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
」 頭痛 腦神經 頭暈 癲癇 蘆洲謠言謀殺了味精!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政治是玩弄下的高明騙術~一般民眾真的不易分辨民主政治下的黑與白、是與非!誠如此刻各種美食節目的非專業氾濫、當諸多民眾看了那些收費的美食節目還有網紅美食的報導誘惑,花錢消費之後、受氣、踩地雷,才知道上當了!這讓我想起數十年前的一樁食品冤案!1968一位叫John的醫生!他冒充自己是「華裔醫生」,以讀者投書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他說自己在吃完中國餐廳後渾身不舒服,頭痛、心悸、盜汗,噁心、身體麻痺等不適,出現這些症狀,他指責是中國餐廳大量使用了味精造成的。接著他又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沒有實驗數據的報告,說他自己將味精注射到老鼠及恆河猴之後,發現牠們畸形腦神經壞死。接著又爆料孕婦千萬不能碰味精,味精會給胎兒造成大腦發育不良,也威脅孕婦健康。從此「味精」被污名化、成了過街老鼠,甚至被當毒品看待!那麼味精到底是什麼呢?1908年一位日本教授(池田菊苗)他發現他新婚的太太煮味增湯加了昆布、比自己媽媽的好喝多了,經研究發現這類有鹽的昆布中有「麩胺酸鈉」,可以對任何食物提鮮,他開始生產這從大自然萃取的玩意兒、全球行銷發了財。當然廚師為了增添好吃度,尤其是中餐廚師常常過度的使用,咱們廚藝界就流傳一句行話「廚藝不精,猛放味精」!味精因為成分中有「鈉」,少許民眾的過敏體質的確有口渴的反應,競爭者的美國調味料食品公司、開始猛攻日本及台灣的味精製造廠商,瞬間「味精」就此被污名化了三十多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 終於在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而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這遲來的正義卻讓味精污名化了約三十年!當賴清德去祭拜八田與一之後、大家才開始研究那水庫及渠道早在清朝時期就已設置、日本人只是修整之後將嘉南平原增產的農作物徵收去當侵略者戰爭的備糧!更殊不知臺灣95座水庫有87個水庫是民進黨一直醜化的兩蔣父子在位時期所策劃興建的!若要說感謝建設台灣,賴清德是不是拜錯了碼頭?柯文哲被羈押已屆期滿,檢調明顯的違反法源、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押逼供」,但這兩個月鋪天蓋地的利用媒體及特定媒體人,大肆渲染,讓柯文哲的人設黑到了極點。這又讓我們想到《戰國策.秦策二》中的「曾母投杼」,曾參的母親連續聽到「曾參殺人」了,心裡從不可能,一直到信以為真,丟下自己手中的工具,往外逃走,這就是流言可畏的另一證明。此刻的執政黨背棄了制度,破壞了官箴,將人民往戰火邊沿推送,我用「味精」與「曾參」的故事給大家提個醒,千萬不要讓政客把我們當「味精」、當「曾參」給消費了!
老翁疫情期間確診「失控狂砍」3護理師致殘!不服判賠913萬 上訴遭高院駁回
2021年5月正值疫情高峰,新北市60多歲洪姓男子因確診新冠肺炎,被送往新北市雙和醫院隔離,不料他卻擅自走出病房,甚至情緒失控持檳榔刀將3名護理師砍成重傷,更導致其中一人右手神經肌腱斷裂,永久傷殘。事後,洪翁被依2宗殺人未遂罪、1宗傷害罪判刑9年4月定讞,還並須賠償3名護理師共913萬餘元。洪翁不服,提起上訴,但高等法院16日已駁回其上訴。事件發生在2021年疫情高峰期,62歲洪翁因新冠肺炎確診,且有全身無力、嗅覺改變等症狀,因此在2021年5月28日被送往雙和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接受治療。然而,洪翁不滿被關起來,時常吵著想要回家,並在5月31日隔離期間闖越門禁,擅自走出病房,遭陳姓、蔡姓女護理師阻止。洪翁回房後心有不甘,竟預藏一把檳榔刀,在另一名施姓女護理師進入病房時朝施女背部、胸部、腹部等處猛刺;蔡姓、陳姓女護理師聽到呼救聲,連忙上前搭救傷者,然而洪翁先是砍傷蔡女的腹部,接著又將陳女砍倒在地,大聲質問「憑什麼把我關在這裡」,並持刀猛刺陳女的會陰處。之後,醫院保全與警察聯手制服洪翁,並將3名傷者送到急診室救治;但其中一名護理師右手神經、肌腱已被砍斷;另外2人則分別受背部穿刺傷導致氣胸、腹部割裂傷,所幸都沒有生命危險。庭訊時,洪翁否認犯行,聲稱自己只是去治療;被告辯護律師則稱,洪翁有大腦神經萎縮情形,且他不記得事發經過,可能影響行為辨識能力,另他曾打電話給女兒訴苦,稱在病房內「看到很多鬼」,希望換病房,顯示當事人有急迫需求才會衝出病房,希望能作為從輕量刑的事由。不過,法官審理後認為,洪翁看見員警後,主動棄刀、要求找律師,可見行兇時沒有失去辨識能力、控制能力,應負完全責任。刑事的部分,洪翁一審時被新北地院依3個殺人未遂罪重判12年6月徒刑,二審時,高等法院改依2個殺人未遂罪、1個傷害罪,判處9年4月徒刑。洪翁上訴,後遭最高法院駁回,全案定讞。除此以外,3名護理師還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新北地院審理後,判洪翁應分別賠償3名護理師230萬元、103萬元、580萬5348元,共913萬5348元。洪翁對此依然不服,提起上訴,二審已在16日被台灣高等法院法官駁回。
5年前患嚴重腦部疾病!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女兒李瑋玲逝世 享壽69歲
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在今(9)日上午逝世,享壽69歲。李瑋玲的弟弟李顯揚9日在臉書貼出訃告,證實姐姐在家中過世的消息,並引述了姐姐在父親私人葬禮上的悼詞:「我不能崩潰,我是個客家女人」,表示自己沒有姐姐堅強。根據《彭博社》、《聯合早報》、《南華早報》報導,前總理、現任國務資政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今晨在臉書發文,公布姐姐李瑋玲已經離世,並提到他們將盡速公布喪禮細節,但謝絕花圈,希望各界改向新加坡嘉諾撒傳教會(Canossa Mission Singapore)、帕金森氏症協會(Parkinson Society Singapore),以及Total Well-Being SG等慈善機構捐款,這對李瑋玲來說更有意義。李顯龍形容妹妹會本能地同理弱勢群體,並在看到不公平或懷疑有不當行為時,會積極動員起來採取行動,「我對玲沒有任何怨恨,並繼續盡我所能確保她的福祉……我會深深想念玲。願她安息。」據悉,李瑋玲是一名神經科醫師,也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她曾在2020年於臉書公開病情,稱自己患上類似帕金森氏症的進行性核上麻痺(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她說,這是種相當嚴重的腦部疾病,一開始會出現類似帕金森氏症候群的症狀,包括影響肢體行動、快速動眼和平衡,導致患者容易跌倒,接著是吞嚥困難、感到窒息、肺炎和死亡。李顯揚去年3月就曾透露,李瑋玲「情況非常不好」。報導指出,李光耀在2015去世後,其留下的房屋也促成了家庭紛爭;2017年,李顯揚與李瑋玲曾指稱,李顯龍違背父親遺願,想保留故居來爭取政治資本,而當時李顯龍透過律師發表聲明反駁,對父親遺囑的最後版本提出了多個疑點。
喜愛這類食物「大腦恐變漿糊」 醫示警:容易得糖尿病
吃錯東西竟會讓大腦變笨!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揭露,有研究指出食用高油高糖飲食,幾個星期就能使大腦神經發炎,腦神經細胞外基質變得「漿糊化」,進而阻擋胰島素進入大腦,容易得糖尿病。黃軒也分享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讓胰島素發揮作用,就能有效預防糖尿病且保持好腦力。黃軒醫師近日在臉書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提出國外有研究發現,人只要幾個星期內不健康飲食,容易使大腦神經元發炎,導致腦神經的細胞外基質(ECM)重塑變得厚又黏;簡單來說,只要常吃高糖油脂食物,就是在破壞大腦神經,使其變得像一片漿糊。而大腦變漿糊後,阻攔胰島素進入下丘腦神經元,去下達旨令磷酸化處理,造成更多血糖堆積,就變成「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不敏感」,很快就會導致糖尿病。不過黃軒透露,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發人員在對小白鼠的實驗中,發現一種消除粘膠質的酶「氟胺的分子」,可以成功消除動物大腦中因漿糊粘性造成的堵塞,增加大腦飢餓神經元對胰島素的攝取,能有效降低血糖控制;若將來能應用於人類,就是一種新的治療模式。最後黃軒表示,「高油高糖食物,就會高黏高稠,漿糊化了你的腦袋瓜」,健康飲食習慣才是保護大腦最根本也最有效的方式,呼籲「好的習慣,你就是天堂!不好習慣,你就得上天堂!」
連3天通宵打牌!37歲男頭劇痛昏迷「嚴重腦出血」 醫嘆:只能長期臥床
衛福部統計,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裡,就有3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而急診醫師林忠慶就提到,一名37歲男子連續3天通宵打牌,到最後一晚時,因頭部劇烈疼痛失去意識,送醫檢查才發現是嚴重腦出血。後來,經過手術治療,該男子雖然成功救回一命,卻也被迫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林忠慶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個腦血管破裂的案例,曾遇到個案與朋友連續打了3天牌,到第3天晚上時,他突然向朋友抱怨「頭超級痛」,痛到想標眼淚,朋友起初以為他是輸錢想落跑,繼續調侃男子。怎料,不到30秒時間,男子就趴在桌上,完全昏迷。林忠慶表示,男子的友人將他送至急診後,經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嚴重的腦出血,已經壓迫到腦波,影響到他的意識,甚至是呼吸心跳。醫護人員緊急安排腦神經外科進行開刀手術,進行顱內減壓,並由影像科醫師做血管栓塞,才將男子的命搶救回來。林忠慶說到,男子住院1、2個月後,意識還未完全恢復,也留下很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後期只能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對此,林忠慶提醒,如果有腦動脈瘤的情形,務必要定期回診追蹤,同時也要注意生活、飲食、壓力、作息等問題。另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重症醫學中心衛教指出,腦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而是一種腦血管的退化性疾病,在腦血管分支處血管壁,因為承受強大的血流直接衝擊逐漸變薄脆弱,時間久了形成不正常的凸起,雖然該病變在平常很少產生症狀,但只要破裂,往往造成嚴重腦出血,也是一種最嚴重的腦出血性中風,有將近5分之1的患者在到院前就死亡,到院者也有3分之1因為其他合併症死亡。
35歲男手掌遭機台壓傷! 「鏡像治療」有效恢復手部功能
一名35歲陳先生在工作中不慎發生意外,被機台壓傷手掌,在接受相關治療後,傷口復原良好,不過手部的肌力、握力及耐力等都還沒恢復到可工作的程度,因此陳先生被轉介到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安排鏡像治療等個別化的工作強化訓練,加強手部能力,以利之後的工作銜接。手傷是常見職災高達39% 需長期復健恢復手部功能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於109年職業災害統計全產業受傷部位分析結果顯示,手部受傷比例高達39%,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災害,尤其是在需要使用手部進行精細或重複動作的工作中。這些傷害可能包括割傷、燒傷、壓傷或擦傷等,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或長期的康復治療來恢復手部功能。鏡像治療 促進神經系統重新組織和功能恢復而鏡像治療(Mirror Therapy)是一種神經復健技術(neuro-rehabilitation technique),常應用於中風復建、手部受傷或手術後復原和神經損傷訓練。其基本原理是通過一個鏡子,創造一個視覺上的鏡像,病人藉由觀察健康手臂的動作代表性地反映在受傷的手部位置上,進而活化產生相同動作的腦神經迴路,幫助患者重建對受損手部的感知和控制。視個人需求搭配其他療法 助恢復運動功能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郭恩芸表示,鏡像治療的應用包括:(1)疼痛管理:通過鏡像治療可以減少患者對受傷手部的疼痛感知,這有助於改善生活質量和康復進程(2)運動功能恢復:鏡像治療可以幫助患者重建對受損手部的運動控制和協調,促進手部功能的恢復(3)神經塑形:透過創造視覺上的鏡像,鏡像治療有助於促進大腦中與運動功能和感覺知覺相關的神經路徑的重新組織和修復雖然鏡像治療在一些手部傷害的復原中顯示出潛在的效果,但其效果因人而異,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因此,在應用鏡像治療之前,患者應接受全面的評估,以確定其是否適合這種治療方法,並且通常會結合其他傳統的物理治療或職能治療方法,以達到最佳的康復效果。
睡覺睡到流口水 醫曝4大可能問題!小心腦中風
不少人都有睡覺睡到流口水的經驗,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如果你的睡姿正確,並且沒有太累,但還是發現自己莫名其妙一直流口水,這時要小心4個問題。醫師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表示,趴睡和側睡會壓迫到耳根附近的腮腺(負責分泌唾液的腺體),這會使唾液分泌大量增加,再加上你的臉頰被緊緊壓著,這樣你就不容易進行吞咽動作,口水不容易清理,當你睡得嘴巴開開時,當然口水就容易流出來了。此外,太累了也會一直流口水,黃軒指出,有時候,你過度疲勞會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當你太累時,更容易進入深度睡眠階段,在這個階段,你整個人都很放鬆,控制唾液吞咽的面部和喉嚨神經肌肉也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因此你的口水不太受控制,容易流出來了。黃軒說,如果你的睡姿正確,並且沒有太累,但還是發現自己莫名其妙一直流口水,這時要小心4個問題:1.口腔衛生問題當你口腔有潰瘍,牙齦發炎,或你戴著牙套、剛戴上活動假牙,這些都會刺激口腔,導致口水分泌增多。2.上呼吸道問題當你常常有鼻炎、鼻竇炎、咽喉炎,這些都容易使你的鼻腔和咽喉不通,你就會容易常常打開嘴巴呼吸,尤其是睡覺的時候。那些打鼾的人,常常醒來時枕頭都是口水的痕跡,大家有注意到嗎?只要上呼吸道阻塞,你就會張大嘴巴呼吸,口水就會容易外流。3.腦神經問題一些腦神經疾病,例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這些會影響臉部肌肉的協調,舌咽動作失調,會導致口水到處流。4.胃食道逆流那些有食道癌、食道潰瘍、胃潰瘍及火燒心的病人,在睡夢中也會過度刺激口腔,導致口水分泌過多,不過上述這些問題,除了在睡覺時容易流口水,還會伴隨其他主要疾病的症狀,例如,如果是巴金森氏症,他們除了睡覺流了一堆口水在枕頭,平常還會有手抖、行動不便等症狀。
暑假毒陷阱1/列管空窗「喪屍毒品」流竄全台 動物麻醉藥恐成下波新毒
7月13日新北三重一名25歲黃姓男子吸食俗稱「喪屍毒品」菸彈後撞死員警,引發社會關注,隔一天,基隆44歲劉姓男子同樣在吸食喪屍菸彈後,開車自撞起火。長達2個月的暑假才過一半,光是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就已破獲6起「喪屍毒品」交易案,其中一起賣家年僅17歲,7月30日信義分局更在新店破獲毒品工廠,查獲價值1100萬的喪失毒品原料,刑事局、新北市刑大也陸續查獲大批「喪屍毒品」。「喪屍毒品」成分依托咪酯(Etomidate)屬人體麻醉劑,法務部今年6月13日法務部毒審會決議後將依托咪酯列管為第三級毒品,預計10月正式上路,查獲警員透露,毒販因此囂張地向買家宣稱就算吸食被抓到也不會有刑責,而這四個月空窗期,正跨越暑假,長達2個月的暑假,令人憂心這類毒品會否傷害青少年的身心。根據內政部統計,警方每年暑假查獲青少年的毒品犯罪約占全年度3~4成,今年警方更是以麻醉藥依托咪酯為查緝重點。同樣鑽法規漏洞的還有動物麻醉藥「替來他明」(Tiletamine),恐成毒犯下波輸台重點毒物。依托咪酯是目前最新型的毒品,本來是人體使用的短效型麻醉藥,以靜脈注射使用,在台須由持合法執照的藥商進口限醫療使用。近年中國出現依托咪酯濫用現象,和傳統吸毒方式不同,毒販會將依托咪酯加入電子菸的菸彈中,還結合各式水果、茶香等風味,企圖增加對年輕族群的吸引力。吸食依托咪酯能迅速擁有2至3秒全身酥麻放鬆的快感,但吸食後會無法思考、無法控制身體、異常顫抖、身體扭來扭去宛如殭屍,因此被稱作「喪屍毒品」,中國早在去年10月就已列管為毒品禁止吸食。毒販因此將市場轉向台灣,因為依托咪酯雖然已在多國被列為毒品,但在台灣目前仍是一般麻醉藥物,許多毒販直接宣傳依託咪酯可代替大麻並且合法,吸引不少年輕人爭相購買,還跟買家掛保證,不但吸食有快感,就算被抓到也沒有刑事責任。刑事局、雙北今年紛紛查獲多起依托咪酯菸彈、甚至加工廠,顯見「喪屍毒品」已擴散全台。(圖/報系資料照)新北市刑大去年9月首次在非法電子菸油中檢出該成分,短短不到一年,「喪屍毒品」便在全台流竄。新北地檢署今年3月查獲依托咪酯485公克、7月4日刑事局更破獲首宗以「依托咪酯」電子菸彈分裝場,查獲可製作1600枚電子菸彈的依托咪酯和果汁菸油,市價約480萬元,吸食依托咪酯的案例也屢見不鮮。眼看濫用情形愈演愈烈,法務部在6月13日緊急召開毒品審議委員會,決議將依托咪酯列管為第三級毒品,但9月行政院公告、10月才能正式上路,而這段長達4個月的過渡期僅能先用《藥事法》來裁罰輸入或製造的業者,但對吸食卻無法有所作為,也讓家長憂心不已,深怕正值暑假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會染毒。警政署強調,這段空窗期會持續加強查緝依托咪酯案件,也已經列暑假青春專案的重點查緝對象,以防制這類物質危害。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告訴CTWANT記者,依托咪酯使用過量會有三大問題,首先是「呼吸衰竭」,其次會抑制人體的腎上腺素,可能導致休克。第三,依托咪酯畢竟是麻醉藥物,作用在大腦神經,若是同時又服用安眠藥或酒,很容易造成意識昏迷、呼吸衰竭。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執行長林芯瑩曾分享一位依托咪酯成癮案例,這位藥癮者說,吸食後的快感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會不斷補充,頻繁使用的下場,就是逐漸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症狀,有一次開車等待紅燈時多抽幾口,下一秒回神時已撞上對向車道的車輛,短短半年就撞爛了家中3部車。不只依托咪酯,近年來毒販鎖定各式人畜麻醉藥,根據刑事局統計,近年受理混合式毒品檢驗數據來看,110年檢體數約17萬個,到了今年光是1-6月,檢體數就已有15萬個。根據最近中國的新聞指出,一種替代「依託咪酯」的動物用麻醉藥「替來他明」已悄悄在市場上出現,吸食後會出現筋攣、心跳過快、嘔吐、嚎叫等症状,過量可能會意識不清、死亡,未來是否將成為台灣下一波新興毒品,值得關注。預防新興毒品6原則
台灣每30分鐘多1名「失智者」! 中藥、針灸治療有效改善輕、中度症狀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台灣每30分鐘就會增加1名失智者,另在衛生福利部112年全國社區失智症調查報告中,年齡層越高失智症盛行率則越高,65歲以上盛行率為7.99%,但到85歲以上時盛行率已高達20.04%。中醫治療失智症 針灸明顯改善輕中度症狀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俞生表示,中醫歷代對失智症(痴呆)的認識及治療,已發展出多樣的治療方式,其中可透過中藥補氣化痰特性來改善腦部海馬迴神經損傷,亦可藉由減少細胞氧化和改善神經退化達到改善認知,以及透過抑制鐵誘導細胞死亡來改善學習及記憶力。目前已知能夠有拮抗壞死過程的中藥萃取物,如連翹酯苷A(Forsythoside A)有抗鐵引發細胞死亡效果、紅景天苷(Salidroside)透過抑制神經性的鐵誘發細胞凋亡改善失智症狀。另外,針灸穴道也能達到改善失智症狀的效果,特別是在輕度及中度失智症的階段,其療效較明顯。失智症分為四種類型 對症下藥方式一次看李俞生進一步說明,臨床上失智症可分為下列四種類型,「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性失智症,為腦部神經微纖維糾結及老年性斑塊形成,在唐朝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中記載的開心散,其組成包括人參、遠志、石菖蒲、茯苓等,經動物實驗行為觀察評估以及顯微鏡觀察腦神經組織,發現服用開心散後腦神經纖維糾結的數量和斑塊有效減少,能達到緩解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會出現漸進性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異常,合併語言障礙,透過針灸穴道,百會穴、四神聰穴、太衝穴、神庭穴、本神穴,改善腦部血流治療症狀。「路易氏體失智症」:是由於路易氏體沉積,出現認知功能波動、視幻覺和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情緒不穩或妄想等,治療方式以開心散加上疏肝解鬱、醒腦開竅中藥加減,並搭配每週2~3次針灸,能夠緩解症狀。「血管性失智症」:因腦部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細胞損害,使認知功能減退,常見症狀如情緒及人格改變、尿失禁、吞嚥困難、構音困難和步態不穩(失足跌倒),治療方式透過針灸為主,服用中藥為輔,讓前期及中期患者可以持續恢復至正常狀況,後期患者能夠維持原先狀況減緩退化。失智症早即診斷治療 以利延緩病程李俞生表示,中醫依循病人不同體質與病理條件而處方用藥及針灸外,尚有按摩、導引(八段錦)、吐納、氣功、太極拳等治療方法,都是治療失智症病人的利器。另外,失智症若能早期診斷及治療,將能有助於延緩病程,因此當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的症狀(可透過AD-8量表或SPMSQ量表檢測),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以利後續病情的控制。
耳鳴前兆竟是「耳中風」 妹子親曝血淋淋例子:我拜託了
早點發現,早點治療!一名女網友自述,耳鳴的問題持續很久,但她都沒有警覺,直到演變成重度聽損,而且會頭暈、走路不穩,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就醫檢查診斷為「耳中風」。原PO在《Dcard》論壇透露,耳鳴的情況持續一陣子,變成單邊中度到極重度聽損,後來開始頭暈,檢查被診斷為「耳中風」。而三階段正是耳鳴→重聽→頭暈(平衡感不佳),若當時有高一點的危機意識,就可以及早發現治療。原PO描述,當時先是做視野檢查,發現有視神經水腫,告知醫生左耳聽力損壞情況,立刻轉診掛腦神經外科,核磁共振顯示「一個腫瘤壓迫左耳神經導致損壞」,腫瘤導致腦積水,讓眼睛視力減退,也讓腦幹移位,這也是為什麼從高中就開始走路會不穩,容易跌倒,必須緊急住院動手術。原PO指出,耳神經非常脆弱,除了老年人聽力退化,青年人耳神經損退也大有人在,假如耳鳴持續1天,必須馬上到大醫院做深入檢查,黃金治療期為3天,接著指出其他症狀,像是睡眠品質不佳、天氣變化大、三餐不定時、長期在高分貝噪音環境,五官有同時衰退的跡象,都不要輕忽,趕緊就醫。原PO以自身經驗告誡,若有時候好像聽不太到、聽不清楚、平衡感不佳、步伐不穩、視力有視差、貧血的感覺、視力減退、腦袋有脹痛感、手會抖、無力,必須馬上去醫院做檢查,「沒問題當然是好事,有異樣就解決治療,拜託了,我拜託了」。
華夫人逝世/高產量女王突息影 鄭佩佩罹「非典型帕金森症」 醫示警:常被誤認老化
一代俠女鄭佩佩美國時間17日離世,享壽78歲,消息震驚華人世界。據美媒《Variety》報導,鄭佩佩2019年罹患罕見皮質基底核退化症(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生前已決定捐贈大腦供研究使用。對此,有醫師分析這「非典型帕金森氏症」與典型帕金森氏症的不同。鄭佩佩在1963年以電影《寶蓮燈》正式出道後,一直以高產量著稱,晚年甚至維持每年2到6部作品產量,直到2020年才僅拍攝1部《花木蘭》(Mulan),此後再無作品推出。似乎對得上傳言她罹患CBD的時間點。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說明,非典型與典型帕金森氏症最大區別在於「肢體靜態性的顫抖」,非典型患者通常不會有明顯肢體顫抖,因此容易被忽略為老化、失智或頸椎神經疾病。葉守正指出,非典型患者會出現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表情僵硬、手腳不聽使喚、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焦慮等症狀,屬於腦部神經障礙疾病,且目前無延緩病程的治療方法。葉守正呼籲,如出現類似症狀,應尋求神經內科鑑別診斷。另據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資料,非典型帕金森氏症除了CBD,還有多重系統萎縮症、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擴散性路易體症、阿茲海默症等,不屬於大腦神經退化,而是進行性神經障礙的疾病,且病情發展迅速。
李運慶爸失智「脾氣壞上加壞」 一念頭轉變…父子關係反轉:他變得很可愛
大愛劇《你好,我是誰2》八月八日即將上映,導演馮凱、李運慶及班鐵翔出席第一波主創卡司公布。李運慶接到劇本半年前,爸爸被診斷出中度失智症,原本脾氣就很差的爸爸,脾氣變得更差,完全不知該如何照顧,開拍前聽曹汶龍醫師分享「你有機會可以獲得一個全新的親人」,回家後心態就完全變了,「這麼長時間以來,我這麼害怕的一個爸爸,有可能他會變得很可愛」。李運慶說自己的爸爸脾氣很差,罵人時完全不能回嘴,小時候就很想畫符咒把爸爸定住,聽到爸爸罹患失智症「有沒有可能有一點喜的成份在裡面,他沒辦法跟你吵架了」,導演馮凱解釋「那不叫喜,是鬆了一口氣,沒辦法再跟你吵架了」。李運慶提到爸爸原本脾氣很壞,父子一度不知該怎麼相處。(圖/侯世駿攝)李運慶提到,爸爸八十一歲,原本是一個很愛跑步的人,有段時間很晚才回家找不到路,經常半夜起床找東西吃,他父親因為自尊心強不想檢查,一直到父親生日當天跑步摔斷腿,坐救護車去醫院檢查,出現時空錯亂,順便檢查腦神經,才被診斷出中度失智症,出院後送到日照中心,一起上課運動,情況有好轉些。李運慶的女兒現在五個月大,他說爸爸很喜歡找他女兒「他很喜歡在她面前跳舞給她看」。李運慶的太太還說他爸爸是「小精靈」,因為夫妻倆都發現家中的拖鞋原本朝門內,突然都朝外,兩人調了家中監視錄影器,發現是他爸爸半夜起床,用「樹獺級慢動作的速度」把拖鞋轉向,詢問之後爸爸才說「我怕你們太急急忙忙,花太多時間,我幫你們轉好」,讓李運慶邊說邊覺得自己的爸爸「好可愛、超可愛的」。李運慶、班鐵翔、馮凱出席《你好,我是誰2》茶敘。(圖/侯世駿攝)現在父子感情變好,父親有事都會說「等一下,我問一下運慶」,李運慶也學會用哄的方式跟父親相處,歷經照顧父親尿床、半夜都會起來兩三次看看父親的經驗,生完小孩後,照顧女兒也變得得心應手。他父親到了日照中心上課,也都會精神抖擻的跟說早安,還請大家都喊他李教授,也很驕傲的說大家覺得他的的手工藝品做得很好,家中冰箱也都貼滿了父親的作品,雖然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情況持續走下坡,不過歡樂的相處也延緩了父親失智的症狀。導演馮凱第一次拍大愛電視的戲,他受到媽媽周遊、人稱「阿姑」的影響深遠,媽媽教他拍戲「笑笑地哭,哭哭地笑(臺語)」,馮凱說「一直到年紀超過五十才懂」,情緒是多面向有層次的。馮凱說拍《你好,我是誰2》的心得就是希望觀眾能「透過感動學習到什麼,然後把這份感動宣揚出去,在我覺得,這才是大愛」。
惡保母頭下腳上狠摔8月大男嬰14次致腦重傷 法院二審仍判9年6月
屏東縣1名陳姓單親媽媽委託保母蘇渝婷照顧8個月大的男嬰,卻不料保母因不耐男嬰哭鬧,以「頭下腳上」的方式狠摔男嬰14次,造成男嬰顱內出血、水腦症及眼部、右腦神經的永久性損傷,法院一審時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重傷罪》判處蘇女9年6個月,蘇女不服上訴,高雄高分院於6月25日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事件發生於2022年12月11日,屏東縣恆春鎮的蘇渝婷持有合格的保母證照,受陳姓單親媽媽委託,每月以1萬5750元的報酬照顧其8個月大的男嬰,工作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7點至晚上7點,然而,僅僅過了3天,竟傳出悲劇。2022年12月14日下午4點多,蘇女發現男嬰出現抽搐、四肢癱軟和體溫過低等症狀,隨即由其丈夫撥打119求助,男嬰先被送往恆春基督教醫院,隨後緊急轉送至高雄長庚醫院,經過檢查,醫院發現男嬰腦部和視網膜出血,且無意識狀態持續超過24小時,需要領取重大傷病卡。警方獲報後展開調查,發現托育中心的監視器檔案已被損壞,事後透過科技手段還原監視器畫面,找到1700個瑣碎影片,逐一檢視後,揭露蘇女的虐嬰行為,警方發現蘇女在照顧男嬰過程中,涉嫌以甩、摔等粗暴行徑對待男嬰,其中還將男嬰以「頭下腳上」的姿勢從地板抓起,拋甩、摔到鋪有軟墊和被子的工作平台,甚至從34公分以上的高度將男嬰摔下,造成男嬰頭部重創。一審法院認為,蘇女明知男嬰未滿1歲,哭鬧屬正常現象,卻因個人不耐煩而對男嬰施暴,嚴重造成其永久且無法挽回的傷害,行徑惡劣違反道德,最終判處其9年6月有期徒刑,蘇女對此判決不服上訴,但高雄高分院認為原審判決無誤,於25日駁回其上訴,案件尚未定讞。
日本腦炎流行季「嚴重恐昏迷死亡」 花衛局籲:接種疫苗最有效
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的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而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和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對此,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衞生局提醒,民眾應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附近活動;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衛生局長朱家祥則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國內今(113)年6月12日,國內已有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其中高雄市3例,嘉義縣1例及屏東縣1例。日本腦炎大部分的人感染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朱局長也提醒民眾,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幼兒一般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家中若有尚未完成日本腦炎疫苗接種之適齡兒童,請儘速帶至衛生所或合約醫療機構完成疫苗接種。日本腦炎相關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國內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撥花蓮縣衛生局防疫專線8226975洽詢。
首例本土日本腦炎在屏東發現 7旬翁「住豬舍附近」
屏東縣九如鄉7旬翁18日起陸續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後因呼吸喘、抽蓄而住院,27日被診斷出罹患本土日本腦炎,是今年屏東縣首例確診案例,屏東衛生局發現患者近期沒有旅遊史,但住家附近有豬舍等高風險場所,呼籲民眾要加強防蚊措施、帶幼兒接種疫苗。屏縣府指出,7旬翁18日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時,曾至診所就醫,不料21日又出現呼吸喘及抽搐等症狀,當下立即住院診治,而經醫院通報採檢後27日確診,目前持續治療中,同住者無疑似症狀。屏東縣衛生局經疫調發現,7旬翁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也無相關疫苗接種史,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周圍為主,而住家或活動地附近有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為此,防疫人員已在其住家周邊懸掛捕蚊燈,進行誘捕病媒蚊及噴藥等緊急防治措施。屏東縣衛生局表示,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的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110至113年全國同期截至5月28日止,確定病例數分別為5、1、4、4例,以50歲以上成人較多。衛生局長張秀君說,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和白頭家蚊為主,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她強調,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提醒民眾家中如有出生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應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而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加強防蚊措施,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衛生局呼籲,民眾儘量避免在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也就是黎明或黃昏時,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嫁人後「媽媽」只能稱呼婆婆?逼母親節跟她過 一票揪出關鍵:沒毛病
傳統觀念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代表女子婚後與娘家關係的改變,雖然隨著時代變遷,類似想法早已式微,但仍有部分人存有刻板印象。1名女網友抱怨,婆婆說嫁人後「媽媽」只能用來稱呼自己,生母則要稱「母親」,還要求母親節必須跟婆家一起過,娘家僅需打電話問候,讓她超傻眼。「該幫婆婆掛哪一科?急,非常急!」原PO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婆婆說嫁人以後,只能對她叫「媽媽」,自己娘家的媽媽只能叫做「母親」,不能叫「媽媽」,否則以後會搞混,「母親節也只能幫她過,指定要蛋糕以及餐廳慶祝,自己的母親那邊,就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好,還說,嫁人了,要跟原生家庭保持距離?!」貼文曝光後,大批網友傻眼直呼「叫你老公把他媽領走,真的有病」、「掛腦神經內科確定一下有沒有腦水腫」、「應該沒有醫院敢收吧!因為這沒藥醫了」、「不用再看醫生,浪費時間啦!直接送安養機構比較快」、「你的婆婆又沒有生妳,又沒有養育妳、扶養你長大,太抬高自己的身份了」、「該幫妳婆婆直接物理超渡」。另外,也有人揪出語病,「既然她說娘家媽媽只能稱呼母親,那母親節跟娘家媽媽過才對啊,她跟自己兒子過母親節沒問題」、「母親節應該要幫『母親』過吧?她自打臉」、「她是笨蛋,母親節當然是幫『母親』過啊,她又不是母親,回娘家幫『母親』過節吧」、「你的媽媽她說只能叫母親是嗎?那麼你就跟母親過母親節,因為沒有媽媽節」。
左眼皮狂跳以為發財…樂透全槓龜「雙眼跳到張不開」 竟是疾病找上門
俗話說「左跳財右跳災」,許多人左眼皮不自覺跳動時,都認為是好運降臨的徵兆,然而也有可能是疾病找上門。1名50多歲的男性電腦工程師近期發現左眼皮常自行跳動,以為是發財的預兆,於是買了好幾張彩券盼望一夕致富,不料樂透沒中就算了,眼皮還越跳越嚴重,甚至蔓延到右眼,最後雙眼幾乎張不開。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分享收治個案,該名男姓工程師數月前發現左眼皮不時跳動,心想「左跳財右跳災」,並沒有太在意,還在農曆春節期間買了好幾張樂透,希望一夕致富,誰知彩券完全沒中獎,眼皮還越跳越嚴重,就連右眼皮也開始狂跳,最後雙眼幾乎張不開,就醫後才得知罹患「眼瞼痙攣症」。醫師說明,眼瞼痙攣是指全眼輪匝肌發生痙攣性收縮,造成上下眼瞼閉合,以致無法張開眼睛的狀態。眼瞼痙攣依有無眼部或三叉神經疾病存在,分為自發性及病發性眼瞼痙攣;自發性眼瞼痙攣,經常兩眼都有,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女性較多(女男之比約三比一)。症狀開始時可能只是久久才一次眼輪匝肌的痙攣性收縮,並不影響視力及日常生活;但隨著病情加重,眼輪匝肌收縮的力道及頻率逐漸增加,到最後可能導致眼瞼閉合,面部的表情扭曲,視力嚴重受損,影響日常生活。醫師提到,自發性眼瞼痙攣的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但精神的壓力及倦怠可能會使症狀更加重,在休息睡覺時眼瞼痙攣會消失。有少部份患者的痙攣,是腦內基底核發生病變所造成,而有些病人是因為長期服用神經內科或精神科的藥物,引起錐體外神經傳導路徑有障礙,因而發生類似症狀,稱為遲發性運動困難,這時只要減藥就可以恢復。至於治療自發性眼瞼痙攣的方法,首先是藥物治療,雖然很多藥物被報導可以減輕症狀,不過藥效並不是很顯著;或以肉毒桿菌素局部注射痙攣的肌肉,可以達到暫時緩解的功效,但是大多數患者需要3至4個月就重複注射一次,副作用包括眼瞼閉合不全、眼瞼內外翻、眼瞼下垂、複視等。若以上治療皆無效,則可考慮用手術的方式將眼輪匝肌摘除。
全台首例捐腦者!漸凍人吐心願 愛妻握他手簽名遺愛人間
「台灣腦庫」去年11月於台大揭牌後,就積極準備接受病友捐腦,台中慈濟醫院50歲漸凍病人黃鼎承親身經歷罕疾身心折磨,堅決捐出腦組織,台中慈濟醫院與台灣腦庫合作,黃鼎承20日終於圓夢,成為第1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的捐腦入庫。黃鼎承3年前診斷罹患罕見運動神經元退化疾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他面對生命挑戰從不輕言放棄,但遍尋名醫治療與復健,身體依然快速退化,生活起居全仰賴母親與太太,兩個孩子也受到影響。台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護理長黃美玲(左二)、醫療志工(左一)陪伴黃鼎承(右一)與黃太太(右二)到病房外吸收陽光的滋潤。(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黃鼎承病情發展快速到頸部以下無法動彈,僅能仰賴呼吸器維生,接受台中慈濟醫院安寧團隊居家療護時,自主表明要依照「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自主撤除維生醫療並捐出全身可用器官。台中慈濟醫院表示,黃鼎承積極搜尋漸凍人器官捐贈資訊,得知去年成立的台灣腦庫公開徵求運動神經元疾病病人腦組織,要做為醫學研究及開發新藥,親身經歷罕見疾病身心折磨與拖累的他,堅決要捐出腦組織,期盼能拯救更多家庭,心蓮安寧團隊依照囑咐聯繫台灣腦庫。台灣腦庫代表人台大醫院醫師謝松蒼南下,在病榻前向黃鼎承道謝,並保證「一定會珍惜這份國家寶藏!」他指出,黃先生的大愛會深刻影響腦神經疾病診斷,並帶來治療的成就。謝松蒼告訴黃鼎承,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腦神經疾病與周邊器官會相互影響,黃鼎承也決定願意同時捐出內臟、提供血液做次世代基因定序;最後無法執筆的黃鼎承由太太協助握筆,簽屬捐贈同意書,他激動說:「這場病生得太有意義,感謝上天賜予的恩典。」黃太太說,家人原本不諒解先生選擇撤除維生醫療的決定,如今他以身示教展現勇敢與大愛,如同麥子不死,家人以他為榮,更期盼未來能拯救更多罕見疾病的病人與家庭。
顏面神經麻痺後遺症 針灸、臉部運動、穴位按摩助回復原貌
冬春交際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時期,在台灣,顏面神經麻痺的發生率為每一萬人中會有一至二名,年齡分布大約在15-45歲。中醫師康涵菁說明,顏面神經是人體第七對腦神經,主要掌管臉部的表情肌肉及舌頭前2/3的味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可能原因很多,包含臉部吹風、過度勞累、病毒感染或是腦部的損傷,都有機會引發,進而出現抬頭紋與法令紋消失、嘴角歪斜、眼睛不能閉、半邊臉部感覺麻木或遲鈍或是耳後疼痛等症狀。康涵菁中醫師提及,現在民眾普遍很有警覺心,看到臉部歪斜首先都會懷疑是不是中風,然而中風和顏面神經麻痺不同在於中風除了臉部表徵以外,還會有口齒不清、肢體無力及感覺異常的症狀,可藉此去作辨別。把握黃金期治療 中醫密集針灸有助益儘管近八成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在數週到一兩個月內會漸漸回復,但也有些病情較為嚴重的病人會持續面部僵硬,單邊歪斜不自然的症狀長達1-2年之久,造成生活社交上的困擾。西醫治療在疾病初起之時會給予高劑量的類固醇及抗病毒藥物,後期的話則會建議復建治療搭配服用B群促進神經修復。中醫方面則是可以透過中藥與臉部美容針灸內外同步調理,若能發病兩周內的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回復速度會較快。康涵菁中醫師提醒,假使錯過黃金期才來治療,則需要更加密集的針灸,才有機會恢復正常樣貌。以中醫觀點來看,顏面神經麻痺可對應到古代典籍中的「面癱」、「口眼喎斜」及「歪嘴風」, 主要影響陽明經與少陽經所循行的位置,病因是由於風邪侵犯、痰瘀阻滯或是氣血失養所導致。用藥可視情況使用祛風、通絡、祛痰與補虛的方劑,像是使用補陽還五湯和牽正散去補養氣血,紓解筋攣,同時加入陽明與少陽經的引經藥如白芷與柴胡,去增強療效;若處於停滯期,則還需加上活血化瘀藥物例如丹參和三七,才能突破治療瓶頸。康涵菁中醫師說明,除了服用中藥以外,搭配美顏針灸能夠縮短病程並促進局部神經血管的修復。美顏針的針身比一般針具更為細滑,不僅可大幅降低痛感,還能針對失衡的肌肉筋膜去做調整,並且促進氣血循環,使得患側逐漸恢復自然樣貌,是現今治療臉部相關疾病的一大利器。臉部運動配合按摩穴位 疏通經絡早日康復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最忌諱受到風寒,因此平時一定要做好頭面部的保暖,避免吹風著涼。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相當重要,不讓自己過度勞累,才能提升免疫力。康涵菁中醫師建議,患者可每天使用毛巾熱敷臉部僵硬的區域,並且早晚在鏡前進行張眼、閉眼、挑眉的眼部運動以及吹口哨的噘嘴動作,以刺激肌肉,避免萎縮。此外,也可依據神經肌肉走向去按摩以下三組穴位,幫助疏通經絡。1. 眼部-攢竹穴與太陽穴找法:攢竹穴位於眉頭凹陷處;太陽穴位於眉尾和目外眥的連線中點向後一橫指處。2. 顴部-顴髎穴與下關穴找法:顴髎穴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凹陷處;下關穴位於耳前一橫指,顴弓與下頷切跡中的凹陷處。3. 頷部-地倉穴與頰車穴找法:地倉穴位於嘴角旁約五分位置;頰車穴位於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處。
20歲妹10天沒拉…嗑4顆軟便劑也卡關 突提「1要求」醫秒懂原因
1名20歲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週至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建議改善飲食習慣和多喝水。不過,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直到她突然提出1個要求,醫師猛然意識到可能跟睡眠有關。外科醫師陳榮堅在臉書表示,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睡眠有關,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內分泌失調,對腦神經造成損害,包括焦躁、記憶力衰退等問題,也容易造成肥胖。此外,睡眠不足對消化系統也有影響,可能加重胃食道逆流和大腸無力症等問題,相互成為因果關係,進而形成惡性循環。陳榮堅分享1起案例,1名20歲的女性長期飽受便秘之苦,常常1週至10天都無法解便,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有大腸無力症的狀況,腸蠕動較差,初期治療是給予藥物並建議改善飲食習慣和多喝水;然而,患者2週後回診時,儘管軟便劑已經吃到4顆,便秘情況仍未改善。就在此時,患者突然詢問是否可以開安眠藥,因為肚子脹時無法好好入睡。陳榮堅說,「聽到這一點,我就想到她的血液報告數值正常,那就有可能與睡眠有關,於是詢問她平時的睡眠狀況。她表示每次睡兩三個小時就會醒來一次,這樣的睡眠品質相當差,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自律神經也包含腸胃道神經」。醫師透露,患者1週後的排便情況有大幅改善,因此軟便劑可以開始減量,安眠藥也可以慢慢地停藥,「這個案例就是睡眠問題影響腸胃系統,而排便困難又影響到睡眠,形成惡性循環。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對的切入點,才能將狀況慢慢導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