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鏡檢查
」 癌症抗癌5年!唐玲再照胃鏡檢查 嘆「彷彿回到原點」
女星唐玲於2019年被診斷出胃癌第四期,經歷了切除三分之二胃的手術以保住性命,但因癌細胞轉移,不得不再切除子宮和卵巢。經過五年的治療,她的健康狀況也顯著改善,而唐玲也於昨(14日)進行腸胃鏡檢查時,感嘆,「經過這五年治癌抗癌防癌的日子,現在彷彿回到了原點」。唐玲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五年前她透過腸胃鏡檢查意外發現胃癌,經歷了五年的抗癌過程,如今再次進行腸胃鏡檢查。她形容「現在彷彿回到了原點」,並表示此次檢查結果將進一步確定她是否已經痊癒,恢復正常生活。唐玲也形容自己像是在闖關一樣,「這個關卡又是一關一關的身體考驗,又是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要踏踏實實的活著,每天都要珍惜把握快樂,無愧於心且坦然面對別人,負責任使用擁有的時間,舞出自己的生命,發揮最大最佳的價值與意義」。貼文曝光後,不少粉絲也紛紛留言表示,「祝福唐玲好結果」、「祝福、順利相隨」、「祝福你,平安健康就是福」、「讚哦」、「一路辛苦了」、「你真的非常勇敢,而且非常正向,祝福一切順心,健康,沒問題的」、「身體健康就是福氣」、「加油!你做得到的,而且還可以安慰別人,鼓勵別人,為他們加油打氣」、「放心一定百分之百過關,關關難過關關過,活到一百二十」、「祝福美女身體健康,早日康復」。事實上,唐玲於2019年診斷出胃癌,經過多次化療後,以為抗癌成功,沒想到癌細胞卻轉移到卵巢,且已經是第4期,只好陸續切除子宮、卵巢等器官保命。而唐玲也因此將胃切除3分之2,產生的後遺症是「胃傾倒症候群」,只要吃飽就會覺得頭暈、沒力氣,還會有疲倦的感覺,更提早進入更年期,皮膚變得乾燥,還出現皺紋和斑點,但即使如此她仍樂觀面對,認真過好每一天,散發正能量。
「寧靜殺手」不留情!34歲女「腸胃不佳」健康檢查竟癌末 醫:這幾族群要注意
近年來,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趨勢。但有時即使生活作風看似健康,卻可能掩藏著致命疾病。以一名年僅34歲的蔡小姐為例,她是個注重健康生活的人,然而卻在最近一次的健康檢查中震驚地發現,自己竟然罹患了卵巢癌晚期,且已出現轉移。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蔡小姐所就醫的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指出,她自認為的腸胃健康不佳,在腸胃鏡檢查顯示中僅是輕微的逆流性食道炎,但腹部超音波檢查卻發現了更為嚴重的情況。透過放射師的腹部超音波檢查、腹部磁振造影(MRI)和電腦斷層檢查(CT),而這些進一步的檢查也揭露了更令人震驚的結果,蔡小姐子宮右側有一顆約16公分的腫塊和大量腹水,肝臟兩側也有數處異常結節,其中最大的結節接近3公分。經過婦科醫師的確認,蔡小姐罹患卵巢癌晚期,甚至已經出現轉移。對於蔡小姐的案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指出,卵巢癌是一種高死亡率的疾病,也常被譽為女性的「寧靜殺手」,因其早期症狀不顯著,容易被忽視;腹脹、脹氣、噁心等症狀往往被誤認為是腸胃或泌尿系統的問題,導致診斷時已是病情晚期。近年來,台灣女性卵巢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特別是55至75歲的女性,晚婚、晚生育、不生育或有家族史的族群,都屬於高風險群體。沈彥君主任醫師強調,卵巢癌的早期發現至關重要,第一期的存活率可達93%,但到了第四期,存活率僅約25%。因此,高風險群體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才能盡早發現並治療卵巢癌,避免遭受「寧靜殺手」的摧殘。
吃超清淡!34歲女一照「癌症晚期」傻眼 醫曝1徵兆要當心
腸胃經常不舒服,檢查竟是卵巢癌晚期!一名34歲的女子,平時生活習慣良好,不抽菸也不喝酒,飲食方面也會選擇以清淡、好消化的食物為主,但近一年來她感覺腸胃功能明顯較弱,經常肚子悶痛且容易便秘,為此她還每天補充益生菌、酵素等保健品,沒想到最近進行健康檢查,竟檢查出是晚期卵巢癌,並已有轉移現象。據了解,該名女子是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腸胃鏡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起初腸胃鏡檢查並無大礙,僅有輕微的逆流性食道炎,但腹部超音波檢查中,卻發現有明顯異常影像,在醫師建議下,女子進一步安排腹部磁振造影(MRI)及電腦斷層檢查(CT),結果赫然發現大問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沈彥君表示,該女子的子宮右側有一顆明顯腫塊,大小約16公分,並有大量腹水情形;在肝臟左右葉也發現數處大大小小異常結節,最大的結節大小將近3公分。經由婦科醫師進一步確認,確定為晚期卵巢癌,並已有轉移現象。。沈彥君說明,早期的卵巢癌大多沒有症狀,即便有症狀,像是腹脹、脹氣、噁心、易飽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等,也經常讓人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但此時卵巢癌的期別可能已發展至第三期或第四期。因此,卵巢癌也被稱為女性的寧靜殺手,近年來,國人女性卵巢癌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有逐年攀升現象。沈彥君提醒,雖然卵巢癌好發於55至75歲間的女性,但隨著晚婚、晚生子或不生育有增多趨勢,都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此外,若家族中有人罹患卵巢癌、一等親有乳癌家族病史(母親、姊妹、女兒)、30歲以後生第一胎或不曾哺乳或生育、初經在12歲前或55歲後停經,都屬於卵巢癌的高危險族群。沈彥君強調,卵巢癌的預後存活率,第一期存活率可達93%、第二期存活率可達70%,第3期降至37%,第四期僅約25%。因此早期發現是降低死亡風險最好的方法,建議高危險族群都應積極主動安排定期健康檢查。
中年男不菸酒罹「胃食道逆流」竟變「食道癌」! 預防癌變這樣做
55歲蔡姓男子不抽菸、不喝酒,沒想到日前第一次參加健檢,醫師就發現宛如鮭魚肉色般的「巴瑞特氏食道」幾乎佔據2/3食道,且在中段位置還找到6公分大的食道腺癌,確認是胃食道逆流引起巴瑞特氏食道導致癌變。胃食道逆流要小心! 食道癌五成來自「巴瑞特氏食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江承源指出,民眾可能有聽過「胃食道逆流」,但卻忽略長期胃食道逆流會導致食道的黏膜鱗狀上皮細胞轉變成柱狀上皮細胞,演變成「巴瑞特氏食道」,而食道腺癌有50%發生率是由巴瑞特氏食道演變而來,簡單而言,巴瑞特氏食道就是癌前病變的跡象,若沒有立即治療,未來癌化的風險將會大幅提高。男性癌症死亡率No.6 食道癌以黏膜切除、剝離及RFA治療據衛福部癌症統計資料顯示,食道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6位,但早期食道癌因為沒有症狀,往往難以察覺,而晚期食道癌治癒率不佳、5年存活率僅有10%,因此死亡率才會高居不下,許多民眾都是透過腸胃鏡檢查或自費健檢,才發現原來本身因長期胃食道逆流,已經埋下日後癌前病變的前兆。江承源指出,如同前述的蔡姓患者,巴瑞特氏食道患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但多半會有火燒心、吞嚥困難、胸悶胸痛或者喉嚨異物感等前兆,最佳檢查方式就是利用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可以由鮭魚肉色般的食道黏膜判定是否患病,必要時可以黏膜切除、黏膜剝離以及內視鏡射頻消融術(RFA)治療,一旦出現惡性癌變,則會建議採用手術切除為宜。長期火燒心、喉嚨異物感 應儘速就醫診治江承源提醒,國人患有胃食道逆流的比例偏高,因此若有前述症狀,加上屬於肥胖、年紀偏高、愛大吃大喝、有抽菸喝酒習慣的男性族群,務必養成正確飲食習慣,同時避免飯後立即躺下、穿著緊身衣物,才能真正降低癌變的風險。
本土劇女星自曝疑罹癌!長期胃痛急動刀 醫曝2警訊:最好定期檢查
54歲女星何如芸上月才正式掰了偷腥前夫,放下多年心中大石,未料她近日在節目坦承,過去因為拍戲太勞累而經常胃痛,就醫每天服2種藥也不見改善,因此一度懷疑罹患胃癌,趕緊再跑去做檢查。何如芸在節目《11點熱吵店》透露,年輕時因為常拍八點檔,三餐不固定、壓力大有長期胃痛、脹氣情況,後來雖因為懷孕生小孩,並聽醫師建議按時吃三餐,但脹氣及胃痛問題依然存在,只要壓力過大胃就會痛,拍八點檔時更是要每天服2種藥,之後也持續飽受胃病困擾。由於胃痛一直沒有解決,便去醫院檢查並告訴醫師她的擔憂:「醫生,我胃這麼痛,我應該是得了胃癌。」卻遭醫師白眼,被告知「癌症不會痛,應該是發炎」,腸胃鏡檢查也發現是有息肉並割掉,結束一場虛驚。但因息肉位置長在大腸癌好發區域,加上曾感染幽門桿菌,她也被醫師提醒每2年要去照一次胃鏡。家醫科醫師陳柏臣表示,胃癌通常不太明顯,但可透過觀察是否有便秘或衣服穿太緊,導致腹壓上升情況、確認吃的食物是否容易產氣、對吃的食物是否出現過敏等3個狀況來自行排除。另平時除最好養成細嚼慢嚥習慣外,也要避免吃飯時愛說話,來降低脹氣問題。
阿Ben驚患「胃發炎、腸瘜肉5顆」急調飲食習慣 1年後檢查結果曝
男星阿Ben(白吉勝)透露,去年就醫檢查得知自己患有胃發炎、腸瘜肉5顆,為此聽從醫師建議積極改善飲食習慣,如今他藉由例行性的腸胃鏡檢查發現,身體好轉很多,不禁鬆了一口氣。阿Ben在Instagram、臉書等社群平台發文直呼「感謝主,順利平安」,原來是他之前發現罹患胃發炎和5顆腸瘜肉等病症後聽從醫師建議,花了近一年的時間積極調整飲食習慣,如今再度就醫接受例行性的腸胃鏡檢查,發現身體的健康狀況相較以往好轉。阿Ben指出,報告結果顯示他的胃很健康,剩下2顆3毫米至5毫米的腸瘜肉,「但就是膽汁分泌有點多,有膽結石的我還是要注意。」最後,他也不忘感謝為他檢查的醫師,守護他和全家人的健康。阿Ben指出,報告結果顯示,他的身體健康情況好轉許多。(圖/翻攝自臉書/白吉勝&徐小可 Love 白宮這一家 Pai’s Family)阿Ben透露,雖然身體的健康狀況相較以往好轉,「但就是膽汁分泌有點多,有膽結石的我還是要注意。」(圖/翻攝自Instagram/@benpai802)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表示「好好照顧身體」、「保重身體,早日康復」、「改變飲食真的有效」、「要禁吃油炸食物」、「平安健康,注意飲食,生活正常」。
有「這些情況」不宜捐血 護理師曝小知識
2023年假長達10天,加上寒流一波一波來襲,捐血人數銳減,全台大缺血。血液基金會112年捐血月於20日正式起跑,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捐血有愛,因為你在!」捐血活動。南海捐血室護理長林玉蘋呼籲民眾響應活動,特別曝光捐血小知識,包括「捐血針比較粗?」、「為什麼要半躺著?」、「臉上做這件事一年不能捐血!」臉上做「這件事」 長達一年不能捐血為了避免受血者感染,民眾若屬以下幾項狀況,短期間內不宜捐血。林玉蘋說明,「紋眉或漂眉」和刺青一樣透過針具將染劑刺入皮膚,表皮會出血,一年內不適宜捐血;「腸胃鏡檢查」屬侵入性檢查,在身體滯留時間較久,國外曾有發生輸血感染,因此建議半年後再捐血;因應新冠肺炎及用血安全,民眾「出國返台」暫緩捐血14天;做醫美大手術、吃消炎藥或感冒藥者,建議暫停一周。捐血針比醫院還粗 半躺避血壓急降低許多人都有捐血經驗,為什麼不是正坐而是半躺呢?林玉蘋表示,捐血時血液流失,為了避免血壓快速下降,因此讓捐血者保持45度角半躺著可緩和一下,若民眾仍感到不適,現場都有護理人員協助調整姿勢、補充血糖以恢復意識。你知道捐血針比醫院抽血的針還粗嗎?原來抽血檢測血糖與膽固醇,都是血液中的小分子、不需要大管徑,約23號針即可(號碼越大針頭越小);而捐血需要提取完整的血球,因此管徑17號針才能讓血球完整通過,如果針頭太小,可能因流量小,採血時間長或凝塊造成管路堵塞等情形。捐血注意禁忌事項 捐後避免飲酒泡湯捐血健康條件為17至65歲健康民眾、女性45公斤以上,男性50公斤以上,其它還有體溫、血壓與血液標準。民眾捐血前須有充足睡眠、正常進食與攝取水分,避免空腹。林玉蘋提醒捐血注意事項,由於人體10分鐘就會流失250至500毫升的血液,致使血壓下降,民眾休息數分鐘再起身較安全。若炎炎夏日捐血,血壓尚未恢復就起身外出,容易昏厥;捐後6至8小時內勿飲酒精類飲品、泡溫泉以及劇烈運動,心跳過快也容易暈倒。有的民眾捐血後頭暈不適,可能是首次捐血者還無法承受血液迅速離開身體的狀況,她建議可多補充水分;若有瘀血狀況,現場有提供化瘀血藥物,民眾返家後48小時內可進行冰敷,1、2周後就會自然消失。林玉蘋補充,民眾捐血後若出現身體不適,不一定是健康出問題,只是血液短時間流失較多,只要把握好以上原則,就能貢獻熱血助人一命。
男連3個月解黑便…就醫驚罹胃黏膜淋巴瘤 竟是感染「這種菌」引起
一名76歲的何姓老翁長達3個多月解黑便、血便,同時出現容易疲勞、身體虛弱、胃口不佳、腹脹以及噁心,一開始先去附近藥局買藥、診所求診,但症狀持續且病情未獲改善。烏日林新醫院發現,患者胃部黏膜有出血性潰瘍,經切片檢查確診罹患「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同時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烏日林新醫院透露,何翁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從電腦斷層影像中顯示疑似胃癌;由胃腸肝膽科魏宏宇醫師進行腸胃鏡檢查,發現胃部黏膜有出血性潰瘍,切片檢查之病理報告確診,罹患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型,同時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在烏日林新醫院癌症治療團隊合作下,由血液腫瘤科林增熙主任安排全身正子掃描作為癌症分期檢查,正子影像顯示胃黏膜淋巴瘤僅侷限在胃部,屬於胃黏膜淋巴瘤一期。胃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屬於相對好治療的淋巴癌,66%~75%的病人多為第一、二期,92%的病患則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由於患者因胃黏膜淋巴瘤急性腫瘤出血,血紅素偏低,評估後需先進行放射線治療。放射腫瘤科尹廣宬主任安排電腦斷層模擬攝影定位,並製作治療計劃,提供何翁共接受20次放射治療。每次在進行放射治療前,皆會安排二維影像驗證X光比對位置,可將放射劑量精準給予在腫瘤所在的區域,減少周圍正常組織被照射的可能,從而提高腫瘤控制率,並且降低周圍正常組織接受到放射線的劑量。烏日林新醫院表示,何翁順利完成放射治療療程後第2天,立即安排胃鏡檢查,胃鏡影像顯示腫瘤已經完全清除,病理切片結果亦顯示無殘餘腫瘤,但仍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情形,因此之後仍需接受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並定期追蹤回診;今年再次接受胃鏡切片檢查,至今無復發或殘存腫瘤。醫師提醒,根據統計,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會引起胃部慢性發炎,症狀為上腹不適、上腹脹痛、灼熱感、噁心、打嗝、口臭;其中15~20%會演變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2%會發展為胃腺癌;0.1%會發展成胃淋巴癌,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幽門螺旋桿菌之危害。
人在醫院麻醉還沒退 星卉手機傳來至親過世噩耗
藝人星卉最近為積極復出拍戲做許多準備,日前特別安排全身健康檢查,當她人在醫院做腸胃鏡檢查、麻醉還沒完全醒來時,手機裡的家族群組就不斷叮叮作響,原來是與她沒有血緣、卻視她如親孫的阿公過世了。星卉很難過沒能及時趕回花蓮見阿公最後一面,「阿公照顧我30年了,我有很多心裡話想要牽著阿公的手親口告訴他!我要謝謝他沒有嫌棄我、照顧我、把我當孫子一樣疼愛!」星卉表示,雖然89歲的阿公是繼父的爸爸,但從她16歲去了花蓮後,阿公阿嬤就一直把她當親孫女般疼愛,阿公罹患癌症多年,但家人為了不想影響老人家心情,一直隱瞞他病情,有共識讓他沒有痛苦地離開,即便是去醫院治療也會說善意的謊言,說是去打營養針。前陣子阿公的癌細胞已擴散到骨頭很痛,住在安寧病房的阿公只能24小時打嗎啡止痛,所以最後是在睡夢中走的。八點檔女神星卉積極準備復出拍戲。(圖/摘自臉書)星卉遺憾地說,她因為健檢要照腸胃鏡,必須連吃三天瀉藥,結果才吃第一天開始清腸,當肚子痛得要命、正在上廁所時,突然接到爸爸的手機簡訊「阿公走了誰要回來」,她嚇到完全拉不出來,後來才知道是爸爸少打少幾個字,原文是「阿公可能快走了,你們誰要回來」,因當時阿公已經出現紫斑、兩天沒尿尿等臨終現象,醫生判斷就是那一兩天會走,她心急想趕回花蓮,但爸媽都希望她依照原定計劃做該做的事、先完成健檢,她當時只能在心裡跟阿公說:「拜託您等我!」沒想到,阿公還是沒能等到她趕回花蓮,就在睡夢中辭世。
醫療外交有成果 連6年送愛到斐濟
斐濟Labasa Hospital一位年約18歲實習護士,10年來飽受鼻息肉困擾,長久以來無法用鼻子呼吸,一直想接受手術處理,但又害怕開刀,知道國泰醫療團近年來至Labasa Hospital進行醫療服務已多達5次以上,這次終於讓她下定決心接受手術,術後重拾用鼻子呼吸,讓她感到開心不已。國泰綜合醫院自2014年起承接衛生福利部「太平洋友我國家醫療合作計畫」,迄今已連續6年第12度前往斐濟進行醫療服務。本次由李嘉龍副院長率領耳鼻喉科及麻醉科等醫療團隊至斐濟第三大醫院Labasa Hospital提供耳鼻喉科門診、手術(功能性鼻整形、扁桃腺切除)、腸胃鏡檢查及息肉切除。耳鼻喉科醫師陳雍元指出,醫療服務期間除幫實習護士處理困擾她多年的鼻息肉問題外,還幫2位患有先天扁桃腺肥大的兒童,進行小兒科扁桃腺切除手術,這也是國泰醫療團在Labasa Hospital進行的首例小兒扁桃腺切除手術,術後病童恢復狀況良好,均未發生併發症,術後可改善病童過去因扁桃腺肥大造成的睡眠障礙、張口呼吸、半夜容易驚醒、平時容易哭鬧等問題,讓病童家屬甚為感謝。麻醉科醫師馮育斌指出,服務期間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幫一位2歲女童取出鼻腔內豌豆,她因玩耍不慎讓豌豆掉進鼻孔,在診間哭鬧不休,巧逢國泰醫院送愛至斐濟,在醫療團隊通力合作下,由麻醉科先幫病童全身麻醉,再由耳鼻喉科接續取出豌豆,過程只花5分鐘就輕易解決在當地因缺乏耳鼻喉科被視為棘手的醫療問題。李嘉龍副院長表示,累計6年來,國泰醫療團已在斐濟完成5600多人次的門診服務、127台手術,服務期間執行多起首例及特殊案例示範教學,包括超音波手術刀甲狀腺囊腫切除手術、經口腔自然孔道甲狀腺手術、功能性鼻整形手術、超音波導引粗針切片及電腦斷層導引切片等,讓當地醫療人員獲益良多,也是最好的醫療外交。
利奇馬影響北台停班停課 各大醫院資訊一覽
【編輯/宋彥樺】受到強颱利奇馬逼近的影響,北台灣6縣市於今天(8日)晚上7點起陸續宣布明天停班停課的消息,各大醫院也宣布開設颱風期間包括颱風特別門診、急診等應變措施,以下供民眾參考●台大醫院:台大醫院(包括總院、兒醫大樓)開設颱風特別門診,急診及住院服務照常。健檢暫停。各項門診檢查除抽血與一般X光檢查外,其餘停止服務。颱風停班時各科部採部分開診,如已預約之病友無法到院,可於1個月內到院現場掛號看診。牙科已預約病友,請待恢復上班後洽(02)23123456轉67716、67717約診改期。●三軍總醫院:各院區全面暫停門診服務,住院及急診均照常服務,如有就診疑義請來電(02)87923311詢問。●長庚醫院:台北長庚及林口長庚設「颱風特別門診」;基隆長庚及情人湖院區、長庚診所、桃園長庚門診全面停診。急診則均照常。●台北榮總:桃園分院開設颱風特別門診,上、下午內、外科,均各開一診,急診正常運作。洗腎病患照常服務。 蘇澳暨員山分院院本部及市區門診中心門診停診,急診照常。新竹分院8月9日門診開設上午內科、外科、身心科各一診,下午及夜間門診休診,急診正常服務。●馬偕醫院(台北、兒醫、淡水):開設颱風門診、夜診停,急診照常。台北及淡水健檢業務當天暫停服務(全身腸胃鏡檢查除外)。●雙和醫院:暫停一般門診及檢查;急診和住院服務照常辦理,預計住院的病友,敬請等候專人通知住院報到時間。如有相關問題,請致電(02)2249-0088轉分機2019~2022。●振興醫院:門診休診,急診加強服務!●國泰綜合醫院:門診、門診手術及檢查暫停服務,急診、住院服務照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門診、健檢停止服務;住院、急診照常服務。●新光醫院:門診停診,急診及住院服務照常,健檢中心、正子中心、醫學美容中心及同新門診暫停。●台北慈濟醫院:門診服務暫停,住院與急診服務照常。●恩主公醫院:全日門診暫停服務,急診、住院及洗腎照常服務。●北市聯醫:門診暫停服務,急診正常。●萬芳醫院:門診、健檢、檢驗檢查等服務暫停。急診、住院正常服務。●輔大醫院:上午開設颱風天特別門診,內、外科各一診。下午、晚上停診。急診照常24小時。●敏盛綜合醫院:全天門診停診,急診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