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胸
」彰化阿伯發高燒住進加護病房!支氣管驚見「假牙」 卡1星期才發現
59歲許姓男子車禍臥床20年,安置在民間的護理之家,日前因呼吸急促、發高燒被送急診;另一位中風過的72歲曾姓老太太也因類似狀況送急診。衛福部彰化醫院發現,2人分別因假牙及花生卡進右上肺葉支氣管,研判事發超過1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取出異物,搶回性命。彰化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高劍虹表示,臥床者或受照顧的年長者因吞嚥功能較差,使得原本應該防禦異物進入呼吸道的機制失能,再加上咳嗽能力退化,造成進入的異物難以排出,如果久未發現,恐引起肺炎等各種併發症而危及生命,照顧者對此應該要更小心注意。假牙卡在支氣管。(圖/部立彰化醫院提供)彰化醫院加護病房主任林文培指出,住在溪湖鎮的許先生20年前車禍癱瘓,住在某護理之家,日前很喘併呼吸急促、高燒被送至該院,因呼吸衰竭送入加護病房;X光片顯示其右上肺大面積肺炎,再經電腦斷層研判可能是異物,以支氣管鏡進入,確認是掉落的假牙,由於假牙鑲進支氣管,角度不好取,經醫護、呼吸治療師、技術員一同以支氣管鏡輔助鉗子、籃子,多次努力才取出,研判該顆假牙誤入氣管已超過1周。林文培說,另一名住在員林市的72歲曾姓老太太,過去中風過,行動不是很方便,也是類似症狀送到該院,在幾乎同樣的位置,取出1顆已經脫皮的花生;其家人轉述,大約1週前吃過花生,沒想到掉入氣管。高劍虹說,這兩起個案都引起右上肺阻塞性肺炎,對於年長體弱者非常危險,如果再不取出異物,情況很不樂觀,而這2起個案的異物分別是假牙及花生,在臨床上也是比較容易發生老年人氣哽的東西,尤其是假牙,照顧者要特別注意,如果有鬆脫情況,要馬上處理,以避免掉入氣管。高劍虹指出,如果發現臥病或年長者的固定式假牙不見了,一定要馬上就醫,可能是吞進肚子或掉進氣管,尤其是卡在氣管,恐造成阻塞性肺炎、壞死性肺炎、肺膿瘍、咳血、膿胸,引起敗血症或呼吸衰竭,拖延越久越危險。高劍虹表示,在普遍成年人中,很少見到呼吸道阻塞異物,主要是因為健康成年人的吞嚥功能與咳嗽反射能力比較好,而臥床及年長者相對衰退,假牙不見了,很可能進到氣管,而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的可能是吞進肚子,排出來就好,這種不了解的認知,恐造成時機延誤,而臥床體弱年長者覺知能力又弱,卡在氣管又不自知或無法表達,就更危險了。
台南8歲女童感冒求診...竟是「食人菌」險截肢 住院6週救回一命
台南一名8歲女童2024年4月因陸續出現感冒、嘔吐等症狀,前往成大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女童已有嚴重低血壓、休克等毒性休克症候群,且病情迅速惡化,收治至加護病房,後研判為感染又被稱為「食人菌」的「侵襲性A型鏈球菌」,趕緊使用抗生素治療,住院6週後總算順利康復出院。今年4月,台南一名8歲女童突然出現感冒狀況,發燒、咳嗽,後來開始嘔吐、拉肚子,父母原本以為只是一般腸胃型感冒,但後來發現,女童燒退了卻極度倦怠、喘不過氣,甚至抱怨「肩膀會痛」,才趕緊帶女兒到成大掛急診。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表示,女童到院即診斷出肺炎併發嚴重膿胸,需進行胸管引流;12小時後還併發呼吸衰竭、毒性休克症、急性腎衰竭,立即住進加護病房插管並使用呼吸器。檢驗結果顯示,女童感染了惡名昭彰的食人菌,即「侵襲性A型鏈球菌」,還出現的罕見四肢猛爆性紫斑症(Purpura Fulminans),醫療團隊創新使用局部血管擴張劑處理,才改善四肢血流狀況。女童住進加護病房後,經成大醫院小兒科重症團隊、小兒感染科、小兒腎臟科、小兒胸腔外科,和檢驗、護理、復健及兒童心理專業的緊密合作,在住院6週後順利康復,且無後遺症地出院。返家後院方持續追蹤女童狀況,幸運地沒有出現任何後遺症。成大醫院小兒科重症團隊。(圖/翻攝FB/成大醫院)沈靜芬主任醫師說明表示,A型鏈球菌感染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咽喉痛、發燒、皮疹,少數患者會伴隨嘔吐及腹部不適;且當感染擴散至肺部時,可能出現咳嗽的情形。特別需注意的是,少數A型鏈球菌感染患者會進展為重症,而當發生意識不清、昏迷、持續低血壓、皮膚變色或出現紫斑、呼吸困難時,可能是重症的早期症狀。A型鏈球菌釋放的外毒素會干擾身體正常功能,導致少數嚴重感染併發毒性休克症,引起低血壓和多重器官損傷。若患者進展至毒性休克症候群,病情惡化速度極快,且死亡率超過50%。A型鏈球菌感染的治療方式主要為及時使用抗生素,若能及時識別疾病並積極治療,大多數患者在幾天到幾週內能順利康復。然而,若未及時就醫或病情加重,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民眾應密切注意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狀況,及早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沈靜芬醫師表示,目前兒科醫師人力緊繃的狀況仍持續存在,也反映出重症兒童患者的治療困難。兒童醫療人力的培養需要時間,而兒童健康照護不可有任何中斷。期盼更多人能重視兒童醫療的發展,讓更多新生代醫師參與兒童的健康照護行列。
七旬翁腸胃道大出血險喪命! 檢查竟發現是1個月前誤食魚刺惹禍
72歲男士阿財,去(111)年9月時因發燒、背痛、右上腹痛由救護車送至急診就醫,因血壓只有81/65mmHg、心跳每分鐘為95次。急診醫師緊急影像學檢查發現,阿財疑似主動脈瘤破裂,進一步詢問才發現恐是因一個月前誤食魚刺,造成「主動脈-食道廔管併降主動脈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破裂使腸胃道大量出血,經過緊急手術後才撿回一命。誤食魚刺刺穿主動脈 「主動脈-食道廔管」罕見又致命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指出,食道就在主動脈的前方,食道的嚴重穿刺傷恐導致主動脈的高壓血液透過相連接之廔管(傷口)全往食道灌注,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大吐血、膿胸、敗血性休克等情況。主動脈-食道廔管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更是誤食異物後死亡率最高的狀況,是一種非常罕見但致命的疾病,必須早期警覺並及時治療。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顯示,主動脈-食道廔管致死率極高,即使經多次手術,也只有六成的病人能存活出院,四成的病人存活滿一年。傳統與新式併行! 三階段手術搶救生命 吳依璇說明,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拜新科技「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之賜,越來越多主動脈破裂的病危病人得以迅速接受手術後挽回生命,再加上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傷口很小,以致傳統開胸或開腹進行主動脈手術已經較不成主流.但是像阿財的情況,就需要併用兩種手術方式,經過三階段手術才得以救命。誤食異物恐大出血! 應儘速就醫、切勿催吐或採用偏方吳依璇提醒,主動脈-食道廔管,會造成主動脈破裂大出血,進而導致死亡!民眾如有誤食異物的情況,千萬不要嘗試大口吞飯、喝醋、以手指催吐或採用偏方,恐讓異物越卡越深,反而加重病情造成二次傷害。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進食的時候還是要多加小心!
老翁吞魚刺當沒事…1個月後爆罕病險亡 手術燒掉280萬
誤吞魚刺別當沒事!一名72歲的老翁日前因發燒、背痛、右上腹痛急診就醫,醫師檢查發現,疑似有異物穿破食道並刺穿主動脈,引發罕見、致命性高的「主動脈-食道廔管」,造成腸胃道大量出血,必須緊急手術治療,而醫師詢問後才得知,老翁1個月前誤吞魚刺,但他因身體無大礙,並未就醫檢查,沒想到竟險些喪命。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依璇表示,當時緊急影像學檢查發現,該名老翁主動脈瘤破裂,疑似有異物穿破食道並刺穿主動脈造成「主動脈-食道廔管」,醫師立刻置入鼻胃管並詢問老翁病史,對方表示1月前吃吳郭魚時,曾誤吞食1.7公分的魚刺,因身體沒有感覺到異樣,所以未就醫。吳依璇指出,由於老翁鼻胃管洗胃為鮮紅血色,研判主動脈-食道廔管併降主動脈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破裂,造成腸胃道大量出血,緊急替老翁執行「主動脈內覆膜支架置放手術」,後續又進行主動脈切除置換術、食道切除清除感染源,以及第3階段的食道重建手術,據了解,日前老翁已康復出院。不過歷時1年的治療,光是健保加上自費就燒掉超過280萬元。吳依璇解釋,食道位在主動脈的前方,若食道有嚴重穿刺傷,恐使高壓血液透過相連的廔管傷口灌入食道,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恐導致吐血、膿胸、敗血性休克,甚至是死亡。吳依璇表示,「主動脈-食道廔管」是一種非常罕見但致命的疾病,根據國外醫學文獻統計,即便經過3階段手術治療,也只有6成病人能存活並出院,且1年後仍存活的少於4成,致死率相當高。最後吳依璇也提醒,若民眾有誤食異物的情況,千萬不要嘗試大口吞飯、用手指催吐或喝醋,否則恐會讓異物愈卡愈深,甚至加重病情造成二度傷害,最好的方法是盡快就醫檢查。
打疫苗仍感染…兒童發燒恐是「這種菌」引發腦膜炎 醫示警:病程超快
「肺炎球菌」可引致多種疾病,常見的包括有中耳炎和肺炎,亦可引致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如入侵腦膜(引致腦膜炎)和血液(引致菌血症及敗血病),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小兒科醫師吳昌騰透露,儘管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普及率高,最近還是有兒童感染,出現發燒、嘔吐、抽搐等症狀,病程極快,提醒家長注意。吳昌騰醫師在臉書表示,「肺炎鏈球菌。它是3個月以上兒童細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也是兒童血液感染、社區型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膿胸、急性中耳炎、鼻竇炎的常見病原菌,偶爾也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心內膜炎、心包膜炎、腹膜炎等。」醫師提到,「根據感染部位不同,肺炎鏈球菌疾病分為非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non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NIPD)和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s,IPD)兩大類。NIPD指與外部相通部位的感染,如扁桃腺炎、軟組織感染、中耳炎、鼻竇炎和非菌血症性肺炎。」吳昌騰進一步說明,IPD指從正常無菌部位(血液、腦脊髓液、胸腹水或關節腔積液等)分離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有菌血症性肺炎、胸肋膜炎和腦膜炎」,而典型的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多有發燒和腦膜炎的症狀,如頭痛、嘔吐、抽搐、意識狀態改變、頸部強直等,前期病人常有鼻竇、耳部、呼吸道感染症狀。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預後決定因素包括、早期發現及辨識、病童入院時的嚴重程度、適當與立即使用廣效抗生素。吳昌騰強調,「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即使疫苗接種普及率很高,但最近還是有小孩感染了!說真的,這個疾病病程變化真的相當快!還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圖/翻攝自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
中年男子高燒胸痛3天 就醫照X光驚見「開洞性肺腫塊」
一名50多歲男性,過去有糖尿病史,因高燒喉嚨痛3天,前往急診求診。給予症狀治療藥物返家,但仍持續發燒,且後續合併有胸痛產生;2天後返診,經安排胸部X光片檢查顯示有一個開洞性肺腫塊,後續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肺膿瘍。肺膿瘍克雷白氏桿菌 血糖控制與抗生素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冠霆指出,病患住院後同時發現血糖過高,痰液中培養出克雷白氏桿菌,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和血糖控制後,症狀隨即改善,肺部開洞性腫塊也慢慢變小。出院後繼續以口服抗生素完成6周治療。肺開洞形成空氣液面變化 臥床或患糖尿病風險高劉冠霆說明,肺膿瘍主要為細菌感染造成局部肺實質壞死或蓄膿,影像學上有時可見肺實質開洞形成空氣—液面變化。電腦斷層檢查可幫助鑑別診斷,排除腫瘤、膿胸或其他肺實質疾病。危險因子包括:中風長期臥床的病人、酗酒、蛀牙、牙周病。其他成因還包括: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施打毒品等。發燒、胸痛和咳血 應緊急就醫診治劉冠霆提醒,病程通常是慢性,但也可以急性表現,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咳嗽、胸痛和咳血。肺膿瘍以內科治療為主,抗生素需使用6周,若治療反應不佳,才會考慮引流或手術處理。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有發燒、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狀,不一定是新冠病毒感染造成,若自行快篩檢驗陰性後,仍持續有症狀,還是需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確定病因。
高燒喉嚨痛「並非一定是新冠作祟」 50歲男反覆求診才知罹「這病」
一名5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史,因高燒喉嚨痛3天,前往急診求診。因同住家人感染新冠病毒,經採檢新冠病毒PCR試驗結果為陰性後,給予症狀治療藥物返家,但仍持續發燒,且後續合併有胸痛產生。病人2天後返回急診,經安排胸部X光片檢查顯示有一個開洞性肺腫塊。後續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肺膿瘍。病患住院後同時發現血糖過高,痰液中培養出克雷白氏桿菌,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和血糖控制後,症狀隨即改善,肺部開洞性腫塊也慢慢變小。出院後繼續以口服抗生素完成6周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冠霆指出,肺膿瘍主要為細菌感染造成局部肺實質壞死或蓄膿,影像學上有時可見肺實質開洞形成空氣—液面變化。電腦斷層檢查可幫助鑑別診斷,排除腫瘤、膿胸或其他肺實質疾病。危險因子包括:中風長期臥床的病人、酗酒、蛀牙、牙周病。其他成因還包括: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全、施打毒品等。病程通常是慢性,但也可以急性表現,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咳嗽、胸痛和咳血。肺膿瘍以內科治療為主,抗生素需使用6周,若治療反應不佳,才會考慮引流或手術處理。劉冠霆提醒,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有發燒、咳嗽、胸痛等呼吸道症狀,不一定是新冠病毒感染造成,若自行快篩檢驗陰性後,仍持續有症狀,還是需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確定病因。
一句「不要亂丟菸蒂」遭爆打 彰化員林國宅清潔工硬撐2月慘喪命
彰化縣員林市某國宅1名吳姓清潔員(63歲),今年4月間掃地時見劉男在大門抽煙又亂丟煙蒂,上前勸阻,結果遭對方揮拳痛毆、暴打一頓,吳男撐著上班一周後,全身不舒服,送醫後發現多根肋骨斷裂,住進加護病房,6月底不幸過世,讓家屬難以接受。回顧案情,今年4月18日上午11時許,吳男正在大樓1樓掃地整理環境,劉男則站在大門口吸菸,接著順手丟掉菸蒂轉頭離去,吳男上前好意提醒「菸蒂不要亂丟」,未料劉男隨即出拳爆打,還猛力踹他的胸部、腹部。事後,吳男並未報警,下班返家後直喊痛還去就醫,接下來也照常去上班,但疼痛卻日漸加劇,4月28日吳男已然撐不住,由救護車送醫,醫院發現吳男內出血加上肋骨斷裂感染嚴重,緊急開刀住進加護病房,2個月後因左側膿胸、腹部鈍挫傷、腹腔膿瘍及多重器官衰竭、腸缺血壞死去世。日前開庭時,劉男仍不認錯,辯稱當時「情緒失控」、「我情緒有問題」,也質疑「死因跟毆打沒有直接關係」,這樣的說法讓吳男家屬難以接受。警方表示,針對該案,地檢指派法醫進行解剖,以釐清劉男之傷害案與被害人死亡有無關聯。
致死率達50%!熱帶細菌潛伏美國本土2年 常引發骨髓炎甚至敗血症
美國疾控和預防中心(CDC)及密西西比州衛生部(MSDH)於27日公布聯合調查報告顯示,他們在墨西哥灣沿岸的土壤樣本中首次發現了一種過去僅存於熱帶氣候環境的致命細菌「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該細菌不但會引發致死率高達50%的類鼻疽病(Melioidosis),更糟糕的是他們可能在2020年就已入侵美國本土。據CBS News、MSDH官網的報導,調查人員最近在密西西比南部的墨西哥灣沿岸土壤中發現了類鼻疽伯克氏菌的蹤跡。MSDH及CDC之所以會啟動這項調查,原因就是該地區在2020年及今年各有1位居民感染了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發的類鼻疽病,又被稱為懷特摩爾病(Whitmore's disease)。該菌常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被發現,而且還會透過馬、羊、豬等動物傳染給人類,其臨床表徵類似傷寒或肺結核,感染初期會有發燒、關節痛和頭痛等症狀,常引發肺空洞、膿胸、慢性膿瘍、骨髓炎甚至敗血症等併發症,尤其對糖尿病、慢性腎病、肺病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非常致命,除非病人提早救治並正確使用抗生素,不然致死率高達50%。CDC聲稱,這種細菌過去只存在於波多黎各和美屬維京群島這2個非美國本土的地區,而且醫學界過去普遍認為類鼻疽病是一種只有在熱帶氣候環境才會出現的疾病。然而這次的聯合調查確切證實了,類鼻疽伯克氏菌至少從2020年開始就一直存在於密西西比州,不過當局目前仍不清楚該細菌是否已在當地的土壤和水源中傳開。有關當局現已提醒全國各地的醫師和公衛專家需要特別留意相關病例。另外MSDH的官網也列出了可以避開類鼻疽伯克氏菌感染的做法,包括: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尤其是在下雨過後、用防水藥膏塗抹開放性傷口、從事園藝或農業工作時穿防水靴、戴上手套再接觸土壤等。
屏東七旬婦手術刀片卡體內 轉診取出3天後竟猝死
屏東縣一名72歲黃姓婦人,7月1日因咳嗽等不適症狀,送醫住院治療,沒想到醫療團隊進行引流時,卻誤將4公分長的刀片卡在黃婦體內,緊急轉診高雄後雖順利取出刀片,但黃婦病況急轉直下,10日上午因敗血性休克與右側肺壞死不幸死亡。家屬聞訊無法接受,屏東縣衛生局將啟動多元雙向醫療爭議處理機制,檢察官也將會同法醫進行遺體相驗,依法調查處置。屏東分院坦言刀片卡在體內確實不應發生,會以負責態度面對後續調處。黃姓婦人家屬表示,7月1日晚間阿嬤因咳嗽身體不適,通報救護車就近送往國軍高雄總醫院屏東分院急診室,經檢查發現肺積水,5日才開刀動手術,沒想到術後醫護人員卻告知刀片掉進體內夾不出來,轉送國軍高雄總醫院,7日再次動手術取出刀片,接下來2天家人還能和病床上的阿嬤視訊,10日早上醫護卻告知阿嬤病況急轉直下,隨後便與世長辭,令人無法接受。家屬表示,術後醫護人員卻告知刀片掉進黃婦體內夾不出來,轉診再次動手術取出刀片,沒幾天卻突然猝逝,令人無法接受。(圖/翻攝畫面)國軍屏東分院說明,患者1日診斷為心衰竭併右肋膜積水,4日電腦斷層發現右側肺炎合併膿胸與雙肺栓塞,5日放置引流管過程中,引流刀片意外卡於體內;轉送總院以內視鏡手術清理膿液,並將刀片順利取出,手術過程順利;然而患者10日上午病況惡化,死因為敗血性休克與右側肺壞死。醫界人士強調,為了避免手術時將異物留在患者體內,標準流程是協助手術的護理人員,在手術前、後都應該仔細清點器械、醫材,才可確保患者的安全。
比肺炎更致命!壯男染「膿胸」高燒不退 醫:4類人風險最高
身為工廠老闆的張先生身體十分健壯,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但某天他卻開始高燒與咳痰,到診所就醫後也沒有改善,每天反覆發燒1~2次,甚至合併出現倦怠及呼吸時胸痛的症狀。後來轉介至醫院胸腔科接受X光檢查後,才發現張先生右胸早有肋膜積水情形,醫師利用積液引流術後導出有刺鼻異味且濃稠的灰白色引流液,分析檢體後確定張先生罹患的是死亡率比肺炎還高的「膿胸」。最後張先生接受外科手術與幾週的抗生素治療後,才重拾健康的身體。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雋表示,膿胸是指肺部與胸壁之間的肋膜腔受到微生物感染所發生的疾病,大多數情況是由細菌感染所造成,但結核菌、黴菌等感染也會產生膿胸。根據國外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酗酒、毒癮及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力較差的群眾,有較高風險罹患膿胸。膿胸的常見症狀如發燒、呼吸喘、咳嗽、疲倦及肋膜痛(呼吸時發生胸痛)等,症狀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與一般肺炎極其難以分辨,需經由胸部X光檢查並抽取肋膜積液進行分析,才能確定診斷。膿胸的治療與一般肺炎相比,需要較長的抗生素療程,通常為4~6週,且需進行胸腔引流。林雋醫師指出,若接受治療後病況進步不如預期,就會考慮透過外科的肋膜剝除術將肋膜腔的感染物清除,以利病人康復。林雋醫師提醒,雖然臨床上認為膿胸的死亡率比肺炎高出許多,但只要及時治療,多數患者都不會發展到敗血性休克或死亡的階段。呼籲民眾除了做好日常保健外,若有身體不適都應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