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幹中風
」 健康2.040歲男「聚餐太熱走出餐廳」下秒腦中風倒地 醫示警3大危險因子
近期台灣天氣寒冷,自本月12日第一波寒流以來,全台緊急救護內科OHCA人數已高達587人。日前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睿生醫師也分享一個案例,一名40多歲男子近日與同事聚餐,飯後因身體發熱直接走出餐廳,突然眼歪嘴斜倒地,經送醫後診斷為腦幹中風。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睿生醫師指出,本月以來,他已接診多名腦出血中風患者。這名男子年約40歲,擁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症狀,且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男子當天與同事聚餐後,吃得滿身大汗,未圍圍巾或戴帽子,直接走出店外,結果不久後便出現眼歪嘴斜、言語不清的情況,立即被同事送往急診。而在經過電腦斷層等檢查,男子被確診為腦幹中風,且出血位置十分危險,為了控制病情,醫師決定將其收治於加護病房,並採用藥物治療,觀察是否需要進一步開刀取出血塊。陳睿生醫師強調,在寒冷季節,許多人喜愛食用熱食或火鍋,導致身體升溫。然而從暖和的室內環境突然暴露於寒冷的戶外,特別是未做好保暖,可能會引發健康危機,尤其對於患有三高症狀或吸菸者而言,血管狀況較脆弱,頭頸部的保暖尤為重要。他指出,頸部擁有主要的血管,這些血管與心臟直接相連,當血管品質不佳時,遇到溫差劇烈變化,可能會導致血流供應不足,從而增加中風風險。此外,陳睿生指出,頸部血管中還存在受器,可感知外界溫度變化,當溫差過大時,會引發血壓劇烈波動,進一步導致中風,該病患在暖和環境下,忽視了保暖,導致血管在寒冷的室外環境中受到劇烈刺激,三大危險因子同時作用,最終引發中風。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提醒,民眾在寒冷的天氣要注意保暖,因為低溫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尤其是老年人應減少冷天一大早出門,以及避免洗三溫暖或泡熱水浴太久,洗澡最好採淋浴,水溫不要過高,大約攝氏40度為宜。除了注意天氣劇烈變化外,亦需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另外定期測量血壓、血糖、血膽固醇,多喝水、並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都能預防腦中風之發生。衛福部也呼籲民眾注意中風徵兆,包括嘴歪眼斜,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言語不清等,如果民眾一旦不幸發生中風,亦能早期察覺並迅速送醫,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以降低中風所導致的殘障。一旦自己或家人、朋友出現中風徵兆,要趕緊就醫,就醫前要注意保持鎮定,將病患麻痺的那一側朝上側臥,以免嘔吐物或分泌物掉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避免餵食任何食物或藥品;解開緊身衣物,如皮帶、胸罩、領帶等,以協助病患呼吸。
洗澡無法感知水溫冷熱! 就醫竟發現是腦幹中風惹禍
50歲詹姓貨車司機,日前凌晨下班回家時,想用熱水澡洗掉一天的疲憊,但左手感覺不太到溫度,原以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隔天一覺起來發現兩邊臉的感覺不同,覺得左臉刺刺麻麻的,感到不對勁而至急診就醫,聽到詹先生的主訴,醫師說這恐是腦中風,讓他住院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所幸發現得早,經口服抗血小板藥物並搭配復健治療,約一周內便大幅改善並出院返家。確診腦幹中風 嚴重生命危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鄭耕兆醫師表示,患者兩側的肌力正常,不過有出現感覺缺失(如身體兩邊對觸覺、痛覺及溫度的敏感度不一樣)、吞嚥問題(如喝水會嗆到)等症狀,且右側眼瞼下垂,經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是腦幹中風。鄭耕兆醫師說,患者本身有高血壓,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他血管梗塞的部位在右側延腦處,延腦是腦幹的一部份,主要控制心跳、呼吸和血壓,因此當延腦受損時,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疑似中風症狀快送醫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第五位,腦中風來得突然,且嚴重可能致殘,造成整個家庭的壓力。鄭耕兆醫師提醒,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應依照醫囑按時回診及服藥,當有疑似中風之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盡快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NONO性騷纏訟未決!小紅老師「突貼黑底圖」慟喊:母親我愛祢
網紅「小紅老師」今年6月提告NONO(陳宣裕)涉嫌性騷、性侵,目前全案進入司法流程,沒想到官司尚未落幕,小紅老師今(13日)突發「黑底文」悼念,悲痛喊道「謝謝祢,我愛祢」。小紅老師今天在社群平台發文直呼,「謝謝祢,我愛祢,帶領我來這宇宙,這輩子最愛我的人,我這輩子最愛的人,我的母親」,儘管內容沒有提及逝世消息,但從突然曬出的全黑照片,以及用「祢」來代稱母親,不難猜測小紅老師的媽媽已經人生圓滿。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表哀悼,「媽媽這輩子的功課做完了,去更好的地方了!節哀」、「請小紅老師節哀,保重身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請節哀,小紅媽現在已無病痛,要替她高興,願小紅媽往生淨土,離苦得樂。」事實上,小紅老師4天前才剛發文透露,母親因腦幹中風住進加護病房,接受插管治療後只能倚賴呼吸器活命,「剛好這幾天媽媽生日,在病房幫她慶生,雖然她每天都不記得昨天,但她每天都在努力著,我也相信她很快就能回家。」沒想到才剛過完生日不久就傳出噩耗,讓她悲慟不已。
猛男健身突後頸劇痛「血管變太極圖」 醫曝恐怖後果:可能中風
椎動脈損傷要注意!曾有一名男子去健身房,運動做到一半頸部突然很痛,伴隨頭暈,而且右半邊身體開始麻痺,送醫檢查發現是椎動脈剝離,好在經過治療後,情況有所改善。新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子洋在《健康2.0》透露,有一名男患者常常上健身房,某天做了一個動作後,可能太過用力,頸部後方突然感覺很痛,突然伴隨著劇烈頭暈,立刻送醫急救。送到急診室檢查後,發現男子除了頭暈、嘔吐外,講話還有點大舌頭,甚至身體右半邊開始有點麻木。男子做了神經學檢查,發現右手會晃來晃去,沒辦法控制,有中風的現象,於是照了大腦的核磁共振,正常椎動脈橫切面應該是圓形、血流是順的,但病患的結果竟是像太極的「S型」圖案。(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對此,劉子洋解釋,因為血管有一半是堵住的,另一半是正常的,才發現是椎動脈的內膜剝離,除了暈以外,由於小腦是掌管平衡感,剛好椎動脈連著小腦,一旦這個地方缺血,絕對會頭暈,加上血管上都是神經,撕裂下來血液不斷沖刷,就會相當劇痛。幸運的是,男病患後來吃藥治療,情況逐漸改善,麻痺和頭暈都好了,但剝離仍然存在,要注意會有血栓一直發生,日後可能導致中風的情況。據了解,椎動脈損傷會引發小腦中風、腦幹中風,小腦中風會出現頭暈、嘔吐、平衡感喪失及眼振(眼球會依物體慢慢移動,突然再向反方向運動的不正常的跳動),腦幹中風會出現複視、昏迷、四肢癱瘓、顏面神經麻痺、呼吸心跳停止等,須特別小心。
婦一碰眼科手術就暈眩! 醫揭5種可能原因
一名70歲女性發現近年來視力漸趨模糊,前往就醫後發現是罹患了白內障,並由眼科醫師安排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到了正式動手術的時候,以為可以重獲新「視」界,無奈只要一躺上手術檯,眼前景物就會開始旋轉,甚至感到噁心嘔吐。這名女性本以為是因為過度緊張,導致手術無法順利進行,於是只好延後開刀。兩週後再上手術檯,一躺下又是相同的情境,手術只能再度延期,難道復明無望了嗎?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專科陳建志醫師以及精神科專科曾秉濤醫師指出,只要搞清楚成因,並對症下藥,仍是有機會解救靈魂之窗。眼科手術做不下去跑來暈眩門診?醫:這些原因勿忽視!在暈眩門診中,因為眼科手術而導致暈眩症狀的人確實不多見,而這名女性也很納悶,只是開個眼科手術,甚至還沒動刀就發生狀況,為什麼本來是看眼科,還要跑到暈眩門診呢?實際上,這類發生在眼科手術的暈眩現象又叫做「眼科手術暈眩症」(ophthalmologic-operation dizziness/vertigo),主要發生在眼科當中最常見的白內障手術,主要成因有以下5種:1. 耳石脫落非小事,沉積在半規管內讓你暈!當耳石顆粒自橢圓囊內的耳石斑脫落,再順著內淋巴液循環,沉積於後半規管或水平半規管,就會在患者躺下時,因慣性及重力作用,繼續帶動內淋巴液流動,導致患者以為還處在改變姿勢的狀態,引起眩暈及眼震。2. 耳石也會跑錯棚?黏著在頂帽照樣暈!當耳石順著內淋巴液循環,沉積於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黏著在頂帽上,就會在患者躺下時,因重力作用,使頂帽向低處彎曲,讓患者以為一直在改變姿勢,進而引起眩暈及眼震。3. 過敏人要小心!耳石斑向上浮起宛若大怒神過敏體質會使耳蝸分泌出蛋白質濃度較高的內淋巴液,比重也較高,一旦患者躺下,橢圓囊內耳石斑的比重便相對較低、向上浮起,患者會以為身體正向下墜落,引起眩暈及眼震。4. 牽一髮動全身!「這裡」暴露在頭顱內一躺就暈上半規管上方缺乏骨性外殼,跟顱內之間僅隔一層薄膜,甚至直接暴露於腦脊髓液中,就會在患者躺下時,產生多餘的內淋巴液擾動,引起眩暈及眼震。5. 血管也會「擾民」!基底動脈狹窄易引發眼心反射若基底動脈因動脈硬化而狹窄,在眼科手術時,便容易誘發眼心反射,導致心律降低、心搏輸出減少,進而使得基底動脈血流減少,腦幹因而發生缺血,引發眩暈及眼震。▲圖為內耳機轉所引起的眼科手術暈眩症。眼前的黑不是黑!解決暈眩,眼科手術有望順利進行陳建志醫師、曾秉濤醫師表示,若患者本身已有暈眩症,建議先治療暈眩,而後再考慮接受眼科手術,否則暈眩引起眼震,手術就難以施行精準。若是上述病因1及2,則以「耳石復位術」為主,把耳石轉回橢圓囊內,即可痊癒。若是病因3,應先找出過敏原並加以迴避,不然就只能口服抗組織胺,使內淋巴液比重回復正常。若是病因4,目前沒有特殊方法可以根治,除非透過手術修復;若實在難以進行手術,就只能請患者睡眠充足,避免偏頭痛發作,以此增強腦幹抑制眩暈及眼震的能力。若是病因5,會建議口服抗血小板劑或高濃度二十碳五烯酸,增加血球通過狹窄處的能力,預防腦幹中風。
余天中風腦部有血塊 醫曝7徵兆「FAST口訣辨識」:爭取黃金3小時搶救
資深藝人余天今(26日)驚傳中風,李亞萍透露,因發現余天右眼腫起來,雙眼一高一低,而且右手、右腳也抬不起來,抓東西抓不到,就醫診斷發現腦部有血塊,有中風跡象,還好服用抗凝血的藥慢慢化掉,目前須住院觀察至少5天。對此,醫師就提醒,腦中風的症狀以及好發位置,要民眾特別注意。腦中風分秒必爭,延誤1分鐘有200萬個腦細胞死亡,台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丁賢偉曾在節目《健康2.0》透露,中風分成2部分,一個是缺血性中風,另一個是出血性中風,後者就像是在腦袋中有個炸彈,從血管整個爆炸,導致所有的腦細胞都沒有養分和氧氣,所以一段時間後,細胞就會死亡。丁賢偉指出,腦中風好發的位置,最常見的是基底核跟丘腦,還有腦幹、小腦和大腦半球。腦幹及丘腦屬於無法開刀,基底核可以開刀,小腦部分比較特別,屬於「應該開刀」如果大於2公分以上可能壓迫到腦幹,如果要救命就需要開刀,而且時間非常緊迫。中風的位置不同,症狀也不同。(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至於腦中風會有什麼徵兆?根據丁賢偉提供的資料,左大腦會出現說話不清楚、右側無力麻痺;右大腦中風會忽略視覺、聽覺或觸覺,左側無力麻痺;小腦或腦幹中風,則會嚴重暈眩導致走路不穩,最後失去意識。另外,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也補充,腦中風辨識「FAST」口訣,「Face」: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rm」:請患者將兩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完整清晰;「Time」:出現以上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黃金3小時搶救時間。
阿嬤把脈到一半突「度估」…送醫檢查竟中風半癱 醫揭3徵兆保命
老人家常見的「度估」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中醫師鄒瑋倫指出,如果發現家人突然出現「和平時不一樣」的狀態時,就要注意對方狀況,並分享2個同樣是前期有小警訊,卻因處理方式不同,導致一個成為植物人、另一個復建後慢慢康復的案例,表示若把握及時治療機會,就能避免後續的大病。鄒瑋倫在節目《健康2.0》分享這2位病患的治療過程,一個是有三代中風病史、長期吃高血壓藥的60歲患者;與長期為腰痠背痛所苦的80歲老奶奶。鄒瑋倫表示,該名60歲患者某天出現「手臂痛」症狀,並在3天內前往大醫院檢查,但僅發現腦部有些陳舊血管,並無太大問題,且出院後手臂「麻、痛」和「無力感」的情形逐漸減少,沒想到4個月後出現大中風、成為植物人。家屬事後回想時認為,死者出現手臂痛的情況時,可能就已罹患小中風。另一位80歲奶奶則是在把脈過程中出現「突然不講話、頭垂垂」情況,但「家人卻沒覺得不對勁」,因為老奶奶平時就是話不多的人,鄒瑋倫觀察到對方沉默長達2到3分鐘,直覺情況有異,接著就發現奶奶血壓微弱,且不停叫她3、4分鐘後,老奶奶才終於回過神表示:「好像睡著了。」經過此事後,老奶奶家人趕緊帶她去檢查,確診中風和有半癱情形,所幸經復建後,老奶奶逐漸恢復正常。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也補充,大家可以從雙手、雙腳活動和說話狀態進行檢測;首先對鏡子眨眼,接著進行「微笑說123」,觀察嘴角是否歪斜、吐舌看位置有無在正中間,若有歪斜要注意可能是腦幹中風,最後再測試左右手力量是否一致。劉中平表示,小中風是醫師們最希望可以提前治療的疾病,只要把握及時治療機會,就可避免真正的大中風,躲過腦部產生永久性傷害和高達9成患者無法回到中風前身體功能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