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
」 麻疹 疾管署 群聚 疫苗 新冠肺炎醫院爆麻疹群聚傳染!他自越南染病 醫護、清潔工、同機旅客都中鏢
疾管署今(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為先前40多歲中部男性自越南探親境外返台後,就醫時接觸的陪病家屬、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另有1名同班機旅客也確診,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衛生單位目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52人,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5日。疾管署10日曾公布1例自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一名中部40多歲男性11月中旬到越南探親,12月1日返台時出現發燒等症狀,隔日就醫住院治療,5日便出現紅疹,收治於隔離病房。疾管署18日再新增4起麻疹個案,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30多歲女性和另一名30多歲女性,分別為先前個案就醫接觸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護理人員,以及環境清潔人員,3人均是於院內遭傳染;另有1起是同班機旅客,列為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說明,該名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而這4名新增確診病例發病日介於12月11日至13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為此,疾管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於12月17日至該醫院實地訪查,並建議院方加強相關感控措施,包含建立全院員工施打MMR疫苗資料、檢驗抗體陰性者安排補接種MMR疫苗、建立員工自主健康監測機制、停辦年底院內大型活動、辦理院內麻疹感染管制教育訓練等防治作為。另外,疾管署也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1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1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3例為航空器感染、其餘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2例、馬來西亞2例、泰國及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同時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也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本土麻疹群聚再+1!北部20多歲男確診 匡列接觸者328人
疾病管制署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北部20多歲男性麻疹本土病例,為11月29日已公布之本土個案(北部30多歲男性,指標個案)同住接觸者,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個案於11月26日起因出現咳嗽、鼻炎、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於11月27日曾至診所就醫,11月29日因後續出現出疹症狀,且因指標個案確診麻疹而被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於當日下午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經醫院通報後檢驗確診,個案將於明日解除居家隔離。疾管署表示,針對群聚事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相關疫調,亦針對與個案接觸之醫護相關工作者,進行疫苗接種史調查,未具抗體者安排儘速接種暴露後預防之MMR疫苗或IMIG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28人,包括同住者2人、醫院及活動地接觸者326人,將持續健康監測與追蹤至12月21日。疾管署說明,我國今年累計14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7例為本土病例(含3起群聚),另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五年同期最高。疾管署指出,依據各國通報資料顯示,今年全球麻疹整體疫情為近10年第二高,僅次於2019年,於年初驟升後至3月達高峰,目前已回到往年同期水平,今年累積已逾28萬3千例,以歐洲區增加最多;近期於美洲加拿大11月初疫情仍有上升趨勢,尤以新不倫瑞克省及安大略省較為嚴峻;鄰近國家中泰國及越南胡志明市疫情嚴峻且正處高峰。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儘速通報,以利及時採取防治措施。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接觸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民眾出國期間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北部男赴越南富國島染麻疹!疾管署匡列154人 即起提升旅遊疫情警示
疾病管制署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9月14日至18日赴越南富國島旅遊,9月23日至29日間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多次就醫,9月29日出現紅疹,再次至醫院急診,當日即安排住院隔離治療,經通報檢驗確診,並已於10月5日出院返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接觸者追蹤管理,目前掌握接觸者共計154人,為同住家人3人、非同住家人6人、就醫接觸者145人;接觸者中1人曾出現咳嗽症狀已檢驗陰性排除,其餘均無疑似症狀,預計監測至10月17日。疾管署說明,我國今年累計12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5例為本土病例,另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2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2例為航空器群聚感染、其餘3例分別為泰國、柬埔寨及越南。今年本土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同期的0至2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麻疹疫情驟升,其中以歐洲區累計報告逾9萬例病例最為嚴峻,東地中海區及非洲區分別報告7萬及6萬餘例次之,西太平洋區及美洲區病例數較低,惟仍達去年同期之4至10倍;整體疫情於1至3月間達高峰,而後逐月緩降,自7月起多已下降至往年同期水準。我國鄰近國家今年疫情亦較往年為高,近期馬來西亞、泰國每月達數百例,馬來西亞已趨緩,而泰國疫情仍呈上升趨勢;惟越南多地傳出疫情上升,胡志明市今年截至9/3累計644例,相較於過去三年僅1例明顯增加,已有至少3名兒童死亡;鑑於該國移入病例至我國,本署於今日提升越南麻疹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麻疹可1傳18人!沒疫苗前「幾乎人人確診」 專業醫曝光5大典型症狀
由於麻疹可以透過空氣、飛沫傳播的特性,再加上其強大的傳染性,平均1名麻疹患者可以傳染給周圍12至18人,在疫苗尚未普及之前,幾乎人人都會有確診的經驗,這也讓麻疹成為最強人類病毒傳染病之一。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感染科主任賴新豪也表示,麻疹的典型症狀就是「發燒、皮疹、鼻炎、結膜炎和咳嗽」,民眾日常生活中須多加留意。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賴新豪醫師表示,麻疹的潛伏期約為7至18天,患者在發燒3至4天後,口腔內會出現柯氏斑點。而麻疹最大的特性就是會在耳後、臉部出現皮疹,嚴重時會蔓延至身體與四肢。而在出疹的前後4天,就是麻疹的傳染期。賴新豪醫師提到,目前最好防治麻疹的方式,就是接種接種MMR(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疫苗,該款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而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顯示,MMR疫苗應於兒童1歲時、入學前接種,尤其在前往麻疹流行國家前,務必要有完整接種再行前往。賴新豪醫師表示,如民眾不幸感染麻疹,目前主要是進行症狀治療,諸如降低發燒、緩解咳嗽、緩解疼痛等等。如民眾懷疑自己或或周圍的人感染麻疹,應即刻就醫並接受隔離。
疫後國外旅遊大爆發!看「動物大遷徙」超夯 疫苗清單高達8針
新冠疫情解封後國外旅遊大爆發,其中被列為即將消失的生態遊程「動物大遷徙」夯到團團爆滿,遊客也提早在出發前2到3個月展開防疫大作戰,預約接種黃熱病、A肝、小兒麻痺等疫苗,最多達7至8針,自費約2萬元。醫師提醒,目前非洲除黃熱病,還有霍亂、炭疽病、茲卡病毒等多種傳染病,計畫出遊的民眾要做好防疫準備,不要讓生態獵遊變成終生遺憾。非洲動物大遷徙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遷徙奇景,成千上萬動物每年6月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出發,向北遷徙至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晴天旅遊總經理蕭世華指出,動物遷徙的數量之多,讓人深刻體驗數大便是美,而不同物種在遷徙過程狹路相逢、甚至上演殺戮景象就在遊客眼前震撼上演。曾帶兒子參加「動物大遷徙」10日遊的林洺鍒說,她把這場遊程當成兒子國小的畢業禮物,遊程中母子倆住在國家公園的豪華營帳,四周就是動物的家,而搭熱氣球鳥瞰多樣的生物遷徙動態更是此生難忘,此行也開啟兒子對生物、生態學習的熱情。衛福部台中醫院旅遊門診醫師蕭誌毅說,近年許多民眾為參與動物遷徙遊程,會提早在3月到旅遊門診諮詢並預約接種疫苗,除了黃熱病疫苗是入境必備,不少民眾接種包括黃熱病、A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小兒麻痺疫苗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等。感染科權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提醒,瘧疾預防用藥也不能漏掉,非洲蚊蟲和台灣大不同,一旦被叮咬不能等閒視之。蕭誌毅說,在旅遊門診中除預先了解當地各種傳染病,如回國後出現症狀也應回診或就醫時告知醫師旅遊史。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一網打盡 三合一MMR疫苗助長期免疫
聽過MMR疫苗嗎?MMR疫苗指得是可同時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MMR)三種疾病的活性減毒疫苗。麻疹症狀: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說明,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會造成發燒、咳嗽及皮疹等,嚴重可能引發中耳炎、腦炎、肺炎,甚至死亡。腮腺炎症狀:常會造成發燒、頭痛及耳下腺腫大,嚴重時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力受損,如果在青春期感染,有影響生育能力的可能性。德國麻疹症狀:通常症狀比較輕微,如發燒及耳後淋巴結腫大,但若是孕婦感染,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MMR疫苗三合一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一網打盡接種MMR疫苗可以預防這三種疾病達95%以上,接種後可長期免疫,減少感染他人機率和被感染風險。對「蛋」過敏務必排除施打 在製程上,MMR疫苗是由三種減毒病毒株製成,其中,麻疹與腮腺炎病毒是在雞胚胎細胞中進行培養增殖,德國麻疹病毒是由人類雙套染色體細胞中培養增殖而來。最後再將此三種減毒株經純化、混合等步驟製成疫苗,必須要留意的是孕婦、已知患有嚴重免疫缺失者、以及已知對「蛋」的蛋白質或疫苗某些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MMR疫苗。婦幼族群是公費施打首要對象在臺灣,MMR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包括出生滿12個月的幼兒、滿5歲至入國小前的幼兒、未能於滿1歲後完成2劑MMR疫苗接種的國小學童、本國籍育齡婦女以及外籍配偶育齡婦女。
高雄首例麻疹「隱匿足跡」遭重罰20萬 衛生局急匡列171人
高雄市出現首例境外移入德國麻疹病例,該名1日自柬埔寨返國20多歲男性,確診期間在高雄及台南留下多處足跡,卻隱匿活動史直到第3次疫調才坦承。衛生局今(16日)除公布男子足跡、匡列171名接觸者,也依法對男子開罰20萬元。該名男子4月1日入境桃園機場,再搭乘高鐵0675車次第6節車廂到左營;4月2日到海底撈高雄大遠百店;4月3日到漢神本館可瑞安韓式料理;4月4日到王氏魚皮、同記安平豆花安平總店。衛生局表示,男子疫調時未如實告知可傳染期間活動史,只說除回到高雄後因身體不適就醫外,期間都未出家門,直到11日第3度疫調才坦承傳染期間出入多處公共場所。衛生局呼籲與男子有活動足跡重疊民眾,在4月19日到22日自主健康監測結束前,如有發燒、出疹、咳嗽、鼻炎、結膜炎等症狀,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絡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同時主動告知接觸史及旅遊史。另衛生局也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對男子裁處20萬元罰鍰。請民眾進行傳染病疫調時,務請詳實提供疫調資訊,切勿隱匿或提供不實資訊,以免誤導疫情而致風險擴散及裁罰。衛生局指出,台灣50歲以上民眾大多曾自然感染麻疹,染後即終身免疫。台灣自1981年全面實施麻疹、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疫苗後,目前20歲至40歲民眾雖有抗體,但抗體可能隨年齡減少。
新北再增1例本土麻疹 31歲中和男足跡曝光
新北市新增1例本土麻疹確診病例,中和區31歲男,於2月18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咳嗽、喉龍痛等症狀,經就醫未改善,於2月28日出現紅疹,再度就醫後經檢驗確診,目前狀況穩定,住院治療中。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170人,包括同住非親友3人及醫院、活動地等接觸者167人,將持續監測至3月16日。新北衛生局說明,新北市累計3例本土麻疹個案,皆居住於中和區。經疫調個案於2月24日至2月26日可傳染期間(出疹前後4天)曾至中和區「大華虱目魚肚、郭魚湯」活動,提醒曾於相該場所出入的民眾,請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至3月16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請留意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如紅疹、發燒,或出現咳嗽、流鼻水、畏光、流淚、紅眼等鼻炎與結膜炎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佩戴口罩,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衛生局呼籲,麻疹好發於冬、春季節,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幼童,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接種,另建議1981年後出生未曾感染麻疹或德國麻疹者,如即將準備懷孕的婦女、醫護人員、預計前往高風險國家的民眾,可評估補接種1劑MMR疫苗。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新增1例麻疹「30多歲北部醫護」 遭首例個案傳染!醫院緊急疫調中
疾病管制署今(28)日公布新增1例30多歲男性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某醫院醫護人員,先前入院員工體檢時發現無麻疹抗體,為該院列為須補種MMR疫苗者但尚未完成補接種。2月13日於醫院工作時接觸2月19日發布之本土個案(北部30餘歲男性,指標個案),因指標個案確診麻疹已被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由醫院追蹤,後續於2月24日開始出現頭暈、並於26日出現咳嗽、紅疹但無發燒,27日由醫院通報確診,目前居家隔離中。疾管署表示,針對群聚事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相關疫調,亦針對與個案接觸之醫護相關工作者,進行疫苗接種史調查,未具抗體者安排儘速接種暴露後預防之MMR疫苗或IMIG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06人,包括非同住親友4人及醫院、活動地等接觸者302人,將持續監測至3月15日;由於個案可傳染期間有公共場所活動史(如附表),提醒曾於附表時段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就醫並告知接觸史,另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儘量配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本案接觸者目前須監測最晚至3月15日。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醫護接觸感染麻疹…北部30多歲男成「今年首起群聚」 去過2地方急匡306人
麻疹疫情來了!北部某醫院的30多歲男醫護人員,先前入院員工體檢時發現無麻疹抗體,為該院列為須補種MMR疫苗者但尚未完成補接種,成為今年首例本土麻疹病例,而匡列的1名接觸者發病確診,是醫院接觸的醫護人員,成為今年首起麻疹群聚,也是今年第2例本土。疾管署今(28日)公布新增1例30多歲男性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某醫院醫護人員,先前入院員工體檢時發現無麻疹抗體,為該院列為須補種MMR疫苗者但尚未完成補接種。2月13日於醫院工作時接觸2月19日發布之本土個案(北部30多歲男性,指標個案),因個案確診麻疹已被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由醫院追蹤,後續於2月24日開始出現頭暈,並於26日出現咳嗽、紅疹但無發燒,27日由醫院通報確診,目前居家隔離中。針對群聚事件,衛生單位已展開各項防治工作,並持續進行相關疫調,亦針對與個案接觸之醫護相關工作者,進行疫苗接種史調查,未具抗體者安排儘速接種暴露後預防之MMR疫苗或IMIG免疫球蛋白。目前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306人,包括非同住親友4人及醫院、活動地等接觸者302人,將持續監測至3月15日。據了解,國內今年累計3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至30多歲,其中2例為本土病例屬同一群聚事件,另1例則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馬來西亞,而今年的病例數也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例,本土傳播風險增加。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同時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個案足跡。(圖/翻攝自疾管署)
登革熱好害羞? 科學家發現:可能會持續數小時自發性勃起
登革熱是由病媒蚊叮咬所引發的疾病,通常和嘔吐、內出血、發燒、頭痛、肌肉或骨頭痠痛有關,但如今有科學家發現,一名布吉納法索的17歲登革熱患者,竟然出現了尷尬的副作用,他在無刺激性的狀況下,竟然自發性勃起長達18小時。綜合外媒報導,《泌尿學病例報告》中發表的一項研究,一名布吉納法索17歲的登革熱患者,出現了令人尷尬的副作用。這名青少年因腎損傷和急性缺血(特定區域的血流受到抑制)而入院治療,但醫師就觀察到他在沒有任何性刺激的情況下,竟然自發性勃起長達18個小時,因此紀錄在文獻中。這樣動脈異常勃起的狀況,被歸因為病毒導致,陰莖附近的血管受到感染,讓他血液流動過後陰莖就變大了,醫師以冰袋治療其患者,使血管收縮,最終在48小時內恢復到正常大小。這名少年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後,追蹤觀察三個月與六個月後,這名少年已恢復健康,都能正常勃起沒有任何問題。過去病毒與陰莖異常勃起有關,包括新冠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甚至狂犬病,曾為非洲無國界醫生組織提供七年諮詢的理查德墨菲博士告訴《每日郵報》。而2021年,一名美國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經歷了三小時的勃起,醫生認為這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陰莖血栓引起的。
今年首例!北部30多歲男確診麻疹 「傳染性高」目前已監測199人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19)日公布今年國內首例麻疹本土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2月12日發燒,次日因發燒未退至醫院急診,返家後持續發燒並伴隨咳嗽、喉嚨痛等症狀,2月15日因發燒且出現紅疹,再次至醫院急診後,經通報檢驗確診,當日即安排入住隔離病房,目前續於隔離病房住院中。因個案於暴露期間無出國史,故研判為今年首例國內感染病例,可能感染來源調查中。衛生單位已立即展開各項調查與防治工作,將持續追蹤接觸者健康情形、調查個案於醫院就醫及其他公共場所之接觸者,並積極進行相關防治工作。疾管署表示,目前掌握接觸者為同住家人4人、非同住家人2人、就醫接觸者193人,共計199人,最晚監測至3月4日。另個案可傳染期間有公共場所活動史,提醒曾於2月11日下午2點至3點半於藏壽司竹北文興店出入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至2月29日),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疑似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其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說明,我國自2020年迄今,累計共4例麻疹病例,年齡為20至30多歲,2例為本土病例,2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泰國及土耳其各1例),最近一例本土病例為2022年9月確診。依據WHO監測資料顯示,全球麻疹疫情於去(2023)年明顯上升,多數病例發生於葉門、印度和衣索比亞。此外,歐洲區報告逾5.8萬例,為前年之62倍;東地中海區報告近8.9萬例病例,為前年之1.6倍;東南亞區報告近8.5萬例,為前年之1.7倍;西太平洋區報告逾5千例,為前年之3.7倍,整體疫情以歐洲區增幅最為嚴峻,且以不滿5歲的孩童最為嚴重(佔報告病例約40%)。歐洲區署評估,麻疹疫情暴增主要是因為疫苗接種覆蓋率下降所致,預估疫情將持續至今年,並影響所有年齡層的民眾。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民眾出國期間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並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行為,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6個月至5歲「常規疫苗超多」 醫:莫德納可「同時間不同部位」施打
為避免兒童感染COVID-19後造成的重症傷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配發兒童莫德納疫苗,並自7月21日起提供給滿6個月至5歲的孩童施打,但不少家長觀望之餘,也出現孩子常規預防接種與新冠疫苗施打時程上的顧慮;對此,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紀鑫表示,任何疫苗都有固定的施打時程,打完2周之後就會產生保護力,在醫師評估可以施打的情況下,新冠病毒疫苗與其他預防注射的時間不必刻意分開,可以在「同一時間不同部位」施打,不但可避免延誤施打時程,也可以節省家長往返的時間。紀鑫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建議,兒童莫德納疫苗一次劑量為0.2ml,2 歲以下施打部位為大腿前外側,2歲以上為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接種後不需按揉,疫苗不良反應與成人差異不大,與其他疫苗多為接種部位產生紅腫、疼痛的情況類似,可以在紅腫處予以冰敷改善。馬偕兒童醫院針對6個月以上至5歲孩童的莫德納疫苗施打,已由預約疫苗平台轉至醫院掛號系統,符合施打條件及完成注射者均贈送小禮物以安撫小朋友們的情緒;此外,為考慮家長及陪伴者之方便性,另增加7月30日及8月6日,連續兩個周六上午8點半到11點半,在臺北市建成國中設置院外施打站,提供民眾更多元性的服務,可先上網預約掛號。紀鑫說明,常規疫苗與COVID-19疫苗可同時間不同部位接種,亦可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根據兒童健康手冊,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為增強對疾病的保護力,有許多常規的預防注射時程,以6個月至5歲這個階段為例,正是常規疫苗接種較密集的期間,預定施打的疫苗,除了每年秋冬季節的流感疫苗外,包括以下7個時間點的常規疫苗:滿6個月的五合一、B型肝炎疫苗;滿1歲的水痘、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滿1歲至1歲3個月的13價肺炎鏈球菌、A型肝炎;滿1歲3個月的日本腦炎疫苗;滿1歲6個月的五合一疫苗;滿1歲6個月至1歲9個月的A型肝炎;滿2歲3個月的日本腦炎疫苗。依據CDC建議,兒童於確診COVID-19後,除3個月內無法施打新冠疫苗外,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並不會影響接種其他常規疫苗,請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看病變送命…夫妻帶1歲半女兒飛廣州就診 首次搭機就遇死劫
大陸東航MU5735航班21日墜毀在廣西梧州市藤縣琅南鎮莫埌村的一片山坳中,機上132人沒有如期抵達終點,還有一名罹難者家屬痛訴,自己的姊姊一家3口就在失事飛機上,而他們此行是為帶1歲半的女而看病,也是他們第一次搭飛機,沒想到也成為最後一次。綜合《中國青年報》等外媒報導,一名東航失事班機乘客家屬表示,自己的姊姊谷函宇26歲、姊夫郭增强28歲,與夫妻倆1歲半的女兒都在這架失事班機上,此行是為了帶患有流行性腮腺炎孩子到廣州看病。這名家屬表示,姊姊谷函宇想帶小孩到醫療條件更好的城市治療,因此先前在網路上查到廣州一位頗有名氣的醫生,幸運掛到了3月22日的診,因此一家人決定21日搭機前往;一家人原訂乘坐上午10點多的航班,卻遭遇航班臨時取消,才改搭MU5735,誰也沒想到卻也從此命喪黃泉。家屬痛陳,姊姊登機前,還拍了影片給家人看,只見年幼的外甥女在候機室內蹦蹦跳跳,一家人相處相當和樂,更讓她不捨淚訴「姊姊,不是說好一直陪伴嗎?誰讓你離開我?還有1歲半的外甥女,你還那麼小,為什麼要經歷這種令人難以承受的事?要是可以的話,我願意與你交換這存世的席位」。一對夫妻帶著1歲半女兒搭機前往廣州看病,沒想到一家三口竟因此送命。(圖/翻攝自《中青報》)
一秒檢測!胸腔醫曝:感染新冠指甲會變化 這「4種特徵」要注意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感染新冠(COVID-19)的症狀包括發燒、咳嗽,以及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等。不過,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透露,新冠患者除了呼吸道問題,指甲也會產生變化,分別是博氏線條(Beau's lines)、米斯線條 ( Mee's line )、紅色半月指甲 ( Red half moon's sign )及脫甲 ( Onicoptosis )。黃軒今(30日)在臉書發文,「在臨床上,除了一般民眾的症狀,或身體狀況的表徵,還有指甲的細微變化,可以協助我『破案』的,你們相信嗎?記錄一下,那些跟COVID19 有關的指甲上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COVID19專屬的,但是很多重病患者或曾經生病的人,有過這些指甲床上的變化,只是平常的人,不會注意到的」。黃軒列出的4種指甲特徵如下:1. 博氏線條「指甲橫紋」,也叫做博氏線(Beau's lines),是指甲上出現的橫溝,此線會隨指甲生長而移動。 他們可能看起來像指甲盤里的「凹痕或山脊」。當指甲生長因感染、營養不良和藥物副作用等身體壓力而暫時中斷時,就會出現博氏線條。指甲橫紋的出現暗示你身體出現較嚴重的營養不良或得了某種會暫時影響指甲生長的嚴重病症,如麻疹、腮腺炎、心臟病、肝臟疾病等等。2.米斯線條「指甲白斑」(英文:Leukonychia Striata)是,手和腳趾的指甲中出現的白線交叉。在一些重金屬,像砷和鉈引起或腎功能衰竭的病例中,會發現米斯線條。在臨床上,我最常見到的是在接受化療的患者中,比較容易觀察到有米斯線條和指甲橫紋(Beau's lines)。3.紅色半月指甲這是指甲根部的白色部分,出現部分,紅新月形線的表徵。這種症狀可能是由於血管損傷或發炎引起的免疫反應4.脫甲這個發生在手和腳趾甲上的一個指甲上,也可以發生在許多腳趾甲上。指甲的顏色可能會逐漸變成白色或黃色。創傷、高燒、皮膚病、全身性疾病 、梅毒、藥物、健康狀況不佳和壓力會有相關變化。
不孕怪妻有問題!帥尪「前女友都懷孕過」 醫揭綠爆真相:沒一隻活的
若結婚2、3年遲遲沒有懷孕,許多夫妻就會尋求醫師幫助,結果意外揭發綠爆真相。婦產科醫師陳保仁表示,曾碰過不孕夫妻一起檢查不孕,但先生強調前女友都懷過孕,因此不肯做精液分析,後來做人工受孕才發現精液裡一隻活精蟲都沒有,「那前女友的懷孕是?」陳保仁在《醫師好辣》分享案例,一對不孕夫妻來求診,先生因為大男人主義又長得帥氣,一直不肯做精液分析,還不斷強調前任女友都有懷過孕,所以自己一定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老婆;不過老婆檢查後,輸卵管、卵巢等功能都正常。(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雖然陳保仁一再解釋,「精子的表現跟性能力是沒有關係。」但男子仍堅持不做精液分析,執意直接做人工受孕,結果取精蟲時,發現裡面一隻活的精蟲都沒有,再一次也是清清如也,做切片後確認連蟲頭都沒有。陳保仁將病患轉介到泌尿科治療,後來得知男子應該是「腮腺炎」,因此影響到製造精蟲的功能;陳保仁無奈地說,「那前女友的懷孕是?應該是有很多好朋友幫忙,導致他有誤會。」他以此奉勸大家,醫療還是要照流程,後面就不會浪費錢。影片約於2:00處
冷爆耳聾危機3/一條血管供應二部位 五大殺手導致聽力下降
耳朵內耳構造主要分成耳蝸與前庭兩個部位,中心診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建仲說,耳蝸主管聽力前庭主管平衡,但是兩個部位都是由同一條血管供應血流,而這條血管甚至比一條棉線還細,不論是因為病毒感染、外傷等狀況甚至是天氣過冷等,都容易造成血管堵塞,進而影響到聽力。天氣寒冷下,若沒有適當保護耳朵,細小血管會承受較大壓力,容易形成阻塞。(圖/報系資料庫)內耳分成耳蝸與前庭兩部分,耳蝸掌管聽力,前庭則控制平衡,但兩者都由同一條血管供應血流。賴建仲說,溫度變化大會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因阻塞導致聽神經受損。提醒在早晨起床時應特別注意,先將手腳與臉部搓熱,避免立即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下,否則可能會引發突發性耳聾。第二個常見的突發性耳聾原因是作息不當,像是熬夜、抽煙、喝酒等等,這些壞習慣所產生的身體毒素,也容易累積在內耳中破壞神經。除平日注意生活習慣外,可以額外補充一些抗氧化成分,如維他命B、C、鋅等。暴飲暴食、吃太油膩,易造成體內血脂過高,進而導致脂質沉澱堵塞血管。(圖/飯店業者提供)(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第三個原因是慢性壓力,壓力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血管收縮引起內耳神經萎縮。別讓急性壓力轉成慢性壓力,培養能轉移注意力的嗜好,找出能讓自己徹底放鬆的方法。另外,若是患有三高疾病,由於脂質容易在內耳細小血管內沉積,導致內耳血管內栓塞。提醒慢性病患本就是罹患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平時就應積極控制。醫師賴建仲指出,突發性耳聾多半發生於單側耳朵,最好能在3天內就醫。(圖/焦正德攝)最後是病毒感染,例如皰疹、水痘、腮腺炎等病毒,都容易入侵內耳神經,造成受損萎縮。在寒冬之際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應個別注意,如果病情拖得比較久,更應特別注意聽力有無出現異常狀況。(《周刊王》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新冠肺炎病毒會傷害睪丸 恐影響男性這項「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備受全球關注,根據大陸南京一項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病毒不僅會傷肺,甚至可能傷害腎臟、傷害睪丸,影響男性生育力!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2月17日,新增死亡病例98人,累計死亡1868人;增確診病例1886例,累計確診病例7萬2436例。新冠肺炎病例持續攀升,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泌尿外科,還上傳一篇論文指出,病毒不僅會傷肺,甚至可能傷害腎臟和睪丸。新冠病毒不僅傷肺,甚至還可能傷害腎臟、傷害睪丸,影響男性患者生育能力!(圖/wikipedia)醫療團隊是研究了3份既有的臨床數據,分別包括6名、41名和99名患者,結果顯示,新冠病肺炎感染者中,有3%至10%出現腎功能異常,此外,7%的患者出現了急性腎損傷。至於病毒是否影響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統?研究團隊使用在線數據,分析了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在不同人體器官中的表達,ACE2是SARS冠狀病毒的靶點,也被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靶點;結果就發現,ACE2在腎臟、尤其是腎小管細胞中能高度表達,更意外的是,ACE2在睪丸中的蛋白質和mRNA表達幾乎是人體內最高,包括間質細胞和輸精管細胞。新冠病毒不僅傷肺,甚至還可能傷害腎臟、傷害睪丸,影響男性患者生育能力!(圖/France 24)這項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通過與泌尿系統細胞的ACE2陽性細胞結合,損傷到病人的腎臟和睪丸。論文也提到,在某些情況下,病毒引起的睪丸損傷可能導致男性不孕與睪丸腫瘤。另外,HIV、乙肝和腮腺炎等病毒,也可能進入睪丸細胞, SARS患者也曾出現類遇狀況,甚至引發睪丸炎。研究團隊認為,男性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得睪丸炎;建議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就算康復之後,最好也到醫院檢查生殖系統。
麻疹再增1例!女遊泰國回台發病 期間「搭公車趴趴走」
疾病管制署3日公布上週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北部一名30多歲女性至泰國旅遊時感染麻疹,回台後發病,數度至醫院就醫,直到發病第8天才確診。期間她多次搭乘台北市的公車,目前衛生單位已初步掌握個案接觸者共480人,其中470人是在醫療院所所接觸的人,將監測至12月13日。疾管署也提醒民眾若有出入相關場所,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該名30多歲女性在11月7日至16日與友人至泰國旅遊,回國後,在11月21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及紅疹症狀至診所就醫,但因症狀持續出現,且有呼吸喘的狀況,她便在22日二度至診所就診,之後轉送醫院並住院,經通報檢驗於29日確診。目前女子仍住院治療中,與她同遊泰國的友人均未出現疑似症狀。由於女子在可傳染期間,曾在公共空間活動並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包括644公車、忠孝幹線及綠8公車,疾管署提醒若有在期間內,於下表場所出入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8天,若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主動戴口罩,提供接觸史,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圖/翻攝疾管署)台灣今年累計134例麻疹病例,其中80例為國內感染(57例為接觸者),5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46例為本國籍民眾),感染國家以越南18例、泰國14例及菲律賓7例為多;出國目的以旅遊29例最多,其次為商務及探親。目前除了泰國疫情持續外,其餘我國鄰近國家麻疹疫情多呈下降趨勢。疾管署呼籲,麻疹傳染力極強,患者出疹前後4天最具傳染力,務必帶家中幼兒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才能有效預防,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疫苗的嬰幼兒至流行地區。若民眾自流行疫區返國後,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並配戴口罩、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衛生單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陳美鳳:錢再多也替代不了陪伴
「最美麗的歐巴桑」陳美鳳,詮釋母親的角色總是輕易打動人心,她說,養母是傳統台灣女人,勤儉持家又疼愛孩子,對她影響很大,「我現在也很勤勞,但我比較會花錢,養母曾說,我是賺10塊花9塊。」入行後事業順遂,但陳美鳳總是忙於工作,不常陪在養父母身邊,成為她唯一的遺憾,「錢賺得再多,也替代不了陪伴。」陳美鳳年幼時,生母因體弱又家窮,只好把她送給鄰居當養女,但養父母在她小學時離婚,陳美鳳又被養父寄養在朋友家。那時候,她常被警告不准碰冰箱裡的東西,一舉一動都要看人臉色,寄人籬下的日子就這樣過了快10年,沒爸媽疼愛的她,常躲被窩裡偷哭,「所以後來演8點檔挺能哭的。」跟著養父姓陳後,陳美鳳有段時間被送回親生父母家,因為太久沒見面,情感很疏離,常覺得自己裡外不是人,「有個妹妹睡覺常掉到床下,生母就會把她抱起來呼呼,有一天我也讓自己摔下去,等很久都沒人理我,只好自己默默爬起來,可能我摔得不夠大聲吧!」但陳美鳳懂事後不再埋怨,轉念告訴自己「有2個爸爸、2個媽媽也滿好。」急治病 冒雨就醫至於個子高、嗓門大的養父,管教相當嚴厲,陳美鳳國二時,和姊妹淘溜出去看蔡咪咪和「五花瓣」合唱團表演,養父怕她變壞,回家後氣得拿掃帚從她背上打下去,打到街坊鄰居來圍觀,她卻不敢出聲,只默默地掉淚,「我很卒仔,再怎麼被打罵都不敢離家出走。」比起愛之深責之切的養父,從小也是養女的養母,對陳美鳳則是百分之百的溫柔。小時候陳美鳳得了腮腺炎,養母冒雨揹著她就醫,走到一半還跌倒了;國中時,養母為她訂作束衣褲,造就陳美鳳凹凸有致的身材;她幫養母賣麵,養母便把最好吃的腿肉留給她,母女間的點點滴滴,不輸曲折的八點檔。陳美鳳說,生母曾告訴她「生的放一邊,養的功勞大過天。」這句話至今讓她難忘,「我很幸運的是,2個媽媽都這麼善良。」但她唯一的遺憾,就是在事業平步青雲後,為了給父母更好的生活,總是在外奔波賺錢,忽略父母已漸漸老去。如今養父母及親生父母皆已離世,讓她更能體會「子欲養而親不在」這句話,「錢賺得再多,也替代不了陪伴,老人家被關注了,心情也開心,多點叮嚀和關懷,他們會比較健康。」 (洪秀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