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腫
」 水腫國民媽媽驚爆得「後天型血友病」 林美秀凝血功能崩壞腳腫脹:老公看不下去
有「國民媽媽」之稱的林美秀,日前終於圓夢推出全新台語專輯《LADY PUM PUM》,她在唐綺陽節目宣傳時透露,在拍攝MV時腳突然腫到必須去看醫生,經檢查發現是後天的血友病,雖然目前慢慢康復,也讓林美秀大嘆健康真的很重要。在戲劇表現有極高成就多次榮獲金鐘金馬肯定的林美秀,首次以歌手身分來到Yahoo TV《唐綺陽談星室》宣傳,她在拍攝〈烏貓〉MV時,腳突然腫到連導演老公都看不下去,一度暫停拍攝。林美秀事後去醫院檢查,發現是後天的血友病,因為凝血功能出問題,血液都集中在腳部造成腫脹,身體雖然漸漸康復,但當初真的是靠腎上腺素撐完拍攝,相當不容易。林美秀有感而發地表示,在專輯製作期間她的健康亮紅燈,常在想是不是老天爺要給她的警惕,不過回想養病期間,居然是她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原來當下她什麼都不用想,每天就是在床上發呆,老公也把她照顧得好好的,加上每天作息超規律,10點多就睡覺,她笑說那個禮拜兩人都很健康,自己甚至瘦了7公斤。唐綺陽也贊同說「身體真的要照顧好」,此外還好奇,林美秀在製作唱片的過程中,是否會跟負責唱片統籌的老公吵架?對此,林美秀表示,有一次被老公罵因此冷戰,當時老公要她什麼都不要管還大聲吼她,「妳就做你的歌手就好」,讓唐綺陽直呼「好MAN!」,不過那時的林美秀氣到直接跟老公冷戰,最後是兩人互給台階下,才結束冷戰。
況明潔腳腫成包子!她被蚊子叮沒管 醫驚呼:險釀蜂窩性組織炎
現年57歲女星況明潔出道至今已滿39年,未料她13日在臉書分享,曬出腳上紅腫的傷口,原來她不小心被小黑蚊叮咬,由於對小黑蚊過敏,傷口被毒液影響腫到跟包子一樣大,差一點就蜂窩性組織炎,所幸事後趕緊就醫,並呼籲網友不要忽視身體健康。從況明潔貼出被蚊子叮傷的照片可見,小小的小黑蚊居然在她的腳皮膚上咬到「腫得跟包子一樣大」,光從肉眼所見就覺得非常難受。況明潔還發文表示,「這次還是聽話一點,去給醫生看看,吃了兩天藥,沒再發炎,慢慢恢復中」。況明潔在臉書分享,近來一邊忙錄節目、一邊拍戲,行程滿檔,之前到宜蘭拍戲時不小心被叮咬,就被蚊蟲的毒液影響,腫脹到跟包子一樣大,於是趕緊去看醫生。況明潔坦言,自己並不怕被蚊子或小黑蚊叮咬,但身體會對小黑蚊的毒液有過敏反應。她透露,就醫後被醫生警告若再晚一點,傷口可能就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她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接受治療,呼籲大家對於身體狀況還是不要太鐵齒!對此,許多網友擔心留言,「我第一次聽說被蚊子叮會蜂窩組織炎 太嚴重了還好沒事」、「這是真的,有症狀就要趕快去看醫生不能拖,不能鐵齒,祝早日康復」、「不要輕忽傷口~保重」。況明潔差點蜂窩性組織炎。(圖/翻攝自臉書)
貧血、腳腫、眼球無法轉動 六旬翁罹罕見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60歲的劉先生,從去年底出現貧血症狀,腳部也開始腫脹,原以為是腎臟不好的緣故,去腎臟科就診,發現病情並不單純,後轉至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就診,才發現竟是罕見的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收治劉先生的血液腫瘤部部長裴松南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病程進展緩慢,但劉先生的惡化速度卻非常快速,治療初期先以單株抗體搭配化療,貧血和全身的淋巴結得到緩解,沒多久竟由腦膜復發造成眼球無法轉動,產生複視(看東西會兩個影子),所幸改以腦膜內化療搭配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才得以緩解,重拾視力。罕見淋巴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常見牙齦出血、貧血、淋巴腫脹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簡稱WM),是種很少見的B細胞淋巴癌,但其表現特性又與漿細胞疾病有點相似,介於兩者之間。裴松南醫師說明,這種WM的癌細胞有可能會分泌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M),使血液變得十分黏稠,最大特點就是會從黏膜處滲血,如牙齦滲血、鼻出血;此外癌細胞也會隨著血液在體內流竄,全身器官都可能會被影響,引起各種症狀,例如:轉移至骨髓,會影響造血功能,引起貧血;若長至淋巴結,就會出現淋巴腫脹;若佔據肺部便會影響呼吸,或像前述劉先生癌細胞進入中樞神經中,造成視力的影響等。「WM非常罕見」,裴松南醫師指出,台灣一年病例數約50人,且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病例數太少,尚無法推斷其病因,也因為過於罕見,各大教學醫院一年也不見得會遇到1個病人,第一時間很難判斷是何種疾病,容易漏診。病程緩慢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及早診斷治療為關鍵慢性的B細胞淋巴瘤,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進展緩慢,不會快速惡化死亡,但其所造成的貧血及各器官的症狀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不容小覷,另外有少部分的病人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可能會在幾個月內死亡,因此,及早診斷十分關鍵。目前華氏巨球蛋白血症主要的診斷方式為抽血檢驗,裴松南部長表示,若中老年人因貧血到血液科就診,會有一整套對血液的檢查,其中就會檢測到IgM,若發現是同一個細胞分泌出的單株IgM,加上病理切片為特定類別的B細胞淋巴瘤,就能確診為WM。漫長病程出現轉機 新一代BTK抑制劑帶來治療新曙光裴松南醫師說明,目前用於治療WM的方式包含化療、單株抗體、標靶治療,或幹細胞移植。雖然異體幹細胞移植為目前根治的唯一方法,但病人多為老年人,這種高風險治療的方式不一定適用,通常會先施以化療,或搭配單株抗體治療。另外,WM若分泌太多IgM造成血液黏稠而出血不止時,會以洗血漿的方式來移除過多的IgM,達到止血的效果。目前台灣的健保條件限制,在WM第一線就只能使用化療,而第二線就使用單株抗體合併另一種化療進行治療,但再來就會遇到無藥可用的窘境。而且WM大多為年長患者,身體較弱,有時也無法承受兩線化療的副作用,這時只能自費使用標靶藥物,也是不小的經濟負擔。裴松南醫師認為,WM很罕見,一年50例患者中,也並非所有患者皆需於第一時間採取積極性治療,目前健保給付方案仍在討論階段,以期未來給患者帶來治療效益的同時,也減輕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癌症治療已發展至全人照護模式 應及早掌握黃金治療期儘管患者平均年紀大,常因擔心副作用不想治療,裴松南醫師表示,如果經濟許可,都會鼓勵病人嘗試治療,且現在照顧病人都為團隊合作,包含個管師、臨床護理師、藥師、心理師、營養師等,都能在漫長的病程中提供各種知識衛教及服務。裴松南醫師提醒,若50歲以上有貧血症狀,尤其停經婦女或男性,都需提高警戒,建議至血液科進一步檢查,掌握黃金治療期。
3歲男童腳腫發燒…感染「急性蜂窩性組織炎」住院 兇手竟是膠鞋
家長注意!一名3歲男童突然發高燒,就診發現是「急性蜂窩性組織炎」,必須住院否則情況危急,事後才知道,主要原因出在「膠鞋」身上。粉專「鰻魚家家酒」時常分享親子互動,鰻魚媽今(1日)發文提到,兒子去年10月才3歲半,曾因「急性蜂窩性組織炎」住院,元凶竟是一雙「膠鞋」。事發當天她帶2個孩子去麗寶樂園,兒子堅持要穿膠鞋,因為大小剛剛好,她建議用束帶才不會不舒服,沒想到兒子後來喊腳痛,一看發現左腳腫起來,腳後跟有被「咬腳」的磨擦痕跡,還有一點點水泡,只是兒子還是跳上跳下,似乎沒有很嚴重。男童的腳腫起來,還起水泡。(圖/翻攝自鰻魚家家酒臉書)殊不知,到了晚上10點多,兒子開始發燒,而且溫度越來越高,一番評估後決定帶去皮膚科診所,結果醫生告知是瀰漫性發炎,也就是「急性蜂窩性組織炎」,腫起來的部分裡面都是細菌,需要立刻住院。醫生解釋,水泡呈現「帶狀」,和束帶的位置不謀而合,推測就是束帶摩擦造成,由於幼兒抵抗力較弱,只要有一點小傷口,被細菌入侵就可能感染。自從那次之後,鰻魚媽也沒再讓孩子穿膠鞋,她也提醒家長,若孩子有膠鞋,要特別注意「合腳」或「太緊」時,最好不要再穿,也要記得將束帶拉起來,否則很可能演變成急性蜂窩組織炎。
合庫金董座傳猛爆性肝炎病逝 醫揭「致病5原因」:2症狀快就醫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剛到任不到2週,竟於今(2日)上午傳出病逝消息,享壽64歲,死因疑為猛爆性肝炎。合庫金發言人表示,林謙浩過世後,其所擔任的合庫金及合庫銀董座職務,將由2公司的總經理暫代職務。醫師曾提到,猛爆性肝炎的病程發展快,一旦發現皮膚或眼白發黃,應立即就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根據合庫金官方網站資料顯示,林謙浩過去曾任台企銀董事長外,同時也曾擔任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稽核、副總經理兼策略規劃處處長、代理董事長、董事兼總經理。過去還曾擔任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策略行政處協理、經營管理處處長、世貿分行經理、香港分行經理、董事等職務。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曾在臉書粉專分析造成急性肝衰竭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醫師提醒,急性肝衰竭大多來得又快又急,一開始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倦、噁心嘔吐等,接著出現黃疸、茶色尿,最明顯的是眼白變黃;隨著肝組織損傷越來越多,肝臟失去製造蛋白質和白蛋白的功能後,體內水份會積聚在下肢或腹腔,造成腹水和腳腫,最後引發肝性腦病變,造成感覺異常、情緒改變、嗜睡等症狀,嚴重會發生肝昏迷,是急性肝衰竭常見的死因。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另一方面,在台灣有超過六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單親媽吃減肥藥美白產品16年 下場竟要洗腎過餘生
時代進步,醫學發達,我們維護健康的態度也必須改變,馬來西亞一名44歲單親媽媽諾哈莉亞蒂(Nor Hariyati)為了瘦身、美白以及皮膚更有彈性等等,過去16年來一直服用各種瘦身藥和美白保健產品,未料這些原來都是「垃圾產品」,她在服用一段時間後發現一隻腳腫脹、失去胃口以及尿液渾濁,就診後後赫然發現腎臟已經失去功能,讓她最終付出洗腎的慘痛代價!44歲單親媽媽為了瘦身、美白以及皮膚更有彈性等等,過去16年來一直服用各種瘦身藥和美白保健產品,未料這些原來都是「垃圾產品」!(圖/翻攝自TikTok)根據多家大馬媒體報導,來自亞羅士打的諾哈莉亞蒂上傳短片至TikTok時表示,她在就醫時被指示立即停止服用這些藥物和保健品,「雖然我遵照醫生建議,但是已經太遲了」。她接著表示,「2015年起,我開始去洗腎,每星期得做3次,每次就是4小時」,除非諾哈莉亞蒂能夠獲得別人捐贈腎臟做移植手術,不然就得接受洗腎,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諾哈莉亞蒂透露在1999年前,她對非法瘦身藥或保健品對健康影響一無所知,因為當時獲取資訊的途徑相當有限。(圖/翻攝自推特)她還表示,這些「垃圾產品」包括宣稱喝了「有飽足感的咖啡、可以『瘦到變人乾』的減肥茶、可治百病的各種保健品、可以讓皮膚『白皙如屍體』的各種維他命等等,而銷售這些產品的人只管賺錢,並不會理會服用者可能面對的健康風險」。另外,根據大馬的英文報《星報》指出,諾哈莉亞蒂透露在1999年前,她對非法瘦身藥或保健品對健康影響一無所知,因為當時獲取資訊的途徑相當有限,「那時候網路在當地不普及,我對這些藥物的效果一無所知卻持續服用。當初,我一心只想要減肥,讓皮膚變得更白,但是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為了不讓其他人步上她的後塵,諾哈莉亞蒂決定透過社交媒體宣導健康意識,「我想透過媒體的力量,讓民眾得知不良的減肥藥物和保健產品會造成健康傷害。我不希望他們像我一樣」。對於諾哈莉亞蒂的情況,也有度少線民分享自身的經歷,包括有人從13歲開始服用類似產品,19歲時就必須洗腎,根據2022年馬來西亞國家衛生和發病率的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大馬成年人有肥胖的問題,而他們的患病率也從2012年的10.6%上升至2022年的14.3%。
搭機當心「 經濟艙症候群」嚴重恐猝死 營養師揭:少喝2成分飲品可防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不少民眾紛紛將幾年前暫時擱置的出國遊玩計畫付諸行動。不過,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搭機期間多加留意「經濟艙症候群」帶來的不適感,像是腳腫、胸痛,甚至血管塞住而猝死的機率也會大增,可藉由多補充水分和避免喝過多含酒精、咖啡因的飲品與維持充足睡眠等習慣降低發病率。經濟艙症候群有什麼症狀?高敏敏在臉書發文指出,「經濟艙症候群」又稱深度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長時間在狹窄的空間缺乏活動,造成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稠度增加,而當血栓到肺部就易導致呼吸困難、胸痛 ,嚴重甚至會虛脫、易猝死;尤其搭機超過5小時就有發病的危險,其中又以老年人、有靜脈曲張病史、血栓病史或肥胖的民眾及孕媽為高危險群。談及如何透過飲食避免「經濟艙症候群」發作,高敏敏提到,首先是「多喝水」,由於人體的血液中有70%水分,身體會不斷藉由排出水分呼吸和流汗,適當補充水份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避免栓塞;其次是「吃魚油」,適量補充可以保持血液暢通,因其成分當中的EPA有助抗發炎、預防血栓形成、保護心血管的功用;再者為「限制酒精」,若以紅酒為例,男生搭機所喝的紅酒應少於220cc,女生不超過110cc為主;「限制咖啡因」則是因其利尿,會導致身體水分不足,若攝取過量也會造成興奮過頭而缺氧疲累,還會影響大腦的腺苷受體運作,以及刺激腎上腺分泌,從而導致焦慮、緊張的情況。至於生活習慣方面,高敏敏呼籲,務必「按時用餐」,只需依照當地時間用餐,維持餐餐均衡、不過飽,另在出行前一天「維持充足睡眠」,以減緩搭機的不適感;此外,「勿過量飲食」,放慢吃飯速度、八分飽即停也很重要。她並建議,長時間同一姿勢不動也易造成深部靜脈血栓,因此在搭機期間不要長時間坐著不動,記得雙腳經常變換姿勢、勿翹腳。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若要降低「經濟艙症候群」發作,可藉由一些飲食和生活習慣達到。(圖/翻攝自臉書/高敏敏營養師)
重度三尖瓣膜逆流病危 經導管修補救命「不需暫停心跳」
85歲林先生罹患心房顫動,93年因心血管堵塞接受開心繞道手術,近年檢查發現重度三尖瓣膜逆流,平日於門診藥物追蹤控制,仍可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今年農曆年間,因瓣膜嚴重逆流所導致的心臟衰竭緊急住院治療。臺北榮總心臟瓣膜團隊考量林先生高齡且為多重慢性疾病患者,再次開心手術風險極高,建議無手術傷口、風險低、恢復快的「經導管三尖瓣膜修補手術」,術後復原良好,於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即可下床行動,手術後第二天即康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臺北榮總心臟外科許喬博醫師表示,三尖瓣膜是位於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的閘門,健康狀況下應可正常開合和關閉,然而隨著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導致心房心室擴大,就有可能讓三尖瓣不能正常關閉, 導致三尖瓣膜逆流。早期的三尖瓣膜重度逆流以喘和腳腫為主要症狀,這時期很容易可以被利尿劑控制,這也導致病患雖然已經有嚴重三尖瓣逆流,往往忽略而沒有及時接受手術治療。等到重度逆流已經導致心臟功能衰竭時,病患經常會合併黃疸腹水甚至肝衰竭,這個時候開心手術雖然是標準治療,但手術風險也相對提升,根據美國的資料,三尖瓣膜逆流的手術死亡率約為10%甚至更高,如何早期治療重度三尖瓣膜逆流,也是國際間非常重要的議題。輕微的三尖瓣膜逆流在超音波下很常見,一般都以觀察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如果是中度或重度逆流的話,則病人會有較差的臨床結果,中度以上的三尖瓣膜逆流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約為3-4%,然而在高齡患者(>70歲)盛行率則上升到5-6%。三尖瓣膜逆流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約十分之一的病患屬原發性,意指三尖瓣膜本身的問題,約十分之九屬次發性,通常是指瓣膜之外的原因造成,像是二尖瓣膜的問題造成的,或者是心律不整的問題所造成的,考慮到手術本身風險,三尖瓣逆流的治療一般都以達重度逆流才採取手術。臺北榮總心臟內科宋思賢醫師指出,經導管三尖瓣膜修補技術,全程不但不需要使用體外循環心肺機,不需停止心臟,且無傷口,對於高齡高開刀風險的病患,可以更安全有效治療三尖瓣膜逆流。根據美國TRILUMINATE研究,七成的病患一年內術後可以維持中度以下的三尖瓣逆流,不但可大幅改善心衰竭症狀,也減少了心衰竭再住院的比例,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宋思賢醫師進一步說明,對於複雜的瓣膜性心臟病患者,需要以病人為中心的跨團隊合作共同評估,才能提供病人最佳治療選擇。臺北榮總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與護理人員,及精準影像判讀的超音波醫師共同組成,本院共有兩個心臟瓣膜小組。至目前為止,已完成500例以上各式經導管的主動脈瓣膜、二尖瓣膜以及三尖瓣膜治療,手術成功率高達95%。
戲約滿滿2/《女兵》王上菲成功走出8點檔 連接兩戲樂當女一
時報周刊CTWANT一月五日在台北市木柵直擊邱昊奇和王上菲拍攝主演電視電影《開心鬼》,該劇於上月十一日開鏡,同月二十六日王上菲主演的另一部影集《惡靈世界》也開鏡,新的一年連接兩檔女一角色,工作運頗旺,不過農曆年後開工時,她卻在《開心鬼》片場不慎掛彩,當下她聽從經紀人建議,在汐止媽祖廟安太歲求平安。2018年從《女兵日記》出道的王上菲接著在《女力報到》系列以及《台灣X檔案》等八點檔演出,短短四年就收穫不少粉絲,更在今年拿下兩部女主角戲約,星途順利。其實26歲的她相當努力,被劇組笑稱是「用生命演出的女子」,她為求逼真,打戲、追趕都親自上陣,常搞一身傷而不自知,在新片《開心鬼》開工第一天就受傷。王上菲因拍攝電視電影《開心鬼》受傷,腳部紅腫。(圖/緯來電視台提供)王上菲新年開工後,在一場奔跑戲來回直衝多趟不慎撞上衣架桿,事後發現腳竟紅腫一大片,當時她說:「為了真實感我就衝很快,沒注意到有凸一塊,當我要煞車時都是用骨頭煞車,撞上當下沒有感覺,且我很耐痛,直到下戲更衣放鬆時,造型師才發現我的腳腫了好大一塊,後來擦了快速消炎藥,隔天才不影響拍攝。」不只這次,她先前在中視刑偵影集《台灣X檔案》中演出警察也是場場自己打,被說是演員群中「最愛打、也最耐打的一位」,有一場戲她使出剪刀腳的戲碼,不料頭整個撞到地板,當下就覺得暈眩,沒想到王上菲卻還是堅持把戲拍完,後來頭昏想吐才發現已是輕微腦震盪。就連另一部剛開鏡的影集《惡靈世界》也有動作戲,不過打習慣的她興奮地表示,「接到這一部戲我直接尖叫大哭,想到有一位導演曾說過『綠葉也是可以闖出一片天』覺得之前的努力都值得了。」更為此一直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就連過年假期也沒有太多休息,狂練剪刀腿,非常拼命。被經紀人提醒犯太歲的王上菲到廟裡安太歲求平安。(圖/緯來電視台提供)
羅志祥高雄巨蛋開唱驚傳意外 連撞兩次升降台左脛骨受傷
羅志祥今(12)日在高雄巨蛋舉辦《羅志祥2022年演唱會》高雄場,開場卻驚傳意外,險些跌落升降舞台。一開場羅志祥就率領30名舞者嗨唱〈No Joke〉,從升降台一躍而出的羅志祥,卻不小心摔進舞台機關,幸好他臨危不亂,即刻從裡面爬出來,忍痛繼續唱跳〈夠了〉等歌曲,相當敬業。從升降台一躍而出的羅志祥,卻不小心摔進舞台機關。(圖/讀者提供)就在剛剛經紀人小霜透露,羅志祥一下台就發現左腳整個腫起來,經紀人說:「升降台上來沒有穩定,小豬左腳脛骨連撞兩次,剛剛下台已經腫起來。」相隔台北場4個月,12日在高雄開唱卻驚傳跌落舞台意外腳腫起來,羅志祥經紀人小霜表示,已經去買了止痛藥。
恐怖小魚若踩到「比生小孩還痛」 背鰭富含毒性被刺腳腫2倍大
鱸魚(weever fish)體積相當小,最多只有8公分長,但牠的背鰭富含毒性,甚至會在海水退潮時埋入沙子裡,因此當民眾到海灘戲水走過時,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踩到,若刺傷,腳部在2、3分鐘就會出現明顯疼痛感並持續長達2小時以上,嚴重的的甚至可能出現紅腫、麻痺、出血、胸痛和呼吸困難等症狀。鱸魚經常會將身體埋入沙裡,人們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就會踩到。(圖/翻攝自推特)英國海岸警衛隊近日就接獲多起通報,不少遊客聲稱在北威爾斯(North Wales)的海灘踩到鱸魚引起「比生小孩更劇烈的疼痛感」,至今已有11人受害。《每日郵報》報導,有11人在無意間踩到這種毒魚後疼痛難耐,最後只好緊急送院治療,一名網友表示,她的女兒上週到海灘連續2次踩到鱸魚,導致腳掌瞬間冒出一連串大小水泡,就連腳趾也出現麻痺跡象,「我們不得不趕緊把她送到醫院,將腳泡在熱水半小時,才將毒液全都泡出來」。民眾若被鱸魚刺傷的應立刻泡溫水稀釋毒性,也可以在海邊穿鞋預防受傷。(圖/翻攝自推特)另外有受害者也表示,她的腳被鱸魚刺傷後腫了2倍大,「我這輩子從來沒這麼痛過,我寧可再生一次孩子」。根據當地的野泳組織Wild Swim Wales形容,被鱸魚刺傷的疼痛感「真的比生小孩還痛」,報導就建議,若不幸被刺的話,處理傷口的最佳方法是將腳放在溫水中,慢慢將毒液釋放稀釋,並使用鑷子將毒刺取出。由於北威爾斯水域旅客被鱸魚刺傷的意外頻傳,當局發布緊急安全警告,提醒遊客到海邊遊玩時要特別小心,或可穿著某種特別的鞋子預防被刺傷。英國海岸警衛隊發布緊急安全警告,提醒遊客到海邊遊玩時要特別小心。(圖/翻攝自推特)
52歲男日喝3瓶高粱「菸不離身」 一度斷氣10分鐘!醫療團隊緊急搶命
52歲的馮姓病患是個老菸槍,同時也愛喝酒,以前每天要喝2-3瓶高粱酒,菸也不離手,作息更是不正常。儘管出現呼吸會喘,無法躺下睡覺,甚至腳腫長達一個月,還是忍住沒有就醫。直到喘不過氣幾近昏厥,家人緊急將病患送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急診醫師立刻給予強心劑搶救,再由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診斷,病患罹患重度的心臟瓣膜逆流,且已合併心臟腎臟衰竭症候群,甚至到需要洗腎的程度。經過翁啟峰為病患施行心臟二尖瓣膜及三尖瓣膜修補手術後,目前馮姓病患已經可以躺平睡覺,也不需洗腎,恢復正常生活。馮先生(右一)在加護病行時一度心跳停止10分鐘,後來在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中)心臟外科醫師齊修瑜(左)的醫療團隊搶救下,現在已恢復正常生活。(圖/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提供)翁啟峰主任表示,馮姓病患不僅心臟瓣膜瓣葉受損,同時伴隨心臟衰竭及擴大病變的情形。手術由翁啟峰和心臟外科齊修瑜醫師一起施行,主要為二尖瓣和三尖瓣修補手術,把瓣葉受損的部分做切割及截修,並將瓣膜連接到健康的心臟區段,維持整個瓣膜從左心室壁到連接的瓣膜環完整接合的狀態,使修補完善的瓣葉能夠完整貼合不再漏血。心臟結構修復後,原先病變擴大、收縮無力的心臟,功能也獲得明顯的改善。翁啟峰主任強調,在臨床技術上有能力做瓣膜修補的醫師很少,他會盡可能為病人保留原來的瓣膜,避免置換人工瓣膜。置換人工瓣膜,是把病人本身受損的瓣膜全部卸除,再做置換。人工瓣膜分為金屬瓣膜及組織瓣膜,就是俗稱的牛心瓣膜或豬心瓣膜。組織瓣膜術後需吃抗凝血劑三個月,而金屬瓣膜則要終身服用抗凝血劑,否則會造成血栓、小中風,甚至瓣膜損壞的風險。馮姓病患手術後在加護病房時,一度心跳停止10分鐘,家人曾想放棄治療。經由團隊施行主動脈氣球幫浦搶救成功。馮先生從鬼門關驚險走了一回。齊修瑜醫師強調,馮姓病患瓣膜關閉不全,心臟幫浦沒有力氣,出現衰弱、喘的症狀,嚴重的甚至連躺下來睡覺都有困難。民眾若有以上症狀,應該儘速就醫,不要一直隱忍,小病拖成大病。
陳文茜舊疾復發…折磨3天「痛到哭出來」 淚揭光腳錄影真相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9年罹患肺腺癌後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近期更因為免疫系統出狀況,血氧濃度一度掉到85以下,儘管陳文茜曾透露已做好任何準備,不過她今(12日)凌晨坦言連續3天飽受帶狀性皰疹之苦,還「痛到哭出來」。陳文茜近3天飽受帶狀性皰疹所苦。(圖/翻攝自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陳文茜在臉書發文表示,帶狀性皰疹的折磨在昨天「抵達高峰」,當晚雖請助理用電棒替她按摩,希望增加血液循環、減少疼痛,但「我一直忍著,最後痛到哭出來」。她也透過回憶與友人相處的照片暫時忘卻疼痛,並感概地說:「知道生病了,知道自己的生命本來就不會太長,特別訪問朱天文、朱天心……那是一生只為文學、忠於文學的書寫者。」陳文茜也在貼文附上一張光著腳、在《文茜的世界周報》錄影的現場照,透露「一年前的現在,我的腳趾幾乎是灰色的,白色的腳盤因為微血管破裂,呈紅紫色。我無法穿上鞋子。」同時回覆建議她不要光腳踩在冰冷地板的網友:「我的鞋子穿不下,腳腫脹。襪子不能穿,因為血管會破裂更嚴重,下次把腳放在西西里島上。」陳文茜曬出無法穿鞋穿襪、略顯腫脹的雙腳。(圖/翻攝自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近幾年飽受疾病所苦的陳文茜,2周前曾在臉書透露病情從去年開始惡化,並嘗試各種另類療法,還淡然的說:「我不想喊救命,我很歡喜、知足、感恩。」讓許多粉絲替她加油打氣。這次坦言受帶狀性皰疹折磨時,也有病友替她加油:「真的好想抱抱文茜姊,帶狀皰疹的病毒,潛藏在神經裡,真的很痛,我也曾經長過,看妳病痛纏身,真的很不捨。」
腎友淪人球1/洗腎機構醫護不足 腎友急診室外等到腳腫成象腿
自4月28日本土確診破萬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確診人數以倍數成長,單日最高確診人數已突破9萬人,中重症確診者中有不少血液透析(洗腎)的慢性病患者,卻屢次出現淪為人球的情況,甚至有八旬高齡嬤在急診室外淋雨苦等病床。一名每隔兩天需洗腎一次的確診腎友告訴本刊,確診後苦等不到收治的醫療,在急診室外等到腳腫成象腿,過了24小時才被收治。院所醫界也透露,醫護人力本就匱乏,若疫情持續走高,腎友被丟包的情況恐怕還會更頻繁。一名家住台北已洗腎六年的腎友A女士指出,自己一週要洗腎三次,5月7日洗腎後,原本10日要回原洗腎診所治療,然而當天PCR結果確診,隨即通報地方衛生局,由於當時原洗腎機構拒收確診者,衛生局表示將通知安置的洗腎機構。不過她在家苦等一天始終未等到通知,緊急透過民代及親友協助,11日上午才被安排至三軍總醫院掛急診,卻沒想到,又在急診室外等候超過24小時,12日好不容易才有病房,距離最後一次洗腎時間已超過五天,等於錯過兩個例行洗腎的時間點。許多大型醫院的急診室因為這波疫情被塞爆,有確診洗腎病患在急診室外苦等超過24小時才被收治,直言像從鬼門關走一遭。(圖/張文玠攝)回想被「丟包」的經驗,A小姐仍心有餘悸,她哽咽地說,「等不到洗腎的幾天,飲食都要非常注意,因為吃下去的水都積存在身體裡,所以那幾天我幾乎不吃不喝,在急診室看到身邊還有很多老人家也在排隊,從白天等到黑夜,等待的時間真的很絕望,腳腫的跟象腿一樣粗。」雖然在民代介入協調後,原洗腎機構已收治確診腎友,但也許是洗腎時間間隔太長,A小姐至今腳的水腫仍未退,且走路時常感到暈眩,「好像剛開始洗腎一樣。」台北市議員應曉薇痛批,去年本土疫情爆發時,就曾發生腎友淪人球事件,沒想到歷經一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仍未準備足夠的專責機構,自五月以來,服務處至少接獲5起腎友遭丟包的陳情,「病患家屬打來著急哭訴,衛生局第一時間竟回覆『診所收到公文會處理後續』,難道腎友能先暫停洗腎嗎?」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批評,去年本土疫情爆發就曾發生腎友淪人球事件,中央與地方經過一年時間仍未精進措施,導致五月至今仍接收到數起陳情案。(圖/黃威彬攝)身為洗腎病友的中華民國腹膜透析協會理事長吳鴻來表示,部分洗腎機構並非故意拒絕收治確診病患,而是受限於人力安排或機構空間,洗腎機構必須具備病床、機器以及護理師人力,三者缺一不可。目前收治確診病患的專責洗腎診所會利用每週二、四、六病患較少的時間進行,從晚間11點開始治療,以基本洗腎療程至少4小時來算,該班次結束已凌晨3時,因此要調派人力輪班,然而最近不少護理師染疫,直接衝擊服務量能。
30歲男臉部、四肢腫脹「誤診痛風20年」 險死才知罹患此病
黃春明醫師(左)、徐世達醫師(中)與病友陳俊廷(右)出席「黃金48即刻救援 HAE治療新趨勢」記者會。(圖/中國時報鄭郁蓁攝影)臉部、四肢出現不對稱的腫脹,不痛也不癢,卻長達5天以上未好,當心可能罹患這種致命罕病,37歲的俊廷國中時,身體莫名出現腳腫,就醫以為是痛風,加上頻繁發作不以為意,直到某天臉部也水腫,緊接著喉嚨也腫起來,氣管被堵塞僅剩10%能夠呼吸,就醫確診才知罹患HAE「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罕病,醫師表示,該病常發生在四肢、臉部、生殖器不明腫脹,一旦發生窒息恐危及性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黃春明表示,HAE罕病水腫發作時,包含四肢、背部、生殖器都會出現異常的腫脹,不會癢,有時拜隨疼痛,但若臉部出現水腫,有很大的機會喉嚨也有水腫,恐危及性命。黃春明表示,國內目前通報有50位HAE罕病患者,但若依發生率5萬分之一來推算,國內至少有400~500人還未確診,90%的患者尚未被診斷出來。治病機轉主要是體內的C1 抑制蛋白的基因出現異常,導致身體各處容易出現血管性水腫的情況,約75%為遺傳性,但也有25%的患者沒有家族史。收治俊廷的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HAE患者俊廷說,他在14歲還是國中生時,某天開始出現腳水腫,當時就醫時因為他本身有尿酸偏高的情況,被醫師當成痛風,水腫大約在發病後的5~7天自行消除,但首次發病後,身體各處又再陸續出現異常水腫,伴隨疼痛感,讓他不堪其擾。.某次,他因為喉嚨不適趕緊到急診就醫,在病房觀察的一天之內,他的呼吸道也開始出現血管水腫,腫脹甚至讓呼吸道僅剩10%的空間能夠呼吸,差點因此喪命,後來找到徐世達醫師做血液檢查,才知道困擾他14年的疾病是HAE。徐世達表示,會造成身體腫脹的原因可能是過敏、HAE、風濕免疫疾病,因此許多患者花了十幾年時間才釐清是否罹患HAE,若身體出現水腫,不會癢、生長的部位不對稱、水腫慢腫慢消的情況,就得當心可能罹患HAE罕病,建議可做抽血檢查來做進一步的確認。徐世達表示HAE罕病患者,平時則可以使用荷爾蒙藥物或單株抗體藥物,控制不要發病。在治療上,目前患者有急救針劑,可即時舒緩發作的水腫,這類針劑有公費給付。令人感動的是,俊廷去年順利結婚生子,他今天說,30歲確診後因為有穩定用藥,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病,對於自己還可以結婚生下女兒覺得很幸運。
母親「喉嚨腫脹」窒息而亡 兒子也差點丟命「一查病因是這個」
今年37歲的俊廷在國中時莫名出現嚴重腳腫,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痛風,後來身體各處陸續不斷水腫,但因發作不頻繁讓他漸漸不以為意。直到多年前喉嚨突然腫脹,讓他不但說話困難,甚至連呼吸也很喘,趕緊前往醫院急診,發現呼吸道縮小到只剩10%空間,由於俊廷媽媽是因喉嚨腫脹影響呼吸而過世,經醫師進一步檢查後,證實確診罹患「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ereditary angioedema,HAE)。透過持續治療及定期回診控制病情,去年更順利結婚並喜獲麟兒,讓他迎接幸福新人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黃春明醫師表示,HAE是一種罕見疾病,其中75%為遺傳性,但仍有25%患者無家族史。其致病機轉是因患者體內的C1酯酶抑制劑(C1-INH)基因異常,導致身體各處發生血管性水腫,如四肢、臉部或生殖器等,其中最危險的莫過於咽喉腫脹,嚴重可能導致窒息危及性命!黃春明醫師說,HAE全球盛行率約5萬分之1,因相當罕見且臨床鑑別困難,經常被誤認為是一般的「血管性水腫」,有些患者可能拖到8至16年才被診斷出來,甚至還有許多尚未被確診的潛在患者。黃醫師補充,HAE與一般血管性水腫最大的差別是HAE不會產生蕁麻疹及皮膚搔癢,反而是水腫發生時所伴隨的疼痛,其誘發因素多半與情緒壓力、受傷、手術、感染、荷爾蒙或過度勞累有關,當患者一有上述情形,就容易導致水腫反覆發作。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徐世達醫師表示,針對HAE的診斷方式,會先確認患者的疾病史,包括是否有反覆性且不對稱水腫、反覆性腹痛或曾因喉嚨腫脹影響呼吸,並詢問家族史;如經問診後懷疑可能為HAE,則會進一步透過抽血及基因檢查來確診。而目前針對HAE的治療,患者除了透過長期用藥來預防發作,目前台灣也引進「緩激肽通路調節劑」作為急性發作時症狀緩解使用,可提供HAE患者於發病48分鐘內的及時治療效果,建議患者隨身攜帶,如遇到急性發作時可自行施打,如此一來,就能避免HAE發作症狀引發的致命危機。徐世達醫師強調,過去大眾對於HAE罕見疾病的認知較少,患者因此常遭誤診,有的人數年後才被診斷出罕病,有的人則是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罹患罕病就遺憾離世。而隨著醫療的進步以及醫學團隊的努力,HAE的診斷及治療已有更好的發展;醫師同時呼籲,社會應給予罕病更多關注,並期盼在持續的衛教宣導之下,提升對於罕病的重視,減少誤診且即時給予適合的治療,讓罕病不被遺落、不再孤單。
當心腳中風2/心肌梗塞竟會牙痛? 脊椎問題也可能引發致命血栓
「研究顯示,溫度若是突然下降攝氏3度以上,爆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增加3倍!」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張嘉修醫師表示,氣象局預告今年冬天將會很冷,因此更要多多注意頸部、軀幹部位的保暖。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千變萬化,但大多數人總認為胸悶、胸痛才是警訊,事實上,有些乍看之下不相干的症狀如腳扭傷,最後竟然確診是腳中風。「很多人牙齒痛、肩膀痛、胃痛,因此去看牙科或腸胃科,結果沒想到竟然是心臟出了問題!」張嘉修說,心臟右側的血管若是阻塞,會出現一種反射性的疼痛,常常會讓患者感到牙齒、下巴、肩膀、胃痛,殊不知已經發生心肌梗塞!其實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大約有10~15%的心肌梗塞患者出現這樣的情形。該如何分辨是心肌梗塞?張嘉修說,如果疼痛到冒冷汗、噁心嘔吐,甚至出現氣喘吁吁的狀況,就要小心是心臟問題,要立刻到急診就醫,以免發生憾事。張嘉修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患者中有10~15%會出現反射性疼痛,患者可能會感到牙痛、肩膀痛。(圖/翻攝自張嘉修臉書)另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心血管疾病症狀,則是腳腫。張嘉修說,如果是兩隻腳腫,通常會初步判斷是由於心臟、肝臟、腎臟引起的水腫,若是單隻腳腫,則可能懷疑是血管栓塞,但其實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髂靜脈位於骨盆腔內部,上方有一條動脈,髂靜脈與動脈併行,當腹腔空間被擠壓時,就可能壓迫到動脈再壓迫到髂靜脈。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張嘉修說,有些患者甚至會誤以為是靜脈曲張,直到手術無效之後,最後才發現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如果脊椎有問題,例如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骨盆腔前傾,由於容易造成血管壓迫,所以特別容易罹患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尤其好發於65歲後停經的女性,主要是因為老化,再加上懷孕後易造成骨盆前傾所致,而男性則大多是由於體重過重造成血管壓迫。輕微的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可穿著彈性襪改善病況,嚴重則要放置支架,才能讓血流暢通。(示意圖/報系資料庫)雖然病因與一般心血管疾病不同,但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同樣也會發生血栓等致命危機,建議可查看雙腿的水腫是否不對稱,通常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會發生在單側腳,若有所懷疑,可到心臟內科照超音波確認。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初期會建議患者穿著彈性襪,藉此對抗血管壓力,病況較嚴重者,則可在靜脈內放支架,讓血流保持暢通,另外,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經常合併靜脈血栓,冬天時要多補充水分,促進血液循環,才能避免發生。
心急護花2/林韋君找回戀愛能量 對戲張勛傑擦出愛火
林韋君、張勛傑主演的《神將少女八家將》於今年3月初在高雄開鏡,兩人在劇中有不少感情戲,時報周刊CTWANT接獲線報指出他們也因劇培養出感情進而交往;林韋君在11月底回爸媽家吃飯後,不慎遭躲在鞋子裡的黑腹虎頭蜂叮傷腳,當時她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緊急送醫,至今腳傷未癒,腳起路來仍一跛一跛,近日張勛傑也被本刊直擊不僅能自由進出女方家中,更貼心載林韋君回診就醫,對她相當呵護。穿著雪靴的林韋君走路一跛一跛,似乎是之前被虎頭蜂叮到的腳傷仍頗嚴重。(圖/本刊攝影組)林韋君日前被躲在鞋子裡的虎頭蜂叮咬,她在臉書上敘述這驚恐的過程,也PO出腳腫如麵龜的照片。(圖/翻攝自林韋君臉書)曾演出經典偶像劇《麻辣鮮師》、《海豚灣戀人》等的林韋君,外型甜美身材姣好,出道以來桃花緋聞沒斷過,除了和言承旭、藍正龍、坤達等人傳緋聞,也和歐定興、劉至翰等男星交往過,情史豐富,她在和林佑威公開交往時,又被媒體拍到與同劇男演員許紹洋在車上擁吻,事後她開記者會道歉,單方面分手林佑威,與許紹洋繼續交往了一段時間,感情事件引發外界嘩然。後來也曾跟陶喆、姚元浩傳過緋聞,與合作《金色摩天輪》的男演員林佑星也曾因戲結緣進而交往過。去年她和民宿老闆斷了三年情,如今和張勛傑仍因拍戲發展出新一段戀情。林韋君(前排右一)曾因與許紹洋(後排右)因合作《海豚灣戀人》而產生情愫。(圖/報系資料庫)林佑星與林韋君演出《金色摩天輪》進而交往。(圖/翻攝自網路)近幾年林韋君在從事健身業的哥哥鼓勵下,跨行當起瑜伽老師,對於戲劇表演則是有興趣才偶爾客串,像是《做工的人》也看得到她的身影,此外,她也重回華視主演新戲,為演出「八家將」積極受訓,雖然身為瑜珈老師的她體能很不錯,不過第一天拍戲就被刑具弄傷拇指流血,她受訪時還苦笑說訓練就像當兵一樣,甚至練到鐵腿,當女一當得相當辛苦。運動細胞極佳的林韋君,現在是在授課的專業瑜珈老師。(圖/翻攝自林韋君臉書)張勛傑投資泰國菜餐廳,店面經營得有聲有色生意很好。(圖/翻攝自張勛傑臉書)而張勛傑近年也多以客串角色出現在戲劇中,不過他桃花也不少,曾被拍到與圈外長髮辣妹街上熱吻還過夜,也曾和黃瑜嫻(小嫻)傳過緋聞,兩人甚至在節目中高空浪漫接吻,相當高調,但隨著小嫻公開和金剛穩定交往後,兩人的曖昧情愫當然也跟著落幕。今年初,張勛傑在節目上淚訴16歲時,目睹初戀女友遭車子撞飛死亡的悲慘回憶,他講起往事忍不住淚崩:「我永遠忘不了當下那個畫面與感覺。」令人鼻酸。先前《神將少女八家將》開鏡時,林韋君在記者會上大方表示對感情依然有期待,當時她說:「就像我不會放棄表演一樣,前面的休息只是為儲備能量,找到自己有很熱情、很想演的戲。」如今相隔多年再主演新戲,重回戲劇圈找回對演藝工作的熱情,遇上張勛傑似乎也讓她再度找回戀愛能量。今年三月林韋君(左二)重返八點檔加入《神將少女八家將》演出,張勛傑(右一)是同劇演員。(圖/華視提供)
阿嬤腳腫到「滲水珠」求救 美女醫一看驚呆…下一秒結局逆轉笑噴
對慢性疾病患者來說,身體的一點點小小徵兆,都必須非常留意。現任衛福部台中醫院住院醫師、屏東醫院主治醫師的吳欣岱,在臉書上分享了看診的故事。她提到日前在門診的診間,遇到一位雙腿發紺、腳背水腫到像麵龜的阿嬤來求救,她一看到阿嬤的發腫的腳背,滲出大量像是分泌物的水珠,嚇到急著蹲下來仔細檢查,結果因為家屬的一句話大逆轉,讓她笑出來,同時也鬆了一口氣。本身是個專業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的吳欣岱,提到因為她的專攻科別,所以門診常見各種與血管相關問題而來求診的患者,像是洗腎患者的動靜脈廔管、靜脈曲張、腿部的動脈等疾病問題,她提到,這類病患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水腫」。有一位阿嬤的腳水腫到「滲水珠」求救,差點把吳欣岱醫師嚇一大跳。(圖/翻攝臉書)其實會造成水腫的原因有很多,吳欣岱醫師解釋,有人是因為腎功能不良、也有人是因為循環不好,也有人是長期臥床缺乏運動,因此她也對患者的各種情況,都會相當關注。吳欣岱醫師提到,某天有個阿嬤來她的門診,一進門她就發現患者的雙腿發紺、水腫非常嚴重。吳欣岱醫師回憶,原本她還靠在椅背上看診,但一看到阿嬤的腿腫成這樣,馬上蹲下來查看,結果發現阿嬤的腳背,甚至還「滲出」一滴滴水珠,讓她忍不住懷疑,「哇…竟然腫到滲出清澈的分泌物,是淋巴液嗎?皮膚會不會感染?會不會蜂窩性組織炎?」她的腦海中,瞬間把所有可能發生的糟糕情況,全都想了一輪。而就在她正當在苦惱的時候,家屬馬上說:「我傘帶太小,阿嬤腳被雨淋到啦!那是雨水!雨水啦!」一句話瞬間讓吳欣岱醫師一聽馬上警報解除,笑說「看診看昏頭了」,直言「是雨水不是淚水,也不是組織液好嗎?」看到吳欣岱醫師分享看診經驗的網友們,也紛紛在留言處回應:「嚇死我了,害我也突然從沙發上坐直認真看」、「我還想說這個滲液怎麼這麼清澈」,大家都很好奇,原來診間還有這麼幽默的對話,特別的看診經驗,也讓大家都笑翻。
楊惠姍破釜沉舟離開電影圈 感謝張毅給另一個表演空間
金馬名導、「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去年11月病逝,享壽69歲,與他相伴40多年的遺孀楊惠姍近日接受本報專訪,她表示很感謝張毅豐富了自己的生命,帶她接觸那些「沒有他我學習不到的東西」,包括離開電影圈,「他給我另一個表演空間,讓我表演的基礎在雕塑這個領域上有更大的發揮」。談到張毅3年前開始頻繁出入醫院,因為病情相當複雜,心、腎、肺等重要器官都出問題,到後期已經「打針打到沒有血管可以打」,楊惠姍雖然於心不忍,但還是無法輕易放手,「他就算躺在那不能動,我都很開心可以跟他一起,至少還活著,讓我能看到他」,也知道丈夫對生命的熱愛跟渴望,「只要他能夠承受的了那個苦跟痛,我們就不會輕易放棄,可是他的器官已經沒有辦法負荷了」。憶起最後在病榻旁陪伴張毅的那段期間,楊惠姍每天除了替張毅梳洗全身,還會按摩他腫大的雙腿,「連抱著他胖胖的腳都很開心」,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幫助,但對楊惠姍來說是種安慰,還會苦中作樂地說「哇,你的小豬腳」,也不讓張毅穿醫院裡的病服,還會打開外送軟體問張毅有沒有想吃的東西,就是希望盡一切所能激起張毅對生命的欲望。楊惠姍在整理張毅遺物時,意外翻出他國三的生活週記簿,幾乎每周都被老師評「你小說、電影看得太多」,楊惠姍表示張毅就像是她的活字典,「我常跟他說『你怎麼什麼都懂』,學校的知識已經滿足不了他」,楊惠姍也很開心地跟著張毅到處探索,並透露2人私下從沒吵過架,「因為我相信他,我們就一路走,我很喜歡他決定很多事情,當然途中我可以提出一些看法」。至於對電影圈會不會還有些眷戀?楊惠姍說「基本上我們算是都很破釜沉舟,不會藕斷絲連」,也很清楚演員的壽命不長, 曾以《玉卿嫂》獲得亞太影展影后,和憑藉《小逃犯》、《我這樣過了一生》連續2年奪下金馬影后的她表示「走過也得過最高的榮譽,那就夠了,現在重啟另外一個生命跑道,就全力去做」。不過從小對電影相當熱愛的張毅每天晚上一定會和楊惠姍一起看一部電影,但對於自己的作品他們卻是拔腿就跑,「我們的個性都是面對自己影像會很害羞,能夠避開就避開」。而張毅也不會用一般的語言去說「我愛你」,但會說「永遠沒有來不及的愛」 ,想起2人之前相處的點點滴滴,楊惠姍不禁哽咽「從以前我就知道愛的越深,將來面臨的痛苦就會越大,只是沒想到會那麼痛,他雖然都一直在我心裡,他走了更是在我心裡,可是沒辦法,我還是在一個人的欲望裡,佛教裡說的『貪嗔癡』,雖然已經學佛30年了,還是要繼續修行讓自己解脫」。認識夫妻倆數10年的前台中市新聞局長石靜文也表示,這幾年看到楊惠姍這麼細心照顧著生病的張毅,讓她非常感動,「張毅三頭兩頭進醫院,接到病危通知進加護病房,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惠姍其實只要她能想到的都會去做,每天整理檢查的數據、精準計算食物的卡路里、均勻分配每天的藥」,甚至到後期張毅腳腫到走路有困難時,楊惠姍還會親自背著他,去年幾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住在醫院裡,堅持自己照顧張毅,不請看護。石靜文也說當年認識楊惠姍,覺得對方很安靜,這陣子她發現楊惠姍好像有被張毅潛移默化影響,不僅文章越寫越好,話也越講越好,讓石靜文忍不住虧現在每天戴著張毅帽子的楊惠姍就像「張毅上身」,變得越來越精明。也心疼好友最近比較辛苦,「突然要面對琉璃工房這麼龐大的經營,要花很多的心思跟體力,以前這些都是張毅在處理」,並透露已答應會幫助楊惠姍,繼續推廣張毅的生前的文學、電影、琉璃各個藝術方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