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健康網
」眼皮長時間狂跳要小心!醫示警:恐用眼過度、缺乏營養素
雖然有民間說法指出「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眼皮一直跳其實有可能是身體出狀況的凶兆。對此,眼科醫師陳瑩山也表示,眼皮跳動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生理性影響,例如眼部肌肉在壓力下受到刺激抽動,或是用眼過度導致眼睛周圍的小神經發炎,都會導致眼皮跳個幾小時甚至數天。此外,身體鈣鎂濃度不足也會引起眼瞼抽搐的症狀。據《三立新聞網》援引《良醫健康網》的報導,陳瑩山醫師指出,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常會導致眼部肌肉在壓力之下不停抽動,也就是學名被稱為眼瞼抽搐(eyelid twitching)的症狀。他指出,眼皮跳動可能持續幾小時甚至數天,尤其在睡眠不足、熬夜、用眼過度的狀況下更容易發生。至於另一個眼皮狂跳的主因,則跟眼睛周圍的小神經發炎有關,這會導致無法控制眼皮反應。再者,乾眼症、眼睛睫毛倒插、結膜炎、配鏡不良等因素都會引發眼瞼抽搐。而其中由病理性引起的眼皮跳動會持續較久,頻率也較多,嚴重的話甚至連眉毛、額頭、嘴角都會跟著跳動。陳瑩山醫師補充,眼皮頻繁跳動,也有可能是身體缺乏鈣鎂等營養素所發出的警訊,因為鈣是神經傳導物質,攝取不足不僅會導致眼皮狂跳,還會合併嘴角抽動;鎂的作用則是調節神經系統,緩解情緒,因此攝取不足會造成眼瞼抽慉,也會影響睡眠。醫師也建議,若有上述困擾,可到醫院檢查治療,並透過補充維生素B群,鈣片等來緩解周邊小神經的不適。另根據統計,約有1%的眼瞼抽搐是因眼睛重症肌無力、腦腫瘤或蜘蛛網膜沾粘等狀況,造成顏面神經刺激。對此,醫師也強調,如果眼皮狂跳的時間不是持續很久,就不需要過分擔心,可透過熱敷和適當休息來避免用眼過度,並多攝取抗氧化的深海魚、魚油、蔬菜水果,或補充維他命B群等。但陳瑩山也提醒,若是出現長時間且大幅度的眼瞼抽搐,就要小心是否為疾病前兆,應盡速就醫檢查。
李佩甄分享去寒妙招 泡澡加「這物」啟動燒酒雞模式
這2天天氣轉涼,讓人想吃一碗熱騰騰的燒酒雞,但你有想過燒酒雞的米酒也能泡澡嗎?近日女星李佩甄分享她的泡湯妙招,「啟動燒酒雞模式,你給我5分鐘我給你暖呼呼。」該貼文引發熱烈討論。李佩甄在臉書發文說,「天氣突然變冷了,,來分享我的泡湯妙招,浴缸+ 2匙海鹽+ 2杯米酒,啟動燒酒雞模式,你給我5分鐘我給你暖呼呼,你一定要試試看。」李佩甄在標籤中寫道,米酒便宜好用,讓身體馬上不畏寒。李佩甄泡澡加米酒暖身。此文曝光後,小禎回說「下次再加點三星蔥、薑跟干貝」,唐從聖表示「放2根鐵湯匙。還可以吐沙」,網友紛紛留言「好酷喔」、「誇張了這」、「泡完就熟了」、「要點火嗎」、「要放當歸嗎」、「為什麼是紅標料理米酒,需要再放2片薑嗎」、「再外加一杯紅酒喝起來」、「薑母鴨的味道」。有網友疑惑「用喝的不會更快嗎」,李佩甄回「沒錯,平常都是用喝的,我無意中發現用泡的也很有用」。此外,除了泡澡能加米酒,日本燒灼也可以。據《良醫健康網》的文章指出,鹿兒島伊敷病院精神科醫生神田橋條治表示,酒精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溫熱,如果不用燒灼也可改用其他日本酒或紅酒,對酒精過敏者,也可以先泡腳,或用加了燒灼的熱水擦身體。
海鮮重複加熱容易傷肝腎 營養師:放8小時就是隔夜菜
許多民眾都有將吃不完的飯菜放入冰箱保存,隔餐或隔天再食用的節省習慣,但近日就有營養師表示,只要存放超過8小時的菜餚就算隔夜菜,並且還指稱說,海鮮類的菜餚如果重複加熱的話,容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食用後容易損傷肝腎功能。根據《良醫健康網》報導指出,營養專家張靜芬,隔夜菜並非是指隔夜,而是只要菜餚存放超過8小時,就屬於隔夜菜的定義。而民眾習慣將菜餚放入冰箱保存,張靜芬表示,菜餚只要存放冰箱越久,營養素也會逐步流失,而且會因為水分流失的關係,讓菜餚的口感變鹹,她建議民眾,即便要透過冰箱來保存菜餚,建議也是要在6小時內重新加熱食用完畢。而關於重新加熱這事情,張靜芬也解釋,魚、蝦、蟹等海鮮肉品,在隔夜之後容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食用之後會損傷人體的肝腎功能,建議民眾如果存放超過8小時的話,就不要再加熱食用。根據《三立新聞》報導指出,林口長庚腎臟科主任顏宗海受訪時表示,攝氏7至60度這段溫度間,適合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長。因此,維持在攝氏4度的冰箱,可以避免細菌孳生,是個存放菜餚的好地方。但他也強調,剩菜頂多放1天,食用前要用70度徹底加熱。他也不推薦將剩菜反覆加熱,因為會破壞營養。
吃東西、喝水就嗆到?醫揭原因: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
如果你時常吃東西或喝水就嗆到,這其實是一種吞嚥障礙。醫師表示,許多長者都有進食時反覆噎到或嗆咳的症狀,但原因不只是老化,吞嚥困難甚至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等問題,住院可能就一病不起。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約12.8%有吞嚥困難,原因不只是因為老化,還有其他臨床症狀導致,例如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據《良醫健康網》報導,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洪士涵表示,容易嗆到常常是吞嚥障礙的起始,千萬要謹慎。洪士涵解釋,吞嚥障礙最常見的是吞下去的過程中,因為保護不足嗆到,另一障礙則是因為吞不乾淨,食物殘渣卡在喉嚨內部。吞嚥障礙輕則影響進食速度,重則出現營養不良或吸入性肺炎等危及生命的狀況。出現以下症狀時,須注意很可能已有吞嚥障礙:1.吃東西時常嗆到2.進食時間拉長3.吃東西明顯會疲累4.吃東西後聲音改變5.無法自覺口腔殘留過多食物殘渣6.東西吃不完的次數增加7.吃完東西後感覺喉頭有食物殘留8.吃完東西後常咳嗽且咳嗽次數增加9.時常發燒或感染肺炎10.不明原因體重減輕11.不願意進食,甚至開始愛流質食物。醫師也提醒,有吞嚥障礙時若能及早就醫治療,可避免吸入性肺炎發生,目前治療多以訓練咽喉肌力及改變食物性質為主,治療師會訓練病人的喉肌力,增加吞嚥的力量,越早開始訓練、吃的東西就越多,越有力氣順利吞下食物,才能有較足夠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