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
」 膽結石 膽囊 腹痛 急性膽囊炎 白家綺「蛭間院長」成西田敏行最後公開亮相角色 米倉涼子慟:難過到說不出話
日本演員西田敏行今(17)日被發現在家中過世,享壽76歲。西田一生縱橫影視歌三業界,獲獎無數,在日本演藝界地位相當崇高,不過媒體也指出他生前好酒好菸,少於運動又愛吃肉,健康狀況頻頻亮起紅燈。如今因病離世,讓本月8號的派遣女醫電影版《劇場版Doctor-X FINAL》記者會成為西田敏行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曾與他共演7季「派遣女醫」的女演員米倉涼子為此難過表示,前一天還和西田聯繫過,自己更是在西田死訊傳出前1小時才在社群帳號上傳她與西田一同聚餐的照片,「如今悲傷到不知道該說什麼。」西田敏行1947年出生於福島縣郡山市,生父在他小時候去世,母親於他5歲時再婚,此後被大姨(母親的姊姊)與姨父收養。年少時,西田敏行常被養父帶去看電影,因此對劍戟片深深著迷,常幻想自己出現在大銀幕上;國中畢業後說服養父母,獨自一人前往東京讀書,並開始參與戲劇部的活動。西田1966年進入明治大學農學部,並同時加入日本演技學園夜間部。同年從明治退學,並全心轉往演技學園日間部,還想自組劇團結果沒有成功。但西田敏行也在1967年接到TBS電視劇《渥美清的眼淚》的角色,正式出道。同時,西田在1968年進入舞台團「青年座」演員養成所,1970年畢業成為青年座正式成員。並在其後公演《寫樂考》中初次以主角之姿亮相,其後也接連演出許多音樂舞台劇。另一方面,他在電視劇業界發展得十分順遂,從入行以來幾乎可說戲約不斷,也多次參演NHK門面擔當「大河劇」,包含《宛如飛翔》、《女太閤記》、《功名十字路》、《八重之櫻》、《西鄉殿》、《鎌倉殿的13人》等。即使年齡漸長,他依然參演了《白色巨塔》、《華麗一族》等膾炙人口的熱門劇組,2013年起更以「蛭間院長」的身分在《派遣女醫X》系列中登場,成為他之後10年間最穩定曝光的高知名度角色。除了演戲,西田也積極從事歌手活動,不僅替許多廣告、電視電影獻唱主題、片尾曲;還在《紅白歌唱大賽》擔任以主持人、歌手、評審等身分登台,而他幽默的談話技巧、身經百戰鍛鍊出的即興表演能力,也讓他在喜劇、綜藝節目中備受矚目。西田一生中獲獎無數,曾多次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提名、3度摘下影帝頭銜、「藍絲帶獎」最佳男主角、「報知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等,更在2008年接受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是日本演藝圈地位最崇高的幾名男演員之一。日媒指出,西田敏行生前好酒好菸,食量也很大,還偏愛吃肉不太喜歡吃蔬菜。至於運動方面,除了每隔幾個月打一次高爾夫球外,基本上不做運動,不太健康的生活習慣讓他的健康狀況不算太好。西田2001年罹患脊髓型頸椎病變,導致他頸骨變形、四肢麻痺,2003年也曾因心肌梗塞緊急住院,2016年則是從家中床上掉下來,導致頸椎半脫位,之後又被發現患有膽囊炎。為此,西田這幾年出演作品時,大多是以坐著的方式演出,這幾年被媒體拍到時大多坐著輪椅。西田敏行17日中午被發現在東京住宅中過世,在他離世前,曾在10月8日出席派遣女醫X電影版《劇場版Doctor-X FINAL》記者會,如今想到這是他最後公開亮相的身影,令大批影迷與演藝圈好友都難以接受。西田敏行10月8日出席派遣女醫X電影版《劇場版Doctor-X FINAL》記者會,成為他最後公開亮相的身影。(圖/翻攝X/@DoctorX_tvasahi)曾與西田多次共同出演「派遣女醫X」系列的女演員米倉涼子就表示,自己前一天還和西田聯繫過,自己更是在西田死訊傳出前1小時才在社群帳號上傳她與西田一同聚餐的照片,她透過社群發聲表示,「突然收到西田先生的死訊,難過到完全說不出話...前天才跟他說,會貼出我們的合照。真的很難過,很難過,到現在還無法相信。」
濫用瘦瘦筆!狂吐一個月食道出血 專家提醒「6種人不適合打」
許多民眾為減肥使用時下流行的「瘦瘦筆」,但瘦瘦筆是藥品!瘦瘦筆為一種「類升糖素胜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賀爾蒙藥品,稱作GLP-1受體促效劑。目前食藥署已核准的GLP-1受體促效劑藥品中有4種(liraglutide、semaglutide、dulaglutide及lixisenatid),適應症均為治療糖尿病或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但僅有liraglutide及semaglutide的核准的適應症可用於體重控制。南投衛生局陳南松局長表示,即便liraglutide及semaglutide經醫師處方可用於體重控制,但民眾仍應遵循醫囑,在藥品核准的適應症及用法用量下正確使用,例如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成人BMI在27至30間且有一項體重相關疾病等,並配合飲食控制體重,才能瘦得健康有元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曾受訪表示,臨床上遇到一名個案,施打兩、三次後嚴重併發嘔吐連續一個月,照胃鏡發現,吐到胃疝脫,就是嘔吐到胃凸到橫膈膜的位置,導致更容易胃食道逆流,並且食道裂出血,已無法吃東西只能住院持續觀察,連續就醫都難以改善。姜冠宇說,瘦瘦針的臨床試驗顯示約有5%至9.2%的患者會發生噁心和嘔吐,數字看來無感,但真的產生副作用相當可怕。營養師高敏敏則提醒6種人不適合打瘦瘦針,分別是孕婦或哺乳媽咪、18歲以下及75歲以上者、膽囊炎患者、胰臟癌患者、個人或家族有甲狀腺 髓質癌病史、第二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陳南松呼籲民眾注意,前述藥品均為醫師處方用藥,皆須經醫療診斷後,由醫師針對適應症開立處方籤,民眾亦須留意自身病歷的處方合理性及與醫師討論使用方式及劑量等。為加強管理糖尿病治療用GLP-1 agonist注射劑藥品之流向及使用稽查專案,南投衛生局今年度共查核9家次,未發現違規情事。民眾有減重需求,應先從改善飲食習慣做起!適當的飲食形態配合適度的運動,才是減重路上的好幫手。藥物減重也應先諮詢專業合格的醫師或藥師,倘出現身體不適等情況,應先停藥並立即尋求專業醫藥人員協助。
早起嘴巴又臭又苦?醫曝需注意「5疾病」 糖尿病、肝炎都被點名
您有起床時的口氣困擾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提醒,若一早起床,嘴巴裡「又苦又臭」,可能是健康拉警報的前兆!除了有可能是胃酸逆流、口腔衛生不佳外,還有可能是因為肝炎、膽囊炎、乾燥症,甚至是因為罹患糖尿病所導致。黃軒在臉書粉專PO文發文指出,有些人有早上起床後,感覺自己嘴裡又苦又臭的經驗。這種情況雖然不少見,但也不應該被忽視,因為口腔苦臭的原因,很可能涉及下列5種健康問題。●胃酸逆流與消化不良:如果早上醒來時嘴裡常常有一股苦味,並伴隨著異常的酸臭味口氣,那麼你可能正經歷胃酸逆流。胃酸逆流會將胃酸或膽汁帶回到食道,甚至到達口腔上來,從而引發口腔苦味和臭味。這種情況通常與「晚餐吃得太飽或太晚」有關。建議睡前避免吃重口味或油膩的食物,且晚餐後2、3個小時後再上床休息。●肝膽功能異常:肝膽系統負責膽汁的生成與排泄,而膽汁的積累或排泄不暢,可能導致口腔中出現苦味,這種情況多見於肝炎、膽囊炎患者,他們早上起來常會有口苦,並伴隨著疲憊、食欲不振或右上腹疼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檢查肝膽功能,以排除潛在的肝膽疾病的風險。●口腔衛生與牙齒健康不佳:口腔內的細菌容易在夜間滋生,特別是當有牙周病、蛀牙或口腔潰瘍等問題時,口腔異味更為嚴重,這些問題可能會加重口腔的苦味和臭味。建議每天早晚刷牙並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並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糖尿病與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水平不穩定,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以及口腔異味的症狀,這是由於體內的酮體增多,造成一種異常的甜味或苦味,除了口苦口臭,患者同時也會有頻繁的口渴、頻尿等症狀。建議進行血糖檢測,以了解血糖控制情況。●乾燥症:乾燥症是一種風濕免疫疾病,會導致唾液腺功能受損,進而引發口乾、口苦及口腔異味,這些病患除了口苦口臭,還會有早上醒來口腔異常乾燥,甚至感覺吞咽困難,且又伴隨眼睛乾澀或皮膚乾燥的症狀。建議考慮進行風濕免疫系統的檢查。黃軒總結,表示如果想改善晨起口苦口臭問題,應該要避免在晚上吃重口味或油膩的食物,並儘量在睡前避免進食。禁止晚餐吃到過飽,且因適量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助於促進消化;此外,每天早晚記得刷牙,並使用牙線,必要時可使用漱口水,以減少細菌滋生;保持身體水分充足,不僅能幫助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還能促進唾液的分泌,減少口乾;若出現持續性的口苦口臭,應及時就醫檢查,查明原因並對症治療。
黃豪平被當黃子佼接班人 認沒聯絡「各自安好」
民視《醫學大聯盟》探討生活新知以及醫學常識,由白家綺主持,成功吸引各階層觀看,今(22日)節目宣布擴大編制加入男主持黃豪平,他憑藉機智反應且口條穩定,被視為黃子佼接班人,黃豪平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沒必要說是誰的接班人,更透露和黃子佼沒聯絡,雙方已是「各自安好」,相信對方也會看到他的成績。白家綺表示很歡迎和這位18般武藝樣樣精通的人一起搭檔合作,黃豪平則是稱讚白家綺氣質出眾,站在她身邊感到很安心。二個人表示開了無數次會議培養默契,也為了今天的合作前一晚同時失眠。白家綺說以前一個人主持,像是葉問要一個人打全場,現在有黃豪平的加入,可以一起跟來賓互動、記流程,可以打出更多不同火花。黃豪平表示第一次主持醫學新知類型節目,會負責出題考來賓,白家綺不敢得罪的,他會來處理,讓全場爆笑。白家綺表示主持節目後,對於病症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都有一定的概念,像之前腹痛她憑著節目印象知道痛點,自己找到罹患「膽囊炎」,讓眾人嘖嘖稱奇。白家綺更向黃豪平經驗分享:「剛開始聽醫生說哪裡痛會怎麼樣,會覺得自己全身都有這些症狀,過幾集就好。」黃豪平也說像自己講話太多,喉嚨發炎,現在來到節目有這麼多醫生,他都不怕了。電視台贈送造型氣球花束,鼓勵主持群。(圖/民視提供)
29歲女動手術取出24顆膽結石 醫點名「4類人」曝預防方法
膽囊是儲存肝臟製造分泌的膽汁的器官,許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膽結石。中國一名29歲女子開刀取出24顆膽結石,沒事就放在手裡把完,消息在網路掀起熱議。對此,醫師也親自回應,解答一系列疑惑。王姓女子的膽囊內全充滿結石,在渝北區人民醫院手術取出了24顆膽結石,1顆送檢,丟掉2顆碎石後,留下21顆在手裡盤著玩,不少網友看了後產生疑惑:「小小膽囊能裝下這麼多結石?膽結石的成分是什麼?自己也有膽結石,是不是一定要手術切除膽囊?」24顆膽結石中,1顆送驗、2顆丟掉,剩下21顆。(圖/翻攝自微博)針對網友的疑問,王女的主治醫師陳紅旭解釋,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尤其肥胖、飲食習慣不良、運動少及不吃早餐、糖尿病等4類人,更容易罹患膽結石。如何預防膽結石?除了規律的三餐,飲食方面要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飲食,選擇高纖維飲食,同時要注意控制體重。高風險者要定期做相關檢查,都可以及早發現。假如膽結石急性發作,會引起劇烈疼痛,嚴重時會誘發急性胰腺炎,若得不到有效治療,甚至會誘發膽囊癌。因此出現有症狀的膽囊結石、膽囊結石超過2c公分、膽囊充滿型結石、萎縮性膽囊炎或膽囊腺肌症、瓷化膽囊、膽囊泥沙樣結石,需考慮盡快手術。
百歲嬤「石頭卡膽道」膽囊狂發炎 醫示警:8成患者一輩子沒症狀
民眾常聽到膽囊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膽管結石則較陌生。醫師表示,膽管結石患者多數除了有膽結石症狀,常是因為急性膽囊炎、黃疸症狀發生時,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自己有膽道結石。一位百歲阿嬤有高血壓、急性膽囊炎及結石,於北市兩家醫學中心前後住院治療三次,但仍持續發炎感染,因年齡較大考慮手術風險,三次住院都採引流保守治療,病人近日帶著他院放置的引流管至新泰綜合醫院外科門診,經黃銘德院長依在他院檢查狀況及有膽囊皮簍管故建議住院開刀,隔日立即進行核磁共振膽胰道攝影術發現總膽管結石,因此造成膽道阻塞,所以是膽囊發炎的根本原因。黃銘德表示,總膽管是膽汁流動的通道,若被石頭阻塞,除了上述的併發症外,還會造成阻塞性黃疸、急性逆行性膽管炎、敗血症、及急慢性胰臟炎等併發症。醫院考慮降低手術風險,依ERAS計畫(術後加速康復計畫)先由內視鏡中心江承翰醫師進行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並當下於膽管處置入支架先行讓膽汁可以流通,避免感染後再回院開刀將石頭取出。休養兩周後,病人回院接受外科黃銘德院長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將膽囊及石頭取出,因阿嬤手術傷口小,縮短了住院時間及傷口術後恢復期,才讓家屬心中大石給放下,目前恢復良好,準備出院。黃銘德說明,膽結石屬於「良性問題」,超過七、八成患者一輩子都沒有症狀,就算檢查出膽結石,若沒有疼痛等問題,就不需要積極處理。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也毋須預防性的手術治療,但若是膽結石過大、造成反覆腹痛,或是已造成急性膽囊炎、胰臟炎等併發症,才需要進行手術摘除。江承翰醫師提醒,如果結石卡住膽管,也會形成黃疸,導致肝指數跟著異常。因此如果出現黃疸,也需要馬上處理。不然一般只需要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定期追蹤即可。
九旬翁突腹痛!醫竟取出「一坨綠豆」 醫嚇:膽囊全是結石
春節將至,許多人都等不及大啖美食,但有位九旬老翁過年期間吃太油膩,年後開始出現腹痛,且數周後並沒好轉,疼痛不減反增,經檢查發現膽囊腫脹且內有大量的膽固醇結石。對此,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吳東琰指出,膽結石無症狀不需治療,有症狀則需手術,而膽結石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膽固醇、高油脂飲食者等,應小心復發,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吳東琰指出,有名九旬老翁平時除了吃藥控制高血壓外,並無其他疾病或異常,但年後右上腹及上腹卻突然疼痛,原以為是過年期間吃壞肚子,便不以為意。豈料數周後並沒好轉,疼痛不減反增,才至急診檢查,經血液檢查、腹部電腦斷層及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膽囊腫脹且有結石,經評估需手術治療。吳東琰表示,患者膽囊內有大量的膽固醇結石,因此安排手術切除膽囊,降低產生併發症的可能。醫師說明,膽囊負責儲存及排除膽汁,膽汁主要以膽固醇、膽鹽及膽紅素組成,只要成分比例改變,就可能形成結晶,生成膽結石,如果膽囊收縮功能不佳,無法順暢排除膽汁,也可能造成膽汁過濃而形成結石。而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除了高膽固醇高油脂飲食者、年紀大於40歲、女性、孕婦、肥胖者、迅速減重者外,基因也可能是影響因素。膽結石的併發症可大可小,最常見為右上腹痛(膽絞痛),常併發急、慢性膽囊炎,嚴重可能造成膽道阻塞、膽囊蓄膿、胰臟炎、膽囊腸道廔管、膽石性腸阻塞,甚至進展為膽囊癌。目前全球醫學認為無症狀的膽結石不需要治療,觀察及調整生活型態即可,而有症狀的膽結石則建議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最後吳東琰說,適逢年節,餐桌上少不了高油高鹽的美味佳餚。呼籲民眾,除了多喝水、調整飲食,盡量避免吃精緻食物外,多運動、少久坐也是預防膽結石的方法之一,也建議有膽結石病史的民眾應更加注意,切勿暴飲暴食或三餐不定時,以免膽結石反覆復發,增加罹患膽囊癌的風險。
大啖山珍海味竟引爆右上腹痛! 當心膽結石作怪
歲末年終聚餐行程滿檔,大啖山珍海味容易讓膽囊加班、結成一顆顆膽結石,腹痛接踵而來!但若要切除膽囊取出膽結石,恐留下明顯疤痕,該怎麼辦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表示,治療膽結石建議採取手術,以預防膽結石復發或避免併發症。他開創「保膽手術」,利用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可精準下刀與縫合,傷口小,也不會造成膽汁滲漏,可減少術後疼痛,維持生活品質。肚子痛、發燒嘔吐要當心 發炎恐危及生命膽囊是位在肝外面的器官,連接肝臟、膽道以及周圍組織,主要作用是儲存跟濃縮肝臟分泌的膽汁。膽汁的功能是乳化脂肪,當人們攝取的飲食中含有高脂肪食物時,膽囊就會收縮膽汁,幫助水解跟吸收脂肪。過多的膽固醇一旦結晶,就形成膽結石,其成分為膽固醇、膽色素、碳酸鈣等,從外觀跟顏色可以分成膽固醇結石、黑色素結石、褐色素結石。彭正明醫師表示,國人罹患的膽囊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膽囊炎與膽結石,另外還有少見的膽囊癌。膽結石多數沒有症狀,當膽結石摩擦膽囊壁,會造成輕度悶痛或嚴重膽絞腹痛,而且伴隨發燒、噁心、嘔吐、黃疸等症狀,恐引起急性膽囊炎或者是膽管炎,甚至膽石性胰臟炎可能危及生命。提醒上了年紀、有免疫疾病、內科疾病的患者,出現上述症狀要及早治療。膽囊痛還是胃痛作怪? 4點關鍵揪出元兇肚子痛究竟是膽結石疼痛還是胃痛呢?醫師指出,膽結石症狀跟胃痛相似,容易搞混,因此許多患者延誤就醫,或誤當成胃潰瘍治療。鑑別關鍵在於下列4點關鍵:時間胃痛多發生於吃飯前;膽結石疼痛好發於飯後,甚至晚上可能睡到痛醒。位置胃痛大多在腹部中間偏左邊;典型的膽結石疼痛發生在右上腹,有時也會延伸到右肩、後背。頻率胃痛為周期性發作,有悶悶的灼燒感;膽結石疼痛則是偏向間斷性疼痛。藥物療效9成胃痛患者服用市售胃藥可改善症狀;膽結石疼痛吃胃藥只能緩解,無法根治長期疼痛。擺平膽結石 保膽手術防復發或避免併發症針對治療膽結石,彭正明醫師建議採取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預防膽結石復發或避免併發症,主要術式包括下列幾種:開放手術腹腔鏡手術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另外還有內視鏡乳突切開取石術、經皮穿肝膽道取石手術等。不少患者擔心,切除膽囊會不會很可怕?彭正明醫師表示,膽囊是消化器官,摘除膽結石後,脂肪代謝耐受度會變差,易造成腹瀉、消化不良,是治療時需留意的部分。且許多患者希望保留器官,他因此開創「達文西膽囊切開取石手術」,也稱「保膽手術」。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是治療新趨勢,以達文西手術為例,術中利用3D-HD超高解析度視覺影像,讓醫師視野能放大10倍倍率;仿真人手腕設計的器械有540度靈活旋轉角度,讓醫師可於膽囊精確下刀與縫合。傷口僅1-2公分較美觀,最大可取出5公分的膽結石。失血量少、不傷害膽道,也不會造成膽汁滲漏,可減少術後疼痛,術後數小時即可進食,住院天數僅2-3天,維持患者術後生活品質。彭正明醫師提醒,機械輔助手術的禁忌症為膽囊超過0.5公分、膽囊腺肌症患者、膽囊瘜肉大於1公分以上、膽囊萎縮者。患者若考慮保留膽囊器官,建議與醫師諮詢確認適應症,再考慮是否自費接受治療。「白天痛、晚上也痛」一位43歲陳姓大學教授就醫檢查,竟發現是2顆膽結石作怪,分別是2公分和2.5公分,然而跑遍各大醫院,都被判定「要切掉膽囊」!無助之下透過朋友介紹至中部求醫,進行保膽手術,手術僅30分鐘,加上麻醉共1小時就完成,也沒有腹瀉、腹痛或晚上抽痛等後遺症。陳教授順利回歸杏壇感激不已,醫師也相當欣慰。避免膽結石生成是治療之本,彭正明醫師最後提醒患者,限制攝取高油脂、高糖的食物,並且多喝水,有家族史者更要注意日常保養,才能從根本上預防膽結石。
晚餐吃三寶飯腹痛2天 70歲老翁竟得「這症」
近日一名醫師表示,一名70歲老翁吃完三寶飯後腹痛持續2天才急診,而他有膽囊結石,患有膽囊慢性發炎急性發作,呼籲大家如果有膽囊慢性發炎要盡快就醫,而膽囊在晚上出狀況。秀傳醫院外科醫師黃漢斌在臉書發文,「70歲病人晚餐吃完三寶飯以後上腹痛兩天,痛到掛急診就醫。抽血檢查明顯肝膽指標異常。腹部超音波發現明顯總膽管擴張(直徑1.3公分,一般直徑在0.7公分以內),膽囊結石、膽囊腫脹且膽囊壁增厚。」黃漢斌說,他不建議患者馬上開刀,「必須先執行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做總膽管取石。再做階段性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黃漢斌呼籲,「大家遇到膽囊慢性發炎、膽囊鈣化、超音波發現『膽囊攣縮』(contracted gallbladder),還是要及早就醫評估。」1.慢性膽囊炎:可導致膽囊組織結疤纖維化。這會使膽囊更難儲存和釋放膽汁,也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2.膽囊鈣化(又稱「陶瓷樣膽囊」);為慢性膽囊炎的一種特殊表現,但確切發病原因不明。罹患膽囊癌的高風險病變。3.超音波發現「膽囊攣縮」(contracted gallbladder):膽結石可造成膽囊發炎使之收縮或排空不完全,膽結石也會阻塞膽囊管並影響膽囊收集與釋放膽汁。《ETtoday健康雲》報導,黃漢斌說,很多患者是吃完晚餐才腹痛,就算是早上就醫,也可能是晚上痛到早上,很多人會將痛形容成胃病,而「空腹痛」和胃相關,吃飽則是膽囊。
國內乳羊場驗出「人畜共通」布氏桿菌 羊奶還能喝?人類感染風險曝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簡稱防檢署)本(9)日表示,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簡稱獸醫所)通知屏東縣九如鄉1乳羊場(飼養141頭羊)在執行每年乳羊場定期布氏桿菌病主動監測時,有3頭羊隻確診陽性,屏東縣動物防疫所立即依程序對陽性動物採取撲殺處置並進行全場清潔消毒。防檢署指出,我國每年定期對全部乳羊場進行監測,其餘乳羊場未檢出,該場僅屬個案發生。防檢署表示,布氏桿菌病屬我國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乙類動物傳染病,在羊隻臨床症狀不明顯,主要引起生殖器官與胎膜發炎、流產、不孕及睪丸炎等。為防堵疫病傳播,陽性案例場之陽性動物皆依規定撲殺銷毀並進行徹底消毒,其餘動物每6週採血檢驗1次,需連續3次檢驗全場動物均為陰性,始得恢復為一般場每年篩檢1次。此外防檢署呼籲,國內乳羊場除每年持續定期執行檢測篩檢外,亦務必做好場內生物安全及定期清潔消毒等防疫工作。疾管署指出,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屬急性細菌性感染。臨床症狀為發燒、全身倦怠、出汗、頭痛、肌肉酸痛、腹痛、疲倦及憂鬱等症狀。有時候臨床表現僅出現不明原因發燒或伴隨發燒之慢性關節炎。布氏桿菌病發燒的型態屬波浪式的反覆性發燒(undulant fever)。臨床表現可以跟許多疾病相類似,比較少見的症狀還包括鞏膜炎、神經炎、睪丸炎、腦膜炎、膽囊炎、主動脈炎或心內膜炎等。國內人類罹患布氏桿菌病於2011年之前已有30餘年未見報告病例。2011年5月至10月期間,國內出現 5 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其中一例曾至北非旅遊,途經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地,旅遊途中曾接觸駱駝,食用生牛(羊)肉及乳酪等乳製品。另 3 例均至馬來西亞旅遊,都曾食用生羊奶,一例曾至中國大陸旅遊。疾管署說明,布氏桿菌病傳染途徑為直接接觸病例體液及分泌物,所以一般接觸不需特別處理,與寵物一般接觸(未直接接觸寵物之血液、精液及胎盤等)也不會受到感染,但仍提醒民眾旅遊時不要生食未經巴斯德滅菌法消毒之動物奶、奶酪或冰淇淋等食物。另外,防檢署補充,本病雖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但國內市售羊奶皆經巴氏德滅菌法處理,可有效殺滅布氏桿菌,因此市售羊乳安全無虞,民眾皆可安心購買。
男子腹痛難耐送急診 腹腔鏡手術取出超過3200顆膽囊結石
越南永隆省茶溫縣1名年約29歲的男子,1日時因腹痛難耐被送往芹苴市綜合醫院,緊急接受腹腔鏡手術,醫師從男子的腹中取出了超過3200顆的膽囊結石,並切除男子的膽囊。醫師也建議膽囊結石的患者,一旦出現疼痛症狀,就要進行手術,如果長期擱置,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男子的家屬表示,男子被查出患有多處膽囊結石1年多了,但他擔心切除膽囊的會影響自己的健康與工作能力,因此每次出現疼痛症狀時,男子只是服用止痛藥,並未到醫院治療。1日時男子因胃部劇烈疼痛被送往芹苴市綜合醫院急診室,經過臨床檢查和超音波檢查,醫師診斷男子是因膽囊多發結石診斷為急性膽囊炎,需緊急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手術過程中,醫師發現男子的膽囊出現急性發炎、腫大、水腫,經過1小時後手術順利結束。醫師從男子膽囊中取出超過3200顆1至5毫米大小的結石,以及許多微小的結石,醫師表示這情況相當罕見。術後2天男子恢復狀況良好,飲食活動基本上都正常。不過為男子進行手術的一般外科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拉文富(La Van Phu)醫師表示,膽囊結石出現疼痛症狀時,應盡快進行手術,如果長期擱置,可能會導致感染性併發症,感染、壞死性發炎或是急性胰腺炎都可能危及生命。
40歲男上腹劇痛冒冷汗 膽腫成「士林大香腸」嚇壞醫
一名40歲有膽結石的男子,近日吃了消夜後腹痛冒冷汗,急診後隔天狀況沒改善,就醫才發現膽腫如「士林大香腸」,需要緊急進行手術。開業胰臟醫師林相宏在臉書分享,壞死性膽囊炎等不得,而有膽結石患者要小心,一名40歲男性健檢發現膽結石,平常會胃痛,也曾掛過急診,但都是打針吃藥就沒事,最近男患者吃了消夜,上腹部劇烈疼痛,痛到冒冷汗,「尤其是吃了點東西又會更加疼痛,小便顏色也變得比較深色,半夜去了急診,打個針之後就回家觀察。狀況似乎沒有好轉。」男子膽腫成「士林大香腸」。(圖/翻攝《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臉書)林相宏幫男子照超音波後嚇壞,「整個膽腫得像士林大香腸一樣,而且膽囊壁有點不規則,膽囊周圍水腫,像是傷口化膿那樣,高度懷疑是一種膽囊炎的急症,壞死性膽囊炎,趕緊轉診手術。」壞死性膽囊炎死亡率比一般膽囊炎高,「原本應該顏色紅潤的膽囊,已經整個壞死翻黑,而且有些地方已經接近膽囊破裂很像是快破的水球,好險緊急手術,不然一旦膽囊破裂,就變成嚴重腹膜炎外加敗血症,後果以及後遺症不堪設想。」林相宏表示,9成至9成5的膽囊炎,是膽結石導致,而膽囊腫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血管缺血,「如果常常喜歡應酬,加上喜歡吃高油脂的食物,像是速食、炸雞等,都要很小心,年紀大(>50歲)、男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族群是高風險族群,以上這些族群對疼痛的感受性比較低。」林相宏強調,一開始缺血因神經不敏感,所以不會感覺很痛,因此會延誤就醫,「等到後續膽囊壞死甚至破裂,才開始有嚴重的腹痛、發燒等,所以有膽結石族群,有上腹部疼痛,最好即早就醫接受超音波檢查。」
中秋烤完肉「上吐下瀉」燒到39度 他差點被摘膽囊…醫師揭原因
中秋佳節一家烤肉萬家香,除了必不可少的各類肉品,許多人也會準備海鮮大快朵頤,而在烤肉過程中,最怕的就是食材沒熟,導致吃壞肚子。一名40多歲男子近日吃完烤肉後上吐下瀉、腹痛,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膽囊炎,隨時可能因敗血症死亡。抽血檢驗後,發現是細菌感染,治療後症狀很快獲得改善。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透露,該名45歲男子近日與朋友相約吃燒烤,隔天開始出現腹痛、拉肚子、噁心嘔吐等症狀,且發燒到攝氏39度,就醫後發現還有急性膽囊炎情況,因此推測遭沙門氏菌感染,所幸在使用抗生素治療後,隔天症狀明顯好轉,持續服用抗生素5天,急性膽囊炎狀況也得到緩解。朱光恩說明,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病原是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不論是何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症狀不外乎是上吐下瀉、發高燒、畏寒等。若烤肉後6到12小時出現類似症狀,很有可能是腸胃炎,應趕快到醫院就診,避免症狀惡化。朱光恩提醒,急性腸胃炎若未及時治療,持續腹瀉或嘔吐,可能造成脫水、電解質不平衡,嚴重甚至可能導致休克;尤其幼兒在嚴重狀況下,恐造成急性腎衰竭。朱光恩強調,烤肉多在戶外進行,衛生條件較差,除了要注意手部清潔,食材更務必確實烤熟再食用,加上近期天氣炎熱,千萬要注意食材保存,以免連帶吃病菌下肚。
高熱量美食引發膽結石作祟! 微創手術治療時間快又有效
現代人愛吃高熱量的食物,加上忙碌快速扒完一頓飯,導致近年來膽石症患者大量增加!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連恒煇表示,膽結石或總膽管結石會引起各種疼痛不適症狀,還有發燒、腹痛、噁心甚至肝臟膿瘍。腹腔鏡(微創)膽囊切除術是最常見有效的治療方法,1小時內即可完成手術。但也提醒,患者年紀越大,膽囊結石疾病發作對身體的傷害越大,及早治療預後會更佳。膽結石、總膽管結石是指在膽囊或膽管中由膽固醇和膽色素結晶形成的固體物質。膽囊位於肝臟下方,用於濃縮儲存由肝臟分泌經膽管進入膽囊的膽汁。當膽囊收縮時,膽汁通過膽管進入小腸,以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消化道速度趕不上社會變化 膽結石「橫空出世」飲食是膽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現代人飲食中常見高脂肪、高膽固醇和高熱量的食物,再加上現代忙碌緊張的生活飲食習慣,往往很短時間吃完一頓飯,這容易促進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色素結晶化,進而形成膽結石。可以說是「人類消化道演化的速度趕不上社會進化的速度」,因而導致近年來膽石症患者大量增加,這和現代人肥胖和脂肪肝是同樣的道理。 連恒煇指出,膽結石或總膽管結石會引起各種疼痛不適症狀。主要原因是總膽管結石或膽結石阻塞了膽管或膽囊的出口,阻塞膽汁的流動,導致膽汁淤積,使得膽囊內的膽汁無法流進膽管或膽管內的膽汁無法流入12指腸導致膽囊或膽管內壓力升高,而引起疼痛和不適感。具體來說,膽結石和總膽管結石症狀的主要差異是膽結石造成的膽囊炎少有黃疸的現象,但是總膽管結石造成的膽管炎常常會合併有黃疸的現象。結石在膽囊或膽管內滯留,也可能會引起膽囊或膽管細菌感染,進而引起發燒、腹痛、噁心等症狀甚至肝臟膿瘍的產生。連恒煇進一步說明,兩者處理的方式完全不同,膽囊結石處理模式單純,總膽管結石處理模式則較為複雜。膽結石、總膽管結石是指在膽囊或膽管中由膽固醇和膽色素結晶形成的固體物質。膽囊位於肝臟下方,用於濃縮儲存由肝臟分泌經膽管進入膽囊的膽汁。當膽囊收縮時,膽汁通過膽管進入小腸,以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膽結石是很常見的疾病,由於其疼痛和不適的症狀,給患者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 以一般外科以往對膽結石患者200例及200例健康人員生活品質調查研究顯示:膽結石患者生活滿意度指標較正常健康族群明顯降低,明確顯示膽結石不僅影響健康也顯著影響了生活的品質。 每次發作越來越嚴重 微創切除可有效治療是對膽囊結石疾患最常見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通過微創腹腔鏡技術進行膽囊切除。一般膽結石或早期膽囊發炎通常手術時間都在1小時內,術後住院的時間也多在1-2天內可以出院;但是有部分的患者因為長期反覆的膽囊發炎導致膽囊攣縮變厚等情況,都會造成手術困難度及併發症的增加。連恒煇表示,以醫師的立場來看,對於有症狀的膽囊結石疾病(常常因油膩的飲食發作)考慮疾病會反覆發作,且每次發作越來越嚴重,再加上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年紀越大發作對身體的傷害越大,而且病況反覆發作會變得更複雜,即便手術處理也會增加併發症及危險,建議及早處理,可以避免反覆發作降低生活品質以及造成困難手術狀況。 原文出處:膽結石與微創手術治療
腹痛半年以為胃病 婦人膽竟塞「百顆魚子醬」
大陸一位66歲的王姓老婦,因為腹痛長達半年,以為是胃病,不料就醫後發現膽裡面都是結石,上百顆如魚子醬,讓她看了也嚇到,所幸治療後康復。醫師呼籲,如果身體有狀況要及時檢查。據《荊楚網》報導,王婦腹痛半年以為是胃病,還會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吃藥也沒好轉,而3日她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膽囊都是滿滿結石,看起來就像是魚子醬。武漢普仁胡海膽石病醫院醫生黃子鋒說,婦人患膽囊炎才會導致腹痛,如果太晚動手術,可能會致癌。4日婦人經過手術,取出百顆膽結石。副院長江帆說明,在術中發現患者膽囊充滿結石,經過30分鐘手術後,順利切除膽囊,清創後沒有出現滲血的情況,術後4小時患者就能下床活動。王婦表示,她平常腹痛以為是胃病,誰知道這麼可怕,還好及時處理。江帆說,胃和膽囊都是消化器官,而位置都在上腹,所以症狀難區分,胃病一般會在進食前飢餓時發生;而膽結石大多在進食後,此外,胃痛部位大多在在左側中上腹;膽囊結石腹痛大多在右上腹,有時候會在右肩胛骨等位置。江帆強調,如果民眾感到不適,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利用超音波和胃鏡分清楚症狀。
中國女子身體切出「結石玫瑰」 丈夫:做成鑽戒或飾品
現代人由於飲食問題,結石的發生機率較過往來的高出許多。而近期就有一名中國女子接受膽囊切除手術時,醫師竟然從他的身體內取出一顆「結石花朵」,這讓不少醫師嘖嘖稱奇,而女子的丈夫也表示,要把這個結石花朵製作成鑽戒或是飾品留念。根據《環球時報》報導指出,這名接受手術的女子名叫李紅(化名),其實早在8年前就被告知有膽囊結石,但由於一直沒有明顯疼痛,所以李紅一直沒有放在心上,繼續吃他熱愛的甜食。但在近期,李紅突然感覺右上腹部疼痛,前往醫院檢查後,遭診斷為膽囊結石與膽囊炎,原本醫師建議切除膽囊,但李紅不願意,所以接受保守治療。但最後整個病情失控,疼痛發作越來越頻繁,李紅再次前往醫院,醫師發現李紅的病情已經變成膽囊多發結石。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李紅接受了膽囊切除手術。而值得一提的是,醫生的確也從李紅的膽囊內找到一顆結石,但這顆結石不僅顏色晶瑩剔透,不像一般結石呈現黑色、黃色的模樣。而且這顆結石的外型十分酷似鑽石花朵。在看到這顆如此特異的結石花朵後,李紅的家人也是感到十分震驚,之後李紅的丈夫則是提議,要將這顆結石做成鑽戒或是玫瑰花飾品。報導中也指出,李紅由於日常喜愛享用高熱量的甜食,這符合產生結石的情況「長期高熱量」,醫師也提醒,結石的生成原因另外還有暴飲暴食、不吃早餐,這些都是誘發結石的原因。
65歲婦無不適「竟罹膽囊癌」 醫示警5狀況:機率很高
肝臟和胰臟都是「沉默的器官」,等到發現問題時,通常都來不及了。曾有一名65歲婦人,平常沒有任何不適,但右上腹部偶爾會有點疼痛,直到某天上吐下瀉掛急診,檢查發現膽囊有腫瘤,而且已經轉移。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在臉書專頁指出,膽囊癌是無聲的殺手,凡是腫瘤牽扯到「肝、膽、胰臟」,往往都沒有什麼症狀,早期不容易發現和診斷。有一名65歲婦人,平時身體沒有什麼不舒服,頂多右上腹部有時會感到疼痛,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但因為不是常常發生,也不是很痛,就沒有太在意。不料,婦人某天突然上吐下瀉,情況嚴重到掛急診,結果斷層掃描一掃不得了,赫然發現膽囊有腫瘤,更不幸的是淋巴、肝臟、腹膜都已經轉移,家屬和病患到現在還是不敢相信。膽囊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圖/翻攝自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臉書)那麼要如何預防膽囊癌?林相宏提醒,80%膽囊癌的患者都有膽結石,但是膽結石是常見的疾病,膽囊癌則是罕見的疾病,只有小於1%的膽結石會演變成膽囊癌,所以不是所有膽結石患者都需摘除膽囊。不過要注意,如果膽囊慢性發炎,或是大於3公分,就會增加罹患膽囊癌的機率。另外,膽囊息肉若大於1公分,建議要預防性摘除,預防膽囊癌。婦人檢查發現膽囊有腫瘤,而且已經轉移。(圖/翻攝自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臉書)林相宏透露,有以下5種狀況,罹膽囊癌機率很高:1、家族史,上升5倍風險2、抽菸3、女性,罹癌率是男性3至4倍4、肥胖 5、老年,多數膽囊癌年紀超過65歲因為膽囊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大部分被誤診為「膽結石」或「慢性膽囊炎」治療,假如發現有食慾不振、噁心、持續右上腹痛、體重下降、黃疸、腹部腫塊,要特別注意。不過往往已經晚期,所以要預防膽囊癌,有相關危險因子,就要定期接受檢查。
女子腹痛難耐!手術取出「2公分膽結石」 醫叮囑4好發情況
一名40歲女性因上腹疼痛,原以為只是胃痛、腸胃發炎,急診多次但症狀並沒有改善,見了專科醫師才診斷出「急性膽囊炎」,經手術取出一顆2公分的膽結石。胰臟醫師提醒大家,上腹痛不一定是胃痛,有可能是周圍的肝膽胰臟出現問題,可以透過胃鏡、內視鏡超音波來確認,若發現是膽囊發炎就必須動手術。好發人群包括喜歡高熱量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飲食者、飲食缺乏膳食纖維者、體重過度快速上升或是下降者、以及孕婦。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醫師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分享案例時表示,這名女病患在短短兩週已經去掛過3次急診,上腹痛像是胃痛一樣,不過會痛到冒冷汗、甚至半夜也會發作,而發作的時候感覺從胃一直痛到背後。女患者起初去急診時,抽血報告顯示白血球有點上升 ,數值達 14600,當時醫生認為她是腸胃發炎,給她打了止痛藥就回家,可是每次藥效大約都只維持了12小時左右又開始痛了起來。聽了患者所敘述的症狀後,林相宏懷疑可能是周圍肝膽胰臟的問題,檢查後發現有一顆2公分的膽結石剛好卡住引起急性膽囊炎,於是讓女病患轉診立即接受手術,手術過後她的症狀也有大幅改善。林相宏說明,膽囊發炎是需要動手術的,手術前的評估是包括胃鏡檢查胃部、內視鏡超音波檢查胰臟。根據統計,有高達10至15%的人患有膽結石,不過其實8成的人終其一生事都沒有症狀,只要觀察追蹤即可;而另外2成的人是有症狀的。膽結石好發情況以下的情況容易引起膽結石發作:1️. 高熱量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例如油炸、奶油、蛋糕、香腸等;2️. 飲食缺乏膳食纖維;3️. 體重過度快速上升或是下降;4️. 懷孕過程 (因為女性荷爾蒙上升) 本文經 林相宏醫師 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授權報導延伸閱讀為什麼老是肚子餓?這8個鮮為人知的原因可能就是罪魁禍首!每次運動完喝「這一杯」,牛仔褲竟然鬆到穿不下!又要買新的,真的很煩惱啊!5個連你媽媽看到都會支持你去刺青的「超美微刺青」,第5個連男生看到都忍不住心動了!
胃痛專題/無故胃痛是胃癌前兆? 醫揭「關鍵症狀」要警惕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顯示女性胃癌人數增加,讓民眾擔憂到底出現胃痛與消化不良只是消化系統疾病,還是胃癌前兆呢?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說明,相較於一般的胃痛與消化不良,胃癌關鍵在於是否為55歲以上新發生症狀、合併有消化道出血、隨時間加劇的吞嚥困難、未刻意減重的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貧血等,上述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警示症狀,不可不慎。胃痛消化不良 做好日常保健消化不良,指的是一系列上消化道不適症狀的總稱,常見症狀包括:腹部疼痛、腹部脹氣、易飽、噁心嘔吐、長時間打嗝、胃酸逆流、上腹部灼熱感、口臭等。蘇若荃表示,消化不良可能是某種消化系統疾病的症狀,包括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幽門桿菌感染;膽道疾病如膽結石、膽囊炎、膽汁滯留;腹內器官發炎如胰臟炎、腸炎;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控制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另外,服用消炎藥物、抗生素與鐵劑等,都有可能造成腸胃道副作用。若民眾確診為上述疾病,並不會演變為癌症,不用過度擔心。而由於腸、胃、膽等器官位置相近,不時發生患者跑遍各個診間,卻找不到確切疾病的困擾。蘇若荃建議民眾可前往肝膽腸胃科或家醫科,醫生會視病況嚴重程度與症狀時間長短安排適當的檢查,例如胃鏡與大腸鏡檢查,若高齡族群不適合侵入性檢查,也可改做胃幽門桿菌吹氣測試、腹部超音波、腹部X光等,有助於鑑別病因。癌症胃痛消化不良 注意危險因子若是肇因於惡性腫瘤,除了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狀,警示徵兆包含有55歲以上新發生症狀、合併有消化道出血、隨時間加劇的吞嚥困難、未刻意減重的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貧血等,若消化不良合併有上述症狀建議及早就醫,不可不慎。胃癌高風險族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者、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喜食高鹽或醃漬物者、抽菸、肥胖 等。然而,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無特異性臨床症狀,難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因此,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重要診斷方法。但即使是從來沒有消化道不適症狀,50-74歲民眾可把握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腸胃道出血症狀有助於揪出胃癌與大腸癌。健康保「胃」戰 醫師教你這樣吃 若有消化不良症狀,平時的飲食建議細嚼慢嚥、少吃高油與辛辣刺激性食物、用餐時避免配大量飲料或湯、少喝酒茶咖啡、少吃豆類甜點糕類等會造成胃脹氣的食物、適當運動可增加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另外針對胃癌的危險因子,平時建議控制體重,減少攝取高油高鹽、加工食品或燒焦碳烤食品,避免酗酒與抽菸。
星雲大師過世/佛光山星雲法師圓寂!「糖尿病纏身」仍笑看人生:把病痛當好友
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昨(5日)驚傳辭世,享耆壽97歲。近年來,除了飽受糖尿病所苦外,星雲法師也多次出入醫院動手術,甚至晚年幾乎都靠輪椅代步,而面對病魔的摧殘,他仍能笑看生死曾灑脫說道,「把病痛當作好朋友。」長年罹患糖尿病的星雲法師,1995年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在台北榮總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2003年則因慢性膽囊炎開刀割除膽囊;2011年又因積勞成疾,曾二度中風住院治療。據悉,星雲法師晚年行動不便,外出只能仰賴輪椅代步,甚至雙眼幾乎全盲,無法提筆寫最愛的書法,即使病痛纏身,他仍以豁達態度看待,曾在受訪時表示,「把病痛當作好朋友,人生會有不同想法,心情也會很輕鬆!」不僅如此,星雲法師一生信守「人生300歲」的諾言,認為如果一個人能活到80歲,扣掉前面求學準備的20年,那麼會有60年的時間可以為社會、人間付出,若能發揮高效率「1人做5人」的事情,60年下來等於在精神意義上到達人生300歲,「人的一生活的歲數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的生命意義!」事實上,俗名李國深的星雲法師1927年出生於大陸江蘇,11歲時隨母親到南京尋找行商失蹤的父親,途經棲霞山寺,意外遇見住持志開上人並披剃出家,法名徹悟、號今覺,後自號「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