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母細胞瘤
」 腦瘤能言善道突變沉默哥!以為腦中風 就醫檢查竟是腦瘤作祟
一名60歲陳姓男子,個性幽默、能言善道,但今年七月起家人發現他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九月初突然出現說話含糊不清、右側肢體無力症狀,家人以為他腦中風緊急送他就醫,醫院檢查赫然發現左腦竟有顆腫瘤!經手術切除後,陳先生恢復昔日性格,目前病況穩定,持續進行化療與放療中。原本懷疑腦中風 卻是惡性腫瘤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指出,陳先生就醫時明顯看到右側肢體無力、說話模糊不清,個性沉默不說話,陪同的家人指出,患者身高約一百七十公分、體重原本六十五公斤,最近三個月就掉了十公斤,到住家附近診所檢查都沒查出原因,最近因為發現原本很能聊的他突然性格大變,不愛說話還講話不清、右側手腳無力,懷疑是腦中風,趕快送他就醫。經過醫療團隊進行磁振造影等一系列檢查,意外發現患者左側前腦有顆三公分腫瘤,切片後證實是惡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3D立體導航 手術精準切除病兆經3D立體導航精準定位,術中並以螢光顯微鏡精確抓準腫瘤位置,再以手術精準切除病兆,大幅降低正常腦細胞與神經手術中受損情況;術後患者右側手腳無力症狀解除,個性、語言能力也也恢復如往昔,目前正配合腫瘤團隊進行化療與放療,病況穩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成人常見腦部腫瘤陳典廷主任提醒,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常見的腦部腫瘤,約佔顱内腫瘤的10-15%,好發於45-55歲,發生率約10萬分之2-3,症狀依照腫瘤壓迫位置可能出現頭痛、噁心想吐、肢體乏力、個性改變等症狀,目前治療仍以手術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為主,但因癌細胞不易根除且容易復發,屬於十分棘手難以治療的疾病,提醒民眾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名醫使用自己「自創療法」治腦癌 腫瘤奇蹟未復發!他驚呼:高興極了
澳洲名醫理查德(Richard Scolyer)是治療黑色素瘤的權威。不過他在去年6月份,不幸檢查出罹患腦癌,之後的10個月,他便積極接受自己發明全球首創的療法,沒想到日前他宣布,經過治療後,發現自己腦中的腫瘤並沒有復發,讓他感到相當興奮,直呼「我高興極了!」根據《BBC》等外媒綜合報導,澳洲名醫理查德是治療黑色素瘤的權威,今年還獲選澳洲年度風雲人物,表揚他在黑色素瘤上的貢獻。不過他在2023年6月份,不幸檢查出罹患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大腦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患有這類腫瘤的患者,通常存活率不會超過1年,於是理查德便決定與自己的同事們,使用他們首創的療法進行治療。經過10個月的治療後,理查德再次進行核磁共振掃描,並在14日宣布結果。沒想到,結果顯示他腦中的惡性腫瘤並沒有復發,讓他相當興奮,直呼「我高興極了!」並感謝醫療團隊對他的照顧。不過理查德在受訪時表示,其實起初開始治療時,他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刻,不過後續情況逐漸好轉。而他也表示「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我的腦癌被治癒了,但很高興知道它還沒有復發,所以我還有更多的時間與我的妻子凱蒂和我的孩子一起享受生活。」
天明製藥企業第二曲線 從0到1創造再生醫療新里程碑
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6659,下稱:天明製藥)自1968年成立以來,以科學中藥、一條根、台灣清冠一號等產品聞名。在台灣製藥業中,天明製藥是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檢驗、製藥、銷售、醫療軟體和再生醫療GTP細胞製備場所的公司。天明製藥在產業界的投入速度和準確度相當快且準,詹詠寧董事長表示中醫藥、再生醫療及醫療軟體,現為天明製藥最主要的產業服務發展目標,目前已服務超過1962家基層中醫診所和702家合作藥局,市場覆蓋率近60%,形成一個整合型服務鏈。再生醫療領域,天明製藥在短時間內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於2018年開始建置「天明精準GTP細胞製備中心」,成功獲得臨床IND試驗計畫的批准。在詹詠寧接任董事長的帶領與傳承,於申請後期的一年內連續獲取TAF檢測實驗室(編號:3982)及GTP細胞製備場所(編號:TP112C032)認證。天明精準GTP細胞製備中心專注研發和生產免疫細胞治療與細胞委託產品,已成熟的製備技術服務《特管辦法》開放項目,接受醫療機構委託生產NK自然殺手細胞。未來,會因應法規的調整,投入研發製程。「天明精準TAF檢測實驗室」(編號:3982)業已通過符合主管機關規範標準的受託檢驗單位,檢驗把關細胞品質。天明製藥詹詠寧董事長表示,回歸在醫療選擇權上,希望台灣能加速通過法規為癌症患者能提共更多的治療選擇。(圖片提供/CTWANT拍攝)之所以選擇進入免疫細胞治療領域,而不是免疫藥物治療領域,天明製藥詹詠寧董事長表示原因有兩點。首先,製藥產業有西藥、中藥,另一塊則是生物製劑三個領域,天明製藥希望臺灣加速通過完善政策和法規,讓俱備GTP資質的細胞製備場所,未來能生產高品質的細胞產品,受益醫療機構和民眾。其次,天明製藥希望通過細胞治療的研發和臨床應用,為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整合治療選擇。 除此之外,天明製藥也積極投入臨床合作已跟亞東紀念醫院投入合作研發腫瘤浸潤淋巴球TIL細胞先端技術。延攬國內腫瘤內科權威醫師賴基銘教授擔任醫療長,提升與醫院和學術機構進行臨床研究和技術交流的橋樑。人才是公司寶貴的資產,使得天明製藥投入再生醫療領域,能以跨界合作和知識共享的方式,加快研發和推廣,同時更努力舉辦各式再生醫療論壇,期許提升台灣再生醫療領域的服務新契機。天明製藥在免疫細胞治療癌症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更專注於研究NK自然殺手細胞技術的增殖,這種先天性免疫細胞具有強大的毒殺能力和高效的作用機制。許多醫師也指出,末期病患的免疫系統已難以提供有效的自體免疫細胞。如果能夠提早應用細胞治療方法,將有望使更多病人獲得有效的救治。目前,已經成功申請通過「實體癌第四期」的治療,新案「第一至三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治療計畫案已接受主管機關審查,這些治療適用多種常見實體癌患者。 臺灣細胞治療經過主管機關多方研議,參考歐美與日本雙軌制管理模式在2018年通過《特管辦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美國產業界與病人在2015年推動「right to try」運動,希望病人更早使用再生醫療。因為過去,當癌末病人在已經失去其他治療選擇時,只能去日本接受治療,這個運動的興起促使人們關注台灣末期癌症患者無法合法獲得這種先進治療方式的問題。詹詠寧董事長說明:「目前天明製藥與台北中山醫院合作成立了中山天明細胞治療中心,邀請專業臨床醫師,包括:賴基銘醫師、李世明醫師、吳濬哲醫師、施俊雄醫師、陳文哲醫師等人,根據《特管辦法》,已經通過CIK自體免疫細胞治療 「實體癌第四期、第一期至三期實體癌,經標準治療無效;癌症別:肝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直腸癌、頭頸癌、胰臟癌(第四期)、肺癌、卵巢癌、腎臟癌、乳癌(第一到三期)」、NK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癌第四期,癌症別: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卵巢癌、乳癌、胃癌、腎臟癌、頭頸癌(含鼻咽癌)、食道癌、神經膠質母細胞瘤、胰臟癌」和自體脂肪幹細胞計畫(用於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的治療方案,並提供精準醫學檢測,以服務民眾。」天明製藥為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尤其對於傳統治療無效或無法進行其他治療的患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圖片提供/CTWANT拍攝)台灣是全球第二個將細胞治療列為常規醫療的國家,這對於台灣人民在癌症治療和退化性疾病方面是一個新的里程碑。而天明製藥在癌症治療領域的努力和成就將為國內外需求者帶來巨大的幫助。在免疫細胞治療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尤其對於那些經歷傳統治療無效或無法進行其他治療的患者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透過增強免疫系統的能力,這種治療方法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對抗癌細胞,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生活品質。 天明製藥除了與台北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光田綜合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安醫院雙十分院提出了治療計劃。此外,他們也在推廣國際醫療,讓海外的癌症患者、恩慈治療等有需求的患者來台接受治療。治療結束後,這些患者可以返回居住地並繼續追蹤和持續照護,以滿足患者在治療需求方面的互助互惠,透過雙管齊下的方式,希望更好地照顧全民健康。 天明製藥在細胞治療領域的耕耘和創新,詹詠寧董事長接任傳承,帶領團隊共同創造企業發展第二曲線。從0到1投下龐大的資金與人力,不斷研究發展,回饋社會,促使傳統中藥邁入現代化、期望在經營團隊帶領及全體同仁努力下,發揮團體共榮的精神,繼續推動中西醫整合與再生醫療發展,提供患者高品質產品,使製藥產業更加卓越成長。
頭痛別輕忽!3大症狀恐是「原發性腦瘤」 如何檢查、治療?醫師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55歲陳小姐,本身無高血壓、糖尿病等。近半年來頻繁頭痛,曾至診所就醫、服用受止痛藥緩解,但時間一長,止痛藥越來越沒效,甚至晚上睡覺會因此痛醒,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陳小姐認為「頭痛」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或更年期的關係,因此沒有太過理會。不過,漸漸發現自己握力變得差,拿東西不穩,影響平常生活功能,到大醫院檢查後發現左側大腦竟有1顆4公分大的腦瘤,病理診斷為第四期惡性腦瘤。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表示,惡性腦瘤分為原發性及轉移性腫瘤,原發性腦瘤有3大常見症狀,一般臨床上常見初次診斷就是第四期惡性腫瘤,因此民眾不可輕忽。原發性腦瘤病程進展快 3大常見症狀應注意一般惡性腦瘤以「轉移性腫瘤」居多。不過,謝政達主任指出,腦部是由許多神經細胞、膠質細胞組成,若因某些原因產生突變,就會形成所謂的「原發性惡性腦瘤」,其中原發性惡性腦瘤又以「惡性膠質細胞腫瘤」佔大宗。原發性惡性腦瘤的發生很少與「遺傳 」有關。此外,謝政達主任提到,病人常常初次診斷就是第四期惡性腦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它發病時間短且腫瘤侵犯進展速度快,對於治療反應效果都較差,病人存活時間也相對較 短。因此,若有疑似症狀應提早診斷、接受治療、詳細的腫瘤分子基因評估,才能爭取最大的存活機會與時間。謝政達主任表示,「原發性惡性腦瘤」依照腫瘤侵犯不同的功能區域會有不同的症狀,但一般病患有3大常見症狀,包含:頭痛:腦瘤侵犯會造成顱內壓上升,因此常有頭痛症狀,尤其晚上會被痛醒,須特別注意癲癎發作局部的神經功能障礙:包含記憶力變差、肢體力量變差、視野模糊、失語症、走路不穩、認知功能變差或個性情緒的改變等。 有症狀要做哪些檢查? 腦瘤又該如何治療?目前,腦部的核磁共振(MRI)檢查是最標準的腦瘤診斷工具。謝政達主任提到,依核磁共振的結果,可再搭配核磁共振光譜(MRS)、腦部血流灌注掃描、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術(CTA),或核磁共振血管攝影術(MRA)等,進一步評估腫瘤位置、結構組成、支配血流走向及腦部侵犯程度。而原發性惡性腦瘤的治療方向有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腫瘤電場治療。不過,各項治療各有其優缺點,像手術要考量正常神經、腦組織保留範圍;化療只有2種藥物被證實對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有效,且都可由健保給付,但有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白血球過低、免疫不全或出血等。放療可能會有落髮、皮膚紅腫脫屑、噁心、嘔吐或食慾變差等情形。而腫瘤電場治療則是以非侵入性穿戴在頭上的裝置,利用特定頻率的電場,進而使腫瘤細胞死亡,雖被證實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但治療費用高,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需自費使用。謝政達主任提醒,原發性惡性腦瘤的患者在治療前,應在治療前做詳細評估,並與醫師詳細討論,選出適當的治療方式,以爭取最大的存活機會。
他時常頭暈還聞「怪異硫磺味」 就醫竟患腦瘤
一個神秘惡臭,竟然改變了他的人生。英國一位男子時常感到頭暈目眩,還會聞到怪異的硫磺味,沒想到他就診後,還發現他竟然得了腦瘤,所幸大小不到1.2公分,手術切除後目前狀況穩定。據《紐約郵報》報導,47歲的但齊格(Neil Danziger)在2020年12月開始感到頭暈目眩,他還聞到火柴或煙火味,這些味道據他形容就像硫磺。但齊格說,通常他如果一直在做事,當他坐下來時,硫磺味就會隨之而來。為此,齊格感到有點擔憂,於是他去看了醫師,他以為自己的奇怪症狀可能跟血液阻塞有關,因為他過去有高血壓和膽固醇,阿公也曾在60歲時死於心髒病。怎料,檢驗結果出爐,但齊格罹患了一種侵襲性腦瘤。不過醫師很樂觀,因為腫瘤很小。但齊格說,「我聽說過有人患有李子或蘋果大小的腫瘤,而我是一顆豌豆。」在隔年2月8日,齊格感手術切除腫瘤。但齊格回憶,他們對他的康復很滿意,手術隔天感覺還好,只有腦袋一側有點痠痛,那是他們做過手術的地方。但齊格手術後,他開始進行為期半年的化療,現在也會定期追蹤病況。此外,在但齊格做完第5輪化療的幾天後,他和老婆維多利亞參加了2022年腦腫瘤研究希望之行募款活動,為腦腫瘤研究籌集了1.9萬美元(約新台幣58萬元)。而他們認識了很多朋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慈善卓越中心更邀請夫妻和研究膠質母細胞瘤的科學家交談。
動物園公布團團逝世主因 原來腦袋長了「這東西」
台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去世當天,園方即完成病理解剖工作,詳細報告結果19日公布,確定團團罹患原發性腦瘤導致癲癇,牠更是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的首例。團團11月19日在深層麻醉中沉睡,當日下午1時48分確定心跳停止,園方並於下午2時30分開始進行完整病理解剖,執行各臟器變化、器官秤重、採樣等動作,直至晚間7時結束。台北市立動物園醫療照管團隊及野生動物醫療顧問團召集人劉振軒說明,團團大腦重量為260公克、體重107公斤,兩者比重為1:412,正常大貓熊則是1:238,顯見團團大腦細胞被大量破壞,已嚴重萎縮。此外,動物園解剖得知,團團左側大腦出現大面積組織液化及壞死情形,進一步透過大腦組織切片染色檢測,發現該處多個細胞呈現不規則型。劉振軒說明,上述特徵即為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會導致腦部有腫瘤,出現癲癇、頭痛、嘔吐、視覺受損等症狀。劉振軒指出,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通常好發於人或犬隻身上,圈養的大貓熊則有10%會發生癲癇。由於大貓熊本身數量極少,團團發生癲癇的原因目前無法探究,僅能知道該腦瘤不會遺傳給圓仔與圓寶。劉振軒查閱資料後發現,大陸成都動物園過去有1隻雌性大貓熊「科琳」,亦曾因星形膠質細胞病變患上腦瘤。他指出,科琳患上的是較為惡性的第4級「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故病症比團團還嚴重。他說明,團團是繼科琳因星形膠質細胞病變患腦瘤的第2例,若以病名來區分,團團是罹患「肥胖細胞型星形膠質細胞瘤」的首例。
壯男常半夜驚醒「醫誤診焦慮症」 拖1年查出是癌症:只剩1年壽命
身體若有不舒服,一般人都會選擇看醫生,沒想到發生誤診的情況。美國阿克斯布里(Uxbridge)有一名45歲男子羅賓(Robin Hendley),常常在半夜醒來,感覺心臟病發作,但醫生診斷是焦慮症,結果最後檢查發現是癌症,只剩下一年壽命。根據《鏡報》報導,羅賓是一名駕訓班教練,身體一向健康,每個禮拜會上健身房6次,但就在2年前,他突然會在半夜醒來,伴隨耳鳴、視力模糊和頭部劇烈疼痛等症狀,而且喘不過氣,像是要心臟病發作一樣,「我感覺有人打了我的臉,像是被打了一巴掌,或是被板球拍擊中」,雖然看過醫生,但醫生認為是他太過焦慮導致的心理毛病,但他內心知道,不只是單純的焦慮,直到做了磁振造影檢查,才總算查出病因。羅賓去年10月得知,他的大腦左側顳葉長了約5公分的腫瘤,診斷是4級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最具侵襲性的腦腫瘤。根據統計,正常人壽命大約只能活12個月,這個消息讓他難以接受,難過表示自己早預料到壞消息,「我知道這不僅僅是焦慮症狀,但醫生一直告訴我,不可能是癌症,因為我身體健康」。羅賓做了磁振造影檢查,才查出真正病因。(圖/翻攝自Robin Hendley臉書)羅賓接受一連串手術,只能盡可能切除腫瘤,為此還要接受6周的放療和化療,而且要放棄12年的駕訓班教練的工作,「我熱愛工作,從來沒有不想去上班,那是感到最舒服、最快樂的地方」,他甚至開始思考,葬禮會是什麼樣子,「有誰會來參加呢?」經過廣泛的研究,羅賓找到新的治療方法,是透過訓練身體讓身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目前為止已經花費了4萬英鎊(約143萬新台幣),甚至必須貸款才有錢付手術費用,預估他還要接受3次治療,每月至少花費2.5萬英鎊(約90萬新台幣)。因此,友人發起了募款活動,到現在已經累積超過2萬英鎊(約72萬新台幣),目標是20萬英鎊(約717萬新台幣)。羅賓感謝這些善心人士,讓他可以盡可能活著,「沒有他們,腫瘤會很快帶走我的生命」,對於任何人的捐款,他都無比感激。
飯店大亨領軍台灣本土新藥開發團隊 催生惡性腫瘤小分子標靶藥全因這個心願
逾20年專注癌症、神經退化性與罕見疾病等新藥開發的長弘生物科技,已研發針對惡性腫瘤的小分子標靶新藥Cerebraca Wafer,將在花蓮慈濟、台北三軍與台中榮民總醫院完成二期臨床實驗,且準備在知名國際期刊Cancers發表,該支台灣本土研發團隊的突破不僅振奮醫藥界,也正籌備透過上市尋求國際合作。長弘生技創辦人、總裁陳和錦與董事長兼執行長周姵妏博士搭檔,多年來耗費許多心力與經費,一頭栽進重症患者新藥開發領域,兩人皆說,「是看到家人受到疾病苦痛而發願有機會回饋社會,能夠支持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的惡性腦瘤等藥物開發,是一種緣份。」出身中壢的陳和錦在家中排行第六,兄弟姊妹有九人,父親曾在瑞芳當礦工養活一家,國中畢業後在台中沙鹿高工半工半讀畢業,退伍後與友人創業賣電腦,在廢五金事業失利後到新加坡東山再起,攢到人生多桶金,並於15年前回到台灣入主日月潭、阿里山、嘉義等飯店,並投入新藥開發生技領域。花蓮慈濟院院長林欣榮教授為腦科學權威之一,擁有40年臨床醫療、臨床試驗經驗(左一),現擔任長弘生技顧問,右二為長弘生技創辦人、總裁陳和錦與周姵妏博士。(圖/長弘生技提供)陳和錦口中所說的家人即是他的母親,當年遍訪名醫尋找藥物,希望藉此緩解母親的病痛的過程中,得知林欣榮教授於2002年起即開始思索對抗惡性腫瘤的解決之道,與韓鴻志教授從中草藥萃取抗癌成分分析,驗證當歸分離小分子能針對腦癌等有抗癌療效,加上邱紫文教授加入團隊,展開藥物合成、劑型研究與製程開發。第一片攜帶抗癌小分子緩慢釋放錠片Cerebraca Wafer,於2006年問世;而陳和錦接觸了解該團隊的研究後,決定加入一起催生新藥,於2010年成立長弘生技,目前長弘團隊包含臨床醫學、病理、製藥生化等共二十多名專家所組成,已有超過100項專利等成果。長弘生技董事長周姵妏表示,多年來看到林欣榮教授這支研發團隊耗費心力研發藥物,身為患者家屬更能感受他們的付出與努力,也決定實際行動支持他們開發新藥的決心。周姵妏指出,以針對惡性腦瘤的Cerebraca Wafer來說,在治療復發惡性腦瘤的臨床一期試驗展現令人振奮的治療效果,受試者在傷口癒合、腦部相關不良反應等的安全性反應佳,無腦腫,接受最高劑量6片Cerebraca Wafer患者的最高存活期已經超過19個月,相較其他主流藥物多出2~3倍。一位患者的惡性腦瘤生長於脊椎處,由於治療手術無法切除中樞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接受醫師建議為Cerebraca Wafer專案恩慈試驗案,於術後腫瘤逐漸萎縮消失,現已存活超過兩年。(圖/翻攝長弘生技報告)長弘Cerebraca Wafer治療再復發腦癌臨床一期試驗的論文報告,也已經被知名的Cancers國際期刊接受刊登,能受到腦瘤界專家學者審閱,獲得同意發表,等於是對長弘所做的臨床數據一種認同與背書。周姵妏也提到,還有應用於治療胰臟癌之EF-009,已通過美國FDA與台灣衛福部核准,即將展開一期臨床試驗;針對漸凍症適應症之藥物之一期人體臨床亦 計劃於今年進行。目前長弘持續開發藥物陸續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後,將拓展包含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小腦萎縮症、肝硬化、肺纖維化等適應症,並可望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Cancers國際期刊日前刊登出長弘Cerebraca Wafer治療再復發腦癌臨床一期試驗的論文報告,圖中為腦部切片。(圖/翻攝Cancers國際期刊)
恐怖高中近百人「長腦瘤」 疑「這原因」患病率高出平均值330倍
美國紐澤西州的一所高中,有近百人「集體長腦瘤」,這起令外界相當驚訝的事件,源自於50歲男子魯皮亞諾(Al Lupiano),他罹患罕見惡性腦瘤後被治癒,但他44歲的妹妹,同樣罹患惡性腦瘤在2月病重離世。不過經發現,這對兄妹就讀的科洛尼亞高中(Colonia HighSchool),也有94名腦瘤患者,據醫師表示,這所學校在過去20年間畢業學生的發病率比平均高出330倍。魯皮亞諾和妻子蜜雪兒。根據《每日郵報》指出,魯皮亞諾在妹妹病逝後,懷疑兩人曾就讀的高中,位在伍德布里奇(WoodbridgeTownship)的科洛尼亞高中,可能是造成他們罹患腦瘤的原因。他在臉書上創立社團,詢問當地人是否認識和這所高中相關且生病的人,結果不到6周時間,他接獲94名相關病例,這些人多數畢業於1975年至2000年間,也有2014年畢業的人罹癌。對於這所高中校友爆發集體罹癌事件,也引發目前的附近住戶和就讀於這所高中的1300多名學生恐慌。這94人被診斷出不同類型的原發性腦瘤,像是惡性的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聽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血管母細胞瘤(Haemangioblastoma)和腦膜瘤(Meningioma)等病症。包括魯皮亞諾的妻子、同樣是科洛尼亞高中的校友,她也被診斷出罹患腦瘤,魯皮亞諾認為,造成集體患病的罪魁禍首是「電離輻射汙染」,他指控這所高中建於1967年,距離校地19公里外有一間專門用來開發原子彈的鈾礦石工廠,雖然工廠於1967年關廠,但魯皮亞諾質疑有部分受輻射汙染的土壤被用來填入學校操場。報導也引述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的數據顯示,這種罕見癌症的發病率約只有10萬分之3.21,然而,科洛尼亞高中字1955年到1975年間的發病率卻是300分之4.2,足足高出平均值的330倍。對於這所高中校友爆發集體罹癌事件,也引發目前的附近住戶和就讀於這所高中的1300多名學生恐慌,根據伍德布里奇市長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對學校採取可能措施,像是進行各項輻射評估,採樣室內空氣以檢測氡(Radon)元素的濃度度,試圖釐清校友們罹患腫瘤的真正原因。
妻懷孕!腦癌爸留「愛的叮嚀」給肚中女兒 苦撐3年仍不敵病魔
父親的愛!澳洲一名患有腦癌的爸爸,為了見證女兒的出生,強忍疾病和治療帶來的不適,但最後仍不敵病魔離世,享年33歲,他在生前製作一些影片,還給家人寫了幾封信,並特別寫成了一本書,十分賺人熱淚。根據《太陽報》報導,這名男子叫做史考特(Scott Ferguson),他和妻子潔咪(Jaymie)在2010年相識展開交往,2018年他在一家賣場突然昏倒,被送醫急救,結果被診斷出第4期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侵略性且發展迅速的癌症。即使如此,2人還是深愛著對方,並於2019年結婚,10個月後成功懷孕。(圖/翻攝自jaymie.ferguson IG)為了肚子裡的女兒,史考特拍攝許多「愛的叮嚀」,還寫了一本書,希望女兒始終要追尋自己的夢想,爸媽都會為她感到驕傲,「只要每天微笑,一切都會變好的」,並表示會和她一起度過人生大事,「當妳結婚時,我會牽著妳走入禮堂」,字字句句充滿家人的愛。(圖/翻攝自jaymie.ferguson IG)史考特總共進行了2次手術、56次放射治療和10個月化療,醫師表示:「如果夠幸運的話,還可以多活一年半」,根據過往案例,這類病患平均可以活12至18個月,沒想到他奇蹟般地多活了3年。遺憾的是,史考特最後沒等到女兒出生,在3月31日病逝,直到過了4個星期,女兒終於在4月27日來到這世上。潔咪升格為媽媽,在Instagram寫下:「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最悲傷的時刻」,開心的是女兒的出生,但史考特已經看不到。她表示,史考特會是個偉大的爸爸,「女兒還在肚裡時,他常常對著肚皮說話」,他絲毫沒有放棄,一直照顧我和女兒,直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電波幅射恐懼2】有溫度的婚禮攝影師腦長瘤 新人打氣盼康復
42歲張姓婚禮攝影師曾被許多新人稱讚為「有溫度的攝影師」,他在年初爬山時突然頭昏,沒多久又在工作時暈倒在地,向醫院求診後發現腦部有2顆腫瘤,11月初停止所有婚攝工作,自己搬到小旅館獨居,實驗腦瘤是否與住家外電線桿變電箱所產生的輻射有關係;他的病情讓曾經被拍攝過的新人及親友擔心不已,期盼可以盡快好轉。現在獨自生活、不想露面的張姓攝影師說,因為醫師診斷腦部有2顆腫瘤,且一顆成長速度較快,不得已只好將手頭上的工作盡速完成,或請別的攝影師替代;他說,母親與大姊都是因為原發性的惡性膠質母細胞瘤(腦瘤)病逝,同棟5樓一位阿嬤也因為腫瘤離世;如今自己也因為變電箱桶的緣故,必須搬離,變成有家歸不得,實在很難堪。張姓攝影師在榮總住院觀察期間,住院醫師還曾經對習慣帶照相機的他說「你好像很熱愛這份工作(婚禮攝影)」;張姓攝影師說,因為婚禮攝影工作,不只是賺錢的工作,還是充滿人性的工作啊!國內知名「新娘物語」推出的《66個愛的婚禮故事》圖文故事書中,其中有段介紹張姓攝影師的文字,「婚禮照片就是一種沒有聲音的真實紀錄,當新人習慣我的鏡頭,也越能在婚禮做自己,而我也能透過說書人的角色去詮釋這場獨一無二的婚禮紀錄。」字句裡可以看到張姓婚禮攝影師對自身工作的喜好與態度。對於「有溫度的攝影師」罹患腦瘤正在與生命搏鬥,新人及親友們也紛紛留言加油打氣,希望攝影師能盡快好起來,再為新人們拍攝最有溫度的照片;攝影師的三姐告訴本刊記者說,2年前因腦瘤全身癱瘓的母親都是弟弟隨伺在側、全程照顧,如今變成弟弟自己親身經歷同樣的症狀,難免會心情低潮與厭世,希望大家能幫忙加油打氣,讓他度過難關。圖說3:(圖∕張攝影師個人臉書截圖)張姓婚禮攝影師腦部發現腫瘤,新人得知後紛傳訊息加油打氣。(圖/張攝影師個人line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