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悶
」 胰臟癌 癌症 腫瘤胃驚見5爛洞!40歲男每晚「必喝1飲品」害腹痛、拉黑便
飲食習慣不良、抽菸喝酒都是造成胃潰瘍的原因,一名40多歲男子平時生活習慣良好,三餐正常也吃得很清淡,但他卻被檢查出有嚴重的胃潰瘍,胃部破了5個大小洞,經醫師詢問才得知,原來竟是因男子太愛喝「1飲料」。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分享診間病例,他透露先前有一名40多歲男子因左上腹悶痛、大便呈深黑色前來看診,沒想到胃鏡檢查竟發現,男子的胃裡有5處大小不一的潰瘍和糜爛,且還有出血過的痕跡。錢政弘表示,他詢問男子的日常生活習慣,但卻並未發現不妥之處,胃部也沒被幽門桿菌感染,讓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他繼續進一步追問「難道你平常都不喝飲料嗎?」這時患者才想起,自己前陣子每天晚上都會喝一瓶可樂。錢政弘指出,酸性食物並非不能吃,但要小心切勿過量,像是檸檬汁、柳橙汁、橘子等較「酸」的飲品,建議有胃病或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避免食用,而飲品酸性由低至高分別為,梅子汁PH值3.8、柳丁汁PH值3.7、鳳梨汁PH值3.5、蘋果醋PH值3.4、檸檬汁PH值3.2、蔓越莓汁PH值2.7、可樂PH值2.3,而碳酸飲料之所以喝起來不酸,是因為被添加了大量的甜味劑,儘管喝可樂導致胃潰瘍的案例並不常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喝可樂確實會讓胃潰瘍變得更嚴重。對此,錢政弘也點名造成胃潰瘍的5大原因,第一、藥物引起:如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阿司匹靈等;第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7成的胃潰瘍是因為胃有幽門桿菌長期感染造成慢性發炎引起;第三、心情壓力:胃酸分泌是受到自律神經的調控,自律神經又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如果整天「搞操煩」鬱鬱寡歡,很容易有胃病;第四、抽菸:抽菸不會增加胃酸分泌,但是會讓胃黏膜的血液循環變差,喪失自我修復和保護的功能,胃潰瘍也會不容易愈合;第五、飲食不當:長期喝咖啡、茶、酒和柑橘類的飲料、刺激性調味、重口味食物都會傷胃。
台北「泡芙阿姨」愛吃甜+油炸食物 健檢驚覺罹胰臟癌
許多人喜歡吃精緻甜點及油炸等高油食物,台北有一名55歲婦人特別喜歡吃,又有抽菸習慣,但因為體型與年齡相仿的親友相比不算肥胖,就沒有太加控制,怎料健檢發現肌肉量偏低、體脂肪高達35%,也就是所謂的「泡芙人」,檢查更發現罹患胰臟癌。這名婦人即使看到健檢發現胰臟有異常,身體也沒有太明顯不適,頂多偶爾感覺腹部有些微悶脹感,也只是覺得是吃飯吃太多,才會造成肚子脹脹的,但經過腹部磁振造影(MRI)橫切面影像,赫見胰臟有腫塊,進一步檢查確認罹患胰臟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胰臟癌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即使有又因為位置在胃部後方,常被誤以為是上腹悶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非特異性症狀,很容易被當作一般腸胃消化不良問題,也因此很難靠症狀早期發現,大多是健檢意外發現。錢政平解釋,胰臟癌的致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民眾日常應飲食均衡、戒菸戒酒、作息正常,來降低發生機率。尤其「肥胖」是健康慢性殺手,不僅是外表上的肥胖,也要留意體脂是否過高,形成的「隱性肥胖」,男性體脂肪率正常約15~25%,女性約20~30%,過高容易造成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也會增加其他慢性病風險。錢政平提醒,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包括肥胖、吸菸、遺傳慢性胰臟炎、糖尿病,以及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家族史,都比較容易發生,應主動安排檢查,及早發現才能爭取較好的治療時機。
女子健檢正常「腹悶暴瘦9公斤」竟罹癌 醫嘆:很難早期揪出
胃腸醫師葉秉威近日分享個案,一名婦女健檢腫瘤指數正常,但最近感覺腹悶,又暴瘦9公斤,就醫胰臟已出現4公分陰影,「要靠抽血或是症狀抓到早期胰臟癌真的很難。」葉秉威在臉書發文,「別再鐵齒以為自己胰臟沒事了,要靠抽血或是症狀抓到早期胰臟癌真的很難,50歲女性,平時不菸不酒,沒有慢性病,沒有家族史,最近一個月覺得上腹部不舒服悶悶的,吃多就有點脹。」葉秉威說,患者一個月瘦9公斤,照胃鏡說胃有點破皮,但腹部超音波照下去出事,「胰臟有一個4公分的陰影 ,斷層掃描顯示高度懷疑胰臟癌」,腫瘤指數是正常的7倍,而腫瘤不僅大位置還靠血管,「接下來只能先外科評估看看,拚能不能手術,不然只能先化學治療看看,期待腫瘤能有所縮小。」葉秉威強調,其實病患一年前有做公司健檢,但要靠腫瘤指數抓癌症很難,「如果抓到,往往腫瘤都已經有一定的嚴重度,像這個病患一年前胰臟癌指標CA199就是正常只有15U/Ml,不過我相信1年前腫瘤就已經開始產生了」,如果那時有做胰臟癌篩檢,可能可在第一時間抓出。葉秉威指出,「我們篩檢發現的無症狀胰臟癌甚至都小於一公分,腫瘤如果小於1公分診斷,早期接受手術,五年存活率可是有80%,請正視胰臟癌上升中,胰臟癌不只上升而且年輕化。」葉秉威說,最近胰臟癌進10大癌症榜第10名,而年輕胰臟癌病患上升趨勢比老人快,如果有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等要小心,是風險族群。
胸悶、腹悶就醫找不到原因 「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成功揪病灶
60歲陳女士有糖尿病病史,前陣子因為胸悶、腹悶而至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無發現明顯異常便回家休息,隔數日回診心臟內科追蹤。雖症狀經開立一些胃酸逆流的藥物後得到改善,但因家人曾做過心臟冠狀動脈支架,加上本身有糖尿病,擔心自己有潛在心血管疾病,故陳女士接受了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並因而發現冠狀動脈確實嚴重阻塞,立即安排了心導管檢查,並成功放置冠狀動脈支架。目前陳女士整體狀況良好,門診亦規律追蹤中。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 精準揪出病灶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蘇貞元表示,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可以提供精密的檢查,在各種不同的臨床情境下,對診斷都大有助益。蘇貞元醫師指出,鑒於症狀跟過去病史而懷疑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時,運動心電圖、心肌灌流等非侵入性檢查,為目前優先的評估工具;不過,當臨床狀況需要更多、更精確的資訊時,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的優勢便顯而易見,可清楚顯示病灶細節、精準檢測冠狀動脈阻塞情形,幫助醫師精準診斷病情,及早提供相應治療。早期檢查發現 有效降低心肌梗塞與亡率蘇貞元醫師呼籲,早期檢查發現心臟疾病並接受治療,可有效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這也是安南醫院引進1024切電腦斷層檢查儀之首要目的,期許為更多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降低心臟病的致命風險。
「經前症候群」好痛苦 甜食只是短暫快樂⋯營養師激推4飲食
不少女性生理期前都會有各種身心不適症狀,稱為「經前症候群」。營養師吳欣陵直言,吃甜食是短暫的快樂,因此應該挑選真的能解決不適的正確飲食模式,像是含維生素B6、鈣、鎂、大豆異黃酮等食物。吳欣陵在臉書粉專《吳欣陵 營養師》指出,經前症候群症狀可以分為生理、心理,前者包括胸部脹痛、腹悶、頭痛、腰痠、疲倦嗜睡、水腫、冒痘、食慾大開等,後者包括心情鬱悶、情緒不穩、焦慮煩躁不安等。減緩經前症候群不適症狀,可挑選含維生素B6、鈣、鎂、大豆異黃酮等食物。(圖/翻攝自臉書/吳欣陵 營養師)至於吃甜食是否能緩解不適感,吳欣陵表示,應該理解成是短暫的快樂,甜食會讓胰島素快速增加,經過一連串的作用,快速進入大腦產生愉悅感,但當血糖恢復正常,不適感就會一一再浮現,因此不應該選擇治標不治本的食物,而是挑選真的能解決不適的正確飲食模式,像是含維生素B6、鈣、鎂、大豆異黃酮等食物。●維生素B6協助血清素的生成,穩定情緒,生理期前體內雌激素增加,導致血液中維生素B6濃度下降,常常引發身心不適,食物代表為蛋、香蕉、動物肝臟、鮭魚、大豆、糙米。●鈣有助情緒穩定,食物代表為小魚乾、黑芝麻、牛奶、起士、傳統豆腐、黃豆。●鎂有助安定神經、放鬆肌肉,食物代表為牡蠣、菠菜、芝麻、南瓜子、黑巧克力、腰果。●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素的結構和女性雌激素,可以和雌激素競爭受體的接受位置,讓體內雌激素正常分泌,食物代表為,黃豆(為主)、山藥、四季豆、地瓜及菇蕈類含有微量大豆異黃酮。
腹痛吃胃藥沒舒緩竟是染「1菌」!疏忽恐癌變 冒8症狀快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年約40歲的邱小姐有上腹悶痛的情況,但因害怕就醫,自行去藥局買胃藥服用,腹痛減緩後,便不以為意,直到上腹痛且開始解黑便,出現頭暈、無力的症狀,就醫經胃鏡檢查後發現,其胃的幽門處有好幾個潰瘍,接受制酸劑治療後,病況穩定,也不再解黑便,後續切片證實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常見這些徵兆 少數會癌變中榮嘉義分院肝膽腸胃科陳柏翰醫師說明,根據統計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其中15%至20%會發展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至2%發展成胃癌;0.1%發展成胃淋巴癌。發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會有下列徵兆或症狀:腹部疼痛或有燒灼感、食慾不振、打嗝、脹氣、體重減輕、空腹時腹部更加疼痛、噁心等,若自身有上述症狀,應即時就診,接受醫師評估及診治,切勿任意自行服用成藥。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 2方式合併成功率高達9成陳柏翰醫師說明,若確定診斷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治療方式以口服抗生素治療加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14天的治療可達90%以上的成功率。案例邱小姐在持續接受14天包含抗生素與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四合一治療,經碳13吹氣檢測,確定胃幽門螺旋桿菌已經根除。預防感染幽門桿菌 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而預防勝於治療,幽門桿菌會存在糞便及唾液中,故陳柏翰醫師建議,飲食前後要注重手部清潔,共餐使用公筷母匙,也切勿將口咬過的食物餵給孩子,以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孳生。
每個月痛不欲生 專家授6步驟揮別經痛!
經痛是年輕女性常見的問題,但若吃止痛藥沒用,又怕動手術影響懷孕怎麼辦呢?擔任奧運選手專責物理治療師的張正琪表示,嚴重經痛的問題大多為子宮肌瘤壓迫到子宮腔,或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巧克力囊腫,若嚴重到會痙攣甚至暈倒,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開刀治療;若情況尚未嚴重到非手術不可,則可靠下列6種方式來緩解:經痛輕微者會感覺腹悶、隱隱作痛,嚴重則會全身無力,甚至痛到無法站立。許多女性大多是自行服藥,但若服藥後效果有限,建議找婦產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痛一般可以分為「原發性經痛」與「續發性經痛」兩大類,前者可吃巧克力或紅豆湯等飲食法緩解,後者則是有骨盆腔疾病,需透過醫師檢查確認病因,給予適當的藥物和治療,經痛問題才能徹底解決。第1招 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使用暖暖包熱敷或是泡腳,有助於促進下肢與骨盆腔血液循環,讓冰冷手腳與腹部暖活起來。第2招 巧克力飲食法根據研究顯示,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富含鎂,適量攝取可達到肌肉放鬆的效果,另外黑巧克力也富含可可多酚與糖分,可促進腦內啡與血清素的分泌,讓心情愉快。推薦食用72%巧可力,可避免引發肥胖問題。一般女性可在經期後補充四物湯,但若是子宮肌瘤患者,吃太補恐會加速肌瘤生長,因此此類患者建議先諮詢中醫師再進補。第3招 非經期適度運動推薦在「非經期」的時候進行輕度運動,例如伸展、有氧運動、瑜珈、皮拉提斯等,有助於緩解經痛狀況。張正琪補充,運動後若出血量略為增多(非大量血崩),不一定是壞事,有可能是運動讓子宮肌肉彈性變佳,收縮更有力,排出了之前未排乾淨的經血,反而是好事。第4招 避免久坐生理期時又累又痛懶得動,為了維持血液循環,有空時可稍微抬腳,活動髖關節,促進骨盆腔肌肉活動與血液迴圈,讓子宮肌肉保有彈性活力,排出經血不淤積。第5招 專業治療-內臟筋膜鬆動術不少女性不愛運動,子宮肌肉無力,加上經血堆積壓住肌肉,導致子宮肌肉彈性變差,整個子宮就會處在筋膜緊繃的狀態,經血更不易排出,形成惡性循環。藉由物理治療師進行內臟筋膜鬆動術(Visceral Manipulation, VM),可促進內臟與其週邊組織正常活動。雖然治療時疼痛感較高,但能紓緩緊繃的腹部與子宮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還能緩解漏尿、便祕、腸躁等多種問題。另外,低周波治療器屬於復健科使用的電療器材,主要功效為止痛與促進血液迴圈,類似止痛藥可以暫時緩解經痛,都僅是緩解表面症狀。張正琪呼籲,嚴重經痛的女性朋友,仍應先尋求婦產科醫師評估狀況是否需要開刀,從根本上對症下藥,並做好日常生活保養,才能改善經痛困擾。
端午節前後腸病毒來勢洶洶 中醫師曝「驅毒避邪法」降感染風險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持續上升,已高於2017年以來的同期。而農曆五月初五為一年一度端午節,端午前後,由於氣候愈加悶熱潮濕,也是腸病毒等許多濕熱疫病蠢蠢欲動的時節,中醫因此發展出一套驅毒避邪的方法。腸病毒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 5歲以下較易感染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表示,中醫認為腸病毒屬於溫病疫癘,風邪熱毒兼夾濕邪侵犯人體而發病。感染腸病毒雖然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例如腹痛、腹瀉,但比例並不高;腸病毒的「腸」,是代表此類病毒經由「腸道」感染,大多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播,故不一定有腸胃道症狀。而腸病毒一般潛伏期約3至5天,最常出現的症狀反而是咽喉痛、發燒,甚至合併口腔黏膜、牙齦、舌頭以及手腳掌出現水泡潰瘍等疱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之典型特徵。最容易感染腸病毒的年齡層落在5歲以下小朋友,同時這階段也需特別留意腸病毒重症的出現。中醫採清熱、解毒治療 緩解不適、縮短療程莊照宇總醫師指出,針對腸病毒的治療,中醫常採用「瀉脾清熱、解毒透疹」的治療原則,初期發燒、咽喉紅痛,選擇銀翹散合麻杏甘石湯;若咽喉腫痛明顯,影響進食吞嚥,可改為普濟消毒飲,配合外用的吹喉散,以有效縮短病程,避免小朋友脫水或營養失衡;針對口咽及手足部的水泡,若合併腹悶脹、胃口不佳,則可用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氣散,酌加薏仁、茯苓、桑白皮化水濕,以及銀花、牡丹皮、清血熱。若小朋友原先有癲癇、熱性痙攣病史,甚至處方可提前加入鉤藤、燈心草等清心肝鬱熱,穩定神經系統。做好腸胃保健、增強免疫力 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腸病毒的預防方面,由於酒精對腸病毒無效,因此,莊照宇總醫師建議,洗手、戴口罩,甚至用漂白水做居家消毒,預防效果會更佳。由於腸病毒經由腸道感染繁殖,故平素加強腸胃道的免疫防護很是重要,在中藥保健茶飲方面,可選擇金銀花、連翹、藿香、扁豆、薄荷等解熱毒化腸胃濕氣;並配合穴道按摩,如合谷、曲池、魚際、神門、陰陵泉等通暢身體循環;飲食方面,也要盡量少食用烤、炸、辣、甜食等高熱量食物,並配合適當運動與水分補充,方能有助於免疫力提升,降低腸病毒感染與傳播的風險。
他按摩後「右上腹變悶」 去醫院檢查嚇傻:肝臟腫瘤破掉了
一名病患日前因為身體疲倦去按摩,之後發現右上腹變悶、不適感加重,驚覺有異的他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肝臟腫瘤破裂。對此,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指出,肝臟通常是沉默的器官,患者察覺罹癌當下,多半是病況到了很嚴重的地步,而肝癌的腫瘤長大後,若愈靠近肝臟表面,就越有可能受到外力影響破裂。柳朋馳在節目《健康2.0》表示,肝臟通常是沉默的器官,在於其若出現異狀基本上很難立刻察覺,所以多數的病患在發現自己罹癌,又伴隨一系列不適的症狀產生之時,多半是病況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他也指出,一般患上肝癌的「三部曲」是從慢性肝炎,再到肝硬化,最後才是肝癌,但有的患者會跳過肝硬化或肝纖維化,直接惡化成肝癌。柳朋馳表示,肝臟若出現異狀基本上很難立刻察覺。(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2.0)柳朋馳說明,肝臟的腫瘤過大,造成器官血管異常增生,而再生的血管對組織的保護效果不佳,此時若腹壓增加或腫瘤自發性破裂,就會產生右上腹悶痛的情況。他也透露,當腫瘤越靠近肝臟表面,進而將肝臟包膜撐大就會產生不適,但有部分民眾會誤以為是肌肉疼痛,直到外力影響而導致腫瘤破裂,才發現自己罹癌。柳朋馳分享,有一名病患因為身體疲倦去按摩,後來覺得上腹變悶,還以為是按摩師用力過猛導致他骨折;不料,隨著該名病患的不適感越發加重,急忙去醫院急診照X光和超音波,才發現是肝臟有約5公分至6公分的腫瘤自發性破裂所致,但他此前卻對自己罹癌絲毫未覺。對此,主持人兼外科醫師江坤俊補充,由於肝癌的腫瘤血管沒有那麼成熟,所以比較容易破裂出血,而一旦肝臟腫瘤流血,組織內部就會脹大,從而刺激肝臟包膜,可能會出現悶痛的症狀;若出血的區域較為表淺,就有機率直接破開,導致血液流滿整個腹腔,最後產生劇痛。他也提醒,因為血液對腹膜來說是非常大的刺激,因此若肚子莫名其妙疼痛,不要以為是腸胃發炎,搞不好是肝癌找上門。
無菸酒無家族病史卻「上腹悶脹」爆瘦10公斤 檢查後驚見「棘手癌王」
雖然人們常說「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但「自己也越容易疏忽」。近日就有醫師分享案例,指稱他一名患者平日無菸酒陋習,也沒有家族病史,但是卻上腹悶脹、消化變差,做了一輪檢查後都沒有發現異常,但患者的體重卻是持續下降。而等到幾個月後注意到時,才知道患者罹患有著「癌王」之稱的胰臟癌,而且無法手術,只能透過化療處理。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日前在FB上發文,他開宗明義就表示「上腹不舒服,不要以為只有胃病,小心胰臟問題」,他分享一名僅有40歲的病患案例,指稱該名病患不菸不酒、沒有慢性病、沒有家族史,但是就近半年覺得上腹悶脹、消化變得很差,排便也變的有點鬆軟,糞便裡面也常會看到沒有消化的食物。也因為吃飽容易脹氣,所以患者就想說少吃一點看看,沒想到體重就這樣掉了10公斤。而林相宏幫其檢查後,發現除了血糖高一點外,有點胃食道逆流外,其餘都十分正常。但看著患者的體重依舊持續下降,一直讓他心生懷疑。最後過了幾個月後,林相宏再次幫該患者檢查,發現其胰臟腫瘤指數有上升情形,最後做斷層掃描後,發現他的胰臟上發現一顆8公分的腫瘤,而且已經擴散到淋巴與血管,無法手術,只能透過化療。但林相宏解釋,好在這是一種是一種黏液性胰臟癌,預期後期會比一般的胰臟腺癌會好很多 。林相宏解釋,雖然早期胰臟癌有7程式毫無症狀,但有3成是腹痛腹脹,也有1成是背痛,這個病例也解釋,很多症狀暗示著胰臟的問題,像是內文提到的血糖上升,可能是胰臟癌早期的唯一症狀。尤其當家族沒有糖尿病史,但是卻只有你血糖上升時,呼籲民眾遇到如此情形時,記得要檢查胰臟。
中年男日常超養生 但買一箱「這飲料」天天喝…胃被喝出5處潰瘍
一名三餐正常、飲食清淡、不吃甜食或零食、也不喝咖啡、茶或果汁的40多歲中年男子,日前因腹部悶痛、解黑便就醫。後來醫師透過胃鏡檢查,發現患者胃部有5處潰瘍及糜爛,但這名病患平常飲食習慣,實在沒有任何足以引發胃潰瘍的因子,後來醫師一問生活習慣才知,原來男子日前買了一箱可樂,有一陣子每晚都喝一罐可樂,但可樂是一種酸鹼值極酸的好喝飲料,日復一日的飲用,恐是導致胃潰瘍或胃疾惡化的主因。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近日在臉書表示,日前一位40多歲的先生,因為左上腹悶痛、發現糞便顏色較黑等問題來看診。錢政弘幫該病患做胃鏡檢查,竟發現胃裡共有5處潰瘍和糜爛,還有出血過的痕跡。但錢政弘表示,這名胃部多處潰瘍、糜爛的病患,平時未有固定服用慢性病藥物的習慣,平常飲食也很清淡、三餐也都很正常,也不吃甜食或零食、不喝咖啡茶或果汁、檢查也無幽門桿菌,讓身為醫師的他,一度抓不出患者胃潰瘍的原因。後來錢政弘詢問患者,近期有無特別的飲食習慣,患者才說出「前陣子去大賣場買一箱可口可樂,每晚在家有喝一罐可樂」,胃部潰瘍的原因,才終於被解開。錢政弘表示,常見會導致胃潰瘍的成因有5項,包括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壓力過大、菸酒、飲食不當(例如長期喝咖啡、茶、柑橘類飲料、刺激或重口味食物)等,多半是臨床上常見會造成胃潰瘍的關鍵。對於喝可樂把胃喝出潰瘍,錢政弘指出,根據分析,梅子汁的PH值是3.8 ,柳丁汁3.7,鳳梨汁3.5,蘋果醋3.4,檸檬汁3.2,蔓越莓汁2.7,而可樂的PH是2.3,雪碧有好一點是3.2 ,因為碳酸飲料被加了大量的甜味劑,去掩蓋酸的口感,「我並不常遇到因為喝可樂得到胃潰瘍,這位先生也許還有別的原因造成胃潰瘍,不過可以確定,喝可樂會使胃潰瘍變得更嚴重,他應該是真的喝太多了。」
為雲嘉南患者解套 健保放寬「不限科別都可開C肝新藥」
鑑於感染C型肝炎高風險及中高風險鄉鎮區,有7成缺乏消化系專科醫師,且多集中在雲嘉南及高屏地區,中央健康保險署在今(110)年10月22日公告取消C肝全口服新藥處方的科別限制,讓更多臨床醫師能為鄰近或在地民眾提供C肝治療,並避免民眾接受篩檢發現C肝後,在轉介它院治療的過程中失聯,以加速2025年達到消除C肝的目標。健保署提醒民眾,自覺有疑似肝炎症狀(例如:黃疸、右上腹悶痛、茶色尿等)時,應儘速就醫與醫師討論,建議年滿45歲到79歲(原住民放寬為40歲至79歲)民眾,可接受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免費篩檢」,主動前往辦理預防保健服務的醫院或診所提出篩檢需求。健保署表示,因為已不限醫師科別、均可開立C肝全口服新藥(DAA),所以醫師可積極參與肝炎篩檢服務及透過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留意病人C肝相關就醫狀況,並給予確診C肝病人有效及安全的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根據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定義的C肝風險潛勢等級,發現高風險(6~7級)及中高風險(4~5級)的鄉鎮區,有72%(87/121)沒有消化系專科醫師登記執業,尤其以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以及屏東縣的鄉鎮區佔多數。為提高病人接受C肝篩檢後,能及時獲得治療,減少因轉介而失聯未就醫的機會,健保署提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通過,今年10月22日公告全面取消C肝全口服新藥之處方醫師專科資格限制。以往健保給付的C肝全口服新藥,必須具有消化系專科資格才能處方,如今洗腎的C肝病人可以在原透析接受治療;民眾經醫療院所成人預防保健B、C肝炎篩檢,若確診C肝,也能在原篩檢院所接受全口服新藥治療,免除轉介就醫程序,大幅提高C肝治療可近性。健保署表示,從10月22日起開放所有醫師均可處方C肝全口服新藥後,每週治療人數從9月的300多人,明顯增加到400多人,甚至最高來到500多人,又以雲嘉南地區的治療人數最多。
唐慧琳胰臟癌過世!醫警告:存活率不到20% 「6大高危險族群」曝光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唐慧琳25日凌晨因胰臟癌病逝,享年49歲,引發外界關注。事實上,胰臟癌又稱為「癌中之王」,多數患者5年後存活率不到20%,而且早期不易發現,等到出現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是第3期、第4期了,無法開刀治療。對此,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提醒,這6類族群最好定期做檢查。許秉毅在臉書表示,根據衛福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台灣每年約有2500人因為胰臟癌過世,也一舉超越胃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的第7名,不少名人更是死於肺臟癌,包括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世界知名男高音帕華洛帝以及有「時尚老佛爺」之稱的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胰臟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排行第7。(示意圖/翻攝自pexels)許秉毅指出,胰臟癌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主要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而且很容易侵犯到周遭的血管,由於隱身在胃的後方,不容易用超音波做完整的檢查。因此,發現時大多已經無法開刀治療了。研究更顯示,有高達85%%的胰臟癌在初次診斷時,就已經無法開刀,有9成的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死亡。許秉毅透露胰臟癌有3大症狀:1.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2.黃疸: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3.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的體重減輕。值得注意的是,病患出現這些症狀,腫瘤多已大於3公分,有周邊血管的侵犯或轉移到遠處的器官,無法作開刀治療了。高危險群包含新診斷的糖尿病、胰臟癌家族史、慢性胰臟炎、酗酒者、胰臟囊腫、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至於要怎麼揪出2公分以下的胰臟癌?許秉毅直言,目前醫界並沒有良好的篩檢工具,可以找出這麼小的腫瘤,「磁振造影檢查」可能是較準確的檢查工具,但費用昂貴。他提醒,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患者,若想要找出小於2公分的腫瘤,可以考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3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
企業家只覺腹悶不適 一檢查突見11公分肝臟大腫瘤
64歲的黃先生是位經商有成的企業家,近日來覺得上腹部悶漲不舒服,但是一直沒有去看醫生。最近才被太太拖著來到消化內科門診。第一眼看到病人時,就覺得臉色蠟黃,手腳瘦小卻肚子脹大透著古怪。黃先生表示,30年前曾經被醫師診斷過B型肝炎,這麼多年以來都沒有任何不舒服,也從不放在心上。立即幫忙安排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黃先生的肝臟有一個約11公分腫瘤。全家都很驚訝,當初以為只是普通的肚子不適,沒想到結果是肝長了一顆大腫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謝文斌表示,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就算長了什麼腫瘤,只要不大到一定程度,通常是不會感到有不舒服的症狀發生。肝臟功能複雜且重要,它主要有代謝、解毒、熱量儲存、分泌等功能,只要遭受傷害,生命也將會受到嚴重威脅。其中很特別的一點,肝臟非常厲害,能自行修復損傷,即使切除部份也仍然能夠正常地運作。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萬人左右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謝文斌說明,肝臟腫瘤一般可分為良性及惡性腫瘤,是國人容易罹患的癌症之一。然而,一般肝臟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因而失去接受治療的最好機會。肝臟的良性腫瘤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除非長得太大而引發問題,經外科手術就能治癒;肝臟的惡性腫瘤有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轉移性肝惡性腫瘤及肉瘤和血管肉瘤等,需要依病人不同情形而接受不同程度治療。現在社會資訊流通快速,大眾對健康意識的注重也大幅提升。門診民眾常常會問自己是不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回顧主要文獻,危險因子可以歸納以下幾個主要:(一) B型及C型肝炎。臺灣的統計資料顯示出有80%~90%的肝腫瘤病人是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二) 病毒性或非病毒性慢性肝臟疾病,主要就是肝纖維化及肝硬化。一般民眾常常以為要先有肝硬化才會產生肝癌,其實不然,肝纖維化就有變成肝癌的風險。(三) 食用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發霉的花生、大豆等。(四) 使用不當藥物,如未經醫師處方之成藥及草藥。(五) 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癌症,通常腸胃道、肺臟及乳房部位的癌症較容易轉移至肝臟。(六) 家族性遺傳因子。(七) 酒精也是一個重要因子,臺灣人在許多聚會場合都有喝酒應酬習慣,許多男性同胞常常為了生活也把自已的肝給賠掉。最後提醒民眾,如果發現體重下降,不明原因的腹脹肚子痛、皮膚搔癢、噁心、嘔吐、食慾降低及觸摸到腫大上腹部的這些徵狀,就應該盡快到消化內科(肝膽胃腸科)就診。對於有肝癌高危風險而有肝硬化的病患,大部分都會建議每6個月做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預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規律回診,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並且遠離誘發因子。謝文斌建議民眾,臺灣相對國外是一個醫療可近性很高的地方,若是有肝(或肚子不適)的問題,還是要好好的找一位消化內科(肝膽胃腸科)醫師看診做檢查,若是醫師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回診追蹤,就要好好遵照醫囑,以免可以早期處理的問題,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半年沒壞壞!女腹悶痛竟驗出「兩條線」 醫傻眼:已經快生了
生理期準不準時、是否順暢,是每個女生都需要好好注意的課題,若是生理期都沒來或是異常出血等狀況,都要趕緊就診。一名體重破百的女子到婦產科就醫,她向醫生表示自己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近日月經遲遲沒來,且肚子出現悶痛的情況。沒想到醫生替她驗孕,竟出現兩條線,一照超音波,讓醫生及病人都傻眼!醫師施俊宇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名體重破百的女子到婦產科就診,表示她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近日月經遲遲沒有來,肚子還出現悶痛的情況。醫師先請女子去驗孕,心想著這種情況常有,若驗孕沒問題,就幫女子開藥。正當施俊宇準備叫下一位病人時,發現驗孕棒竟呈現「兩條線」,馬上將女子叫回診間,並問她「妳懷孕了妳知不知道?」女子相當驚訝,「不會吧醫師,我半年沒有跟人家在一起了。」隨後醫師便請女子照一下超音波確認,但接下來的畫面讓醫生傻眼,「我看到不是一個胚胎有心跳,是一個很大的胎兒在那邊。」推測女子懷孕已有8、9個月以上。(圖/翻攝Youtube)不過醫生非常納悶,懷孕過程中,一定會有胎動,偶爾還會出現疼痛感,為什麼女子都沒發現?原來女子把胎動誤認為腸胃不適,甚至以為是肚子餓咕嚕咕嚕叫所引起。醫生接著用胎心監測器確認,女子的子宮確實已出現收縮的情況,是即將生產前出現的假性陣痛。女子得知自己懷孕也被嚇壞,不過她沒有意識到胎兒已經8、9個月大,還問醫生「我可以拿掉嗎?」醫生回答「不可能,只有生下來了,妳可能快要生了!」最後女子只能接受事實,打電話給姐姐,請姐姐接她回台中待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