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外科
」 頭痛連3天通宵打牌!37歲男頭劇痛昏迷「嚴重腦出血」 醫嘆:只能長期臥床
衛福部統計,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裡,就有3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而急診醫師林忠慶就提到,一名37歲男子連續3天通宵打牌,到最後一晚時,因頭部劇烈疼痛失去意識,送醫檢查才發現是嚴重腦出血。後來,經過手術治療,該男子雖然成功救回一命,卻也被迫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林忠慶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個腦血管破裂的案例,曾遇到個案與朋友連續打了3天牌,到第3天晚上時,他突然向朋友抱怨「頭超級痛」,痛到想標眼淚,朋友起初以為他是輸錢想落跑,繼續調侃男子。怎料,不到30秒時間,男子就趴在桌上,完全昏迷。林忠慶表示,男子的友人將他送至急診後,經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嚴重的腦出血,已經壓迫到腦波,影響到他的意識,甚至是呼吸心跳。醫護人員緊急安排腦神經外科進行開刀手術,進行顱內減壓,並由影像科醫師做血管栓塞,才將男子的命搶救回來。林忠慶說到,男子住院1、2個月後,意識還未完全恢復,也留下很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後期只能長期臥床,需要有人照顧。對此,林忠慶提醒,如果有腦動脈瘤的情形,務必要定期回診追蹤,同時也要注意生活、飲食、壓力、作息等問題。另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重症醫學中心衛教指出,腦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而是一種腦血管的退化性疾病,在腦血管分支處血管壁,因為承受強大的血流直接衝擊逐漸變薄脆弱,時間久了形成不正常的凸起,雖然該病變在平常很少產生症狀,但只要破裂,往往造成嚴重腦出血,也是一種最嚴重的腦出血性中風,有將近5分之1的患者在到院前就死亡,到院者也有3分之1因為其他合併症死亡。
耳鳴前兆竟是「耳中風」 妹子親曝血淋淋例子:我拜託了
早點發現,早點治療!一名女網友自述,耳鳴的問題持續很久,但她都沒有警覺,直到演變成重度聽損,而且會頭暈、走路不穩,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就醫檢查診斷為「耳中風」。原PO在《Dcard》論壇透露,耳鳴的情況持續一陣子,變成單邊中度到極重度聽損,後來開始頭暈,檢查被診斷為「耳中風」。而三階段正是耳鳴→重聽→頭暈(平衡感不佳),若當時有高一點的危機意識,就可以及早發現治療。原PO描述,當時先是做視野檢查,發現有視神經水腫,告知醫生左耳聽力損壞情況,立刻轉診掛腦神經外科,核磁共振顯示「一個腫瘤壓迫左耳神經導致損壞」,腫瘤導致腦積水,讓眼睛視力減退,也讓腦幹移位,這也是為什麼從高中就開始走路會不穩,容易跌倒,必須緊急住院動手術。原PO指出,耳神經非常脆弱,除了老年人聽力退化,青年人耳神經損退也大有人在,假如耳鳴持續1天,必須馬上到大醫院做深入檢查,黃金治療期為3天,接著指出其他症狀,像是睡眠品質不佳、天氣變化大、三餐不定時、長期在高分貝噪音環境,五官有同時衰退的跡象,都不要輕忽,趕緊就醫。原PO以自身經驗告誡,若有時候好像聽不太到、聽不清楚、平衡感不佳、步伐不穩、視力有視差、貧血的感覺、視力減退、腦袋有脹痛感、手會抖、無力,必須馬上去醫院做檢查,「沒問題當然是好事,有異樣就解決治療,拜託了,我拜託了」。
鳥山明「硬腦膜下出血」病逝 醫:症狀不易發現長輩需注意
《七龍珠》漫畫家鳥山明1日因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病逝,享壽68歲。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家麟表示,50、60歲及較年長者,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腦部萎縮,使得原本應緊貼著的硬腦膜和腦殼之間產生較大空間,此種腦萎縮並沒有明顯症狀,要避免會造成身體和頭部大力晃動的劇烈運動。 日本知名漫畫家鳥山明的經典作品包含《七龍珠》、《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等,其作品《七龍珠》於1984年開始連載,在日本國內銷量高達1.6億本,在國際銷量更突破2.6億本,成為家喻戶曉的漫畫作品,奠定其國民級漫畫家的地位,作品不只多次被改編為動畫、遊戲、電影等衍生作品,風靡全球,未料今年68歲的他,日前因硬腦膜下出血去世。 根據TVBS報導,硬膜下血腫的發生原因,廖家麟表示,50、60歲及較年長者,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腦部萎縮,使得原本應緊貼著腦殼的硬腦膜和腦殼,產生較大空間;年輕人多半是遭到劇烈撞擊或是車禍,腦膜出血才會引起急性硬腦膜下出血。 明明外觀沒有明顯撞傷,患者只是跌坐在地上或是頭撞到門框或車頂,也可能會造成慢性出血,一至兩個星期後,甚至到一兩個月後,才會因血腫壓迫而引發症狀。 廖家麟 進一步解釋,人體腦膜有三層,最外層是硬腦膜,中間是蜘蛛網膜,內層是軟腦膜,其中硬腦膜和腦殼中間有橋靜脈等很多血管連接。原本腦殼和硬腦膜呈緊密貼合,但隨著老化、腦組織萎縮,硬腦膜和腦殼中間空間變大,大腦容易隨人的行動產生晃動。因此有時候不需要明顯撞擊,或是嚴重受傷,而只是產生較大的身體晃動,就可能把硬腦膜和腦殼間的橋靜脈等血管撕裂或扯斷。 最後,他提醒,這種腦萎縮的老化並無太明顯的症狀,需要精密的檢查才有辦法早期發現,因此年過60歲以上的民眾要避免會造成身體和頭部大力晃動的劇烈運動,若曾有往後跌坐的跌倒、搭車時頭頂撞到車頂、或開車緊急剎車等,曾引起頭部劇烈晃動的情況,事後若出現局部無力、身體無力、癲癇、口齒不清、嗜睡等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
開工上班頭好痛!恐是「頸因性頭痛」作祟 醫:攝取特定食物可緩解症狀
大年初五開工,不少人放長假後回到職場,頭卻感到頻頻作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家麟表示,「一上班就頭痛」有可能是「頸因性頭痛」在作祟。廖家麟表示,「頸因性頭痛」是上班族最常見的頭痛類型之一,會誘發頸因性頭痛有可能是因為頸部肌肉僵硬、緊繃等症狀,而若想舒緩這種類型的頭痛,可以多伸伸懶腰、做頸部肌肉放鬆,也要注意自己的壓力不要太大,並且多攝取香蕉、堅果、牛奶等,可以補充鎂和鈣的食物,減緩和預防頭痛。她也提到,其實頭痛類型有很多型態,其中只有「偏頭痛」需要避免含有組織胺酸的食物。對於常常困擾許多人的「偏頭痛」,廖家麟表示,偏頭痛是在多種頭痛型態中最容易發作且難以解決的類型之一,多數嚴重偏頭痛發作前還會伴隨眼前閃光及辨色異常等。目前所知會誘發偏頭痛的因子包括:食物、3C產品、電動聲光刺激等,誘發的因子皆因人而異。另外,偏頭痛也有可能是因為血管過度膨脹收縮、壓力大、賀爾蒙失調等各種因素所導致,廖家麟說,雖然咖啡常被建議少攝取,不過有些人喝咖啡反而可以緩解頭痛,含有咖啡因的止痛藥更是治療偏頭痛的利器之一。每種食物都有它的好處,但是攝取前也要注意是否會影響藥物交互反應。廖家麟提醒,經常頭痛的人一定要好好檢查出是何種原因導致,因為頭痛原因樣樣種,有些頸動脈狹窄、鼻過敏、鼻竇炎或有鼻竇腫瘤的患者都有可能出現前額到兩耳部的頭痛症狀。
頭痛、視力模糊以為眼壓高! 檢查竟發現9公分巨大腦膜瘤險喪命
65歲吳小姐最近幾年來,時常感覺頭痛、頭暈與視力模糊,到眼科診所檢查結果為眼壓過高,再接受眼科診所建議去大型醫院檢查後,才偶然發現右側前額葉有一顆直徑9公分的巨大腦膜瘤,決定至醫院腦神經外科求診。醫師預估半年內極有可能會導致昏迷死亡,緊急動手術解除這個腦中的「不定時炸彈」救回一命。顱內壓升高 短時間恐昏迷死亡大里仁愛醫院腦神經外科張育銘醫師表示,吳小姐求診時已經出現「顱內壓升高」的症狀,包含頭痛、頭暈和眼壓升高等,後續核磁共振影像亦發現因為腫瘤壓迫使得旁邊的腦組織開始出現水腫的情況,有可能再過三個月至半年就會因為壓力升高造成昏迷而死亡。後來幸虧即時安排手術處理,手術中使用精密顯微鏡、導航系統與神經監測系統,小心地將腫瘤完全切除,病人順利地恢復健康,也沒有出現任何神經後遺症。九成腦膜瘤為良性 生長緩慢難察覺張育銘醫師指出,腦膜瘤是顱內最常見的原發性腫瘤,一般來說,九成的腦膜瘤為良性,生長速度緩慢。因此,腫瘤在生長過程之中往往難以察覺,除了有少數病人是在偶然中發現腫瘤的,大多數病人都是等到有神經壓迫症狀或顱內壓升高時才被診斷出來;除了上述提到的症狀之外,也會出現癲癇、肢體麻木無力或口齒不清等較少見的情況。女性比男性易發生 這1情況能追蹤觀察即可吳小姐因為出現顱內壓升高的情況,才需要施以「開顱腦瘤切除手術」將腫瘤切除,後續的病理報告發現是「非典型腦膜瘤」,為世界衛生組織分類第二級(WHO grade II),其分化程度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發生率較少,需要後續放射治療。張育銘醫師說,依據腦膜瘤的研究認為其成因可能與女性荷爾蒙的黃體激素有關係,女性比男性容易發生,比率大約為2:1,如果發現腦膜瘤時直徑不大,而且沒有影響到神經功能的話,其實也是可以選擇追蹤觀察。持續性出現這些症狀 應盡快就醫張育銘醫師呼籲,如果有出現「持續性」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或視力模糊等症狀,可至門診尋求醫師詳細的問診與理學檢查,若有必要會安排後續的影像檢查以釐清病情。
病痛纏身罹憂鬱症 脊髓刺激術讓她痛感減半
今年23歲的林小姐,在大學時期確診「僵直性脊椎炎」,由於下背不斷反覆出現劇烈疼痛,不得不休學在家養病。經過四年的治療後,雖脊椎炎得到控制,但仍無法有效緩解疼痛,即便服用高劑量的嗎啡類止痛藥物也不見成效,甚至反覆嚴重背痛住院治療罹患憂鬱症。所幸,在接受「脊髓刺激術」後,林小姐的疼痛情形已大幅改善,術後至今一年多,不僅停用九成以上的止痛藥,也不必再服用抗憂鬱藥物,開心恢復正常生活,並於年初順利步入職場工作。疼痛持續超過3個月,可能是「慢性疼痛」?當疼痛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就會被歸類為「慢性疼痛」。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腦神經外科林宥潤醫師解釋,一旦進入到慢性疼痛,神經系統會從身體接收到錯誤的疼痛訊號,這種痛感腦部無法正確分辨輕重度,經常造成病人極大的困擾,不少患者因此失眠、罹患憂鬱症,甚至喪失工作能力。而當人體長期處於失眠及情緒鬱悶的狀態下,不只會導致身體壓力指數上升,增加未來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還會引起體內慢性發炎,進而增加惡性腫瘤的機會!慢性疼痛治療新利器,「脊髓刺激術」讓痛感減半!針對疼痛長達六個月以上的慢性難治型疼痛,林宥潤醫師表示,患者可以選擇透過「脊髓刺激術」來治療。這是一種神經調控手術,醫師會依照病人疼痛的部位和形態,來選擇植入神經刺激器晶片的部位,例如在頸椎、胸椎、腰椎,透過通電以後產生的電刺激模組來阻斷疼痛訊號傳導,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以高雄長庚醫院為例,目前脊髓刺激術的治療成效可減痛一半以上,同時還能讓口服止痛藥量砍半。脊髓損傷患者福音,電極刺激+復健有望恢復行走能力此外,此療法也是脊髓損傷患者的一線機會,林宥潤醫師解釋,脊髓損傷會破壞脊髓神經元與終端末稍神經之間的聯繫,損傷節段以下區域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功能會發生部分缺陷甚至完全喪失,依照損傷部位,會導致全身或下半身癱瘓,除了因癱瘓無力生活無法自理,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外,更會有排尿排便困難、呼吸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慢性頑固性神經痛等問題。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腦神經外科石富元醫師補充,目前尚無絕對有效治療慢性脊髓損傷的方法。而近年來,多項國內外人體與動物研究皆證實,脊髓電刺激術可活化神經、增加神經可塑性以利建立新的神經迴路,手術中依照病人脊髓損傷位置且參照病人症狀,在適合的位置植入神經刺激器,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流到神經節控制的相關肌肉群,可以增強改善原本癱瘓的肌肉能力,再搭配上積極的復健治療,甚至可以恢復行走的能力,同時也可降低原本因脊髓損傷遺留的神經痛與肌肉僵直緊繃張力過強的後遺症。電池年限最長九年,MRI檢查也不受影響!由於脊髓刺激術必須分兩個階段進行,先植入測試電極導線做短期治療測試,確認療效後,再將永久神經刺激器植入體內,以達長期治療效果;換言之,患者可在第一階段結束後,再決定是否進行第二階段。統計顯示,七至八成的病人在測試治療後可確認療效,最後選擇接受植入永久神經刺激器的病人,滿意度可高達八成。石富元醫師表示,由於神經刺激器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給予電刺激,等於無時無刻在做疼痛抑制治療,因此能夠減少患者服用止痛藥物的頻率與施打嗎啡類藥物的劑量,大幅減輕藥物引起的副作用。加上電池充電速度快,且平均年限可達九年;若病患需進行MRI檢查也不受影響。脊髓刺激術可以大幅減緩疼痛,降低了憂鬱的傾向,且能回復病人原本的生活品質。帶狀疱疹、偏頭痛都有效,但脊髓刺激術非萬靈丹林宥潤醫師常跟病人形容,疼痛就像消防警鈴,儘管不論慢性心絞痛、四肢缺血性疼痛、下背痛、頸椎神經根神經痛、坐骨神經痛,還是帶狀皰疹引起的神經痛,都可以透過脊髓刺激術來改善,但在進行這類治療之前,必須先確認體內沒有其他可能引起疼痛的病灶,才能進行疼痛介入治療。石富元醫師也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脊髓刺激術雖然能良好控制疼痛,但防微杜漸,假如有疼痛持續超過兩週,建議盡快就醫診治,別等到惡化成慢性難治型疼痛時才處理!
淡江教授受腦部病變所苦而輕生 醫師提醒「這幾類人」恐是高危險族群
今天(12日)早上淡江大學王姓教授墜樓,校方表示,王高成教授墜樓前留有一封遺書,稱「自己久病纏身之苦,且腦部病變,智能喪失,無法在進行教學及研究工作。」據腦神經外科醫師透露,腦部病變常會造成智力退化,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也可能會出現腦中風、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常見的腦部病變因素分為4類,分別為可逆性、退化性、器質性以及血管性。腦部病變患者的高危險群主要包含肥胖、高血壓、年長、運動少、教育程度低以及社交活動較少的人,還有腦部曾經中風或是受傷都是腦部病變的高危險族群。退化性腦部病變最常見也占最大宗的就是阿茲海默症,占了腦部病變患者6成以上,其次是巴金森氏症。血管性指的是大血管的破裂或是梗塞造成中風,不只是大血管,小血管的慢性阻塞也會導致腦部病變。器質性是因為腦部曾經受過傷,或者因為有腫瘤的出現所引起。至於可逆性則是其他疾病沒有治癒完全所導致的,像是憂鬱症、肝腎功能指數異常等,但可逆性腦部病變是唯一有機會逆轉痊癒。腦神經外科醫師也強調,腦部病變可能是「瞬間」發生,或是「漸進」發生,如果是因為腫瘤和中風是屬於「瞬間」發生,患者都會智力退化,接著可能手腳無力,最終可能導致生活無法自理。「漸進」發生腦部病變發生,會出現自我照顧能力以及記憶力嚴重衰退。
30歲男泰式按摩「啪啪啪」 1隻眼失明…頸動脈斷裂險終身殘障
現代人工作忙碌,許多人會選擇泰式按摩來放鬆身心,不過也要注意安全。香港一名30歲男子,最近去泰國旅行,在當地接受泰式按摩,沒想到整個頸動脈撕裂,還差一點變成永久殘障,十分驚險。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在臉書專頁PO出照片,反問:「頸動脈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接著分享案例,原來有一名30歲男子到曼谷旅遊時,做了泰式按摩,醫師推拿時將他折來折去,結果啪的一聲,不小心扭傷頸部,當時他感到頭暈頭痛,可是並沒有多在意,直到旅行結束回香港才就醫,怎料情況變得更嚴重。由於男子距離按摩到就醫已經過了7天,情況不太樂觀,還出現中風症狀,包括頭痛、頸痛,血管損傷證實為頸動脈撕裂,產生的血堆積在視網膜底下血管,導致眼睛有失明的跡象。黃秉康指出,男子僅一隻眼睛失明已屬幸運,因視網膜底下血管與腦部相連,血塊可隨血液上腦,引起更嚴重中風。他為男子受傷的地方安裝支架,手術後改善了腦部供血,解除了中風危機,但是視力還是受影響,看東西會模糊不清。男子差點變成永久殘障。(圖/翻攝自黃秉康醫生 Dr Derek Wong臉書)黃秉康解釋,頸動脈撕裂是指血管內膜撕開,血管出現傷口,症狀像是頭痛、頸痛,或者中風的情況,傷口通常不會爆破出血,輕微的可以藥物治療,但若有血塊產生並隨血液上腦,引起頸血管阻塞中風,嚴重需要進行導管手術。若完全阻塞,有機會引起更嚴重的缺血性中風,曾經就有患者因血塊上腦,導致半身癱瘓、無法說話。黃秉康提醒,進行泰式按摩時,應避免突然的頸部扭動,另外滑雪、跳水等牽涉頸部的運動,也是可能引起頸動脈撕裂的高危險因素,尤其平常少運動、外加熱身不足的人,在頸部缺乏保護下,很容易因姿勢不正確,造成頸部劇烈衝擊而受傷。因此他呼籲,民眾若頸部出現不適,務必要及時就醫。
力晶同樂會3/三十萬小股東感謝「最會還錢的男人」 72歲的他還要玩元宇宙
臉書社團「力晶同樂會」(前身為力晶自救會)代表L君告訴CTWANT記者,「黃崇仁能帶著公司及股民重新回到資本市場,覺得欣慰與感謝他的努力。」他們原是力晶的股東,從下市再上市、從DRAM紅海到專業晶圓代工藍海,黃崇仁沒讓30多萬小股民失望。「自救會變成同樂會了!」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11月9日在上市說明會上藏不住喜悅地說,「力積電重新上市,是台灣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蹟。」「我對我們的股民有交待,(股票)沒有變成壁紙,對得起跟著他這麼多年的股民」話還沒說完,72歲的黃崇仁哽咽停頓了2秒,接著說:「我沒有辦法形容現在的心情。」根據證交所表示,力積電12月6日將從興櫃轉上市,以資本額340.5億元及股東人數32萬人,創下「股本(資本額)最高」及「股東人數最多」的上市公司紀錄。對黃崇仁而言,這是一場「奇蹟似的成功」。他自豪地說,「台灣商業史上沒發生過的事,力晶這麼大的公司、欠人家這麼多錢,一步一步把錢還掉、整合……對股民、員工及產業都有責任,如今要感謝一直跟他走過來的同仁。」2012年力晶科技下市後,數十萬名股東籌組自救會希望公司能再上市,圖為2018年自救會集會要求公司能重新上市。(圖/報系資料照)這段故事,要從力晶科技下市說起。黃崇仁1971年台大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腦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學位。1980年返台後,任教於台北醫學院及台大。1987年38歲時放下教職決定從商,創立力捷電腦,7年後跨入半導體業,創辦力晶,並在1998年上櫃,後來還與日本爾必達合作,打造當時全球最大12吋晶圓DRAM廠區。然好景不常,2008年至2012年間,韓國大廠砍價搶市惡性競爭,DRAM價格一路崩跌,包括力晶、茂德、南亞科等多家台廠無一倖免,都陷入巨大虧損,2012年底力晶股價剩下0.29元,走向下櫃,當時27萬名股東手上的力晶股票淪為壁紙,黃崇仁背上負債1,200億元。對於下市,黃崇仁認為這是法令規定造成的「技術性下市」,當時設備有5年折舊攤提的規定,因此在營運惡化下淨值變為負數依法要下市,若改變為10年就不用下市。「下市後很辛苦,因為廠商都不會給你信用額度(Credit)。」黃崇仁打趣說,這十幾個年頭遭遇的困頓及心路歷程,可以寫一本書。「力晶是唯一下市、不經重整,又能分割力晶科技再重組為力積電,而且順利在這八年內償還1,200億元。」黃崇仁還掉天文數字的債務,在商界贏得「他(黃崇仁)是最會還錢的人」稱譽。一位熟悉黃崇仁的企業老闆形容「他是不太會氣餒的人。」如今轉上市,黃崇仁搭上未來科技,重新定位力積電:「第四代半導體」的公司。半導體產業發展起於50年代的矽,70年代應用到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分別為第一代及第二代,直到2020年才進入以5G及電動車半導體應用為主的第三代半導體。黃崇仁喊出的第四代半導體,仍是未來式,包括第四代氧化物半導體氧化銦鎵鋅(IGZO)、邏輯晶片與記憶體異質晶圓堆疊的3D intechip及包含氮化鎵(GaN)、碳化矽(SiC)、電源管理晶片(PMIC)的車用電子晶片。就連科技圈正夯的元宇宙,黃崇仁也準備好了。「力積電正在開發低功耗、高解晰度2,000ppi(每英吋像素),甚至5,000ppi以上、低雜訊的晶片,正適合AR/VR應用的元宇宙產品。」黃崇仁進而喊出:「力積電是元宇宙概念股。」2018年時力晶已經還清債務,公司連續3年獲利,並獲得銀行團聯貸30億元,可以說算是走過低潮。(圖/報系資料照)
染Delta感染源找到了 屏縣府:枋寮果農妻與案14407重疊候診區
屏東Delta群聚案累計15人,其中有12人確診感染該變異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案14407祕魯阿嬤親戚曾與枋寮果農妻子案14816在枋寮醫院就診時僅「相隔一診間」,造成果農妻也確診,但所幸目前疫情並沒有擴大趨勢。屏東縣政府透過疫調研判,2人就在共通的候診區有接觸,也讓摸不著頭緒的疫調人員,終於找到確診果農夫妻的感染源。枋寮醫院今天門急診持續暫停,待中央指引後恢復。(圖/宋岱融攝)枋寮果農案14734與妻子案14816雙確診染Delta變異株,讓疫調人員不解,枋寮與枋山相隔數公里究竟為何染疫?展開疫調分析後發現,秘魯祖孫返台居檢,6月14日身體不適搭救護車至枋寮醫院,同日果農夫妻也到過醫院看診,由於分屬不同空間,且祕魯祖孫是在「篩檢獨立空間」就診採檢,因此排除該傳播鏈。正當疫調人員百思不得其解時,發現第一波枋山的確診者中,有多人到過枋寮醫院,再深入逐筆核對醫院的就診資料,依照健保卡紀錄比對出秘魯阿嬤親戚案14407與果農妻子案14816,曾經在6月16日上午分別掛號「胸腔內科」及「神腦神經外科」,2門診都在一樓,只相隔一個診間,研判就是在共通的候診區有高度的關聯。屏東縣政府在枋寮社區設下3處篩檢站,篩檢8千多民眾,其中有6千多位是陰性,其他人仍在檢驗中。另外,枋寮醫院的醫護及所有員工、病患及陪同家屬、相關合作廠商,共匡列共採檢537人,PCR檢測皆為陰性。這波疫情可望獲得控制。
屏東縣枋寮鄉新增73歲果農確診!枋寮醫院28日急停診、擴大匡列205人
27日屏東縣枋寮鄉新增一名確診個案14734例,感染源尚待釐清,因該個案曾於6月24日、26日至枋寮醫院1樓急門診,因此屏東縣政府決定枋寮醫院6月28日暫停急診、門診一天,全面消毒,並擴大匡列有重疊足跡的民眾、醫院工作人員205人採檢及隔離。案14734為一名73歲果農,因腳傷原訂於6月29日要到枋寮醫院進行手術,6月24日曾到枋寮醫院骨科、腦神經外科門診,26日進行入院前PCR檢驗,結果2次PCR都是陽性而確診。衛生局疫調後發現案14734的感染來源不明,縣府團隊採樣送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昆陽實驗室,加速該案的基因定序比對外,也加速曾於6月20日從台北市南下探視該案例的2名親友的PCR檢測結果。另外,由於該案例曾於6月24日上、下午,及6月26日上午至枋寮醫院1樓的急門診,因此27日先替枋寮醫院1樓所有包含醫護、行政、工友、警衛等工作人員進行PCR檢測,同時衛生局則擴大匡列同時段有重疊足跡的民眾、醫院工作人員共205人,將其全數集中到檢疫所進行採檢隔離,提高防疫層級。而縣府團隊也緊急在枋寮國小增設社區篩檢站,將於明早9點啟用,全做PCR篩檢,28日篩檢對象先以6月14日後,曾到枋寮醫院的看診者、陪伴者為主,6月29日後則開放枋寮、春日鄉鄉民前往篩檢。
黃鐵嘴搶晶圓財3/擠身台灣第3大晶圓代工廠 黃崇仁頻說:「抱歉,沒有產能」
台灣3大晶圓廠中,台積電涵蓋成熟製程(出貨占比28%)及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出貨占比49%),聯電與力積電鎖定成熟製程,當全球晶圓代工廠以毛利較高的先進製程掛帥之際,力積電成了唯一在成熟製程蓋新廠、擴充產能的業者。黃崇仁透露,「我今年對客戶講最多的一句話大概就是『抱歉,沒有產能』,我過去從事半導體從來沒整天在跟客戶說抱歉的,現在每天都有客戶追著要產能。」在力積電3月25日銅鑼新廠動土典禮上,黃崇仁(右2)向總統蔡英文(左2)等出席者大膽分析,晶圓產能缺口仍大。(圖/總統府提供)「因為包括台積電、聯電等大廠不太可能回頭投資成熟製程。」「全球沒幾家晶圓廠在建新廠!每1年晶圓產能雖可增加個位數百分比,但需求持續增加,蓋一個廠要兩年半,中間缺口就出來了。」黃崇仁在新廠動土典禮當天,向出席的總統蔡英文及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大膽分析。「黃董(黃崇仁)敢擴廠是相當『勇敢』,也有可能打破晶片廠間的平衡默契。」一位半導體分析師表示,「這波漲價是因全球晶片市場需求強勁,晶片供給有限,才帶動晶圓代工價格。但若未來供需趨於平衡,價格便會逐漸回穩,這是各廠不願意擴廠的主因。」DRAM當年相當風光,甚至因為DRAM價格波動大,牽動個人電腦組裝價格。(圖/報系資料庫)黃崇仁的家世背景雄厚,外祖父是新北市淡水富商、板橋林家大掌櫃許丙。取得腦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後,黃崇仁原是個教書仔,38歲那年決定從商,創立「力捷電腦」,1994年切入晶圓代工業,成立了「力晶」,8年後搭上政府推動的「兩兆雙星」(DRAM、面板LCD)計畫,力晶與茂德科技、華亞科技並列為「DRAM三劍客」,千禧年代的台灣股民,幾乎都曾買過這3檔熱門股票。
Junior胸口劇痛查無病因 照X光片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41歲韓宜邦(Junior)當年以偶像團體「丸子」出道,之後從歌壇轉戰戲劇圈,更在2014年入圍過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演技備受矚目。Junior日前上《聚焦2.0》透露,因為演了腦神經外科醫師角色,看了許多相關病歷,沒想到意外救了媽媽。回憶當時,Junior的媽媽常常喊腿很痛像火在燒:「她說痛的程度讓她不想活。」但Junior帶媽媽去看骨科都檢測不出結果,剛好他當時為戲飾演腦神經外科醫師角色,查看相關病例時發現和媽媽的症狀很像,Junior便把媽媽的X光片給飾演的醫師本尊看,醫師一看吃驚地說:「這個神經已經壓到很扁了,是椎間盤突出,要趕快開刀。」Junior才趕緊帶媽媽手術,媽媽身體才恢復健康。Junior自己則是患有僵直性脊椎炎,一日去運動時胸口撕裂般疼痛,去醫院做心肺功能相關檢查,卻找不出病源,「我覺得胸部很痛,但那個痛源是在背部。」後來醫生建議他照關節X光,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Junior說病發初期睡覺都睡不好,換姿勢就會痛,手指抽筋也不能動,相當痛苦,接受復健治療後病狀慢慢改善。而Junior因為長期拍戲需要體力,自製簡易養生雞湯,他也在節目現場秀一手,只用悶罐就能悶出一道營養湯。
小鬼驟逝/遺容安詳像睡著…法醫揭致命關鍵「有人在也難救」 高危險群曝光
藝人黃鴻升(小鬼)16日在家中猝逝,享年36歲,死訊震驚台灣演藝圈。為了釐清死因,檢察官今(18日)會同法醫至板橋殯儀館解剖,初步研判致死原因應是「心血管問題」;法醫透露,小鬼離世時表情安詳,看上去就像睡著,顯示他很可能在發病後數秒後就死亡,就算當時身邊有人,恐怕也很難救回。據了解,士林地檢署檢察官今日會同法官相驗小鬼遺體,解剖完成後接受媒體訪問,透露小鬼並無明顯外傷,推測是「心血管問題」才導致死亡,目前遺體已發還家屬,詳細死因將依法醫的鑑定報告為準;黃鴻升的經紀人Dino則表示,小鬼的死因初步判定是「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小鬼遺體今日進行解剖。(圖/趙世勳攝)《鏡週刊》報導,小鬼8年前健檢時發現自己有遺傳性腎臟病,之後每年都會定期追蹤,長年下來也控制的很好,因此法醫判定頭部外傷和腎臟病都不足致死,致命原因就是心血管疾病;法醫感嘆,小鬼遺體表情安詳,看起來像睡著,可見他生前沒有經歷太大苦痛,短時間內就離世,「就算當時有人在他身邊,也很難救回。」針對「主動脈剝離」問題,土城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主任謝博全醫師接受《三立新聞》訪問時說明,人體動脈有3層血管,分別是內膜層、肌肉層、外膜層,其中屬內膜層最重要,因為血液流到體外會凝固,所以只要內膜層完整,血液流動就能保持順暢,倘若內膜層受損,血液就可能外流並形成血栓。小鬼死因初判為「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圖/翻攝自AES黃鴻升臉書)醫師進一步解釋,若內膜層的傷口沒有及時癒合,可能導致血管內層管壁被扯下形成假腔,而真腔的血液無法流通,血管就會產生剝離;謝博全指出,「主動脈」是從心臟延伸到下腹的血管,當主動脈出現剝離時,通常會出現腹痛、胸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造成主要血管阻塞、破裂,不可輕忽。謝博全醫師提醒,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或三高族群,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容易因血壓升高導致血管剝離,因此平時注意飲食、情緒格外重要,除了戒菸、戒酒,也要提高警覺,如果身體出現異常變化,一定要盡快就醫。
交響樂比喻做料理 河智苑廚藝好「驚」人
《巧克力》是河智苑暌違2年的新戲,劇情講述原本夢想成為廚師的腦神經外科醫生和義大利世界料理大會出身的女廚師,為需要臨終關懷的人士提供美食的溫暖療癒故事。開鏡前,用功的河智苑找媽媽惡補韓式料理,還跑去義式餐廳學習,「我在營業時間進到廚房做了義大利麵,應該有客人認出我來。」她把烹飪比喻成音樂,「做菜的聲音聽起來像交響曲,身體要有節奏,而且速度非常地快。」在餐廳實習的時候,她忙到連坐下來的時間也沒有,這也讓河智苑體認到廚師的工作有多辛苦,「在爐火前面揮灑汗水工作,真的很值得驕傲。」河智苑自認手藝進步不少,親手煮義大利麵給工作人員吃,慰勞他們的辛勞。新戲記者會上,河智苑很有信心地詢問:「很好吃對吧?」沒想到導演李亨民拿起麥克風後,只發出了長長的一聲「呃」,意思耐人尋味。河智苑與男主角尹啟相拍出好感情,殺青時,河智苑依依不捨。(圖/翻攝自JTBC)
河智苑為戲練廚藝 導演評價「呃……」
河智苑時隔兩年重返小螢幕,為了演出《巧克力》劇中的女廚師,不僅向媽媽惡補韓式料理,還特別跑去梨泰院的義式餐廳學習,記者會上台灣影音平台好奇詢問她是否曾親手下廚給劇組人員吃,河智苑笑著透露曾經有親手煮義大利麵給導演和工作人員吃過,並很有自信地說「很好吃對吧」,沒想到導演李亨民拿起麥克風卻只發出了很長的「呃…」作為回應,讓主持人趕緊提醒「導演在這種氣氛下回答不好吃的話會有點那個吧」,有趣又自然的插曲令全場爆笑連連。g.o.d成員尹啟相間隔三年再度演出電視劇,由於《巧克力》劇中有大量各種在鄉村、原野上燒飯做菜及美食、用餐的畫面,讓尹啟相笑說拍攝期間都會和工作人員互虧「我們是在拍《一日三餐》嗎?」並透露這齣事前製作的戲劇是遠赴希臘取景拍攝的,在當地鄉間放眼一望無際的綠色景象讓自己印象特別深刻,而且這樣的畫面應該也對觀眾的眼睛會很好。《巧克力》尹啟相(左起)、河智苑、張勝祖領銜主演。而在前作《男朋友》中飾演宋慧喬前夫的張勝祖,於《巧克力》劇中依然是飾演暖男角色。由於《巧克力》是個著重在人性面的故事,張勝祖希望藉由此劇可以讓觀眾感動到哭,又在獲得療癒之後發出微笑,讓主持人忍不住吐槽他「你到底是要人哭還是要人笑啊」。《巧克力》由尹啟相、河智苑、張勝祖領銜主演,經典韓劇《對不起,我愛你》的導演及作家再度合作打造,劇情講述原本夢想成為廚師的腦神經外科醫生和義大利世界料理大會出身的女廚師,互相療癒過往傷痛、為需要臨終關懷的人士提供美食的溫暖療癒愛情故事。《巧克力》11/30起每周六、日上午十點friDay影音獨家跟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