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絆腳石3/居民冷眼看中央地方踢皮球 防災僅能拜託老天爺
高雄城中城大火死傷慘重,讓外界再次注意到無情大火對老舊建築的殺傷力,但除了火災外,震災也是老屋要面臨的殘酷考驗,政府雖在921地震後加嚴建築物防震要求,但921地震前興建的老屋卻不受法規限制,頗有公安疑慮,火災和地震的威脅都讓老住戶承受不少生活壓力。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2021年第二季的最新統計,台灣30年以上老屋有450萬戶、超過全台房屋比例的一半(50.44%)。其中又以台北市老屋64.3萬間、佔全市房屋的71.37%,比例最高。但也因此,台北市危老改建申請案的數量與核准案件也是六都之冠。北市建管處處長劉美秀說,到10月底止,北市已收到751件危老申請案,核准569件。至於都更案從民國97年迄今,收到1600件申請案,已核定約660件,是其它五都相同案件總合數的1.5倍。不過,北市府也坦承,北市都更、危老核准案件雖是六都之冠,但與全北市超過60萬棟30年以上老屋相比,仍不成比例,這也是北市府近年力推公辦都更的原因,希望以公權力介入,更有效解決都更區內的複雜產權問題,達到「整建維護、在地共老」目標。北市臨江里里長劉勇雄說,里辦公室雖在林奕華協助下,邀請台電檢查輸電線路,並鋪平區內巷道,但林家安置基地建物老舊、巷道狹窄,車輛不便進入,居民還是希望政府能儘速整合、加速都更腳步。(圖/黃威彬攝)只是,當北市府公辦都更都踢到鐵板,就不難看出都更並非靠官員口頭喊話就能達成目標。以臨江夜市安置基地公辦都更案為例,不論土地產權分屬中央或地方,在民眾眼中都是同一個政府,但國產署與北市府就是有辦法放任20幾年,讓基地上建物持續維持老舊現狀,一旦出現公安問題,責任歸屬恐有得吵。針對都更進度停滯不前,北市臨江里里長劉勇雄很有感觸,因為他現在住的屋子,就是三分之一土地產權是國有地、三分之二屬市有地,若國產署堅持先「市價售地」才能都更,他鐵定無力負擔,更別說當地許多住戶都是老弱、多代同堂,更是買不起。他因此呼籲中央要員能到現場實地走一遭,瞭解一下為何當地的住宅區內仍有3座公廁(因部分住宅太狹小無法裝衛浴),中央地方或許才會攜手合作,解決居民困境,而不是等公安不幸發生後,才忙著互踢皮球,指責對方不是。立委林奕華透露,據他瞭解,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曾邀請國產署協調當地土地產權問題,但國產署鐵板一塊,堅持依國產法「市價出售」辦理,否則就請北市府「拿同價值的土地交換」,被北市府認定不合理拒絕。臨江安置基地有六成住戶的土地產權屬於國產署,國產署堅持如果北市要公辦都更,居民應先以「市價」買回土地,而非「公告現值」,也讓許多經濟能力差、負擔不起的住戶,望都更興嘆,右圖為國產署署長曾國基。(圖/報系資料庫、王永泰攝)她分析,「臨江基地」上國有地超過500坪,依法不能整筆出售給建商,國產署又沒有地上物產權,國產署與市府若持續僵持下去,即使北市府先公辦都更,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她強調,「城中城不幸」的最大啟示就是,公務員「堅守法律」不應只以不被究責、符合最低標就沒事,政府明知「通化基地」現狀有公安疑慮,就不能只消極不作為,國產署若只是堅持己見,無異宣告當地都更「死刑」,是否能從公安角度給予該地適度「例外」,不僅中央應慎思、地方也應主動出擊,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