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醫材
」 健保 陳時中 衛福部取消掛號費上限引發民怨 精神科名醫:制度扭曲所致
衛福部日前宣布取消掛號費建議範圍與備查機制,讓各地醫療院所無須經過主管機關同意,就可以依據市場機制調整自行調整掛號費,但如此消息則引發民眾抱怨。為此,精神科名醫沈政男解釋,這一切都是源自於醫界人士難以承受健保給付太低,所以改用提高掛號費的方式彌補收入,算是制度扭曲下的產物。精神科名醫沈政男於9日在FB上發文,內容中表示,放寬掛號費上限這事情,本質是醫界不少人士受不了健保給付太低,掛號費正好是一個彌補收入的方法,於是此番拿掉上限,他們當然一片叫好。這樣一來,掛號費就跟藥價差一樣,成了醫界彌補健保給付不足的額外收入了。但沈政男認為,其實是一種制度的扭曲啊!衛福部想方設法要減少藥價差,如今卻又開了一個掛號費無上限的巧門,顯然,就因前者增加健保負擔,而後者乃民眾自費,於是官方竟然就同意了。而對於坊間認為「回歸市場機制,掛號費太貴就看別家」的想法,沈政男則認為「醫療,就不是一般商品嘛!從供給到消費,每一個環節,特別是在台灣健保這類社會保險體制下,就是一個管制經濟,不是其他。」沈政男解釋,隨著經濟發展,民眾的財富與價值觀改變,所以管制經濟跟自由市場的落差越來越大,健保給付越來越讓醫療人員失望,於是水往低處流,就產生了五大科招不到人、偏鄉沒人去、血汗職務流失人力等等供需失衡的問題了。沈政男最後也提到,台灣醫療與健保,已經走到了必須變革的地步,也就是健保大傘已經蓋不住活力四射的富裕社會了,醫療除了保障貧病,越來越多人期待它變成商品,就像一般製造與服務業一樣。拿掉掛號費上限,讓自認虧錢的醫療院所多一些收入,少掉對健保的抱怨,也不會增加健保負擔,官方何樂而不為?但沈政男認為,民眾不見得會接受這樣冒然拿掉上限的做法。接下來就看實際上掛號費漲了多少,如果民眾受不了「民意就會灌爆你的網頁,然後就會跟行人地獄一樣,隨風向改變政策了。」沈政男也提到,這事情的合理作法,是微幅提高掛號費上限,而不是全部拿掉,而若要全部拿掉,也要有但書,也就是如果掛號費太高,就應使用全自費看診,而不是讓民眾為了看健保,必須付出不合理的掛號費。其道理就跟自費醫材必須訂定上限一樣。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停售惹議 金管會急澄清:並非買不到
金管會為遏止國人過度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將進行改革、檢討副本理賠等方向。繼保誠人壽28日停售後,台灣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也宣布30日起停止銷售實支實付附約商品,引發民眾憂心買不到的搶購熱潮。為此,金管會昨天(30日)緊急澄清,強調目前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實支實付醫療險,並非買不到。據統計,原本可以以實支實付醫療險拿副本申請理賠的的壽險公司共有7家,包括全球人壽、台灣人壽、遠雄人壽、中國人壽(2024年改名為凱基人壽)、台銀人壽及保誠人壽;但自12月27到29日短短3天,已經有5家宣布停售下架,僅剩台新人壽與台銀人壽未停賣。金管會也強調,商品損害填補原則尚待研議,未來還是會考量民眾高端醫療、自費醫材保障需求,不用怕買不到。針對媒體報導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掀停售潮、民眾買不到所需醫療保險保障等訊息,金管會提出四點澄清如下。一、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並非買不到。此商品的主要功能,是就保戶發生保單條款約定保險事故所致之實際醫療費用支出提供費用補償,因此應適用保險損害填補原則,保險公司在受理民眾投保時,將依照內部核保規定進行核保,金管會並未禁止保險公司銷售實支實付醫療保險。二、近日部分保險公司宣布停止受理或停止銷售醫療保險商品,均為接受醫療收據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民眾若未曾投保或有增額需求,目前市面上仍有相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可供民眾選擇,並非買不到。除了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外,尚有日額型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特定傷病保險、癌症保險等其他支應民眾就醫需求的保險商品可供選擇。三、有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落實損害填補原則議題,尚需時研議。金管會也提出較明確方向,表示因應保險業接軌 IFRS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保險商品宜逐步轉型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就包括實支實付險,但強調細節需要有相當時間進行充分討論及建立配套機制來推動。四、金管會因應新藥及醫療科技進步,將來是否能在實支實付險納入給付範圍,已請壽險公會提出統計資料需求,並責成保發中心完善資料庫,方便保險公司後續研發高端或自費醫療保單,也會考量民眾在高端醫療、自費醫材方面的保障需求。
實支實付醫療險陸續停售掀爆買潮 金管會急喊話:還能買到、不會禁售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掀停售潮,民眾抱怨買不到所需醫療保險保障,金管會今日出面喊話,表示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並非買不到,金管會並未禁止保險公司銷售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市面上尚有日額型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特定傷病保險、癌症保險等其他支應民眾就醫需求的保險商品可供選擇。金管會說明如下:一、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並非買不到:(一)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的主要功能,係就保戶發生保單條款約定保險事故所致之實際醫療費用支出提供費用補償,因此應適用保險損害填補原則,保險公司在受理民眾投保時,將依照內部核保規定進行核保,金管會並未禁止保險公司銷售實支實付醫療保險。(二) 近日部分保險公司宣布停止受理或停止銷售醫療保險商品,均為接受醫療收據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民眾若未曾投保或有增額需求,目前市面上仍有相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可供民眾選擇,並非買不到。除了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外,尚有日額型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特定傷病保險、癌症保險等其他支應民眾就醫需求的保險商品可供選擇。二、 有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落實損害填補原則議題,尚需時研議:(一) 因應保險業接軌 IFRS17 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保險商品宜逐步轉型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其中包括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應落實損害填補原則。惟相關細節需要有相當時間進行充分討論及建立配套機制來推動,例如因應新藥及醫療科技進步,將來是否能在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納入給付範圍,此部分有賴於國內經驗統計資料是否能取得,金管會已請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提出具體經驗統計資料需求,待其提出需求後將責成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精進精算統計的基礎工程,就創新醫藥及新型醫療方式之發生率與醫療費用損失幅度等專案進行相關研究,完善我國健康保險相關發生率經驗資料庫,以利保險公司研發高端或自費醫療保險商品。(二) 金管會在研議討論過程中亦會考量民眾在高端醫療、自費醫材方面的保障需求,逐步推動。
明揚爆炸破百人受傷 比照「八仙塵爆」模式…醫療費全免
屏東明揚國際科技公司工廠22日發生嚴重爆炸事故,導致9死1失聯,其中有不少消防員殉職,還有多人受傷。針對傷者非健保給付的自費醫療費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今(26日)表示,都不會向病人收費,將比照八仙塵爆模式辦理。健保署說明,關於屏東工廠爆炸案受傷保險對象的醫療費用,中央健康保險署與屏東縣政府衛生局共同討論決定,健保不給付之自費醫療費用,包括部分負擔、病房差額、自費醫材及處置費用、救護車費、掛號費、住院膳食費及診斷書費,均不向病人收費,由健保署先行墊付,再由屏東縣政府專案返還墊付金額,這樣的模式在2015年八仙塵爆時也曾使用。健保署透露,已在2023年9月26日以健保署與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專屬網路轉知院所配合辦理,並呼籲本事件受傷保險對象嗣後至任何健保特約院所就醫,應主動說明病史,以利院所醫師配合優免自費部分。至於未隨身攜帶健保卡的受傷保險對象,可以「例外就醫」方式受理就醫,若因本次事故導致健保卡遺失、毀損,健保署將免費換發新卡。
實支實付停售潮3/本想提高住院日額卻遇一窘困 「保單下架」要增額就太遲了
「現在手術自費項目變多,醫材費也墊高,原本想在已買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提高住院日額、限額給付,結果去電問業務員才知道已經下架停賣,想增額也來不及,得改買其他張,保費也變貴了。」一名保戶感慨地說。「實支實付險」是一種醫療險,多為一年期附約險,分醫療險實支實付、意外險實支實付這兩種,2019年11月8日起,保險局規定每人最多各可購買3張實支實付險及1張自負額實支實付;至於參加公司團體醫療險、旅平險、學生平安保險等,皆不計入上述規定內。基本上,這兩種類型的實支實付險各有不同給付條件、理賠上限、購買限制等,大部分都有每日病房費用、手術費用、住院醫療費用(俗稱雜費)等三大項保險金給付,理賠範圍包括病房差額費用、醫療雜費、自費醫療器材、手術費用等。很多民眾問,有健保還需要實支實付醫療險嗎?要買多少才夠?「答案其實在評估自己財力,不僅買一張實支實付、雙實支或到三實支,每年要支付為數不少的保費;若想用新型且昂貴的治療,例如上百萬元的免疫細胞治療,還要看買的額度真的夠用嗎?」壽險公司主管說。CTWANT調查,從壽險公會統計個人險有效契約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底,保戶購買個人醫療險實支實付「日額給付」1千元以下、2千元、3千元、3千元以上者,佔比平均各約25%上下;「限額給付」10萬元以下則佔46%,10萬元~50萬元的佔39%;個人傷害險實支實付限額給付10萬元以下則高達96%。「這幾年來疫情爆發後,提升民眾健康醫療觀念,帶動商業醫療保險投保率,民眾規劃的『實支實付』限額有調高到30萬元以上趨勢,經濟較佳的甚至買到50萬元。」磊山保經公司業務總監林玲慧說。過往直腸癌切除肛門的患者,現在透過達文西第4代Xi機器手臂手術能成功保肛,圖為中醫大新竹附醫。(圖/報系資料照)一名保險界主管分享買的實支實付險,「限額給付」就超過30萬元,「我看到現在很常見自費醫材或是高手術費用,覺得額度恐怕要20萬元以上,才比較足夠。」華瀚保經副總經理蘇桔明說,「常聽到的達文西手術基本上約15萬元或者更高,人工椎間盤一片也要20萬元起跳,人工髖、膝關節至少10萬元,鈦合金骨釘一支5到8萬元,每支心臟塗藥支架、一隻眼睛人工水晶體也約3到8萬元等,這些都是健保之外須由保戶額外自費可選擇的醫材。」至於很多民眾以為買了「實支實付險」,只要住院醫療所做的任何開銷都會全部理賠,這個解讀就大錯特錯,也造成許多理賠爭議案。蘇桔明說,根據實支實付保險單示範條款規定,「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給付(即雜費給付)」,是指被保險人住院期間內發生,且依全民健保規定「應自行負擔及不屬全民健保給付範圍」的費用。保戶申請「雜費」給付時,首要,須符合住院期間內的「必要性醫療自費支出」,譬如自費癌症標靶用藥,就是在保單條款定義理賠範圍內;像是看護費、衛生用品費、營養品、個人用品、購買的輪椅、拐杖等輔具費用,就非雜費給付必要項目。
油膩飲食導致膽結石纏身 新技術免開刀2天可出院
53歲何先生因腹痛、發燒及黃疸就醫,經檢查發現為膽管結石,但由於總膽管狹窄無法直接移除結石,醫師說明各項治療建議後,何先生選擇以膽管置放支架引流膽汁,但因為結石未清除,導致膽管反覆發炎,需經常住院治療,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臺北榮總引進免開刀電震碎石術(Electrohydraulic Lithotripsy),何先生接受治療後成功移除結石,終於擺脫反覆發炎重覆住院的困擾。臺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李癸汌醫師表示,以往針對膽管結石太大或膽管結構異常的病人,僅能在阻塞的膽管放置支架進行膽汁引流,或手術切除部份膽道,但風險較高且可能出現術後併發症,如膽汁滲漏或腸沾黏等,至少需住院七日。膽結石與油膩飲食或基因有關,建議若有腹痛、發燒、黃疸等症狀可以先做超音波檢查,必要時可先做核磁共振檢查,了解有無膽結石問題。另隨著人口年齡的老化,多數膽道結石的患者年紀較大且常合併多種慢性病,並不適合進行手術。如果選擇單純置放支架只能緩解膽汁阻塞的問題,無法完全根治結石的問題,加上支架會隨著膽汁的積累造成堵塞,患者只能每三個月反覆進行支架更換。李癸汌醫師醫師說明,電震碎石術使用不到一毫米的探頭進入膽胰管內視鏡,醫師可直視針對結石狀況,利用電擊爆破所產生的水波進行脈衝碎石,將碎石移出膽管,隨糞便排出病人體外,脈衝的能量隨著距離遞減,不易對膽管內的組織造成傷害。平均所需時間約1小時,快則20分鐘,大部份患者僅需一次治療,不需開刀,減少手術風險與併發症,安全性高,僅需住院二日,並使用拋棄式膽胰管內視鏡,完全杜絕交叉感染的風險。李癸汌表示,電震碎石術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去年才剛引進,北榮團隊最近引進了這項技術,電震碎石術使用的拋棄式膽胰管內視鏡,目前仍是自費醫材,每次需要約7萬多元,可以成為難處理的膽結石患者的新選擇。
陳時中嘆唱個歌竟被罵 網批萊豬公聽會就沒空
2020公共衛生聯合年會昨(17)日於台灣師範大學登場,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致詞時提到,在長期抗戰的防疫過程中壓力不小,他需要找到維持心情輕鬆的方式,但「我去唱個歌就被人家一直罵。」對此,粉絲專頁「白色正義聯盟」則痛批:「在野黨辦萊豬公聽會你不去,萊豬審查你答非所問,自費醫材上限你今天一紙公告隔天就實施,現在說唱首歌被大家一直罵?」陳時中指出,現在台灣在疫情中算是防疫有成,下一步則是看如何維持得更好,他也強調防疫不易,如何維持輕鬆的心情對抗疫情很重要,「要找到一個能夠兼顧防疫,又能讓心情輕鬆,得找出自處之道,如何與病相處之道。」他說,這個過程因為疲憊、壓力大,所以他也常常找方法讓自己放鬆,並自嘲說自己之前參加歌手詹雅雯的演唱會,遭到網友狂砲轟的狀況,「只是想舒緩心情,但去唱個歌就被人家一直罵。」粉絲專頁「白色正義聯盟」則質疑,從萊豬到自費醫療上限,陳時中似乎沒有一件事做好,「不談萊豬好了,台灣人輸出國外確診病例解決了沒?口罩國家隊沒熔噴布、大廠康匠偷跑製造醫療口罩處罰了沒?」並要陳時中別找藉口「防疫不可能ㄍㄧㄥ好幾年,你的官位才會ㄍㄧㄥ好幾年吧!」
還會想雙北市長? 陳時中妙答「聲量都下滑了」
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因防疫有功,創下高聲量,外界看好參選下屆台北市長,當媒體問及是否想選台北市長、新北市長,陳時中今(16)日笑回說,現在人氣是有比較降了,既然都下滑了還怎麼想這個,「大家放輕鬆」。陳時中聲量高,就連另一位人氣王吳怡農也說,陳是一個很好的人選;除被點名參選台北市長外,陳時中也被外界看好投入新北市長選舉,對戰國民黨的「總統級」人選、新北市長侯友宜。但也因為如此,外界認為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以「自費醫材」爭議出手,修理衛福部,就是怕陳時中聲量高壓過另一位新北市立委、女兒蘇巧慧。對於傳聞蘇貞昌不滿陳時中沒溝通醫材新制,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昨日說,蘇貞昌對於陳時中和各界溝通後達成的結論,是肯定與支持。陳時中今日則回應表示,「在行政體制與倫理上,本來就是蘇院長指揮說了算」,已責成健保署回歸專業、資訊透明,針對管理異常現象,會再與醫界、民眾和監督單位討論。今早有媒體提問是否因為近期爭議,覺得人氣下滑?陳時中則說,現在人氣比較低,這是自然的情況,本來人氣就會起起落落。對於是否還想雙北市長,陳時中坦然回應,既然人氣都下滑了,怎還會想這個,大家放輕鬆。總統蔡英文今日下午則指出,陳時中帶領整個防疫團隊處理疫情,得到人民很高的評價;且在專業和工作投入,不論是蘇貞昌或她本人都對陳時中評價很高。
事關百億商機英粉戰時中 總統臉書發言衛福部為難
健保特材差額負擔訂上限,讓民眾需要時能少些經濟負擔,原是美意一樁,但連日醫界反彈發酵,各自解讀,令人眼花撩亂。其實目前健保蓋上天花板的差額特材僅352項,占涉及健保給付醫材的4%,也無損全自費醫材市場,不過商機高達百億台幣,醫界反應的是本業虧損需要其他收入支應的焦慮,其結構問題在於健保本身支付制度的不足。長期以來,醫材市場價格混亂,同一功能醫材價格兩極,健保署出手選在疫後不少醫院還在復原之時,不少醫院大老根本不知此事,加上年輕醫師加入反彈,看來美意還需經一番拉扯。健保將特定醫材納入差額給付而未納入全額給付,表示認同這個功能,但產品的價格高於所認定的功能,所以只同意付定額,超過的金額由民眾自付,目前健保差額給付的特材只有8大類。不過,特材差額給付一直被認為,金額無上限,也等於另一種全自費,不少民眾及團體反應醫材價格收費混亂。差額負擔特材蓋上天花板後,醫療院所首當其衝。長期以來,醫院靠藥費及自費醫材彌補本業虧損已是常態,健保署此舉等於斷了其中一條金脈,引發醫界反彈並不意外,但健保支付結構性問題不斧底抽薪解決,未來遇到類似問題,恐還是免不了一場混仗。為了這項新措施,健保署前後與醫界溝通了一年半,未料在公告宣布即將實施時,不少醫界卻不滿跳出來,令健保署感到十分意外,是有溝、沒有通?還是醫界因健保署給付低、點值又不斷打折,為不滿情緒找渲洩出口?但的確有不少大醫院院長不知此事,加上不少小英後援會年輕醫師頻頻在網路發言,加上退群組發酵,總統一封臉書將此事推成外界矚目的焦點,多了政治味,要不要暫緩?或是討論修改仍然實施,衛福部陷專業與政治的兩難尷尬。
自費醫材風暴質疑有「黑手操作」! 陳時中:一定會把責任扛到底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針對「健保部分給付、民眾負擔差額」醫療器材提出管理新制,設定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引發醫界反撲,總統蔡英文今(12)日對此說,已請行政院長蘇貞昌特別注意,且要衛福部長陳時中與各界進行研商;陳時中下午則回應,這事背後有黑手操弄,明天下午會與醫界進行討論。此起自費醫材風暴,首先帶頭起義的就是親英系前立委、醫師林靜儀,後續則有其他朝野現任立委邱顯智、高嘉瑜和林為洲等人發聲反對衛福部作法。普遍看法認為,健保署針對健保給付差額醫材訂出「天花板價」,將會致使醫材市場劣幣驅逐良幣,不利維持台灣醫療水準。由於醫生團體長期親綠,且林靜儀又帶頭在臉書連續發文,逼得執政黨不得不嚴肅面對爭議。陳時中昨晚親上火線回應,醫事團體若有質疑,可於這一兩天向健保署表達意見;不料,陳時中出面沒滅火,反而讓林靜儀再帶頭呼籲,各醫學會快點發公文到衛福部要求討論。民怨持續累積下,蔡英文今早終於出手公開點名蘇貞昌和陳時中應特別注意此事,指稱「好的政策,需要好的溝通」。對此,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則說,陳時中已向蘇貞昌報告此事,總統和院長都親自關心,因此希望衛福部推政策,能有更充分溝通。很明顯,陳時中一人將獨自面對外界質疑聲浪。陳時中今日下午再上火線回應說,明天會將與醫界開會討論,且考慮讓媒體進場了解,讓訊息公開透明。他也無懼指出,此次爭議應該有相關利害者伸出黑手操作,更應該讓訊息完全公開,才不會討論完後又各說各話。衛福部幕僚指出,陳時中是勇於改革的人,不管是健保費調漲,或是近日健保醫材設價格上限等事,部長都是看長遠的。關於自費醫材改革,就是因為太多民眾投訴,且很多數據攤開來檢視,都非常不合理,部長才下定決心,就算府院都把責任丟給他,他也一定會扛到底。
自費醫材訂上限!醫怒轟「健保砍價」趕跑神藥:救命不可殺價
由於醫療院所自費醫療器材收費不一,為了解決爭議,衛福部健保署9日公告八大類、352項醫材8月起開始有收費上限,消息一出,醫界罵聲一片,外科醫師劉宗瑀也在臉書針對此事發表看法,她表示「救命、治病本就不該是可殺價省錢的專業」,同時也直呼「真的很可怕!」外科醫師劉宗瑀在臉書粉絲團《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針對健保署9日公告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一事表示「真的很可怕」,她指出台灣民眾就醫花費比起全世界異常過低,其餘國家是GDP 9-14%起跳,而台灣僅4%,比其他國家砍半還低,「而傲視全球的醫療品質都是靠整個醫療界苦撐,但卻敵不過主管機關健保署定價的砍殺見骨。」(圖/翻攝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劉宗瑀指出,過敏神藥曼陀珠(Clarinase)以及之前抗生素界「藍波」之稱的泰寧注射劑(Tienam)曾驚傳退出台灣,還有數不盡的外科精密器械、耗材,先前都因台灣健保砍價,廠商直接退出台灣市場,讓劉宗瑀怒斥「不要說什麼壓縮人家獲利空間才生氣」、「救命治病本就不該是可殺價省錢的專業!」更別說不受健保管制的自費醫療如今在一線醫療人員都不知情、不被尊重的情況下直接管制。劉宗瑀表示,如今疫情趨緩,醫界才互相鼓勵打氣撐過,沒想到轉身就遇到這消息,因此令她懷疑「真正受益者是誰?絕非民眾、更非醫界,是誰?」
自費醫材訂上限 醫怒:省荷包只是虛假美名!民眾將沒有選擇權
健保署即將於8月針對8大類醫材、352項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高達89%的醫材即將調降,包括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塗藥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複雜性心臟部整脈消融導管、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等等。新制實施後,醫院使用健保規範的差額醫材,就須遵守收費上限,否則最重將祭出違約處置,因此這項決策引發醫界相當大的反彈,乍看幫民眾省荷包,事實上卻讓台灣民眾陷入沒有選擇的困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就跟許多原廠藥物退出台灣市場一樣,以後高品質的自費醫材也會一個一個退出台灣市場,想要自費多花錢也買不到。」謝宗學舉例說明,試想若規定蘋果公司台灣所有iPhone都只能賣白牌手機的價格,那蘋果公司會怎麼做?忍受薄利甚至虧錢賣?還是全面退出台灣市場去經營利潤更高的市場?他呼籲健保署不要幻想訂出價格上限,就可以讓民眾用低價買到高品質的醫材,廠商都是將本求利,加上台灣是規模很小的市場,廠商更沒有理由犧牲利潤,未來民眾還是能買到價格和品質相符合的醫材,但永遠喪失了選擇更高品質醫材的權力,除了制定政策得到幫人民省荷包的虛假美名,到底有誰得到好處?醫勞盟也在臉書發文表示,如果健保署這種做法是對的,那政府可否比照辦理,規定台灣所有房子功能都是一樣拿來居住,應該統一規定房價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