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生
」專家教你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 及早診斷、精準治療
30多歲國標舞教練經常鼻塞、鼻涕濃稠,原以為是感冒,直到鼻塞嚴重到難以呼吸,且喪失嗅覺、聞不到瓦斯漏氣而身陷危險,就醫才得知是嚴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而且息肉竟然跟拳頭一樣大!台彎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戴志展指出,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鼻塞、流鼻涕症狀相似,關鍵差異在於「感冒鼻涕無色黏稠、過敏性鼻炎鼻涕清澈水狀、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提醒民眾若有上述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與治療。鼻竇炎是因為感染或體質等因素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鼻腔及鼻竇黏膜發炎、鼻竇口阻塞。估計台灣約有15-20%、超過300萬人罹患慢性鼻竇炎,而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是鼻竇炎類型中的「困難治療類型」。老是鼻塞流鼻涕 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如何及早發現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警訊呢?戴志展表示,鼻竇炎的臨床症狀多樣且缺乏特異性,大部分症狀跟感冒、過敏性鼻炎類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未能正確辨別及早診斷,治療預後將大受影響。不同於感冒無色黏稠鼻涕或過敏性鼻炎的清澈水狀鼻涕,典型的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且伴隨黃鼻涕倒流、咳嗽、或兩頰或前額脹痛等症狀。而且,一症狀持續般感冒大多會在1、2週就能痊癒,但鼻竇炎的黃膿鼻涕常常是超過2週以上,持續超過1個月為急性鼻竇炎,持續3個月以上則屬於「慢性鼻竇炎」。戴志展強調:「拖越久越難治療!」一般的急性鼻竇炎,若能及早正確診斷,多數經藥物治療都可改善;但若是超過3個月,鼻竇黏膜開始變化,細菌「築牆」保護自己,一般藥物不易穿透,需要用「尖端武器」,也就是內視鏡手術才可能清除乾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恐難治療 手術後半年復發率3成5! 台彎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表示,鼻竇炎若未完全治好,導致鼻黏膜長期發炎,就可能長出息肉,即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台灣慢病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盛行率約占20-33%。文獻指出,病友因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風險高2倍以上,90%患者出現嗅覺會味覺改變,且嗅覺喪失導致發生危險事件的風險增加3倍,嗅覺完全喪失者有較高的憂鬱、焦慮以及恐懼症風險,連帶工作生產力也受影響。另外,部分病友可能併發眼眶蜂窩組織炎、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併發症。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方針為「先內科再外科」,先以鼻噴或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嚴重者再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是移除阻塞鼻竇之異生組織或鼻息肉,擴大鼻竇開口,提供鼻腔及鼻竇足夠的通氣與引流。然而,葉德輝分享一份追蹤長達10年的報告,針對健保資料庫中逾6萬名接受內視鏡鼻竇炎手術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將近15%慢性鼻竇炎患者在6年內二度接受手術。原因包括術後追蹤不足、自我照護不佳與持續抽菸,也與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密切相關。國外研究顯示,8成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體質,術後半年復發比率高達3成5。若合併氣喘者,再手術的風險相對高。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 生物製劑減少反覆手術之苦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為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呢?葉德輝指出,只要透過抽血或息肉切片化驗,符合三項指標中的一項,即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組織嗜酸性球≧10/hpf血液嗜酸性球 ≧250/μLIgE總量≧100 IU/mL這群病友過去常受復發與手術之苦,但隨著醫藥進步,現今可考慮搭配自費生物製劑治療,精準鎖定引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驅動因子,抑制其訊息傳遞,阻斷發炎反應,有助逾6成病友在半年內恢復嗅覺,改善逾5成鼻塞程度,減少復發、反覆手術及使用口服類固醇的機率逾7成,鼻息肉體積也縮小約4成,大幅提升整體生活品質。鼻病預後2關鍵:及早診斷、精準治療台彎鼻科醫學會指出,鼻子是人體執掌呼吸與嗅覺功能的重要器官,外觀小小一個,卻包括鼻腔與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等4對鼻竇,加上連結的神經網絡錯綜複雜,同一症狀的背後疾病可大可小,若是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甚至可能造成鼻息肉的增生或是影響到下呼吸道(如胸腔、肺部)的健康。因此,有慢性鼻病的病友應提高警覺,盡快諮詢鼻科專科醫師,才能及早正確診斷與精準治療,保有較佳的預後。
首屆分科測驗成績出爐 台大醫學系自費生至少292級分
今日大考中心公布111學年度分科測驗成績,樂學網盤點首屆分科測驗數據分析,除了國英數外,學測自然及社會都要考好,在分科測驗才有更大勝算,一類組的校系對學測考好的人較有優勢,二類、三類、醫牙都是分科考好的人較有優勢。樂學網升學輔導顧問劉佳佳表示,台大醫學系自費生最低錄取門檻約 292級分、公費生則為276 級分。今年開始「指定科目考試」改為「分科測驗」,將原本「10科」改為「7科」,少考國文、英文、數乙,而這三科將參採學測成績,升學輔導顧問張財銘分析,一類組的校系對學測考好的人較有優勢;二類、三類組的醫牙都是分科考好的人較有優勢。今年分科測驗報名人數僅2萬9086人,相較去年大幅減少1萬1832人,減少了將近4成,各科報考人數也都明顯下降2到3成,今年分科招生人數估計將會高於報考人數,且只要考生仔細的填好志願,並完成繳卡,人人都有大學可念。劉佳佳表示,今年首屆分科採計組合變動很大,相關產業都在關注錄取分數的趨勢,若暫以去年最低錄取分數轉換分科成績來參考評估,三類組台大醫學系自費生約 292級分、台大醫學系公費生約 276級分。劉佳佳說,二類組的台大電機為 213級分、台大資工 288.5級分;一類組的台大法律系財經組 297級分、台大法律系司法組 291.5級分、台大法律系法學組 289.5級分、台大財金系B組264級分和台大經濟學系B組 241.5級分。樂學網指出,一類組頂大及中字輩172個校系中,從學測、分科採計科目及加權優勢分析,學測分科比重比例為8:2,因此,學測成績考好的考生在分科測驗分發更具優勢。張財銘表示,一類組有3成校系只採計單一分科測驗科目,其中以「公民」為大宗,共有47系,公民考好有更多校系選擇;劉佳佳說,未來兩年即便沒有考數乙,但以一類組來說學測成績比重加大,頂大及中字輩約8成,有138個系偏重採計學測成績,而檢定標準中數學A或數學B多為前標以上,故建議準備學測的時間要提早至高一更充裕。至於二類組的部分,樂學網升學顧問洪泳銓指出,以頂大及中字輩共208個校系,若學測成績不夠理想,但分科成績好,則可以填選到更多理想校系,二類組只有不到2成校系採計單一分科科目。張財銘建議,第一輪至少專心填60個志願,因為第一波考生通常可以聚焦的列出最心儀的校系,第二輪把100個志願盡量要填滿 30個夢幻、40個正和30個保守。
劉沛公開在美國生小孩總花費 妻子嚇到「掉下巴」:可付房子頭期款
YouTuber劉沛在台發展多年,2020年初與妻子美根結婚,並於去年中,在美國產下兒子「小培根」,昨天(19日)他在頻道上,透過最新影片分享,告訴大家在美國生小孩的總開銷,連產婦美根身為當事人,也對自己生個小孩居然要花掉逼近一間房子頭期款的高額費用,嚇得掉下巴。劉沛說,他們夫妻倆是在懷孕後期,才開始在美國產檢,一開始初診只是照超音波跟基本檢查,但光是這樣的檢查,就花了250塊美金(約台幣6900元),第二次回診跟醫院協調,費用稍微下降,變成180元美金。由於當時還沒有買保險,所以光是懷孕晚期在醫院的檢查花費,就花了4.5萬元台幣。接著劉沛也公開了美國當地醫院的生產費用,其中以自然產來說,三天兩夜的住院費用,就高達美金8376.94元(約合台幣23萬);而其他在醫院雜項及其他未知細項,相關費用也得花上35132.33美金(約台幣96.7萬)。劉沛說,老婆這次生產有打減痛分娩,不過光是減痛分娩,打一次就花了5750元美金(約台幣18.8萬),總結這次生產,單單在醫院的總花費,以及後續小兒科檢查費用,換算下來台幣大概花了122萬,讓身為產婦的美根也驚呼「這筆錢可以付美國一間房子的頭期款了」,不過後來他們因為有保險,所以最後實付金額為3757.46美元(約台幣10.3萬)。而在這部影片下方,也有網友分享了太太在台灣自費生產的花費經驗。有網友透露,他的太太本身是泰國籍,因為疫情關係,一直沒有辦好登記,在台灣生產是純自費剖腹產,從後期的產檢到產後出院,一共花費約13萬,付錢的時候好心痛,因為朋友們最多是付1至2萬的自費項目,看完影片後,突然覺得台灣自費也很便宜呢。
網邪A不完2/場地空著太浪費?網協擅自對外出租 只要自己人就可以享國家級待遇
為了滿足國內網球「潛優選手」的訓練培育需求,教育部體育署去年全額補助中華網協1千多萬元成立國家訓練站,承租台北市內湖區的「台北網球中心」部分場地及其他相關設備供潛優選手使用,但網協卻利用剩餘的空間,自行聘用助理教練對外收費招生,而且並未正式公告招生的資格與收費的標準,也就是只有自己人才能成為「自費生」享受國家級的訓練待遇,包括名球評兼網協理事劉虹蘭都帶著12歲的女兒參與訓練課程。本刊調查,體育署透過中華網協每年個別補助潛優選手,甚至潛優選手每年在安排年度集中暑訓時,體育署不但免費提供食宿、球衣等,每天還會支付每人零用金400元。但由於潛優選手分散南北各地,平日各有各的受訓場所及專屬教練,能夠充分利用國家訓練站的選手並不多,因此國家訓練站常常「門可羅雀」。結果中華網協竟然「物盡其用」,逕自違規收錢對外招攬「自費選手」,利用國家補助做起無本生意,讓一般選手或網球愛好者,付費「享受」國家訓練站的場地設備及教練指導,今年7月甚至大剌剌地公開招生。本刊調查,去年國家訓練站成立之初,僅有名球評、網協理事劉虹蘭擔任理事長的台北市天母網球協會的學生能夠付費進入國家訓練站打球,有自費生家長告訴本刊,她的小孩自國家訓練站成立即跟著其他的天母網協學生一起到台北市網球中心打球,但每個月仍將學費付給天母網協。事實上,國家訓練站有3名助理教練,這3人也是天母網協的教練,身兼兩職,但領的是中華網協的薪水,也負責教導自費生的訓練工作,對此,立委鄭正鈐砲轟,中華網協利用國家資源私自招生牟利,每月向每位自費選手收取1萬元至1萬5千元不等,平均每個月大約有20名自費選手,初估年收300餘萬元,明顯有詐欺及圖利之嫌,「而且中華網協多年來工作計畫、潛優計畫、國際交流計畫,都疑有多領補助及逃漏稅等情事,情況相當嚴重,不知道中華網協究竟還有多少未爆彈?」中華網協代理祕書長王凌華坦承,劉虹蘭的女兒確實在國家訓練站練球,但他表示,「劉虹蘭是中華網協的理事,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位家長,並沒有參與訓練站的任何事務,而且她的女兒表現優異,完全符合網協公告的招生資格。」劉虹蘭透過網協表示拒絕受訪,本刊記者在她的臉書留言,但至截稿前均未獲她的回應。體育署訓練競賽輔導科科長謝奇穎表示,體育署針對網球菁英的補助經費有限,在網協沒有動用到國家訓練站經費的前提下,網協自行對外收費招生是「樂見其成」,但網協最好能有具體而完備的計畫來做這件事情(收費招生)。至於立委鄭正鈐所指有不同預算版本的情形?謝奇穎則解釋「國家訓練站才剛草創,難免會有些不足之處」。但去年結算使用的經費是300多萬沒錯,體育署預支多出來的部份,網協也必須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