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漲
」電影頻道/尹馨想當媽1年取卵3次 還沒找到「對的人」靠卵子相簿找信心
尹馨、白潤音在《鬼們之蝴蝶大廈》首次合作,兩人接受時報周刊CTWANT專訪,白潤音笑說爸爸稱讚尹馨就是「選片指南」,直呼知道卡司有尹馨就立刻加入。尹馨在片中飾演單親媽,戲外未婚的她,則坦言直到凍卵後才知道自己想生孩子的渴望有多大,花了1年時間共取卵3次,取出36顆才安心。拍鬼片通常片場常發生靈異事件,相較於超怕鬼的白潤音,會在意鬼月習俗,半夜不敢吹口哨、墊腳尖走路,尹馨則虧自己是個大麻瓜,毫無敏感體質,「化妝師跟髮型師比較敏感,都會說哪個角落不要去,但我一點感覺都沒有。」拍鬼片的她,沒被阿飄嚇到,卻被片場無處不在的義肢道具嚇壞,「可能一轉頭就一個手掉出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尹馨稱讚白潤音聰明,未來值得期待。(圖/記者林士傑攝)尹馨在電影裡犧牲不小,要跟一大群浮屍一起躺在水塔裡,她在冰冷的水裡還要大聲呼救。回憶拍攝現場,尹馨透露身旁的浮屍,其實都是真人的臨演,當天夜晚急速降溫,水塔內又水深及腰,拍到最後她跟臨演群都凍到不自覺發抖,「導演就說,屍體怎麼都在抖啊!」最後是搬來大燈取暖才完成拍攝。尹馨拍鬼片沒遇到靈異事件,反而是被片場的義肢道具嚇到花容失色。(圖/記者林士傑攝)尹馨在片中為女兒付出一切,戲外未婚的她,透露自己尚未找到「對的人」,好在前幾年她就下定決心凍卵,減低工作量養身體,在一年內做了3次取卵手術。即便取卵會腹漲,還要天天往自己肚皮戳針,她也不以為苦,「我到撐過這一切,撐過那些痛苦,就知道我有多麽想要小孩。」尹馨為了取卵花了一年時間。(圖/記者林士傑攝)她笑喊醫生還相當貼心,告訴她沒找到合適生小孩的對象也不用心急,「現在科技很發達,只要透過APP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卵子。醫生跟我說,覺得灰心、失去信念,沒找到合適的人的時候,就看一下自己的卵子,就會有動力了!」她還當場秀出她的卵子相簿,笑喊取卵後真的看過幾次相簿,「沒事打開來,就會覺得心裡有個保障。」白潤音在《鬼們之蝴蝶大廈》中飾演有陰陽眼的小孩,私底下超怕鬼。(圖/記者林士傑攝)白潤音在《鬼們之蝴蝶大廈》中飾演有陰陽眼的小孩,與白靈相依為命,他跟一票演技派演員同台,演技也絲毫不遜色。尹馨受訪時就大讚白潤音聰慧,一點就通,「他是伸縮性很大的青年演員,可以很藝術 也可以商業。」現在就讀高一的白潤音,被問到如何兼顧課業,他害羞直呼:「課業不行啦!」都是靠同學筆記救援。好笑的是他先前請長假拍攝,見男同學筆記相當漂亮,便拜託對方幫忙傳筆記給他,收到三四天對方就再也沒傳,等到他回學校上課才發現,對方上課其實忍不住會打瞌睡,他才恍然大悟,尹馨聽到立刻笑回:「他很好了,還為了你撐了好幾天。」
吃飯太快不只易胖 醫警告背後風險:恐得糖尿病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工作忙碌因此很難好好吃飯。專家便呼籲,人體的胃大約要20分鐘才能提醒大腦有飽足感,假如吃得太快,就容易吃下遠比預期份量還多的食物,不僅容易引發肥胖、消化道問題外,還可能誘發糖尿病。謝安民醫師在臉書專頁分享「進食速度和用餐時間對身體的影響」,研究顯示進食速度和何時用餐,也會對健康有影響,吃太快可能導致腸胃道問題,以及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產生。如果改變用餐時間和進食速度,就可以預防、甚至改善相關情況。謝安民醫師指出,進食過快最大的壞處,就是往往會不知不覺吃過頭,常常攝取超量卡路里,容易肥胖。研究發現,由胃傳到腦部的飽足感,是避免攝入過量卡路里的關鍵。 然而,胃大約需要20分鐘才能提醒大腦有飽足感。 吃得太快,腦部可能還未收到足夠的飽足訊號,就已經吃下遠比預期分量多的食物。另外,吃得快不只容易過食,還會觸發導致胰島素拮抗的特定細胞因子(cytokines),例如白細胞素-1 beta(interlinkin 1-beta)和白細胞介素-6的分泌,這些發炎因子會促進胰島素阻抗,有助發胖,甚至導致第二型(成年發病型)糖尿病。除了容易變胖、胰島素拮抗和糖尿病外等問題,也會造成消化道的問題。很多人都知道,吃太快會引起肚子不舒服,如噎氣、腹漲、噁心、消化不良等,狼吞虎嚥除了短期肚子不適之外,更會有一些長期的問題產生。過多的食物在胃裡,會導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更長時間,從而延長胃黏膜暴露於胃酸的時間,就容易得胃炎,可以透過胃內視鏡看出。進食速度過快,不僅容易發胖,還可能誘發糖尿病。(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研究表明,在一天當中,用餐時間能與身體代謝的晝夜節律一致,對健康有益。一天的卡路里總攝取量,在時間(早、午、晚上)上是如何分配,也可能對飲食健康有影響。對一般人而言,每天份量最多的一餐是早餐或午餐有助減肥,而份量最多的是晚餐則反之;對糖尿病和肥胖症病人而言,2015年一項涉及18名肥胖症和第二型糖尿病成年人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與吃低能量早餐和高能量晚餐相比,吃高能量早餐和低能量晚餐可以減少全天的血糖數值。現在流行的「時間限制性飲食」(Time restricted eating),也是一種間歇性禁食法,如果進食的8小時安排在早上,而非較晚(中午或下午),在降低超重或肥胖的參與者的空腹血糖濃度方面更有效。飲食對健康的影響很大,但謝安民醫師提醒,吃東西除了是生存及生理上所必需之外,也是食慾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吃不只要健康,更要快樂,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健康的飲食並不困難:1、飲食的份量(卡路里而言),食物的品質(纖維質含量、良好脂肪,多複合碳水化合物、避免純糖等)、營養足夠而且均衡,當然重要。2、吃東西宜慢、充分咀嚼。3、一天吃進去的食物之分配應該盡量以早餐或午餐為主餐。飲食常是社交活動的一部份。豐盛的晚餐常常是不可避免。所以有時無法遵從理論上較好的分配。偶爾的犯規,我認為無大所謂。往往可以補償,如晚餐後走一段路,不要馬上入睡。知道晚餐會有應酬時,早午餐酌量限制。4、身體停止活動或睡覺前一、兩小時,最好少吃喝含糖,卡路里高的飲食,而且份量要控制。5、健康的飲食應該是長期目標,要盡力做到。經年累月的整體飲食習慣才是重要。偶爾違背,不用太緊張。
便秘治不好竟是鈣補過量惹禍! 藥師:不是多補就有用
高齡長者補鈣,當心越補越「卡嗯嗯」!一位78歲伯伯慢性病纏身,且長期苦於便秘問題,雖配合藥物治療,但便秘一直沒顯著改善。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與伯伯討論過後,發現多重用藥加上額外補充鈣量過多,才會導致排便不順,經由調整攝取鈣量後,便秘才緩解。他提醒,依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吃多了會堆積,影響腸道蠕動,「不是多補就多有用!」伯伯長年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等病史,且便秘問題持續多年,雖然服用了滲透壓型瀉劑、刺激型瀉劑、消化酵素、益生菌治療,但伯伯覺得效果並不好,因此到藥局求助,詢問是否有益生菌或其他保健食品,尋求緩解便秘。鈣質堆積 影響腸道蠕動李懿軒詢問伯伯的用藥情況與日常飲食,發現伯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包括3種口服止痛藥、1種外用止痛藥、治療胃潰瘍的氫離子阻斷劑、控制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等,每天早上還會額外補充2顆600毫克的鈣片、1顆含鈣量200毫克的綜合性維他命。總計早上就吃了1400毫克的鈣,遠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0毫克。李懿軒說明,腸道每天能吸收的鈣量有限,而且鈣是容易「堆積」的礦物質,當身體無法吸收,出現堆積狀況,就會影響腸道蠕動。同時,伯伯的其他用藥也導致鈣質影響腸道的問題更嚴重,例如氫離子阻斷劑會抑制胃酸分泌、導致鈣片的溶解率受影響,更不容易吸收。長期吃鈣片又會反過來導致胃部難以維持酸度,影響蛋白質吸收,並造成腹漲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有胃幽門桿菌。李懿軒表示,如果正常飲食,應該不用再額外補充鈣片,即使有擔憂,含鈣綜合性維他命裡也有200毫克的鈣。他建議伯伯先暫時停止攝取鈣片2週,加上多補充水分、多運動,伯伯的排便情況終於改善,解便時較不會乾硬。多重用藥+鈣補過頭 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說明,現代人便祕常見3種原因為:飲食過度精緻且肉食占比多、水分攝取不足、久坐少動,影響上廁所習慣進而導致便秘。若長期便祕、糞便堆積,腸道久而久之會被撐大,可能引發腸道相關症狀,例如壓迫腸道造成靜脈曲張,發生在肛門就是痔瘡。他進一步說明,正確使用瀉劑可迅速改善便秘症狀,但若出現嚴重腹痛等副作用,或是用藥後3-7天仍無效,建議就醫檢查是否為器官問題。另外,瀉劑通常為一次性使用,刺激腸道蠕動,若長期依賴瀉劑,會讓腸道習慣刺激,藥效打折扣,患者恐須加大劑量或是更換處方才能改善。因此建議從根本上著手,改善生活習慣才能緩解便秘高齡長者因慢性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若沒有諮詢過醫療意見、自行補充其他營養品,可能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以鈣為例,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提醒長輩攝取保健食品,應遵照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攝取量,「不是多補就多有用!」此外,坊間不少酵素錠誇大療效,民眾應注意是否摻雜不明成分,且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男業務長年「忍便不拉」最後靠瀉藥排便 醫一看嘆:已經第三期
現在人生活忙碌,許多人當有排便問題。一名從事業務工作的50歲男子,因為從年輕時就有「忍便」的習慣,最後只能靠瀉藥排便,直到瀉藥也沒用才去看醫生;醫生替他檢查之後,發現他已經是大腸癌第三期,勸大家千萬不要養出忍便的壞習慣。陳榮堅表示一名長期忍便的男姓,最後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圖/醫師好辣YouTube)外科醫師陳榮堅在《醫師好辣》節目表示,其實急診每天晚上都會遇到「大便阻塞」的病患,並分享這名業務的例子,「忍便其實會忍出大問題」。原來這名業務從退伍就開始做業務,不僅三餐不定時,還因為上廁所不方便,而養出了忍便的習慣。陳榮堅表示,這名業務到了40歲時,因為忍便而讓他的自律神經出問題,就算回家坐1個小時的馬桶也無法排便,於是開始吃瀉藥。「越吃越重,甚時有時還會去用灌腸、大腸水療。」不過近半年連灌腸都沒用,肚子也很漲,業務這才到醫院就診。陳榮堅指忍便會讓黏膜生長環境發酵,變成奇怪的環境。(圖/醫師好辣YouTube)陳榮堅替業務做大腸鏡檢查,發現他罹患大腸癌,而且已經是第三期。「其實長久的忍便,國外研究的確有增加得到大腸癌的機會。」陳榮堅解釋,癌症是從自己的細胞生長出來,大腸癌就是從大腸的黏膜長出來;原本黏膜就像皮膚一樣,掉了會長新的出來,但忍便會造成黏膜受傷,黏膜生長時更會處於奇怪的「發酵的環境」,他說:「很容易造成癌症的病變。」陳榮堅提醒,如果工作上真有不得已的情況,偶爾忍便還可以,「但是真的不要變成一個非常長時間的常態,這是有科學證據可以誘發癌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