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閉鎖
」「胎兒腸道閉鎖又穿孔」緊急剖腹 跨科醫療團隊搶救成功
37歲吳小姐於懷孕30週時,因產前超音波發現嬰兒腹部有一個巨大的多囊性囊腫,經轉介至中醫大母嬰醫學中心的醫療團隊,超音波顯示腹腔內和肝臟表面有高密度回聲,疑似腸穿孔合併胎便性腹膜炎,狀況緊急,與家屬討論後,今年二月初,約於懷孕32週提前以剖腹產出寶寶(正常懷孕週期37-40週)。花花(化名)出生時因肺部發育不全合併嚴重腹脹影響呼吸問題,緊急處置後進新生兒加護病房,並啟動母嬰醫學中心跨科團隊加強照護,經新生兒科沈上博主治醫師與兒童外科李建興副院長討論,由於花花出現腹膜炎合併嚴重感染與凝血功能異常情形,決定讓花花在出生第二天立即接受手術治療。術中發現,迴腸有腸道閉鎖合併腸扭轉與破腸穿孔,切除部分壞死腸道,並執行腸造口手術,術後給予適當之營養支持治療,讓花花身體更強壯體重更好。花花於出生三個月後再接受腸吻合手術,並順利出院,目前術後狀況良好。另一例32歲媽媽懷孕30週產檢時,經由中醫大附醫婦產部產科蘇俊維醫師執行超音波,發現胎兒有非免疫性水腫合併嚴重腹水。經安胎與使用肺部成熟藥物,嬰兒小亮(化名)於32週以剖腹產出生,小亮體重過輕僅有1700公克,立即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發現大量腹水,立即進行腹膜穿刺引流,影像顯示有腸道阻塞現象。經新生兒科蔡明倫醫師與兒童外科曾采藝醫師討論,小亮於出生第三天接受手術,解決腹水,而術中發現有迴腸阻塞合併胎便腹膜炎,切除患部結構異常的25公分腸道,術後給予足夠營養支持。小亮於出生後31天健康出院,體重已達到2300公克。中醫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教授表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每年有五千分之一的新生兒患有腸道閉鎖或狹窄,有時可能合併腹水的產生;嬰兒腹水問題若無獲得及時處置,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肺部發育不全等狀況。在孕產期中,產婦應接受完整的產前檢查,定期追蹤胎兒器官發育狀況。若發現胎兒疑似有先天性異常時,不要輕言放棄,應至適當的醫療院所尋求協助。中醫大附醫與中醫大兒醫成立「母嬰醫學中心」,結合跨科別的醫療專業,並邀請國內外知名醫學權威擔任顧問,包含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佐藤義朗教授、澳洲國立墨爾本大學鄭珍妮教授,以及國立臺灣大學李建南教授等專家,與全球先進醫療同步。
首度破百!一天狂飆104例死亡 陳時中:超過千分之一「是警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81,9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1,852例本土個案及5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04例死亡。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6例男性、4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7例具慢性病史、49例無疫苗接種。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案例包含2位未滿5歲的孩童,都是先前曾經公布過的重症案例,一位是5/19公布的4歲女童,因腦炎而在5/20過世;另一位是5/22公布的1歲腸道閉鎖女童,5/23因敗血症休克死亡,目前累計7例死亡兒童,其中5位腦炎、1位敗血症、1位因新冠肺炎死亡。今日死亡案例首次破百,指揮官陳時中坦承「是警訊」,因為已經超過當初預估的千分之一死亡率,會持續注意後續。
兒童重症今增3例「2人併發腦炎」 兒童腦炎重症「8大前驅症狀」曝光
指揮中心表示,今(22日)新增79441例本土病例,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而今(22日)中重症個案有256例,其中3例重症為兒童,這當中又有2人合併腦炎。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截止至今有12例兒童重症個案,其中5名有腦炎,當中4名年齡在5歲以下。羅一鈞表示,今新增3名兒童重症個案,一名是10歲男童,本身沒慢性病史,5月13日出現發燒頭暈症狀,當時狀況評估還算良好,隔天開始出現意識變化,快篩後陽性,有合併肌肉抽搐狀況,緊急送急診,體溫為40.1度,X光後發現輕微肺炎情形,頭部斷層後發現嚴重腦水腫,此外還出現心律不整,氧氣濃度下降的狀況,緊急插管住到加護病房。羅一鈞說明,10歲男童蠻多器官指數都有異常變化,之後有使用瑞德西韋,還有針對神經系統的治療藥物在處理;另一名兒童重症案為1歲多女童,本身有腸道閉鎖的病史,5月16日出現發燒抽搐、嘴唇發紫情形被緊急送醫,合併敗血症,呼吸窘迫情形;此外,1歲多男童,本身沒慢性病史,5月20日開始發燒、持續抽搐,合併腦炎與多重器官異常,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羅一鈞補充,3名兒童重症個案都有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兒童腦炎重症前驅症狀。(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提醒,如果家長觀察到兒童出現體溫大於41度、持續昏睡、持續嘔吐、抽搐、意識不佳、持續頭痛、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症狀,請立即就醫。兒童神經急性照護重點。(圖/指揮中心提供)另外,指揮中心也公布兒童神經急性照護重點,包括顱內壓升高照護,新冠腦炎感染與免疫相關治療,癲癇發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