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股東會
」 經營權 大同 經濟部 股東會 新光金中信金「停止進行」併購新光金! 20日重訊「尊重主管機關的指示」
中信金控20日發布重訊,尊重主管機關的指示,並經過董事會的討論,對於申請公開收購新光金控一案,停止進行。中信金原本在17日晚間發布重訊,已收到金管會來函對於擬以公開收購方式投資新光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案核有疑慮,予以緩議,表示尊重及遺憾之外,還稱已收到金管會對本公司重大轉投資項目的指正,本公司將儘快快重新修訂計劃,再送董事會核定。不過,19日金管會例行記者會中銀行局的副局長童政彰再一次清楚,表示金管會「不同意」此案的立場,而且一再強調提醒金融機構、大股東們,不要輕忽金管會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的決心。而在今天有了重大的轉折。台新金、中信金、新光金的「金金併」收購搶親三角戀之案,從8月20日中信金發布重訊宣布董事會決議通過向金管會申請投資新光金,歷經27天,出現重大轉折,由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領軍,與銀行局局長莊琇媛、保險局局長王麗惠、證期局局長張振山等三局局長共同主持16日臨時記者會,以四點緩議的理由宣布「沒有同意」中信金申請公開收購新光金股權一案。至於在台新金控「合意併購」新光金控一案,現在決戰點就是在10月9日的臨時股東會中,期能取得多數的股東同意之後,還須獲金管會審核核准。
併購還有戲!中信金漲逾4.7% 新光金跌逾7%爆量66萬張
在金管會中秋前夕宣布「緩議」(即不同意)中信金申請投資新光金一案,隔天中信金則重訊表明已接到主管機關的指正,並將重新修訂計畫再送董事會核定,意即會準備再重啟收購新光金的立場之後,中信金18日開盤33.80元,最高34.25元,漲逾4.7%,成交量爆量達183,021張,外資賣超7,899張,持股比例降到31.72%左右。今天外資則是「買超」新光金控19,301張,持股比為21.68%,新光金本日成交巨量則是來到660,541張,今天股價來到12.30元,跌了1.05元,最低至12.30元,跌幅逾7.8%;台新金的成交量來到59,746張,股價來到18.20元,跌了0.65元,最低為18.15元,跌幅逾3.7%。中信金於8月20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向金管會申請公開收購新光金控,消息傳出,外資於隔天開始「賣超」中信金連續17個交易日,9月13日為小買864張,16日則繼續賣超7899張,合計期間已賣出792079張,持股比例降到31.72%。在台新金控「合意併購」新光金控一案,現在決戰點就是在10月9日的臨時股東會中,期能取得多數的股東同意之後,還須獲金管會審核核准。中信金控17日晚間發布重訊,已收到金管會來函對於擬以公開收購方式投資新光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案核有疑慮,予以緩議,但中信金除了昨日聲明表示尊重及遺憾之外,今天也決議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中信金表示,針對昨日金管會對本公司重大轉投資項目的指正,本公司將盡快重新修訂計劃,再送董事會核定。
中信金不放棄併購新光金! 17日晚重訊「將重修計劃」再送董事會
中信金控17日晚間發布重訊,已收到金管會來函對於擬以公開收購方式投資新光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案核有疑慮,予以緩議,但中信金除了昨日聲明表示尊重及遺憾之外,今天也決議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中信金表示,針對昨日金管會對本公司重大轉投資項目的指正,本公司將盡快重新修訂計劃,再送董事會核定。台新金、中信金、新光金的「金金併」收購搶親三角戀之案,從8月20日中信金發布重訊宣布董事會決議通過向金管會申請投資新光金,歷經27天,出現重大轉折,由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領軍,與銀行局局長莊琇媛、保險局局長王麗惠、證期局局長張振山等三局局長共同主持16日臨時記者會,以四點緩議的理由宣布「沒有同意」中信金申請公開收購新光金股權一案。至於在台新金控「合意併購」新光金控一案,現在決戰點就是在10月9日的臨時股東會中,期能取得多數的股東同意之後,還須獲金管會審核核准。顯見在未見有具體明確結果之前,中信金以此表達「各自努力,頂峰相見」之決心。新光金控最後嫁娶哪一家金控,台灣金融史上首件最具複雜性的金金併一案,還有續集。
中信金3點聲明強調收購新光金價格一致 待送件核准後50天即能確定成果
新光金控併購「搶親案」愈演愈愈烈,中信金最新再發3點聲明,強調公開收購已送件審核,核准後50天就能確定收購成果,時程明確;金控經營團隊依規定加以澄清,且依平等對待所有股東的政策,實務上都是維持一致的收購價格。以下為9月13日中信金聲明全文針對同業13日的聲明,提及中信金控部份,為免外界遭誤導,特此說明如下:一、 併購實務上,無論是換股合併,或公開收購,都是企業併購常見作法,沒有優劣。本次因有維持市場競爭性,中國信託金控歡迎台新金融控股公司(簡稱「台新金控」)提高價格,增加了新臺幣500億元,保障了新光金融控股公司(簡稱「新光金控」)股東的權益。至於,台新金控宣稱的合併的時程明確,事實上,其換股案至今尚未送主管機關審核,以富邦金融控股公司併日盛金融控股公司為例,股東會通過後,尚需花費十個月才審核完成,甚至有主管機關駁回的案例,本案又有多名董事反對,不確定性很高。反而,中信金控公開收購已送件審核,核准後50天就能確定收購成果,時程明確。二、 至於公司治理部份,中信金控皆遵照主管機關相關要求辦理,此次申請皆符合轉投資條件,不會妨礙公開收購。至於新光金控股東具名控告台新金控負責人一事,事涉違反金金分離及關係人交易,並有提供錄音檔為證,因為臨時股東會開會在即,呼籲同業應主動請主管機關與檢調單位,立刻勘驗錄音帶的真實性,以破除外界質疑,杜絕流言。但是如果為真,恐怕會影響此併購案。三、 因同業高階主管於該公司重大訊息記者會,不實臆測指稱中信金控若公開收購51%新光金控股權後,會折價收購剩餘49%股權。由於此臆測屬不實指控,因此中信金控經營團隊依規定加以澄清,表示依平等對待所有股東的政策,實務上都是維持一致的收購價格。反觀同業,台新金控併購彰化商業銀行時,以溢價每股26.12元取得經營權。隨後卻以每股15.54元折價換股,以致引發彰化商業銀行工會罷工抗議,這豈是「正派」企業所為?尊重股東權益才能達到和諧的成果,因此相關不實說法有澄清必要,以避免損失股東權益。
中信金2套劇本併購新光金 法人分析最終目的在「台新新光金控」控制權
中信金(2891)宣布公開收購新光金(2888),金管會也在26日下午收到中信金遞件,將正式展開審查,預計15個工作天內確認准駁與否。法人指出,中信金最終併購目的,可能不僅是新光金,而是「台新新光金控」的實質控制權。國內投顧法人分析,中信金向金管會申請併購新光金,若金管會於15工作天後「同意核准」,核准日仍超過新光金臨時股東會的9/10停止過戶日,實際上中信金早已知收購新光金股權未能來得及在臨時股東會投票。因此有兩套劇本誕生:一、若臨時股東會未通過台新金併購新光金提案,且中信金公開收購股權超過25%以上,中信金將可認列新光金合併報表。然而第二套劇本為,若新光金臨時股東會通過與台新金的併購案,且主管機關亦同意台新金合併新光金,意謂中信金原先持有新光金10%~51%股權將轉換成合併後之台新新光金控股權7%~23%,未來可爭取董事席次過半,中信金仍將有機會成為臺灣最大金控及銀行,第二大壽險及第四大券商,未來投資、業務等資源整合更勝單獨併購新光金。投資建議上,凱基投顧預估,短期中信金股價波動將受併購不確定性影響,金管會核准與否將為合併案主要關鍵,目前對中信金投資評等為「增加持股」、目標價39元。2024~2025年平均股價淨值比1.45倍;投資風險則有全球金融市場轉弱、人壽投資收益率不如預期、銀行信用成本大幅上揚等。凱基投顧指出,中信金宣布以換股及現金方式公開收購取得新光金10%~51%股權,收購價格溢價17%、優於台新金收購新光金的折價9%,金管會核准與否將為合併案主要關鍵;中信金以公開收購方式普通股換股比例為1股新光金換發中信金0.3132股及現金約4.09元,換算每股收購價約14.55元,亦高於台新金宣布併購新光金換股價格11.32元,此收購價格「對新光金股東應極具吸引力」。不過,中信金也需認列較高商譽及負擔新壽增資壓力,中信金收購價格約新光金今年第一季每股淨值0.87倍,但台新金表示,其併購價格已高於新光金實際公允價值,且合併則需認列商譽,意謂中信金可能需認列更高商譽至少400~500億元,未來亦須負擔新壽接軌IFRS 17/ICS 2.0資金缺口。雖中信金表示,過渡措施下的資本適足仍符合法定標準;若以收購新光金股權51%計算,中信金須支付現金360億元,現金及換股收購總金額為1,314億元,中信金雖表示不需增資,然市場仍預期將影響今年度的現金股利配發能力。另外,以取得新光金10%~51%股權計算,法人估,發行新股對中信金每股盈餘稀釋約3%~12%,但若加計認列新光金今年獲利,每股盈餘增加約0.5%~2%。因此,中信金最終併購目的可能並非僅僅於著眼新光金。
中信金要搶新光金? 吳東亮:與辜家談過未能勸退
新新併今日成案,面對中信金可能殺出,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22日表示,與辜家是兩代交情,先前消息傳出後,他曾跟對方大股東(辜仲諒)接觸過,他其實希望大家和平共處,但對方會怎麼做,他也不知道,也很努力要想說服對方,但可能還沒辦法達成,不過他會很努力在臨時股東會促成新新併,也希望小股東支持新新併。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形容,中信金提出非合意併購「像天邊的彩虹」,目前還看不到,而新新併就像「桌邊的牛排」,新光說要三分熟,台新就端出三分熟,已經討論很久,而台新與新光兩邊的高階經理人都互相熟識,台新開行時也很多是新光來的人,強調合併後保留新光這個名字,也是一種記憶的保留。林維俊指出,他不太理解中信金的動作,一般來說若要啟動非合意併購,不須重訊,台新與新光有共同的dna及文化背景,更是幾經討論後才決定合併,然中信金其實並沒有對新光金實地查核過,卻直接說要非敵意併購,這顯然也有違公司治理原則。對於換股比例爭議,吳東亮表示,除了看新光金股東這邊,也要看台新金股東,兩邊都不能有一邊受傷,這個合併案才走得下去。林維俊則解釋,股價不能光看一天,事實上新光金過去股價並不好,也是因為經營集團努力,交出不俗成績,帶動股價飛揚。
牧東光電3%股東召開臨時會 北市府遭質疑火速批准
金管會日前指出,上市櫃公司牧東光電由台北市商業處核准,由3%小股東召集,將在5月29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解除現任全體董事案,全面改選董事6席及獨立董事3席。但相關人士向CTWANT爆料指出,台北市府承辦人在周五收到牧東公司對股東臨時會的陳述意見後,竟只隔了一個周末就在周一火速發文核准召開,承辦人還在當天立即休假,質疑市府把關有問題。金管會4月中公告,牧東公司已收到3%小股東來函,向台北市商業處要求依《公司法》第173條第2項規定,以召集人名義召開113年股東臨時會,預計5月29日在台北校友會館召開,討論解除現任全體董事(含獨立董事)案,全面改選董事6席及獨立董事3席。爆料者指出,台北市政府3月22日發函給牧東公司,表示該公司股東楊錦龍等人22日發函給市政府,申請由持股共達3%的小股東開動召開股東臨時會,改選公司所有的董監事,要求牧東公司陳述意見,「市府收到小股東的請求後,不必花時間研議內容,當天就發函給相關公司,你什麼時候看過市府公務員的動作這麼快的?」他說,以3%小股東發起股東臨時會的情況相當罕見,知名的大同公司及泰山公司經營權之爭中,股東臨時會都引用《公司法》第173條第1項規定,由過半股東召集。爆料者說,市府的公文要求牧東公司在3月29日前提出意見,否則將核准股東召開臨時股東會的請求,而依《公司法》中針對小股東召開股東臨時會的規定,這些小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除了必須占3%以上外,還須持股一年以上,該公司查詢小股東的資格後,在29日周五截止日當天回覆市府承辦人,未料隔了一個周末,市府竟快速經過應有的公文流程,在周一、4月1日就發出公文,通知牧東公司,市府已核准小股東自行召開股東臨時會。牧東公司內部人員表示,台北市政府的公文上面除了基層承辦人的聯絡方式外,只有市長蔣萬安的公文用印,雖註明為「分層負責核定授權人決行」,卻沒有其他局處首長的名字,而承辦人也在1日發出公文的當天請假;不僅如此,發起股東臨時會的股東所提出的董監事候選人名單中,包括之前未出席而導致董事會流會的人員,質疑內情不單純。台北市政府商業處表示,申請人曾於1月申請自行召集牧東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臨時會,市府於3月4日否准;後申請人於3月22日重新檢附相關申請書件,經查符合《公司法》第173條第1項、第2項規定,爰於當日發函請牧東公司陳述意見,並經牧東公司於民國113年3月29日email回復,市府始於113年4月1日准予申請人自行召集牧東公司股東臨時會。本案係申請人依《公司法》第173條第1項、第2項,按照商業處分層負責明細表,陳核流程係經承辦人員擬辦,並經股長複核,科長核定決行。
張國煒向大哥喊話「贊同分家,需公開透明」 七年來最氣憤的是這一件事
星宇航(2646)董事長張國煒針對長榮海運小股東提出告訴一案,他以身為巴拿馬長榮國際(EIS)股東身分直言說,「我對大哥(張國華)分家沒意見,但不能你說了算,不能如此鴨霸。分家要秉持公平、公開、透明原則,就怕有些分了藏口袋,我也不知道。」根據長榮海運公告的交易內容,從去年6月花費7.8億美金買新加坡公司股權,到今年1月買south asia 1980萬美金、倫敦不動產5300萬英鎊和台北港貨櫃公司4億台幣,半年多來總共近300億元的鉅額交易,對象都是EIS,讓長榮海運小股東委託律師林文鵬,25日按鈴控告長榮海運以張國華為首的董事會所有成員,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非常規交易罪及特別背信罪。身為EIS股東的張國煒則對這些鉅額交易提出多項質疑,第一 半年來三、四百億元的交易金額,應該提到股東會追認,但從未召開股東會,七年來EIS到底賣了多少,我都不知道,我們股東權利已被嚴重侵害。第二 關係人交易這麼複雜,長榮海運怎麼會去買EIS的資產,真是匪夷所思。尤其EIS董事長是指定的,到底是誰具有效性,要等遺囑官司確定,如果遺囑有效,董事長就是我;無效就是張國明(2022年5月臨時股東會選出),再怎麼樣也不是張國華,所以張國華以董事長身分賣資產,是可以被質疑的。第三,EIS董事長鬧雙包,還在訴訟中,張國華應主動跟海運董事說明EIS有這些問題,尤其張國華跟柯麗卿分別身兼EIS 董事長跟總經理,均未揭露相關風險,這都是在損害小股東權利。除了以上質疑,依照張榮發遺囑,EIS董事長是張國煒,張榮發在EIS的20%持股也由張國煒繼承。張國煒最氣憤難平的就是七年來遺囑執行人表示很難執行張榮發遺囑內容,所有東西要等遺囑訴訟確定才能做,但四位遺囑執行人不執行張榮發的遺囑內容,卻以遺囑執行人身分指定張國華為EIS的Permanent President(常任董事長),邏輯令人不解。張國煒想問「難道長榮海運的董事、獨董都不知EIS的PP鬧雙包嗎?還去買EIS資產,這公司治理有瑕疵,通常經營權有爭議的公司都不會去碰,因為買了不小心可能會惹禍上身。」張國煒說:「我贊成大哥說的把資產分一分,我不可能回長榮,分家的錢可以來發展我的星宇,但不要虧待我。不是你自己想怎樣就怎樣,賣了好幾百億元資產,鑑價報告也不給EIS股東看,鑑價報告可大可小,但好幾百億元差一點就差很多了。我(EIS股東)是怕低賣,海運小股東是怕高買,所以,最好方式是公開透明、合理合法」。除了要求公開透明,讓張國煒擔心的是遺囑官司一、二審都勝訴,張國華是否趕在遺囑官司確認結果出來前,處理掉EIS資產,且移轉到大哥可控制的長榮海運。張國煒強調,「這不是爭經營權,我也不是阻止你賣,但要公開透明,大家持股都是20%(長榮四兄弟及張榮發持有EIS各20%),我尊重你,但你不能不尊重我,很多次要(EIS)公司財報都不給,寄存證信函也不收。」根據日前林文鵬律師的告訴狀指出,張榮發先生遺囑指定張國煒接任長榮集團總裁,巴拿馬長榮董事長應為張國煒,巴拿馬長榮也曾在111年5月選出張國明為常任董事長;長榮海運是否和合法的巴拿馬長榮國際代表人進行交易?張國華為長榮海運實質控制人,自詡實質控制巴拿馬長榮國際,相關交易左手換右手,是否經過合法估價和審計委員會審查簽約?董事會為何未利益迴避?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流出高達新台幣數百億元鉅款,日後恐有交易無效致造成長榮海運蒙受數百億元鉅額損失之重大損害。長榮海運則發表聲明,長榮海運基於營運需求之任何投資皆經獨立專家出具報告、經審計委員及董事會依程序通過,股東針對長榮海運投資的指控與事實完全不符。針對25日長榮海運某位股東控告本公司董事一事,長榮海運一向注重公司治理與股東權益,本公司暨子公司舉凡重大資產取得與處分,均依據本公司暨子公司資產取得或處分處理程序辦理,除取得業界具公信力之專家出具資產價值評估報告外,另委請獨立公正會計師針對各案交易價格出具合理性意見書,所有資產取得與處分案均經本公司審計委員會與董事會核議通過,並依主管機關規定發佈公告、重訊與辦理重大訊息記者會等事宜,相關程序皆遵循法規,各該資產之取得亦均為公司長遠發展所需,絕無任何違法情事,該股東之指控完全與事實不符。依巴拿馬當地政府機關登記資訊,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之董事長為張國華先生並無疑義。自2016年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逝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依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章程第7條第9項及第10項規定,一致同意指定由張國華先生擔任Permanent President (常任董事長)之職位至今。巴拿馬當地政府機關所登記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之常任董事長為張國華先生,並無疑義。該名股東主張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的Permanent President(常任董事長)應為張國煒先生或張國明先生,此為毫無法律根據之錯誤事實。長榮海運一向尊重所有股東的意見,董事會及經營團隊也會站在公司永續經營的角度繼續努力為股東爭取最好的權益,董事會與經營團隊基於營運所需之任何決策皆經得起檢驗。若為有心人士操作或唆使他人做出影響公司營運的行為,對長榮海運的聲譽造成傷害,公司也將採取必要的措施,以捍衛公司的清白。
龍年抄底時刻3/「新妖股」美超微甩輝達飆上千美元 法人:「這16檔」AI零組件次族群受惠
龍年台股開紅盤後,AI概念股仍是主場。尤其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年前法說會交出漂亮成績單後,市場緊盯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22日凌晨的財報公布,這段期間,台美股還出現「新妖股」,輝達供應商美超微(SMCI),2024年不到兩個月就大漲180%衝上一千美元,美超微嫡系廠台股麗臺(2465)也從70元起漲一度飆上128.5元。台股農曆春節休假期間,全球股市漲跌不一,陸股跌深政府護盤上證指數守住2700關卡,美股則在科技七巨頭領漲下創新高,台股也在封關前,也在台積電法說會上喊出長期毛利率53%可達成的利多加持下,衝上萬八,假期結束後也開出紅盤,接下來的走勢,就看AI晶片一哥輝達22日的財報公布。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期間美股狂飆最兇的,不是輝達(Nvidia),而是輝達供應商美超微。2024年元月,輝達股價從480美元衝上740美元,比美超微的285美元到529美元高出約150-200美元,但1月29日差距開始縮小,美超微加速直追,2月8日以698美元超車輝達的696美元後,更一路不回頭,2月15日直奔1004美元,一個多月大漲517美元,漲幅181%,遙遙領先輝達的50%。1958年次的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Charles Liang)是台灣嘉義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後,赴美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修習電機工程碩士,1993年在美國成立美超微,主攻高性能伺服器市場。台股龍年開盤後,AI概念股也延續年前氣勢,推升台股指數續攻高。(圖/報系資料照)梁見後16日也受訪指出,以公司目前的產能來看,全年營收有機會上看250億美元,但關鍵還是需要更多的輝達晶片支援。「目前台股中的美超微概念股,廣義來說,有16檔,其中指標股就是板卡廠麗臺(2465)及封測廠華泰(2329),另外相關概念股還有板卡廠技嘉(2376)、微星(2377),矽智財的世芯-KY(3661)、智原(3035)、創意(3443);CoWoS部分則有台積電(2330)、日月光(3711)、京元電(2449)散熱廠奇鋐(3017)、雙鴻(3324)、建準(2421),以及AI伺服器代工廠廣達(2382)、緯創(3231)、英業達(2356)等。」法人指出。其中,麗臺更被市場視為「台股中的美超微嫡系廠」。麗臺是由盧崑山於1986年10月成立,主要生產顯示卡及繪圖卡,2023年8月辦2500萬股私募案,10月公告由大訊科技及肯微科技兩家公司吃下,大訊董事長梁見發及肯微董事長梁見達,二人都是梁見後胞弟,並在去年12月的麗臺臨時股東會上,各拿下一席董事。分析師李蜀芳指出,美超微大漲,身為嫡系廠的麗臺自然受惠,年前到年後一度連拉四根漲停,股價從80元到120元。儘管麗臺從19日開始被處置分盤交易當天,以跌停開出,但到了中午就回到平盤,甚至一度衝高來到差一檔漲停,由此可見市場買氣,「但是麗臺股價來到120多元,但2023年前三季仍是虧損,投資人操作時還是要多加留意。」麗臺在2023年的私募案由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胞弟,大訊董事長梁見發及肯微董事長梁見達認購。圖為麗臺董事長盧崑山。(圖/報系資料照)「反倒是美超微的策略很明顯,就是朝一條龍模式發展,除了麗臺外,散熱族群可以留意。儘管散熱高價股奇鋐跟雙鴻出現漲多拉回,但他們雙雙守住5日線,至於低價散熱股,則是資金搶進的地方,整個財報公布之前,還是屬於搶錢行情。」李蜀芳表示。輝達股價雖被美超微超車,走勢仍持穩,台股相關概念股年後走勢,則與1月營收有關,廣達1月營收滑落到729億元,年減19%,股價走勢偏弱,技嘉1月營收169億元,創新高,年增105%,因此激勵股價一度飆上394元。輝達即將在台灣時間22日清晨公布財報。市場預估,輝達(2023年第四季)營收將超過200億美元,年增230%,每股盈餘約4.5美元,年增7倍。分析師王榮旭認為,「從台積電ADR在過年期間的表現,代表市場還是樂觀看待今年的營收表現,也可以推論,輝達的財報自然也不會有看壞的理由。」整體來看,2024龍年的台灣經濟及股市動能,仍會延續2023年的AI題材,而且族群會擴大,由原本以代工族群為主,擴大到零組件,包括機殼、散熱等。
耀華玻璃1/經濟部藏神祕投資機構 現值722億、70年前僅244萬
經濟部內有個神祕的投資機構,並非公司組織,也不具法人格,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政府雖只持有50%股份,卻在管理委員會9席委員中囊括8席委員,剩下唯一一席是民股代表,至於這家投資公司在台灣的資產,1950年代初期只有244萬餘元,但70年後淨值卻高得嚇人,依經濟部長王美花2023年11月6日在立法院透露,2022年底資產淨值高達722億元,這家神祕的投資機構就是「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的前身是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由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幕僚周學熙,1922年在中國東北的秦皇島創立,耀華玻璃是亞洲第一個現代工業法生產玻璃的廠商,由中國和比利時民間共同出資,也是近代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比合約規定,總經理是洋人、協理為華人,總事務所設天津、總工廠設址秦皇島。耀華主要生產平板玻璃,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甚至遠銷日、美、東南亞一帶國家。不過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軍閥強佔中國東北,耀華玻璃的比利時股東偷偷把股份賣給日本人,公司變成中日合資,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收日人股份,耀華玻璃變成官民股份各一半的企業。1950年中國大陸全面淪陷,耀華玻璃原本向國外訂購的生產機具改運到台灣,可是耀華絕大部分資產和民股股東都留在大陸。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投資台積電,讓資產淨值翻漲至722億元。(圖/報系資料照)1952年在經濟部主導下,由公股及在台民股組成「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共同管理耀華在台資產。耀華管委會以機器作價投資新竹玻璃公司、並取得22.2%股權,賣出竹玻股份後,耀華資產價值大幅增加,逐漸化身為「配合政府政策的投資基金」,但真正讓耀華資產騰空翻漲的原因,則是在前經濟部長李國鼎主導下投資台積電和聯電。不過耀華玻璃從李登輝當總統後,轉投資就不太順利,投資華揚史威靈飛機等公司,大多失敗告終,立法院112年度的預算評估報告也明白指出,近年轉投資事業虧損家數多於盈餘家數,應該適時退場或辦理其他管理作業,以維護股東權益。還好兩蔣時代的財經重臣李國鼎等人創建了護國神山台積電,還要求耀華買台積電股票,至今仍受益於台積電的分配投資利得,才能擁有700多億元的資產。相較於經濟部掌控擁有龐大資產的耀華玻璃,在台灣的民股股東則是苦哈哈,他們眼巴巴地看著台灣經濟起飛,耀華玻璃資產水漲船高,可是都沒他們的份。民股股東沒有辦法處理耀華公司的股票,不能賣出也不能繼承,還有股東要求以借支方式請求發放救濟金,耀管會的成員從8官9民到現在變成8官1民,還是沒有辦法解決缺額問題,法律上的問題仍然擱置到現在。經濟部長王美花率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委等人,到立院經濟委員會報告業務及預算。(圖/劉耿豪攝)在台股東數十年來多次打行政訴訟、民事官司甚至聲請釋憲,主張「經濟部應命耀華公司解散」、提出「請求確認管理權不存在」及「遺產稅事件」等訴訟,都宣告失敗,最近一次則是由第二代股東李賡鋕提告,希望行政法院能准予耀華在台復業登記,並撤除官股、召開股東常會或臨時股東會,不過仍遭駁回,合議庭認為現行法律未規定原來在大陸登記的公司如何在台登記,耀華管委會沒有法人資格,現在雖有《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條例》草案,但尚未立法通過,行政法院也無法解決目前法規真空狀態。
10月電價5產業擬補漲 團膳業喊苦
經濟部今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據了解,基於通膨壓力、燃料成本下降、用電量減少以及公務預算公平性四大理由,可望拍板凍漲,但百貨、大型餐飲、電影院、健身房、外燴團膳等五大高壓用戶,因巿場復甦,恐會取消之前凍漲優惠,補漲15%,中華民國餐盒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信表示,團膳業是很敏感的產業,電價一漲就會牽動食材價格,影響真的很大。台電資料顯示,累計虧損已達3231億元,為了避免破產,去年臨時股東會已通過,將資本總額提升至6000億元,台電主管指出,目前實收資本約4811億,會再爭取增資1000億。其實台電現在發電成本雖從年初每度4.41元降至4.03元,但平均售電價格僅2.93元,可謂賣一度賠一度!據了解,這次電價凍漲主要考量四大原因,首先工商團體提出現在再漲電價,勢將拉高通膨壓力,其次燃料成本已較年初下降,第三、今年全年用電量將較年初預估少約50億度電,以及百貨、大型餐飲、電影院、健身房、外燴團膳等巿場復甦,使用公務預算增資台電,卻補貼了優勢產業,將有失公平性。預期今日會議可望做成電價凍漲決議,但百貨等五大高壓用戶、計880戶,將被取消之前電價凍漲優惠,補漲15%,台電將可多收16億元,但整體優惠減收數仍高達110億。築間餐飲集團公關部經理高林禎說,一旦電價凍漲的優惠取消,保守估計營運成本會多1到2個百分點,其實已有心理準備,也知道這天總會來臨,暫時不會轉嫁顧客,而是會從省電的方式著手,像是離峰餐期,集中在同個區域用餐,藉此省些電費。台灣本土最大健身品牌「健身工廠」柏文財務長繆尚志說,先前電價調整時,已有部分在賣場內的場館受影響,這次會影響的是面積較小的場館,不過水電占健身業營業成本不到5%,取消凍漲後,影響估計也不超過0.4個百分點,在可負擔的範圍。
亞都光環滅1/嚴長壽退休後連6年虧損 疫情重創麗緻飯店剩2家
台北老字號星級飯店品牌、上櫃公司亞都(5703),由「飯店教父」嚴長壽打響名號,卻在他2016年退休、交棒亞都創辦人二代後,連6年虧損,也從全台8大直營加盟據點,縮減剩台北及烏來2家。如今,創辦人周、林2家二代再傳不合,亞都光環不再,令人不勝唏噓。上月27日,亞都股東會在有44年歷史的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地下一樓宴會廳舉行,參與股東與關係人約莫20人上下,20分鐘內便完成會議,董座周永銘悄從員工通道離場躲避媒體,其餘人士走出會場,對於記者關心皆表示,「很順利!」看似一如往常,卻掩蓋不了今年3月份爆出的股東內鬨,以及外界對於亞都近年營運每況愈下的質疑。業界傳聞,亞都創辦人周、林2家二代的不合被搬上檯面,是因為人稱「周阿姨」的周賴秀端今年1月過世。亞都麗緻為周志榮、周賴秀端夫婦與友人林有成於1977年投資創辦,周志榮出身迪化街,為台北大地主,早年在迪化街、襄陽路、忠孝東路擁有可觀的土地資產;周賴秀端還投資了台灣第一家證券行,曾是寶來證券的大股東,也兼作丙種金主,外表樸實像個鄰家老奶奶的她,卻被市場封為「證券天后」。2016年嚴長壽卸任亞都麗緻飯店董事長時,他表示,亞都飯店創辦人周志榮與周賴秀端夫婦(如圖)是自己「一輩子的貴人」。(圖/報系資料庫)1979年台北亞都大飯店開幕,周志榮夫婦力邀房客「美國運通台灣區」時任總經理嚴長壽,跳槽接任亞都總裁,直到2016年退休,經營權交予創辦人周、林2家族二代接手,由於周家持股較多,因此推周家二代長子周永銘擔任董事長。只可惜共治的和平局面沒能維持太久,今年3月,亞都召開臨時股東會,會中決議解任崇嶽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擔任的董事職務,同時也是林家唯一在董事會中的席次。根據議事手冊對董事職務解除案的說明指出,「本公司法人董事崇嶽投資有限公司於111年7月質押股票2,400張,累積質設股數佔其持有股數高達99.45%,為了維持公司形象、股權及股價穩定性,依公司法第172條及第199條規定,建議解除崇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職位。」日前媒體報導,疑似因亞都在周家掌權下連續6年虧損,而林家提出希望經營團隊擬定改善措施、調整組織結構,但周家不接受,因此造成雙方嫌隙,最終周家以林家設質比例過高為由,在合法情況下,解任林家代表的董事職位。林家急跳腳不是沒來由,根據財報顯示,2016年營收9.79億元,每股獲利0.34元,嚴長壽離開後,2017年開始出現赤字,2019年營收已對半砍剩4.87億元,疫情後雪上加霜,2022年營收再砍剩2.53億元。這幾年,每年稅後淨損平均約1億元上下,每股虧損也都超過1元以上。2007年高達46層樓的台中亞緻飯店由前總裁嚴長壽(右)、前台中市長胡志強(中)、創辦人周賴秀端(左)等人主持開幕剪綵儀式,不過卻在2020年3月因租金過高加上疫情衝擊,選擇停業止血。(圖/報系資料庫)而2016年以前,亞都麗緻集團直營和加盟飯店有台北亞都麗緻飯店、陽明山中國麗緻大飯店、烏來璞石麗緻溫泉會館、台中亞緻飯店、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墾丁悠活麗緻渡假村、羅東久屋麗緻客棧,以及2016年新開幕的新竹竹湖暐順麗緻文旅,共8家飯店營運。羅東麗緻和墾丁悠活麗緻率先於2018年解除加盟合作,疫情爆發後,台中亞緻、台南大億麗緻先後宣布歇業,2021年新竹麗緻也取消合作,2022年,陽明山麗緻也轉為CHECK inn雀客系統經營管理,目前直營的僅剩台北亞都,加盟品牌也只有烏來1家。與此同時,林家持股也逐年減少。經查亞都持股比例占前十名之股東,2017年以前,林家二代林進豐、林進呈、林進隆持股共約15%,2018年僅剩林進呈和林進豐一脈成立的崇嶽投資有限公司名列前十大股東,林進隆股權已脫手,2019年起,林進呈也頻頻轉讓持股,2022年掉出前十大股東之外,林家只剩崇嶽投資占有約8%的持股,同年,崇嶽投資代表人林峻正也於3月辭任亞都資訊部主管一職,而周家持股則早已過半,此消彼長態勢一去不復返。對於營運虧損和解任董事職務,CTWANT記者向亞都董事長周永銘提問,未得回應,麗緻餐旅集團總經理徐儷萍則透過公關系統轉述,「我們是經營者,只專注於把事情做好。」
泰山經營權之爭 2大咖獨董擬召開臨時股東會遭駁回
泰山(1218)經營權之爭,泰山獨立董事陳敏薰及杜英達,通過擬於3月16日召集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董事,力拚拿下泰山經營權,公司派反擊提訟撤銷股東會決議,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裁定公司派提出150萬元後供擔保後,禁止在3月1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經抗告,最高法院裁定駁回。泰山公司在2022年12月2日董事會決議授權董事長詹景超於不超過43500千股範圍內,處分泰山公司所持有之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並於同年月5日透過鉅額逐筆交易方式,以每股均價187元,出售其持有之上開股份43300千股,得款約80億9700萬元。泰山公司獨立董事杜英達、陳敏薰,認出售全家股份交易違反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準則及泰山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程序,且杜及陳曾要求泰山公司就出售全家股份交易提供財務、業務資料進行查核均遭拖延,如不全面改選董事,無法回復泰山公司正常營運,且出售全家股份交易所得現金亦處於重大風險。杜及陳認為在今年3月16日須召集第1次股東臨時會,但泰山、景勛投資公司主張,泰山公司將依法於今年6月底前召開股東常會,並無董事會不為召開或不能召集股東會情事,杜及陳召集3月16日股東臨時會,進行全面改選董事議案,並非為泰山公司利益不合法。公司派主張,景勛投資是泰山公司股東,並指派代表人董事詹景超擔任泰山公司董事長,如杜及陳繼續召開3月16日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董事,董事詹景超可能遭到解任,而受有剩餘1年9月之派任董事報酬損害,聲請禁止召集3月16日股東臨時會。
泰山爆經營權之爭 杜英達「個人因素」辭獨董半夜發聲明
泰山企業經營權之爭風波持續延燒,泰山市場派大股東龍邦,上月20日宣稱,獨董杜英達被人威脅,當時帶領一群警方闖入審計委員會中斷會議,杜英達本人否認被威脅,本月4日以「個人因素」請辭獨立董事,泰山企業還為此發出聲明表示,對此表示遺憾跟震驚。而杜英達昨天深夜也發布聲明,表示是因深覺無法執行職務而辭職,澄清絕無外界所稱遭恐嚇脅迫。泰山企業公司派與宣稱已掌握過半股權的市場派龍邦,擬於本月底的臨時股東會改選,雙方的衝突最近逐漸白熱化,公司派控告龍邦董座劉偉龍,現在又告獨董陳敏薰涉嫌誣告,陳敏薰也不甘示弱,指控泰山董事長詹景超抹黑她。劉偉龍更出面爆料,指民進黨前中常委黃承國,要求杜英達與龍邦協調,出售所有泰山持股,並退出泰山。對此爭議,杜英達於深夜發出聲明,提到他本人前為泰山公司獨立董事,並為執業律師,於泰山公司發生經營權爭奪之前後,在獨立董事法定權責範圍内,本於律師職能進行溝通協調,期能降低衝突,確保公司之正常營運,以維護員工、股東權益。今年4月20日審計計委員會議期間,杜英達表示他仍一本協調初心,來主持會議,不意竟同遭奪經營權之雙方誤解,各自引經據典,一方主張尚未散會應該續行,一方則主張已經流會,他因深覺自身已難執行獨立董事職務,乃於5月4日出於自由意志提出辭任書,絕無外界所稱遭恐嚇、脅迫情事,更與黃承國先生無涉,尚請外界勿代本人揣测緣由。杜英達並在聲明中提到,至4月20日審計委員會議前後,「無脅迫恐等情,爰不再贅。」
環球晶斥資逾4億元收購兆遠子公司 強化特殊晶圓攻5G商機
環球晶(6488)今(3)日宣佈,其中國子公司昆山中辰矽晶有限公司(昆山中辰)將與兆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兆遠科技)簽訂股權買賣意向書,以不超逾人民幣一億元 (相當於新台幣4.45億元)向兆遠科技收購其子公司上海召業申凱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召凱)之100%股權。本案需待兆遠科技召開臨時股東會決議。上海召凱成立於2000年,主力產品是鉭酸鋰及鈮酸鋰晶圓,可應用於無線通訊及衛星產業中關鍵元件的聲波濾波器,擁有從長晶到拋光的一貫製程並通過客戶認證。環球晶有完整的半導體晶圓生產線,產品技術橫跨CZ及FZ製程。此次兆遠科技因為財務因素而擬出售上海召凱全數的股權,而環球晶圓在傳統矽晶圓及化合物半導體領域表現穩健,透過此次收購可藉由在半導體晶圓的成功經驗跨足鉭酸鋰及鈮酸鋰晶圓的寡佔市場,在全尺寸、全規格、全應用的產品光譜之外新增特殊晶圓的業務板塊。環球晶指出,隨著5G商業化速度增加,電信業者持續布建5G設備、深化滲透率、除了智慧手機的效能表現要求,資料傳輸量也增加,新興國家也持續發展LTE,加上各國的衛星太空競賽,可廣泛應用在各種無線通訊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接收器與導航系統上的濾波器之整體市場也將持續成長,對於其關鍵材料的鉭酸鋰及鈮酸鋰晶圓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
獨董亂象致經營權爭奪風波 立委籲政院速提修法
立法委員郭國文、鍾佳濱今(2)日舉行記者會指出,近期中福、泰山兩間公司陷入經營權之爭風波,兩間皆因個別獨董召開臨時股東會而發生爭議,呼籲行政院盡速通過「光洋科條款」修法,避免修法過渡期間再度發生獨董亂象。郭國文指出,其實金管會在去年8月已提出修法預告,將召開股東會、對董事提告、及代表公司與董事交易等三權限交由審委會合議後才能行使。然而,過了半年修法案都沒有進展,才發生中福、泰山的爭議。郭國文強調,若通過修法,讓臨時股東會改以審委會合議行使,能減少許多程序瑕疵所衍生的疑慮,但是在主管機關預告相關修法後,有人趁機在過渡期把握最後單一獨董召開股東會的機會,可說是完全違背金管會提倡的公司治理精神。郭國文質疑,明明金管會去年8月就預告修法,至今修法案卻尚未送進立法院,連行政院會都沒通過,過了半年毫無進展,恐有行政怠惰之嫌。他要求行政院盡速將修法案送進國會審查,以最快的速度能減少獨董亂象。鍾佳濱表示,鑒於公開發行公司近年常有經營權爭奪事件,為避免公司經營穩定性受影響,不利於維護良好公司治理文化及保障股東權益,他在去年5月即提出《證交法》修法草案,但因沒有行政院的對案,委員會遲遲無法審議;而據他瞭解,金管會在今年1月10日已將修正草案送至行政院。因此他也希望新的行政團隊有新的氣象,督導政委盡速完成協調、排入行政院會通過後,將此項攸關眾多小股東權益的法案送來立法院。鍾佳濱也強調,大部分的小股東,其實只希望經營團隊盡速穩定下來,好好賺錢、發股利,因此在修法未通過前,就必須請經濟部、金管會、投保中心依公司法第220條,確實審視上市櫃公司獨董召開股東會的理由,善盡投資人保護者的角色。
聯亞王長怡「合法進自己公司」! 女兒派代表人已遭解任
聯亞集團「母女」經營權之爭最新進展,創辦人王長怡11日清晨進入聯合生物製藥一案,由於雙方各以聯合生物製藥發表公司聲明「雙胞案」,各有立場與說法,再次引起社會關注。聯亞集團旗下包括國內疫苗大廠聯亞生技、聯亞藥(6562)等,由聯亞創辦人王長怡於2020年研發新冠疫苗UB-612(2019 COVID-19冠狀病毒疾病),當時因台灣募資不易,王長怡還特地回美國與女兒、女婿走訪華爾街生技醫療專業投資機構取得資金,之後卻傳出王長怡與女兒在公司控股股權等的經營權歧見到互控。「女兒派」一方的聯合生物製藥執行長林淑菁12日發表聲明指出,王長怡於12月11日凌晨3點,率領一群黑衣人及鎖匠侵入辦公室,隨即報警處理,但警方未能採取積極作為,以致王長怡與其所率領黑衣人繼續盤踞公司辦公及製造大樓,已向新竹地檢署提出刑事告訴收回公司辦公及製造大樓,以利公司繼續運作。對於王長怡聲稱股權紛爭,也與事實不符。雖根據經濟部登記資料,王長怡仍是公司法人股東「英屬開曼群島聯合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指派而擔任公司董事,而聯生藥控股早在今年3月31日即已經董事會決議將她撤換,自該時起,王長怡即已不是公司董事及董事長,公司亦於當天向經濟部商業司申請變更登記。由於該項變更登記因其他事由,迄今仍未能順利完成,王長怡卻於12月9日私自在召集程序不符合公司章程及當地相關法令規定下,假藉聯亞生技開發名義召開聯生藥控股臨時股東會並解任胡世一、崔贊捷、林淑菁等董事不符公司章程與當地法令。王長怡簽署解任聯合生物製藥執行長林淑菁公告,已貼在公司現場。(圖/公司提供)王長怡則以聯亞生技開發、聯合生物製藥(控股)暨聯合生物製藥三家公司董事長之名,也發表聲明澄清,由於有心人藉由不法取得公司控制權,排除聯合製藥參與開曼聯生藥公司之經營。聯合生物製藥轉投資英屬開曼群島商聯合生物製藥(控股),即聯合生物製藥近百分之百上層控股公司,且持有該公司39.8%股權,為開曼公司最大股東。因開曼聯生藥公司遭有心人士把持,本公司先前多次以股東身分要求開曼聯生藥公司董事會召開開曼聯生藥公司股東會重新改選董事,皆遭無視,其等有心人更藉由不法取得之控制權,排除本公司參與開曼聯生藥公司之經營。為合法行使開曼聯生藥公司股東權,依開曼律師出具之法律意見,按開曼聯生藥公司章程第19.6條及當地法令,於2022年12月9日,以大股東身分合法召開開曼聯生藥股東臨時會,改選董事並選任王長怡為開曼聯生藥董事長,並改派台灣聯生藥之法人代表人董事,一切合法有據,且改派書12月11日送達台灣聯生藥已生效力。王長怡指出,身為台灣聯生藥合法董事,並經由台灣聯生藥合法董事召集董事會選任為董事長,董事長或由董事長授權之人自得進入台灣聯生藥公司,依法行使職權,並無任何違法情事。至於所稱之黑衣人云云,實均為台灣聯生藥所聘請保全人員,且經她本人充分授權執行職務,不容他人惡意造謠。王長怡表示,為捍衛聯合生物製藥、開曼聯生藥及台灣聯生藥之合法權益,對於有人惡意散佈不實謠言,她與公司必將嚴加追究相關人等之法律責任。
台軟體界第三支獨角獸登國際舞台 玩美移動SPAC赴美上市估值14億美元
應數位影音多媒體的全球性軟體公司訊連科技在10月1日宣布,旗下轉投資的美妝時尚科技公司玩美移動(Perfect Corp)與美國上市特殊目的收購公司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合併上市的相關登錄申請文件(F-4文件),已經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審查生效。玩美移動今年3月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與美國掛牌上市的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達成協議,以玩美移動企業價值10.2億美元(約新台幣325億元),進行合併。此次合併案為玩美移動籌募總額3.35億美元(約新台幣106億元)的資金。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將在明(25)日晚上9點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以批准該上述合併。而關於合併案的最終生效日,預計會在Provident臨時股東會通過、雙方滿足合併案相關其他慣例交易條件後完成。無論是F-4案生效,或者Provident合併案的正式招股說明書(Proxy Statement / Prospectus)完成,兩者皆可視為玩美移動預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掛牌、成為上市公司的重要里程碑,其股票代碼是「PERF」,預計正式掛牌的上市時間在10月底或11月初。玩美移動2015年從訊連科技獨立出來,憑藉臉部3D建模及AI深度學習技術,提供美妝品牌虛擬產品試用的B2B商業模式、臉部偵測分析與數位科技服務。未來與一線品牌客戶,將從虛擬試用再進階到元宇宙應用等相關合作。目前,全系列App的總下載量突破10億次,整間公司估值上看14億美元(約新台幣392億元)。透過AI人工智慧主動式偵測、分析等尖端技術深度學習,結合擴增實境AR虛擬試妝,開發主動推薦系統,依據用戶個人膚色、臉型及喜好,提供個人化美妝及時尚潮流商品與資訊推薦;在AR應用方面,玩美則提供超擬真的AR上妝技術,並且另外透過新產品體驗、虛擬試妝、社群分享等方式,朝OMO模式(Online Merge Offline)邁進。玩美移動是台灣本土軟體公司訊連科技的轉投資,其將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不僅代表了台灣軟體研發公司憑實力站上國際舞台,更值得關注的是,訊連科技及玩美移動成為全球少數可以通吃電腦平台及手機平台的軟體公司,可謂雙料贏家。
鏡電視爭議 NCC書面報告曝:董監認定裴偉涉違反公司法、財報存有疑義
鏡電視新聞台爭議持續延燒,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5日)邀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報告提及,該公司董事會、監察人除認定裴偉任該公司前董事長期間以自己名義與停雲公司簽訂契約等情節涉有違反公司法情事外,另認該公司110年度營業報告暨財務報表存有疑義,已決議成立查核小組,並預計於年底前專案提報查核結果。NCC報告指出,111年1月間接獲民眾陳情反映裴偉擔任鏡電視有給職顧問、鏡電視員工與鏡週刊人員共用等情形;本會發文請鏡電視說明,鏡電視回應「裴偉自辭任該公司董事長後,未擔任該公司任何職務,亦未擔任該公司顧問,該公司未支付任何費用予裴偉等」。本會後續以附款方式課予相關義務,限制該公司及股東等經營行為,明確要求該公司於執照許可之後,禁止與該公司其他集團共用人力、禁止該公司股東或及其所屬公司有不當利益輸送,並限期補實人力、資金等,如有違反若干附款要求,最嚴重者得廢止原處分。NCC指出,針對檢舉裴偉於鏡電視董事長任內相關財務處理,包含「該公司向互動國際採購設備之價金與程序是否合理」、「鏡週刊向該公司主張之開辦費用等是否涉浮編虛報暨附有效憑證」等,該公司董事會、監察人除認定裴偉任該公司前董事長期間以自己名義與停雲公司簽訂契約等情節涉有違反公司法情事外,另認該公司110年度營業報告暨財務報表存有疑義,已決議成立查核小組,並預計於年底前專案提報查核結果。NCC表示,另外, 報載陳建平日前逕向台北地檢署告發裴偉涉背信、詐欺、商業會計法等,本會尊重犯罪偵察程序及司法調查結果。針對鏡電視公司負責人異動爭議,關於鏡電視新聞台公司負責人頻繁異動,引發外界議論。NCC指出,該公司111年3月25日臨時股東會產生之董事、監察人、該公司同年3月29日董事會所推選之董事長,本會正依該公司同年4月12日所提申請案審理中。NCC表示,該公司相關議題,如涉本會對該公司所附附款之履行狀況, 將持續追縱是否確實執行,惟該公司內部治理問題,如經營、人事權之紛爭,本會建議該經營團隊須以正當法律程序處理,而非用若干手段將內部問題外部化,造成不必要的社會成本。
掰了低價吃到飽2/電信五家變三家資費不再殺到見骨 業者:「忍一下,到有WIFI的地方看訊」
因應電信兩大合併案,台灣大(3045)併台灣之星、遠傳(4904)併亞太電 (3682),包括國家通訊委員會(NCC)於29日及30日分別舉行相關聽證會,其中前NCC委員、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郭文忠以鑑定人身分表示,「擔心合併後三大業者因為減少競爭,有可能低價吃到飽會逐漸退場。」據電信技術中心資料顯示,2012-2020年針對330個觀察值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當市場集中度提升、產業家數減少時,儘管市場的資費價格沒有顯著影響,但「低資費可能上漲」,與郭文忠說法雷同。對於消費者來說,廠商數量越多,在完全競爭的狀況下,自然會有更多的選項可以選擇,但是隨著廠商由五家變成三家,即使台灣大哥大先行承諾將有最低129元資費方案,遠傳電信也宣布將新增149/199/299/399吃到飽方案,但是目前都沒有相關細節,也讓消費者霧裡看花。不過面對台灣大哥大及遠傳電信陸續宣示將推出低資費吃到飽方案,中華電信(2412)董事長謝繼茂則直言,在價格競爭上,相信未來新電信三雄,都會非常節制。換言之,對於價格競爭要跟過往殺到見骨的狀況似乎也不會再出現,而是將聚焦在包括服務品質、網路品質及涵蓋率等不同面向的競爭。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中)認為,電信商整併成三家後,在價格競爭上,相信未來新電信三雄,都會非常節制。(圖/CTWANT資料)「未來的電信價格競爭不會出現在5G,廠商之間的競爭將集中在4G為主,但是因為大家都逐漸將資源投放到5G,因此4G就會跟之前從3G轉換到4G一樣,當頻寬逐漸縮小後,就算有低資費方案,但是體驗也不會太好,就是堪用而已。」不具名的廠商告訴CTWANT記者。該廠商坦言,台灣消費者因為之前的499之亂後,對於資費價格都相當敏感,這已經是台灣電信市場的共業,但是4G跟5G的競標金額都相當高,在終端價格不容易提升的狀況下,對於基礎建設的力道自然會受到影響,所以消費者常常跟國外相比,感覺台灣上網速率似乎不如他國,但這也只能說是大家要共同承擔的,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亞太電信董事長陳鵬也在6月的臨時股東會後指出,未來電信商從5家合併成為3家,資費不會高不可攀,多元資費還是會存在,但是消費者想要跟之前用低價吃到飽,將不再復見,因為那都是電信商在補貼。「網路用多少、費用算多少」將是基本原則,現在大家都習慣看到訊息就點開,未來對於低費率的用戶,在流量有限的狀況下,就要忍一下,到有WIFI的地方再看訊息,沒辦法像現在一樣看到就點開。亞太電信董事長陳鵬直言,未來低費率的用戶,在流量有限的狀況下,就要忍一下,到有WIFI的地方再看訊息。(圖/黃耀徵攝、趙世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