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
」 膽結石 膽囊中年男愛吃生醃海鮮 肚裡驚見7條活寄生蟲…還有無數蟲卵
大陸一名53歲曾姓男子上腹部不適近半年,最近疼痛情況更是加劇,就醫發現膽道有結石,還有7條活生生的肝吸蟲,原來他愛吃生醃海鮮。據廣州日報報導,曾男上腹部不適近半年,最近越來越痛,就醫發現有膽囊結石、膽管炎,手術後醫師更是發現,他的膽有結石,還夾出7條活生生的肝吸蟲。醫師說,原本手術只要一個多小時,但因為夾肝吸蟲延長到5個多小時,因為蟲在亂鑽,而膽道內還有無數的蟲卵,把蟲卵和蟲屍沖掉很費時。曾男坦言,他平常很愛吃生醃,如生醃蟹、生醃雪蛤,生醃魚每2個月也會吃一次,月初才大吃一次,他雖然知道有寄生蟲,但身體都沒不舒服以為沒事,他知道自己的膽有問題,可能是抵抗力太低了。南城醫院外科主任阮舜說,民眾常吃網紅生醃,體內都可能會有寄生蟲。據悉,中華肝吸蟲肝吸蟲感染症的成蟲,可以寄生在膽中20到25年,輕症者症狀不明顯,蟲體過多會引發細菌感染等。報導稱,肝吸蟲感染症事大陸最嚴重的食源性寄生蟲疾病之一,吃生醃除了有肝吸蟲,也可能用沙門氏菌等,淡水魚還是海水魚都會有大量的寄生蟲。阮舜提醒,家中切魚的砧板、菜刀要及時清洗,生熟廚具也要分開。至於要如何百分之百遠離寄生蟲,阮舜說,就是加熱。
台灣光罩執行長吳國精驟逝 醫示警「膽管癌早期不易診斷」:6症狀要小心
台灣光罩執行長、半導體業先驅吳國精,在4月初因身體不適至醫院檢查,才得知罹患膽管癌,最後於昨(18)日深夜10時33分驟逝,享壽75歲。對此,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曾在臉書粉專指出,膽管癌是不常見的疾病,很難醫又不好診斷,會出現黃疸、茶色尿、右上腹痛、皮膚癢、食慾不佳等症狀,不容易早期診斷,有時候是等到癌細胞轉移到肝,出現一個一個腫瘤才被發現。錢政弘提到,膽管癌依發生的位置分為「肝內膽管癌」和「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有78%是長成一坨(塊狀),用腹部超音波是看得到的,但有16%是沿著膽管長,6%藏在膽管內,這二型用超音波就看不太清楚;而肝外膽管癌在超音波下很容易被十二指腸內的空氣遮蔽看不見,不容易早期診斷,並有九成的膽管癌都是屬於肝外膽管癌。關於膽管癌的危險因子,錢政弘透露,包含膽管結石、膽結石(膽囊結石)、B型肝炎和C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有毒物質(如農藥、橡膠、印刷油漆等)、抽菸、幽門桿菌感染、糖尿病和含糖飲料,都有可能促進癌細胞增長。錢政弘也表示,腫瘤塞住膽管會使膽汁排不去,此時患者可能出現黃疸、茶色尿、灰白便等狀態,若懷疑膽道阻塞或黃疸,可以抽血驗膽色素和鹼性磷酸酶;另外,像是右上腹痛(感到悶、漲)、皮膚癢(手掌和腳底最明顯)、食慾不佳(體重減輕、營養吸收變差),均為膽管癌可能的症狀,要請民眾小心注意。最後,錢政弘提醒,40歲以上有肝病、膽結石或工作上會接觸有毒物質的人,平時要注意小便的顏色是否正常,在飲食方面除了少喝含糖飲料之外,也建議有膽結石的人不要吃生食,飲食要注意清潔衛生,避免造成膽囊、膽管甚至是肝臟發炎化膿,長期膽管發炎會增加罹癌風險。
29歲女動手術取出24顆膽結石 醫點名「4類人」曝預防方法
膽囊是儲存肝臟製造分泌的膽汁的器官,許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膽結石。中國一名29歲女子開刀取出24顆膽結石,沒事就放在手裡把完,消息在網路掀起熱議。對此,醫師也親自回應,解答一系列疑惑。王姓女子的膽囊內全充滿結石,在渝北區人民醫院手術取出了24顆膽結石,1顆送檢,丟掉2顆碎石後,留下21顆在手裡盤著玩,不少網友看了後產生疑惑:「小小膽囊能裝下這麼多結石?膽結石的成分是什麼?自己也有膽結石,是不是一定要手術切除膽囊?」24顆膽結石中,1顆送驗、2顆丟掉,剩下21顆。(圖/翻攝自微博)針對網友的疑問,王女的主治醫師陳紅旭解釋,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尤其肥胖、飲食習慣不良、運動少及不吃早餐、糖尿病等4類人,更容易罹患膽結石。如何預防膽結石?除了規律的三餐,飲食方面要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飲食,選擇高纖維飲食,同時要注意控制體重。高風險者要定期做相關檢查,都可以及早發現。假如膽結石急性發作,會引起劇烈疼痛,嚴重時會誘發急性胰腺炎,若得不到有效治療,甚至會誘發膽囊癌。因此出現有症狀的膽囊結石、膽囊結石超過2c公分、膽囊充滿型結石、萎縮性膽囊炎或膽囊腺肌症、瓷化膽囊、膽囊泥沙樣結石,需考慮盡快手術。
百歲嬤「石頭卡膽道」膽囊狂發炎 醫示警:8成患者一輩子沒症狀
民眾常聽到膽囊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膽管結石則較陌生。醫師表示,膽管結石患者多數除了有膽結石症狀,常是因為急性膽囊炎、黃疸症狀發生時,進一步檢查才發現自己有膽道結石。一位百歲阿嬤有高血壓、急性膽囊炎及結石,於北市兩家醫學中心前後住院治療三次,但仍持續發炎感染,因年齡較大考慮手術風險,三次住院都採引流保守治療,病人近日帶著他院放置的引流管至新泰綜合醫院外科門診,經黃銘德院長依在他院檢查狀況及有膽囊皮簍管故建議住院開刀,隔日立即進行核磁共振膽胰道攝影術發現總膽管結石,因此造成膽道阻塞,所以是膽囊發炎的根本原因。黃銘德表示,總膽管是膽汁流動的通道,若被石頭阻塞,除了上述的併發症外,還會造成阻塞性黃疸、急性逆行性膽管炎、敗血症、及急慢性胰臟炎等併發症。醫院考慮降低手術風險,依ERAS計畫(術後加速康復計畫)先由內視鏡中心江承翰醫師進行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並當下於膽管處置入支架先行讓膽汁可以流通,避免感染後再回院開刀將石頭取出。休養兩周後,病人回院接受外科黃銘德院長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將膽囊及石頭取出,因阿嬤手術傷口小,縮短了住院時間及傷口術後恢復期,才讓家屬心中大石給放下,目前恢復良好,準備出院。黃銘德說明,膽結石屬於「良性問題」,超過七、八成患者一輩子都沒有症狀,就算檢查出膽結石,若沒有疼痛等問題,就不需要積極處理。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也毋須預防性的手術治療,但若是膽結石過大、造成反覆腹痛,或是已造成急性膽囊炎、胰臟炎等併發症,才需要進行手術摘除。江承翰醫師提醒,如果結石卡住膽管,也會形成黃疸,導致肝指數跟著異常。因此如果出現黃疸,也需要馬上處理。不然一般只需要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定期追蹤即可。
晚餐吃三寶飯腹痛2天 70歲老翁竟得「這症」
近日一名醫師表示,一名70歲老翁吃完三寶飯後腹痛持續2天才急診,而他有膽囊結石,患有膽囊慢性發炎急性發作,呼籲大家如果有膽囊慢性發炎要盡快就醫,而膽囊在晚上出狀況。秀傳醫院外科醫師黃漢斌在臉書發文,「70歲病人晚餐吃完三寶飯以後上腹痛兩天,痛到掛急診就醫。抽血檢查明顯肝膽指標異常。腹部超音波發現明顯總膽管擴張(直徑1.3公分,一般直徑在0.7公分以內),膽囊結石、膽囊腫脹且膽囊壁增厚。」黃漢斌說,他不建議患者馬上開刀,「必須先執行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做總膽管取石。再做階段性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黃漢斌呼籲,「大家遇到膽囊慢性發炎、膽囊鈣化、超音波發現『膽囊攣縮』(contracted gallbladder),還是要及早就醫評估。」1.慢性膽囊炎:可導致膽囊組織結疤纖維化。這會使膽囊更難儲存和釋放膽汁,也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2.膽囊鈣化(又稱「陶瓷樣膽囊」);為慢性膽囊炎的一種特殊表現,但確切發病原因不明。罹患膽囊癌的高風險病變。3.超音波發現「膽囊攣縮」(contracted gallbladder):膽結石可造成膽囊發炎使之收縮或排空不完全,膽結石也會阻塞膽囊管並影響膽囊收集與釋放膽汁。《ETtoday健康雲》報導,黃漢斌說,很多患者是吃完晚餐才腹痛,就算是早上就醫,也可能是晚上痛到早上,很多人會將痛形容成胃病,而「空腹痛」和胃相關,吃飽則是膽囊。
男子腹痛難耐送急診 腹腔鏡手術取出超過3200顆膽囊結石
越南永隆省茶溫縣1名年約29歲的男子,1日時因腹痛難耐被送往芹苴市綜合醫院,緊急接受腹腔鏡手術,醫師從男子的腹中取出了超過3200顆的膽囊結石,並切除男子的膽囊。醫師也建議膽囊結石的患者,一旦出現疼痛症狀,就要進行手術,如果長期擱置,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男子的家屬表示,男子被查出患有多處膽囊結石1年多了,但他擔心切除膽囊的會影響自己的健康與工作能力,因此每次出現疼痛症狀時,男子只是服用止痛藥,並未到醫院治療。1日時男子因胃部劇烈疼痛被送往芹苴市綜合醫院急診室,經過臨床檢查和超音波檢查,醫師診斷男子是因膽囊多發結石診斷為急性膽囊炎,需緊急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手術過程中,醫師發現男子的膽囊出現急性發炎、腫大、水腫,經過1小時後手術順利結束。醫師從男子膽囊中取出超過3200顆1至5毫米大小的結石,以及許多微小的結石,醫師表示這情況相當罕見。術後2天男子恢復狀況良好,飲食活動基本上都正常。不過為男子進行手術的一般外科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拉文富(La Van Phu)醫師表示,膽囊結石出現疼痛症狀時,應盡快進行手術,如果長期擱置,可能會導致感染性併發症,感染、壞死性發炎或是急性胰腺炎都可能危及生命。
高熱量美食引發膽結石作祟! 微創手術治療時間快又有效
現代人愛吃高熱量的食物,加上忙碌快速扒完一頓飯,導致近年來膽石症患者大量增加!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連恒煇表示,膽結石或總膽管結石會引起各種疼痛不適症狀,還有發燒、腹痛、噁心甚至肝臟膿瘍。腹腔鏡(微創)膽囊切除術是最常見有效的治療方法,1小時內即可完成手術。但也提醒,患者年紀越大,膽囊結石疾病發作對身體的傷害越大,及早治療預後會更佳。膽結石、總膽管結石是指在膽囊或膽管中由膽固醇和膽色素結晶形成的固體物質。膽囊位於肝臟下方,用於濃縮儲存由肝臟分泌經膽管進入膽囊的膽汁。當膽囊收縮時,膽汁通過膽管進入小腸,以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消化道速度趕不上社會變化 膽結石「橫空出世」飲食是膽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現代人飲食中常見高脂肪、高膽固醇和高熱量的食物,再加上現代忙碌緊張的生活飲食習慣,往往很短時間吃完一頓飯,這容易促進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色素結晶化,進而形成膽結石。可以說是「人類消化道演化的速度趕不上社會進化的速度」,因而導致近年來膽石症患者大量增加,這和現代人肥胖和脂肪肝是同樣的道理。 連恒煇指出,膽結石或總膽管結石會引起各種疼痛不適症狀。主要原因是總膽管結石或膽結石阻塞了膽管或膽囊的出口,阻塞膽汁的流動,導致膽汁淤積,使得膽囊內的膽汁無法流進膽管或膽管內的膽汁無法流入12指腸導致膽囊或膽管內壓力升高,而引起疼痛和不適感。具體來說,膽結石和總膽管結石症狀的主要差異是膽結石造成的膽囊炎少有黃疸的現象,但是總膽管結石造成的膽管炎常常會合併有黃疸的現象。結石在膽囊或膽管內滯留,也可能會引起膽囊或膽管細菌感染,進而引起發燒、腹痛、噁心等症狀甚至肝臟膿瘍的產生。連恒煇進一步說明,兩者處理的方式完全不同,膽囊結石處理模式單純,總膽管結石處理模式則較為複雜。膽結石、總膽管結石是指在膽囊或膽管中由膽固醇和膽色素結晶形成的固體物質。膽囊位於肝臟下方,用於濃縮儲存由肝臟分泌經膽管進入膽囊的膽汁。當膽囊收縮時,膽汁通過膽管進入小腸,以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膽結石是很常見的疾病,由於其疼痛和不適的症狀,給患者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 以一般外科以往對膽結石患者200例及200例健康人員生活品質調查研究顯示:膽結石患者生活滿意度指標較正常健康族群明顯降低,明確顯示膽結石不僅影響健康也顯著影響了生活的品質。 每次發作越來越嚴重 微創切除可有效治療是對膽囊結石疾患最常見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通過微創腹腔鏡技術進行膽囊切除。一般膽結石或早期膽囊發炎通常手術時間都在1小時內,術後住院的時間也多在1-2天內可以出院;但是有部分的患者因為長期反覆的膽囊發炎導致膽囊攣縮變厚等情況,都會造成手術困難度及併發症的增加。連恒煇表示,以醫師的立場來看,對於有症狀的膽囊結石疾病(常常因油膩的飲食發作)考慮疾病會反覆發作,且每次發作越來越嚴重,再加上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年紀越大發作對身體的傷害越大,而且病況反覆發作會變得更複雜,即便手術處理也會增加併發症及危險,建議及早處理,可以避免反覆發作降低生活品質以及造成困難手術狀況。 原文出處:膽結石與微創手術治療
娛樂報報/陳致遠揹老婆名牌包混搭外出 林秀琴直播賣水晶積極還債
前職棒選手陳致遠和老婆林秀琴因合約糾紛鬧上法院,後賠償前公司200萬元,夫妻倆將則另尋出入在網路上做起水晶事業。時報周刊CTWANT記者上月晚間將近10點在台北市饒河夜市附近的超商巧遇陳致遠,雖然他戴著口罩,不過濃密的鬢角、鬍子以及棒球帽反戴的招牌穿搭,讓本刊記者一眼就認出來,而他身上揹著一個鮮紅色的名牌包有些不搭,據查後才發現原來那是老婆林秀琴的包!陳致遠6月初在台北饒河夜市附近購物,同一時間林秀琴則正在臉書上賣力直播,只見他快步地走在路上,突然在鹽酥雞攤位旁停下,調整斜背包以及帽子,看似非常熱,接著他走進超商買飲料,邊結帳邊夾著手機通話,顯得手忙腳亂。有趣的是他身上揹著的紅色名牌包,竟是老婆林秀琴的,先前夫妻外出時,就是林秀琴在揹,夫妻倆一包兩用相當划算。帽子反戴是陳致遠的招牌穿搭。(圖/本刊娛樂組、翻攝自臉書)夫妻倆從認識到結婚已22年,陳致遠透露現在因為當教練,夫妻生活算是微遠距離,直說:「小別勝新婚的感覺也不錯,打電話聊天就很像情侶!」不過兩人先前身體先後亮紅燈,先是林秀琴因膽囊結石住院,接著陳致遠因為多年沒運動加上飲食不正常導致反覆痔瘡,甚至上廁所時大血崩,加上身邊長輩陸續罹癌,讓他一度擔心大腸癌找上門。幸好最後檢查發現只是內痔破裂,讓陳致遠鬆了一口氣,不過有了這次馬桶「滿江紅」的經驗,他便警惕自己不該再放縱吃「從運動員退下來後,運動量大幅減少,體重直飆110公斤左右。」現在他和林秀琴都認真重拾健康生活,慢慢控制飲食與運動量。陳致遠在超商結帳時邊講電話,低沉聲音相當有辨識度。(圖/本刊娛樂組)
腹痛半年以為胃病 婦人膽竟塞「百顆魚子醬」
大陸一位66歲的王姓老婦,因為腹痛長達半年,以為是胃病,不料就醫後發現膽裡面都是結石,上百顆如魚子醬,讓她看了也嚇到,所幸治療後康復。醫師呼籲,如果身體有狀況要及時檢查。據《荊楚網》報導,王婦腹痛半年以為是胃病,還會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吃藥也沒好轉,而3日她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膽囊都是滿滿結石,看起來就像是魚子醬。武漢普仁胡海膽石病醫院醫生黃子鋒說,婦人患膽囊炎才會導致腹痛,如果太晚動手術,可能會致癌。4日婦人經過手術,取出百顆膽結石。副院長江帆說明,在術中發現患者膽囊充滿結石,經過30分鐘手術後,順利切除膽囊,清創後沒有出現滲血的情況,術後4小時患者就能下床活動。王婦表示,她平常腹痛以為是胃病,誰知道這麼可怕,還好及時處理。江帆說,胃和膽囊都是消化器官,而位置都在上腹,所以症狀難區分,胃病一般會在進食前飢餓時發生;而膽結石大多在進食後,此外,胃痛部位大多在在左側中上腹;膽囊結石腹痛大多在右上腹,有時候會在右肩胛骨等位置。江帆強調,如果民眾感到不適,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利用超音波和胃鏡分清楚症狀。
中國女子身體切出「結石玫瑰」 丈夫:做成鑽戒或飾品
現代人由於飲食問題,結石的發生機率較過往來的高出許多。而近期就有一名中國女子接受膽囊切除手術時,醫師竟然從他的身體內取出一顆「結石花朵」,這讓不少醫師嘖嘖稱奇,而女子的丈夫也表示,要把這個結石花朵製作成鑽戒或是飾品留念。根據《環球時報》報導指出,這名接受手術的女子名叫李紅(化名),其實早在8年前就被告知有膽囊結石,但由於一直沒有明顯疼痛,所以李紅一直沒有放在心上,繼續吃他熱愛的甜食。但在近期,李紅突然感覺右上腹部疼痛,前往醫院檢查後,遭診斷為膽囊結石與膽囊炎,原本醫師建議切除膽囊,但李紅不願意,所以接受保守治療。但最後整個病情失控,疼痛發作越來越頻繁,李紅再次前往醫院,醫師發現李紅的病情已經變成膽囊多發結石。最後在醫師的建議下,李紅接受了膽囊切除手術。而值得一提的是,醫生的確也從李紅的膽囊內找到一顆結石,但這顆結石不僅顏色晶瑩剔透,不像一般結石呈現黑色、黃色的模樣。而且這顆結石的外型十分酷似鑽石花朵。在看到這顆如此特異的結石花朵後,李紅的家人也是感到十分震驚,之後李紅的丈夫則是提議,要將這顆結石做成鑽戒或是玫瑰花飾品。報導中也指出,李紅由於日常喜愛享用高熱量的甜食,這符合產生結石的情況「長期高熱量」,醫師也提醒,結石的生成原因另外還有暴飲暴食、不吃早餐,這些都是誘發結石的原因。
陳致遠體重破百 上廁所馬桶「滿江紅」憂大腸癌上門
職棒球員陳致遠日前上中天YouTube頻道節目《健康點點名》,透露因長期不良飲食習慣導致反覆痔瘡,甚至上廁所時大血崩,加上身邊長輩陸續罹癌,讓他一度擔心大腸癌找上門。陳致遠過去打職棒,在受訓期間運動量非常大,身材都算控制得宜,如今擔任教練後,面對大魚大肉毫不忌口,導致體型橫向發展,體重破百,有一次上廁所時嚴重大血崩,讓陳致遠大驚,雖然很難以啟齒,但還是趕緊詢問從醫的朋友,對方要他進診間把褲子脫下檢查,幸好最後發現只是內痔破裂,建議他飲食注意、多吃蔬果,就不會便秘,如今回想起來,他笑說:「其實照理應該要找大腸、直腸科,但我那個朋友卻是乳房科!」但他繼那次馬桶「滿江紅」後,便警惕自己不該再放縱:「從運動員退下來後,運動量大幅減少,體重直飆110公斤左右。」現在陳致遠和老婆林秀琴都認真重拾健康生活,慢慢控制飲食與運動量。陳致遠為了健康開始重新健身,這讓他不禁苦笑:「4年沒運動了!重新開始的第一天,我快瘋掉,全身上下肌肉痠痛到不行!」但他仍咬牙訓練,慢慢把肌肉喚醒,同時也改變進食習慣:「先菜再肉,最後才是米飯,因為要運動,不能不攝取澱粉。」提起之前老婆林秀琴因膽囊結石住院,陳致遠語帶心疼:「如果換成是我怎麼辦?我要振作,好好照顧她,不能連我也倒下!」2人從認識到結婚至今已22年,陳致遠透露現在因為當教練,夫妻生活算是微遠距離,「小別勝新婚的感覺也不錯,打電話聊天就很像情侶!」
鹹香滋味卻高糖?營養師曝「6大國民美食」恐誘發癌王 滷肉飯入列
現代社會多為外食,手搖飲店林立,肥胖已成為影響台灣人健康的重要因子,肥胖不只影響外觀,也會導致肝膽胃腸疾病,常見的有脂肪肝、膽囊結石、胃食道逆流,甚至可能誘發「癌王」胰臟癌。營養師林圓真透露,除了容易辨識的含糖食物,生活中還有不少隱藏的高糖食物,國民美食滷肉飯就是其中之一。林圓真曾在臉書粉專「不愛穿白袍營養師」發文,「糖想吃掉你的胰臟,增加糖尿病風險,增加胰臟癌風險。義大利肉醬、肉燥飯、大腸麵線、肉羹飯、番茄醬、沙拉醬、濃湯和酸味飲料等,額外添加的糖是超乎想像。家裡的滷蛋、醬油調味的食物烹煮時都會添加糖的道理」。營養師說明,以義大利肉醬為例,每125公克就含有2顆方糖;而為了讓滷肉外觀有誘人的醬紅色,店家會在炒肉時加入冰糖上色;另外,為了讓食物吃起來不「死鹹」,滷肉飯、肉燥飯等料理,都會加糖平衡鹹度,所以不少國民美食雖然吃起來是鹹的,含糖量卻不容小覷。營養師提醒,「要降低罹癌風險,就避免攝取『高糖』食物。其實很多人愛吃甜食,尤其是含糖飲料、麵包和蛋糕等麵包,攝取時要適量,避免攝取太多的糖。還有一些高糖食物是容易被忽略的,這通常是吃起來鹹鹹食物。」
胃痛住院禁食6天!林秀琴嘆:人生怎麼會痛到這樣
前職棒選手陳致遠的老婆林秀琴過年期間因膽囊結石發炎卡在膽管裡而緊急動刀,術後她首度錄中天YouTube節目《健康點點名》分享這段驚險過程,她透露原以為只是胃痛,吃了胃藥來暫緩不適,沒想到越來越嚴重,整個從胃痛到腹部,在老公陳致遠的堅持下,她只好掛急診。因身體出狀況,林秀琴過年只能在醫院待著,又逢疫情期間,朋友想到醫院探望都沒辦法,「那時候一天打五包抗生素,打到手都有針孔,一個禮拜幾乎禁食六天,連水都不能喝,我隔壁的病人,每天都在吃東西,半夜還有消夜,偶爾飄過來的泡麵味!當下不禁覺得,我的人生怎麼會痛到這樣!」住院一週後,原想出院,但嘗試進食後,卻全身不舒服狂嘔,醫生見狀立刻再安排檢查,結果發現膽囊結石發炎卡在膽管中,必須立刻開刀。住院期間,女兒也到病房陪伴,還不忘安慰她等休養之後,就可以愛吃什麼吃什麼,趁這時候剛好可以減肥,這話讓林秀琴哭笑不得,但她了解女兒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她的愛。當初進手術房時,林秀琴其實很緊張,因為自己有幽閉恐懼症,進手術房前一直叮嚀老公跟女兒,手術結束後我張開眼睛第一眼就是要看到你們,父女檔也一路暖心陪伴,讓林秀琴很感動,「還好,他們都有做到」。林秀琴透露自己其實很少生病,「目前為止只有過三個手術,一次開盲腸,一次生小孩時,再來就是膽囊切除。」經歷這次,林秀琴開始正視健康的重要性,不僅懂得忌口,也減少晚上的各種聚會,她更打趣形容:「現在我電話可能只剩鬧鐘的功能了。」
女辦公室穿高跟鞋跌倒太丟臉…「原地裝暈倒」被送醫 意外揪出「這一病」
有些人曾因為某些原因想逃避,使出裝病手段瞎掰,讓自己不用去上班上課,但墨西哥一名24歲女子桑契斯(Estefanía Sanchez),卻因為「假裝暈倒」,意外救了自己一命。她某日因為穿高跟鞋沒走穩,不小心在辦公場所跌倒,但她因為覺得太丟臉,乾脆「原地裝暈倒」。結果被公司同事緊急送醫後,意外揪出她患有膽結石,需要緊急切除膽囊,也還好及時發現,讓她因為「原地裝暈倒」,反而救了自己一命。事後桑契斯在TikTok拍片表示,當天她上班因為穿高跟鞋,在公司大樓搭乘手扶梯時,不小心一個踉蹌跌倒,整個人摔得狗吃屎。但她當下因為覺得實在太丟臉,竟當場決定「假裝昏倒」,整個人原地昏迷不醒,結果引來企業內部醫護人員關切,緊急被送醫急救。不小心假戲真做,被送到醫院的桑契斯,眼見不小心把事情搞大,自己當下也不敢真的告訴醫生自己是假裝昏迷被送醫,只好依照醫院指示,乖乖接受完各種檢查,沒想到意外發現她罹患膽結石,需緊急切除膽囊,「那天如果我沒有去醫院,沒發現膽結石的話,以後可能會需要進行更複雜的手術」。桑契斯表示,由於這個經歷實在太丟臉,所以她當時只敢把真相告訴媽媽。而她透過TikTok拍片分享後,居然爆紅,許多網友都對於她的反應趕到爆笑,還有人同理她表示,「如果是我,可能會幹一樣的事」。(影片請點我)
減重新選擇「胃鏡縮胃手術無傷口」 短短半年!39歲女BMI降至24
現代社會多為外食,滿街手搖飲店,肥胖已成為影響台灣人健康的重要因子,肥胖不只影響外觀,內在器官也會因為肥胖導致肝膽胃腸疾病,常見包括脂肪肝造成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膽囊結石、胰臟發炎、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炎及巴瑞特氏食道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小腸微菌叢改變造成腹瀉、大腸憩室及息肉發生等。蟬聯40年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惡性腫瘤中,消化道癌症與肥胖相關的就包括有食道腺癌、胃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及胰臟癌,我們不能忽略肥胖所造成的相關後遺症,應即早控制並預防疾病發生。肥胖的控制,建議以漸進且天然的方式著手。也就是嘗試改變生活飲食及培養運動習慣來控制體重,然而,現代人工作忙碌且多有應酬,有恆心毅力地控制飲食及運動習慣非常困難,如果無法藉由作息調整控制肥胖,可以考慮藉由減重藥物進行治療。一般來說,身體質量指數BMI 27-32間的患者(正常值為18.5-24),除使用減重藥物控制外,也可以胃鏡減重手術來減重,包括肉毒桿菌注射術、胃內水球置放術以及袖狀縮胃成形術,以研究報導效果及持久性來說,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的效果最好,其手術方法簡單來說是在全身麻醉的狀態下,利用經口胃鏡加裝「內視鏡縫合系統」由口腔進入胃中,將胃像荷包一樣摺疊縫合起來,在不用破壞切除胃組織腺體的前提下,達到像外科手術胃切除一樣將胃的容積縮小,減少食量及熱量攝取。研究數據顯示,胃鏡袖狀縮胃成形術可降低約15-20%的總體重,並改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現象,外科局部胃切除減重術的效果相當,且可達成體表無傷口、住院天數短及恢復快的微創減重目標;然而,曾經接受過胃部手術、嚴重胃食道逆流或胃疝氣、活動性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上消化道結構異常、胃部腫瘤、克隆氏症、肝硬化、凝血功能異常、酒精或藥物濫用、精神疾病等,則不建議利用胃鏡縮胃手術來做肥胖控制的首選治療。亞東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鍾承軒主任表示,曾有一位39歲女性病人,身高154公分,體重77.4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28.8,經過生活型態改變及胃內肉毒桿菌素注射術後,體重仍未明顯下降,但其合併有高血糖、重度脂肪肝及慢性肝炎狀況,因此安排胃鏡袖狀縮胃成形減重術治療。微創手術時間約80分鐘,術後第二天無任何不適後由口進食,第三天順利出院,於門診追蹤過程中合併減重藥物治療,食量明顯下降,不到半年身體質量指數BMI下降至24.7,同時血糖及肝炎指數恢復正常,精神體力變好,工作專注力及效率也因此提升,不僅如此,更讓原本不敢穿緊身衣的她對身材外觀恢復自信。鍾承軒主任提醒,肥胖造成的相關慢性疾病不容忽視,我們應該即早控制體重,預防共病症發生,建議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運動,或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減重藥物;倘若仍無法達成體重下降的目標,建議可與外科或內視鏡醫師討論介入性治療方式,而自費微創經口胃鏡袖狀縮胃成型減重術,也是民眾可以考慮的最佳選項之一。
藏了80年的祕密!阿嬤竟是「鏡面人」 醫師驚嘆「這是萬分之一的機率」
一位80歲左右的阿嬤,因左上腹痛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左上腹痛一般應是胃痛或大腸發炎,做了電腦斷層發現阿嬤是一個「鏡面人」,所謂「鏡面人」就是他的內臟等器官跟一般人的位置顛倒,經過一般外科古君平醫師診斷,阿嬤是急性膽囊炎。「鏡面人」左右顛倒的內臟是外科手術挑戰,古君平醫師首次遇到,一般膽囊手術需約半小時即可完成,這次手術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完成,透過腹腔鏡微創手術,順利切除膽囊,術後兩天就順利出院。古君平醫師表示,所謂的「鏡面人」包括腹腔、胸腔內器官的位置與一般人剛好相反,例如一般人心臟脾臟在左邊,肝臟位於右邊,鏡面人心臟脾臟在右邊,肝臟在左邊,就好像正常人的鏡中影像,故出現「鏡面人」的稱呼。這是一個罕見的遺傳病,發生率大約是萬分之一左右,不過內臟功能跟一般沒什麼差別,所以只要沒有生病沒做檢查,一般人不會知道自己的內臟跟別人的位置不一樣,這次阿嬤因為急性腹痛做電腦斷層,才發現他的內臟跟一般人相反。古君平醫師表示,所謂的「鏡面人」包括腹腔、胸腔內器官的位置與一般人剛好相反。(圖/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提供)因為鏡面人的特殊性,醫師診斷需特別小心,否則可能把病患左上腹痛當成是胃痛治療,實際上膽囊炎,發生誤診,尤其在施以手術時,與醫生的熟悉手勢有所不同而增加難度。膽囊切除是一個很常見的手術,膽囊功能儲存膽汁,膽汁是肝臟製造,所以膽囊切除之後,肝臟還是會正常分泌製造膽汁,因此,阿嬤切除膽囊,對她的生活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大部分的人可能在術後一個月左右會有容易拉肚子的情形,不過,等肝臟適應這種情況後,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古君平醫師指出,膽囊結石或膽囊炎是一個膽囊結石的情況,,膽囊結石如果塞住,膽汁分泌不出來就會腹痛,膽結石最常出現在臨床上,有四個好發族群,我們稱之4F,第一個F(Female)女性,第二個F(Fat)肥胖的人,再來就是年紀Forty第三個F四十歲,最後一個F是多產婦(Fertile),因此,四十歲左右肥胖的多產婦女可能比較容易有膽結石。會建議有這樣風險的族群,少油膩少油炸,三餐盡量正常讓膽汁、膽囊順利工作,比較不會有膽汁淤積或膽結石的風險。
人妻懷孕丈夫陪坐月子「竟雙雙罹患膽結石」 專家曝進補風險
女子在懷孕期間需要充足的營養,但是吃太多反而會造成其他風險。中國武漢一名28歲廖姓人妻平時就嘴饞,很喜歡吃美食,懷孕後變得更愛吃,家人做了營養餐,丈夫也陪著一起吃,豈料坐月子結束後去檢查,赫然發現夫妻倆都罹患膽結石。對此,醫生解釋,長期進補得到膽結石的機率比較高,而女性懷孕後,在激素的作用下,風險會更高。廖女表示,家人在她懷孕時準備了雞湯、排骨湯等,她若吃不下就給丈夫,沒想到每一頓營養餐,換來的是2個人身體都出問題。廖女當下覺得肚子有點漲,不太舒服,結果坐月子結束後檢查,發現罹患膽結石。廖女和丈夫雙雙罹患膽結石。(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檢查結果顯示,廖女出現膽結石併發急性膽囊炎。醫生指出,長期進補罹患膽囊炎機率比較高,加上廖女的丈夫也一同進補,同樣罹患膽結石。考量2人的膽囊條件較好,院方為夫妻倆制定「經臍無痕保膽取石」的手術方案,在充分溝通後,決定先讓廖女丈夫進行手術。醫生透露,一個家族裡面有共同的飲食習慣,喜歡吃肉、吃葷、吃東西不定時的,飲食習慣相同,一般會誘發膽囊結石的發作。女性尤其懷孕後,在激素的作用下,罹患的機率會增加,因此提醒廣大女性,若檢查出膽結石、膽囊炎等疾病,建議先治癒後再計畫懷孕,此外懷孕期間也不宜過度進補,以免營養過剩,增加膽囊工作負擔。
陸中藥材飆漲兩倍價 藥企連「薏仁」都要囤貨幾十噸
大陸中藥材漲價潮來襲!受到疫情影響,大陸民眾加強藥材食療,以及疫情後大陸發布多項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產量急劇減少。牛黃(牛科動物的膽囊結石)已經漲到2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1斤(等於1公斤約172萬元台幣),蛇類藥材價格則比去年多出一倍以上。綜合中新網、央視報導,在河北安國中藥材交易市場,走訪多家經營戶後發現,近期不少中藥材價格都出現上漲,漲價的品種達到30多種。做中藥材生意多年的張女士透露,9月以來,她經營的藥材中,就有3成出現不同程度漲價。她表示:「川芎漲了有2元,原先賣20元,現在得22元。」此外,感冒藥原料板藍根、連翹、健脾補肺的薏米等也在漲價行列中,這些基本上都是中藥處方中用量較大的品種。很多藥食同源的品種,也就是可同時入藥和食用的中藥材,價格也快速上漲,決明子、百合、豆蔻、紅花等漲價幅度在10%到30%不等。而漲價最為明顯的是一些動物類的中藥材,最小漲幅都在50%左右,最大的甚至翻了兩倍還多。「去年百花蛇大概是一公斤50元左右,正品貨,今年要100多元。烏蛸蛇去年一公斤400元左右,今年是1000、1200元。」河北安國中藥材市場一名商戶說。徐東亞是該市場內為數不多經營天然牛黃的商戶,她指出,近期天然牛黃的價格一路上漲,而且貨源還很緊缺。她用了好幾個月才收到一小撮牛黃,雖然重量只有0.5公斤,但價格卻高達20多萬元。而在4年前,這些牛黃的價格只有5萬元左右,4年時間價格漲了將近5倍,而現在還在繼續上漲。快速漲價的中藥材讓一些採購商措手不及,很多採購商都選擇觀望等待,而這也使得目前市場的交易偏向冷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漲價?不少藥材商認為,一些中藥材漲價,主要是因為供不應求。像牛蒡子、川芎、連翹,今年原產地的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減少。對於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品種,主要受到今年疫情影響,需求量比往年明顯增加,導致價格上漲。而動物類中藥材,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國家嚴控通關檢驗程序,因此進口量急劇減少。此外,疫情後大陸發布多項規定,加強了動物類中藥材的監管力度,從養殖、生產、防疫等方面都更加嚴格管理。來自河南的採購商王女士說,她的用戶主要是小型醫療機構,而這些機構的需求量由於疫情因素,目前還沒有完全恢復,因此她對採購原料持觀望態度。不少採購商表示,現在原料上漲使得採購成本直接增加2成左右,而來自客戶的需求量恢復還不明朗,因此,選擇先觀察價格走勢,再出手採購。中藥材漲價,給下游的藥企帶來成本壓力。中藥飲片、中藥製劑等產品價格會調整嗎?康益強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解淑強說,他們的產品主要面向醫院和藥廠,而藥廠的訂單合約都是一簽一年,即使原料漲價,他們也無法調整產品價格。這幾年多變的中藥材市場,也逼迫他們形成了應對價格波動的策略。一些大陸企業都提前出手囤貨,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一家企業的庫房囤放了幾十噸薏仁,是兩個月前一次買入。而有些企業在無法囤貨的情況下,就只能無奈接受成本上漲的事實。李龍是河北一家藥企負責人,企業生產的幾十種中成藥中,需要大量名貴中藥材,包括牛黃、麝香、熊膽等,而漲價的占到了相當比例,有的同期漲幅翻了一倍。不少企業都表示,如果中藥材繼續漲價,他們也不得不上調終端產品的價格。對此,大陸業內專家呼籲,隨著《中醫藥管理法》的落地推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運用國家儲備等手段,調節和平衡中藥材的供需市場,平抑價格,從而促進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