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水腫
」 水腫主管認為她打扮不合適 女發文喊:上班夾鯊魚夾錯了嗎?
26日有網友在Dcard分享自己的上班打扮,表示自己上班的穿搭是戴眼鏡、頭髮用鯊魚夾盤起來,沒想到卻被女主管說不合適,原PO不贊同女主管的看法,因此決定發文詢問網友,難道在辦公室夾鯊魚夾錯了嗎?原PO在Dcard表示,自己在1家偏傳統的資訊公司上班,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獨立的辦公空間,因此她上班時的打扮都是戴著眼鏡,頭髮用鯊魚夾盤起來。不過若是要外出拜訪客戶,原PO就會一改平時輕鬆打扮,改以全裝出席。26日當天,原PO的同事和女主管一起拜訪客戶,和客戶聊到韓系鯊魚夾,沒想到女主管卻表示,「我覺得戴眼鏡,夾這種鯊魚夾不適合吧」。主管的發言令原PO覺得有些傻眼,因為公司每人都有自己的辦公空間,而且平常很少會有廠商到公司來,就算有,原PO也會快速將鯊魚夾拿掉,將頭髮整理好,不懂為何主管會認為上班戴眼鏡配鯊魚夾不妥當。原PO表示,這名女主管更曾直接抨擊屬下的外表,之前原PO有位同事因為懷孕,所以腳水腫,當她在等電梯時,遇到這名主管,沒想到主管竟直接說:「我覺得妳不適合那雙鞋,看起來腳很粗,還是妳要走樓梯?」,原PO認為主管不該隨意批評別人外表,因此原PO也表示,很想告主管職場霸凌。對於原PO的疑問,有網友表示,「每次看到有人頭髮用鯊魚夾全夾上去,都覺得很像要去倒垃圾」,有人認為,因為原PO夾的時候沒有收髮尾,而是讓髮尾往上翹,所以看起來有點隨便。也有人說:「鯊魚夾不管韓不韓系都很休閒,就像拖鞋設計的好看還是拖鞋」。不過也有不少人持反面看法,認為在自己的工位上,為何不能夾鯊魚夾?也沒有礙到其他人,自己舒服就好。也贊同表示原PO這樣將頭髮夾起來,工作會更方便。
中藥搭配埋線 52歲女半年減重約18公斤
52歲張小姐更年期後體重明顯增加,就診時體重97.6公斤,身高170公分,由於平常食量大,也容易在情緒煩躁時暴飲暴食,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周書玉,周書玉透過脈診問診,發現患者屬氣虛夾濕體質,透過中藥補氣和埋線,半年來體重減到約80公斤,成功減重約18公斤,目前持續治療減重。周書玉表示,患者氣虛夾濕體質,腳水腫、容易倦怠,大便軟黏、還有困擾的白帶問題,透過補氣健脾、利水滲濕的防己黃耆湯、苓桂朮甘湯,搭配消食消脂的山楂、荷葉等藥材,成功瘦身,改掉暴飲暴食的習慣,病症也獲得舒緩。患者也搭配埋線,用可吸收的手術縫合線,透過針頭,把線埋進身體,破壞分解周圍的脂肪細胞,達到瘦身雕塑效果。周書玉醫師表示,減重減脂,首先飲食要選對食物,並且控制份量、不吃宵夜和減少加工食品。若能配合運動,可以增加代謝,達到加成的效果。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若是睡眠不足,體內的飢餓素容易偏高,容易促進食慾,另外,睡眠不足,瘦素的濃度會降低,而瘦素具有抑制食慾、助燃燒脂肪的作用,若瘦素分泌過少,會增加食慾,減少能量消耗。周書玉醫師提醒民眾,減重不能貪快,減重成效會因為飲食、運動、生活作息、年齡、肥胖程度等因素而異,一般平均一週減0.5-1公斤是身體比較能調適的、比較不會造成身體不適。
搭機腳水腫竟是「這問題」! 專家曝造成水腫原因
56歲陳先生,因工作需求頻繁搭機出國,下機後常有腳部水腫的情形,活動後才慢慢消失。但這半年來水腫情形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嚴重,久久不能消退,甚至連拖鞋都穿不下。至心臟科檢查才發現是雙腳靜脈瓣膜功能異常,且伴有深層靜脈血栓。在使用抗凝血劑和彈性襪治療後,水腫才逐漸改善。水腫背後可能潛藏著其他疾病原因,民眾可不能輕易忽視。如何判斷是否有水腫?哪些原因會導致水腫?若有水腫問題該怎麼辦?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加護病房專科護理師潘姿菁、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告訴你。如何判定水腫? 水腫有哪些原因?水腫大部分從腳開始,由腳、小腿慢慢往大腿延伸,嚴重者鼠蹊部、背部及肚皮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潘姿菁護理師表示,水腫症狀初期不容易察覺,若持續惡化,可能產生腳部皮膚失去皺紋、鞋子變緊穿不下,甚至產生鬱積性皮膚炎導致色素沉澱或皮膚潰瘍。水腫可分為「局部水腫」、「全身性水腫」。簡韶甫醫師指出,水腫可經過理學檢查看出端倪,按壓小腿脛骨前的皮膚,若皮膚持續凹陷且無法回復,確實有水腫的情形,建議進一步就醫釐清原因。其常見原因如下:靜脈或淋巴阻塞造成局部水腫:常見於深層靜脈血栓、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貝克氏囊腫、蜂窩性組織炎或外傷造成的單側水腫。全身性水腫:可能為充血性心衰竭、慢性限制性心包炎、肝臟疾病、腎病症候群、營養不良、藥物及甲狀腺低下等原因所導致。簡韶甫醫師提到,若病患表示剛從國外搭飛機回來,下飛機後發現兩腳變腫而且走路會痛,這時要考慮是深層靜脈血栓導致的水腫,可能由於維持了十幾小時的坐姿,靜脈循環變差,血液回流不順暢,造成靜脈血管內出現微小血栓。 在臨床上,也可以藉由胸部X光、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靜脈超音波或腹部超音波、血液檢驗及尿液分析加以診斷及針對個別疾病做治療。水腫該如何治療? 日常生活有哪些要注意?如果有水腫問題,須針對個別疾病原因造成的水腫提供不同的治療方式。簡韶甫醫師表示,若為深層靜脈栓塞造成的水腫,除了考慮抗凝血劑治療,也會建議病患穿著彈性襪3至6個月,藉以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腿部腫脹。若為心衰竭導致的水腫,則會使用利尿劑等藥物治療。此外,潘姿菁護理師指出,患者還須注意水分攝取、體重維持,飲食上應採取低鹽飲食,1天攝取量須少於5公克,並避免味精、醬油等高鈉調味料、加工醃製食品,也要持續觀察有無心衰竭復發症狀,而運動則可採漸進式運動,例如:散步、慢跑。而低蛋白血症所造成的水腫,除了就醫檢查原因外,同樣需注意水分攝取及體重變化。潘姿菁護理師提到,水腫後皮膚會變薄,應注意皮膚保護,避免過緊衣物,可穿著棉質易吸汗的衣物,臥床休息時可將患肢抬高超過心臟,且應避免碰撞產生傷口,若傷口已出現破皮或滲液,應適當傷口護理以避免感染情形。最後,簡韶甫醫師、潘姿菁護理師再次提醒,一旦發現肢體水腫時,建議應盡早就醫,以避免延宕原發疾病治療。
女子吃減肥藥、膠原蛋白腳水腫! 就醫竟發現是狼瘡性腎炎惹禍
30多歲婦女跟風吃減肥藥、膠原蛋白,卻前後兩次引發雙腳水腫而就醫。醫師詢問發現,其吃的減肥藥、膠原蛋白都沒有標示成份,驚訝婦人「勇氣十足」,判斷腎臟功能可能異常,經病人同意接受腎臟切片檢查,發現婦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狼瘡性腎炎,持續服藥後才穩定控制。紅斑性狼瘡 初期症狀不明顯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慧芬指出,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的全身性疾病,自身抗體會攻擊全身包括:中樞神經、腎臟與心臟等器官,其中腎臟是最常受侵犯的器官之一。臨床統計,超過60%至70%的紅斑性狼瘡病人會出現狼瘡性腎炎,成因是病人的免疫複合體容易沈積在腎臟,誘發免疫反應進而傷害腎臟,初期症狀不明顯,臨床表現有蛋白尿、血尿,蛋白尿嚴重時會像婦人出現下肢水腫。無早期接受適當治療 嚴重恐致命陳慧芬醫師以相關研究報告提醒,一到三成的活性狼瘡性腎炎病人,若無早期接受適當治療,可能導致末期腎臟病,甚至有致死風險。而紅斑性狼瘡常侵犯15至45歲女性,陳慧芬醫師表示,婦人兩次懷孕生子過程平順,30多歲才確診算比較慢。不敢斷言減肥藥、膠原蛋白觸發疾病,但不排除是減肥藥藉脫水瘦身,導致腎臟功能變差進而影響身體,出現下肢水腫意外發現狼瘡性腎炎,幸好沒有影響其它器官,目前固定抽血驗尿追蹤都正常。遵從醫囑服藥 勿信偏方造成腎傷害近年紅斑性狼瘡早期診斷治療與追蹤進展快速,預後也大為改善。陳慧芬醫師提醒,紅斑性狼瘡治療方式會有些副作用,確診病人遵從醫囑服藥十分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治療用藥的副作用,聽信偏方使用來路不明的草藥,等病情嚴重再回診,可能已造成腎臟不可逆的傷害。
突冒3症狀疼痛不堪只能趴睡!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任職業駕駛的75歲李先生,7年前因疲累、骨頭痠痛、吃不下造成體重下降,在各診所陸續就醫,後來因胸口、背部劇烈疼痛,嚴重時甚至只能趴睡,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就醫檢查,在腫瘤中心多科醫療團隊合作診斷下,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多發性骨髓瘤 細胞異常增生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體內生產抗體的漿細胞異常增生,產生單一的免疫球蛋白(M蛋白),異常累積而攻擊人體正常細胞,造成各種不適症狀,其症狀口訣為CRAB,C代表高血鈣,因為癌細胞侵犯骨頭,釋放鈣離子,使血中鈣離子變高,會出現便秘、疲累、意識改變等症狀;R代表腎臟功能變差,會出現水腫、排尿困難等;A代表貧血,病人會疲累、無力,無法專注;B代表骨頭痛,骨頭會酸痛甚至骨折。接受自體骨髓移植 換取更長存活期李思錦醫師說明,早年多發性骨髓瘤是以化學治療為主,存活期約兩年左右,近年來藥物進步,加上健保給付新穎抗癌藥物,協助李先生申請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與類固醇的三合一藥物治療,治療半年後疾病控制良好,因此建議他接受自體骨髓移植,以換取更長的存活期。李先生於民國105年6月接受自體骨髓移植,從診斷疾病開始,至今已超過7年,高於多發性骨髓瘤病人約5到6年左右的平均存活期。勇敢面對治療 有異狀速就醫多發性骨髓瘤好發年紀為60至70歲,以男性為主,男女比例約6:4。李思錦醫師提醒,當發現自己身體狀況與之前不同,例如比較容易累、腳水腫、不明原因骨頭痠痛等,務必儘速就醫治療。李先生很感謝李思錦醫師和醫療團隊救他一命,同時鼓勵病友們樂觀面對疾病,維持作息正常,多喝水、多運動,保持心情開朗,勇敢面對治療。李思錦醫師指出,罹患癌症並非想像中一定是不好的結局,只要勇敢面對疾病,其實可以改善存活期,且能讓生活品質回到正常。
年輕妹子「忌口2年卻暴肥」20公斤! 醫聽到常吃3食物傻眼…2招讓她瘦身成功
少吃多動是許多人減肥的不二法門,但小心吃錯可能會出現反效果。一名20多歲女子就因為少吃2年沒變瘦,還「增胖20公斤」並引發腳水腫就醫。醫師得知她偏愛飯、麵與水果類飲食,以及有常熬夜的生活習慣後,便直呼吃錯食物、作息又不好,是導致她變胖的原因。醫師陳榮堅在臉書粉專分享該件案例,表示這名就讀研究所的年輕患者,雖然沒有偏愛肉類、脂肪類及油炸類食物,還在說明自己平常喜歡吃的飯、麵、水果類食物時,反問:「不是都很健康嗎?」讓陳榮堅醫師聽了差點昏倒。陳榮堅醫師指出,這三類都是有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且「吃過量是會有變胖的狀況」,加上當事人常熬夜念書,造成甲狀腺低下、蛋白質過低、鐵質不夠,以及最重要的「吃錯食物,作息又不好」,是導致她肥胖的主因。患者後來依照他的飲食及作息建議,先是在短短3個月後瘦了8公斤,且總共只花1年,就把原先增胖的20公斤全減回來,回復到60公斤的體重。陳榮堅醫師表示,減重不是忍住不吃,而是要吃對東西,與維持正常作息,這樣「自然而然就會瘦下來」。
星談心/王宏恩憶父親告別式崩潰 出輯失利「欠的錢能買三座山」
47歲的王宏恩是布農族歌手,相隔22年又推出全族語專輯《Muskun Kata一起我們》,其中一首歌曲〈被你擁抱著〉靈感來自於思念已逝父親,他錄音時多次情緒崩潰,一直想起告別式時為父親擦拭身體的畫面,「我爸中風腳水腫,襪子鞋子很難穿上去,出門一定是我幫爸爸穿,告別式那天我默默跟他說『這是我最後一次幫你穿襪子鞋子』,想到那一刻眼淚真的是忍不住。」王宏恩表示對於布農族來說,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父親對他來說是像山一樣的存在,他也提到爸爸的個性沉默寡言,讓他不知道該如何跟爸爸相處。直到大學時,他與開客運的爸爸一起回家,當時距離客人上車還有一段時間,爸爸便趴在方向盤上休息,「爸爸趴下去的那一刻,我看到的畫面是慢動作,他的背影很辛勞,覺得所有家庭重任都在他肩膀上,我眼淚都掉下來。」從那刻起他便下定決心要想辦法好好跟爸爸聊天。王宏恩說起記憶中的父親向來沉默寡言,為了家庭努力工作。(圖/林士傑攝)雖然爸爸不擅表達自己的情緒,對於兒子成為歌手也沒有多加評論,但王宏恩曾在某個表演場合碰到爸爸以前的同事,對方說爸爸一直很以為他為榮,提到他時眼睛會變得炯炯有神,還會在車上放他的歌給乘客聽,讓他覺得相當感動。而父子倆關係真的變得密切,是在爸爸中風之後,由於爸爸不能自理,王宏恩便肩負起幫爸爸洗澡、擦屁股等日常瑣事的責任,這也讓他覺得相當感慨,表示:「爸爸倒下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爸爸也像是小孩一樣,需要被鼓勵支持,我這麼尊敬的父親,到了這樣的狀況,我要角色對換,心情真的是很大的轉變。」爸媽是王宏恩的精神支柱,在爸爸中風後,王宏恩當起照顧者,父子間的感情也更加緊密。(圖/取自王宏恩臉書)爸爸的離開是促使王宏恩推出新專輯的原因之一,此外,他除了出道後第一張作品,這22年來沒有出過全族語專輯,他提到第一張專輯單純是大學的畢業製作,想錄一張族語專輯給阿嬤,卻在因緣際會下被唱片公司發現,甚至還入圍了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演唱人,隔年又入圍同個獎項並得獎,那時候他便有了企圖心,想把原住民思想帶進流行音樂中,「我聽到周杰倫的〈威廉古堡〉、〈忍者〉,把西方、東方的東西都放在音樂裡面,原住民也有很多奇幻神話,我就決定去主流音樂試試看。」王宏恩曾與夥伴投入500萬發行專輯,最後血本無歸。(圖/林士傑攝)後來王宏恩持續在音樂圈衝撞及挑戰,這幾年看到越來越多原住民歌手投入創作,讓他有種被刺激到的感覺,表示大部分的歌迷都是從族語創作認識他,也很希望他能再推出族語作品,更透露有些粉絲認為他出中文專輯是一種「背叛部落」的行為,但他認為在音樂這條路上從沒背叛過自己,「我一直很納悶,我在部落長大,講族語對我來說很自然,不需要特別出族語專輯來證明我是原住民,原住民傳承這件事已經是在我的生活裡。」他也提到此次推出新專輯,很多人說他回來了,但他表示自己從沒離開過。雖然音樂獲得肯定,但王宏恩也曾重重摔了一跤,他提到2004年推出的專輯《走風的人》,是金曲獎入圍的最大贏家,這帶給他很大的信心,便與夥伴一起成立公司,投入500多萬發行新作品《戰舞》,還找來張惠妹合唱,本以為會大獲成功,卻碰上網路興起,所有歌手的實體唱片銷售量都直線下降,他只賣出4千多張,與上一張專輯5萬多張的銷售成績相去甚遠,新成立的公司才半年就倒閉,他扛了近300萬的負債,搞笑說:「那時候300萬在部落可以買三座山了。」王宏恩曾與夥伴投入500萬發行專輯,最後血本無歸。(圖/林士傑攝)慘遭滑鐵盧後,王宏恩在好友陳建州(黑人)的建議下開始上綜藝節目,「我改變形象去搞笑,覺得很沮喪,不是說綜藝不好,但我就是想當個音樂人。」幸好他在綜藝方面也做出成績,曾入圍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現在回頭看,他很感謝那段挫敗,讓他有機會嘗試不同的領域,無形之中打開他的視野,對音樂表演也有很大的幫助。在走投無路的狀況下,好友陳建州建議王宏恩可以嘗試綜藝及主持,無形中打開了他的視野。(圖/取自王宏恩臉書)
花蓮偏鄉醫生染疾 妻捐腎助他守護患者
肩負花蓮南區醫療使命的玉里榮民醫院婦產科醫師鄭吟豪,9年前疑因工作忙碌,加上免疫疾病,面臨洗腎危機,其妻子吳宜玲不忍丈夫飽受疼痛,決定將自己的一顆腎臟捐給他,非直系血親的2人不僅配對成功,術後也恢復良好,讓醫療團隊直呼太神奇,鄭也承諾會妥善保養妻子的腎臟,持續守護南區患者。41歲的鄭吟豪是台北人,在慈濟大學求學期間認識同為台北人、在慈濟科技大學唸書的妻子吳宜玲,畢業後2人不僅被花蓮的土「黏住」決定留下,鄭也因發現花蓮的醫療需求,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後,前往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的南區服務奉獻,一度成為「方圓百里唯一一位婦產科醫師」。「腎臟是默默工作的器官,功能退化初期沒有症狀,僅疲勞、頭痛、睡眠品質不好等狀況」,鄭吟豪最忙碌的時後,每個月有一半時間日夜待命看診、接生,長期無法好好休息,免疫系統也跟著出狀況,不過他原先和一般人一樣,認為自己只是工作太累,吃點止痛藥、保養品即能緩解,怎料病情每況愈下,9年前經抽血才發現自己的腎功能已剩下原本的3分之1。鄭吟豪發現腎臟出問題後,前往醫院吃藥治療恢復5成,但近幾個月因尿毒素上升,容易頭痛、疲倦,甚至腳水腫到鞋子都穿不下,經醫療團隊評估,若不進行腎臟移植,未來恐面臨洗腎,由於他擔心洗腎過程恐影響南區患者就診,因此返家後即問吳宜玲「妳願意捐腎給我嗎?」吳宜玲不捨丈夫飽受疼痛,毫不猶豫答應,卻顧慮非直系血親活體移植面臨的種種問題,所幸經身體健康檢查、配對等過程均順利完成,本月17日經鄭吟豪大學學長、花蓮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陳言丞團隊動刀移植後,她的左腎即成丈夫右腎,術後2人恢復狀況均良好。鄭吟豪直呼自己非常幸運,且經歷太過神奇,無法用以往的醫學經驗解釋,他也感謝妻子無私的付出,讓他又能持續守護南區偏鄉的患者,不僅會好好照顧妻子的腎,現在也對病患狀況及抽血數據相當敏感,發現有異時就會強烈建議到腎臟科看診、追蹤。陳言丞指出,全台每年大愛捐贈腎臟約200多顆,但罹患腎病等待移植的患者卻有上萬人,比例相當懸殊,因此目前希望能推廣活體移植,不僅腎臟狀況較為理想,且受贈者的腎功能也能恢復良好、降低排斥率。
30歲男臉部、四肢腫脹「誤診痛風20年」 險死才知罹患此病
黃春明醫師(左)、徐世達醫師(中)與病友陳俊廷(右)出席「黃金48即刻救援 HAE治療新趨勢」記者會。(圖/中國時報鄭郁蓁攝影)臉部、四肢出現不對稱的腫脹,不痛也不癢,卻長達5天以上未好,當心可能罹患這種致命罕病,37歲的俊廷國中時,身體莫名出現腳腫,就醫以為是痛風,加上頻繁發作不以為意,直到某天臉部也水腫,緊接著喉嚨也腫起來,氣管被堵塞僅剩10%能夠呼吸,就醫確診才知罹患HAE「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罕病,醫師表示,該病常發生在四肢、臉部、生殖器不明腫脹,一旦發生窒息恐危及性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黃春明表示,HAE罕病水腫發作時,包含四肢、背部、生殖器都會出現異常的腫脹,不會癢,有時拜隨疼痛,但若臉部出現水腫,有很大的機會喉嚨也有水腫,恐危及性命。黃春明表示,國內目前通報有50位HAE罕病患者,但若依發生率5萬分之一來推算,國內至少有400~500人還未確診,90%的患者尚未被診斷出來。治病機轉主要是體內的C1 抑制蛋白的基因出現異常,導致身體各處容易出現血管性水腫的情況,約75%為遺傳性,但也有2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收治俊廷的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HAE患者俊廷說,他在14歲還是國中生時,某天開始出現腳水腫,當時就醫時因為他本身有尿酸偏高的情況,被醫師當成痛風,水腫大約在發病後的5~7天自行消除,但首次發病後,身體各處又再陸續出現異常水腫,伴隨疼痛感,讓他不堪其擾。.某次,他因為喉嚨不適趕緊到急診就醫,在病房觀察的一天之內,他的呼吸道也開始出現血管水腫,腫脹甚至讓呼吸道僅剩10%的空間能夠呼吸,差點因此喪命,後來找到徐世達醫師做血液檢查,才知道困擾他14年的疾病是HAE。徐世達表示,會造成身體腫脹的原因可能是過敏、HAE、風濕免疫疾病,因此許多患者花了十幾年時間才釐清是否罹患HAE,若身體出現水腫,不會癢、生長的部位不對稱、水腫慢腫慢消的情況,就得當心可能罹患HAE罕病,建議可做抽血檢查來做進一步的確認。徐世達表示HAE罕病患者,平時則可以使用荷爾蒙藥物或單株抗體藥物,控制不要發病。在治療上,目前患者有急救針劑,可即時舒緩發作的水腫,這類針劑有公費給付。令人感動的是,俊廷去年順利結婚生子,他今天說,30歲確診後因為有穩定用藥,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病,對於自己還可以結婚生下女兒覺得很幸運。
阿嬤腳腫到「滲水珠」求救 美女醫一看驚呆…下一秒結局逆轉笑噴
對慢性疾病患者來說,身體的一點點小小徵兆,都必須非常留意。現任衛福部台中醫院住院醫師、屏東醫院主治醫師的吳欣岱,在臉書上分享了看診的故事。她提到日前在門診的診間,遇到一位雙腿發紺、腳背水腫到像麵龜的阿嬤來求救,她一看到阿嬤的發腫的腳背,滲出大量像是分泌物的水珠,嚇到急著蹲下來仔細檢查,結果因為家屬的一句話大逆轉,讓她笑出來,同時也鬆了一口氣。本身是個專業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的吳欣岱,提到因為她的專攻科別,所以門診常見各種與血管相關問題而來求診的患者,像是洗腎患者的動靜脈廔管、靜脈曲張、腿部的動脈等疾病問題,她提到,這類病患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水腫」。有一位阿嬤的腳水腫到「滲水珠」求救,差點把吳欣岱醫師嚇一大跳。(圖/翻攝臉書)其實會造成水腫的原因有很多,吳欣岱醫師解釋,有人是因為腎功能不良、也有人是因為循環不好,也有人是長期臥床缺乏運動,因此她也對患者的各種情況,都會相當關注。吳欣岱醫師提到,某天有個阿嬤來她的門診,一進門她就發現患者的雙腿發紺、水腫非常嚴重。吳欣岱醫師回憶,原本她還靠在椅背上看診,但一看到阿嬤的腿腫成這樣,馬上蹲下來查看,結果發現阿嬤的腳背,甚至還「滲出」一滴滴水珠,讓她忍不住懷疑,「哇…竟然腫到滲出清澈的分泌物,是淋巴液嗎?皮膚會不會感染?會不會蜂窩性組織炎?」她的腦海中,瞬間把所有可能發生的糟糕情況,全都想了一輪。而就在她正當在苦惱的時候,家屬馬上說:「我傘帶太小,阿嬤腳被雨淋到啦!那是雨水!雨水啦!」一句話瞬間讓吳欣岱醫師一聽馬上警報解除,笑說「看診看昏頭了」,直言「是雨水不是淚水,也不是組織液好嗎?」看到吳欣岱醫師分享看診經驗的網友們,也紛紛在留言處回應:「嚇死我了,害我也突然從沙發上坐直認真看」、「我還想說這個滲液怎麼這麼清澈」,大家都很好奇,原來診間還有這麼幽默的對話,特別的看診經驗,也讓大家都笑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