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毒症
」 大陸「紅心甘蔗」更甜?婦吃完4天昏迷「多重器官衰竭」 專家揭原因
俗話說「冬吃甘蔗賽人蔘」,甘蔗口感清甜,且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在品嘗這份甘甜的同時,也需要多加注意,因為一旦吃不對,甘蔗就可能變成致命毒藥,因吃甘蔗中毒進醫院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大陸杭州一名53歲婦人近日吃了甘蔗,不料4天後突然陷入昏迷,經診斷為多重器官衰竭。《柳州晚報》報導,浙江省杭州市53歲的王阿姨近日晚飯後照常吃甘蔗時,發現味道不太對,除了吃起來不脆,有些發糠,甜中略帶著一股酒酸味,甘蔗內部呈淡褐色,當晚睡前開始感覺噁心,同時拉肚子。4天後,婦人突然呼吸困難、皮膚濕冷、意識模糊,隨後陷入昏迷,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經診斷,王阿姨是食用黴變甘蔗中毒、腸道感染引發膿毒症、感染性休克及全身多器官衰竭。醫生表示,常有人以為甘蔗內部呈現紅色會變得更甜,其實甘蔗出現「紅心」、「黑心」,是因為受到了黴菌污染,此時千萬不能食用。由於甘蔗的含糖、含水量高,雖然果皮堅硬,但收獲時往往存在切口,果肉會暴露出來,易受儲存條件和運輸環境影響,存在被黴菌污染的風險。據了解,在能夠使甘蔗黴變的黴菌中,節菱孢黴菌堪稱最危險的殺手。這種黴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劇毒的毒素「3-硝基丙酸」。這是一種強烈的噬神經毒素,中毒後最初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隨後可出現頭暈、頭痛、抽搐等症狀,嚴重者可發生腦缺血壞死、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部分中毒患者可能出現語言、運動障礙等。專家提醒,甘蔗一旦被黴菌侵襲,代表每個部位都已被污染,千萬不要因為肉眼看不到就繼續吃。至於如何分辨甘蔗是否變質,專家建議可先摸甘蔗的軟硬度,再來就是看果肉是否新鮮,最後是聞聞看有無異味,如發現甘蔗有質軟、變色、酒味、長毛、內部變紅等現象,都不可食用。
每天1杯飲料…28歲女「血糖爆表」命危 多臟器功能衰竭進ICU
大陸浙江省海鹽市28歲女子渺渺(化名)近日因早上醒來頭暈目眩,前往醫院就診。一開始,醫生以為她壓力太大,沒想到血化驗結果出爐後,患者的血糖爆表,靜脈血糖竟高達56mmol/L,而正常範圍則在3.9-6.1mmol/L,同時糖化血紅蛋白達到了13.3%,顯示渺渺至少近3個月血糖處於很高的水平,而她竟渾然不知,還一度陷入了昏迷狀態,需要緊急搶救。《澎湃新聞》報導,當地醫院檢查,渺渺是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現象,如不及時搶救,就有生命危險。看著躺在病床上意識不清的孩子,渺渺的父母當機立斷,將其送往上海瑞金醫院救治。據悉,這是該院於今年3月24日接診過的一例病例,經過救護車送入醫院時,渺渺處於休克狀態。經多學科專家會診後,醫生綜合認為渺渺為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狀態,同時合併膿毒性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介紹,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典型症狀是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渺渺患的是Ⅱ型糖尿病而不自知,渴的時候總想喝點甜的來緩解,如此循環往復加重了病情,而她同時併發的腸道感染,使得原本的糖尿病急症雪上加霜。入院後,渺渺完善了相關輔助檢查及化驗後,結果顯示她的外周血塗片有「綠色小體」,這是一種在危重病人的中性粒細胞中非常罕見的綠色包涵體。檢驗科醫生隨即告知急診醫生,提醒多加注意。檢驗科醫生介紹,綠色小體出現後,患者的病死率在58%至68%,多數情況下會在72小時內死亡。面對緊張局勢,瑞金醫院全體EICU醫護人員參與這一病例的搶救。在給與患者補液降糖、血管活性藥物支持,抗感染、普通肝素抗凝後,還決定對其進一步運用床邊血液凈化,透過免疫吸附、單膜血漿置換、短時間斷血液濾過三種凈化模式聯合,去除因膿毒症所產生的炎症因子。經過積極治療,渺渺終於在3月27日度過了炎症風暴,生命跡象逐漸平穩。4月1日,渺渺拔除氣管插管,腸道感染也基本好轉,逐漸恢復正常。在追問病史時,醫生了解到渺渺每天至少喝1至2杯果茶或含糖碳酸飲料,也酷愛甜食,再加上平時工作忙,很少運動,大量糖分和添加劑的攝入,導致了她的糖尿病。瑞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盛慧球提醒,前來急診就診的年輕糖尿病急症患者,往往並不知曉自身患有糖尿病的情況,並普遍都有熬夜、喜高糖油膩飲食、飲酒、好靜不好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再疊加一些感染的誘發因素,就有可能發展為膿毒症甚至膿毒症休克。
放冰箱也沒用!老夫婦吃隔夜蛋炒飯 活活拉到死
中國江蘇南通發生一起因隔夜蛋炒飯的命案,一對80多歲的老夫婦,近日2人一同吃了隔夜的蛋炒飯,突然上吐下瀉被緊急送醫,經搶救過後老奶奶宣告不治,而老爺爺搶救回1條命。據多家陸媒報導,老夫婦住在南通海門,2人雖已年過80歲,但身體依舊健康硬朗,日前2人將隔夜蛋炒飯享用完後,突然開始上吐下瀉,腹瀉多達10幾次,家人緊急將2人送醫急救。2人病情不見好轉,緊急安排轉院,但老奶奶仍不治身亡,老爺爺因乳酸值飆升,超正常值5倍,導致一度休克,最後救回1命。經醫師調查,2人在上吐下瀉前都吃了隔夜蛋炒飯,而醫師表示,「普通的胃腸炎不會這麼嚴重,患者目前炎症指標高,應該是細菌感染引發的膿毒症和感染引發的多臟器衰竭。」醫師判定蛋炒飯應該是在冰箱內,受到病毒的汙染,醫師提醒,冰箱只是「延緩」細菌的繁殖,加上冰箱內有1種「嗜冷菌」,對人體有害,而隔夜食物會產生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恐導致胃腸道損傷、誘發腫瘤,冰箱內的隔夜食物,需加熱2至3分鐘後才可食用,尤其老年人、孕產婦、孩子、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需要謹慎注意。
她痔瘡復發未就醫 病況惡化「左眼流膿、視線模糊」慘遭摘除
大陸湖南省一名夏姓女子今年2月痔瘡復發,隨後自行網購藥物和肛門塞劑使用,孰料病況非但未見好轉,左眼還出現流膿、視線模糊的異狀,就醫被告知是源自痔瘡的膿毒症所致,最終不得不摘除受感染的左眼,讓她相當懊惱未及時治療。據陸媒《新浪新聞》報導,近年飽受痔瘡困擾的夏女,在復發後伴有肛周疼痛及便血,但她並未立即就醫,而是自行網購藥物和肛門塞劑使用。結果隨著時間過去,她的病況越發嚴重,就連左眼也開始出現腫脹、流膿、視線模糊、睜眼困難的異狀,無奈之下才趕緊就醫治療。孰料,夏女到院進一步檢查,卻被告知患有膿毒症、左眼眼內炎伴眼球穿孔、肺膿腫,雖然立刻接受治療,仍不得不摘除受感染的左眼,讓她相當懊惱未及時就醫。而回顧患病經過,她也不禁直呼「當時沒多想,還以為是沒有休息好,熬夜導致眼睛不舒服」、「沒想到小小的痔瘡帶來這麼嚴重的後果」。對此,湖南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陳海鷗指指出,夏女所患眼膿腫、肺膿腫其實都源自於痔瘡,其造成內痔曲張的血管壁破裂出血,細菌通過傷口於體內四處播散導致膿毒症,最後在眼部和肺部生長繁殖,引起眼膿腫和肺膿腫。陳海鷗也說,細菌感染是膿毒症的主要病因,當患者出現感染或疑似感染的症狀,就要到正規的醫院檢查並積極治療,才能減緩其惡化的風險。另外,對於患有痔瘡的病人,她也提醒,在痔瘡發作當下不要盲目用藥,應要立即就醫,以免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9歲童遭蚊子奪命 隨爸媽到這國探親被叮咬釀器官衰竭慘死
進入9月,雖然有颱風來襲,不過天氣依舊炎熱,仍蚊蟲出沒的季節,若被蚊蟲叮咬,千萬不要忽視,以免釀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先前在大陸有一名張姓男子在釣魚時,腿部被蚊子咬了10多個包,沒想到,腿部腫脹、高燒不退,被診斷出是膿毒症,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所幸保住一命。未料在菲律賓,有一名來自澳洲的9歲男童,與家人前往當地度假時,因為被蚊子叮咬,不幸感染登革熱,結果出現登革休克症候群,最後因器官衰竭死亡。9歲男童普爾加達斯赴菲律賓探親,被蚊子叮咬後,出現登革休克症候群,最後因器官衰竭死亡。(圖/翻攝自@BNNNewsPH推特)綜合澳洲媒體報導,來自澳洲西部哈維小鎮的9歲男童普爾加達斯(Glenn Pulgadas)前陣子和雙親格倫(Glenn)、瑞札(Ryza)赴菲律賓探訪親戚,但在8月12日被蚊子叮咬後,突然全身感到不適並就醫。普爾加達斯的身體狀況在接下來兩週加劇惡化,甚至有高燒、頭痛、腹痛、流鼻血和嘔吐等症狀,醫生證實,他是出現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所謂的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症狀如突發性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不明紅疹或出血,或出現噁心、嘔吐等,若發病後3至5天有腹部疼痛或擠壓疼痛並持續性嘔吐、呼吸困難、流鼻血或是牙齦出血、嗜睡或躁動不安等警示症狀,就必須盡速就醫。登革休克症候群的患者,死亡率高達 44%,這是登革熱流行地區的民眾不得不去注意的問題,在澳洲就讀小學3年級的普爾加達斯,原先是個充滿愛心的聰明孩子,個性活潑,臉上總是帶著笑容,不過他在病發後入住加護病房期間器官衰竭,最終在8月25日不幸離世。
懷孕9個月孕婦「牙痛一個禮拜」…母子突雙雙死亡 死因曝光尪痛哭
大陸廣西省南寧市一名懷孕9個多月的雷姓女子,日前因牙齒發炎疼痛,先後去了5間醫院就診,未料病情突然惡化,經搶救後死亡,孩子出生沒多久也沒了氣息。經鑑定,雷女是因為牙疾感染導致膿毒症死亡。他的丈夫為了討公道,將5間醫院告上法院。一審法官判雷女應自行承擔60%責任,案經上訴,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一審認定事實清楚,維持原判。根據陸媒《南國早報》報導,李姓丈夫表示,2017年4月5日帶著懷孕9個多月的妻子到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並待產,入院前,因為妻子已被牙痛困擾一周,已去過4間醫院就診,但都沒有治療好;經醫院診斷,妻子是雙側下頜下間隙感染,右下智齒阻生、冠周炎,膿毒血症等病狀。李姓丈夫透露,事發當晚,看到妻子兩邊臉出現浮腫,便詢問是否可以先生小孩,再治療口腔疾病,結果醫生卻說「不是想生就生的」,未料妻子晚間病情突然惡化,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孩子雖在醫生幫助下產出,但只有微弱心跳,搶救後也宣告不治。李姓丈夫將再向高院申請再審。(圖/翻攝自南國早報)李姓丈夫痛哭,不明白一個小小的牙齒疾病,為何會出現大人和小孩雙雙死亡的嚴重後果;他強調,妻子出現牙痛這個症狀後,第一時間就去看診,並未拖延救治,因此把5間醫院全告上法院。一審法官認為,雷女的自身疾病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她對牙疾危害後果重視不夠,縱然醫療機構有不足之處,也難以顛倒因果關係的主次之分,因此應自行承擔60%責任。至於南寧第二婦幼保健院未能針對牙疾制訂全面系統的抗感染治療方案,對死亡後果雖是間接的次要原因之一,但原因力較大,應承擔25%的責任,賠償19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5.6萬元);至於廣西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其過錯主要在於疏於告知預後風險及建議診療方案,故原因力較小,應承擔15%的責任,賠償11.4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1.3萬元),其他3間則不用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李姓丈夫不服判決結果,他主張,妻子積極就醫,配合醫院治療,是醫護人員未盡到責任,才導致悲劇發生。案經上訴,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對此,李姓丈夫表示,將再向高院申請再審。
AZ疫苗後遺症再+1! 加拿大11日出現首例個案「建議1種人別接種」
AZ疫苗在世界各國引發不少血栓案例,先前就被不少國家如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宣布停用,後來在歐盟與英國政府為疫苗安全掛保證後,才重新恢復施打。不過加拿大衛生部29日警告,有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CLS)病史的患者,不要接種AZ疫苗。根據「澳聯社」(AAP)報導,加拿大衛生部正在更新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COVID-19疫苗與Covishield疫苗(AZ疫苗印度版)的產品專著與標籤,增加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CLS)作為潛在副作用,並警告有CLS病史的患者不要施打AZ疫苗。毛細血管滲漏症候群(CLS)是一種罕見的、可逆性毛細血管病變,血漿迅速從血管滲透到組織間,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水腫、低蛋白血症、血壓降低情況,嚴重時還會發生多重器官衰竭,常見病發原因包括嚴重創傷、膿毒症、毒蛇咬傷、燒傷等。事實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在4月份就將CLS列為AZ疫苗潛在安全問題,不過一直到本月11日,才正式增列CLS為AZ疫苗可能副作用之一;加拿大衛生部則表示,直到6月11日,該國才出現第一起CLS病例。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先前也表示,英國正在考慮為有CLS病史的人提供預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