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 腹痛 腹瀉 腫瘤 懷孕 症狀才做完心臟手術!趙少康自曝跌倒「肝臟出血」深夜送加護 近況曝光
74歲資深媒體人、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月初現身,表示自己日前才入院做了心臟大手術,術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猶如「死過1次」,休養近1個月身體也漸漸康復。沒想到他才剛恢復錄影不久,又爆出住院消息。他今(19)日在臉書上報平安,表示自己上週三(13)摔了一跤,沒想到週日(17)忽然嚴重腹痛,緊急送振興醫院,檢查後發現是「肝臟出血」,一直到今天才穩定下來。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受訪時透露:「預計這一兩天就可以出加護病房,本週可以出院回家。」趙少康19日下午在臉書PO文「報平安」,表示自己上週三摔了一跤,當下覺得沒事,但到週日上午突然感覺到腹痛嚴重,還越來越沒精神,最後是坐救護車去了振興醫院。當晚,振興醫院蘇正熙主任醫師替他做檢查,發現是肝臟邊角破裂,又由於之前術後吃抗凝血劑,因此發生內出血。趙少康被送進加護病房治療後,週一狀況已大幅改善,今日已穩定下來。提到病況,趙少康自述:「照了電腦斷層,找不到肝臟動脈出血點,所以認為是靜脈出血,不需要做動脈栓塞手術,只能一面輸血,一面自行吸收腹腔積血」、「治療以針劑為主,今天已穩定下來。」趙少康事後檢討:「一是血壓太低時不可站立,二是術後我的動作要慢,偏偏我什麼都快,身體可能一時協調不過來,以後要改掉『快』這個毛病,三是大手術後要充份休息,我休息時間不夠就急著主持節目,還是有壓力的。」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指出,趙少康上週上節目前摔了一跤,當下覺得沒事,就上節目了。一直到星期天開始不舒服,到醫院時,摔的位置也講不太清楚,只記得是撞到右上腹,檢查發現肝臟有一點受傷出血,所以做了輸血處置,可是因為當時還未查清楚出血點,所以就安排住加護病房觀察,所幸最後並無大礙,一兩天內即可轉出加護病房,預計本週就可以回家。
「紅心甘蔗」更甜?婦吃完4天昏迷「多重器官衰竭」 專家揭原因
俗話說「冬吃甘蔗賽人蔘」,甘蔗口感清甜,且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在品嘗這份甘甜的同時,也需要多加注意,因為一旦吃不對,甘蔗就可能變成致命毒藥,因吃甘蔗中毒進醫院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大陸杭州一名53歲婦人近日吃了甘蔗,不料4天後突然陷入昏迷,經診斷為多重器官衰竭。《柳州晚報》報導,浙江省杭州市53歲的王阿姨近日晚飯後照常吃甘蔗時,發現味道不太對,除了吃起來不脆,有些發糠,甜中略帶著一股酒酸味,甘蔗內部呈淡褐色,當晚睡前開始感覺噁心,同時拉肚子。4天後,婦人突然呼吸困難、皮膚濕冷、意識模糊,隨後陷入昏迷,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經診斷,王阿姨是食用黴變甘蔗中毒、腸道感染引發膿毒症、感染性休克及全身多器官衰竭。醫生表示,常有人以為甘蔗內部呈現紅色會變得更甜,其實甘蔗出現「紅心」、「黑心」,是因為受到了黴菌污染,此時千萬不能食用。由於甘蔗的含糖、含水量高,雖然果皮堅硬,但收獲時往往存在切口,果肉會暴露出來,易受儲存條件和運輸環境影響,存在被黴菌污染的風險。據了解,在能夠使甘蔗黴變的黴菌中,節菱孢黴菌堪稱最危險的殺手。這種黴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劇毒的毒素「3-硝基丙酸」。這是一種強烈的噬神經毒素,中毒後最初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隨後可出現頭暈、頭痛、抽搐等症狀,嚴重者可發生腦缺血壞死、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部分中毒患者可能出現語言、運動障礙等。專家提醒,甘蔗一旦被黴菌侵襲,代表每個部位都已被污染,千萬不要因為肉眼看不到就繼續吃。至於如何分辨甘蔗是否變質,專家建議可先摸甘蔗的軟硬度,再來就是看果肉是否新鮮,最後是聞聞看有無異味,如發現甘蔗有質軟、變色、酒味、長毛、內部變紅等現象,都不可食用。
洽公返國腹瀉不止!以為腸病毒 醫「1招」快速揪出元兇
59歲許先生日前返國後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炎,但服藥後腹瀉沒好轉,只好再掛急診,經化驗糞便並採用快速核酸檢測套組分析後,1小時內就發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趕緊先投藥治療,隔天顯微鏡檢查也證實有阿米巴原蟲囊體。快速核酸檢測有效協助醫療團隊即時處置,此次治療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Clinical Laboratory》,證實此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阿米巴性痢疾症狀不明顯 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痢疾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於腸道,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一旦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往往會引發腸道症狀,造成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腹瀉)或便秘,並伴隨發燒引起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症狀。林佑達指出,該疾病可能導致如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蔓延到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對患者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這種疾病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為常見,傳統會以顯微鏡檢查糞便檢體,但往往需要1-2天較長時間,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傳統鏡檢耗時 快速核酸檢測有利即早診斷檢驗科組長周雍哲表示,傳統顯微鏡檢查是診斷腸道感染的重要工具,但其操作繁瑣且敏感度低,可能導致診斷耗時,若透過「多重聚合酶連鎖反應(multiplex PCR)」的檢驗分析技術,能夠同時快速檢測多種腸道病原體,包括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病毒(如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以及寄生蟲(如痢疾阿米巴、梨行鞭毛蟲)等22種病原體,也可大幅提高治療效率。把握黃金治療期 這樣做降低感染風險林佑達也強調,如有症狀或檢驗陽性者,務必即早就醫治療,以免持續感染他人,平時則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要吃熟食及喝煮沸的水,以及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降低感染風險。
日版「寶林茶室」事件!鰻魚老店造成159人食物中毒1身亡 淒涼現況曝光
日本知名鰻魚飯老店「日本橋鰻伊勢定」2024年7月爆出食物中毒事件,導致159名在食用「蒲燒鰻魚」與「鰻魚便當」後的顧客上吐下瀉、身體不適,其中一名90多歲老婦人甚至因此死亡。時隔4個月,日本媒體進行追蹤報導,發現這間位於橫濱京急百貨的分店在事發後被勒令停業,但禁令在9月解除後,店家仍然自主停業,並在10月底宣告正式關店。綜合日媒報導,「日本橋鰻伊勢定」是日本知名鰻魚料理餐廳,除了日本橋的創始店外,在銀座、池袋、千葉等地揭開設有分店,並在東京大丸百貨、橫濱京急百貨同樣開有店面。據了解,傳出食物中毒事件的橫濱京急百貨,「日本橋鰻伊勢定」在10樓、B1美食街分別有開設有店面跟攤位,然而B1美食街店面在2024年7月24日、25日賣出的「蒲燒鰻魚」與「鰻魚便當」等2個品項的產品卻引起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最終造成159人食物中毒、1名90歲老婦人死亡的嚴重後果。根據當局調查,該起事件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集體食物中毒。「日本橋鰻伊勢定」管理層則在記者會上坦承,並未強制規定負責燒烤的廚師佩戴手套,因此事發期間負責燒烤的20名師傅中,有5人工作時並未配戴手套,疑似是因此肇禍。據了解,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普遍存在於人體的鼻腔、咽喉、頭髮和皮膚而不會引起身體不適。然而,如果含菌的食物未有貯存於適當的温度下,病菌便會大量孳生並產生毒素,此毒素則非常耐熱,不能被高温消滅,因此爲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原之一。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熱、乾燥有抵抗力,乾燥環境裡可存活數月,加熱80℃、30分鐘才能殺死。 當患者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食品中毒,其潛伏期約為1至7小時,平均為2至4小時,主要症狀為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下痢、虛脫、輕微發燒。症狀會持續24小時到數日,死亡率相對較低,但對病人及老人特別有威脅。而根據《神奈川新聞》11月15日報導,京急百貨公司7月25日就要求百貨大樓內的「日本橋鰻伊勢定」2處店面全面停業,不久後橫濱市政府衛生單位也開出停業令。儘管衛生監管單位在已在9月11日解除店家停業禁令,但是店家在停業就沒有再營業,並在10月底宣告2間店面正式關閉。在正式關店前的一段時間裡,店家則一直在提供退款等措施。
懷孕求調班「主管想一想」沒下文 台南女警深夜值勤不幸腹痛流產
台南市議員林燕祝昨(15)日在議會針對女警工作權益問題提出質詢,揭露一起涉及職場性別歧視的案例。一名懷孕女警因申請調整勤務時段未獲回應,最終在執行深夜勤務時身體不適,導致不幸流產。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林燕祝強調,憲法明確規定應對婦女勞動者提供特別保護,警政署也有明確函文指示,不應安排妊娠或哺乳期間的女性公務人員在晚上10時至次日清晨6時工作。但林燕祝後續表示,近期有一名女警在9月25日懷孕後,其配偶曾向主管提出調整勤務時段的請求,但主管僅表示「想一想」之後,遲遲未獲回應。最終,該名女警在10月5日深夜執勤時出現腹痛症狀,雖然9日請了安胎假調養,但在後續幾天,該名女警仍發生不幸流產的悲劇。此外,林燕祝也指出警局存在其他性別不友善的情況。像是曾有女警因哺乳需求,申請將勤務調整為早上8點到晚上8點,但主管卻要求該名女警必須執行第一班的交通服務才能調整。林燕祝認為當中根本就是有歧視女警之嫌。林燕祝也提到,警局的硬體設施也未考慮女性需求,哺乳室被當作雜物間使用,9位女警僅能共用2個置物櫃,且未設置專用的備勤室,女警換衣服需自行尋找空間。當女警向主管反映這些問題時,得到的回應卻是「自行想辦法」。對此,台南市長黃偉哲承諾將從硬體、軟體和行政態度三方面著手解決問題,而警察局長林國清也表示,將立即展開調查處理。
東南亞出差回國後瘋狂腹瀉 男業務糞檢驚現恐怖寄生蟲
59歲的許姓男子在東南亞出差返台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起初他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但服藥後症狀卻未見好轉,後續許男便前往醫院急診就醫。經醫院檢驗科化驗糞便後,隨即就出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經顯微鏡糞檢後才確認,許男遭到阿米巴原蟲囊體感染。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確認許男是感染阿米巴原蟲後,醫療團隊立即給予抗阿米巴藥物治療,許男的症狀也在幾天內逐漸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由痢疾阿米巴原蟲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在腸道中。雖然大多數感染者症狀並不明顯,但一旦原蟲侵入腸壁組織,就會引發腹部不適、間歇性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燒、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情況。林佑達醫師解釋,該疾病在某些發展中國家較為常見,如患者沒有及時治療的話,有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蔓延至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傳統上會使用顯微鏡檢查,但需要1至2天時間才能得出結果,這也會讓延誤患者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林醫師特別提醒,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或檢驗結果呈陽性,應立即就醫治療,以免感染他人。同時也建議平時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只食用熟食和煮沸的水,並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以降低感染風險。
心梗1個月前已有預兆 醫揭「5大非典症狀」:三高族群要小心
在寒冷的冬季,心肌梗塞的風險隨著溫度降低而上升!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示警,心肌梗塞早在發病前1個月內,恐已有預兆,但往往是非典型性的症狀,往往會被患者忽略。對此,他也整理出心肌梗塞的5大非典型症狀,包括消化不適或腹痛、呼吸急促、極度疲憊、頭暈或暈眩、肩頸疼痛或手臂酸痛,同時點名「三高族群」要更加警惕。黃軒醫師今(8日)早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在寒冷的冬季,心肌梗塞的風險隨著溫度降低而上升,而且症狀可能表現得較不典型。許多研究指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如胸痛、胸悶等。但在冬季,有可能被「非典型症狀」所掩蓋。黃軒解釋,心肌梗塞1個月前,可能就有症狀了,「美國心臟醫學會曾經研究發現,在未發生心肌梗塞前的1個月內,這些常見的胸痛典型的症狀,男性29.7%、女性也只有57%,才有典型的胸痛。然而,在心肌梗塞前的1個月內,取而代之的,是非典型性的症狀,這些常常被忽略,到了急性發作,往往已經來不及了。這些非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包括例如極度疲憊(70.7%)、睡眠不足(47.8%)和坐著休息,也會感到呼吸急促(42.1%)。這些症狀都使患者較難察覺病情,且可能更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就醫,增加危險性。所以黃軒醫師也整理立冬後,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消化不適或腹痛:根據《PubMed》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冬季心肌梗塞患者中,有相當比例表現為消化不適或腹痛,類似於胃部不適的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問題。心肌梗塞引發的腹部不適可能是因為迷走神經受到影響,這會引發胃腸道的症狀。再者,心臟的缺氧可能引起內臟疼痛的傳導,導致上腹部不適。呼吸急促:另一篇《PubMed》研究發現,特別是在寒冷氣溫下,患者可能會感到呼吸困難,這是由於心臟負荷增加所致,但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為呼吸系統疾病。心肌梗塞時的呼吸急促,主要是由於心臟供應血流的能力下降、急性肺水腫、呼吸系統氧氣供應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極度疲憊:冬季心肌梗塞患者常常表現出極度的疲憊。根據《PubMed》研究,這類症狀特別常見於老年患者,且往往不被視為心肌梗塞的指標。心肌梗塞會激增交感神經系統亢進,導致身體釋放大量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這些荷爾蒙,雖能暫時幫助維持血壓和心臟收縮,但也會讓患者在急性期過後感到極度疲憊,尤其老年人特別容易受其影響。頭暈或暈眩:在寒冷的環境中,血壓波動加劇,有些患者可能會經歷頭暈甚至暈厥現象。《PubMed》的一項臨床觀察指出,這種症狀在冬季特別突出,但常常被忽略。心肌梗塞時,心臟的泵血能力受損,導致全身的血壓下降。當血壓過低時,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引發頭暈或暈眩感。這種情況在心臟功能弱的患者中更為常見。肩頸疼痛或手臂酸痛:根據多篇《PubMed》文獻,冬季心肌梗塞患者可能會感到肩膀、頸部或手臂的酸痛,這些疼痛甚至會擴散至上臂,而非傳統的胸部疼痛。心肌梗塞引發的強烈疼痛刺激會沿著神經傳遞,並影響到附近的神經分支。由於肩膀和手臂的神經靠近胸部,這些疼痛信號可能被「轉移」,讓人感覺到手臂或肩膀的疼痛。我們稱為「反射性疼痛」!黃軒續稱,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多樣化,可能會模糊臨床診斷,使患者容易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因此,冬天若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特別警惕心血管問題的可能性,及時就醫檢查,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族群,他們常常出現的都是非典型的胸痛!
腹中藏電池摺疊刀還有釘子 15歲男孩腸道破裂不治
印度一名15歲男孩因腹痛及呼吸困難,輾轉4間醫院治療,醫生在他胃中發現56件金屬物品,包括鐘錶電池、鏈條、刀片碎片、螺絲等金屬物品。儘管醫療團隊進行長達5小時的手術,成功取出重達350克的物品,但最終仍無法挽回他的生命。根據外媒報導,印度一名15歲男孩阿迪亞夏爾馬(Aditya Sharma)在10月13日開始出現嚴重的胃痛和呼吸困難,最初他被送往當地哈特拉斯醫院,後來轉院到齋浦爾的一家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然而,阿迪亞病情未見好轉,10月26日他在阿里格醫院的超音波檢查顯示,他的體內有19件異物,隨即被轉院手術。醫生在手術中驚訝的發現阿迪亞胃中實際數量遠超過預期,異物多達56件,其中大部分是金屬材料,包括鐘錶電池、摺疊刀、釘子和其他金屬材料,分佈在腸胃內部,術後醫生成功取出異物。但不幸的是,阿迪亞因感染擴散至腸道而導致腸道破裂,並於10月28日離世。據了解,阿迪亞的家人都不知道這些金屬物品是如何進入阿迪亞的腸胃裡。醫生表示,阿迪亞的口腔與喉嚨並無受傷痕跡,尚不清楚這些物品是故意還是意外吞入。
2歲半幼童發燒腹瀉嚴重休克 醫緊急開刀取出百條蛔蟲…1習慣害的
飯前洗手有多重要?越南胡志明市第二兒童醫院收了一名2歲半男童,入院時已嚴重休克且呼吸衰竭,家長稱男童近日有發燒和腹瀉症狀,經檢查醫師才發現他的小腸裡竟有上百條蛔蟲,緊急動手術取出才撿回一命。醫師提醒,兒童飯前不洗手的習慣,容易將含有蟲卵的沙子一起吃下肚,蟲卵在人體內就會發育成蛔蟲。根據越南《年輕人報》報導,胡志明市有一名2歲半男童被家長緊急送到第二兒童醫院治療,家長表示男童近日有發燒和腹瀉的病症,且健康狀況急轉直下,只好趕快送他到醫院治療。負責的醫師范阮賢仁(Pham Nguyen Hien Nhan)指出,男童入院時,已經呼吸衰竭且嚴重休克。范阮賢仁替男童做檢查後,發現他的小腸裡被大小不一的蛔蟲塞滿,目測恐怕有幾十條甚至上百條,火速替男童動手術;在超過2個小時的手術中,范阮賢仁將男童小腸裡多達100多條的蛔蟲清除,還發現男童小腸有一部分已壞死,約有70公分,只能將這段小腸切除。所幸男童在手術後,身體已逐漸恢復。針對男童小腸裡有蛔蟲一事,胡志明市第二兒童醫院副院長范玉石(Pham NgocThach)表示,兒童在不乾淨環境生活很容易感染蛔蟲,特別是2歲至10歲兒童;范玉石指出,兒童常常飯前不洗手或是邊玩邊吃東西,手上碰到還有蟲卵的沙子,就會將沙子吃下肚,蟲卵跟著進入體內,慢慢發育成蛔蟲。不僅如此,體內若有大量回蟲,恐怕造成腸道阻塞,引發劇烈腹痛、嘔吐、腹脹和發燒等狀況,腸道阻塞沒有及早發現,還會導致小腸壞死,進而導致敗血症和敗血性休克,嚴重會致命。因此院方提醒家長,兒童應該每6個月驅蟲1次,更要教導孩子養成飯前和玩耍後用肥皂洗手的習慣,且兒童的食物要煮熟,飲用的水必須乾淨。
老翁採路邊野菇…吃完竟看到「魔神仔」 醫診斷:是魔菇
來路不明的野菇不要亂採!一名69歲男子在路邊採摘蕈類,以為是雞肉絲菇,沒想到回家之完後,出現頭暈、尿失禁,還出現幻覺稱看到「魔神仔」,就醫檢查發現尿液中有「魔菇」代謝物,確定中毒。台灣已知至少有29種有毒蕈類,國內毒物中心在1986年到2004年間,共登錄43起蕈類中毒事件,多數發生在春季到秋季雨後,因採食蕈類所致,臨床表徵以急性腸胃炎為主。台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自1985年成立以來,最常通報的蕈類中毒個案為綠褶菇。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全世界已知的蕈類有超過5000種,其中100到150種有毒,20多種毒性最強,曾導致死亡。據了解,有一名69歲男子在堤防邊道路採摘蕈類,誤以為是雞肉絲菇,吃下後產生嚴重噁心、冒汗,腹瀉超過10次、腹痛長達3小時,就醫後醫生給予點滴和止痛藥物治療,但仍有發冷、腿部發紫情況,還發燒到39.5度,經治療改善,但隔天仍有腹瀉及尿液滯留的情況,疑為綠褶菇中毒。楊振昌說明,該個案的2份樣本經檢測核基因片段序列,顯示為土生念珠菌,明顯與送驗樣本外觀不同,研判應是樣本寄送與處理過程已造成其他微生物大量滋生,因此無法針對標的物種提供正確的分子鑑定結果。經尿液鹼性藥物檢驗,檢出psilocin,是「魔菇」代謝物,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及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中毒後30~60分鐘可能會產生頭暈、無力、焦慮、擴瞳、視力模糊、脈搏加速、高血壓等交感神經興奮表徵,並可能有時空錯亂、幻覺及躁動不安,少數人會有反社會行為,嚴重者(兒童)可能會有昏迷、高燒、抽搐死亡。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科長林澤揚提醒,看到路邊生長的野生菇類,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餽贈親友,以避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假如不小心誤食而中毒,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誤食油桐花籽中毒!桃園4小學生腹瀉嘔吐「緊急洗胃」 家長批學校不該種
桃園市南區某國小,今天下午有4名六年級學童,疑似誤食油桐花籽,導致出現嘔吐和腹瀉症狀,校方緊急通報救護車將其送往國軍桃園醫院,所幸洗胃完後並無大礙。家長質疑,油桐花籽果實有毒性,校內不應該種植油桐樹木。國民黨市議員黃敬平說,油桐果實含有毒性,過去也曾發生國中生誤食而集體中毒的案例,校內如有種植油桐木,仍應教育學生並提醒其毒性,以免誤食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油桐花是台灣常見的植物,因為其花開潔白美麗,又被稱為「五月雪」,經常吸引人們拍照留念。然而,油桐花的種子含有高度毒性,若不慎食用,會對消化系統產生劇烈影響。油桐花子中含有的毒性物質會刺激腸胃,通常在誤食後數小時內引發中毒症狀,如嘔吐、腹瀉、胃痛,嚴重時還可能造成身體脫水甚至中樞神經受損。黃敬平指出,小學生識別能力較弱,誤以為油桐花籽是果實,也或許形狀和其他可食用的果實相似,進而產生誤會導致有中毒現象。油桐花籽的外觀或許像某些無毒的植物種子,但千萬不可隨意嘗試,尤其是小孩,對於植物辨識能力有限,更容易發生類似情況。市府教育局指出,該學校下午通報表示4位六年級學生,約下午1點多下課時食用油桐花籽,上課後向老師詢問是否可食用,並向老師表明早就已經吃下肚,老師發覺後立即將學生送往健康中心。其中3位學生因食用較多,有腹痛噁心情形,送往804醫院洗胃完畢,意識都清醒沒有生命危險。另1位由家人帶去就醫,因其食用量少,醫師表示先不用做特別處理,請家人持續觀察學童健康情形即可。該校校長表示,有其他同學目睹情況,說是1名學生從書包拿出油桐花籽,並稱覺得是堅果所以分給其他同學一起吃,校內是有種植油桐樹,但現在並非是開花結果季節,對於學生油桐花籽來源還要進一步釐清。平日也會教導學童辨識各種植物,也叮嚀任何植物都不可以放進嘴巴吃,因4名學生在休養,待學生明天身體好轉後,將進一步詢問如何得到以及為何要吃等細節,會再持續關心學生。
1歲童腹脹嘔吐!送急診見腹中「10白點」 醫警示:傷害威力大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近日在社群平台分享,指出巴克球的危險之處,並透露,他過去曾遇到一個案例,當時一名母親抱著1歲多的男嬰到兒童急診室,表示孩子已經食慾不振2天,伴隨有嘔吐、腹脹,吃藥之後狀況也沒有改善。後續經過醫生進行腹部X光檢查才發現,發現原來男嬰腹中竟有10顆巴克球,且已經造成男嬰腸道破裂併發腹膜炎。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中發文,表示他都將巴克球(小磁球)稱作是「二魔王」,雖然排名在鈕扣電池後面,但它的威力毫不遜色,也是一樣可怕。接著,他分享自己過去遇到的一個案例,當時一名母親,抱著1歲多的男嬰緊張地衝進兒童急診室。經過問診得知,男嬰已經食慾不振2天,伴隨有嘔吐、腹脹,到住家附近診所拿藥,吃了之後狀況也沒有改善,且因為男嬰呈現不哭不鬧,精神不濟的情形,所以讓該名母親相當擔心。後來,經過急診檢傷分類後,發現男嬰生命徵象顯現有心跳快、低血壓的情況,於是當下先穩定男嬰的生命徵象後,便安排腹部X光片的檢查。沒想到,一照下去才發現,男嬰腹中居然有10顆巴克球,且直接造成男嬰腸道破裂併發腹膜炎。最終,院方緊急替男嬰進行手術,將巴克球取出。而吳昌騰也透露,母親看到被取出的巴克球後,嚇得直呼「以後再也不敢讓孩子玩巴克球了。」對此,吳昌騰也呼籲,「巴克球雖然一顆顆小小的,但它的磁吸力是很大的。若僅誤吞1顆,巴克球可能自行排出體外。若是大於二顆甚至多顆巴克球,它們在胃腸道翻滾的過程中,是非常容易夾著腸壁相互吸引在一起成團、成串。再加上強大的磁吸力,是可以切斷血液供應,引起擠壓的腸壁發生壞死,進而引起腸穿孔。」並提醒家長們「從小孩誤吞巴克球至腸壞死、腸穿孔存在一定的時間,起初是沒有明顯症狀,再加上如果孩子不會主動告知,照顧者是很難自主發現。當孩子一旦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時,就已經是造成嚴重的後果了!」
47歲婦人腹痛3年!檢查發現4年前手術紗布未取出 輸卵管被迫切除
大陸江蘇一名男子近日在網路上發文爆料,指出自己的母親4年前在當地一家醫院進行手術,結果醫生未將體內紗布取出,導致母親持續腹痛3年,連輸卵管都被迫切除。目前,涉事醫院尚未對於此事作出解釋,指出事件目前正在調查當中,仍不了解事件全面狀況。根據陸媒綜合報導,大陸江蘇連雲港一名男子28日在網路上發文爆料,指出自己的母親2020年時,在東海縣某鄉鎮衛生院做「輸卵管囊腫切除手術」。結果術後持續腹痛3年,多次到大小醫院檢查,卻都找無原因,生活及精神受到嚴重影響。男子透露,直到2023年,母親到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做檢查時,在腹中發現異物,懷疑是腫瘤。沒想到,經過手術取出後,才發現腹中異物是前次手術的紗布,且因為紗布在體內多年,周圍組織結腸及子宮沾黏在一起無法剝離,只能將腐爛的部位組織切除,導致輸卵管也被迫切除。男子表示「這種怪事如今竟發生在我母親身上了!我不知道做手術的醫護人員,你們的責任感和專業能力何在?」並氣憤指出「出了這麼大的醫療事故,院方和主治醫護人員目前都沒有給一個合理的答覆,甚至連個道歉都沒有,真讓人難以接受。希望有關部門重視,對院方及相關醫護人員問責到底。」對此,東海縣衛健委工作人員在29日回應,表示此事正在調查之中,目前不了解全面情況,調查清楚後會給出回覆。
東山棄屍案2人遭逮!認「幫忙綁人」主嫌仍在逃 疑債務糾紛釀殺機
台南市東山區急水溪河岸昨(28日)有民眾發現1具男屍,死者雙手、雙腳都被綁,連嘴部都被膠帶封住,已死亡多時,生前疑似遭虐;檢警今天(29日)進行相驗,初判死者疑似為32歲的呂姓男子。據悉,2名犯嫌今晚遭警方逮捕,落網後坦承幫忙綑綁呂男,但否認參與殺人;至於主嫌仍在逃,疑因債務糾紛釀殺機。據了解,死者與主嫌互相認識,曾透過對方借給其友人一筆錢,不料欠債人跑路,他便轉向凶嫌追討債務,雙方多次發生爭執。21日晚間,呂男被設局前往急水溪河岸堤防,一到場就被3人壓制,手腳慘遭捆綁,口鼻也被封住,疑遭凌虐致死。2名犯嫌到案後供稱,他們幫忙綁人後就離開,否認參與殺人。台南東山區急水溪河岸昨(28日)有民眾發現1具男屍。(圖/報系資料照)回顧案發經過,1名怪手司機昨天在台南東山區急水溪河岸進行作業,期間突然感到腹痛難耐,只好就近找隱蔽處解決,不料他才剛靠近堤防邊的草叢處,就發現裡頭有一團黑色影子,原本還以為是流浪狗,定睛一看赫見竟然是1具男屍,不僅手腳遭捆綁,口部還殘留已脫落的膠帶,嘴巴大張,趕緊呼叫同事協助報警。檢警今天在新營福園殯儀館進行相驗,初步判定死者為32歲的呂姓男子,生前可能遭到凌虐,死亡時間超過1週,全案往他殺方向偵辦中,同時通知家屬到場認屍。呂男母親下午現身殯儀館,面對鏡頭全程不發一語,惟因遺體腐敗嚴重,連家屬也無法確認,確切身分仍待解剖採集DNA樣本比對才能釐清。
東山男屍身分疑曝光!手腳遭綁「嘴巴大張」生前疑遭虐 母現身認屍
台南市東山區急水溪河岸昨(28日)有民眾發現1具男屍,死者雙手、雙腳都被綁,連嘴部都被膠帶封住,已死亡多時,生前疑似遭虐。檢警今天(29日)進行相驗,初判死者疑似為32歲的呂姓男子,並通知家屬認屍;呂男母親下午現身殯儀館,面對鏡頭全程不發一語,結束訊問後便快步離開現場。據了解,1名怪手司機昨天在台南東山區急水溪河岸進行作業,期間突然感到腹痛難耐,只好就近找隱蔽處解決,不料他才剛靠近堤防邊的草叢處,就發現裡頭有一團黑色影子,原本還以為是流浪狗,定睛一看赫見竟然是1具男屍,不僅手腳遭捆綁,口部還殘留已脫落的膠帶,嘴巴大張,趕緊呼叫同事協助報警。台南東山區急水溪河岸昨(28日)有民眾發現1具男屍。(圖/報系資料照)白河分局表示,警方昨日下午2時許接獲民眾報案,指台南市東山區堤防岸上發現1具屍體,立即派員封鎖現場採證。警方組成專案小組,針對死者身分已有初步懷疑的對象,但仍需待進一步相驗比對後才能確認;至於其他和案件有關的線索,警方亦有所掌握,全案報請台南地檢署檢察官相驗及指揮偵辦中。檢警今天在新營福園殯儀館進行相驗,初步懷疑死者疑似為32歲的呂姓男子,生前可能遭到凌虐,死亡時間超過1週,全案往他殺方向偵辦中,同時通知家屬到場認屍。呂男母親下午現身殯儀館,面對鏡頭全程不發一語,惟因遺體腐敗嚴重,連家屬也無法確認,確切身分仍待解剖採集DNA樣本比對才能釐清。
台北市又新增本土登革熱病例 中正區首例、感染源不明
台北市中正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50多歲女性,24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25日就醫後通報採檢,26日研判為確定病例;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個案潛伏期間無出國也無新北市登革熱管制區活動史,同住家人1位無症狀,感染源尚待釐清。針對這起登革熱新增病例,北市中正區公所27日已召開區級應變小組會議,啟動跨機關防治作為,並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社區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衛生局表示,今年截至10月27日,台北市累計46例登革熱確定病例,3例為本土病例,其中文山區及大同區病例之基因定序結果,與新北市新店及中和區個案相同,研判來自同一群聚事件。中正區病例之感染源尚待釐清。衛生局指出,近期受康芮颱風外環環流影響,降雨容易造成積水,環境有利於病媒蚊生長,請民眾務必於雨後落實「巡、倒、清、刷」,定期「巡」視居家內外有無積水容器、「倒」空積水容器、「清」除不必要之容器及「刷」洗容器清除蟲卵,以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避免登革熱於社區蔓延。衛生局提醒,民眾進行登山、踏青等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蟲叮咬風險;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骨骼酸痛、出疹或噁心、腹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有登革熱高風險地區活動史。
網傳心梗可用咳嗽自救?醫師警告「越咳越錯」 想自救請「這樣做」
時間進入11月,天氣也逐漸轉涼。每到氣溫驟降的時候,心肌梗塞猝死的憾事便時有所聞。坊間流傳自救方法,稱「大力咳嗽」可以讓心梗狀況得到緩解。不過心臟外科醫師袁明崎警告,這是「錯誤的傳聞」,事實上「越咳嗽心臟耗氧量越多」,反而使病情惡化。正確的自救做法,是盡量讓自己維持放鬆狀態,慢慢的深呼吸、吐氣,並趕快求救。心臟外科醫師袁明崎在YouTube頻道《祝你健康》影片中表示,心肌梗塞發作時,之所以會想要咳嗽,是因為當下很不舒服,感覺胸口有東西壓住所產生的反應。但要說靠咳嗽來自救「是不對的」,事實上這時候越咳嗽,心臟耗氧量越大,血管會繃得更緊,反而使病情加重。袁明崎指出,若遭遇心肌梗塞,最正確的自救方式應是「盡量維持放鬆狀態」,緩慢且持續的深呼吸、吐氣,並趕快求救。他還提到,若醫師曾開立舌下含片(硝化甘油),可趕快於舌下含服;或家中如備有阿斯匹靈,也可以趕快吞個2、3顆,以防止血管痙攣後,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栓、加重病況。所謂的「心肌梗塞」,意思是心血管血流的「完全堵塞」,使得心臟失去血液供氧,人也就隨之昏倒、猝死。心臟血管之所以會造成堵塞有幾種原因:一個是因為血栓,另一個則是動脈的粥狀硬化,也就是血管內皮發炎、壞死後,纖維化的組織堵住血管。《Heho健康》曾指出,一般來說,在完全堵塞之前,血流一定已經有一段時間「不是很通暢」,所以會出現種種症狀,尤其是在真正堵塞的前5到10分鐘,會有很明顯身體不對勁的感覺。可能包含以下警訊:一、胸口正中心疼痛,或是不舒服;也有人會是上腹痛,像是胃痛的感覺。二、手臂、左肩膀、左手肘、下巴、背部任何一個地方疼痛,或是不舒服(輻射性疼痛)。三、呼吸變得短促四、噁心想吐五、覺得頭昏腦脹,或是暈暈的、意識不清六、冒冷汗七、臉色變得蒼白當出現上述的症狀持續超過5分鐘,或是休息20分鐘後仍有上述症狀,甚至狀況更加嚴重,就要懷疑自己有可能心肌梗塞,或是任何心臟的疾病正在發作,應該盡快送醫,同時注意自己一個月內的心臟狀況。
49歲女腹痛竟罹晚期卵巢癌 「手術+熱化學療法」穩定控制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癌科與外科團隊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經過持續追蹤,某些患者如今已成為「癌症班」畢業學姐,成功戰勝病魔。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近日治療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在進行三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和最大程度的減積手術,術後依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但如果病情已屬晚期,或患者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經評估後不適合立即手術,或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病灶時,會先選擇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或範圍減少後,再進行減積/根除性手術,術後則繼續完成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然而,針對腹膜內無法完全清除的微小癌細胞,可能導致日後疾病復發,此時則採用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徹底消除病灶。林玟瑄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三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林玟瑄醫師提醒,儘管研究結果支持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癌症並延長患者生命,但腹腔內熱化學療法屬於高難度且高風險之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療團隊來進行術前評估,多科團隊協作確保手術的效率與安全,且手術必須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才能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並提供術後全方位的照護。
常被誤認腸躁症 醫揭「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嚴重肚破腸流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初期常被誤認為腸躁症,若是和壓力有關的腸躁症,通常發生在白天或有壓力時疼痛,飯後往往會肚子絞痛想排便,排便後就會緩解,但若出現其他相關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醫師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分成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好發在學生、上班族等20至40歲青壯年,常見臨床症狀包含腹瀉、腹痛、血便、黏液便、貧血以及體重減輕其中潰瘍性結腸炎以腹瀉、黏液便、血便為主,克隆氏症則以右下腹疼痛為主要表現。該疾病是患者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嚴重腹痛、血便,有部分人腸道狹窄、穿孔、阻塞,甚至「肚破腸流」,瘻管導致肚皮、生殖器官滲出糞便,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疾病初期常被當成急性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合併痔瘡出血,長期若沒妥善控制,會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腸癌風險。由於該疾病成因複雜,目前研究顯示和基因、西化飲食、食品添加物、環境污染和腸道菌叢改變有關。李柏賢指出,雖然過去西方國家IBD盛行率高,但近年亞洲國家發生率急遽上升,推測是飲食型態轉向西化以及食品添加物改變腸道微菌叢。
五旬婦吃鍋後嚴重腹痛!還蔓延到後背 檢查竟是「膽結石阻塞」作祟!
56歲黃阿姨嗜吃麻辣鍋及炸物,日前她與友人嗑完火鍋返家後,突然感覺右上腹隱隱疼痛,原本以為休息就會好轉,不料疼痛從右上腹脹痛、抽痛,甚至已傳達到胃部及後背部,逐漸延伸到右邊肩膀,也出現發燒、白血球異常升高症狀,只好趕緊掛急診,檢查結果竟是膽結石阻塞膽囊,引發急性膽囊發炎。她只好聽從醫師建議先採取禁食、抗生素治療,待急性期過後擇期安排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降低日後再發生機率。膽結石好發年紀大、女性、肥胖者 平時症狀無法察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毛士豪表示,膽結石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疾病,指的是膽囊或膽道內形成固體物質的結石。根據統計,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以年紀大、女性、肥胖、高膽固醇飲食、快速減重者等居多,但有結石的人不一定產生症狀,端看結石大小及位置是否足以造成併發症,因此許多民眾平時可能根本無法察覺。反覆收縮性疼痛 嚴重恐誘發急性膽囊發炎毛士豪解釋,因膽囊收縮時,若膽結石會堵住膽囊出口,導致膽汁沒辦法順利排出,引起典型的右上腹痛,這種疼痛經常在進食後出現,尤其是攝取高脂肪食物後,患者會感覺反覆性且收縮性疼痛,甚至是劇烈的膽絞痛,有時也會伴隨噁心及嘔吐,萬一時間拉長,造成膽汁滯留,就可能會引發急性膽囊發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如有症狀切勿拖延毛士豪強調,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僅需在腹部切開三至四個1~2公分的小傷口,然後以特殊器械在放大電視畫面下摘除膽囊,術後傷口疼痛輕微、傷口小、感染機會低,且有住院天數短、恢復快等優點,對患者負擔較小。毛士豪提醒,膽結石手術有多種治療方案,術前務必與醫師溝通,多數病患會在術後半年恢復正常,未來需避免吃高油脂的食物,以免引起腹瀉、腸胃不適,平常也建議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減少膽囊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