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電廠
」 停電 台電 興達電廠 王美花 高雄全台大停電影響549萬戶 前興達電廠長等4人懲戒出爐
2022年3月3日興達電廠大修測試,未依標準作業程序撤卡,投入隔離開關,發生閃絡接地故障,造成電力系統分裂,影響549萬餘戶,懲戒法院將時任廠長歐皖麟、電氣組經理吳俊德、變電一課課長簡明峯及值班主任李威廷,各判決減少退休金20%,12%及20%,李判休職2年。可上訴。台電公司興達電廠二號機在2022年初大修期間,但電氣組2022年3月3日進行隔離開關測試前,誤認斷路器之絕緣氣體已回充,且值班人員明知其沒有副卡,仍同意「以簽名方式暫時徹卡」,導致投入後發生閃絡接地故障,造成電力系統分裂,全台約549萬餘戶停電。懲戒法院認為,興達電廠廠內違規暫銷卡之作法,歐皖麟、吳俊德及簡明峯均疏未予以導正,致進行DS3541隔離開關(下稱DS3541)帶電動作測試(下稱系爭測試)未依規定銷卡,造成303停電事故,均應負督導不周之責。吳俊德、簡明峯對於田佳榮執行系爭測試,未確實巡視現場,以確認CB3540斷路器(下稱CB3540)內絕緣氣體SF6(下稱SF6)之壓力區間值,均應負督導不周之責;)簡明峯複核及吳俊德決行田佳榮所提出之「興達發電廠設備維護檢修、試驗工作聯絡書」時,審核不切實,疏未注意田佳榮未依規定檢附CB3540之「SF6氣體壓力區間圖」,執行職務均有違失。李威廷沒有將懸掛在CB3540之副卡取回,並於系爭測試前未會同巡視CB3540內SF6區間壓力值的情況下,便宜行事以電話聯絡之暫銷卡方式取代,執行職務有違失。懲戒法院審酌歐皖麟、吳俊德及簡明峯均已退休,各判決減少退休金20%,12%及20%,李威廷判決休職,期間2年。可上訴。
為有效減煤降汙…台電「購煤預算遭刪」 中火明年減煤100萬噸
台電台中火力發電廠引發的空汙問題備受關注,為有效減煤降汙,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出減列台中火力發電廠購煤預算60億元,並要求明年中火減煤量達100萬噸。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則表示,台電已有減煤300萬噸計畫,希望不要再減列購煤預算。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9日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經濟部附屬單位預算營業部分,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右)、總經理王耀庭(左)列席。(圖/中國時報記者黃世麒攝)楊瓊瓔表示,政府過去曾經承諾台中火力發電廠增設1座燃氣機組、就拆除1座燃煤機組,但中火二期跳票;目前中火每年燒煤量1260萬噸,政府竟說要2031年才能承諾減煤數字。人民的健康不容被犧牲,政府既然宣誓要減碳,就應針對能減多少煤、從哪裡減都講清楚,而非試圖以各種數字混淆大眾。楊瓊瓔譴責執政者對能源政策問題的模糊態度,她說,連民進黨的委員都提出高雄電廠要減煤的決議,相信減煤是全民共識,呼籲執政黨面對長期能源政策錯誤的真相,應積極思考乾淨便宜核電選項的可能,而非一昧把民眾推入「火力發電」的健康火坑,要求政府對電力發展與能源配比提出進度及報告。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出減列台中火力發電廠購煤預算60億元,並要求明年中火減煤量達100萬噸。(圖/楊瓊瓔提供)她並說,台電所說的減煤300萬噸,事實上指的是高雄興達電廠燃煤機組轉燃氣,是原本就有的既定計畫,大家無法接受。經現場委員討論後,楊瓊瓔的說法獲得支持,朝野協商後除減列60億元台電購煤預算,也作成決議「要求114年度中火減煤100萬噸」。
神山痛腳3/五座2奈米晶圓廠落腳高雄 陳其邁拼「第二矽盾」喊發電量夠台積電用
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董座魏哲家17日一句「客戶對2奈米需求相當強勁」,甚至「作夢都沒想到」,證實了爆發性需求。目前,台積電規劃增蓋七座2奈米晶圓廠,四座在竹科寶山、三座在高雄楠梓。早在法說會前,高雄市長陳其邁8日即證實,已接獲台積電通知將擴建P4和P5廠,將啟動環評程序。高雄儼然成了台積電2奈米重鎮,然而對台積電最大痛腳「綠電」,高雄準備好了嗎?「高雄本來就是重工業區,水跟電都是不能缺的。」陳其邁今年初曾公開表示,「高雄自身一年的發電量高達500億度,但實際用量不到400億度,發電量比用電量還多,不僅供給台積電足夠,還可以南電北送。」依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年6月發聲明表示,即將在2025年第一季及第三季營運的P1及P2,加上今年9月開始建廠的P3,台積電高雄3座廠區開發面積達47.05公頃,總用電量約達55億度,約佔2023年高雄市總用電量294.81億度的18%。也就是說,高雄總發電量夠台積電三座廠使用。不過,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組織的半導體公司,為加速達到RE100,台積電預定2030年走到RE60,依環團估計,高雄三座廠總用電約55億度。也就是說,若要達成RE60目標,綠電需求將達33億度。地球公民基金會曝台積電廠區占高雄近2成用電。(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面對台積電的綠電需求,高雄市府做了哪些準備?高雄市府回應CTWANT記者,2020年成立跨局處「綠電推動專案小組」,推動光電屋頂、漁電共生專區及節能低碳行動等五大任務,推動「6年1.25GW計畫(2021~2026)」,至2023年累計設置容量共920.44MW,超越原定目標備案容量650MW達1.4倍。「高雄全年日照充足,再生能源發展以推動太陽光電為主。」該經發局回應,「高雄市有許多大型工廠,經評估建物可行後,紛紛於工廠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目前高雄市太陽光電設施中工廠屋頂就佔了50%,其次是校園及公有房舍屋頂分別佔12%、10%。」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依地球公民基金會估算,台積電3座廠區全部建成後的用電量加種後已達55億度,至少要安裝4.4GW的太陽光電設施,這相當於鋪設台南七股區約40%的土地或4400座世運主場館的屋頂型光電設施。據此,CTWANT記者採訪高雄市經發局,對方透露,截至2024年3月,台積電已簽署約2.9GW的再生能源合約,這些合約涵蓋了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太陽能及小水力發電等。「除使用再生能源,進駐廠商亦努力進行節電,如使用高能效設備,導入新世代機台、燈具等、智慧節能系統等」,高雄經發局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積電高雄廠營運前已規劃於辦公棟屋頂設置太陽能板,裝設面積約2500平方公尺。台電公司「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大林電廠將直供楠梓產業園區(圖/台電提供)為避免跳電、斷電的風險,高雄經發局透露,台電公司有包含「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興達電廠直供南科及橋科,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變電所屋內化」的規劃,就是保護設備安全,防止外力及極端氣候干擾影響等。此外,台電還計畫2023年至2027年期間投入30億元進行高雄地區配電系統升級計畫,在配電系統改善、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配電線路設備汰換以及預防改善措施等四個方面,全面提升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並為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隨著台積電高雄三座2奈米廠2025年起進入量產,隔年要拚RE60,接著還要擴建2座2奈米廠,目前綠電發展進程又卡關,風電遇上國產化鬆綁的大逆風,太陽光電廠苦無土地開發大案廠等,高雄能否成為第二矽盾,端視產官學界如何為綠電卡關解套。
2028年完成三大目標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台灣未來電力考驗在「電網建設」
昨天到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報告供電挑戰,台電董事長曾文生(9)日更進一步表示,台灣未來電力考驗在「電網建設」,台電將支持高科技業投資設廠,到支持電廠開發的縣市去。對於總統賴清德要求,「強化電網韌性計畫」10年期程能提早4年,在2028年完成關鍵與民生工程。曾文生表示,會朝「降低設備故障率」、「加速負電時效」、「限縮事故範圍」三大目標,在2028年完成。這包括隔離艙把事故範圍縮小、電驛持續汰換、風控管理,配電饋線自動化導入EMS能源管理系統等。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天表示,台灣未來電力考驗在「電網建設」,台電將支持高科技業投資設廠,到支持電廠開發的縣市去。圖為曾先前出席公開活動情況。(圖/台電提供)許多變電站問題在於關鍵土地取得與拿施工許可兩項,有些像是北市玉成變電所都已有土地,但許可仍拿不到,曾認為,這不只台北市,都會區都有這種問題。雖可用臨時變電站,有機會2028年底做完, 但正式的整棟變電站沒那麼快(蓋好),至於電廠直供園區則無法在之前做到。電網強韌計畫規劃四大電廠直供園區,把輸電幹線空間留給民生部分,曾文生表示,「台中電廠到中科」與「興達電廠到南科」這2個,會努力在2032年的10年內完成,主要是線路較短,中間路權取得也較順利。但「大潭電廠直供桃園工業區」與「通霄電廠到竹科(寶山)」,則是涉及土地取得、纜線鋪設,完工時程變數較大。他強調,台灣未來電力考驗,很大題目是「電網建設」。 像美國AI資料中心, 都找電廠旁邊設,就是電網沒辦法送那麼大的量。台電去年用電計畫已對IDC(資料中心)做管制,桃園以北5000瓩以上不核供,要引導往中南部走,因為中電北送潮流到桃園就是一個瓶頸。曾文生聲明,負載應跟電源匹配,不然增加建電網負擔。台電的原則就是就近供電,未來會「支持高科技產業,到支援電源端開發的縣市發展」。台電預測AI資料中心加上半導體投資,兩者到2028年當年增加110萬瓩最高,之後還不確定。曾文生說,這主要來自生產端帶動,把伺服器、COWOS先進封裝,半導體產業布局、科學園區規劃都算進去用電內。這就是他提到2024年到2027年這三年供電壓力最大原因,屆時夜間備用容量率大約是7%至8%。夜尖峰用電3小時,雖仍可維持300萬瓩以上,但只要兩部機組故障就有明顯壓力。所以他指出,會需要除役機組轉為緊急備用的可即時補充供電。曾文生說明,從2025到2028年,緊急備用機組有228萬瓩到336萬瓩,包含大林5號、興達舊燃煤機組等,今年底停機的協和燃油3、 4號等。雖然備用機組動用沒相關規定,但他也謹慎說,沒必要不會啟動。
經長:全球再生能源衝刺氫氣 中日德三國搶製造設備主導權
氫氣作為新一代能源而備受關注,儘管需求尚未爆發,但國際競爭已開始。經濟部長王美花5日表示,今年除了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也將氫能與地熱列為新能源開發的兩大重點,先前也曾表示,氫能是台灣非常希望和日本合作的領域;日媒報導,目前在不使用化石燃料的「綠氫」所需要的設備,包括中國、德國都積極投資研發,日本企業正在搶爭話語權「氫能是最近每個國家交流時都會提到的項目,」王美花在年終記者會上表示,氫能將由國營企業帶頭做,在發電、工業、運輸推動氫能示範。台電也將以5%混氫發電,用於興達電廠發電驗證,中鋼會以長時間運轉驗證鋼化聯產。研究單位也將會開發「去碳燃氫」技術給商用機組供料試驗,持續研究再生能源產氫;中油今年也會逐步設置加氫站作為商業營運示範,在南部縣市開始試行氫能巴士,接下來評估液氫接收站。國發會日前也指出,氫能部份導入混/專燒發電技術,布局國際氫能進口料源,發展自產技術,穩定氫氣來源,外商西門子、三菱重工都和台灣簽署示範混燒技術,2025年進行第一批混氫發電示範。然而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佈2023年全球氫能源市場報告,提到中國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氫需求國。目前以利用化石燃料製氫為主,關於製造氫的電解槽,預測中國的裝機容量到2023年底將佔全球的5成,若取得進展,在利用可再生能源製造的「綠氫」領域也可能掌握主導權,不能小覷。《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德國提出到2030年裝機量至少達到1000萬千瓦的目標,日本政府也制定到2030年使日本相關企業的水電解設備裝機量達到1500萬千瓦的目標,力爭搶佔10%左右的全球市佔率。像是德國西門子能源於2023年11月與法國大型燃氣公司液化空氣集團(Air Liquide)共同出資,在柏林啟動製造設備工廠,到2025年將把産能擴大到300萬千瓦。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企業、中國隆基綠能科技預計2025年將製氫設備的産能由現在的250萬千瓦提高至500萬到1000萬千瓦,2023年10月該公司還宣佈將在美國建設工廠。日本化學材料企業旭化成(Asahi KASEI)和東麗(TORAY)分別以2025年為目標,打算將製氫設備的産能擴大至約兩倍。但最大的問題是成本。美國調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報告顯示,中國製造設備的引進成本,比歐洲同行便宜7成左右,行業人士表示,日本企業的技術實力具有優勢,問題是能否在量產後降低成本。
4年砸766億改善空汙 環團批「減量目標過於保守落後」
環境部24日提出第二期空氣汙染防制方案,並加強管理重要汙染源,從高處遠眺台北市區,遠方籠罩在一片茫霧中。(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為改善空汙,行政院近日核定「第二期空氣汙染防制方案」,包括環境部等9部會及國營事業將在4年內投入766億,目標在2027年全國PM2.5可達每立方公尺13微克、中南部區域每立方公尺15微克,臭氧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較2019年改善80%等目標。但環團指出,WHO(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即提出PM2.5應小於每立方公尺5微克,政府核定的減量目標過於保守、落後,且北、中南部目標不同,中南部民眾情何以堪。根據環境部空汙報告指出,2022年全國細懸浮微粒手動測站年平均濃度為每立方公尺12.4微克,各汙染物的全國年平均濃度亦均符合空氣品質標準,持續改善中,僅有臭氧不降反升。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表示,第二期的改善重點為PM2.5及臭氧,前者的問題集中在中南部、11月至4月等,後者挑戰為氣候暖化、背景濃度上升抵銷改善作為等,中央政府未來4年將編列116億元預算、國營事業650億元預算協助改善。張順欽指出,將透過盤點可行前瞻技術,推動與產業減量協談,強化定期檢查及認證管理、鼓勵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港區防制、營建工程、農業露天燃燒、河川揚塵及民俗活動會透過各部會專案管理,同時加強台中電廠、中龍鋼鐵、興達電廠、中鋼公司及中油公司減量,並強化空氣品質不良季節應變能力。二期方案的目標為全國平均達到每立方公尺13微克,中南部每立方公尺達15微克,但更希望各測站都能達到13微克的目標。「目標太保守及落後」,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說,全國的13微克目標過於保守,而每立方公尺15微克是2012年訂定的空氣品質標準,但中南部卻要在2027年才能達到,更是落後,此外臭氧前驅物的VOCs減量目標過於保守,鋼鐵業等高汙染行業標準也太寬鬆,應加大步伐及力道。台灣健康空氣行動盟召集人葉光芃則批評,WHO(世界衛生組織)於2021年提出PM2.5應小於每立方公尺5微克,現在還用這樣的標準就是在危害人民健康,且去年空氣品質較前年惡化,改善就說是環境部的努力,空品不佳就說是天氣的影響,令人看不下去。至於外界關切的空汙費,張順欽也說,將針對固定汙染源季節性費率增加有害物種,調整減免額度、增列減免項目;移動汙染源則擬提供汙染較低的燃料浮動式調整費率,營建工程類則會提供自主減量減免。
與國際接軌!台電、歐洲商會共同發表「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
台電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ECCT)5日共同發表「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Paving the Way to Net Zero Power Report)」,內容涵蓋碳中和策略、氫能發展與混燒技術,以及電動車等綠能議題,透過台電與歐洲商會部分成員如駐台辦事處及其企業會員共20個機構集思廣益,彙整取材自法、德、荷、日、美等超過10國的經驗,並依政策脈絡、供給面、電網面與需求面提出能源發展政策觀點與因應解方,是業界最佳淨零實務指引。「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發布會5日於台北君悅酒店舉行,由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及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將報告書共同呈遞給經濟部代表次長曾文生,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法國在台協會、芬蘭辦事處代表與約50位歐洲企業代表等各界貴賓也出席見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5日受邀出席「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發布會,見證台電與歐洲商會共同探討淨零轉型方向與邁向電力淨零路徑的努力成果(圖/台電提供)。台電表示,隨著各部門電氣化需求陸續成長,電業成為國家達成淨零的關鍵角色,為與國際接軌共同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台電專屬研發單位「綜合研究所」與歐洲商會轄下組織「低碳倡議行動(Low Carbon Initiative, LCI)」於2021至2022年間共同舉辦10場交流研討會,主題涵蓋碳中和策略、氫能、電動車、太陽能板及風機葉片回收、儲能等全球淨零趨勢及技術應用議題,累積逾1300人次交流討論,如今將研討會精華內容集結成冊,展示雙方探討淨零轉型方向與邁向電力淨零路徑的努力成果。台電也說明,報告書除了包含台電與歐商會員在各項領域的初步研討成果,也透過工作坊的形式,邀集如台灣德國萊因、施耐德電機、沃旭能源等眾多業界代表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例如在「碳中和策略方向及路徑規劃」主題,談到歐洲各國與日本在減碳技術、再生能源、氫、氨能、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發展策略,並討論擴大國際合作交流以加速達成減碳目標;報告書也針對氫能發展多有討論,包括探討氫能於國際上的實務應用,以及氫氨混燒的實例與技術可行性。台電指出,透過了解國際最新發展動態和產業現況,台電致力將各國經驗轉化為業務推動能量,並進一步發展新能源應用,如今年2月選定高雄興達電廠為混氫發電示範基地,並於11月與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中央研究院共同發布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研究成果,由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予以肯定。面對淨零轉型挑戰,台電依據經濟部「先低碳,後零碳」的策略架構,以「風、光、熱、海、氫、儲、匯」作為淨零轉型關鍵技術,並從供給面、電網面與需求面,分階段規劃推動電力淨零排放。台電表示,後續將規劃致贈報告書給國內外產官學研界各機構,及歐盟各會員國,未來也將透過綜研所與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的各國會員展開進一步合作,針對電網安全、輸配電技術、智慧化資產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除了電力淨零,亦發展最佳減碳途徑,落實2050淨零排放能源轉型目標。台電廣告
天然氣低碳技術大突破! 中研院推「去碳燃氫」已能用於發電
國產淨零技術新突破!台灣電力公司與中央研究院14日共同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讓天然氣裂解製氫燃燒發電技術跨出實驗室,成功串接到小型商用發電機組,先在台電的高雄興達電廠做示範點,將裂解出來的無碳氫,混入天然氣中,大約可以節省5%的天然氣,除了可以零排碳,過程中取出超高純度的碳還可以再賣給民間廠商,成為有價值的化工原料。「能源轉型是一棒接一棒,能源科技的創新,將是台灣邁向淨零的關鍵。」總統蔡英文14日親自出席且全場聆聽技術發布會,可見其重視程度。蔡英文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共識,政府已宣布在2030年前,將投入9千億元來推動12項關鍵戰略,今年3月也提出「淨零科技方案」,每年至少投入150億元,加速淨零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國際上現有的技術還無法淨零,所以要找到適合台灣的新技術,而「淨零五支箭」就包括「去碳燃氫」,台灣一年有近3億噸的碳排,其中有50%來自發電,所以先選擇發電量最大的天然氣來減碳。過去做法大多是甲烷裂解出氫,過程中還是會排出二氧化碳,國際做法是進行碳捕捉和碳封存,但這次中研院的技術,是將天然氣高溫裂解後,用自己獨特的技術,產生出氫氣和固態碳分離,所以不會以氣體的碳方式排出,而是形成純度相當高的固態碳,這個技術除了能在台電的天然氣機組旁直接設置機器投入發電,省去運送和儲存氫氣的成本和風險外,未來也能與民間廠商合作。這次的去碳燃氫技術是中研院研發,整合進台電引進的國內第1套65kW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今年9月成功以混氫10%比例運轉發電,而高雄興達電廠為混氫發電示範點,會先以5%氫氣比例取代天然氣,預計今年12月開始混燒,預計一年可減少7千噸碳排。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表示,目前還沒有做到大型機器,是因為包括西門子、奇異、三菱等發電機組廠商都還在開發混燒氫氣機組,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所以也希望可以藉此讓各種新創企業一起來參與,打造出各種可能性。而這次由興達電廠示範後,未來也可以利用既有的機組做調整,所以台電近期買的新機組,供應商設計時就已經預留空間,未來能轉換成燃氫的準備。
再生能源風光上場 優化空污季電力調度
有關秋冬空污季的供電狀況,台電表示,空污季將優先使用燃氣取代燃煤以改善空品,除透過「以氣代煤」調度策略外,綠能也已成為擴大減煤的重要助力,包括近期風力發電屢創新高,結合太陽光電出力甚至一度高達800萬瓩以上。再生能源不僅成為供電要角,也可以提升電力調度「板凳深度」,替補其他傳統機組上場、讓歲修規劃更有餘裕,甚至可將部分機組提前至9月進行歲修,讓整體機組調度可具靈活彈性,也讓燃煤與燃氣機組可以減少發電,進一步降低排放。台電指出,空污季(10月至隔年3月)燃煤機組本就會停機降載,過往興達電廠四部燃煤機組更是最少停兩部。隨燃煤1、2號機組操作許可證屆期並陸續除役,空污季將依照短期空品動態及供電情況,調整機組停機降載,為改善南部地區空品貢獻心力;既有燃煤1、2號機則將轉為備而不用,善用燃煤備用存量比較高的特性,以備不時之需。台電進一步指出,空污季的調度策略將優先以「以氣代煤」兼顧穩供與環保,包括大潭8號機已於9月初達滿載發電,在更換濾網及設備校調停機後,10月起機組已經併網調度,目前已可進行滿載發電,後續將優先在夜尖峰時段進行高載測試,並配合風力發電狀況適時降載停機以檢查調整,預期可成為秋冬空污季一大穩定電力。台電說明,近期風力發電效果佳,多數時間維持170萬瓩以上出力,超過3部興達燃煤機組(55萬瓩)滿載發電,甚至連續兩日飆出超過190萬瓩的好成績,最高紀錄於昨(2)日16時50分達到192萬瓩,中午時段風光發電量合計一度可達到800萬瓩以上,風光滲透率突破二成。此外,近期水情好轉,德基水庫、日月潭水庫目前蓄水量皆達九成五左右。在新的調度模式下,抽蓄水力機組集中用於夜尖峰時段,透過抽蓄水力儲能機制,妥善利用再生能源及克服間歇特性,成為穩定供電的重要利器。台電表示,未來隨夏月用電尖峰已過,估計用電負載將隨氣溫逐漸下降,台電將以「保守的預測、最好的準備」來審慎因應,預估日夜尖峰備轉容量率都有7-10%以上的穩定餘裕。台電廣告
秋冬電力備轉7%吃緊 大潭8被計入備轉率 台電遭疑灌水
沒了核二,高雄興達電廠舊燃煤1號機操作許可證昨又到期,讓今年秋冬空汙季停止運轉機組增至6部,台電預估10月、11月夜間備轉容量率將落到7%至8%,秋冬電力呈現吃緊。另外,測試階段的大潭8號機,被台電計入備轉率中,遭能源團體質疑「灌水」,美化供電數字。每年空汙季,台電承諾興達4部燃煤機停止運轉2部,台中火力電廠(中火)配合3部,總計5部暫停發電降排。但興達燃煤1號許可證9月底到期,因台電原承諾2部不變,如此會有3部機組無法運轉,加上中火,這次秋冬暫停機組將拉升到6部,再少55萬瓩。然而依據台電未來電力供需預測,10月到11月中旬燈號仍是「綠油油」,備轉率全有10%以上。對此氣候先鋒者聯盟質疑,大潭8號機目前仍是測試機組,屬於不穩定狀態,還未竣工查驗根本未拿到電業執照,怎可列入備轉容量率計算中,是美化供電數字。灌水質疑台電解釋,沒有法規說測試機組不能計入備轉率,9月大潭8號曾因更換濾網休息10多天,10月歸來後就會百分百出力發電,會是秋冬空汙季一大穩定電力。另外因今年用電量較往年低,所以早就挪移部分機組到9月歲修,也是因應沒有核二做法。對於官網備轉率綠油油10%以上,台電表示確實主要是反映白天最高尖峰用電,實際夜間估計約剩270萬瓩,換算夜尖峰備轉容量率會在7%到8%之間,11月平均應可8%。如此將亮供電吃緊黃燈,台電直言歲修季加上環保限制,確實會有點吃力,尤其是天氣還熱的「10月上旬」。但配合機組調整、輔助服務,對於秋冬供電過關,公司「審慎但樂觀」。台電昨也發布,隨著入秋吹東北季風,下午5時離岸風電發電達138.3萬瓩新高,可在空汙季減用火力機組時提供後援。
台電興達電廠今動土 「16米氫氣槽車」現場模擬台灣首部混氫發電機組
台電今(18)日上午於興達發電廠舉行「興達混氫5%發電示範計畫動土典禮」,台電燃氣混氫發電示範計畫正式動工,並特別將長達16米的氫氣槽車開到現場,模擬未來混氫示範運作。為邁向「電力淨零」目標,台電近來積極發展新能源應用,繼去(2022)年4月與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發電示範合作備忘錄(MOU),目標於2025年達燃氣混氫5%發電示範,今(18)日舉行計畫動土儀式,為我國淨零排放目標再踏出關鍵一步。台電表示,本次計畫呼應高雄淨零城市願景,選定興達電廠作為混氫發電示範基地,將透過升級改造既有機組,打造國內首部可混燒氫氣的發電機組,預計年底正式投入測試運轉,2024年可望提前達標混氫5%發電示範。台電指出,面對2050淨零排放國際目標,台電除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亦透過新能源應用,讓既有發電機組可兼顧穩定電網與減少碳排。興達電廠既有5部燃氣複循環機組,總裝置容量222.6萬瓩,每年可發超過150億度電。此次混氫發電示範計畫以既有燃氣3號機第3部氣渦輪發電機為主體,與同類機型在歐洲已實際投入混氫發電的原廠西門子能源公司合作,將於今日動土後,進行燃燒器改造,並新建氫氣、天然氣混合設備,打造國內首部可混燒氫氣的發電機組。興達混氫5%發電示範計畫將與原廠西門子能源公司合作,以既有燃氣3號機第3部氣渦輪發電機為主體,進行燃燒器改造,並新建氫氣、天然氣混合設備,同時於3號機廠房外設置氫氣槽車放置區、加氫站與輸送管線。以高壓儲存的氫氣,透過氫氣槽車送入電廠後,先於加氫站將槽車內氫氣減壓,並經由輸送管路運送氣渦輪機房,透過混合設備以5%比例與天然氣(95%)混合後,再送入既有燃氣3號機第3部氣渦輪機組(GT3-3)進行混燒發電。(圖/台電提供)台電表示,氫氣是以高壓氫氣槽車運送至電廠,為確保混燒發電時氫氣輸送穩定,將同時於3號機廠房外設置氫氣槽車放置區、加氫站與輸送管線,預計11月完成改造與新建工程,12月正式邁入氫氣混燒驗證階段,預期2024年可提前達標燃氣混氫5%發電示範,未來更預期可搭配技術發展,逐步提高混燒比例至15%,並評估推展至其他機組及電廠。台電除陸續攜手西門子、三菱等國際大廠推動既有發電機組結合新能源應用的燃氣混氫、燃煤混氨發電示範,台電亦甫於2月與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中央研究院簽署減碳綠能合作備忘錄,將在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等領域密切合作,努力透過多元管道務實朝電力淨零目標邁進。
煤電降低20% 11部燃煤機組2030年退場
日前國發會首揭我國2030年電力配比,綠電要到3成、燃煤反降至2成。對此台電內部已有因應規畫,估計當年燃煤發電需控制在690億度內,至少有麥寮、興達、中火等9部機組除役,如果中火新燃氣機組順利完成,則增加到11部燃煤機組退場,合計容量610萬瓩。不過,民間汽電共生業者燒煤也得轉燒氣,需要政府政策引導配套。我國能源配比是2025年「532」,燃氣發電占比5成、燃煤3成、綠電2成。但日前國發會公布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計畫,預計2030年電力配比調整為「523」,燃氣不變,燃煤下修至2成,反之綠電升為3成。目前燃煤發電占比仍在4成左右,年發電量約1100億度,依據台電估算,2030年用電量會從2022年的2800億度,拉升到3450億度。如果燃煤占比降到2成,年發電量要降到690億度左右,比現行調降不少。如何達到此路徑?台電表示,目前燃煤發電剛好在高峰交叉處,預估2023年後占比才會逐步下來,如果降到2成,確實許多燃煤機組要除役或調整,原本公司就有燃機組退場計畫。從今年起到2030年為止,全國規畫有台塑雲林麥寮電廠3部、台中火力電廠2部、興達電廠4部,總共9部舊燃煤機組要除役,總容量500萬瓩。中火3、4號機則要轉為備用,但如果2部新燃氣機組順利上線,也考慮這兩部提前除役,等於中火退4部,如此就有11部可以退場,共將少610萬瓩容量。這對當年燃煤降到2成絕對有助益,不過台電強調,燃煤發電還包括民間汽電共生廠,許多工廠很高比例使用燃煤鍋爐,如何將其壓低,也是達2成關鍵。台電認為,這部分得由經濟部政策輔導或藉由《汽電共生實施辦法》修正,去引導改用燃氣鍋爐。至於中火5到10號機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前年曾提出「2035中全部除役」主決議。台電說,如果燃煤降到2成仍有問題,也會考慮讓5到10號燃煤機組是否可提前退下來,但前提都是在供電穩定情況下。對於燃煤機組能否如期除役?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強調,這需要各種配套措施,包括再生能源開發要能如期到位、燃氣機組銜接順利等。
為高雄市民健康把關!陳其邁提空污改善策略 黃偵琳:協助推動「淨零」打造永續環境
近日高雄空氣品質狀況不佳,今(13)日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民間團體南部反空污大聯盟舉辦之「2022高雄反空污要健康」的集會活動,宣示未來將以法制、行政組織、科技來加強空污防治,並再次承諾原訂2026年除役的興達電廠,將於2025年提早除役、2024年轉型成備載,不會再發給執照。民主進步黨左營楠梓區市議員候選人黃偵琳表示,今年三月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將影響能源、產業、生活型態,希望年底進入議會為高雄的空氣品質改善與永續發展努力。陳其邁表示,改善空氣品質有外部與內部因素,內部因素將透過法制、行政組織以及科技來加強空污防治。在法制上,「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上會期已送到議會審議,將會是下一屆議會最重要的議案之一;中央的相關立法及地方自治條例的結合,將會是影響2050年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陳其邁補充說明,在行政上,市府已有相關防治會議,未來將擴大參與,讓產業界、學界、民間團體,都能共同探討。此外會加強科技的應用,強化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有關碳交易平台等事項,也會納入自治條例。陳其邁更公開承諾,原訂2026年除役的興達電廠,將於2025年提早除役、2024年轉型成備載,不會再發給執照。陳其邁說,影響空品的外部因素,包括高雄位於下風處,是「站尾包衰」,但重點還是透過法制及科技,或推廣綠色運具,如力拼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等等,來改善空氣品質。左楠區市議員參選人黃偵琳表示,氣候變遷的是全球議題,空污改善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今年三月國發會公布了「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未來將影響能源、產業與生活型態,立法院也在進行相關的立法,因此地方政府應盡快因應,無論是制定自治條例或導入科技,相關局處也需在建築、運輸、產業、能源等面向,提出相關政策。黃偵琳表示,未來進入議會,會協助市府推動相關的淨零轉型的政策,提供市民朋友更乾淨也更永續的環境。
斥資900億蓋七接「儲槽拚38座」!中油目標2030年完工
因應天然氣用發電成為主力,國內儲槽天數調升,中油明年將正式啟動「七接」,興建洲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計蓋4座儲槽、汽化設備加上卸貨碼頭,要斥資900億元經費。中油初估2024年前要完成環評,2030年完工供氣台電大林電廠。未來全台將有7座接收站、至少38座天然氣槽。至於台電原本有意在興達電廠附近加建「八接」,不過目前已確定放棄。台電指出,因為評估南部儲氣槽足夠,暫時沒有需要,案子不會再往下規畫。如此,等到中油七接蓋好,由於台電放棄八接,國內到2032年為止,預計將有七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儲氣槽數目會達到38個。分別是一接高雄永安9座、二接台中港12座、三接觀塘2座、四接協和2座、五接台中5座、六接麥寮4座,以及七接洲際4座。七接位在高雄洲際貨櫃中心二期石化油品儲運中心處,面積40公頃左右,預計興建4座18萬公秉儲氣槽。中油表示,七接洲際接收站總經費900億,明年開始編預算走環評,評估 2024年通過,完工目標是2030年。七接建好後,中油進口天然氣船在此碼頭卸收,藉由新建的陸管,直供給旁邊的大林電廠、南部發電廠,也可以分配給興達火力,並可與永安接收站互為支援。政府執行非核家園政策,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比要到5成,預計一年進口量要提升到2950萬公噸,數量還得比去年進口量再多千萬噸。同時為了因應颱風、戰爭等不確定性因素,經濟部已把天然氣進口業者負擔的儲槽容量與安全存量天數,從2019年各7天、15天,一舉拉升到2027年的14天、24天。所以大林電廠還要興建2部燃氣複循環機組,興達電廠也要新增3部燃氣機組,因此中油持續興建擴增天然氣接收站,不過也讓儲槽多集中在中南部。經濟部能源局官員指出,永安站過去都是10萬到13萬公秉小槽,所以中油仍需蓋七接,供應南部增加的天然氣發電。至於儲槽容量天數全由進口代供的中油負擔,台電、麥寮接收站主要是自用,不算在儲槽天數中。只要中油能如期增建,儲槽容量與安全天數應可達成。
下雨光電減發 下周供電恐吃緊
下雨天供電卻吃緊!根據台電最新電力供需預測,下周上班日5天全亮供電吃緊黃燈,尤其周一到周三備轉容量更掉到剩6至7%,部分時段用電可能掉入警戒區,得注意機組不能出大狀況。台電解釋,主要是開始排首批大修機組,通霄電廠有1部機先下去休息歲修,加上下雨太陽光電估計減發百萬瓩。上周全台用電量飆至史無前例的4074萬瓩紀錄,本周天熱但局部降雨,所以未再創新高,但仍好幾天有4000萬瓩以上。氣象局預報,輕颱桑達低壓帶接近,未來一周全台天氣不穩,各地都有降雨機會。本預估可擺脫用電高峰狀況,哪知台電最新未來一周電力供需預測出爐,卻顯示連5天上班日天天供電亮吃緊黃燈。甚至周一備轉容量率僅7.1%,周二、三更低到剩下6趴多。根據台電預測,受降雨影響,未來一周尖峰負載僅約3900萬瓩。但供電能力也下修到4100多萬瓩左右,比這周足足少掉300萬瓩左右,是供電吃緊原因。對此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解釋,估計下周光電容量會降到380萬到400萬瓩左右,比現在少逾百萬瓩,實際要看各地降雨狀況。另外,著眼10月起,台中火力、高雄興達電廠有環保限制,燃煤機組發電數量會受限,因此必須提早啟動大修作業,首批先排定通霄電廠4號燃氣機組,進行約1個月定檢,也會少掉38萬瓩。雖然日尖峰用電亮黃燈,備轉甚至逼近6%,但是也有好消息,就是下雨比較不會熱,晚上空調大家開得較少,有助於夜尖峰備轉不會降太低,估計跟白天差不多,不用太擔心太陽光電消退後的電力問題。如何應對下周電力吃緊狀態?吳進忠強調,還是先調度傳統機組,晚上則準備水力、抽蓄機組,必要時會啟動需量競價(出高價請廠商不發電),雖然前陣子下雨少,但台電對水力發電調度很謹慎,因這些是「救命資源」,必須很省著用,真的有必要時,可以開下去發電。
303大停電專案報告指向人為 蘇揆:未來最重予以免職
303興達電廠事故造成全台大停電,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9)日赴立法院專案報告。蘇貞昌表示,主要原因是人為造成全台549萬戶大停電,日後如有因未依操作程序執行或人為疏失而造成重大事故或台電重大損害者,將最高給予1次記2大過並予免職或解僱處分。共九頁的「0303 興達電廠事故致全台停電專案報告」指出,本次事故經經濟部所提送的調查認定,主要原因是人為造成造成中部、 北部及東部部分地區用戶停電,總計全台停電戶數約 549 萬戶。人員究責方面,蘇貞昌表示,經濟部長王美花在事故發生第一時間,即向他表達願負政治責任之意,但鑑於本次事故 屬第一線人員的技術錯誤操作及主管人員監督不周所致。除台電董事長與總經理請辭照准外,副總經理以下,含總公司主管處、 興達電廠主管及相關操作人員等,均已依照責任 輕重,進行相應懲處。在儘速復電後的第一時間,蘇貞昌責令經濟部督導台電公司,在 6 個月內,將對「人」 的教育、訓練、課責與監督考核;對「事」的法規檢討與制度遵循(對「物(設備)」的檢修作業 程序、查核機制等,進行全面盤點檢討、落實, 並提出加強全國電網韌性的改善計畫,儘速精進。蘇貞昌指出,另台電公司已修正「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人員獎懲標準適用要點」,並於昨(28 )日發函公告,日後如有因未依操作程序執行或人為 疏失而造成重大事故或致公司重大損害者,將最高給予一次記兩大過並予免職或解僱處分。蘇貞昌提及,台電業務量龐大、員工數眾多、光配電線路即近 40 萬公里,遍布全國山尖、海邊與大街小巷,變壓器和開關裝置就高達 300 萬個, 難免有人為或鳥獸侵害,所造成的事故性停電, 已從 2012 年的 2 萬 1 千多次,降至去年的 8 千多次。蘇貞昌強調,政府近年來推動能源轉型,台電台中電廠即 配合政策減少燃煤使用量達 600 萬噸,今年 2 月 提前完成的「班班有冷氣」、4 月即將完成的「校校會發電」,這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在嚴重缺 工、缺料以及疫情嚴峻形勢下,達成幾近不可能的艱鉅任務,讓今年夏天,不分城鄉,全國中小學的孩子在學校,都可以同步在冷氣空調的舒適環境裡學習,這是「幾十年做不到,現在完成了」, 是多麼不簡單的工作。
評論/主導俄烏戰爭解釋權 轉化停電民怨為可用民氣
民進黨中常會昨(23)日邀請專家就「俄烏戰爭與對台灣國防之啟示」專題報告,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在聽取報告後表示,希望「大家都可以對情勢有共同認知,這就是我們團結的基礎。」從蔡總統、國安單位到綠營民代都一再反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直指為認知作戰,但自己卻頻頻把台灣民眾帶入烏克蘭的情境當中,就是為了保有俄烏戰爭的解釋權,以期在停電、物價上漲的民怨中,打開一條通過年底選舉的路。雖然歷經雞蛋短缺、物價上漲、接連停電等重大民怨事件,但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結果顯示,俄烏戰事爆發後,總統蔡英文的聲望卻上漲了1.5%,民進黨的更逆勢上揚6%,支持度超過國民黨與民眾黨的總和;同時,國內有75.9%的成年人同意應該把兵役從4個月延長到1年。只不過,蔡英文總統雖然因應俄烏戰爭,高調宣揚「加強版教召」,但對於役長兵役不置可否,僅透過總統府發言人表示,會就相關意見納入評估;國防部長邱國正23日也表示,目前還沒有定案。原因很簡單,若是斷然否決延長役期,等於是向被挑起愛國保台熱血的民眾澆了一盆冷水,顯示政府根本不覺得國家正遭受迫切的威脅;但如果宣布延長兵役到一年,又恐會得罪將要服兵役的年輕人,擔心影響年底的選情。因為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結果,雖然整體民眾有超過7成5贊成延長兵役,但仔細分析年齡層,其中20-24歲的族群卻只有5成6同意役期延長。蔡英文總統領導的民進黨中央與執政團隊相當重視民意的走向,也很懂得善加利用,甚至能利用民意的逆風,導向成對自己有利的民氣。近來停電頻傳,但檢方對桃園機場跳電事件聲押了竊盗未遂的工人;以涉及《刑法》準放火罪、妨害公用事業罪偵辦興達電廠的員工;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直指停電可能是「反社會性分子」藉此擾亂民心、可能是有人故意放動物造成停電的;再加上綠委、名嘴把停電導向境外勢力造成的國安問題,有意讓人民因而加強團結擁載領導中心的信念。也因此民進黨的執政團隊必須主導俄烏戰事的解釋權,才能精確掌握民意的風向,而照最新的民調看來,泛執政大團隊利用戰爭危機把民怨轉化成「團結保台、鞏固領導中心」的民氣,效果是成功的。不過,相信國人更希望的是,執政團隊在民意轉移、減輕壓力後,能利用這段喘息的空檔,認真規劃國防戰力的整備政策,還有分開檢討發電與配電系統,真正解決電力供應的問題,才不會浪費了這次機會。千萬別把台灣人民「相忍為國」的良善出發點,誤認成「很好騙」的弱點。
303大停電地檢署查台電人員 蔣萬安批打擊基層士氣
303全台大停電後,從南到北停電的狀況依舊不斷發生,橋頭地檢署近日依「準放火罪」、「妨害公用事業罪」對3名興達電廠操作人員發動偵查;對此,立委蔣萬安今(24)日痛批,前幾天政府才要大家體恤台電人員辛勞,但地檢署作法已引起法界質疑,更嚴重打擊台電員工的士氣。蔣萬安表示,無論是5年前的815大停電或這次事件,政府說法始終是全面更新、檢討電網安全,但最後看到的是將責任推給基層,不單是台電人員,社會大眾看在眼裡也相當心寒。他指出,用電高峰的夏季即將到來,供電不穩定讓民眾的焦慮和無奈直線上升,在媒體公布的最新民調中,有高達5成3台北市民對政府解決停電危機沒有信心,更有超過5成6民眾對政府是否有能力維持穩定供電,打上大大問號。蔣萬安強調,他不斷詢問政府的3個問題,包括何時公布全台電力總體檢報告?是否完成過年前已經承諾的全台變電所盤點及更新?5年前大停電已承諾投入百億改善電網,這次又要花納稅人多少錢?他說,「以上3個疑問至今,還等不到任何回應!」蔣萬安表示,穩定供電攸關民生經濟、產業發展,比什麼都重要,民眾對政府處理停電問題已經失去信心,請政府好好務實面對問題、提出對策,別再讓無預警的停電事故反覆發生,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高檢署憂大停電引國安危機 急邀橋檢、桃檢開專案會議
全台停電頻傳、人心惶惶,行政院長蘇貞昌不敢承諾藍營立委蔣萬安不停電,更令許多民眾感到疑懼。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為釐清停電事故造成的國安危機,今(22)日主動邀集偵辦303大停電案、桃機電纜破壞案2大停電案的橋頭、桃園2個地檢署的承辦檢察官召開專案會議,必要時不排除一、二審統合、協調偵查。高檢署檢察長邢泰釗今天親自主持會議,與會者包括高檢署「國安案件督導中心」執行祕書蕭方舟,顯示高檢署將停電案視為妨害國安類型案件處理。高檢署認為,各地頻傳停電案件引發民怨,為免各地檢署偵處停電不法案件,出現偵查不同調、或見解不一情況,因此主動邀集偵辦303大停電案、桃機2航廈電纜遭破壞案的偵辦檢察官召開專案會議,交換意見並進行橫向聯繫、統合。今年3月3日,高雄興達電廠疑因人為疏失,導致全台大停電,不但民怨四起,並造成巨額經濟損失,橋頭地檢署檢察長洪信旭獲知停電事件與興達電廠有關後,立即分案調查。無獨有偶,3月11日晚間,桃園機場第2航廈發生停電事故,桃檢代理檢察長陳維練指派肅貪組檢察官洪榮甫偵辦。檢警發現疑似有人持油壓剪破壞第2航廈地下2樓管制區外工作車道上方電纜,導致停電。檢方認為鍾姓、徐姓男子涉嫌重大,聲請羈押禁見獲准。
空汙害過敏1/台灣學童患者暴增10倍 「轉大人」更惡化!4成青少年受苦
由於東北季風會帶來境外汙染物,台灣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的空污都較為嚴重,今年3月3日高雄興達電廠發生意外導致停電,為了穩定供電,台中火力發電廠7部機組火力全開,更加開燃油緊急備用機組運轉發電,導致污染排放增加11%。台中小兒科診所醫師施勝桓表示,不少民眾這幾天鼻子過敏症狀變得更加嚴重,求診患者人數明顯增加2~3成。鼻子是人體呼吸道的入口,具備呼吸、感覺及免疫器官的功能,如果吸入的過敏原與體內的特異性IgE(免疫球蛋白E)抗體結合,就可能會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導致鼻黏膜發炎,也就是過敏性鼻炎。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統計,在PM2.5濃度達到紫爆的期間,因鼻子過敏而就診的人數最多會增加3∼4成。不只是空氣汙染,近來忽冷忽熱,溫差動輒相差10度以上,也讓鼻過敏患者激增,國泰醫院耳鼻喉科劉致顯醫師表示,近來適逢季節交替,溫度劇烈變化容易引發鼻過敏,因此每年春天時求診患者都較平時增加3~4成。在空汙、季節變化的雙重壓力下,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也逐年增加,台中市中醫師公會鼻過敏防治委員會曾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近30年來,台灣學童鼻過敏盛行率爆增10倍,1987年中台灣6至15歲鼻過敏盛行率為5.1%,1994年為12.46%,2002年為27.59%,2017年針對2868名台中市6至12歲學童調查,發現盛行率高達49.6%。台灣潮濕的氣候很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尤其近年來空氣汙染嚴重,更讓患者人數持續增加。(示意圖/侯世駿攝)劉致顯則說,過敏性鼻炎不分男女老幼,成人約佔2~3成、10歲以下約佔2成多,10~20歲青少年所佔比例最高,約佔整體4成多。「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正在青春期階段,推測可能是體質改變,所以容易引發過敏。」鼻過敏症狀相當多,其中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是最常見的三大症狀,劉致顯說,根據門診經驗,鼻塞最令患者難以忍受,主要是因為常常會干擾睡眠。小兒科醫師陳映庄說,如果孩子常常在半夜發生鼻塞、張口呼吸、打呼而中斷睡眠,睡不飽的孩子除了白天沒精神之外,還可能會影響各種生理機能,例如免疫力下降,減少生長激素分泌影響發育,絕不是只有過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