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
」 腦瘤少年每天喝水9公升「情緒暴躁易怒」竟是腦內長腫瘤 醫示警4症狀
攝取足夠的水分,對維持生理機能有很大的作用,但若是喝太多水,也會影響身體健康。中國廣州一名16歲少年,每天要喝水9公升,而且短期記憶竟然像流水,馬上就忘記,檢查才發現腦內長腫瘤。據《廣東新聞》報導,少年從去年5月多次住院,但每天仍問醫生同樣的問題,「醫生,你是哪裡人?」、「你有吃的嗎?」這2句是他的口頭禪,初次被家人發現異常是在2021年暑假,當時飲水量驚人,「一桶18升的家庭桶裝水,他1個人2天就能喝完」,原本擔心是腎功能問題或糖尿病,但檢查顯示正常,後來喝水量有稍微減少,便沒進一步就醫。然而,少年2022年10月行為變得異常,很容易被激怒,被以為是青春期憂鬱症治療,卻沒有好轉,還出現視野缺損,走路時常摔跤。直到2023年3月才檢查出鞍區占位,醫生懷疑是膠質瘤或顱咽管瘤,並進行腫瘤切除手術,病理診斷為生殖細胞瘤,豈料之後卻開始出現短期記憶障礙,體重從110斤爆增至150斤。少年短期記憶變差,而且情緒變暴躁。(圖/翻攝自廣東新聞)為了尋求進一步治療,家人2023年5月帶少年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醫生初次會診懷疑是純生殖細胞瘤,但複檢發現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數明顯升高,認為是混合型生殖細胞腫瘤,而且有復發跡象,加上內分泌紊亂合併肺部感染,反覆出現發熱、渾身浮腫、情緒煩躁,必須盡快放化療,否則會擴散。最後在家屬的同意,進行了放射治療控制腫瘤。少年經過4次放療,體溫終於恢復正常,情緒也穩定下來,目前正在接受化療,每日喝水量也控制在3公升左右。醫生指出,少年的腫瘤生長在鞍區,對下丘腦產生壓迫或侵犯,從而引起一系列下丘腦綜合症,包括多飲多尿、記憶障礙、情緒波動、食慾異常、體重變化、體溫調節異常等。對此醫生提醒,尿崩症、視力障礙和垂體功能低下是鞍區生殖細胞腫瘤典型「三聯症」,若出現多飲、多尿,伴有視力減退、內分泌紊亂,要高度警惕,及時就醫檢查。
昏迷5年男子在安寧病房聽周杰倫《雙截棍》 竟突跟著打節拍
奇蹟!大陸遼寧有位患有惡性腦膠質瘤的男子,已昏迷5年之久,豈料當他在安寧病房聽到周杰倫的歌曲《雙截棍》時,竟突然用手指跟著打節拍。消息一出,便立即引起網友熱議。據《齊魯晚報》報導,在遼寧大連市的第四人民醫院安寧病房內,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在21日為昏迷5年的小強過生日,在播放到周杰倫的歌曲《雙截棍》時,小強竟奇蹟般的用手指跟著打節拍,見到此景的人員們都瞬間嚇傻了。該科主任黃醫師稱,小強5年前患有惡性腦膠質瘤,做過幾次手術,但效果並不好,於是來到了安寧病房。而在十幾年前小強的父親過世了,媽媽多年來獨自帶著孩子長大十分辛苦。媽媽說兒子從小到大最愛聽周杰倫的歌,但自己以前從未給他放過周杰倫的歌曲,這還是第一次,大家都很開心。消息一出,便立即引起熱議。網友紛紛留言為小強送上祝福,「音樂可以撫慰人心」、「多給他放杰倫的歌,也許聽得到只是動不了,多聽能夠激勵人心,激發求生慾望」。
10歲女童被誤診 罹「罕見腦癌」無法治癒…只剩幾個月生命
比悲傷更悲傷的真相!澳洲一名10歲女童今年初因為眼睛問題就醫檢查,但醫生診斷認為是常見的兒童視力障礙,怎料病情急轉直下,才發現罹患的是具侵襲性的腦腫瘤,被宣告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女童伊薇(Evie Whipps)在家人眼中非常善良,富有愛心和同情心,今年2月因為眼睛從左向右快速移動,到醫院檢查,診斷為眼球震顫,是兒童視力障礙常見的類型,隨後便回家休養。萬萬沒想到醫師誤診,1周後對大腦做了磁振造影,驚覺是「瀰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瘤」(DIPG)。醫師遺憾表示,位於伊薇大腦底部的腫瘤無法動手術,存活機率接近0%,即使不能治癒,仍進行為期6周的放射治療,試圖縮小腫瘤並緩解症狀。不幸的是,腫瘤會導致健康狀況和恢復功能衰退,8月份時侵襲小腦,使得她失去說話的能力。媽媽皮雅(Pia Whipps)向《每日郵報》透露,家人試圖在伊薇情緒低落、努力面對日益衰退的能力時,和她一起活在當下,享受珍貴的快樂童年,雖然接下來的幾個月,可能是伊薇生命的最後時刻,但友人幫忙建立募款活動,希望能籌到資金,讓一家人待在一起,度過每一刻,不錯過任何事情。
千萬富翁疑遭「親兒子設局」 關精神病院70天…她接1通電話驚:變下落不明
一次強制就醫,竟牽扯出千萬家產爭奪疑雲。中國湖北一名財產至少有千萬人民幣的62歲富翁,在與兒子發生激烈爭執砸了對方家後,被認定有精神疾病遭強制住院治療,儘管羅翁的親姊妹都嘗試證明他沒病,羅翁本人也拿出手寫申訴書,但至今仍被關在醫院,已長達70多天。據《紅星新聞》報導,從汽車修理工白手起家的羅翁,去年10月接受腦膠質瘤手術並順利康復,但出院後身體大不如前,還因家產分配問題多次與兒子、女兒爆發激烈爭吵,甚至驚動調解員處理。今年5月一場父親與兒子一家、女婿一家的借款償還與家產繼承權會議,不只不歡而散,更間接導致羅翁遭強制住院。羅子「在會議隔天」以爸爸因為「我換掉自己名下房產」的門鎖,不得其門而入暴怒,接著把他綁在椅子上、砸毀家中家具為由報警,羅翁被捕後遭送往精神病院。羅翁的手寫信。(圖/翻攝自微博)羅翁被強制住院消息,令他的姊妹與朋友們無法接受,並異口同聲說羅翁沒有精神疾病或徵兆,當地社區書記也證實羅翁在被違反個人意願情況下,遭家人強制送醫。但不論是警方或院方,都以「符合程序」來回應。羅翁姊妹指控院方,先稱住院15天就會放人,之後卻改口「第一次遇到這麼棘手病人」,繼續把人關在醫院,且他們只能在每週二和五與羅翁通話5分鐘,怒批「沒病也被關出病來」。羅翁則是直到7月,才向外界交出一封字跡扭曲的申訴信:「鄭重聲明,我沒有精神疾病」。對此,羅子反擊姑姑們,「如果他沒病,怎麼會被關這麼多天」,並直指姑姑們曾阻礙自己幫爸爸申請做精神司法鑑定。而就在雙方進入司法程序同時,羅翁外甥女8月14日接到他已經轉院,但下家醫院只有羅翁子女知道的訊息,導致羅翁形同與外界失聯,為事件增添更多詭譎色彩。
時常頭痛、頭暈就是腦瘤? 醫授腦瘤症狀、診斷、治療過程
一般認為腦瘤會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因此民眾若常有頭痛、頭暈問題,便會懷疑自己可能有腦瘤。但事實上腦瘤症狀並非如此單純,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腦腫瘤神經外科醫師莊銘榮表示,病人若有2大類情況,醫師才會懷疑有腦瘤生成。腦瘤引起頭痛比例不高 下列兩種情況才可能懷疑是腦瘤莊銘榮醫師說,病患頭痛是由腦瘤直接引起的比例不高,大部分的頭痛是頭皮血管或是筋膜所引起的。醫療上反覆「清晨性的頭痛」會被醫師懷疑有慢性腦高壓,會被醫師懷疑有腦瘤發生的可能。若是還伴隨著非腸胃道不適引起的「非預期性嘔吐」,不論是不是腦瘤引起的腦高壓,都是需要盡速就醫。腦瘤若是發生會直接影響腦部功能,因此除了慢性腦高壓引起的清晨性頭痛外,平常腦瘤症狀最常見的事「漸進性的神經功能變化」,例如:手漸漸無力、走路不穩、智能漸進式衰退、無表情、說話困難等。這種神經功能變化暗示腦部病變或是腦部腫瘤的正在發生,也是需要就醫進行相關檢查。腦部病灶先評估良or惡性 再決定下一步治療民眾若有腦瘤疑似症狀,應盡早就醫診斷,醫師會先進行影像學檢查,確定是否有腦部病灶,再評估病灶是良性或惡性變異,並進行下一步治療、追蹤。莊銘榮醫師指出,大部分的病灶都是良性的,如果是惡性腫瘤,目前最有可能是轉移性腫瘤,再來才有可能是原發性的腦部惡性腫瘤。其中,最常見的原發性腦部惡性腫瘤就是「惡性腦膠質瘤(glioblastoma,縮寫:GBM)」。莊銘榮醫師表示,通常這類腫瘤會建議手術切除,之後接受標準的放療加口服化療,並再進入第二階段治療,使用高劑量的口服化療藥。整個療程結束後,還需要進行影像追蹤。莊銘榮醫師提到,如果在影像追蹤的過程中,發現腫瘤復發了,醫生會再與病患討論後續的治療選擇。治療方式多如何選擇? 了解治療「黃金準則」回歸實證現在有許多新的腦瘤治療方式出現,民眾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法呢?莊銘榮醫師強調,所有的腫瘤治療都應該要回歸專業與實證,事實上目前每項腫瘤的治療都有它的現行最佳治療策略,也就是所謂的「準則(guideline)」,這代表的是目前科學實證支持的最佳治療手段。莊銘榮醫師提醒,與其追尋需要高昂花費、科學實證又未必足夠的新式治療,不如聽聽專業團隊建議,了解標準治療以及額外能夠增添的治療選擇。 腦瘤手術危險? 科技進步治療走向「精準治療」然而,現在惡性腦瘤,很高比例都需要先手術切除,後面再搭配輔助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結果。面對這樣的標準治療,民眾常常會擔心腦部手術後自己會昏迷不醒,或因此終生殘疾。莊銘榮醫師指出,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其實神經外科手術也一日千里,可以在手術中做各種功能性的神經電氣監測,或執行清醒手術等,保護病患的正常腦區,並把腫瘤做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而事實上也並非所有的腦部病灶都必須要用手術治療。莊銘榮醫師提醒,腦瘤應「精準治療」依每人不同的狀況、疾病型態,整合科學實證與醫療團隊的建議得到適當治療,而在這過程中,醫師不只擔任治療角色,也會提供陪伴與支持。此外,同時也是臺灣神經腫瘤學會秘書長的莊銘榮醫師提到,近年來神經腫瘤分類、標準有很大的變化,但疾病跟藥物的健保給付仍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很多病患得到新的疾病診斷,卻無法得到健保署合理的對待,近期學會也會再跟衛生主管機關協商,為病患爭取更好的權益。
20歲女頭疼吃藥2年不好 竟是27公分「裂頭蚴」寄居腦內
廣東省廣州市有名20歲女士,經常性頭疼、頭暈、嘔吐及肢體麻木,曾被診斷罹患腦膠質瘤,為此她連續吃了約2年的藥物,但病情仍得不到改善。近年該女士瘦了近12公斤,且每次頭疼程度都似腦袋要「炸」般。最終患者被確定是因感染曼氏裂頭絛蟲導致長期的病痛,醫生從她顱內取出27公分長的寄生蟲。綜合陸媒報導,女士每當頭疼發作必須靠服用止疼藥物緩解,她病症持續超過3年才找到引起症狀的罪魁禍首,醫生替患者進行腦部手術,從中取出27公分長裂頭蚴,取出時還處於存活狀態。裂頭蚴學名為曼氏裂頭絛蟲,是一種寄生蟲,形態為成蟲、卵及裂頭蚴。偶然寄生人體,一般無明顯症狀,可因蟲體物理和化學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適、微疼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裂頭蚴寄生人體可引起曼氏裂頭蚴病,危害遠較成蟲大,其嚴重性因裂頭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異。據悉,患者是在農村長大,有直接飲用生水的習慣,懷疑是因這習慣導致她裂頭蚴感染。生水看似清澈,但可能含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將生水喝下容易引發各類疾病。醫生提醒,避免喝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肉類,例如蛙肉、蛇肉等。
29歲人妻按摩聞到臭味「和警爭辯突抽搐昏倒」 醫檢查搖頭:是絕症
身體有任何異狀,一定要就醫檢查。中國有一名人妻,在按摩時聞到臭味,報警後竟然抽搐暈倒,醫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癲癇,沒想到竟然是絕症。一名去年剛結婚的29歲女子,因為工作關係,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頸椎常常不舒服,因此喜歡去按摩。怎料幾個月前按摩時卻出事了,當時她正在專心看劇,卻隱約聞到一股像是腐爛的臭味,其實她之前來按摩時,就聞到這股異味,只是沒那麼強烈,後來愈想愈不對勁,懷疑按摩院有什麼隱情,決定報警處理。警方到場後,將按摩院進行了一番檢查,但沒有發現異樣,於是將女子帶回警局做筆錄,雙方爆發爭執,她抱怨辦案人員不專業,明明有那麼濃烈的臭味,卻查不出任何東西,但辦案人員一臉無奈,因為他們已經將按摩院裡裡外外檢查了好幾遍,完全沒發現任何問題。過沒多久,女子突然臉色發紺、眼球上竄、瞳孔放大,尖叫一聲後就倒地不起,並伴隨陣攣性抽動,當下馬上被送到醫院。女子在按摩時聞到臭味,警方到場卻表示沒有。(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因為女子的症狀和癲癇類似,醫生初步懷疑是癲癇發作,女子丈夫表示,最近半年妻子有點奇怪,老是喜歡唱歌,「有時候一大桌人吃飯吃一半,她就會突然放下筷子唱歌,有時候晚上睡覺,上一秒還和我有說有笑,下一秒又會突然開始唱歌」,就連性格也發生很大的改變,以前脾氣很好,現在變得喜怒無常,有時早上起床還會頭痛,「我都懷疑她是不是精神出了什麼問題」。醫生聽完內心有種不好的預感,但仍懷疑可能是癲癇,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結果發現了癲癇波,而且腦內有病變,「顱內混雜密度」,代表很可能是膠質瘤,而且情況不樂觀,進一步做磁共振成像,推測是3級膠質瘤。女子確診3級膠質瘤。(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據悉,腦膠質瘤又被稱為「大腦殺手」,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占據了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7%,占惡性腫瘤的80%。世界衛生組織將腦膠質瘤分型為4級,1、2級因為瘤細胞生長比較緩慢、威力小,且不怎麼影響生活,所以又稱低級別膠質瘤,3、4級就很危險,因為生長速度快、預後差,被定義為高級別膠質瘤。腦膠質瘤的早期表現其實很明顯,女子確診就出現相關症狀,但身邊的人一直以為她是精神問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以致於發展成晚期,已經沒有辦法治療了。
美食作家4歲兒罹奪命腦瘤 奔走歐美求新藥…不敵病魔慟:不加油了
臉書粉專近7萬人追蹤的美食作家「便當夫人」,因為每天為5個孩子準備的精緻便當,透過社群平台的分享而打開知名度。但她在今年初卻無預警停止社群更新,原來是她的小兒子晨翔罹患無藥可醫的罕見惡性腦瘤,國內群醫束手無策,家人為了跟這種罕見的惡性腦瘤搶命,奔走了美國舊金山,甚至遠赴德國法蘭克福買藥,但全家能做的都做了,晨翔仍不幸在日前辭世,留下痛心的媽媽「便當夫人」,抱著孩子被病魔摧殘的病體,慟喊「不加油了」、「沉睡吧!受困在大腦內的孩子。」根據《蘋果新聞網》專訪報導,晨翔媽回憶當初孩子發病時的狀況,透露晨翔是在今年初的某個傍晚,突然開始嘔吐,一開始以為只是腸胃炎,但後來發現晨翔左臉沒有反應,頭部也出現不正常歪斜,嚇得他們趕緊送醫,結果竟發現腦部有一顆腫瘤,晨翔也隨即入住加護病房。後來晨翔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師陳信宏說,晨翔罹患的是「彌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DIPG), 這是一種長在腦幹的惡性膠質瘤,也是兒童腦瘤中最惡性的一種,國內目前沒有有效藥物可治,高達9成患者在2年內會病逝。由於就算接受化療、放療,晨翔可能也只剩1至2年可活,晨翔的爸媽開始跟老天爺搶命,開始到處奔走查資料,後來得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正針對DIPG等腦癌開發新藥。但在想爭取參與臨床試驗的前一刻,發現晨翔的腫瘤擴散,無法參與試驗;後來又透過病友得知德國或許有相關資源,晨翔爸再飛往德國法蘭克福買藥,為兒奔走千萬里尋覓良藥,但晨翔僅服藥2周,狀況便再度惡化。面對來勢洶洶的惡性腦瘤,晨翔雖然一度病情回穩,腫瘤生長速度好像慢了下來,但最終仍敵病魔,晨翔媽先是在臉書貼出黑白照片,用hashtag寫下「不加油了」、「放手也是一種愛你的方式」,並表示會好好陪晨翔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接著又在本月23日二度發文,證實晨翔已於22日晚間離世,並痛心寫下「沉睡吧!受困在大腦內的孩子」。晨翔爸媽當時也透過媒體專訪呼籲外界重視這項罕見疾病,「當你的孩子被宣告是DIPG時,請好好去了解這個病,不要猶豫,時間真的沒那麼充裕,請快為你的孩子尋找第二個醫療資詢」。
用手機講電話到底會不會致癌 牛津大學給答案:不會引發腦瘤
手機到底是不是個致癌物?這個說法已經隨著1990年手機的發明而爭論長達32年,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民眾是否常用手機,與腦腫瘤之間並沒有關聯。講手機到底會不會致癌?(圖/Pixabay)根據《每日鏡報》報導,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2001至2011這10年間,超過40萬名年紀從50到80歲的英國女性健康數據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罹患腦瘤風險的增加,和使用手機之間沒有絲毫關聯。這項發表於《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的研究報告指出,受試者在這段期間內的使用手機的方式和頻率都會被詳細記錄,目的是用來比對她們的健康記錄,研究團隊進一步追蹤了受試者後續是否罹患腦膜瘤、垂體腺瘤和聽神經瘤等3種不同類型的腦腫瘤。英國牛津大學最新一項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人們是否常用手機,與腦腫瘤之間沒有絲毫關聯。(圖/翻攝自每日鏡報)研究人員除了會計入上述的數據,還另外排除了可能導致罹癌的其他因素,例如個人年齡、BMI、酒精攝入量以及是否吸菸和運動的頻率。此外,在超過40萬筆數據中,部分受試者完全未曾使用過手機,也有重度用戶,結果顯示,使用手機和罹患腦瘤之間並沒有任何具統計意義的關聯。過去,世界衛生組織(WHO)隸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1年把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直指手機電磁波是導致人類罹機率增加的原因,甚至還出現「使用手機10年以上的人,在腦部罹患神經膠質瘤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的論點,針對IARC將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的作法,國內癌症專科醫師認為一般人不需擔心,因為2B級致癌物定義是指「在動物實驗有證據,但在人體沒有足夠證據會致癌」。
打麻將狂輸錢!他胡不了牌賠到脫褲 就醫驗出「致命病症」1年半過世
打麻將胡不了牌竟是疾病作祟!神經外科醫師顏君霖近日在節目中透露,一名咖啡師平時身體很健康,也沒出現任何異狀,不料他某天和朋友打麻將,卻怎樣都無法自摸或胡牌,因此慘賠了一褲子,讓他相當懊惱,後來因經常頭痛到醫院看診,竟被確診罹患惡性神經膠質細胞瘤,短短1年多後便撒手人寰。顏君霖日前在《健康2.0》節目中透露,該名咖啡師平常健康狀況良好,也沒感覺哪裡不舒服,不料有陣子和朋友打牌時,發現自己一直沒辦法自摸或吃胡,每次都輸到脫褲子,加上頭痛頻率增加,這才覺得不對勁,趕緊到醫院檢查,誰知竟罹患了第四期膠質瘤,即便用盡各種治療方法,仍在1年半後病逝。顏君霖在節目中分享收治個案。(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頻道)血液腫瘤科醫師戴承正補充,腦部惡性神經膠質細胞瘤的早期表現和中風有點類似,會伴隨頭痛、手腳無力、抽蓄、嘔吐、走路不穩等症狀,此外性格改變、視力模糊等也可能是腦部腫瘤的徵兆,即便早期就發現,存活率也不一定增加,但還是要盡早就醫。顏君霖提醒,腦瘤不管是惡性或良性都很棘手,像是有位患者的腦幹長出腫瘤,導致反覆出血,最後經過手術移除,雖然成功保住一命,但半身已接近癱瘓,必須靠拄柺杖才能行走,由此可知腦部風險非常高,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