媽為了扶養她和弟弟,以卡養卡累積數百萬債務。18歲那年,林依晨為了替弟弟換電腦,參加第一屆「捷運超美女」獲得冠軍,開啟星途。為了幫媽媽償還債務,她6年拍13部戲,她擔心操勞出現意外,早早在23歲那年立下遺囑,26歲那年她罹患腦下垂體蝶鞍部囊腫,治療休養約2個月復出,拚命多年如願在30歲前還清債務。出身書香世家的張鈞甯,父母在她國小時離異,她和姐姐作家媽媽鄭如晴養大。張鈞甯沒有太多物慾,進演藝圈後幾乎都把薪水交由媽媽掌管。2009年張媽媽投資失利,張鈞甯更是二話不說將自己辛苦3年,存來買房的頭期款拿來還債,母女倆也吸取教訓,謹遵「不懂的不碰!」近年張鈞甯開始投資股票,短短4個月獲利數千萬,精準的投資眼光獲封「新一代女股神」。
月經4個月來一次…人妻求子5年全落空 醫揭「1疾病」是元凶
一名36歲的張姓人妻結婚5年一直無法順利懷孕,且長期有月經不規律的困擾,最長間隔曾達4個多月,導致夫妻倆不知該如何把握時間做人。經就醫檢查,醫生發現張女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同時伴隨子宮內膜息肉問題,種種因素都影響受孕,最後夫妻倆最後決定進行試管,目前已順利懷孕。雙和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許越涵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育齡女性常見的內分泌性疾病,發生率約10%,臨床上普遍認為和遺傳、荷爾蒙變化等因素有關,主因為腦部下視丘及腦下垂體的調控出現異常,導致雄性素異常增加、卵泡不發育,引發排卵異常、月經週期不規律等症狀。許越涵說明,由於張女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在進行刺激排卵療程時,要特別謹慎小心調控藥物劑量,並以特殊破卵方式降低後續引發卵巢過度刺激的可能性,讓患者取卵後依舊能維持正常生活,最後也順利取得卵子26顆,並成功培養了7顆優質囊胚接受冷凍保存。至於子宮內膜息肉的問題,許越涵指出,子宮內膜息肉會影響胚胎著床成功率,因此需安排子宮鏡手術,切除子宮內膜大於1公分的息肉,手術過程中也要盡可能小心保護內膜、降低對子宮內膜的傷害,後續再安排植入,將內膜鋪成至合適狀態,經第一次植入張女即順利懷孕。醫師提到,由多囊性卵巢導致不孕的案例並不少,除降低受孕率外,雄性素過高也會造成青春痘、掉髮等狀況,甚至可能引起新陳代謝疾病、肥胖、心理焦慮等問題。許越涵提醒,女性朋友若有上述症狀,應盡快前往婦科就醫,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避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