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
」 美股央行超級週登場! 市場聚焦「這國」利率決議
本週開始新一輪「央行超級週」,全球多家央行將於本週公佈利率決議。其中,英國央行是否跟隨歐洲央行降息成為市場最大懸念;而法國也即將公佈最新的PMI數據;本週諸多聯準會官員將陸續登臺,就經濟前景發表談話。此外,聯準會利率決議後,外界將更專注經濟指標趨勢。本週,包括澳洲、英國、瑞士等多個國家央行將進行議息會議。其中,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一舉一動最受關注。在議息會議前一天,英國發布的5月消費者價格(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可能為英國央行利率前景提供線索。鑑於最近數據顯示工資增長和服務業通膨仍在上升,市場普遍預計英格蘭銀行將繼續把利率維持在5.25%。德意志銀行預計英國央行將於8月開始降息,但前提是需要看到更多緩解通膨壓力的證據;荷蘭國際銀行則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市場低估了英國央行下週降息的可能性。該行經濟學家們表示,市場預期本月再次暫停降息,預計九名英國央行委員中只有兩人會投票支持降息,多數人可能會支持8月降息。除英國央行外,瑞士和挪威兩家已經開始降息的央行是否繼續降息同樣引發關注。此外,本週法國將公佈製造業和服務業的PMI數據,但當前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還是月底舉行的議會選舉,法國股市和債市已經對極右翼政黨上臺進行了預警。上週,法國CAC40指數累計下跌6.23%,市值蒸發2100億美元,幾乎回吐今年漲幅。法國最大的三家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上週股價暴跌12%至16%,是自2023年3月歐美銀行業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巴克萊銀行報告表示,如果短期內沒有積極的催化劑來安撫外國投資者,歐洲股票資金流將面臨進一步減少的風險。根據EPFR Global的數據,截至6月12日當週,全球股票基金流入約63億美元,歐洲是今年唯一出現資金流出的地區。值得注意的是,本週多位聯準會官員將會公開談話。上週美國物價數據平穩,以及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表態,都讓市場對今年下半年的降息滿滿憧憬。此前,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表示,CPI數據「非常好」,但他指出,不要過於樂觀,因為這只是一個月的數據。
美股上漲勢不可擋?3大指數齊創新高 輝達年內升幅84%成最大功臣
圍繞聯準會維持今年降息3次指引的樂觀情緒仍在延續,美國三大股指21日齊刷歷史收盤新高,據業內的統計,這已是標普500指數年內第20次刷新歷史收盤高位。隨著美股持續高歌猛進,越來越多華爾街投行也吹響看多的號角。而美股屢創新高背後的功臣,少不了以下這些個股。今年來,標普500指數升幅9.89%,跑贏那指、道指。背後的功臣莫過於AI寵兒、美股市值第三大公司輝達,年內升幅高達84%;七大科技巨頭之一Meta也在暗中發力,累計升幅超43%。此外,能源股也表現不俗,清潔能源巨頭Constellation Energy年內累升近50%,電氣巨頭通用電氣漲近40%,美國石油巨頭馬拉松原油、北美最大的煉油企業瓦萊羅能源均漲超30%。至於今年以來支撐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走高的,莫過於AI行業,AI「新貴」超微電腦儘管近期表現不佳,但是年內累計升幅仍高達240%,Arm Holdings升近78%,阿斯麥、應用材料均漲超30%;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中,迪士尼升幅近30%,市值重新站上2000億美金上方,此外,零售商行業中亞馬遜、沃爾瑪、家得寶升幅均超14%。法國興業銀行日前發佈報告稱,該行將標普500指數的目標點位從4750點上調至5500點,這是目前華爾街主流投行中最高的預測目標點,奪得華爾街最新一屆大多頭的桂冠。法興並提出,支撐美股繼續上漲的原因在於美國堅實的宏觀經濟基礎和強勁的企業利潤增長。該行認為,目前有三個宏觀經濟主題繼續支持這種說法。首先是「回遷熱潮」,指美國企業將業務或生產線遷回美國本土的趨勢。並促進了美國的再工業化。其次是「AI熱潮」,因為若沒有人工智慧潮流的推動,標普500指數可能僅能升至4400點左右。最後是「信貸改善」,隨著最近美國信貸環境和貸款標準的改善,法興對美國金融業持樂觀態度。不過,美股的這一漲勢也引發華爾街的分析師發出「泡沫警告」,比如美國銀行首席投資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和摩根大通首席市場策略師傅Marko Kolanovic。Hartnett表示,科技七雄和加密貨幣領域正在形成快速的價格升值和其他泡沫特徵。
美科技業市值佔美股1/3 法興大空頭示警:遠超兩千年網路泡沫高峰
法國興業銀行知名策略師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指出,目前科技行業的集中度超過了當時的極端水平。他於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科技行業的價值再次佔美國股市的三分之一,只略高於2000年科技股泡沫高峰時創下的歷史高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100指數約佔標普500指數市值的50%。在2000年網路泡沫時,標普500指數中的五大股票(微軟、思科、通用電氣、英特爾和愛思唯爾)的總體權重高達29.2%。這一里程碑事件引發了一個問題,即股市是否有可能要遭受與當時一樣的命運(標普500指數當時下跌了約50%、那斯達克指數也下跌了39%)。愛德華茲指出,當前事件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例如,科技行業的估值普遍低於當時,儘管仍處於高水平。但其他特徵是相同的,一是科技行業的基本面與其價格走勢脫節,儘管該行業的盈利表現平均好於市場其他板塊,但盈利預期的增長速度一直快於隨後的實際盈利表現。愛德華茲表示,到目前爲止,美國IT公司的盈利速度還沒有達到預期的增長速度。這種違和帶來了風險,「因自2018年以來,該行業的大部分漲幅也是由於市盈率的擴張,顯示出與基本面的脫節」。現在和那時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愛德華茲補充道,是儘管估值上升,但投資者仍覺得有必要投資科技股,這樣他們就不會錯過上漲。這讓他回想起2000年,當時關於IT泡沫的說法非常有說服力,就像現在一樣。但與1999年一樣,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果過早退出,拋售或減持美國IT股可能會破壞業績。最近幾周,網路泡沫和今天市場之間的許多相似之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美國銀行策略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近期發布報告中說,1月份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和債券收益率均出現上漲,這是泡沫行為。此外奧比斯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卡爾(Adam Karr)認為,歷史上類似時期的結局都很糟糕,市場正在將任何與人工智慧(AI)相關的東西推升至估值的最高水平。股票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後損失了40%的價值,在網路泡沫破裂後損失了50%的價值。只有時間才能證明科技股是否存在即將破裂的泡沫。如果經濟在短期內繼續表現出彈性,該行業可能會繼續表現優異。
禮來股價2024年已漲35% 大摩:離「兆元俱樂部」不遠
在「減肥神藥」Zepbound強勢催化之下,美國醫藥巨頭禮來股價屢創新高之勢,促使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們思考,該醫藥巨頭會否成為美股科技七雄(Magnificent Seven)之外第一家市值達到1兆美元的美國醫藥公司。2023年禮來股價漲幅超60%,自2024年起禮來股價不斷創新高,漲幅已高達35%,截至周五(17日)收盤股價為782.06美元。「禮來可能將成為全球首隻市值1兆美元的生物醫藥及製藥類股票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弗林(Terence Flynn)及其同事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在我們看來可能性很大,我們繼續看到進一步上漲的空間」。由弗林領導的分析團隊在周五將該機構對於禮來的12個月目標股價從805美元上調至950美元。該公司股價截至周五收盤上漲3.2%,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受全球消費市場對其分別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藥物Mounjaro和Zepbound需求的雙重提振,該公司股價今年已上漲達35%。這使得禮來目前的總計市值超過7400億美元,成為標普500指數中最有價值的10家大型公司之一,市值可謂遠超醫藥板塊的同業。目前,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兆元市值俱樂部」由微軟、蘋果、輝達、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和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所組成。唯一市值超過禮來的非科技類型公司是「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海瑟威。機構彙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禮來近日公佈了樂觀的財務數據報告後,包括法國興業銀行、傑富瑞和巴克萊銀行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的分析師們在本月陸續上調了對於禮來的目標股價。
市場預期FED六月降息 法興銀行策略師示警:可能再加息
在經歷了幾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週期後,人們普遍預計聯準會將在6月前首次降息,因爲通膨已顯示出放緩的跡象。交易員們押注今年的放寬幅度約為100個基點。法國興業銀行日前表示,如果美國經濟重新加速,聯準會的下一個政策舉動可能是加息而非降息,這可能會提振美元。在法國興業銀行總經策略師朱克斯(Kit Juckes)看來,聯準會沒有理由急於降息,甚至還有進一步加息的可能,因自2022年以來聯準會加息525個基點對減緩美國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他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如果美國經濟重新加速,聯準會最終將不得不再次收緊貨幣政策,美元將會上漲。儘管市場目前認為加息的可能性是零,但收緊政策的風險正開始在投資者中滲透。木星資產管理公司(Jupiter Asset Management)管理絕對回報宏觀基金的Mark Nash認為,聯準會加息而不是降息的可能性為20%,因強勁的消費者需求和企業可能增加支出的前景,可能會再次加劇通膨風險。如果有大量的資本需求,支出也很大,且通膨高於目標,聯準會將不得不進一步調高利率。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曾表示,他將等到通膨率降至2%後再開始降息。他於上周表示,可能要等到3月份以後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此後市場一直在減少對今年降息的押注。雖然聯準會關注的是通膨,但Juckes表示,他更擔心美國經濟重新加速的跡象。他說,「CPI數據很重要,但推動黏性通膨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增長強於預期,所以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地方。」強勁的勞動力市場、零售銷售和製造業活動推動美國經濟年化增長率達到3.3%。這使得美國遠遠領先於其他主要地區,包括增長停滯的歐元區,以及在2023年下半年陷入技術性衰退的英國和日本。
業績沒達標!中國招商銀行「逆討薪」2.5億元 員工人均慘噴10萬
中國招商銀行監事會28日通過「績效薪酬追索扣回」議案,掀起大陸民間議論。不過,招銀在今年3月披露的2022年年報中,就提到該銀行為緩釋各類經營與管理風險,建立「追薪」制度並在同年總共收回5824萬(約新台幣2.5億)員工薪酬,若計算遭扣員工2876人,約每名員工平均被討薪2.3萬(約新台幣近10萬)。招銀追討員工薪資看似特例,但據《南方都市報》報導,中國銀監會與財政部已分別在2010年與2022年建立逆向討薪機制,允許銀行等金融業業者在市場、績效、風險、薪酬戰略、科學設定等不同情況下,設定追討發放給員工的績效薪酬或延遲發放獎金的制度。中國官方允許銀行在滿足條件下追回發放的薪資。(示意圖/達志/美聯社)中國監管機構也在今年3月公開山西5家銀行在合併重組期間,對61名高管及關鍵崗位人員追討績效薪酬3359萬(約新台幣1.4億),另渤海銀行今年也追討去年370人共1760萬(約新台幣7617萬)薪酬,追討理由也各有不同,從違規違紀、屢職不力到業績未達標都有,但各家均針對非本薪的「績效薪酬」下手。《上游新聞》也指出,中國近2年除招銀、渤銀外,北京銀行、青島銀行、鄭州銀行、九江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甚至6大國有銀行中的郵儲銀行都完成追薪延付機制的建立。另中國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國有銀行企業財務管理的通知」也規定,延遲支付期限一般不能少於3年、績效薪酬40%以上應當採取延期支付,與基本薪酬一般不高於薪酬總額的35%。
科技七巨頭2023年市值超12兆美元 法興銀行預警:明年有這隻「黑天鵝」
今年,以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推動了美股狂歡的浪潮,並讓輝達等科技公司股價創歷史新高,在2024年到來之際,投資人希望了解明年美國科技業是否仍能成為帶動經濟上升的引擎。對此,法國興業銀行持悲觀態度,該行全球策略師愛德華(Albert Edwards)指出,美國科技業的不穩定性,可能成為明年經濟最大的「黑天鵝」。截至2023年最後第二周收盤,包括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Meta、輝達、特斯拉在內的7家科技公司,市值總計超過12兆,較今年6月30日的市值增加了三分之一。同時,七大科技巨頭在標普500指數中的總權重達到創紀錄的30%左右,幾乎是五年前的兩倍。今年以來,輝達股價累計漲幅超過230%,成為美國「七大科技巨頭」中股價表現最好的;僅次於輝達的是Facebook母公司Meta,受到人工智慧方面持續投入的提振,該公司股價今年累計上漲超過190%;電動車公司特斯拉今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00%,市場對特斯拉的投資也部分受惠於該公司在人形機器人等AI領域的進展。蘋果股價今年也創下里程碑、累計漲幅接近50%,是美國首家市值突破3兆美元的公司。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蘋果股票投資仍被視為投資人的「堡壘」;作為向AI提供資料中心支撐的雲端服務商,亞馬遜今年股價漲幅超過80%,Google和微軟漲幅也達60%左右。愛德華日前發布報告,對可能在2024年震撼全球金融市場的潛在變數,發出了預警。報告集中分析了美國科技業的不穩定性以及對整體市場的潛在影響。他警告稱,科技業的不穩定性可能成為明年經濟最大的「黑天鵝」,2024年可能遭遇美國科技泡沫破滅,將整個美國市場拖入衰退。從本益比指標來看,這些科技巨頭的估值仍然非常高。機構彙編的數據顯示,那斯達克指數未來12個月的預期本益比約為25倍。雖然這比2020年曾經觸及的30倍市盈率的歷史高峰有所下降,但遠高於過去20年間19倍的平均市盈率。不過摩根士丹利與法興銀行持不同觀點。券商表示,美股明年可能會繼續上漲,這是因為投資人仍會追加他們對科技公司的押注。摩根士丹利指出,標普500指數目前幾乎回到了2022年初的水平,「科技七巨頭」可能會在2024年繼續上漲,因為這些公司的獲利表現非常好,預計明年將回購大量股票。
釋出貨幣轉強訊號 日圓創近一年最大漲幅
日本央行(BOJ)釋出貨幣政策轉向的訊號,寬鬆措施退場機率升高,帶動日圓兌美元7日升破145日圓價位,漲至逾3個月高點,創近1年來最大單日漲幅。日銀總裁植田和男7日告訴日相岸田文雄,日銀觀察的重點包括薪資是否持續上漲、若上漲會不會推高服務價格、需求是否強勁。植田表示,一旦短期借貸成本脫離負值,針對利率目標央行有數個選項。日銀副總裁冰見野良三(Ryozo Himino)6日提及終結寬鬆的可能性,他認為既然不少企業和家庭在薪資與物價的良性循環下受益,負利率政策退場是「適當」之舉,很可能帶來正面結果。市場將日銀高層的言論,解讀為日銀改變貨幣立場在即,帶動日圓匯價強升。日圓7日晚間在東京匯市勁揚到144.55日圓兌1美元,觸及今年9月來新高。當天日圓兌美元升幅多達1.9%,寫下近一年來最大單日漲幅。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外匯策略師賈克斯(Kit Juckes)表示,疫後日圓每到年底就彈升似乎成了某種慣性,但這次不同於以往,可視為日圓明年強升的前兆。該策略師指出,只要投資人看多日圓的程度,和看美債一樣樂觀,法國興業銀行預估到明年底,日圓可升抵130日圓兌1美元。根據貨幣市場最新預測,日銀12月19日召開今年最後一次政策會議,扭轉目前超寬鬆政策路線的機率將近40%。此外日本政府公債湧現拋售潮,10年期公債殖利率躍升11.5個基點。日圓強升恐損及企業出口利潤,日股7日收黑,日經225指數終場跌587.59點或1.76%,以32,858.31點作收。在全球央行升息對抗通膨巨獸的主流浪潮中,日本央行仍逆勢堅持超寬鬆路線,負利率政策始終不放手,將日圓兌美元匯率推向數十年低點,引發日銀可能出手干預阻貶的揣測。
再現1987年股災?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示警:「黑色星期一」恐重演
儘管部分經濟學家非常樂觀地認為美國經濟仍會實現軟著陸,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全球策略師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卻示警,「1987年全球股災的迴響不絕於耳」,直言「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引發經濟衰退的歷史恐再度重演。據美國商業雜誌《財星》(Fortune)的報導,1987年10月19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暴跌22.6%,該金融事件被後世稱作「黑色星期一」,該年10月份全球股市損失達1.7兆美元,23個主要市場中有19個在當月跌幅逾20%。如今,愛德華茲擔憂「黑色星期一」恐再度重演,他認為美國利率急遽上升已導致實體經濟放緩,但股市卻還在2023年維持強勢,這讓他聯想到雷根總統(Ronald Reagan)後期的狀況——1986年9月至1987年10月期間,聯準會將利率從5.9%調升至7.3%,但大約在同一時期,道瓊工業指數卻繼續上漲了45%,因為投資者在經歷多年牛市後仍保持看漲前景,這種樂觀情緒也一直持續到1987年崩盤以前。隨著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低風險回報的標的越來越受投資人青睞,資金自然就會開始從風險較高的股市中抽走,這讓愛德華茲表示「自己彷彿聽到了1987年崩盤的迴響。」他在美東時間3日的報告中也解釋:「股市目前的韌性讓我想起了1987年的金融事件,當時股市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最終遭到壓制。面對美國公債收益率不斷上升,你是否感覺自己坐在一輛明知即將失控,卻又無力停下的車裡?」愛德華茲續稱,在利率上升的情況下,美國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仍在繼續升高」,再加上美國政府患上「財政瘟疫」(fiscal dysentery),也就是不斷飆升的債務赤字,以及多次導致聯邦政府瀕臨關門的政治僵局。如今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推升至4.7%以上,也顯示長期持有債務的不可預測性正在增加。他也示警:「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從未目睹人們如此不確定自己正處在哪個經濟週期。唱衰已久的經濟衰退是否仍潛伏在眼前?還是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牛市的開始?許多投資人顯然越來越相信後者。但我個人的觀點是,仍然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經濟衰退即將來臨,就像1987年一樣,現在任何有關經濟衰退的跡象和消息都必將對股市造成毀滅性打擊。」例如,近期卡車司機工作崗位的下降,通常就「預示著經濟衰退的到來」、企業破產數的激增,以及貨幣供應的萎縮。
泰勒絲、碧昂絲造成「明星通膨」 一場演唱會讓物價降不下來
美國流行樂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日前宣布,明年將到東京、新加坡等多個城市開演唱會,亞洲粉絲可說是又驚又喜,不過經濟學家表示,超級巨星的演唱會正在造成「明星通膨」效應,讓物價降不下來。隨著疫情後泰勒絲等知名歌手重啟世界巡迴,推動多地通膨。根據《CNBC》報導,儘管專家一致認為全球經濟正面臨低迷,但泰勒絲的巡迴仍成功刺激了至今為止所訪問的城市的消費,泰勒絲在美國要舉行52場演唱會,其中3場在費城的林肯金融球場舉行,門票全數售罄,據研究公司QuestionPro表示,泰勒絲光是在美國巡演,預計就創造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55億的經濟活動,這不僅是演唱會的門票銷售,還包括週邊商品、食品和飲料,甚至帶動主辦城市的機票、住宿等相關成本。隨著疫情後泰勒絲等知名歌手重啟世界巡迴,推動多地通膨。就連聯準會在報告中也指出,「儘管該地區旅遊業整體復甦緩慢」,但「5月是自疫情爆發以來費城飯店收入最強勁的1個月,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泰勒絲在該市演場會帶來的大量客人湧入」。《華爾街日報》更將今年稱為「一張演唱會門票1千美元之年」,因為演唱會的票價漲得很誇張,受到通膨影響,再加上許多歌手多年未辦演唱會,因此將演出規劃得更精緻,整體演唱會票價比疫情前貴一成。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巴德(Klaus Baader)表示,所有演唱會相關商品的價格都飛漲,場館內的可樂、熱狗等食物漲幅尤其可觀。通膨飆,碧昂絲害的。除此之外,全球巡演也同時造成潛在旅費和住宿費變更高昂,像是碧昂絲(Beyonce)2023年巡迴到斯德哥爾摩時,大幅推動瑞典首都的遊客人數成長,碧昂絲的歌迷湧入瑞典,加上當地貨幣較弱、票價較低有關,需求隨後推動機票和飯店價格飆升。為什麼演唱會的威力這麼大?一大因素是疫情期間缺乏這類音樂活動,現在各地解封、社交安全距離成為過去式,人們更加重視體驗,而且偶像的演唱會被粉絲認為完全無可取代的商品,因此願意花高價觀看喜歡的明星現場演出,根據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卡尼(Melissa Kearney)表示,「這場疫情改變人們思考,什麼對他們真的很重要、什麼會讓他們快樂」。碧昂絲、泰勒絲巡演夯,專家:加劇通膨推手。(圖/翻攝自推特)
拚全球最大IPO! 軟銀邀28券商參與安謀21日在美上市「估值上看700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近期從旗下願景基金一號(Vision Fund 1)手中買入了25%的安謀(ARM)股份,在這筆交易中對ARM的估值約為640億美元。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ARM已聘請約28家券商銀行參與交易,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和瑞穗金融等,將擔任主要承銷商。ARM股權從願景基金轉移到軟銀,表明軟銀希望通過ARM的IPO來實現,甚至是超過640億美元的估值。報導指出,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和瑞穗金融集團四大銀行,預計將擔任本次交易的主要承銷商,並有十家二級承銷商,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德銀等金融集團。消息人士透露,第三級承銷商有14家券商銀行,包括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大和證券集團本社(Daiwa securities group Inc.)、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 SpA)和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總計多達28家券商銀行參與交易。英國半導體公司ARM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晶片架構設計公司,它設計的晶片架構用於輝達、高通、AMD、蘋果、三星等企業,如蘋果iPhone的A系列晶片。軟銀於2016年以約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M,然後軟銀以80億美元的價格將後者25%的股份出售給了願景基金。願景基金主要是中東投資者組成,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阿布達比穆巴達拉投資發展公司。在1000億美元規模的願景基金中,軟銀只投資了約280億美元。因此,本次軟銀從願景基金處購買ARM股份,實際上是從中東投資者手中買回股份。在經過本次ARM股份購買,願景基金的ARM持倉獲得了大約翻倍的戰績。這對於該基金來說是一次罕見的勝利,此前該基金未能達到預想的期望。預計最快下周一(21日)公開ARM的在美股那斯達克上市的IPO計劃,本次IPO有可能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期望籌集80至100億美元,目標估值上看700億美元,以提振軟銀營運困境。
外資熱錢流入台股!上半年買超逾3740億 業者:台灣成AI贏家
受到人工智慧(AI)、晶圓代工類股飛漲等利好因素,外資紛紛湧入台灣股市,今年上半年外資大舉搶進台股,買超逾3740億,創多年來最大量。外媒報導,今年上半年(1~6月),外資買超台股金額多達120億美元(逾台幣3740億元),為2008年上半年以來新高。據路透社報導,台灣經濟放緩,中國軍方一再展現武力,俄烏戰爭凸顯台海緊張局勢,不過,因人工智能和晶片製造股價飆升,外資暫時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擱置,外資匯入台灣的規模創多年來最大。若以美元計價,台灣加權指數年初迄今已跳漲20%,表現居亞洲股市之冠。Union Bancaire Privee亞洲資深經濟學家Carlos Casanova表示,「這是一種戰略性交易,主要是在科技業價值觸頂前的短期投資。」並指出,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對這些投資人來說關係較不大;另一名資深基金管理人透露,台灣長期與台海緊張關係共存,其AI供應鏈對外資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相信這些資金將在今年一整年持續強勁流入。法國興業銀行亞洲證券策略長Frank Benzimra則表示,就半導體行業而言,未來將出現轉折,而亞洲最顯而易見的贏家是台灣,未來也可能維持此情景。「對多數投資者來說,台灣市場從應用到零組件均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日央行又有動作 受升息壓力日圓年底前恐飆升15%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及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日前表示,有跡象顯示日本央行將於6月的會議上,調高基準債券殖利率上限,預期日圓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飆升,今年底前有機會升值約15%。根據彭博報導,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柯爾伯(Olivier Korber)一份文件中指出,日本4月核心通膨率創40年來新高,年增4.1%。尤其,日本是少數採用殖利率曲線控制的國家,去年也突然調高曲線控制區間至0.5%。可見物價上漲給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帶來升息壓力。柯爾伯預計,日本央行在下個月16日召開的利率決議上,將日本10年期國債利率曲線控制區間上調50個基點至1%,可能會將美元兌日圓從目前約139附近跌至130,幅度約7%左右。柯爾伯表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稱信貸緊縮代表利率不需要升太高,緩和聯準會鷹派發言,也暗示美元可能很快會失去動力。柯爾伯強調,日圓走強的短期風險增加,未來幾周可能升至130。值得一提的是,植田和男近日暗示,通膨增速未改變日本央行的觀點,並稱倉促改變政策的成本非常高。瑞銀全球財富管理也表達同樣看法,認為未來幾個月日圓兌美元匯率將飆升,有策略分析師在上周五(26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到年底,日圓兌美元匯率將升至122,比當前水平高約 15%。並表示,儘管美元近期可能進一步上漲,但日圓兌美元近期走勢將出現逆轉,「我們維持對美元最不喜歡的評級和對日圓最喜歡的看法。」
涉4.6兆歐洲最大騙稅案!法國突襲5家銀行展開搜查
包括法國巴黎銀行、匯豐銀行等5家大型國際知名銀行,疑似涉嫌一起金額高達1400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6000億元)的稅務詐欺案,法國當局周二(28日)針對5家涉案銀行發動搜索調查。綜合《法蘭西24》、《德國之聲》報導,法國金融檢察官辦公室發出一份聲明表示,周二(28日)已出動6名德國檢察官與150名法國檢調人員,於巴黎市區和近郊的金融區拉第凡斯(La Defense)展開搜查行動,原因是5家大型銀行涉嫌嚴重洗錢、逃稅,以及俗稱「Cum-Cum」股利交易的稅務欺詐。事實上,金融術語中所謂的「Cum-Cum」是指同時進行出售和再次收購的做法,利用國內投資者和國外投資者的「征稅差異」達到避稅目的。當局透露,包括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與旗下子公司埃克桑(Exane)、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及英國銀行業巨擘匯豐(HSBC)等均遭到調查。報導指出,該起名為「CumEx檔案」(CumEx-Files)的稅務詐欺,於2018年被媒體披露,涉案金額高達1400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6000億元),寫下歐洲史上最大規模的騙稅詐欺案。
「瑞士信貸」股價暴跌逾24%! 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歐美銀行業
美國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lvergate Bank、Signature Bank,以及全美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接連倒閉後,瑞士信貸銀行(CreditSuisse)的股票也在15日因大股東沙烏地國家銀行(SaudiNational Bank)宣稱不再挹注更多資金,而引起市場恐慌遭到大量拋售,終場股價暴跌24.24%,收在1.697瑞士法郎。對此,瑞士央行也表示,將在必要時為瑞信提供金融支持。綜合ABC News、CNN Business、CNBC的報導,雖然聯準會、美國財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Deposit Insurance Corp.)早在12日晚間就公布了對銀行的緊急援助措施,並表示在矽谷銀行和Signature Bank倒閉後,儲戶將得到全額補償,以此重振市場對金融體系的信心。然而,恐慌情緒已在歐美銀行業蔓延開來。瑞士第2大銀行瑞信的大股東沙烏地國家銀行董事長庫達利(Ammar Al Khudairy)在15日稍早表示,「我們目前對瑞信的持股比率為9.8%,如果拉升至超過10%,就必需面對各種新的法規限制。因此我們絕對不會再向瑞信提供更多財務援助。」消息一出引發市場恐慌,導致瑞信15日盤中股價一度暴跌逾30%,來到每股1.55瑞士法郎,創下歷史新低。此前美國在一週內已有3間銀行接連倒閉,堪稱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銀行倒閉事件,外界擔憂恐引發連鎖反應。對此,瑞士央行瑞士國家銀行(SNB)以及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關FINMA也在15日緊急召開會議並發表聯合聲明指出:「瑞信當前的資本率與流動性狀況仍符合FINMA要求,如有必要,瑞士央行將向瑞信提供額外流動性。」聲明還強調:「沒有跡象表明,過去一週美國銀行業的震盪將會對瑞士的銀行體系構成直接風險。」報導稱,瑞信曾經是華爾街大戶,但這家銀行的信用違約交換(CreditDefault Swap,CDS)價格突然在去年飆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水準,更傳出面臨上千億台幣的資金缺口,最終不得已在去年年底裁員全球部門9000人,以挽回市場信心。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的銀行股也在15日紛紛下挫。法國最大的兩家國際銀行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股價暴跌逾10%;德國第1大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股價則下跌8%。此外,西班牙薩瓦德爾銀行(Banco Sabadell)以及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也成為重災區。美國方面,花旗銀行(Citigroup)15日早盤跌幅近5%,摩根大通(J.P.Morgan)和富國銀行(Wells Fargo)也下挫近4%。銀行股災情衝擊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平均下跌超過500點,跌幅為1.3%;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下跌約1.5%。對此,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當局正在「密切關注」圍繞在瑞士信貸的問題,並且與全球財政官員保持聯繫。
存股族怕怕!6公股銀歐洲聯貸曝險逾45億 臺銀:已債務協商「繳息正常」
6家公股銀行含臺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海外子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及兆豐銀行參與法國療養集團Orpea S.A.歷次之授信案,總授信曝險金額為1.42億歐元,折合新臺幣45.45億元。此財務是否會影響存股族擔心的股利配發率,還須待觀察。臺灣銀行今天(6日)晚間主動發新聞稿說明,法國療養集團Orpea S.A.遭逢歐洲通膨及升息等不利因素,致資產處分不易,流動性出現缺口,已向法院申請同意啟動債務協商程序,並於2022年11月15日召開第一次債務協商會議,提出集團未來重整方向,目前繳息仍屬正常,借款人持續營運。依借款人公告之總金融負債餘額為94.47億歐元,6家公股銀行合計參貸金額為1.42億歐元(占比1.5%)。所參與之授信案係由法國巴黎銀行及興業銀行等歐洲指標性大型銀行主辦,並參考借款人產業地位及財業務狀況擬定授信條件,有意參貸金融同業即依所擬授信條件,評估參貸與否;6家銀行各自於當地市場獲邀,並依各銀行徵授信準則,各自依專業判斷獨立評估參貸。一般國際融資市場,倘借款人具備市場領導地位、財業務狀況平穩,且所營產業展望評估具發展潛力等條件,多能以無擔保方式成功籌集資金。借款人係法國及歐洲第一大私人療養機構,為法國上市公司,其自2002年上市後至2021年,營收逐年成長,歷年經營結果均獲有盈餘,來自營運活動之現金流量亦屬穩定流入,且借款人所營事業具進入門檻,經營需取得各國主管機關之營運許可,加以人口老化趨勢,評估本產業具發展前景,歷次授信案件皆獲主辦行及當地大型金融機構踴躍參與。借款人經營本業多年,台資銀行與借款人往來最早起於2012年,借款人未來重整方向除導入新管理團隊,進行管理革新外,將規劃調整公司資本結構及財務檢測比率,惟尚未公布計畫細節。各銀行將本於職權密切追蹤本案重整進度,積極配合銀行團依法進行債權保全程序,以維護各銀行之債權利益。
12月OPEC+會議、歐盟禁運俄油 油市勢將波動
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其盟國(OPEC+)將在12月4日召開會議,翌日歐盟將對俄羅斯石油實施禁運,預料這些發展都讓油市前景不確定性遽升,勢必使得油價再度面臨新的波動。國際油價周一(28日)重挫。倫敦布蘭特期油盤中曾重挫逾3%到80.61美元,創下今年來低點。美國西德州油價也同步走跌超過3%到73.6美元,為去年12月22日以來最低價位。布蘭特油價在11月交易波動加劇,每日漲跌幅都至少在1%。累計本月迄今,該油價已大跌12%。特別是上周有媒體報導,OPEC+在12月初會議將討論增產,曾令該指標油價交易波動超過5.5美元。不過沙烏地阿拉伯已經否認該報導。興業銀行商品研究部門負責人海格(Michael Haigh)指出,這些事件對油市影響如此重大,恐讓油價波動震盪加劇。伊拉克國家石油營銷商SOMO資深官員莫森(Saadoun Mohsen)上周末曾向媒體表示,OPEC+在下月會議討論產量配額時,將考慮市場情況與均衡問題。他說OPEC+在10月決定11月起每日減產200萬桶,對油市平衡有重要作用。他還預期明年油價每桶最少介於85至95美元之間。此外,歐盟為切斷俄國侵略烏克蘭資金來源,將在OPEC+會議結束後翌日,也就是12月5日,對俄國石油實施禁運,美國與其它盟國也聲稱將禁止對俄國提供船運、保險等服務,除非俄國油價低於規定水平。目前七大工業國(G7)正在針對俄國石油價格上限進行協商。不過分析師悲觀表示,G7現今所討論的65到70美元上限,對俄國恐將無關痛癢,因為這仍高出該國主要烏拉爾原油(Urals Crude)的交易價格。俄國先前也表態,一旦歐盟實施禁油令,將切斷參與國家的油氣供應。儘管如此,俄國尋求買主已經日趨困難。全球對石油需求轉弱,加上航運與保險業者也將加入制裁行列,迫使俄國需降低油價來吸引亞洲買主。
馬斯克入主Twitter擬推私有化 標普500指數剔除推特
世界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於27日(當地時間)以440億美元完成收購網路通訊平台推特公司的交易。馬斯克入主推特的第一步,就是開除推特的4名最高階主管。由於對馬斯克私有化推特的疑慮,美國標普500指數當天就將推特剔除。馬斯克完成推特收購案後,立即解僱了原推特執行長亞格拉沃(Parag Agrawal)、財務長西格爾(Ned Segal)法律事務和政策主管蓋德(Vijaya Gadde)及總法律顧問艾吉特(Sean Edgett)。馬斯克指出,就是這幾名推特高層在垃圾帳號的數量上,誤導了他及推特公司的投資者。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完成收購交易後,亞格拉沃和西格爾等人當時正在推特的舊金山總部,隨後不久就被保全護送出去。馬斯克也需為此支付超過2億美元的資遣費,推特執行長的空缺則由馬斯克本人暫代。馬斯克完成收購交易及上述人事調整後,他28日在推特發的第一則推文是「鳥兒自由了」(the bird is freed)。這是個雙關語,因為推特公司的標誌就是一隻鳥。馬斯克收購推特的440億美元資金來源,包含了個人出資、投資基金和銀行貸款。其中他個人出資就達270多億美元;而有130億美元的資金,則是由銀行貸款支持,包括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和瑞穗金融集團、巴克萊集團及法國興業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剩餘資金來源則來自投資集團和大型私募基金。出資者包含軟體公司甲骨文共同創辦人艾里森(Larry Ellison)、卡達主權財富基金「卡達投資局」(QIA)掌控的卡達控股公司;沙烏地阿拉伯阿瓦里德親王也將手上近3500萬股的推特持股轉讓給馬斯克。The conversation報導稱,馬斯克為了收購推特與私募基金等投資機構合作,而這些私募機構喜歡將公司私有化,然後進行重組,待重組完成再上市。馬斯克預定今年收購完成後將推特私有化下市,最快3年內將推特重新上市。標普500指數28日即將推特剔除,紐交所也將推特暫時停牌。
FED硬起來升息 憂「央行連鎖效應」3大全球影響剉咧等
美國聯準會(FED)在台灣時間6月16日凌晨,宣布升息3碼,升息幅度之高,創近28年最大,其背後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美國5月通膨率竄升8.6%至40年最高。根據財經新聞網站CNBC分析,現在Fed的立場越來越強硬,預料對全球可能會帶來經濟衰退、企業獲利衰退,以及各國央行連鎖反應等憂心。所謂升息,是一種來自中央銀行收緊貨幣的手段,當央行升息,銀行的利率會跟著提高,但這項利率提高是兩面刃,意味著,民眾放在銀行裡的存款利率雖然會提高,但相對的,貸款的利率也會提高,以去抑制投資人,避免去做冒險度更高的投資行為。而《CNBC》在最新的報導中,分析美國這項升息背後打的算盤,是要抑制通膨力度,由於美國央行被視為是世界的中央銀行,此舉被外界預測,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產生衰退。外界普遍認為,從現在到2023年初,美國聯準會(Fed)可能持續會有升息政策,這將會抑制全球進口需求,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問題,不容小覷。另外在美國宣布升息之前,歐洲央行上周已證實,可能會在7月將主要利率上調1碼,現在Fed態度轉為激進,可能會為歐洲央行、瑞士央行和英國央行等機構,再增加收緊貨幣政策的空間,如此才足以支撐本國貨幣。美國強硬升息,除了影響全球經濟,法國興業銀行新興市場和信貸研究主管Guy Stear更示警,投資人接下來要警戒的,是即將到來的「獲利衰退」。Stear更說,受到烏克蘭戰爭和地緣政治分歧,為供應鏈和成本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現在升息力道再加上去,也大幅提高升息對企業與投資人的威脅。
歷經2021年監管重拳打壓 市場看好中國網路產業谷底翻身
2021年大陸高壓監管網路企業重點事件。(圖/楊日興製表)論及2021年最悲慘的產業,莫過於官方高壓監管下充滿動盪的大陸網路科技產業,天價罰款一筆接一筆、業務禁令一道接一道,使近年如日中天的網路巨人們市值大幅縮水,必須在陰影下低調過活。不過進入2022年,市場看好這些網路企業最黑暗的時刻已過,將從谷底反彈迎來生機。股市上已經反映出相關跡象,進入2022年來,大陸網路巨頭們的股價已開始擺脫2021年底的低迷,在1月12日多檔在美網路中概股升至年內高點,甚至突破2021年12月的低迷價位,阿里巴巴ADS回升近140美元,創2021年11月23日以來的新高。百度ADS同樣自11月18日跌破160美元價位以後,在1月12日終於再次回升逾160美元。法國興業銀行日前分析,大陸在2021年嚴厲的整頓監管方針使網路平台、遊戲、教育科技等產業受到挫折,儘管當前大陸的監管動作尚未結束、可能還有進一步升級,網路科技企業們的業績成長也確實繼續受到政策的長期影響,但諸多現象已顯示,網路企業們最糟糕的監管風暴已經過去。法國興業銀行指出,預計在2022年,大陸會進入包括反壟斷等諸多新法新規的整理時段,這些新法律與規則需要進一步制度化及實施觀察,相信在這個時段中,對於企業的負面意外會減少許多,產業總體遭遇到的不確定因素也會大幅減少。大陸這波網路產業監管始於2020年底,從喊停螞蟻集團上市後開始,一路從金融科技、電商、遊戲娛樂、教育等相關產業展開監管動作,其中名列大陸市值前三大網路企業的阿里巴巴以及美團,總計被罰超過人民幣(下同)216億元的罰款,另外一家網路巨擘騰訊的主要業務遊戲和音樂,在過去一年也連番受到政策衝擊。資本市場上的相關企業同樣膽戰心驚,大陸前三大獨角獸之二同樣都受到監管衝擊,一是螞蟻集團上市觸礁,二是滴滴在2021年中旬赴美上市,惹怒大陸官方,直接祭出諸多新規嚴禁掌握數據的陸企赴美IPO,另外一家獨角獸字節跳動也因此遲遲沒有推進上市,至今業務已有萎縮,錯過了估值最好的時機。中美之間的較勁也波及大陸網企,美國在2021年底頒布「外國公司問責法」實施細則,讓中概股前景蒙塵,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在2021年大幅下滑43%,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但在上述最嚴苛的監管措施都出籠後,市場預期,疫情等因素下欲恢復產業生機的大陸可能選擇在下完馬威後,於2022年給予這些網企稍微寬鬆的環境發展業務,雖然這些網路巨人們短期難以恢復過往榮光,不過至少勒在脖子上的韁繩已鬆,有望恢復動能繼續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