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瘤
」 腹主動脈瘤中年男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 檢查竟在腹部發現「8公分主動脈瘤」
55歲高先生過去有腎結石病史,日前出現腰背痛,以為是結石復發,到醫院做影像檢查卻發現是腹部一顆8公分大的腹主動脈瘤在作怪。因為高先生年紀相對年輕,起初建議選擇傳統的開腹手術將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但卻在急診發生心絞痛。爲避免併發心肌梗塞,醫師以微創手術替病人置放難度較高且臨床較少使用的T分枝主動脈支架,再於術後十四天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同時解除主動脈瘤破裂和心肌梗塞的危機。腹主動脈瘤初期無症狀 破裂後的未手術死亡率達100%主動脈是供應人體血流的主要大血管,依部位可分為胸主動脈跟腹主動脈,當血管壁因疾病或老化退化變形、變薄或膨出,就會形成主動脈瘤。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楊凱文醫師指出,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四至五倍,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大於65歲的男性約有5-8%的人有腹主動脈瘤,其餘則是好發在抽菸、三高控制不良、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腹主動脈瘤除非是大到壓迫其他器官組織,或是已經破裂和即將破裂才會出現症狀,且症狀皆不明確,從肚子痛、腰痛、鼠蹊部痛到大腿痛都有可能,因此容易跟類似疾病混淆而延遲診斷。若是破裂則會大出血,此時未手術的死亡率將高達100%,即便手術死亡率也高達50%,可以說是人體的隱形炸彈。這些情況需須積極治療 多以支架置放治療為主根據國際治療準則,女性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或男性5.5公分以上就必須積極治療,以免增加破裂風險。目前腹主動脈瘤多以傷口小、治療跟恢復速度快的支架置放為主流治療方式,但僅限於離附近重要血管間尚有一段距離的腹主動脈瘤。T分枝主動脈支架非新技術,特點是上面有許多孔洞,不會擋住重要血流,但因置放過程相對複雜且傳統主動脈支架和傳統手術同時無法施行的案例不多,所以臨床實際使用此技術的案例較少。動脈瘤是心血管疾病之一 控制三高與戒菸遠離疾病風險楊凱文醫師提醒民眾,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都相同,高危險族群建議戒菸並將三高控制好,若曾在檢查中發現動脈瘤,務必定期回診追蹤確認是否變大,及早發現與治療。
7旬翁髖關節痛以為舊疾復發 就醫查出「全身血管阻塞」做6次手術搶命
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不僅腹主動脈瘤、胸主動脈潰瘍、頸動脈及冠狀動脈都塞住,主動脈瓣膜還重度逆流,醫師驚呼「等於全身血管都出問題」,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中),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圖/門諾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池姓老翁早年置換人工髖關節,前年底因雙腿走路疼痛前往門諾醫院就醫,經骨科、神經外科醫師診斷,問題恐源自心血管疾病,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振銘接手治療後,發現老翁全身血管都有阻塞、狹窄問題,需手術修復且複雜度高,得先接受微創主動脈弓、腹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不過頸動脈阻塞部分,可能會在進行心臟手術中引發中風,因此需要先置放支架。黃振銘坦言,很少遇到全身性血管阻塞的嚴重個案,老翁的主動脈、腹主動脈、胸主動脈都有問題,置放支架後發現其心臟瓣膜閉鎖不全,且心臟手術術前檢查時,又看到頸動脈及冠狀動脈嚴重狹窄且塞住,於是先請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翰興置放頸動脈支架後,才能進行開心冠狀動脈繞道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陳翰興指出,老翁主動脈瓣膜逆流程度大,開刀術前檢查也發現更多問題,包括頸動脈狹窄,在2側均狹窄情況下,很容易在開心手術時,因血液供應不足導致中風,於是進行2次手術,置放頸動脈支架,手術成功後,再交由黃振銘進行冠狀動脈繞道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中),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圖為其經手術在主動脈弓潰瘍放置主動脈支架後,保留左鎖骨下動脈的畫面。(圖/門諾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黃振銘說,由於老翁等同全身性血管均得重新修復,經內外科醫師攜手努力後,3月手術出院迄今,復原狀況良好,但還是需要回診、按時服藥追蹤及注意膽固醇指數,且老翁屬高風險族群,必須定期抽血檢查,低密度膽固醇應小於55mg/dL。池姓老翁說,原以為自己只是單純髖關節疼痛復發,未料病情嚴重,起初抗拒手術,在其他病友鼓勵下,才決定勇敢動刀,歷經1年半、6次手術終於重拾健康,因慢性腎病變及術後出現急性腎衰竭,目前洗腎也從每周3次降為2次,未來將繼續保持少鹽、少油及少糖飲食,相信身體會愈來愈好。此外,醫師也呼籲三高慢性疾病患者,如出現腳麻、腳痛、下肢水腫、背痛、胸悶、喘等症狀,建議讓心臟血管專科醫師評估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他消化不良一直拿胃藥 一檢查「主動脈瘤」死亡率超過50%
一名60幾歲的病患看診被醫師發現,他常去腸胃科拿胃藥,因此詢問對方,對方表示常常消化不良,結果一檢查發現腹部有顆的主動脈瘤,若破裂死亡率超過50%。陳欣湄分享病例,透露主動脈瘤相當危險。(圖/翻攝自陳欣湄臉書)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此案例,透露若長期消化不良一定要檢查,不能只吃藥但依舊沒有好,她也分享另一名阿嬤也遇到這樣的狀況,不過是因為做其他身體檢查,結果核磁共振意外發現肚子有顆超大顆主動脈瘤。陳欣湄表示,主動脈瘤的危險很多時候就是「無徵兆」,根本感覺不出來,不過一但出現就有致命可能。加上主動脈瘤破裂的話,死亡率超過一半以上,因此提醒千萬別輕忽身體任何警訊,包括背痛、聲音沙啞、咳嗽、頭暈、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冒冷汗、心悸、難以忍受的肚子痛、胃痛等,若一定要找出病因,並完整的做好治療。
「下背痛又腳麻」竟是腹主動脈瘤釀禍 嚴重恐致死!吸菸三高者風險高
61歲有抽菸、高血脂多年病史的黃先生,在2年前左右開始,斷斷續續出現下背痛,並曾經因逐漸產生腳麻症狀診斷為脊椎狹窄問題,而在其他醫院進行過脊椎手術,因背痛症狀仍持續不舒服,甚至進展到疼痛無法忍受,而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室求助。經住院後安排「脊椎核磁共振掃描」發現除脊椎狹窄問題外,腹部竟還有一顆5.5公分的動脈瘤,再進一步接受「胸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主動脈瘤管壁性血栓(Mural thrombus)已經造成右側髂動脈完全阻塞,而產生血管性下肢缺血麻痺與疼痛症狀。黃先生在照會心臟血管外科後,經由微創腹主動脈支架與兩側髂動脈繞道複合手術方式治療,腳部麻症狀與背痛逐漸改善,並在一星期後順利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歐陽志佩表示,下背痛是一般年長者相當常見症狀,雖然大部分9成以上與骨頭肌肉相關,但仍有少部分如癌症、感染、腸胃泌尿道、血管等原因造成。單純藉由脊椎影像檢查發現腹主動脈瘤則較少見 ,加上腹主動脈瘤病患約8成並無任何症狀,因此早期並不容易被發現,除非腫大到壓迫周圍組織產生腹痛、腰痠背痛等症狀後,特別是如果伴隨其他疾病,如同黃先生一樣,就可能忽略了主動脈瘤引起的可能。腹主動脈瘤並非癌症,而是動脈壁因老化、失去彈性而逐漸膨大成瘤狀的血管。主要產生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超過60歲的男性、抽菸、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相同。在腹主動脈瘤的病患中,如果產生症狀,約有8成是腹痛,而像黃先生出現下背痛僅約不到1成,加上合併脊椎狹窄,就更增添診斷困難度。若動脈瘤長大到一定的大小(6公分)或長大速度過快(半年超過0.5公分),破裂與死亡的可能性就大增,建議以手術介入治療以防止破裂出血。歐陽志佩說,目前主動脈支架手術儀器與技術進步,已逐漸取代傳統開腹手術。但不管任何手術方式,術後仍須長期追蹤,並確實控制血壓與三高(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26歲男熬夜打麻將竟「血管爆裂」…瀕臨失血極限 醫急輸全身70%血量搶命
中國大陸長沙一名26歲男子日前熬夜打麻將時突然感到輕微腹痛,且疼痛感隨時間推移越發強烈,不得不捨棄牌局就醫。未料男子檢查到一半就倒地昏迷,好在醫師迅速判斷他「血管爆裂」,緊急輸血成人70%的血量救回男子一命。綜合陸媒報導,長沙男子小趙(化名)被轉送至湖南人民醫院天心閣院區時,已失去意識、每分鐘心率高達140次、血壓降低到休克狀態,醫師隨即診斷為「髂動脈瘤破裂」,且破裂的動脈「就像打開的水龍頭」,不斷噴出大量鮮血,而此時小趙已瀕臨人體能承受的失血極限,命在旦夕。所幸在醫療團隊搶救下,小趙僅進行1個小時緊急手術便撿回一命,醫師則透露,團隊在搶救過程中對小趙輸入相當於成人總血量的70%血量,且不論是較常見的腹主動脈瘤還是小趙罹患的髂動脈瘤,都是好發於老年人的疾病,年輕人罹病極為罕見。小趙事後表示,起初疼痛感輕微到「像消化問題」,沒想到之後竟會痛到要去急診甚至差點丟了小命。另據了解,人體若失去總血量的20%,當事人就會休克,如達到30%,不立即搶救便會在短時間內死亡,因此小趙能死裡逃生,可說是相當幸運。
64歲男腰酸背痛!復健推拿都沒用 健檢揪出「腹主動脈瘤」嚇歪
因為腰痛做檢查,沒想到卻發現腹主動脈瘤;一名64歲男子近期感到腰酸背痛,按摩推拿、復健治療並無明顯好轉,經朋友介紹至台中澄清醫院柏忕管理中心做脊椎磁振造影檢查,卻意外發現腹主動脈瘤,且長軸已超過8公分,所幸發現得早,還未破裂造成嚴重生命威脅;他也聽從建議到自家附近醫院積極治療。柏忕健康管理中心醫師李瑞文表示,腹主動脈瘤早期很難被發現,通常都是太過膨大,壓迫到周圍組織而產生症狀,例如腹痛、腰痛、背痛,患者常會因此去腸胃科或骨科就診;但因腰酸背痛較少會聯想到是主動脈的疾病,也因此脊椎影像檢查發現會對生命造成威脅的腹主動脈瘤真的相當少見。柏忕健康管理中心醫師李瑞文表示,腹主動脈瘤依形狀分為球囊狀或梭狀。體內有主動脈瘤,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破裂,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機率也會大增。(圖/澄清醫院提供/中國時報馮惠宜)主動脈是全身血液的主要供給管道,將血液由心臟分配送到全身,一般將主動脈分為四個部分,血液離開心臟首先經過「升主動脈」,再經過「主動脈弓」,主動脈弓會分支往上將血液送往腦部,往下經過「降主動脈」,並繼續沿著脊柱向下,經過橫膈膜後的部分就稱為「腹主動脈」,腹主動脈瘤依形狀分為球囊狀或梭狀。體內有主動脈瘤,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破裂,造成主動脈剝離的機率也會大增。李瑞文指出,三高代謝症候群、抽菸、體重過重、以及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皆會引發血管發炎或硬化,造成血管的彈性變差,提高主動脈瘤的發生機率。這位患者本身血糖、血脂肪過高、體內組織發炎指數也異常,顯示全身的血管其實長期處於高風險的情況。李瑞文提醒,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三高、不抽菸都能維持血管的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心血管疾病列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建議40歲以上民眾,要定期安排健康檢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
高雄9旬老翁接種疫苗猝逝 解剖報告:心血管疾病
高雄92歲潘姓老翁15日接種疫苗,17日凌晨身體不適送醫急救不治,家屬質疑疫苗害命、高喊「我要見市長」,高雄地檢署18日司法相驗結果出爐,初判老翁死因是主動脈嚴重粥狀硬化及腹主動脈瘤破裂,造成後腹腔出血,心臟左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心肌纖維化,未發現藥物相關過敏性休克情狀,確切死因仍待正式解剖報告書認定。老翁有慢性病史,接種後無不適反應,17日凌晨出現不適症狀,緊急就醫,到院後急救無效死亡,診斷疑似為心肌梗塞,已向中央疫苗接種嚴重不良反應事件通報。老翁家屬事後已向轄區分局報案,檢察官、法醫18日相驗,解剖後初步判斷老翁死因是主動脈嚴重粥狀硬化及腹主動脈瘤破裂,造成後腹腔出血,另發現老翁有心臟左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心肌纖維化。據了解,這些病症都是老翁的舊疾,都有就醫紀錄。法醫也未發現老翁有藥物相關過敏性休克情狀,確切死亡原因仍待正式解剖報告書認定的結果。
肚子「噗通噗通」有心跳!她嚇壞求診:心臟掉下去 醫:恐致死
肚子怎麼會有心跳聲?新竹一名83歲阿嬤日前感覺肚子「噗通噗通」的,就和心跳的感覺一樣,嚇得她急忙到醫院求診。醫生替她檢查後表示阿嬤罹患「腹主動脈瘤」,有破裂致死的危機,緊急替她手術治療。(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阿嬤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時,緊張對醫生說:「我的心臟掉到肚子!」內科部長林圀宏仔細檢查後,確認阿嬤的病是腹主動脈瘤,而且尺寸非常巨大,足足有6×6×7公分。林圀宏表示,一般大於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恐有破裂致死的危機,必須靠手術處理。(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林圀宏找來心臟團隊一同為阿嬤開刀,最終阿嬤只住院3天就順利出院!原來醫院替她進行的是「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只開了兩個半公分大小的微創傷口就順利完成。傳統手術需要打開腹腔,不僅會造成大範圍的傷口,年紀大的病患也需要更久的恢復期,但阿嬤經最新設備和手術治療,很快就恢復正常生活,也終於讓親友都放心了。(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據《ETtoday》報導,會診的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表示,入腹腔的主動脈部份就是「腹主動脈」,當血管退化或感染、發炎時,血管壁變形就會形成腹主動脈瘤,會跟著心臟一起跳動,阿嬤才會以為心臟掉到肚子裡。翁啟峰提醒,有高血壓、高血脂、感染及發炎或家族史,以及有吸菸、年紀超過65歲者,都是高危險群,若有相關症狀應該要立刻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