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
」 中華車 經濟部 MG AI 晶片![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96641/sm-8295d18c747e5d4dc82b1400cc392368.jpg)
安謀反手向客戶高通爭搶Meta訂單 自推晶片找台積電代工
英國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將從IP授權轉型為自主研發晶片,最快今年夏天推出首款自製晶片。根據媒體披露,安謀不僅從自家客戶挖角,與大客戶高通競爭搶Meta訂單,甚至傳安謀晶片打算找台積電代工。安謀向來的商業模式,是授權關鍵智慧財產權給蘋果、輝達等大廠來設計製造自家晶片。據知情人士透露,安謀試圖從自家授權客戶中挖角,也將與自己的大客戶高通較勁,向Meta Platforms推銷數據中心晶片。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安謀的晶片預計將成為大型資料中心伺服器的CPU,且可依Meta等客戶需求量身訂做,生產將外包給台積電等製造商。安謀早在去年11月就向客戶端的高層招手,想聘請一名主管協助安謀。晶片製造商受惠於AI浪潮爆炸性成長,安謀卻沒嘗到太多甜頭,只能靠逐步調漲授權費,以及針對採用安謀架構生產的晶片收取專利費,間接賺取AI財。軟銀創辦人孫正義致力擴張AI基建版圖,將安謀視為關鍵要角,朝進軍AI晶片製造計畫跨出一步。此外,軟銀65億美元收購甲骨文資助的IC設計業者Ampere,也接近完成階段,此樁交易對安謀自製晶片計畫至關重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94922/sm-adea659da6e19edd26aed54fa45e79cd.jpg)
嚴陳莉蓮新春團拜高喊「Team裕隆」 曝納智捷、電動商用車新產品
裕隆(2201)集團今(7)日在新店總部舉行新春開工祈福儀典,由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帶領集團高階主管一同祈拜,並透過直播視訊與各公司拜年,齊聲高喊「Team裕隆、團結裕隆」,強調將齊心推動能源轉型,在乘用車、商用車及移動服務領域,以多元管道助力台灣電動車普及化。嚴陳莉蓮表示,「去年上半年集團公司有不錯的開局,下半年雖遇到環境逆風、目標受到一些阻礙,但集團創立70多年來,每每都在大風大浪中不斷前進,從中也展現團隊的韌性。」同時感念同仁一年來的努力與付出。展望金蛇年,裕隆集團持續在價值鏈開放平台及移動服務生態系的發展策略下,整合集團資源自主研發製造、多元品牌、多元發展移動服務生態系,打造韌性汽車價值鏈。今年,裕隆集團將持續導入與推動新能源車型,布局MaaS生態系,同時以多元管道助力新能源車的普及化,除了納智捷與Nissan品牌乘用車領域發表新產品外,在電動商用車方面,中華汽車也將推出全新自主開發的3.5噸電動商用車,搭配現行電動輕商貨車,建構更完整的電動商用車產品線,推動台灣物流價值鏈的綠能化發展。在移動服務生態系部分,裕隆集團旗下格上租車與LINE GO將持續深化以AI數位化、綠能化及平台化策略,以一站式移動整合平台搶攻市場,進一步完善車輛租賃與出行服務的整合體驗,LINE GO平台會員數目標突破480萬、繼續擴大n⁷綠能車隊,且更進一步串連多家充電合作夥伴,打造整合式充電地圖。此外,裕融企業透過全面發展策略,穩步推進台灣金融、海外金融及能源投資3大領域,並積極布局海外。在菲律賓市場,將進一步擴大醫療設備分期業務,除了拓展相關金融服務,也跨越大馬尼拉首都圈,進軍更廣闊的市場;馬來西亞則在2024年5月起正式開業,涵蓋醫療設備、商用車等多樣化產品,同步評估拓展至其他業務領域。而新店裕隆城2024年開業第一年業績開紅,年營收達55億元,人流突破千萬次。展望2025年,裕隆城目標挑戰新高,將持續與誠品、威秀合作,打造便利、舒適的購物環境及主題活動,創造顧客「常常來、喜歡來、必須來」一站式購物體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88476/sm-711e82089484d56255fc461fb0df0eea.jpg)
機器人錢景3/科技三大咖點名股價驚驚漲 人形機器人成「中韓台」新一輪賽局
龍年末蛇年初,台積電魏哲家、輝達黃仁勳和特斯拉馬斯克三大咖點名下,台股的機器人概念股不畏大盤,一路逆勢開漲,不過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人型機器人不但難做,現在除了跟中國廠商競爭,還要面對另一野心勃勃的強敵,那就是韓國。」對於近期被科技巨頭力捧的人型機器人,業內人士有的看法保守,有的忍不住吐槽,「做的出來和量產是兩碼子事,更何況要跟人類住在一起,光是安全認證就有得搞了」。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曾說,雖然人形機器人不會累、不會罷工,但效率遠不及人類,耗能巨大,目前沒有商業價值。最知名的仿人機器人「ASIMO」,2022年在日本HONDA東京總部正式退役,結束22年的職業生涯,「主要就是燒錢燒不完,短期內看不到商業量產的機會,日本企業在銀行方面又很難槓桿,不過韓國模式就是『撿』日本不要的產業,以前是面板,現在是機器人,利用韓國的生產線去降低成本,就是要賭一把!」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人不知道,美國知名的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早已易主。這間公司成立於1992年,研發資金大多來自美國軍方,因想轉換商業模式,2013年被Google收購,四年後輾轉由日本軟銀接手,2021年再由韓國的現代集團買下,如今,波士頓動力已是韓資企業。以機械狗Spot聞名的Boston Dynamics近期跟多家韓國業者合作。(圖/翻攝自Boston Dynamics臉書)2024年最後一天,韓國龍頭企業三星電子也宣布,收購並成為Rainbow Robotics最大股東,這家公司由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團隊於2011年創立,以研發韓國首個雙足行走機器人Hubo聞名,截至2024年第三季營業虧損已達40億韓元。三星買下後,隨即設立「未來機器人辦公室」,直接向首席執行長匯報,顯示機器人業務被三星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支柱。中國供應鏈更是不容小覷,儘管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但穩定且低價的「中國製造」,令馬斯克難以割捨,除了電動車產業,人型機器人是下個政策支持重心。中國工信部2023年提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成立人民幣100億元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基金,目標就是2025年量產。總部設在深圳的優必選(UBTECH)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在人型機器人領域,他們擁有760項專利,在全球排名第二。兩年前成軍的「眾擎機器人」,2024年10月推出SE01機器人,搭載NVIDIA和Intel雙處理器,特色是步態自然,該公司營銷總監姚淇元表示,最便宜的3.85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7萬元,遠低於同業,主要是他們全部自主研發,不依賴外購零件,加上珠三角與長三角強大的供應鏈,量產價格大幅降低。一間電動車零組件台商向CTWANT記者透露,同樣一個零件,先前為了美中貿易戰而移到越南生產,因為產業鏈與基礎建設還不完整,成本直接增加100%,「就算川普上任後對中國關稅增加60%,還是中國製造比較便宜」,而且已經通過認證、廠商比較放心。特斯拉的機器人會使用中國供應鏈。(圖/翻攝自Tesla 官方YT)「汽車和機器人產業其實是同一個邏輯,未來可能分為『美中』兩派,但製造來說,哪裡便宜、哪裡去。」這位台商直白地說。而台灣廠商在此夾縫間,是否還有生存空間?法人指出,從線性關節、旋轉關節、控制與感知、靈巧手、其他五大系統來看,目前零組件供應商多數為中國廠,台廠比較有機會的是在無框力矩馬達、滾珠螺桿、力矩感測器、位置感測器、軸承、組裝、鏡頭、毫米波雷達、FSD 晶片、伺服系統、電池模組、散熱模組等。「通常從法人的角度,建議大家盡量選擇有獲利的族群,而這人型機器人『有持續比較大的夢想性』,雖然相關個股都有機會出現波段,但這種『做夢行情』,等到農曆年後、基本面掛帥時,有拉回的可能性。」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蔡明翰表示,以長線的角度來看,成長力道超過三成以上,但台灣廠商在人型機器人的營收、獲利佔比都很低,業績表現主要還是來自於自動化,而工業化的機器人主要是在工廠的機器手臂,跟人形機器人的未來遠景不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87886/sm-6f701c591eded62cf39a798e3d45e2d6.jpg)
新車試駕/搶60萬市場級距!中華J Space改頭換面 生計、生活全面兼顧
曾稱霸小型商用車市場的中華菱利如期在2024年第4季迎來全新改款,不僅換上全新動力系統、放大車身尺碼,並領先同級在部分車款導入Level 2安全輔助系統,同時還以全新名稱「J Space」登場,完全煥然一新。中華車總經理陳昭文也在記者會上喊出,「要搶攻市場上空缺的60萬級距。」J Space是中華商用車旗下最新的戰將,本次試駕車款為廂車5人豪華型客貨版(圖/黃威彬攝)。中華這次新推出的J Space為旗下商用車選擇再添一名戰將,名稱中的「J」涵蓋多種意涵,包括Jumbo(寬敞空間)、Journey(旅程)、Joy(愉悅)、Job(工作)以及Jolly(令人高興的)。此次中華J Space提供5款貨車版與9款廂型車選擇,廂車具有2、5、8人座等配置,價格落在53萬元至70萬元之間,本次試駕車款為J Space尺碼比菱利A18略為放大,來到4,165 x 1,685 x1,955mm,為增加更大車艙空間,寬度多115mm,在巷弄間行駛需要稍微留意,軸距為2,610mm。全車系標配LED頭燈、下車尾內採用雙七樣式尾燈,增加外觀辨識度,此外車身踏板藏有小彩蛋,像是側踏板上的小汽車圖案、車尾雪山圖案配量尺功能,以及駕駛座的中華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座標,非常有巧思。全車系標配LED頭燈、下車尾內採用雙七樣式尾燈,增加外觀辨識度(圖/黃威彬攝)。J Space藏有許多小彩蛋,側踏板上的小汽車圖案相當可愛(圖/黃威彬攝)。走進車內,可以感覺到J Space不僅質感提升,還增加許多人性化設計,連通式駕駛艙讓車主可以自由移動,就算停車時無法從駕駛區下車,也能輕鬆移到副駕區下車。同時,副駕駛前方多了寬敞置物空間,方便取放文件、物品,而排檔座上移到冷氣調節區下方,使用起來相當便利,還有中央置杯架和出風口置杯架。連通式駕駛艙可以讓車主自由移動,且副駕駛前方有許多置物空間,非常方便(圖/黃威彬攝)。中控台9吋多媒體主機為選配項目,並提供清晰、具備多角度切換的環景系統,不過目前沒有手機連接功能,只能使用車內導航抵達目的地,另外中控台的置物空間雖然多,但是不太適合放手機,有點可惜。多媒體主機具有環景系統,在停車時非常方便(圖/黃威彬攝)。可以使用車內導航到目的地(圖/黃威彬攝)。至於第二排座椅的腿部空間和膝部空間很寬裕,加上第二排椅背具備多段式調整,椅背面可幾乎180度打平,因此坐在後座也非常舒適,且後廂一般狀況下可提供1,691公升的收納空間;如果將第二排收折,收納空間更來到2,522公升。只是J Space車身離地高度較高,以本刊記者只有163公分來說也不能輕鬆上下車,如果B柱上能增加扶手,對年長者、小朋友來說會更便利、安全。本刊記者約163公分,乘坐後座時具有相當寬敞的頭部及膝部空間(圖/黃威彬攝)。後廂在一般狀況下可提供1,691公升的收納空間(圖/黃威彬攝)。值得注意的是,J Space領先同級距率先搭載符合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功能ADAS輔助駕駛系統。這套系統由中華車自主研發,功能包含ACC主動式車距控制巡航系統、LKA車道置中輔助系統、LDW車道偏移警示系統、LDP車道偏移輔助系統、LVSA前車駛離警示、AHB智慧型遠光燈與FCM主動式智慧煞車輔助系統(含行人偵測)。此外,若選配盲區偵測警示,會升級BSW盲區偵測警示、LCA車道變換輔助、RECW後方防追撞警示、RCTA後方交通警示、DOW下車開門警示。J Space具有領先同級的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功能ADAS輔助駕駛系統(圖/黃威彬攝)。實際上路體驗後,ACC可調時速介於30至150km/h間,運作區間為0至150km/h,而LKA車道置中的車速運作區間介於時速45至150km/h,雖然不是全速域,但已經相當夠用。在動力上,可以感受到輸出受限,行駛高速公路時,並不會感覺J Space不夠力,但也會感覺已經盡力了;不過在市區、郊區道路行駛時,卻超乎預期的靈活。在高速行駛時會感覺J Space好像有點吃力,但是在一般道路行駛則意外地靈活(圖/劉芯衣攝)。以商用車來說,中華車對J Space真的很大方,可愛靈活的外型、人性化的內裝配備,加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不論是工作載貨、日常通勤、長途旅行,J Space都提供舒適且多功能的使用體驗。在現今60萬車款呈現空缺的情況下,J Space兼顧商用與實用,同時開創安全新局面,可以讓車主在百變空間中,享受無邊樂趣。(表/CTWANT製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4/386434/sm-104bc94e4756f85b05d546b96af01ec6.jpg)
台股平盤附近震盪!無人機接棒成年末爆款 「這3檔」亮紅燈起飛
2024年即將封關,台股僅剩2個交易日,今(30)日午盤在平盤附近震盪,各大族群漲跌互現,其中軍工概念股獲得買盤青睞,雷虎(8033)、世紀(5314)、邑錡(7402)率先漲停,亞航(2630)、中光電(5371)一度大漲8%,漢翔(2634)一度漲逾4%。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點名汽車、無人機及人形機器人這三種機器人有望實現大規模生產。相關族群成為台股今年封關前的亮點,機器人股上週起攻勢,無人機股也帶著軍工股表態。其中,雷虎上周在嘉義的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進行自殺式無人機(FPV)實際飛行展演。雷虎透露,成功整合台灣無人機供應鏈,可望提供國軍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也為歐美盟邦提供可靠的國防技術支援。相關利多消息激勵下,股價連續走強,今日以65元跳空開高後快速攻上漲停板,報69.6元鎖死,漲停板封單超過9300張,買盤熱度持續高漲。世紀首批自主研發的MIT無人機正式進入量產,開啟台灣無人機產業進軍海外市場的新篇章,首批訂單將出貨至美國,早盤以690元開高後迅速攻上漲停,鎖定726元,刷新歷史新高。邑錡也是開高走高,以74.3元開出後,衝上漲停80.5元鎖死。邑錡為雷虎的策略聯盟盟友,邑錡此前表示,在縮時攝影機開發出自有晶片之外,團隊持續加速無人機載具與雙光相機的研發,積極布建軍工產業挹注未來營收表現。另外,挾著機器人及無人機雙商機的中光電(5371)早盤以88.8元開低後翻紅,一度拉升至97.9元,一度大漲逾8%,午盤上漲4.24%,來到93.4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84513/sm-254c2cea2c9695e9c0b455266a9293c5.jpg)
白袍科技1/智慧醫療成ICT顯學 佳世達造醫藥一條龍明年300億營收「桌頂拈柑」
進軍智慧醫療已成資通訊產業顯學,為擺脫「毛(利)三到四」的電子代工苦命,大廠們紛紛轉往毛利高的醫療產業,其中佳世達因併購西門子失利而重摔谷底,卻花了十年打造出一條龍的醫藥王國,明年營收大爆發、上看300億元;83歲的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也告訴CTWANT記者,盼政府優先修法,加速科技業協助醫材醫藥進步。「大家都要轉型,一起把餅做大,比起像是GE、飛利浦、西門子等大廠,臺灣的規模還太小,我們是個島,但在IT領域很多是世界級的。」佳世達集團醫療事業群總經理楊宏培向CTWANT表示,儘管醫療設備光是過器材認證要很久,但毛利高。目前醫療事業平均毛利在30%以上,遠高於集團整體的16.8%。佳世達成立於1984年,原是宏碁旗下的明碁電腦,2001年推出BenQ,為了圓國際品牌大夢,2005年併購德國西門子的手機部門,反被拖累慘賠270億元,最慘時被迫抵押建築、設備與股票以度過財務難關。其實早在2008年後,佳世達就在大陸南京、蘇州設立明基醫院,但兩岸醫療文化與環境差異巨大,虧損多年,直到2010年為整合上下游資源而收購三豐醫材,2012年併購生產滴套管醫材的怡安,接下來就不斷開發智慧醫療器材與耗材、並跟醫院合作。身為研發工程師的陳其宏,2014年擔任產品技術中心總經理,被當時的董事長李焜耀找來接手總經理職務,「接掌一個所有東西都被拿去抵押的公司,要怎麼辦?」陳其宏表示,就以2010年的三豐併購案為例,提出大艦隊計畫,以集團為資源整合平台,號召企業共組聯合艦隊。「Peter(陳其宏)之前喊醫療事業群2025年營收要達成300億元的目標,我說這是『桌頂拈柑』!」楊宏培用台語唾手可得來形容,因為醫療事業在今年前三季營收已達188億元,身為丁丁連鎖藥局的最大股東,11月將開始認列營收。佳世達已成丁丁連鎖藥局的最大股東。(圖/翻攝自丁丁連鎖藥妝臉書)「台灣藥局有1萬1千家,連鎖店不到三成,七成是單點進行,很多地方是巷子口都有、擁有自己的老客戶,但現在很競爭不好做,疫情紅利已經不見了,經濟規模不夠,需要有人來整併,但若中間有一家跑出來主導,大家可能不會聽他的,我們是IT業進來的、相對比較中立,在這方面就有好處。」楊宏培表示,整併後就可以聯合採購,再導入管理,畢竟很多傳統藥局在會計帳上沒有制度。楊宏培告訴記者,下一個階段考慮開美妝店、併購藥廠,打造一條龍的醫藥王國,「明年將是醫療事業高速成長的一年!」「集團力量非常大!」達宣智慧是佳世達與帆宣系統科技合資的公司,數位醫療事業處經理顏成澔向CTWANT記者表示,過去醫院若缺硬體設備,要一家一家公司去找,但集團有大艦隊一起帶、可以給採購建議,對細節掌握也比較強。「在智慧醫療部分,我們自己有做器材的ODM和OEM,也開發和代理很多AI項目,讓數據與影像資料隨時彙整在平台上,提供給醫院更快反應、降低成本。」顏成澔舉例,像是目前市面上不同廠商都有做AI設備,我們可整合成一組數位孿生的智慧醫院平台,不用一套一套打開,可即時看到現在所有院區、各科診、各樓層所有病患的狀態,也可自動警示與判斷,臨場反應要快的急診、ICU等區域就很需要。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圖/翻攝自國家新創獎官網、報系資料照)「做醫材好不好賺是另一回事,重點是要跟得上時代,像是電子產品發展到現在,半導體業者只有幾家可以跟得上,如果沒有持續大型的資本投資,很難持續,」今年已83歲的英業達創辦人葉國一向CTWANT記者說,目前因法規限制,科技業不能做醫藥與侵入式等產品,但可與醫療業互相配合,由科技業提供、配合醫生使用需求調整相關系統,整合AI也能提高醫療院所的工作效率。英業達旗下的英華達公司,2016年從電子業改跨醫療電子,已陸續推出各種生理量測產品,自主研發的「思邁智慧輸液系統」也成功導入台大醫院體系,葉國一說,接下來要進軍東南亞,持續拓展其他國際市場。「時代是這樣,大家需要健康」,葉國一說,像是過去做一項檢查可能需要等一個禮拜,現在只要10分鐘,就不會浪費時間,就算目前政經環境不明朗,但「產業界的步伐不能慢、也不會慢」,目前法規是幾十年前訂定,已不合時宜,建議政府可優先修改醫藥與醫材相關法規,推動台灣健康產業走得更快。這位科技業大老回憶起當年進口電晶體時,還要經濟部和警備總部核准才可以,拖慢了整個科技業,但一開放後、發展速度就不同了。「時間就是生命!」他笑著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82188/sm-b183c13b5fd6497d80b96c85ad39b0ae.jpg)
領航氣候行動 國泰金勇冠金融業獲TCSA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
國泰金控淨零轉型成績斐然,「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今(11)日舉行頒獎典禮,國泰金控勇冠台灣金融業,榮獲「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永續報告獎白金級」最高等級榮耀,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皆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證券獲「永續報告獎金級」、國泰建設亦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發揮永續金融先行者職能,將永續策略與治理融入營運、投融資與各項服務,更前瞻永續國際脈動,邁向2050淨零願景。國泰金控接軌國際前瞻氣候變遷脈動,連四年前進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二度受邀倫敦證交所於國際舞台倡議台灣、亞洲到世界的永續金融觀點,成就亞太地區金融業氣候典範。做為台灣第一家RE100金融業會員,承諾2050年金融資產淨零排放,積極議合與利害關係人協力共好,密切關注投融資企業的氣候轉型路徑與發展,傾集團之力推動再生能源投融資,響應國家重要能源政策,鼓勵壽險資金投入國內公共建設,今(2024)年10月由國泰人壽投資沃旭大彰化西北離岸風電,與國泰電業共同取得50%股權,實踐永續承諾。國泰金控更首度榮登「2024富比世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台灣唯一百大企業,透過「多元包容」、「彈性配速」措施,打造公平與共融友善職場環境。國泰人壽連4年獲得「永續報告白金獎」,為亞洲第一家自行遵循聯合國發布之「PSI永續保險原則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的壽險公司,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議題納入日常營運,透過永續報告書揭露永續專案與作為,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及行動方案,資訊揭露完善透明。今(2024)年國泰人壽以800萬保戶資料為基礎,成為首家發布「保戶健康年報」的保險公司,點出擁有保險保障者擁有3大優勢,包含:國壽保戶之平均壽命較國人延長3歲、可避免死因死亡率低於全國、及罹癌後5年存活率高於全國,盼望引領與陪伴國人邁向更健康的生活。「2024 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由國泰金控榮獲「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永續報告獎白金級」最高等級榮耀,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投信皆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國泰證券獲「永續報告獎金級」、國泰建設亦獲「永續報告獎白金級」。領獎主管從左至右分別為:國泰建設總經理李虹明、國泰人壽資深副總王麗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國泰產險資深副總許嘉元、國泰證券副總林聖達、國泰投信協理李旼易(圖/國泰金提供)。國泰產險持續導入最新準則(GRI、SASB、IFRS S1)、永續金融評鑑題目、先行者聯盟承諾等,完成高達16項會計師有限確信,提供值得信賴與完整的永續資訊。國泰產險於官網打造全新中英文企業永續專區,針對利害關係人關心議題,定期檢視公司發展結合集團永續願景與策略藍圖目標進程,透明揭露於企業永續專區,宣示永續決心。國泰證券以「支持、賦能、創新」為核心,攜手利害關係人共創更大永續價值。在客戶服務上,推出具永續效益的創新金融商品,承銷輔導七家11案具環境效益或社會效益公司、累積承銷14檔綠色債券及社會責任債券;面對員工發展,著重多元職場與學習資源,營造健康工作環境。國泰證券也積極回應重大環境議題,近三年(2021-2023年)累積減碳相比2020年超過五成,去(2023)年低碳投資金額達5.01億元,再生能源使用率超過58%。國泰投信今(2024)年度首次發布《2023年永續報告書》,全面整合了全球重要的永續框架,為台灣首家獲得會計師有限確信報告且唯一榮獲永續報告獎之投信業者,報告書中充分透明揭露永續作為,內容超越現行投信法規要求,將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相結合。國泰投信自主研發「永續資訊整合系統」,結合AI科技,整合巨量ESG資訊以利投資決策,包括氣候風險評估和生物多樣性監測。創新推出取得專利的Cathay QE議合量化指標,可具體衡量金融業的永續影響力,更加與時俱進。2024第十七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_國泰金控暨子公司獲獎一覽表(圖表/國泰金控提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81292/sm-2c6bfdc4ff75f64ce164e733555148e4.jpg)
蘋果首款自研5G晶片 《彭博社》作家吐槽:比高通的爛
近年來蘋果為了降低對高通的依賴,便開始研發自製的5G調制解調器晶片。目前也有消息指出,自製的晶片將於2025年上市的iPhone中首次使用。但《彭博社》科技專欄作家古爾曼(Mark Gurman)則表示,這款代號為「Sinope」的5G調制解調器晶片在技術上仍不如現有的高通產品。根據《9to5mac》報導指出,據了解,蘋果自主研發的5G調制解調器晶片「Sinope」將會應用在2025年推出的iPhone SE 4和iPhone 17 Air上,部分低端iPad也可能搭載。但報導中也提到,根據《彭博社》科技專欄作家古爾曼的爆料,「Sinope」僅支援Sub-6技術,而不支援mmWave。mmWave是一種被美國Verizon Wireless等電信商廣泛使用於大城市的高頻段5G技術,理論下載速度可達每秒10 Gbps。而Sub-6技術則較為普遍,目前已應用於iPhone SE,但速度與容量明顯不及mmWave。此外,「Sinope」僅能支援四載波聚合,而Qualcomm產品則能同時支援六個或更多載波,這使得Apple的首款5G調制解調器晶片在下載速度和網絡容量上均落後。而實驗室測試顯示,「Sinope」的最高下載速度為每秒4 Gbps,遠低於目前高通非mmWave 5G調制解調器晶片的性能。這同時表著,「Sinope」在生產與設計上存在有明顯的性能妥協。古爾曼也提到,「Sinope」未來主要會應用在中端設備上,對於高端設備市場,蘋果還是會仰賴使用高通的產品。即便如此,蘋果還是計劃在2026年和2027年陸續推出更先進的5G調制解調器晶片,逐步擺脫對高通的依賴。2026年的版本將應用於整個iPhone 18系列和高端iPad,其技術特點包括支援mmWave、每秒6 Gbps的下載速度,以及Sub-6模式下的六載波聚合和mmWave模式下的八載波聚合。而到了2027年,Apple計劃推出第三代調制解調器,該產品將內建衛星功能,並有望在性能上超越高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79588/sm-ea2a8e050feef3c7863bb0a3cce98705.jpg)
中華車3.5噸純電貨卡ET35國產化比率9成 攜新竹物流明年正式上路
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支持下,中華汽車(2204)與工研院共同合作,今(29)日在經濟部產發署所舉辦的「電動物流車示範推動成果展示會」上,首度曝光由中華汽車自主研發、全台首部3.5噸電動商用車ET35,ET35將於2025年量產上市,預計明年與新竹物流合作投入30輛電動物流車。ET35電動商用車國產化比率高達9成以上,包括整車控制、底盤、上下車身、智慧座艙、ADAS、電池、馬達、傳動系統和車聯網APP等多項技術,皆優先與國內廠商包括士電(1503)、朋程(8255)、輝創(6722)、江申(1525)、中華台亞等業者合作。除推出3.5噸電動商用車ET35外,中華汽車與工研院、新竹物流、智慧充電系統平台等業者合作,投入示範運行合作計畫。中華汽車除了在軟、硬體與服務平台的整合設計與驗證,還深入分析物流業營運商需求,並利用自主技術所掌握的IoT系統及完整車輛數據,協助業者提升物流車隊運營與管理效能、電動車充電管理效率。舉例來說,協助新竹物流建置智慧充電系統(含返站充電排程、儲能管理及推播示警)、整合車輛管理2.0系統(含車輛充電及耗電里程檢視、駕駛行為及車輛運行成本分析…等)及最適路徑導航(含最適路徑里預估及車輛運行監控)等,這些數據能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流程和智慧平台,提升整體效率並降低成本。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77792/sm-e6240066067754e81a014815561ff488.jpg)
中華汽車股價漲逾5%成交量9年新高 電動貨卡明年量產上市
中華汽車(2204)於今(21)日舉行法說會,中華汽車副總經理錢經武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華汽車前3季銷售業績穩定,銷售台數同比增長15.0%,市占率同比增加1.6%。他也強調,「中華汽車積極與協力體系合作擴大與深化在地開發生產,加速滿足政策要求的在地化比率。目前MG旗下主力車款HS 1.5T車型自製率已拉上2成。」中華汽車指出,19日推出全新商用車款J Space,自11月8日開放預接至今,已突破1,400張訂單,年底有望達3,500張。中華汽車也提到,J Space國產化率超過60%,不僅有全新內外觀並配備同級唯一LEVEL 2 ADAS系統,且動力、空間、載重都提升。接下來,中華汽車也會持續推出新車型,包括新世代Zinger Pickup、P350 Hybrid、A90及I300電動車,全新自主研發的3.5噸智慧電動貨卡也將於明年量產上市。錢經武表示,前3季營業淨利較去年同期增加0.43億元,由18.18億元成長至18.61億元,不過去年業外有一次性有利收益(迴轉部分新安防疫險損失6.25億元)影響,今年無此情形,因此1至9月每股盈餘由去年同期的8.01元縮水至5.99元;排除去年同期新安東京產業業外迴轉利益6.25億元,今年每股盈餘5.99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9元。對於法人最關心的MG目前狀況,錢經武強調,中華車積極與協力體系合作擴大與深化在地開發生產,加速滿足政策要求的在地化比率,HS 1.5T已經達到2成以上,後續還需進行查核驗證,「具體時程則視各項準備工作與審核而定。」而中華在昨(20)日股價漲停衝破80元以後,今日又漲至84.9元,漲幅5.47%,並爆出逾5萬張的交易量,為2015年11月30日(成交股數55,538,261)以來最大成交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77568/sm-a57772c1ff08443ef7981071988ad895.jpg)
n⁷助攻!裕隆前9月營收650億年增1成 稅前淨利減少5.76億受裕融拖累
汽車大廠裕隆(2201)集團今(20)日舉行法說會,公布2024年1至9月合併營業收入650.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9.65億元、年增10.1%,主要來自e-Power進口車銷售台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以及n⁷車型今年度開始銷售致使整體營收成長;稅前淨利較去年同期減少5.76億元,主因為裕融企業本期營業淨利較去年同期減少16.43億元。展望今年台灣車市,裕隆發言人暨副總經理羅文邑表示,今年前10月國內汽車市場總銷量約37.1萬輛,較2023年同期減少2.8%,主要因為多款熱門車型在第4季即將進行改款和版本更新,消費者產生預期心理,對車市銷售帶來一定程度影響,預估全年台灣汽車銷量輛數約44萬輛。裕隆也指出,Luxgen n⁷為台灣自主研發自有品牌的國產純電休旅,截至2024年10月底,年度累積掛牌達6,091輛,11月銷量預期會隨n⁷ LR長程版交車啟動而成長,預估n⁷上市滿週年可達交車10,000台目標。此外,裕隆集團旗下的新店裕隆城,自去年第3季開幕以來邁入周年,近期百貨周年慶增加2成人流,為裕隆城的業績帶來動能,累積人流已逾千萬人次。裕隆城全館含誠品及影城營收已突破50億元,超越原先設定的45億元,裕隆城2025年全商場營業額目標55億元,預估裕隆租金收入約4.7億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6/375316/sm-2d1c847e7e501f505058fd44c7f58b3b.jpg)
川普當選 美售我F-35戰機?軍方資深官員研判「目前不可能」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他在上一次任期,曾同意售我66架F-16V戰機,他明年上任是否可能同意再售我先進的F-35戰機,引發關注。我軍方資深官員說,美國目前不可能售我F-35戰機,如果願意賣,川普上一任就會答應,上次沒答應,這次研判也不會同意。川普在競選期間曾說要台灣交保護費,並提出國防預算占GDP的10%等說法;亦即川普對台應大幅增加國防支出的立場非常強硬,於是各界揣測美國對台軍售會大開綠燈,若要大幅增加軍售額度,又以採購戰機預算最為可觀。軍方資深官員透露,事實上,川普上一任期,前總統蔡英文曾向美表達採購F-35B的意願,並透過台美軍售會議正式提出採購需求,但美方沒答應,只同意出售F-16V戰機。軍方官員說,除美方還不想給台灣先進戰機的考量外,另個說詞是,F-35戰機採購還要排隊,美方明確告知,F-35訂單很多,要排隊,最快要10年後才可能輪到台灣,從開始生產交機到人員訓練,到成軍還得再8年,換言之,空軍如果2019年當時不買F-16V戰機,想要再有新戰機,至少得等18年,因要等太久,於是政府同意採購F-16V。軍方官員說,當時F-35戰機不但要等,而且連川普都覺得貴,要求廠商降價;最後我方採購的F-16V,卻反而比F-35還貴。軍方官員說,川普同意售我F-16V的決策,很快就答應,我方考量兩岸空軍戰力消長,也認為機不可失,且我空軍就在飛F-16,改飛F-16V很快,只要多訓練幾項科目就可上手,因而很快同意並編列特別預算簽發價書。軍方官員說,國軍規畫下一代戰機的構想,與當年籌畫二代機一樣,即外購與國機國造並行,既自製經國號,也採購幻象與F-16戰機。另空軍F-5戰機去年底除役,由於機務狀況良好,空軍說,有5家美商洽詢購買事宜,空軍將依美國安全援助規範完成第三方移轉,並公開標售。不過,有關研製下一代戰機進展,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說明,下一代戰機研製有2個觀念,第1是關鍵技術自主研發要成熟,第2是必要裝備能外購獲得,必須要這2個條件成熟,而現在有些關鍵技術還沒成熟。換言之,顧立雄間接證實下一代戰機研製暫時喊停。軍方官員說,爭取下一代戰機仍是優先採購需求,但目前研判,美國應該不會答應,如果要答應,川普上一任就會同意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75135/sm-a15067e2e5b3c5a2bd7effd82cb0d7b5.jpg)
光陽60跨時代1/痛失22年霸主後推「3大策略」 柯勝峯:有時候失敗是好事
「這10年來我沒有覺得有什麼最大的困難,我的個性是很享受挑戰的。」國內機車大廠光陽工業(Kymco)今年成立一甲子,也是第三代掌門人柯勝峯接班第十年,他在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充滿信心地說,「我就是想辦法讓光陽變成一間在未來時代、在世界舞台都能永續經營的好公司。」專訪時,身高近1米9的柯勝峯像往常出席記者會一樣,穿著一件西裝外套搭深色牛仔褲,加上招牌的後梳瀏海,看起來有型又不失穩重。現年57歲的柯勝峯,1989年從清大工業工程系畢業後就進入光陽,在電腦室寫了2年程式後又赴美深造,取得康乃爾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學位,返台後再回到光陽企業策略部門待了5年,專門負責對外談判。不過,當年才36歲的柯勝峯還是想要出去闖闖,於是在2003年自行創業,成立CCMedia(啟奕資訊),更因此接觸到韓國、中國市場。2009年,柯勝峯的父親柯弘明退休,出任榮譽董事長,柯勝峯第三度重返光陽擔任副董事長,並在2014年出任光陽董事長。光陽工業成立於1963年,初期與日本本田(Honda)技術合作,直到1992年自創品牌Kymco,自主研發機車且行銷海外市場,並在2003年終止與本田的合作,成為一家獨立自主的全球品牌企業。因為有著與Honda合作的技術基礎,光陽生產的機車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從2000年起至2021年,連續22年蟬聯國內機車銷售霸主地位。光陽銷量無敵,持續蟬聯國內機車銷售霸主地位,甚至捧紅廣告明星郭富城。(圖/報系資料照)沒想到在2022年,光陽被對手三陽(SYM)一路超車,最後以5.5萬台的落差跌到第2名,終結22年的銷售霸業。在痛失冠軍寶座後,光陽集團內部痛定思痛,從「市場導向」下手。柯勝峯坦言,「我們做了很多檢討,本來是市場的冠軍,現在為什麼不是?為什麼消費者沒有那麼喜歡我們的車子?為什麼都說他們的比較好騎?」許多的疑問充斥著光陽集團,「過去我們常說『最得我心』,那也要落實,聆聽消費者的聲音,然後做出改變。」2023年3月,光陽大張旗鼓舉辦發表會,高喊「全力以赴」,一口氣發表8款新車,包含耐操入門、頂級旗艦,甚至黃牌重機,以「車海戰術」吹起反攻的號角。緊接著,光陽計畫2年內在超過1,700家Kymco原廠油車經銷商導入「油電合一」的服務,在光陽原廠授權店中加入電動車銷售、維修、保養,及電池交換站行列。2023下半年,光陽祭出油車促銷優惠,雖然在11月以逾3萬輛掛牌數重返龍頭,但最後仍以整年度總銷售267,217台、市占率30.7%的表現,再度成為年度銷售亞軍,落後三陽拉大到6.7萬台。連2年失利,除了對車子的想法和設計有所不同以外,「心態」也是柯勝峯認為改變的關鍵。今年8月的光陽60週年廠慶亮相的5款新車中,專為女性打造「好可愛、好貼心、好駕馭」3大特色的Yogurt車款,就是光陽團隊在聆聽消費者意見後推出的作品。在心態轉換後,光陽持續推出有別於以往的車款,希望能更貼近消費者的心。「以前推出新機種,我們會比較保守,因為在第一名的位置,會覺得原本的東西就很好了,不用改太多。」柯勝峯笑著說:「現在你可以看到光陽今年的新機種跟以前都不一樣,過去就是因為太保守所以才輸掉,如果還繼續這樣,那不就沒有機會翻身嗎?」與時俱進、了解市場需求,成為光陽最大的策略調整。光陽持續打造新車款,漸漸從注重性能變成注重舒適性。(圖/報系資料照)不過柯勝峯也提到,「大家把第一名變第二名這件事情看很重,但如果因為輸掉個幾年,然後讓公司體質變更好,這樣也是好事。」「有時候失敗是好事,很多成功的前一步就是失敗。」只是面對外界的批評、內部的質疑、經銷商的出走,柯勝峯會不會有低潮的時候?他露出微笑,「不會,面對各式各樣的批評,如果有道理,我就會聽、會感謝;如果沒有道理,我就會解釋給他聽。我不會覺得這是低潮,反過來想,這是一種鞭策我的力量。」2018年成立的電動機車品牌Ionex,目前在電車市場上排名第二,落後於Gogoro,讓柯勝峯不斷在近期的記者會中喊出「油電雙冠」、「油電並重」等目標。光陽在高雄巨蛋前展示旗下新車,繼續朝「油電雙冠」的目標邁進。(圖/翻攝自Kymco Taiwan臉書)「這些挑戰也都是樂趣,因為克服了以後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對於柯勝峯來說,現在經歷的種種都是挑戰,他知道距離「油電雙冠」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光陽不是因為面子而喊出這些口號,是認為光陽實力技術基本上不輸給其他競爭對手,因此才會設定這樣的目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69978/sm-d82ca4723eaf7095ea4fa090bcc99b11.jpg)
產官合作首款車用AI固態光達亮相 來達總經理:光達零組件成本可降到十幾美元
國內第一顆自主研發的車用AI固態光達系統(17)日發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張能凱說明,「首款AI固態光達系統,路況偵測準確度超越國際知名演算法,針對台灣道路特有機車類型優化,提升台灣與亞洲複雜道路環境自駕安全性,並已與電動巴士大廠華德動能導入驗證,建立我國自主研發自駕車的關鍵實力。」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解密科技寶藏」專區17日於臺北世貿一館「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開展。專區匯聚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等10個研發法人成果,精選64項突破性技術。光達是自駕車重要感測元件,傳統光達採用機械式旋轉結構,有體積大、耐用度低、成本高等缺點,不利車廠導入;固態光達成本低、體積小、解析度高,國際知名車廠已逐步導入自駕測試。張能凱坦言,「過去固態光達技術掌握在國際大廠,國內需仰賴外購。在產業技術司的推動下,攜手連接器股王嘉澤(3533)轉投資的微機電廠商來達科技,及工研院研發的AI技術,開發了國內首款AI固態光達系統。」到底降了多少成本?來達科技總經理劉建昌受訪稱,「以前光達零組件成本可能是幾百美金,現在可以降到幾十美金,這也是光達普及率不高的原因。」對於目前市場的需求如何,他回應,「光達在車用的市場比較大,但現在其他產業也開始有零零星星的應用,比如無人機、機械狗等,只是現在剛開始整體的用量跟車廠還是有距離,所以我們目標也是先放在車廠上。」但他強調,「其他應用也會持續推進,一旦成本下降,應用普及率會高。」「解密科技寶藏」專區展示的64項技術,涵蓋AI、半導體、智慧製造、永續發展及生醫與紡織等各大領域。有近六成技術已與超過80家企業展開合作,成功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還有23項技術榮獲如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愛迪生獎、車界奧斯卡獎等研發指標大獎,技術能量獲國際肯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4/366864/sm-fbda539d3f28e44a8d73c9d747580df6.jpg)
國邑新藥L606與美Liquidia增修合約 總座:授權金達3.9億美元
國邑*(6875)最新公告,與美Liquidia Technologies, Inc.完成增訂L606之授權合約,新增授權國家,並另與其簽訂霧化器專屬授權合約,授予國邑自主研發霧化器配合L606組合產品新藥的研發及商業化權利;可收取簽約金350萬美元,後續則依里程碑達成情形將收取1億5,775萬美元產品開發里程金及銷售里程金,本次增修合約授權金達1億6,125萬美元,約新台幣51億元。國邑1日收盤價64.7元,下跌0.30元,跌幅達0.46%。國邑總經理甘霈表示,2023年6月將旗下用於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及第三類間質性肺病相關肺高壓(PH-ILD)吸入性新藥L606,以2億2,500萬美元授權予Liquidia公司後,很高興能再次促成雙方有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依原合約及此次增修合約,L606新藥的總授權金額高達3億8,625萬美元(約新台幣123億元)。本次不僅擴增授權地區,更納入國邑自有品牌新一代網式振動霧化器做為給藥器械,以全套「藥物+器械」組合強化了產品競爭優勢,也象徵雙方合作進入新程里碑。國邑藥品科技2日發布重訊,與北美夥伴Liquidia完成簽署增修L606新藥授權合約,拓展授權區域至北美以外的全球市場(排除台灣、韓國、東南亞、中國、中東、北非、土耳其等國家與地區)。雙方並且新簽訂一項霧化器專屬授權合約,Liquidia將取得國邑自主研發霧化器配合L606組合產品新藥的開發及在授權區域商業化權利。根據本次增修與新簽署合約,未來國邑將依雙方合意價格,供應L606藥物及專用霧化器組合產品予Liquidia。Liquidia負責於授權地區進行臨床試驗、藥證申請及產品上市後的行銷推廣,並且支付相關費用。在藥械組合新藥L606正式上市銷售後,國邑可依銷售淨額級距另抽取低雙位數百分比的銷售權利金。國邑表示,透過本次增修的授權合約,Liquidia等於一舉拿下全球肺高壓藥物的二大重點市場—美國與歐洲的入場券,尤其是歐洲市場迄今尚無獲准治療PH-ILD的相關藥物,L606挾長效劑型、低副作用及使用方便之優勢,有機會成為第一個獲准上市的產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66720/sm-b3db22a3324150e69927d52a88be3541.jpg)
醫院自主研發AI軟體 「僅需5分鐘」警示惡性腦水腫風險
透過AI輔助與警訊,臨床醫師5分鐘就可以預知病患是否屬於高風險惡性腦水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在院長陳自諒帶領下,副院長阮春榮和UrAiTaiwan (我愛台灣)團隊自行研發出多款UrAi軟體,其中UrStroke軟體系列,病患做完核磁共振後,把資訊傳送給UrStroke AI軟體系統判讀,5分鐘即可提供AI預判輔助資訊,將病患區分為低、中、高度之惡性腦水腫風險等級,輔助醫師把握黃金時間,精準判讀並提供精準治療。院長陳自諒表示,UrStroke軟體系統獲得國科會SPARK Taiwan辦公室與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認證,推薦到今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舉行的2024 SPARK Taiwan VC Day發表。阮春榮副院長也將這份成果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范揚政教授分享,UrStroke目前正在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進行體系內多院區的驗證中,預計接下來會進行大型、多中心的臨床驗證。外科部長黃祥銘表示,惡性腦水腫未經適當的治療有高達百分之90的死亡率,提早減壓手術可將死亡率降低至百分之30。透過UrStroke AI 判讀的好處是可以在磁振造影檢查後快速預知惡性腦水腫發生的高風險並提出警示。神經內科陳睿正主任表示,根據過去的臨床經驗,病患做完核磁共振後,醫師無法立即確認病人是否屬於惡性腦水腫高風險,只能將中風病患送到加護病房進行密切觀察,但是嚴重患者可能在三天後就因為惡性腦水腫而離世。現在,在核磁共振檢查之後,經過UrStroke 的即時AI判讀,可提供預判輔助資訊,包含中風體積,水腫類別、惡性腦水腫的風險指標以及三個月後良好預後之指標,可以輔助醫師精準判讀和治療。副院長阮春榮強調,UrStroke軟體系統可以提供AI初步預測屬於細胞性水腫或是血管性水腫病症,輔佐醫師決策並及時進行適當的抗水腫治療。同時,AI判讀五分鐘也可將AI預測結果提供給神經內科醫師,醫師如果確認病患屬於惡性腦水腫高度危險者,醫師可以和病患或家屬精準溝通並且即時會診神經外科醫師實施減壓手術,不用等到昏迷指數太低時才發現惡性腦水腫已經發生且為時已晚。如果,兩天前可以預估兩天後的危急,醫師與病患、家屬可以即早透過醫病共享決策進行醫療規劃。副院長阮春榮指出,UrStroke軟體系統主打『GIVE ME FIVE,SAVE YOUR LIFE』。只要給AI五分鐘,就可以救你一命。這套系統得到國科會認證,到美國史丹佛大學發表,並積極爭取美國創業投資的資金,繼續研究,造福更多的病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64601/sm-23d82e882884d3b5c9b61b90d873c8ec.jpg)
抄底撿四寶3/台灣石化績優生長春走斜槓路線 擁抱AI開發LLM還研究機器人
整個亞洲石化業面臨中國大陸的天量傾銷,已造成結構性改變,無一家逃得過這場風暴,連台灣石化業老二、長年的績優生長春集團也不例外,不過這家老字號今年大力轉身擁抱AI,身為傳統到不行的基礎原物料產業,不但參與自建台灣繁體中文的大語言模型,還想跨界做機器人,就是由最愛親自巡工廠的96歲老董、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的帶頭猛進。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石化與塑化產品消費國,是亞洲各國進軍的目標市場,但中國在2016年將過去只有國營企業才能經營的石化產業釋放給民間,導致投資一股腦湧出,北從大連長興島、南到福建漳州古雷,一路上就有七大石化園區推動煉化一體,石化產能從2015年占全球12%,去年已翻倍增長至25%。產能開出的時間剛好遇到疫情後全球去庫存的景氣低迷時刻,大陸本身經濟也未恢復,導致這些新增產能無處可去,傾銷造成整個亞洲市場價格崩壞,「現在東北亞的國家,很多公司都在討論要怎麼把生產線直接結束掉。」產業人士跟CTWANT記者說,而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6月股東會時感嘆「中國產能太荒唐,都是天文數字」的供給過剩,恐怕到明年都難以解決。中國大陸正在興建的煉油化工廠產量驚人。(圖/新華社)「中國石化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台灣花30年才能推進100萬噸的產能,中國大陸在2、3年間就直接超車達到200 萬噸。」長期低調的長春集團之大連化工董事長林顯東也看到了石化業的隱憂;身為林書鴻的長子,且做為長春集團常務董事、長捷士科技公司董事長,同時擁有石化與電子兩種領域之管理經驗,他在這場中國低價傾銷風暴中,選擇的應對作法,就是善用AI預測與「斜槓」。長春集團與台大資工系、資管系,以及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剛在7月共同宣布要開發臺灣繁中大型語言模型(LLM)計畫Project TAME,以70億參數的開源模型Llama-3 70B為基礎,使用5000億個Token和NVIDIA開發者計畫技術訓練而成,希望未來可用於原物料價格預測、企業戰情中心資訊分析和機器人大腦等3大領域。台大團隊與長春、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共同推出Project TAME。(圖/業者提供)就戰情中心來說,長春集團資訊中心將過去2年的內部銷售與財務資料,加上外部的關鍵經濟指標,發現LLM真的可給出人類分析師沒注意到的意見。而高齡96歲的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也力挺集團數位轉型,直接買下一台輝達DGX H100放在集團運算中心進行AI訓練,更在2023年10月投入機器人研發,與台大團隊合作,計畫在一年內開發出通用型機器人,結合AI大語言模型,可以聽指令做家事、陪伴老人,更能進入危險的石化工廠出任務。像是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93公分長、40公斤重的工作型機器狗Dustin,就可應用於工業巡檢與物品遞送,搭載各式工業用途的感測器,包括音噪、視覺、溫度、氣體等,並結合Line Bot即時訊息回報,今年底希望能學會爬樓梯,2025年至2027年加上防水、防塵的戶外場域應用,可用於長春集團提出的化工廠智慧巡檢需求。左為寵物型機械狗Oliver、右為工作型機械狗Dustin。(圖/記者劉耿豪攝)長春石化資訊中心IDX協理黃至善表示,現在切入機器人產業時機點正好,因為全世界起跑點一樣,石化產業競爭激烈,機器人會是集團數位轉型的好方向,計畫明年6月前打造出機器人原型,聽懂主人指令跟操控手指等細部動作,接下來希望能順應不同地形、在虛擬環境做自主訓練,然後在集團工廠服役。「未來石化業若有危險場域都可以由機器人執行任務,即使機器人爆炸了,由於知識儲存在雲端,可以馬上複製。」黃至善得意地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62802/sm-dd222c23c712440001729033478c7247.jpg)
台灣大哥大斥資近40億入股精誠資訊 拓展AI新商機
精誠資訊(6214)13日表示,出售子公司精璞投資及漢茂投資展業持有的精誠股票給台灣大哥大(3045),未來雙方將共同布局東南亞及日本等海外市場,以躋身成為世界級的ICT服務公司為目標。消息一出,精誠早盤股價以126元開高,一度大漲8%,最高價來到130元;台灣大為115元平盤。根據交易資訊,台灣大哥大將以每股新台幣123元取得精璞投資與漢茂投資展業兩家子公司合計持有的精誠資訊普通股32,298,154股,交易總金額為新台幣39.72億元,股權交易後,台灣大哥大將持有精誠資訊共11.86%的股權。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精誠資訊是台灣最受尊崇的資服企業,在自主研發、系統整合及增值代理實力雄厚,而台灣大哥擁有穩健的電信天賦,包括覆蓋廣闊的語音與數據傳輸資產,以及IDC(數據中心)布局。展望未來,精誠資訊認為,雙方透過業務上的合作將可面向更多的B2B與B2C客戶,可望至少在電信服務、智慧節能、雲端服務、IDC機房等領域,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服務,讓營收獲利綜效做出實質貢獻。精誠資訊表示,在百工百業數位轉型AI化需求日增下,系統整合技術從IT走向ICT,整合OT與IoT萬物聯網已是大勢所趨。研發方面,雙方將攜手推動雲端運算、資安及生成式 AI(GenAI)技術的應用,加速專案開發,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並強化創新能力。在服務層面,雙方將運用 AI 技術優化企業數位化流程及維運管理,助力客戶掌握AI 時代的大機遇,提升營運效率與效能。透過台灣大攜手精誠的「Telco+Tech」策略,共同瞄準台灣各產業AI升級、5G專網及AIoT成長機會,為客戶創價,也將帶來顯著的營運綜效。展望未來,雙方將以台灣為起點,共同拓展大東南亞等國際市場,讓台灣軟體產業在全球發光發熱。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59117/sm-7421393e170e21c3aa81da42b3aae194.jpg)
昕力資訊 2024 TPI Day 趨勢論壇 聚焦「永續、開源、人工智慧」
昕力資訊攜手臺北醫療聯盟與企業級開源解決方案領導廠商 SUSE(數碩軟體)共同舉辦了第三屆 TPI Day 趨勢論壇,這次盛會匯聚了許多重量級嘉賓,包括台灣臺北醫療聯盟理事長趙忠傑博士、中華開發資本資深副總王必勝、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院長邱逸淳、KPMG數位長賴偉晏、資策會數位轉研究院副院長陳立群、Amazon WebServices專業架構師團隊總監楊仲豪、華南銀行金科群副總經理陳晞涵、國泰人壽副總經理郭文鎧、SUSE亞太區高級總監兼首席技術長 Vishal Ghariwala 和 SUSE 大中華區解決方案架構師總監蘇顯揚等。論壇以「永續、開源、人工智慧」為主軸,旨在引領國內企業智慧應對 ESG 浪潮,以創新科技驅動數位轉型,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助力企業邁向智慧未來。今年的論壇特別邀請金融與醫療界的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企業在淨零轉型中的挑戰,如何運用 AI 及開源優勢推動永續發展,以前瞻性策略開創數位新局。昕力資訊在金融科技領域深耕近20年,作為備受信賴的軟體資訊領導品牌,一直致力於協助國內企業實現數位轉型,並全面優化金融服務。昕力獨家開發的 API 管理平臺 digiRunner 和日誌管理平臺 digiLogs,不僅在系統整合與流程簡化方面屢獲國內外獎項肯定,更符合國際資安認證標準 ISO 27001,保障企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的資安與合規性,特別是在金融業中高度重視的保密性和法規遵循標準方面,昕力的解決方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憑藉在金融領域的豐富經驗,昕力近年來策略性地跨足醫療產業,將金融方面的實戰經驗拓展應用於醫療領域,並率先推出智慧客服機器人,以優化掛號、就診科別等醫療服務,為全國醫界創下先例。此外,昕力近期正式加入國際 FIDO 聯盟,推出無密碼身份驗證產品「gadoFIDO」,利用公開金鑰加密結合行動生物辨識驗證,實現多因數身份認證。這不僅大幅提升使用者體驗,也增強了個資和帳號的保護,減少被盜用或攻擊的風險。對企業而言,這種解決方案有效降低了 IT 維運成本,並提高了管理效率。在企業內部知識傳遞方面,昕力打造了企業專屬一站式 AI 助理SysTalk.VIKI,結合生成式 AI 技術和內部知識庫,模擬業務內部培訓,為人資、MIS 等庶務性問題提供精準解答,同時設有資訊護欄,防止不良訊息和敏感資訊的外洩,實現內部知識的高效傳承與管理。在綠色減碳與智慧節電方面,昕力獨家研發了 GreenSwift 碳盤查管理平臺,優化碳盤查登錄、生成 ESG 報告和法規查驗等流程,幫助企業為未來的資訊揭露、減碳實踐和碳權交易做好準備,維持企業的綠色競爭力。昕力的 ElectriSwift AI 智慧建築節能系統則結合 AI 自動化能源調控,全天候不間斷地優化企業電力能源需求,助力企業達成智慧節能目標,構建永續生態系,邁向淨零藍圖。昕力資訊總經理葉怡蘭表示:「TPI Day 今年邁入第三年,昕力資訊持續推動資訊科技創新,專注於研發永續、開源和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此次產業菁英齊聚,交流產業洞見,迎戰日益嚴峻的數位挑戰,昕力資訊以在金融科技領域深耕多年的厚實基礎,跨足醫療產業,憑藉豐富的產業經驗和嚴謹的法遵,協助金融和醫療領域的企業建置關鍵應用系統,開創數位化和智慧化的營運模式,開拓全新局勢。」關於昕力資訊昕力資訊是台灣首屈一指的數位轉型科技軟體公司,自主研發了 DigiFusion 企業服務中台和 SysTalk.ai 交談式 AI 產品,銷售網絡遍及全球。昕力同時提供全方位的軟體解決方案和雲端服務,具備跨國大型專案建置的豐富經驗,以高安全性、高執行性和高可靠性為全球企業客戶提供靈活因應當地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昕力的客戶橫跨金融保險、政府單位、零售電商、製造生產、醫療照護等多個領域,並憑藉頂尖實力贏得多項國際獎項的肯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58763/sm-e698d26d6b45b19623f890698ac45d01.jpg)
國產新制衝擊MG 中華車:加速在地化比率
針對經濟部8月起實施的「國產車自製率」新制,MG日前公告「MG4電動車暫停接單,MG HS和ZS限量接單」,而今(26)日中華車(2204)也舉行法說會,坦言「新政策確實造成MG短期的衝擊」,會調整產線編成、生產能力,將短期衝擊降到最低。中華汽車公布上半年財報,營運表現亮眼,營收達238.86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9.25%、毛利率15.7%,稅後淨利為25.69億、年減19.54%,EPS4.5較去年減少18.92%。中華車副總錢經武說明,主要受到中國大陸市場影響,導致轉投資事業獲利減少。在法說會上,中華車也公布台灣汽車市場2024年上半年總銷量為23萬2,513輛,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1%。不過,中華車上半年銷量達到32,312輛,年增率成長23.6%,市占率較去年同期增加3.2%。不過中華車的營運成長,MG品牌功不可破,目前已占中華車營收比重達4成,因此對於「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對MG品牌的影響,也引起法人關注。中華汽車副總錢經武表示,MG整車導入和生產,原則上都是用政府當時的政策規定來辦理的,由於現在提出新的政策,中華汽車也正在和協力體系積極合作,加速提升在地化比例達到在地化要求。錢經武強調,已經販賣的車型,在售後服務、維修部分均不受影響。對於已成交的訂單,雖然未來可能成本結構會改變,但交易條件不會改變,也盡力早日交付。他也坦言,「等車期恐會拉長。」至於何時可以恢復供應?中華車僅強調會努力符合、支持政府政策,縮短衝擊影響。而未來新車售價是否會有變化?錢經武表示,目前仍在調整產線、與供應商討論中。對於之前曾規劃「一年導入一款MG新車」的目標,中華車也強調,會依照政府新政策重新規劃導入新車型。中華車今年第4季即將上市自主研發國產中華菱利輕小商用車,除了動力提升、車格加大外,結合台灣零組件協力廠研發導入同級距唯一ADAS Level 2主動安全。此外, 3.5噸電動物流車也即將在2025年上市,中華車採取自主設計開發,範圍包括底盤、車身、動力系統、智慧座艙、ADAS、車聯網APP,在車輛零件供應上優先選擇與國內供應商合作,國產化率近9成以上。錢經武並指出,中華車會持續導入多元車款,預計在2025及2026年與三菱自動車合作開發,分別引進2款全新車款在地生產與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