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
」 衛福部 邱泰源趙少康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醫提醒「舒張壓低於60要注意」越早開越好
媒體人趙少康5日在臉書自曝動了心臟手術,原因是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並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等情況,因此換了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有如死過1次,心臟科醫師呼籲,民眾要留意低於60的舒張壓。另外,前藍委、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指出,趙少康動手術前曾向他諮詢,自己就曾建議,應該及早檢查和及早治療,且心臟開刀仍有不小風險,趁著年輕越早開越好。73歲的趙少康自曝多年來舒張壓5、60,雖沒有不適,不過檢查後發現主動脈擴大,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1/4又流回心臟,他自述沒有症狀,不過一堆名醫大老卻建議他開刀,像是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等,趙少康認為有可能是術前評估瓣膜病變有一定嚴重度合併心臟結構變化,或主動脈擴大日後可能產生嚴重病變,因此建議一併開刀解決,避免主動脈剝離或心衰竭。趙少康透露,他在上午8點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兩天,再轉普通病房,手術由魏崢動刀,過程中心臟停止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而魏琤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說法,主動脈瓣膜逆流者,有可能造成舒張壓偏低,正常人舒張壓應在60到80mm/Hg,若是低於60 mm/Hg,要留意有可能是瓣膜病變,致使瓣膜關不緊,讓心臟打出去的血迴流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嚴重恐導致心衰竭。至於主動脈瓣膜逆流原因?李禎元認為,有可能是因瓣膜老化、鈣化,甚至是因主動脈擴大、有瘤,才讓瓣膜關不緊,從趙少康的敘述,至少進行了主動脈置換手術,也換了瓣膜,並進行了冠狀動脈復位術,這樣大規模手術,一定是鋸開胸骨、複雜度極高的手術,胸前至少留15公分以上的疤痕,說是比換心手術難度還高,算是貼切的。李禎元還表示,舒張壓低有可能意謂老化、感染、內分泌失調、出血、脫水、藥物或是主動脈逆流所致,建議需釐清原因,若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這仍歸類為高血壓,要以藥物控制,若是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還合併有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恐需積極治療,甚至評估是否有開刀適應症。另外,蘇清泉在臉書以「心臟開刀要趁年輕」為題發文指出,當他得知對方心臟略有不適,早就建議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趙少康很明顯聽進去了,做了完整的檢查,也在名醫魏崢院長的細心手術下完成「開心」,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出院,很為他高興。蘇清泉表示,台灣醫術發達,心臟手術更是世界一流水準,但雖然如此,心臟要開刀仍有不小風險。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安泰醫院有位高齡86歲的女性患者開了心臟瓣膜手術,手術整個過程堪稱順利,但也讓團隊耗盡心力,身為心臟外科醫師,臨床上遇到應要開刀的患者,蘇清泉都會勸對方愈早開刀愈好,而趙少康也留言回應,「謝謝清泉兄專業建言,目前已經無恙,有病真的不要拖」。
婦女3餐吃蘋果減肥!出現罕見耳鳴 就醫檢查竟是這1原因
有些人為了維持體態,會選擇很極端的方式減肥,而減重醫師陳威龍近日就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分享,過去他曾遇過一名女病患,3餐狂吃蘋果,短短2個月內減了20公斤。沒想到,卻發生低血糖、月經失調、失眠、掉髮的情況,還出現罕見的耳鳴,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因為患者短時間瘦身,導致其「耳咽管脂肪快速消失」,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減重醫師陳威龍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陳威龍醫師|從急診到減重,走過慢病的體能大叔」中發文,表示臨床上的瘦身方式包羅萬象,不過有些方式比較特別,像是「單一食物減肥法」、「極低熱量飲食」、「代餐減肥法」及「間歇性斷食」。陳威龍建議,每個人都要在健康的原則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瘦身。以單一食物減肥法來說,前陣子流行的花椰菜減肥法、小黃瓜減肥法,甚至有蘋果減肥法等,都是攝取單一蔬菜或水果來取代三餐,就有可能出現副作用。陳威龍指出,過去他曾遇過一名40歲女性病患,體重100公斤,三餐只吃蘋果減重,短短2個月瘦了20公斤。但也引發很多副作用,不僅低血糖、月經失調,還掉髮、失眠,甚至出現罕見的耳鳴。後來經過看診才知道,原來因為患者短時間暴瘦,使得「耳咽管脂肪快速消失」,最終導致耳咽管兩側的壓力不平衡。除此之外,患者也因為蛋白質攝取不夠,出現憂鬱和極度疲憊的狀況。對此,陳威龍也呼籲,減重雖然是治療三高和代謝症候群最好的方法,也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根本策略。但選擇正確的飲食方式,配合規律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和調適壓力才是減重及避免復胖的鐵律。
「ADD、ADHD」都難以保持注意力! 醫揭這2病不同之處
當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時,民眾常會直接聯想到是不是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但其實「注意力缺失症(ADD)」的孩子也有專注力不足的情況,但其症狀表現和民眾腦海中浮現的ADHD孩子之印象有些不同。ADD的孩子有哪些症狀表現?和ADHD又有哪些不同呢?臨床心理師蔡百祥一一說明。ADD的孩子常有5種表現 與ADHD最大不同是什麼?ADD注意力缺失症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主要特徵為專注力不足,患者很容易分心,對任何事物都很難保持注意力。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ADD的孩子常有以下5種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很難專心於一項任務,尤其是那些需要持續專注的任務。易受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圍的聲音或活動分散,即使是微小的干擾也能讓他們轉移焦點。容易健忘:孩子可能會常常忘記完成作業、帶走自己的物品或遵守日程安排。組織能力差:孩子在安排自己的事務、整理學習資料時會遇到困難,完成功課、保持整潔等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事。較難跟隨指示: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孩子也很難按照步驟完成任務或指示。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指出,ADD注意力缺失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ADHD的患者除了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外,還有過度活躍、衝動行為的特徵,一般常被認為較為活躍或麻煩製造者,而ADD的患者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為表現,不一定有過動或衝動行為,常被認為比較安靜。ADD對孩子學習、生活也會造成影響 該如何治療?不過,ADD注意力缺失症對於孩子的學習、日常生活等仍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蔡百祥臨床心理師提醒,家長若懷疑孩子可能有ADD,應勇於尋求專業醫生、心理師的幫助。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表示,ADD治療通常需要採取綜合治療策略,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藥物可以幫助改善大腦的化學平衡,心理治療則能幫助孩子有更好的時間管理、組織技能等,另外環境調整、家庭支持也是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資料來源:蔡百祥臨床心理師-認識ADD和ADHD的差異
住院孩童有5成染「黴漿菌」 醫提醒:過敏兒更需多加注意!
日本感染黴漿菌人數暴增,國內似乎蠢蠢欲動,亞大醫院兒科醫師發現近一週來,因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比例大增,症狀以發燒、久咳不癒及喉嚨痛表現,甚至出現肺炎重症,讓家長忙得不可開交。住院五成感染「黴漿菌」 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每到秋冬季節就是流感、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等呼吸道病菌流行高峰,尤其腸病毒目前還處於流行期,近來卻發現黴漿菌感染比例逐漸攀升,目前住院病童中,就有將近五成檢驗出感染黴漿菌,其中還有病童出現肺炎症狀,「肺部X光白了一片」!鄭詩橤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全年可見感染案例,潛伏期約1至4週不等,感染途徑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因此常見同班同學或全家人接連「中標」,症狀則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臨床上會藉由抽血檢查血清抗體或快篩檢驗加以確認。「會走路的肺炎」 過敏兒恐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由於患者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都還算良好,有些人因為免疫力較佳,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此也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很容易被忽略,往往都是等到燒退,卻發現久咳不癒,甚至咳上1-2個月,才會就醫治療揪出病因,不少幼童因免疫力較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們疲於奔命。鄭詩橤表示,目前院內住院病童中,有將近一半抽血檢驗後,確認是感染黴漿菌。尤其對過敏兒來說,萬一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會讓病情拖得越久、更複雜,治療過程也更加棘手。外出戴口罩、勤洗手 流感疫苗可降「合併感染」風險因此,鄭詩橤提醒,平時盡量避免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合,一旦外出,也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加上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雖然流感疫苗無法防範黴漿菌肺炎,但可降低「合併感染」風險避免病情加重,因此鼓勵民眾或兒童施打疫苗,以提升防護能力。
全台醫院鬧護理人力荒 後護系卻逆勢成長大受歡迎
後護系歷年開辦情況全台各醫院護理師荒延燒造成關床危機,不僅現有護理人員留不住,年輕學子也對護理科系望之卻步,但學士後護理系卻逆勢大受歡迎,開辦學校自最早的106學年度4校,至113學年度增加至13校,招生更從180名大幅增加至630名,成長3.5倍。2024年台灣護理人力缺口高達2.4萬人,缺工率達6.53%,去年全台有護理證照人數約27萬7000人,實際執業16萬3000餘人,執業率僅6成。越來越多年輕學子不願讀護理科系,但學士後護理系卻大受歡迎,招生對象為取得學士以上學位、有意願投入護理職場的社會人士,今年開辦學校增加至13校,且不似大學護理系遭少子化衝擊而招不滿,學系都幾乎滿招。教育部指出,學士後護理系自106學年度由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及弘光科技大學4校開辦,最早核定名額180名,往後逐年成長,113學年度驟增至13校,核定招生名額也增為630名。弘光科大護理學院院長蔡秀敏表示,很多人大學畢業才發現所學與興趣不符或嚮往從事護理照護,選擇就讀後護系,不但具護理專業性,畢業後出路廣。學生謝秉芯說,大學讀日文系,畢業後從事許多工作,因轉職需求報名學士後護理系,讓自己的工作更專業且能幫助人。學生許凱菱說,她原擔任櫃檯行政,但必須學習消毒、包紮傷口,內心常掙扎自己非護理師,決定報考學士後護理系,提升專業知識及臨床技能。輔仁大學學士後護理學系主任張嘉娟指出,為平衡學生學習負荷、家庭生活及經濟需求,後護系課程規畫3年,採取周間2至3天的課程模式,在大一學常感壓力的基礎醫學科目,特別設置「醫學總論」,協助學生順利掌握基礎知識,大一、大二上學期設置「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專業見習」課程,提升學生對臨床實務的認識與興趣。慈濟大學學士後護理系主任張美娟說,部分學生大學念醫護相關科系,有些則在醫院從事行政工作,甚至有學生原本在急診櫃檯,看到護理人員能力好又專業一直很憧憬,聽到慈大開辦後護系決定來念。班上最高齡學生為50歲王珏文,8月從軍訓教官退休,因從小夢想當護理師,即使不好讀也打算拚盡全力圓夢。
香港擬重罰喪屍菸彈!販運可終身監禁 醫示警:女性吸食恐陰部變形
香港警方近日破獲一處「喪屍菸彈」(港稱太空油)的製毒工廠,起出大量原材料及菸彈。根據港媒報導,去年因使用喪屍菸彈被拘捕的人數僅9人,但今年已經急增至98人,對此,香港政府計劃修法加重相關罰則,持有和吸食最高刑罰升至監禁7年,販運或非法進口者升至終身監禁,另據臨床研究顯示,吸食喪屍菸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例如有濫用者曾被性侵,女性則出現陰部變形的形況。警方起出1.3公斤的「喪屍菸彈」原材料「依托咪酯粉」。(圖/翻攝自香港警務處)根據《香港01》引述香港警務處說法,當地警方近日在一場行動中起出1.3公斤的「喪屍菸彈」原材料「依托咪酯粉」、200毫升菸油和360多個菸彈,並逮捕一名20歲男子,涉嫌將粉末混入甘油,加熱後製成菸彈。另據香港警方的數據顯示,去年因使用被拘捕的人數僅9人,但今年已經急增至98人,其中16人年齡在21歲以下,這情況令人擔憂。香港年已破獲60起喪屍菸彈案,比年的8起大幅增加。由於菸彈目前香港僅能依《藥劑業及毒藥規例》起訴,對此,香港政府今年的施政報告附篇就提出,須加強對依託咪酯的管制,將依託咪酯納入《危險藥物條例》管制根據報導,香港政府目標是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將依託咪酯列為毒品,非法持有或吸食喪屍菸彈者,最高刑罰監禁7年和罰款100萬港元,折合新台幣390萬元,另外,販運或非法進口者最高刑罰為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港元,約1960萬元新台幣,也就是說,香港最快要到明年立法後,才能將依托咪酯列為毒品。除此之外,香港中毒控制中心顧問醫生張耀君指出,臨床研究顯示,吸食喪屍菸彈恐造成嚴重後果,例如有濫用者曾遭到性侵,或是國內也有報導過釀成交通意外或人身事故等,而在慢性毒性方面,喪屍菸彈的成分依托咪酯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平衡,例如造成女性雄性荷爾蒙增加,造成皮膚變差、月經失調,甚至陰部變形。
遭檢舉涉無照諮商 賴佩霞現身北檢出庭
去年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搭檔參選正副總統的藝人賴佩霞,日前遭人檢舉不具心理師資格,卻對外宣稱提出心理諮商服務,涉嫌違反《心理師法》,台北衛生局開罰3萬元,並將賴佩霞函送偵辦,台北地檢署今日上午首度以被告身分傳喚賴佩霞到案說明。民眾發現,賴佩霞在「賴佩霞/好好說話」網站上宣稱提供情緒精神、身心症狀等議題的一對一諮詢服務,80分鐘的課程,收費高達2.3萬,然而她不具心理師證書,卻提供心理諮商相關服務,認為她違反《心理師法》之嫌,因此,向台北市衛生局提出檢舉。台北市衛生局日前通知賴佩霞說明後,認為她涉違反《心理師法》的「非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不得為心理治療或心理諮商廣告」規定,依法裁處新台幣3萬元罰鍰。賴佩霞曾為此發3點聲明,表示絕無蓄意違法的意圖;因參選公職而引來插曲,實感遺憾;對於所謂違法之認定,尚有陳述未明之處,目前相關程序亦依法持續進行中,正由熟悉相關法規者包含律師等彙整可證清白之書狀資料,待撰擬完成後,定會將詳細內容向大眾完整說明,而台北市衛生局認為,賴佩霞另涉及《心理師法》第42條第1項「未取得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資格,擅自執行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業務」,因此將相關事證函送北檢偵辦。
虐死1歲童小桃子判9年 惡保母再判賠740萬
台中市清水區1歲姚姓女童「小桃子」,2022年底遭蔡姓保母搖晃傷害致死,一、二審都依傷害致死等罪判蔡女9年3月。小桃子父母再對蔡女提告民事、求償1039萬多元,台中地院判蔡女應給付小桃子父母740萬元,可上訴。蔡女2022年11月8日下午時發現,「小桃子」在她家中突然雙手癱軟、陷入昏迷,緊急開車將她送醫急救。經手術搶救,醫治近月後,「小桃子」因顱內出血併發缺氧性腦病變、肺炎及引發多重器官衰竭不治。檢警調查,蔡女從2022年8月1日起,以每月1萬5000元受雇擔任「小桃子」的保母,竟在同年11月3日、8日對其施以外力撞擊、扭轉耳朵或持續搖晃身體,8日下午蔡女發現小桃子雙手癱軟才送醫,但最終仍不治。檢方會同法醫相驗後,認為女童傷勢及臨床表徵符合「受虐性腦傷」診斷,推估女童送醫前遭施虐,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傷害罪及傷害致死罪起訴蔡女。台中地院國民法官法庭審理時,蔡女否認犯行,辯稱她有3名子女、房貸壓力,沒有傷害女童斷送工作的動機,主張無罪。女童父母痛批,幸福的1家3口就這樣破滅,身心都被掏空了,請求法官判最重之刑。全案在今年4月審結,判蔡女9年3月,上訴二審遭駁回。女童父母另提民事訴訟,包括醫療、喪葬、扶養費及精神撫慰金等,向蔡女求償1039萬4880元。法官認為,醫療、喪葬費用等都有依據,另根據年齡計算,認定求償209萬元扶養費為適當,而姚父為職業軍人擔任士官長,綜合計算後應以61萬元為適當。另考量2人痛失愛女,精神撫慰金各以200萬元適當,判蔡女應給付740萬6795元,可上訴。
校園戰場1/情障生10年暴增1倍 家長憂「孩子怕午睡時被打死」
今年3月,台北高中生暴打代課老師,引發大眾關注;5月,彰化國一生拿字典砸老師;6月,高雄某國小驚傳學童隨機攻擊事件,家長透露「孩子害怕午休時被打死」。上述這些學生都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簡稱情障生。根據行政院資料,112學年總計有1萬1209位情障生,較前一年增加1010人,若與102學年的6061人,更足足增加1倍。什麼是情緒行為障礙?依據《特教法》而訂定的「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是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另外,還必須符合『跨情境』、『一般教育介入仍難以改善』,才會被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說,所謂的跨情境,是指除了學校以外,還在另一個場合如安親班也出現情緒異常;一般教育及輔導資源等介入協助仍無改善或成效有限。「這其中最大的關鍵是在校表現,例如過動症孩子就算有醫療診斷,但若在學校時並沒有情緒異常,就不會被鑑定為情障生。」依據行政院統計,校園情障生正逐年增加,102學年度有6061位情障生,接著每年增幅約為300~500人,但到了110、111學年都是一口氣增加1010人,因此112學年情障生已暴增為1萬1209人,比起10年前增加1倍以上。其中又以新北市最多,112學年共2138人;其次是台中市2042人;第三是台北市1821人。少子化的校園,情障生比例卻逐年增加,今年9月開學後,就有不少老師上網哀號「小一竟有10多個ADHD(過動)、亞斯伯格症」。任職於新北市小學的特教老師嘉嘉(化名)表示,以往開學前會先收到特殊生資料,然後再媒合有意願、有經驗的導師,「但現在幾乎班班都有特殊生,有時若沒人願意多接幾個孩子,那就只能抽籤決定。」專家認為情障生大幅增加,與現代生活壓力、節奏過快,孩子沒時間學習調節情緒有關。(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黃鵬杰攝)黃宜靜目前諮商的孩子中,一半以上主要是情緒行為相關問題,她認為跟現代家庭的生活節奏過快有關。「雙薪家庭的孩子放學後往往還要去課後班或安親班,回家趕著吃飯、檢查功課、甚至趕著睡覺!」快速的節奏讓孩子沒有時間調節情緒,累積一天後無處抒發,於是惡性循環地變成一有情緒就爆發。另外,過度頻繁依賴3C電子產品也是原因,許多孩子一生氣就滑手機、看短影音,或許當下轉移注意力讓情緒緩和下來,但如果經常重複這樣的模式,就變成情緒只是轉移、卻沒有被解決。「家長工作忙碌或許是無法改變的事,但若是發現孩子情緒易怒、且發作頻率愈來愈強,至少在晚上挪出5分鐘跟孩子聊天,談談今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黃宜靜說,讓孩子練習敘述,可能是當時的感受、或看到什麼,這能促進左右腦的連結,而右腦掌管情緒感受、左腦是敘述經驗的能力,一起並用可以訓練穩定情緒。美國臨床心理諮商師Anthony Hanseng十月來台參加「青少年情緒障礙國際研討會」,他表示自己也是ADHD個案,他提供3個3C產品使用建議給家長:第一,青少年使用手機應限制在2小時,避免接觸過長時間;第二,讓孩子在睡前30分鐘不使用手機,才可以讓腦內調適到適合睡覺的狀態;第三,身為家長、師長必須以身作則,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請把手機收起來。他強調,3C成癮問題不會自己消失,必須從每一個人開始努力做起。
竟天APC201二期臨床收案將完成 2025年Q1初步數據結果
台股30日加權指數收盤22,820.43點,下跌106.16點,跌幅為0.46%。竟天(6917)今天表示,治療膝蓋骨關節炎新藥APC201的澳洲二期臨床試驗推進順利,2025年第一季將有初步數據結果。竟天今天以16.05元作收,下跌1.15元,跌幅為6.69%。竟天表示,治療膝蓋骨關節炎新藥APC201的澳洲二期臨床試驗推進順利目前收案超過85%,今年底前完成全部受試者收案目標不變,明年第一季將有初步數據結果,屆時將規劃進行全球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並同步尋求國際授權與合作的機會。在美國被核准治療骨關節炎藥物濃度最高、效果較佳的非類固醇消炎產品(NSAID)產品為Diclofenac 2%溶液劑,也是目前美國同成份藥品濃度最高且市佔率最大的產品,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但該產品因採溶液劑型、易滴落且價格昂貴,加上使用吸水性強的有機溶劑二甲基亞碸(DMSO)為溶劑,刺激性較強,由於一天需使用2次或4次,約有65%的患者在臨床試驗時感到患部更緊繃不舒適。竟天自主開發的APC201,透過雙效脂質專利配方設計,可有效提高藥物濃度至4%,將用藥次數縮減為一天1次,且無添加刺激性溶劑,不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大幅提升吸收率與降低副作用。此外,APC201為泡沫劑型,用於膝蓋部位不會滴落,增加病人的使用意願及方便性,一旦能獲准上市,將可提供病患新的治療選項,並分食龐大的骨關節炎疼痛市場商機。APC201在澳洲進行一/二期臨床試驗的二期臨床收案,目前已完成85%的收案進度,預計2024年底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並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2025年第一季將取得初步數據結果,公司將以此規劃全球多中心的三期臨試驗設計,並同步對外洽談國際授權與合作的機會,以獲取權利金及階段里程碑金。
「這檔」股票抽中可賺15萬 申購時間、價格一次看
星宇航空(2646)掀起股票抽籤熱潮,本周還有慶豐富(9935)及順藥(6535)開放申購,其中,順藥承銷價225元,以今(30)日收盤價380元來看,若順利抽中,1張可賺15萬元。根據慶豐富官方網站顯示,慶豐富初期以生產和銷售傳統竹簾為主,隨著石化工業的興盛,慶豐富導入仿木材質百葉窗簾生產線,並以現代化的技術大量生產得以使窗飾產品普及化。目前將產品延伸至家飾生活用品,包含寢具、桌飾、衛浴用品、抱枕、靠墊、毛毯和廚房用品等。慶豐富此次為上市增資,申購期間自10月29日起至31日,11月4日辦理抽籤,以承銷價27.3元,30日收盤價33.65元計算,抽中1張約能賺6,350元。順藥是致力於臨床開發的新藥公司,專注於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神經疾病和腫瘤領域。此次為上櫃增資,申購期間自10月29日至31日,以承銷價225元,30日收盤價380元計算,抽中1張可賺15萬元,不過2檔申購股數僅34萬張。
13歲少女長期胸悶不適! 就醫檢查發現心臟旁超大腫瘤壓迫
一名13歲的少女,因長期感到胸悶不適至本院急診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她胸腔裡長了一顆超過12公分的腫瘤,且確定為罕見淋巴癌,由於壓迫著心臟,醫療團隊迅速為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盼助她早日恢復健康。淋巴癌致病因多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造成淋巴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輻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一般來說,淋巴癌的典型症狀包括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T細胞淋巴癌 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干擾素治療黃振銘進一步說,縱膈腔的腫瘤常見的有胸腺瘤、胸腺癌、畸胎瘤和淋巴癌,多數為惡性。由於這顆腫瘤體積龐大、血流供應豐富,為了確定這顆腫瘤的性質,同時避免手術不慎可能引發的大量出血,醫療團隊採用微創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切片手術,最終確診這名少女罹患T細胞淋巴癌。而這類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並可能搭配放射線或干擾素治療,就有相當大的機會能達到完全緩解,讓病患恢復健康。因此,這名少女不需要再接受進一步的腫瘤切除手術。大多胸悶為肌肉骨骼問題 症狀持續應儘早就醫治療黃振銘提醒,大部份小朋友或青少年的胸悶是因為肌肉骨骼的問題引起,尤其因課業壓力或運動引起的筋膜炎、肋軟骨炎較為常見。但胸悶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的疾病,臨床上常見的原發性氣胸、縱膈腔氣腫等,另外少部份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疾病造成。不過,當胸悶頻繁發作或症狀持續時,還是應該保有警覺心,才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北市中藥材抽驗結果出爐!蒲公英竟摻「兔兒菜」 最高可罰5千萬
為維護民眾購買中藥材的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執行113年中藥專案抽驗計畫至本市中藥販賣業藥商、中醫醫療機構,抽驗市售中藥材共計53件,產品標示檢查皆符合規定,1件品質檢驗結果不符合規定。 此次抽樣市售53件中藥材產品,除依「中藥材飲片之標籤或包裝應標示事項處理原則」查核標示外,也針對品質進行檢驗,依藥材屬性檢驗項目包含藥材鑑定、重金屬、二氧化硫、農藥殘留及黃麴毒素。經查核53件中藥材產品標示皆符合規定,另1件「台灣蒲公英」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鑑定檢驗檢出含「兔兒菜」成分,不符規定,已移請來源廠商所轄衛生主管機關雲林縣衛生局依法核處。 市售中藥材來源不一及習用名稱差異,以致中藥材有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的現象,甚至有混淆誤用的情形。基於民眾用藥安全的考量,藥材的選用必須藉由中藥材的外觀與顯微鏡鑑別,確認正確的基源,以達應有的臨床療效,中藥材摻雜異物的情形,屬藥事法所稱「劣藥」,依藥事法第21條第3項及第90條規定,製造或輸入劣藥者,可處新臺幣10萬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鍰;販賣、供應或調劑者,可依同法處新臺幣3萬以上2,000萬元以下罰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中藥也是藥,濫用或誤用都會傷身,建議市民朋友們在使用中藥材前,可以諮詢合格中醫師或至衛生福利部臺灣中藥典暨圖鑑查詢資料庫查詢,以確保中藥材的適當使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致力於確保市民朋友的健康和福祉,將繼續加強監管市售中藥材品質,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老年衰弱症」恐致長者失能! 醫示警:肌肉減少風險更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醫院常見有些老年病患,體格偏瘦但看似健康但尚能自我照顧,只是行動稍慢,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一週後,竟喪失走路能力,甚至只能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全程照顧,這就是典型的「衰弱」。這樣的老人其身體狀況處於危險邊緣,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衰弱症」老年人 與生心理、社會經濟有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葉孟奇說,臨床上發現,有「衰弱症」的老年人是不良健康後果的高危險群,往往需要較多的健康照護及社會資源使用,比起強健的老人死亡率甚至高達三至五倍。造成高齡衰弱的原因是多重的,無法以單一問題來解釋,可以分為內在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例如老化、生理、心理狀態、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生活習慣等;外在因子例如社會、經濟、環境等。內在及外在因子會彼此交互作用而誘發並促使衰弱的發生。五項衰弱臨床表徵 體重、疲憊感、肌握力、行走與體能2001年國外學者曾提出五項衰弱臨床表徵: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費力疲憊感、肌握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體能活動度低,若符合3項以上,即認為有衰弱症。研究顯示,衰弱的人在死亡率、住院率、跌倒率、日常生活及行動能力變差的比率等,皆比無衰弱的人高。因此衰弱被認為是失能前的重要表徵,且衰弱的等級越高,其改善的可能性越小,不良預後及死亡的風險也增高。肌肉減少症與衰弱關聯大 使疾病每況愈下葉孟奇表示,目前有許多生理機轉被提出與「高齡衰弱症」有關,其中「肌肉減少症」被認為與「衰弱」有高度的相關。肌肉質量與強度的衰退,容易影響步態和平衡,進而容易跌倒,造成行動能力下降,促使衰弱速度加速。許多急、慢性疾病及老化的相關狀況,也都會間接或直接誘發衰弱的產生;衰弱又會更進一步使疾病、肌肉質量及相關情況惡化,導致衰弱老人進入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規律運動、保持動態 降低「肌肉減少症」跌倒率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最好是預防並針對有衰弱傾向的老年人及早介入。葉孟奇說,目前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規律的運動或保持動態的生活型態,同時加上適當的營養、控制慢性疾病且戒菸、保持開朗的心情及多社會參與的活動,如此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高齡衰弱症」的發生。
49歲女腹痛竟罹晚期卵巢癌 「手術+熱化學療法」穩定控制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癌科與外科團隊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經過持續追蹤,某些患者如今已成為「癌症班」畢業學姐,成功戰勝病魔。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近日治療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在進行三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和最大程度的減積手術,術後依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但如果病情已屬晚期,或患者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經評估後不適合立即手術,或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病灶時,會先選擇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或範圍減少後,再進行減積/根除性手術,術後則繼續完成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然而,針對腹膜內無法完全清除的微小癌細胞,可能導致日後疾病復發,此時則採用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徹底消除病灶。林玟瑄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三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林玟瑄醫師提醒,儘管研究結果支持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癌症並延長患者生命,但腹腔內熱化學療法屬於高難度且高風險之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療團隊來進行術前評估,多科團隊協作確保手術的效率與安全,且手術必須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才能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並提供術後全方位的照護。
咳不停可能是「嚴重氣喘」!生物製劑精準助攻 偏鄉往返治療不再麻煩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氣喘在國內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塵蟎、花粉等過敏原,以及胃食道逆流、慢性鼻竇炎、肥胖等共病症,都會埋下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其中要注意是治療上,若病患使用高劑量或多種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就被歸類為嚴重型氣喘,這時得規律用藥才能有效控制;衛福部桃園醫院內科部主任李世偉醫師指出,但對於偏鄉民眾而言,礙於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等因素,導致無法定期回診用藥或難以及時介入控制,在治療上相對會碰到一些困境。偏鄉醫療資源、人力不足 氣喘患者面臨治療困難「偏鄉的氣喘患者在臨床上具有獨特性。」事實上,對於偏鄉氣喘的患者而言,即便獲得治療控制,但長期下來的用藥需求,加上若又演變為嚴重氣喘,恐怕得面臨許多治療難題;李世偉醫師說,「包括醫療資源、人力等不足都是偏鄉醫療面臨的問題,尤其氣喘治療是需要花許多時間衛教,除了醫師,也會需要護理師、衛教師、個管師等醫療團隊來幫助患者獲得全面照護,此外,不同的生活習慣及社會環境,可能也會影響患者對於氣喘的認識及治療的接受度,增加了治療上的挑戰。」生物製劑提供多種給藥選擇 偏鄉氣喘患者治療福音生物製劑精準打擊發炎物質 有效控制氣喘症狀李世偉醫師解釋,氣喘致病機轉主要是當患者吸入過敏原後,促使呼吸道上皮細胞分泌許多發炎物質,這時身體就會產生一連串過敏反應,若演變為嚴重氣喘,且經治療後仍控制不佳,建議可搭配生物製劑治療,精準阻隔發炎物質持續傳導,減緩氣喘症狀,其中生物製劑又分成好幾類,包括抗免疫球蛋白E(IgE)、阻斷IL-4、IL-5的生物製劑等,治療上會依據不同嚴重氣喘症型,給予合適的生物製劑治療,像嗜酸性白血球偏高的嚴重氣喘患者,則可使用阻斷IL-5生物製劑治療,一旦控制良好,經評估也可減量口服類固醇用藥甚至停止用藥。偏鄉民眾長期氣喘控制不佳 生物製劑助攻治療一名住在桃園尖石鄉氣喘患者,礙於早期還未有生物製劑治療,這名患者時常因氣喘發作因而住院,並施打類固醇治療,即使出院後仍得長期口服類固醇控制氣喘,但依舊控制不理想;李世偉醫師提及,直到生物製劑開始用於臨床應用,便提供給這名患者新的治療選擇,臨床上,也根據患者氣喘病症申請健保給付,選擇適合的生物製劑治療,如今患者氣喘不僅控制良好,也不需再使用類固醇治療。生物製劑治療嚴重氣喘 符合健保條件就能申請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擬收部分負擔!醫界看法不一 消基會:懲罰病患
繼藥費、急診部分負擔之後,健保署考慮針對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收取部分負擔。醫界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此舉有助減少濫用,也有人擔心病患遲疑不做檢查,反而延誤診斷。由於病患自主要求檢查者不多,消基會認為,檢驗檢查的浮濫情形不應算在病患身上,加收部分負擔等同懲罰病患,加強審查、核刪才是政府該做的事。健保門診CT、MRI申報件數。北市聯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指出,CT、MRI是健保裡較高價的檢查,會重點核刪,臨床上常見病患肚子痛或撞到頭,家屬因擔心而要求進一步檢查,醫師在第一線常常很兩難,若沒檢查,出事要負責,而檢查後沒事,又會被核刪,醫師實在沒辦法在檢查前就判斷出結果。小辭典。蘇一峰認為,加收部分負擔,民眾可能會遲疑而不做檢查,的確能減少健保支出,但也要小心延誤診斷、治療,進而出現更多問題,例如光照胸部X光沒辦法發現肺癌,還是得仰賴電腦斷層檢查。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憂,病患不具專業知識,排什麼檢查、開什麼藥,多仰賴醫師建議,沒能力判別什麼是需要的,部分負擔以價制量效果不佳,畢竟人不舒服本來就需看醫生,貿然加收部分負擔,反而會加重就醫壓力,甚至令部分民眾捨棄必要醫療。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病患自主要求做檢查者不多,常是醫療單位或醫師主動開單,如有浮濫,大部分不應算在病患身上,加收部分負擔等同懲罰病患。主管機關實應加強審查、核刪,以杜僥倖,真要實施,也要考量弱勢族群的救濟扶助之途。敏盛綜合醫院總院長陳文鍾則認為,適當的部分負擔是合理的,我國醫療資源可近性高,病患常常只是摔一下,就到醫院照X光,過度使用只會造成資源不夠用。健保總額以每年3~4%成長,CT、MRI費用的成長遠高於健保成長率,健保真的付不起,加收CT、MRI部分負擔,能防止濫用,也能減輕健保負擔。
國邑吸入新藥完成澳洲1期臨床 激勵股價上漲1.75%
國邑(6875)吸入新藥L608完成澳洲一期臨床結果揭曉,激勵24日股價上揚至63.9元,上漲了1.10元,漲幅達1.75%。台股本日加權指數收在23,192.52點,下跌142.24點,跌幅達0.61%。國邑總經理甘霈表示,L608是以微脂體包覆伊洛前列素的新劑型藥物,2023年底獲得美國FDA授予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的孤兒藥資格,L608的策略會先鎖定硬皮症的治療,挾孤兒藥法規優勢,在本次取得一期臨床數據後,將與美國FDA於今年完成Pre-IND會議,諮詢直接進入SSc-RP/DU二/三期臨床規劃建議,以加速L608的開發進程,盼能及早上市、造福病患。另外,本次一期臨床亦證明國邑自行開發之霧化器可達到使用方便與快速給藥之效果,未來將提供病患更方便的治療模式。國邑23日公告,吸入新藥L608完成澳洲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最高劑量下仍具有良好安全性與耐受性,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接下來除持續規劃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二期臨床設計外,由於L608已取得美國FDA授予治療硬皮症的孤兒藥資格認定,預計將以此次的一期臨床試驗數據資料,在今年底前完成與美國FDA的Pre-IND會議,討論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相關雷諾現象和指尖潰瘍(SSc-RP/DU)之臨床試驗設計,並進行後續的IND申請。國邑指出,治療PAH吸入新藥L608的澳洲一期臨床試驗,在64位健康受試者中,使用至40 mcg的最高劑量下,配合自行開發新型網式振動霧化器給藥,所有受試者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且皆無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SAE)發生。硬皮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而雷諾現象和指端潰瘍是硬皮症患者血管方面受影響的的主要臨床特徵。SSc-RP/DU在美國並無任何治療藥物獲准上市,在歐洲則僅有一項上市的注射藥物,但需於醫院接受治療,對患者來說,存在迫切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不孕治療年齡逼近38歲 壓線求醫恐步入治療陷阱
國健署自2021年人工生殖擴大補助今已滿三年,申請人數持續上升中,三年來已有超過2萬名試管嬰兒順利出生,其中更有2,314對不孕夫妻再度申請使用試管應兒補助來孕育第二胎。然而,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女性平均年齡,從民國87年的32.7歲延遲至37.9歲,從生殖醫學角度來看,五年的差距使女性身體機能和生理條件因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增加了治療的挑戰。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蔡英美憂心,不少民眾嘗試自然懷孕至將近40歲後,才尋求生殖醫學協助,導致排卵刺激療程出現「過度在意數值高低」、「隱忍嚴重治療副作用」與「以為生殖醫學成功率高」三大錯誤觀念。蔡英美醫師指出,許多不孕夫妻認為AMH數值、取卵數等數字越高才是成功率的保證,客觀來說AMH值在臨床上的意義是能夠協助醫師判斷卵巢功能與庫存,並於後續治療上給予合適的建議,因此AMH數值高低並不代表生育力成功與否;而另一個患者常在意的取卵數也並非越多越好。國內外研究即發現,活產率雖隨著取卵數上升,但取卵數量若超過20顆,在取卵週期新鮮植入胚胎的活產率反開始下滑。另外,以試管嬰兒治療來說,最重要的階段排卵刺激治療是透過刺激賀爾蒙,讓多一些的卵泡有機會發育成熟,以利後續療程使用。但排卵刺激治療所引起的賀爾蒙變化可能導致心理壓力、煩躁、情緒波動,反應較強的患者則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然診間卻有不少患者認為不適是必經之路而隱忍副作用。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醫師也分享,許多不孕夫妻求助生殖醫學前,會嘗試自然備孕、傳統療法與宗教信仰等,並將生殖醫學視為最後的生育手段,直到一直懷孕未果後,才會踏入生殖醫學尋求協助。由於男女精卵品質隨著年齡上升而下降,不管自然懷孕或是生殖醫學,其懷孕及活產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國健署最新人工生殖報告書即顯示,以新鮮植入週期活產率來看,小於35歲的成功率還有44.6%,而41-42歲剩餘18.7%,42歲後更僅剩7.6% 5。為避免排卵刺激階段的心理壓力影響後續求子進度,蔡英美、黃貞瑜醫師也提出「3不3要」指引,鼓勵正在不孕治療過程中的夫妻確實掌握正確原則,方能破解失敗循環,降低治療壓力:治療要點1「不衝高、要適合」:AMH不是絕對,每個患者都有屬於自己的治療方案。蔡英美醫師表示,目前排卵刺激治療以注射型性腺刺激素為主流(俗稱排卵針),除了有高純度尿液萃取製劑,還有透過倉鼠細胞基因工程合成的製劑,以及人體細胞株基因工程合成製劑,因此會根據患者的不同數值進行藥物評估。例如藉由AMH數值可推測女性卵巢卵泡的庫存量,並依據年齡、身體狀況及各項檢測數值,預測能取出的卵子數目來決定合適的排卵刺激療程組合和劑量,確保治療時能兼顧安全和成功率。治療要點2「不過量、要品質」:取卵數並非越高越好,卵子品質是成功受精的關鍵根據每個患者身體數值的不同,經排卵刺激治療後會有不同的成熟卵子數量。黃貞瑜醫師說明,取卵數多確實能增加懷孕成功機率,但卵子能否成功受精成為好胚胎,成功著床、產子的過程中,精卵品質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提醒患者,切勿只關心取卵數的多寡,也須同時掌握卵子品質。治療要點3「不隱忍、要安全」:副作用不是迎來寶寶的必要,身體舒適安全讓療程更順暢由於排卵刺激治療會影響女性荷爾蒙分泌,因此若出現情緒波動、乳房脹痛等,都是屬於正常生理變化。但若以嚴重副作用如OHSS來說,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現象,嚴重者恐須暫停療程。因此副作用若已影響日常生活,建議應立即與醫師反應,切勿自行隱忍不解決。生殖醫學治療日新月異,治療手段豐富,國際研究也解釋,相較傳統治療,最新排卵刺激治療組合在出現副作用的比例上也較低。在安全性與患者身體的適應性都能得到保障,除了提升取卵數,也讓取出的卵子有好的品質,讓患者能在更舒適與安全的環境中實現生育的夢想。帕運國手桌球教練蔡貴蘭分享,因長期征戰國際賽,與丈夫一直無法如願懷孕,隨著年紀增長體會到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便與醫師討論後進入試管嬰兒療程。儘管蔡教練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和雄性激素偏高的問題,但仍保持正面心態面對,不過度在乎數值高低、也不因自身狀況而氣餒,抱持著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最終成功圓夢。而身為生殖專科的張至婷醫師,也以正確觀念面對不孕,27歲備孕一年未果立即尋求生殖醫學協助,30歲即成功透過試管療程誕下寶寶。張醫師分享,由於年紀輕輕就接受治療,卵子和胚胎質量相較40歲患者,都表現更優異,也有更多時間和機會來拼第二胎。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則表示,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已經成功幫助1萬8千多對夫妻迎來2萬多名試管嬰兒,呼籲民眾及早規劃生育外,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亦可善用補助資源及早投入療程,更鼓勵未來有意第2胎、第3胎的民眾多加利用,並於治療旅程中適時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邁向舒適安全又成功的求子之旅。
慢性蕁麻疹確診難、病程久 抑鬱症罹病風險增6倍
正值入秋、天氣變化之時,正是蕁麻疹好發、加劇的時間點。據統計,近500萬國人一生至少會有一次以上症狀,而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者成因與維持時間大不同,但因為名稱、症狀相近,加上對於疾病的迷思讓民眾難以分辨而延後就診,導致症狀頻繁發作或惡化。適逢10月「世界蕁麻疹日」,為提高病識感與提供患者全面性支持環境,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蕁麻疹資訊站」LINE@,並將疾病具象化為「蕁寶」,打造全方面衛教資訊平台,助民眾及早發現問題與治療。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其中急性蕁麻疹通常為急性過敏,症狀多半在數日或一至二週內消失。反之,當症狀反覆持續六周以上,很大機會就是慢性蕁麻疹。據統計,臺灣高達十六萬人口受慢性蕁麻疹影響,其中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大宗,女性罹患風險較男性兩倍。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俊賓表示,雖然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一般可依發病時間做簡單區分,但門診觀察許多患者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具有迷思而延後就醫。像是當全身皮膚會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紅疹時,患者會以為忍一下就好,或是與急性蕁麻疹、過敏等混淆等,嘗試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環境、避免特定食物等,但卻未好好就醫治療,使得症狀一直反覆出現、無法痊癒。因此,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長達兩年,較其他皮膚疾病較久。他提醒,遇到皮膚疾病時要先釐清成因、症狀與發作時間。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多數和食物、空氣髒污無直接關係,主要成因為自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進而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皮膚組織與觸發炎症反應,難以自然緩解。而在症狀頻繁發作下,將容易合併多種不同疾病,像是甲狀腺炎、焦慮症、抑鬱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有許多不同的誘發因素,如持續的壓力、過度憂鬱將影響免疫反應,加劇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陳俊賓醫師進一步說明,持續的炎症反應也會影響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平衡,以及生理的不適也會讓患者感到壓力、無助和焦慮,影響心理健康。國外研究指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症狀嚴重程度與憂鬱、焦慮分數呈顯著正相關。以及1/3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同時罹焦慮或抑鬱症,而得抑鬱症風險更為常人六倍,可見心理問題與症狀環環相扣,增加患者壓力,形成負向循環。而且,慢性自發性麻疹病程久,研究指出半數以上的患者病程會超過一年!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卓雍哲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皮膚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如同箭在弦上一般。當誘發因素出現,比如說壓力、慢性發炎等,開始產生蕁麻疹症狀。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女性病患約為男性的兩倍,門診時常見許多現代的三明治族女性。他分享臨床案例,一名40多歲的劉小姐,身為標準的三明治族群需負擔家庭經濟。不僅對外職場工作繁忙,下班後對內也要面對長輩照顧和孩子成長,進而開始出現不明紅疹,一開始很像是蚊子咬的小疹子,自認為過敏後自行排除奶蛋等過敏源,卻只有得到部分改善後復發,甚至出現情緒不穩定影響日常生活還不自知。但也因為工作繁忙,所以只能抽空去藥局買成藥,但效果也仍然有限。直到工作上下屬以無法承受她「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為由提出離職,才驚覺壓力和紅疹已經對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開始積極就醫確診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對患者影響深遠,不僅是皮膚上腫脹、搔癢的不適感,以及心理健康的雙重打擊,研究指出七成患者工作效率受影響,平均缺勤率更達三成六,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因此,卓醫師也表示,過往病患習慣以發作時的照片提供給醫師看診,但實際上應有更多、更好的檢測方式可以及早介入與持續治療。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可以依照現行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治療共識逐步治療,第二代長效型抗組織胺為第一線用藥,須每天服藥。若治療效果不彰,可以考慮依照治療共識的建議,增加長效型抗組織胺的劑量或加入生物製劑進一步治療。在用藥過程中持續記錄蕁麻疹檢測表,並與醫師溝通討論最佳藥物治療策略。另外,壓力管理和保持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輔助治療方式,患者可調整生活節奏與作息,紓解壓力,幫助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