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
」 詹雅雯 帕金森氏症 腦萎縮 小腦萎縮護理師上班忘記鎖車門 下班驚見後座有「陌生人屍體」嚇壞
近日,泰國發生一起離奇事件。一名護理師上班時將車停在醫院附近,但疑似忘記將車門上鎖便步行去上班,當她下班打算開車回家時,卻發現一名陌生婦女坐在她的汽車後座,並且明顯已經死亡。泰國警方事後調查發現,該名婦女患有腦萎縮症,當天家人帶著她到醫院看診,卻不注意與她走失,沒想到卻不幸喪命在陌生人車內後座。據泰媒《MGR Online》報導,事件發生在泰國東北部的四色菊府,護理師庫瓦提(Nantawadee Khunwatee)10月21日上班時,疑似停好車卻忘記鎖上車門,當她當天晚間下班準備回家時,竟發現一名藍色條紋T恤的陌生女子坐在她的汽車後座,且腦袋低垂在胸前,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嚇得她連忙報警。根據泰國警方調查,死者是53歲的希里庫(Boonthita Sirikul)女士,她的家屬不久之前才向警方通報了她失蹤的消息。希里庫的家人則透露,她罹患腦萎縮症狀已經有2年多了。21日家屬帶著希里庫女士去醫院看診,但家屬因為上洗手間離開希里庫女士一段時間,返回時已經找不到她的身影,於是立刻通報警方。泰媒表示,希里庫女士的家屬並不認為她的死亡是遭到他人謀殺,因此拒絕了警方進行勘驗屍體的要求。
全鐘瑞首演古裝劇原因藏洋蔥 池昌旭棄絕世帥臉浴血奮戰
最新史詩級動作韓劇《于氏王后》池昌旭、全鐘瑞、李洙赫、金武烈與鄭柔美主演,昨(27)日在首爾舉辦記者會,全鐘瑞一出場就是全場焦點,這次她在劇中連嫁池昌旭、李洙赫兩男神,讓不少粉絲羨慕不已,第一次接演古裝劇的她也分享演出契機,「我父親罹患小腦萎縮症,去年二月過世,他過世前曾讀過劇本,之後就一直鼓勵我演出這部戲,我很自豪有聽他的忠告,他會引以為傲。」此外,她日前被指控是霸凌加害者,也坦蕩蕩地首度回應:「傳聞毫無根據,如果霸凌是事實,我無法堂堂正正站在這裡,但我仍很抱歉捲入這個糾紛。」第一次接演古裝劇的全鐘瑞分享演出契機。(圖/Hami Video)鄭柔美在劇中有過激半裸的演出,她在記者會上坦言是大膽突破,「我在演出時覺得壓力很大,但這是劇情中非常必要的安排,和製作團隊討論過很多次後,決定願意挑戰豁出去。」李洙赫因外型俊美,過去常扮演吸血鬼、陰間使者等角色,他幽默說:「這一次我終於是人類了!」但他也坦言在劇中的角色是個大反派,「雖然是王子但不夠資格坐上王位,為了奪權會不擇手段。」鄭柔美有過激半裸的演出,她坦言是大膽突破。(圖/Hami Video)全鐘瑞2018年參與名導李滄東執導的《燃燒烈愛》初試啼聲,便入圍包含坎城影展等國內外多項大獎,在年僅二十六歲時以《聲命線索》奪得百想影后,此後演紅影集《紙房子:韓國篇》的「東京」一角,在前作中善於耍槍的她這次首次挑戰史劇,預告中看到她不但拿刀揮舞,還有不少射箭戲碼,善於使用武器的帥勁堪稱新生代動作女星,網友也對她劇中的武打戲感到期待,紛紛留言:「罕見看到王后有動作戲」、「光看預告就覺得刺激」、「全鐘瑞武打戲散發的氣場就是帥」。特別的是,該劇開播前也釋出一段四分三十七秒長的搶先看,可以看見片中韓戰火一觸即發,在交戰前夕,飾演高句麗一國之君的池昌旭拋棄絕世帥臉,蓄著大鬍,臉上還有傷疤,在戰前騎乘馬上對千軍萬馬信心喊話,場面肅殺,他一句:「我們今日,一定要收復這塊土地再回到故鄉!」接著他眼神不變、嘶聲吶喊:「兄弟們!你們要隨我而來嗎!?」士兵們全都拔刀狂吼,打響了開戰前的氣勢,隨後兩軍交戰,他浴血奮戰以一擋百,就算殺到最後敵人求饒,仍沒有心軟朝對手刺去,精彩片段讓網友紛紛叫好:「瘋了吧池昌旭」、「不愧是池昌旭,演技天才」、「不只變臉,連聲線都改變的池昌旭」,讓粉絲更期待全劇播出。池昌旭飾演高句麗一國之君。(圖/Hami Video)劇情罕見描述韓國歷史上真實的繼承制度,若君王過世,王后則可與丈夫的弟弟再婚,因橫掃戰場的君王高男武(池昌旭 飾)意外死亡,高句麗宮內外立刻陷入混亂,于氏王后(全鐘瑞 飾)來不及哀悼丈夫的死亡,就要解決面臨的廢位危機,高句麗宰相「乙巴素」(金武烈 飾)、王后的姊姊于順(鄭柔美 飾)、高句麗三王子高發岐(李洙赫 飾)全都對王位虎視眈眈,權利鬥爭一觸即發。《于氏王后》將於30日在Hami Video全台獨家首播。
婆媳失和「重摔未滿月幼子」害腦傷 20歲二寶媽「產後憂鬱」求緩刑…最高院判決曝
孩子何辜!新北市20歲邱姓女子因婆媳長期不睦,於2022年多次毆打其未滿月的兒子,甚至將孩子重摔床上造成腦損傷。最高法院日前認定邱女所為惡劣,維持一、二審2年10個月徒刑。全案確定。判決書指出,與婆婆同住的全職主婦邱女,因婆媳長期失和的壓力,於2022年在臥室多次毆打當時未滿月的次子頭、臉,還將孩子重摔在床,導致次子於同年5月3日被送醫救治。醫師診斷嬰兒有急慢性多次硬腦膜下出血、大腦實質軟化為腦傷後腦萎縮、右額及左頂葉附近頭骨骨折、雙側視網膜出血、癲癇及水腦。檢方接獲通報後正式起訴邱女,一審法官依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判處造成次子因腦傷癲癇,留下後遺症且身心發展落後同齡兒童的邱女2年10個月徒刑。邱女上訴時主張,其20歲就成為2個孩子的媽,經濟全靠老公支持,又跟婆婆長期不和、屢遭責罵,孩子出生後身體不佳,卻要同時負擔家務及照顧,導致因長期焦慮憂鬱的產後憂鬱,在沒病識感情況下一時失慮觸法。不過,邱女雖稱已在積極治療,其丈夫亦希望妻子能有改過機會,老婆入監將不利孩子成長,希望高院改判緩刑;但高院認定邱女一審判決出爐後才就醫,離案發已超過1年多,且幼子平時由婆婆照顧,無可憫及減刑之處,維持一審,不予緩刑。最高法院最終也駁回邱女之訴,全案確定。《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白沙屯媽祖托夢!工廠老闆義助腦萎縮童 兒上幼稚園母哽咽感激
冥冥之中有保佑!彰化1名5歲陳姓男童因罹患腦萎縮、骨盆脫臼需動大刀,在去年白沙屯媽祖進香駐駕社頭鄉時,媽媽帶著孩子攔轎哭喊要媽祖庇佑,媽祖聽到這名媽媽的懇求也停轎賜福,還托夢給1名工廠老闆請他幫忙,而後也順利找到媽媽。如今在該名老闆的資助下,小孩已在幼兒園上課,陳母也哽咽的說,「很感謝媽祖、邱代表跟善心人士的大力幫忙」,3月20日媽祖遶境時,她將再度參拜。該事發生在去年2月15日凌晨,社頭開工廠的業者收到白沙屯媽祖託夢委託,請他幫忙找2月14日進香到社頭時遇到的一對母子,當下他十分困惑,還到拱天宮去跟白沙屯媽祖抽籤擲筊,是看到新聞播出的影片與他夢中的畫面一樣時,才確定母子身分。而後,在彰化社頭鄉代邱湧錩的協助下,也終於找到陳姓兒童。陳媽媽表示,她育有3子,目前租屋維生列中低收入戶,小兒子因罹患腦萎縮,無法說話也無法走路,出生後就不斷的進出醫院,如今在該名老闆的資助下,小孩已在幼兒園上課,「很感謝媽祖、邱代表跟善心人士的大力幫忙」。陳媽媽說,3月20日媽祖進香進入彰化也會去隨香,在往後的每一年她都會到,在媽祖的庇佑下,看著小孩快樂的長大,也讓她更有勇氣面對未來。
仲恩生醫35元登興櫃漲逾51% 董座:幹細胞藥今年將申請日本藥證
仲恩生醫(7729)上周五(8日)召開興櫃前法人說明會,於今(11日)以每股35元登錄興櫃,今早開盤股價上衝至53元,漲幅逾51%,隨後漲幅收斂至7.5%。董事長暨總經理王玲美表示,仲恩長期專注神經罕見疾病藥物研發,目前進展最快的是治療小腦萎縮症(SCA)的Stemchymal幹細胞藥物,預估將在2024至2025年提出日本藥證申請。仲恩生醫創立於2007年,致力於脂肪間質幹細胞投入罕見疾病療法藥物研發,期望為罕病病友提供有效治療方案,研發至今已累積多項創新幹細胞技術平台開發、前臨床及臨床試驗,開發適應症涵蓋小腦萎縮症、亨丁頓舞蹈症兩項罕病,以及急性發炎性疾病包含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急性肝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症等。仲恩生醫副總柯景懷進一步指出,經由動物實驗及離體細胞實驗證實,Stemchymal治療機制可透過特定的分泌因子,經由自體吞噬的路徑,達到減少異常蛋白質堆疊、調節發炎反應、抗氧化能力、支持神經細胞修復、生長;從動物行為實驗上可看到顯著的改善。目前市面上研發藥物多為單一靶點,柯景懷表示,而Stemchymal可多靶點全方位達到保護神經細胞及抑制突變蛋白質的堆積,明顯優於其他競爭對手。目前仲恩已與日本Reprocell、韓國SCM Lifescience 兩家公司達成Stemchymal技術授權,同時,仲恩也持續積極拓展其他國際市場如美國及歐洲等,爭取技轉授權到海外的機會。在藥證取得方面,仲恩生醫除日本市場預計在2024、2025年提出藥證申請外,台灣方面則可望在「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通過後,依「有附款許可」取得暫時性許可。搭配衛福部已於今年1月施行「已於醫藥先進國核准之罕見疾病藥品認定併查驗登記審查試辦方案」,兩種途徑都可能縮短Stemchymal在台上市時程,為台灣罕病病友提供治療方案,未來也將繼續專注臨床需求,以孤兒藥為目標,持續開發其他適應症。
鳥山明「硬腦膜下出血」病逝 醫:症狀不易發現長輩需注意
《七龍珠》漫畫家鳥山明1日因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病逝,享壽68歲。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家麟表示,50、60歲及較年長者,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腦部萎縮,使得原本應緊貼著的硬腦膜和腦殼之間產生較大空間,此種腦萎縮並沒有明顯症狀,要避免會造成身體和頭部大力晃動的劇烈運動。 日本知名漫畫家鳥山明的經典作品包含《七龍珠》、《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等,其作品《七龍珠》於1984年開始連載,在日本國內銷量高達1.6億本,在國際銷量更突破2.6億本,成為家喻戶曉的漫畫作品,奠定其國民級漫畫家的地位,作品不只多次被改編為動畫、遊戲、電影等衍生作品,風靡全球,未料今年68歲的他,日前因硬腦膜下出血去世。 根據TVBS報導,硬膜下血腫的發生原因,廖家麟表示,50、60歲及較年長者,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腦部萎縮,使得原本應緊貼著腦殼的硬腦膜和腦殼,產生較大空間;年輕人多半是遭到劇烈撞擊或是車禍,腦膜出血才會引起急性硬腦膜下出血。 明明外觀沒有明顯撞傷,患者只是跌坐在地上或是頭撞到門框或車頂,也可能會造成慢性出血,一至兩個星期後,甚至到一兩個月後,才會因血腫壓迫而引發症狀。 廖家麟 進一步解釋,人體腦膜有三層,最外層是硬腦膜,中間是蜘蛛網膜,內層是軟腦膜,其中硬腦膜和腦殼中間有橋靜脈等很多血管連接。原本腦殼和硬腦膜呈緊密貼合,但隨著老化、腦組織萎縮,硬腦膜和腦殼中間空間變大,大腦容易隨人的行動產生晃動。因此有時候不需要明顯撞擊,或是嚴重受傷,而只是產生較大的身體晃動,就可能把硬腦膜和腦殼間的橋靜脈等血管撕裂或扯斷。 最後,他提醒,這種腦萎縮的老化並無太明顯的症狀,需要精密的檢查才有辦法早期發現,因此年過60歲以上的民眾要避免會造成身體和頭部大力晃動的劇烈運動,若曾有往後跌坐的跌倒、搭車時頭頂撞到車頂、或開車緊急剎車等,曾引起頭部劇烈晃動的情況,事後若出現局部無力、身體無力、癲癇、口齒不清、嗜睡等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
反覆胰臟發炎!竟是20年都「喝1飲品」惹禍 醫曝2方式有效戒除
49歲蘇先生長期飲酒已經20多年,近日因為多次反覆胰臟發炎,出現腹部疼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到醫院診療,肝膽腸胃科醫師建議戒酒來避免再度復發,經由酒癮藥癮特診診治,醫師與其討論停酒策略,並服用戒酒藥物,蘇先生迄今已停酒逾三個月,身體也漸漸地恢復健康。飲酒過量害健康 這些危害不可不知童綜合醫院心身科林杰民醫師表示,酒是合法物質,超商超市都買的到,舉凡婚禮、應酬、朋友聚會,酒精是最常見的助興物質。但是,喝酒過量對身體有害,除了影響肝臟、胰臟功能外,慢性飲酒增加癌症的風險,例如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和結腸癌,男性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女性飲酒也與乳癌有關。此外,臨床常見因長期飲酒,導致大腦萎縮與認知能力下降。酒醉後的脫序行為,往往導致家庭關係緊張,若是酒後駕車更會面臨罰款與刑責。有害性飲酒女性比例升 當心酒精成癮對此,衛生福利部推出「聰明酒杯記得量,不喝更好最健康」的宣導,以啤酒為例,建議男性每日飲用不超過508毫升(約莫330毫升啤酒1.5罐),女性不超過254毫升。但根據2022年研究顯示,臺灣有害性酒精使用的盛行率為5.79%,女性盛行率在5年內顯著上升0.4%,顯示有部分族群喝酒已造成身心問題,甚至已達到酒精成癮,需要接受治療。酒癮常合併其他疾病 戒酒藥物提升成功率 林杰民醫師指出,過去酒癮沒有特別的治療藥物,但近年來部分醫院已引進專案進口之戒酒藥物,例如「納霍利(Notholic)」和「戒酒妥(Alglutol)」,為研究與臨床上有效之戒酒藥物,經治療之後,可減少個案對於酒精的渴求與延長個案停酒的時間。治療費用的部分,衛生福利部補助每人每年4萬元的費用,可部分補助酒癮治療看診費用與藥物費用,減輕就醫負擔。林杰民醫師強調,酒癮者也常合併睡眠障礙、焦慮症與憂鬱症,需要同時治療。另外,酒癮如同菸癮,治療後容易復發,呼籲戒癮者與家屬不要氣餒,再次地接受治療,就有機會達到停酒的可能。
49歲男「1天狂喝12罐啤酒」長達20多年 醫曝:恐肝硬化
台中市一名49歲蘇姓男子一天最多喝下12罐啤酒,習慣維持長達20多年,後來由於胰臟反覆發炎,出現腹部疼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前往童綜合醫院酒癮藥癮特診診治,肝膽腸胃科醫師擔憂他恐面臨肝硬化,除了建議戒酒避免再度復發、開立戒酒藥物,雙方也進一步討論停酒策略。如今蘇男已成功停酒超過3個月,身體逐漸恢復健康。童綜合醫院心身科醫師林杰民指出,飲酒過量有害身體,除了影響肝臟、胰臟功能,慢性飲酒也有增加罹癌的風險,像是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和結腸癌,男性還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女性則與乳癌有關;臨床常見患者會因長期飲酒,造成大腦萎縮、認知能力下降。林杰民表示,過往沒有特別針對酒癮的治療藥物,但在近年部分醫院已有引進專案進口戒酒藥物,例如「納霍利(Notholic)」和「戒酒妥(Alglutol)」,均為研究與臨床方面有效之戒酒藥物,患者經由治療之後,就可減少對於酒精的渴求,延長停酒時間。談及治療花費,衛生福利部每年補助每人4萬元,用於部分補助酒癮治療看診與藥物費用,以利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林杰民透露,醫院常有個案過量飲酒導致肝硬化,或是需要等待換肝治療,甚至錯過黃金的治療時間;酒癮者也常合併睡眠障礙、焦慮症與憂鬱症,需要一併治療。此外,林杰民也說,酒癮如同菸癮,治療後易復發,呼籲戒癮者與家屬不要氣餒,只要再次接受治療,就有機會達到停酒的可能。◎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快訊/小腦萎縮「阿港伯」驚傳病逝家中!網湧入悼念:永遠的不倒農夫
花蓮吉安鄉一名從國小就罹患小腦萎縮症、人稱「阿港伯」的楊文港,儘管身體不便卻仍跪爬種百合花,甚至每月固定捐款幫助弱勢,引起外界大讚生命鬥士,不過如今卻傳來噩耗,阿港伯已於周三(13日)病逝家中,享壽70歲。臉書粉專「吉安楊文港」證實死訊,發文哀悼「阿港伯13日早上6點,在花蓮吉安鄉慶豐村民宿自宅過世,享壽70歲;並訂於12月18日早上8點,在花蓮殯儀館思行廳舉行追思禮拜。」消息曝光後,大批網友紛紛湧入致哀,「祝願阿港伯一路好走沒有病痛了,往生極樂,跟菩薩修行」、「阿港伯沒有病痛了,你樂觀不願意被現實生活打敗的草根精神會永遠活在我們港粉的心中,永遠的不倒農夫一路好走」、「願阿港伯一路好走,在天堂無病無痛,這樣的大善人,來生一定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
詹雅雯停藥身體狀況曝光 獲邀當副總統嚇傻「太看得起我」
詹雅雯將分別在明年1月20日、2月24日登上台北小巨蛋及高雄巨蛋,舉辦「春分」演唱會,今(7日)舉辦記者會,罹患帕金森氏症且左腦萎縮的她先前已經停藥,問及目前的健康狀況,她說狀態非常好,「我對自己感到自豪的就是沒有放棄,希望用我個人例子跟大家分享,怎麼在無助地當下展生勇氣,我是個非常平凡渺小的詹雅雯,我都可以找到春分的嫩芽,大家一定可以。」大家都很關心她是否有體力唱完整場演出,她表示自己每天運動,吃進口的食物盡量都是最營養的,目前體重已經胖了5公斤,笑說自己是個很宅的人,很不喜歡出門運動,但還是會逼自己每天定時走出家門;至於醫生對於演唱會的看法,她說:「這件事我不用經過醫生評斷,因為我非常相信,所以才產生勇氣。」她也坦言現在已經厭煩「擔心」這件事情,「從我看醫生開始,我就一直在擔心,我很厭惡這兩個字,只要擔心的念頭起來,我就會壓下去。」詹雅雯努力籌備明年的演唱會。(圖/侯世駿攝)詹雅雯也透露家人對於她要開演唱會感到很驚訝,不過她回說:「我覺得我已經產生勇氣跟希望的種子,想把種子散播開來,我真的很好,不用替我擔心。」目前嘉賓還在討論中,詹雅雯則希望討論唱跳,希望營造出張惠妹及蔡依林一樣的感覺,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詹雅雯。詹雅雯的好友于美人以無黨籍身分參選2024中正萬華區立委,詹雅雯先前則為民進黨候選人競選總部演出,對此詹雅雯表示自己非常祝福于美人參選,絕對沒有不合這件事情;詹雅雯更透露一直有人找她往政治界發展,但她已經拒絕了20年,而演員賴佩霞擔任郭台銘副手引起大家討論,問及有沒有人找過她當副總統,她突自爆:「這是我最不能說的秘密!」媒體繼續追問她卻不願多說,僅回答:「不是心動,而是很驚嚇,只能說抬愛了,太看得起我了。」詹雅雯自曝有人找過她當副手。(圖/侯世駿攝)
詹雅雯親曝身體最新狀況 坦言「我很了解病痛」
詹雅雯今(7日)上午出席創世基金會公益活動,為「寒士吃飽30」擔任代言人,呼籲社會大眾捐款行善,她表示:「雖然我自己有過不去的難關,但我是個有福報的人的,可以當別人的天使,而可以當別人天使的人,是多麼的有福報。」對於記者詢問目前身體狀況,她說:「一切OK,還在努力中。」詹雅雯2年前宣布罹患帕金森氏症且左腦萎縮,雖然如此,她仍持續獻身公益。(圖/趙文彬攝)詹雅雯2年前宣布罹患帕金森氏症且左腦萎縮,雖然如此,她仍持續獻身公益,「我接觸公益已經40年了,因為我是個艱苦小孩出身的,現在才知道自己是最有福報的人,這幾年我學會了幫植物人泡澡後,覺得自己很幸福,可以自己泡澡,在過程中看到家屬的眼淚,覺得我的付出有那麼重要嗎?是的!就是那麼重要,同時也讓自己的心靈富有了起來」。直言「行善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詹雅雯感性表示:「我只能說我很了解病痛,但我沒有辦法瞭解病患家屬與他們的無奈,只能付出自己的溫暖給他們。」她透露自己致身公益40年,參加創世基金會的相關活動也超過10年時間,「我的感恩志工團也成立在1月1日,就是要大家可以日行一善」。今出席「寒士吃飽30」,詹雅雯呼籲要大家幫善緣傳開,也表示先前疫情期間大家都陷入困境,沒有辦法幫助別人,「很多歌迷問我要怎麼做善事,今天藉這個機會告訴大家,一份年菜、一份祝福的紅包,怎麼會做不到」,更希望大眾不要一年只有一次的付出。
終於跟上國際!台大成立第一個「台灣腦庫」 有助研發新藥和治療方式
全世界已經有150個腦庫,台灣大學歷經6年,終於成立國內第一個「台灣腦庫」,未來希望針對小腦萎縮症、帕金森氏症、失智症、漸凍症等捐贈者所捐贈的腦做研究,找到更準確的治療方式,研發藥物救治病人。衛福部長薛瑞元則承諾,每年將會編列預算,撥款支援外,也會透過科技計畫等管道給予更多協助。台灣首座腦庫「台大醫學院台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5日舉行揭牌,幕後推手之一,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直言,「台灣有自己的腦庫,才能回答我們自己的問題」,建立台灣專屬腦庫有必要性。謝松蒼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1980年代透過腦庫,發現失智症患者腦部乙醯膽鹼神經元減少,提供失智症治療指標。國內如小腦退化疾病、漸凍人等大腦神經罕見疾病,這些都是無解的病,若經過研究,有機會了解新的致病機制,就有研發新藥的機會。他指出,以往台灣沒有自己的腦庫,需進行人類腦組織研究時,往往須向美國等其他有腦庫的國家申請,拿到的組織非常有限,且基因型、疾病樣態存在差異。至於國內樣本,則礙於法規,只能用病人術後的「剩餘檢體」,因此30年前,病友團體就不斷奔走呼籲希望有自己的腦庫。「台灣腦庫是個大愛的計畫」,謝松蒼有感而發表示,有位病人每次回診都會告訴他:「我走了,但我希望我的腦神經組織可以留下來,提供醫學研究,開發新的治療」,讓他印象深刻。謝松蒼強調,腦庫是搜集捐贈者往生後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藥物之用,也是國家研究強弱的指標之一,目前全世界包括美國、澳洲日本、中國大陸等有150多個腦庫,並多有政府經費支持,希望政府也能支持這樣的計畫。薛瑞元表示,支持腦庫有兩大方向,第一要維持腦庫運作,衛福部每年編列一定預算,加以支持;第二、對學界提出有意義的大腦研究,政府於科技計畫都會給予支援。至於經費來源,需視科技預算分配,經國科會、立法院通過預算。
睡不飽恐釀大腦萎縮、失智? 挪威研究顛覆學界理論
先前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人類長期面臨睡眠不足的情況,最終恐會導致大腦萎縮、失智症的發生。但如今挪威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大腦萎縮與睡眠時間長短並無直接關聯,甚至就連「8小時睡眠」這件事情也可能不需要。根據《New Scientist》報導指出,許多人都知道,前一天睡眠不足的話,隔天就會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近幾年甚至有研究指出,常態性的睡眠不足的話,最後會導致大腦萎縮,同時也有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該項研究中表示,夜晚大腦的排毒系統會排除一項名為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的有毒化合物,該化合物與阿茲海默症有直接相關。另外一份研究中也指出,睡眠時間過少或過長的人,其實在腦部健康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但挪威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一項以腦容量為健康指標的系列研究,該研究已4.7萬人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這些人睡眠期間與腦容量,結果結果意外出現一條倒U型的曲線,腦容量最大的人,其睡眠時間為6.5小時。而團隊進一步的追蹤4千名受試者,進行為期11年的監測,當中也沒有發現睡眠時間與腦部萎縮有直接相關。之後研究團隊再進行一次3萬人的基因數據分析,結果研究顯示,基因上顯示睡眠時間較長或較短的人,腦部容量不見得比較小。這三項實驗研究結果也直接顛覆了學界對於睡眠影響的看法。領導這項研究的菲傑爾(Anders Fjell)教授表示,即便如此,還是不建議民眾刻意更改睡眠習慣,因為大腦還是需要確保身體能夠獲得足夠的睡眠量,菲傑爾認為,人體對睡眠的需求,其實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隨時都會改變。菲傑爾也表示,如果人們感覺整天疲倦,那就是睡太少,但只要狀態感覺良好,就不用在意自己的睡眠時長。
台灣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離世 享壽70歲
國內神經罕病權威、醫師宋秉文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昨(2日)證實,宋秉文於1日下午,在家人的陪伴下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全文:各位會員及臉書好友我們最敬愛的老師、溫暖的同事、卓越的科學家-- 宋秉文教授於民國112年11月1日下午,在家人的陪伴下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宋教授投身神經科學研究領域數十年,嘉惠照護無數病友與家屬,也培育眾多後繼神經科優秀人才。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謹祝福宋教授遠離身體苦痛,安息主懷。宋教授一生投入於神經醫學及罕見疾病之研究,為此領域國際學術巨擘他於民國77年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設置全國第一個「神經基因實驗室」,開啟台灣小腦萎縮症及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基因診斷與研究。宋教授為台灣神經學學會「神經基因學組」的創始主委,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 ,民國107年宋教授促成世界小腦與運動失調研究學會大會(SRCA)於台北舉辦,讓台灣小腦萎縮症各界研究者與國際接軌。他於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除臨床服務與學術研究之外,宋教授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在他多方奔走之下,結合醫、病、產、學各界的「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於民國105年創立,並由其擔任創會理事長。亦推動「台灣腦庫」的創建,為無數神經罕見疾病研究者與病患權益發聲。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 敬緬
精明老翁變的溝通困難 AI僅1分鐘就揪出腦齡比實際老5歲!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81歲的張伯伯原本精明開朗,今年卻經常忘記事情,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且說話邏輯不易理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運用人工智慧中心研發「智憶康」AI檢測,發現張伯伯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罹患早期失智症,建議及早進行後續治療。患者腦部灰質大幅退化、腦脊髓液增加張伯伯先進行常規傳統檢查,由專業人員進行抽血檢查、心理量表測驗,以及腦部MRI影像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心理量表(MMSE)分數低於同齡人平均值,另MRI發現為腦部腦萎縮,因此並非中風或腫瘤;醫師接著運用人工智慧中心研發「智憶康」系統,藉由醫學影像以及腦部灰質大幅退化以及腦脊髓液增加的異常比例,預測張伯伯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同步推估罹患早期失智症。全台失智人口到2030年將超過50萬人許凱程表示,失智症好發於中老年族群,會隨著時間逐漸惡化。根據衛福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症人口超過30萬人,有96%為65歲以上長者。此外,罹病者有年輕化現象,推估失智人口到2030年將超過50萬人。失智症屬於腦部疾病,主要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思考與記憶能力退化,甚至產生情緒問題、語言表達力喪失、行動能力降低等症狀。失智症嚴重程度不同,且有多種致病亞型的主要神經認知障礙,通常又可以依照發病區域或病徵分為下列分型: 退化型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 血管型失智症 由巴金森氏症引發之失智症等▲許凱程表示,等候失智症檢查曠日費時,利AI系統可幫助醫師快速判別患者嚴重程度。(圖/中醫大附醫提供)AI幫助醫師快速診斷失智患者嚴重程度許凱程指出,臨床上神經科醫師通常會以多種方法及工具來評估失智症,包含疾病史、血液檢查、認知量表測驗、心理評估、影像學檢查、生理訊號檢查等,不過每位病人往往需要花1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確認。而且以院內為例,排隊等候檢測的人潮更常要預約1個月之後。為了幫助病人、讓醫師更快且更精準掌握失智症嚴重度,中醫大附醫設計以AI腦齡預測系統、神經基因判別系統建構了「智憶康」,運用AI協助評估失智症嚴重程度。「智憶康」腦齡預測系統,收取院內近3千例正常人做磁振造影檢查,利用AI模型將腦部各區域(灰白質、腦脊髓液、海馬迴等)逐一分割計量後建立常態分佈曲線,後續輸入約5百例失智症病人的腦部影像。發現在同齡群體中,失智症病人灰質區域比例普遍低於普通族群,腦脊髓液比例也因腦部退化程度較高而明顯增加。許凱程進一步分析,2022年相關醫學文獻指出,理論上腦齡與實際身體年齡在正負3歲以內為正常族群,運用腦齡預測系統判斷出的腦部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差異程度,可幫助臨床醫師藉此快速診斷患者失智症嚴重程度。「智憶康」神經基因判別系統,則利用無神經相關疾病之老年族群以及失智症病人的腦電波訊號和基因資料,經過特徵萃取和特徵選擇技術,計算出重要之腦波特徵以及基因特徵,透過AI模型判別患者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症。結果顯示失智症病人在特定頻帶及腦區位置的腦波強度、複雜度以及腦區間的功能性連結皆顯著小於非失智症組。而AI模型在測試資料集上的判斷表現AUC(曲線下面積)達到87%,且敏感度達到91.7%。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預防與治療早期失智疾病刻不容緩,許凱程呼籲,民眾如有疑慮自己或家人行為異常,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治療。
精明老翁變得難以溝通 只花1分鐘!AI預測腦齡確認患失智症
81歲的張伯伯精明開朗,今年初開始,卻經常忘記他人交代的事情,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且說話邏輯不易理解,經家人陪同前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門診,由神經部主治醫師、人工智慧中心許凱程主任先透過傳統檢查方式,進行抽血檢查、心理量表測驗,以及腦部MRI影像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張伯伯的心理量表(MMSE)分數低於同齡人平均值,另MRI發現為腦部腦萎縮(而非中風或腫瘤)。接著再運用人工智慧中心研發「智憶康」系統,藉由張伯伯的醫學影像,以其腦部灰質大幅退化以及腦脊髓液增加的異常比例,AI一分鐘即可預測張伯伯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同步推估張伯伯已罹患早期失智症。許凱程主任說,從常規檢查到「智憶康」的AI檢測,都確認張伯伯符合早期失智症,需進行後續治療。失智症主要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思考與記憶能力退化,甚至產生情緒問題、語言表達力喪失、行動能力降低等症狀,許凱程主任說,失智症嚴重程度不同且有多種致病亞型的主要神經認知障礙,通常又可以依照發病區域或病徵分為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以及由巴金森氏症引發之失智症,通常好發於中老年族群,並隨著時間逐漸惡化。根據衛福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症人口超過30萬人,有96%為65歲以上長者,此外,罹病者有年輕化現象,而到了2030年,失智人口推估將成長超過50萬人。許凱程主任指出,臨床上神經科醫師通常會以多種方法及工具來評估失智症,每位病人往往需要花1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確認,而排隊等候此檢測的人潮,以中醫大附醫為例,也要預約1個月之後,為了能幫助病人,讓醫師更快與更精準掌握失智症嚴重度,中醫大附醫設計以AI腦齡預測系統、神經基因判別系統建構了「智憶康」,運用AI協助評估失智症嚴重程度。「智憶康」腦齡預測系統,收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近3000例正常人做磁振造影檢查,利用AI模型將腦部各區域(灰白質、腦脊髓液、海馬迴等)逐一分割計量後建立常態分佈曲線,後續輸入約500例失智症病人的腦部影像,中醫大附醫人工智慧中心發現,在同齡群體中,失智症病人於灰質區域比例普遍低於普通族群,腦脊髓液比例也因腦部退化程度較高有明顯增加。許凱程主任進一步分析,2022年相關醫學文獻指出,理論上腦齡與實際身體年齡在正負3歲以內為正常族群,運用腦齡預測系統判斷出的腦部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差異程度,可幫助臨床醫師藉此快速診斷患者失智症嚴重程度。「智憶康」神經基因判別系統則利用無神經相關疾病之老年族群以及失智症病人的腦電波訊號和基因資料,經過特徵萃取和特徵選擇技術計算出重要之腦波特徵以及基因特徵,透過AI模型判別患者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症。結果顯示失智症病人在特定頻帶及腦區位置的腦波強度、複雜度以及腦區間的功能性連結皆顯著小於非失智症組,而AI模型在測試資料集上的判斷表現AUC達到87%,且敏感度達到91.7%。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預防與治療早期失智疾病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許凱程主任呼籲民眾如有疑慮自己或家人行為異常,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治療。
詹雅雯爆失明自行停藥「想斷食善終」 醫曝最壞結果
金曲歌后詹雅雯2年前宣布罹患帕金森氏症且左腦萎縮後,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日前她突然自爆半個月前「眼睛看不到」,更在昨(8日)坦承已經停藥不繼續治療,打算採取「斷食善終法」以快樂方式延續生命。但有醫師揭示擅自停藥的最壞結果。詹雅雯昨天驚喜出席觀賞徐懷鈺演唱會,還大方接受採訪,卻透露對帕金森氏症治療處於「有點放棄」狀態,因為藥物嚴重的副作用讓她斷片、嘔吐、暴瘦與吃不下,且開始規劃不用藥物,讓自己很舒適生活、不再醫治的斷食善終法。但她也坦承,停藥後症狀相對惡化,「眼睛突然看不到,慢慢地看不到,一剎那畫面抖動,不能聚焦」,檢查後被告知是名為「眼顫」的典型帕金森氏症狀,且雖然醫師一直建議不能不治療,但她還是堅持不以藥物延長生命,要快樂活在當下。對此,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表示,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以多巴胺相關作用藥物為主,可能副作用為頭暈、噁心、想吐,但病人與醫師溝通,減少用量後通常就能改善,「停藥是比較極端做法」。王培寧指出,患者擅自停藥易導致動作困難、無法走路,嚴重時無法自行翻身,接著出現腦退化、認知功能影響,另視覺等五感退化雖可能出現但不常見。呼籲患者規律用藥並搭配輔助運動,能有效控制病情。
女童扁桃腺發炎出院時卻成「腦萎縮」 醫院僅有「次要責任」家長怒轟
蘭州一名1歲半女童因扁桃腺炎就醫,最後竟成了腦萎縮。經蘭州醫學會組織專家鑑定後宣布,該事故醫院僅須承擔次要責任。家長無法接受,痛批「好好孩子看成這樣,醫院僅承擔次要責任?」據《網易新聞》報導,大陸蘭州一名1歲半的女童在2022年6月突然高燒不退至38.5度,她的爺爺奶奶帶她赴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就醫,當時被告知是扁桃腺發炎,需住院治療。女童奶奶詢問醫生是否能只吃藥不打針,但醫生表示住院打針會好得比較快。女童奶奶聽了醫生建議,隨即辦理住院,女童奶奶回憶,孫女在打點滴時看著卡通很是開心,兩人還有說有笑,下午6點多點滴打完,女童奶奶按照護理師吩咐為女童測量腋溫「我一手壓著她的手臂,另一隻手扶著孩子的身體,並逗她開心,結果孩子突然大叫一聲。」護理師當時在為女童封管,結果女童又一聲尖叫,疑似因心跳驟停暈了過去,嚇得女童奶奶趕緊按壓女童人中,但女童從此沒有醒過來。女童在當晚被轉至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經過1個月的治療,女童各項指數雖有好轉,但仍處植物人狀態。由於工作因素,女童家人決定將女童轉診到西安,2022年7月底,女童住進西安兒童醫院,據院方當時的病歷顯示,診斷大致為「缺氧缺血性腦病恢復期」、「腦萎縮」、「運動障礙」、「認知障礙」。女童媽媽傷心表示,雖然經過1年治療,但終究改變不了女兒不會說話、不會動的慘狀。女童家人委託律師劉霄峰向醫院討要公道,劉霄峰看完病案後,質疑甘肅第三人民醫院並沒有如實記錄病例,指出在院方病例中,總結女童是因為扁桃腺化膿喉嚨有痰而導致「異物吸入性窒息」才會昏迷,但「異物窒息會讓孩子瞬間沒了心跳嗎?」而女童的媽媽曾在部隊當過衛生員,有一定程度的醫療知識,她懷疑護理師當時封管用錯了藥,「我們正常在封管時,會用氯化鈉,也就是俗稱的生理食鹽水沖管。」她指出,女兒突然大叫肯定是極度不適,或是有劇烈疼痛才會這樣,但生理食鹽水並不會造成疼痛。女童媽媽透露,有在女兒的病歷上看到「氯化鉀」的塗銷字樣,推測護理師有可能將氯化鉀當作氯化鈉注入到女兒體內,因只有氯化鉀才會使人心臟驟停,但是女兒未有缺鉀問題,現場為何會使用氯化鉀?最終專家鑑定組根據醫患雙方陳述、查閱病歷等,給出3點分析,「一、診療行為違反了急危重患者搶救制度。二、患者產生的損害後果與搶救存在因果關係。三、因醫務人員的診療不規範導致患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後遺症。」最後給出的鑑定結論為「本病例屬於一級乙等醫療事故,醫方承擔次要責任」。鑑定結果讓女童家人無法接受,「好好的孩子看成這樣,告訴我醫院僅承擔次要責任?」目前,董女已向甘肅省醫學會提出鑑定申請。
接受老去3/誰還需要我?老媽媽愛操心又暴怒 專家:她只是忘了進入人生下個階段
一名60多歲的婦人每天都有操心不完的事,例如孩子工作狀況好不好?甚至連兒子有沒有好好照顧孫子,老婦人都能煩惱好久,也經常因此暴怒,讓全家人心情都不好過。專家表示,其實這是台灣許多父母常有的問題,忘記孩子已經長大,反而執著於「需要」這件事,一直插手干預孩子的人生,只為了證明自己仍被需要,建議接受自己的老後生活,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轉而好好照顧自己。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說,這位婦人是家庭主婦,一直以來生活都以家庭為重,隨著孩子成家立業、老公卻因病過世,婦人突然找不到生活重心,於是她開始過度關注孩子的生活,充滿許多擔心與焦慮,而這些情緒再轉變為怒氣,於是家庭氣氛始終不佳,最後孩子勸媽媽諮商、同時多參與社區銀髮族的課程,希望婦人能夠重拾生活的熱情。「其實要讓她踏出這一步,真的不容易,她長久以來都在照顧家庭,跟社會缺乏連結,後來嘗試很多次之後,有一次她去上課前帶了自己做的點心,沒想到大受好評,從此她才開始享受去上課的過程,漸漸地也找到自己的重心。」黃宜靜說,許多台灣父母都是如此,長久以來都在照顧孩子,而忽略該有自己的生活,以至於當孩子長大了之後,「忘記」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反而干擾了孩子的生活,糾纏著孩子問「難道你不需要我了嗎?」其實這是需要練習的,黃宜靜建議,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該為自己適時安排獨處時間,例如一周一次的電影約會,懂得照顧自己,才能在不被需要時不會悵然所失。專家建議銀髮族多積極參與日常生活,例如從事社區活動或課程,甚至考慮高齡就業,都有助於維持活力。(圖/報系資料照)滾石音樂董事長段鍾沂曾分享自己從觀察中學習變老,「我身邊有2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90 多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段鍾沂認為,是媽媽自己創造的,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林志學表示,想要達到「成功老化」,必須符合3要點,第一是生理健康,也就是降低疾病與失能的發生率;第二是心理健康,維持認知與減少憂鬱機率;第三是積極參與日常活動,例如上課或就業。「但要同時做到這3點,並非想像中簡單!」林志學以自己的父母為例,原本是國中老師的爸爸退休後,整天待在家中當宅男,不愛參與外界事務;而媽媽則擁有活躍的社交生活與興趣,照理說媽媽應該老化速度較慢,但她偏偏有高血壓,因此影響記憶力,相較之下父親反而表現較好。「老化牽涉的因素很多,身為照顧者能做到的就是傾聽與陪伴。」林志學說,根據最新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415萬人,而這個族群也是自殺率最高的年齡層。「為什麼老人家容易想不開?這牽涉到許多層面,首先台灣的銀髮族獨居比例高,再加上9成都有慢性病,且5~6成甚至有2種以上的慢性病,每天吃很多的藥,又感到孤單,自然就會覺得鬱悶。」林志學建議,如果覺得長輩長期心情不佳,可以先到醫院進行「周全性評估」,因為老人家身心健康往往受到多元因素影響,所以進行全面性的評估,才更能對症下藥。
喝到腦萎縮!醫曬「酗酒者」掃描照揭恐怖後果:跌倒就可致命
喝酒可能誤事,酗酒更會讓大腦萎縮!國外有名醫師在社群曬出酗酒者與一般人的大腦掃描照對比圖,勸大家千萬不要酗酒,否則大腦不只萎縮、更容易發生腦損傷,還會引發造成嚴重後果的多種疾病。泰國神經外科醫生帕拉查(Pracha)在TikTok曬出一般車禍與酗酒車禍患者的腦部掃描照,指出該名54歲的長期酗酒男性,某天發生意外撞到頭被送院治療,但他的腦部比起53歲、遭遇類似車禍的未酗酒男傷患明顯不同。(圖/翻攝自TikTok)兩張掃描照一對比,可見酗酒者腦部的「黑色陰影」,也就是俗稱腦皺褶的腦迴變得光滑,整個大腦也出現萎縮、形狀改變,目視即可見酗酒者大腦比一般傷患大腦「離周圍的頭骨更遠」。帕拉查表示,長期酗酒不只會導致大腦萎縮,還更容易發生腦損傷,光是普通跌倒就可能發生腦出血,且酗酒也會導致糖尿病,以及血壓、血脂等慢性病指數更難控制,還增加腦性麻痺、殘疾與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