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颱風
」 颱風 氣象局 芙蓉凱米颱風路徑神似4凶狠西北颱「大台北泡3天」 鄭明典分析可能增強關鍵點
今年第3號颱風「凱米」(GAEMI)由中央氣象署預估,今(22日)晚有機會從輕颱轉為中颱,在暴風圈擴大情況下,還可能挑戰強烈颱風;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稍早在臉書發文,點出凱米逐漸壯大的關鍵。從過往經驗得知,凱米颱風此種路徑的颱風災情最為慘重,過去就曾有4個循此路徑的西北颱侵襲台灣,造成巨大損失,死傷數百人。鄭明典稍早在臉書PO出衛星雲圖,介紹颱風與季風槽雲系的關係,提到季風槽(或季風低壓)的主要對流區在外圍,並非在槽線上的最低氣壓區,而季風的強西風在中低層,「表示垂直風切大」,季風的西風帶上不常有颱風發展,「颱風比較容易在季風槽的北側東風區裡發展」。接著指出凱米颱風和攜來的季風槽雲系正在接觸中,原本合併過程沒有想像中容易,正巧季風槽的槽底西退,凱米颱風接近季風槽槽底位置,兩個雲系就有了合併條件,「凱米因此而有很好的增強空間」,凱米颱風也在逐漸壯大中。凱米颱風繼續增強的話,今晚有機會轉成中颱,中央氣象署也預估深夜到明天清晨恐發布海上警報、明(23)日下午發布陸上警報。而凱米颱風路徑接近西北颱,此種路徑的颱風對台灣造成的災情從歷年來看是最為嚴重的,4次凶狠西北颱更奪走近300人性命。其中包括1963年(民國52年)的葛樂禮颱風,在過境台灣期間,造成北部地區驚人雨量,還因短時間在淡水河上游降下1044公釐雨量,導致大台北地區在水裡泡了3天;最慘的是,葛樂禮颱風造成224人死亡、450人受傷和88人失蹤。再來是1985年(民國74年)的尼爾森颱風,雖然尼爾森颱風沒有直接登陸本島,但強度已達「超級強烈颱風」,台灣部分地區出現瞬間最大風速10級以上強風,蘭嶼還出現15級風。而1997年(民國86年)的溫妮颱風雖然規模不大,卻因挾帶強風豪雨過境台灣北部和東北部,引發汐止林肯大郡房屋倒塌,侵台期間造成44人死亡、1人失蹤和84人輕重傷;據悉,菲律賓、日本和中國也受溫妮颱風肆虐,災情慘重。最後是2004年(民國93年)的艾利颱風,當時受外圍環流影響,北部、東北部和中南部都有豪雨,還造成嚴重土石流災情,另外新北市三重當時正在興建捷運,施工不當發生淡水河洪水倒灌慘況;艾利颱風總計造成15人死亡和14人失蹤,農林漁牧損失更多達約18億元。
水情拉警報!桃竹苗多數水庫蓄水目前低於3成
桃竹苗水情拉警報,石門水庫至4日蓄水量僅剩27.1%,新竹寶山水庫僅剩25.5%,寶二、明德、鯉魚潭則在3成左右,僅永和山水庫超過5成。面對每年缺水危機,政府總保證供水無虞,實際只能祈求老天多降梅雨,甚至盼望颱風「灌飽」水庫,拿民眾用水跟天賭。2004年艾利颱風大量泥沙沖入石門水庫,自來水廠因無法淨化桃園大停水半個多月,當時的哀鴻遍野如今事過境遷,民眾也對缺水問題日益無感,真相是石門水庫淤積已占整體庫容量的1/3,淤積量達到驚人的1.03億噸,今年清淤目標只有450萬噸,每年還會有342萬噸泥沙流進石門水庫。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特聘教授吳瑞賢認為,淤積對水庫有負面影響,石門水庫的庫容是「回不去了」,春耕用水量大,會從滿水位快速下降,每年都在賭,風調雨順即無事,降雨少就影響水情,如今農水署進入國家體制,若能在農業用水調度做較好處理與配套,風險將減少,雖涉及部會及層面廣,政府也應好好探討這問題。新竹的寶山及寶二水庫主要供水竹科,農業、民生用水仰賴頭前溪,2021年新竹市民曾發起「喝好水公投」,是唯一通過的地方性公投。對於民生用水吃緊,水公司三區處副處長徐玟玲說,往年從10月到翌年2、3月,新竹地區的供水就開始緊張,目前因石門水庫蓄水量已跌破3成,石門水庫新竹聯通管原本供給新竹18萬噸民生用水,已降至5萬噸。苗栗縣鯉魚潭、明德及永和山3大水庫,每年至3、4月間就進入枯水期,3年前還發生鯉魚潭水庫蓄水量低到只剩1%的窘境。竹科竹南園區及銅科園區,陸續有台積電封測6廠、力積電及京元電新建及營運,這些科技大廠都是「吃水怪獸」,行政院還有意要在桃竹苗推動大矽谷計畫,3大水庫未來用水壓力適必大增。鯉魚潭水庫多數蓄水多供應中科后里園區以及台中市多區民生用水,因應竹科銅科園區及竹南園區未來用水量大幅增加,水利署埋設新的輸水幹管「南水北送」,將鯉魚潭水庫蓄水送至銅科及竹南園區使用,面臨南北用水壓力能否充分供水令人擔心,水資源不足問題恐成惡性循環。
海葵路徑南修成「西北颱」影響台灣 日本氣象廳預測路線:直撲台北
強颱蘇拉才剛逐漸遠離台灣,隔壁的海葵颱風就被判斷路徑南修,恐成「西北颱」滑過北海岸陸地,將對北部與東北部有所影響,過去的西北颱先例都相當嚴重,最近期則是讓北部民眾都還有印象的「艾利颱風」,日本氣象廳則在晚間21點更新海葵路徑,認為海葵將登陸台灣並直撲台北而來。日本氣象廳最新預測海葵路徑,恐登陸朝台北市而來。(圖/日本氣象廳)目前為輕度颱風的海葵,以每小時15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央氣象局指出,海葵的路徑明顯南修,讓它突然可能會很靠近台灣。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就認為,海葵幾乎會貼近北海岸陸地前進,除了不排除登陸外,還已成為廣義的「西北颱」,加上接近台灣時強度可能已達中颱規模,恐在本週末讓北部、東北部,甚至中部都有明顯感受。另外,若它的移速慢一點可能拖到下週一,屆時台中以北都有可能籠罩在暴風圈內,路徑若成真西北部就確定是迎風面地帶,不過路徑變數仍然很大,最後在閃過台灣機率還是有的,明後天的路徑將是關鍵。中央氣象局目前認為,海葵颱風恐朝基隆北海岸而來。(圖/氣象局)而日本氣象廳則是再度將海葵路徑南修,認為海葵會登陸台灣,並直撲台北而來。過去「西北颱」對北部都帶來相當嚴重的風災、水災,包含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74年尼爾森颱風、86年的溫妮颱風及93年的艾利颱風等。也提醒目前南部與東部受到蘇拉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臺東縣有局部大豪雨或超大豪雨發生的機率,恆春半島有局部大雨或豪雨,苗栗至臺南、南投、宜蘭、花蓮地區及新北、屏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水,連日降雨,山區請注意坍方及落石。
石門水庫歷經2000天工期回春延壽 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清淤年增64萬噸
石門水庫明年將滿60歲,平時提供新北、桃園與新竹用水,為北部重要水庫,面臨現今極端氣候帶來洪水與旱災,2004年艾利颱風重創水庫,使桃園18天無水可用,水利署為不讓慘痛經驗重演,欲加大清淤力道並確保庫容,2017起施作「阿姆坪防淤隧道」,經歷近2000天工期終於完工,今舉辦竣工典禮,未來每年約可增加64萬噸清淤量,讓石門水庫回春延壽。經濟部水利署今於桃園舉行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典禮,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長王美花、桃園市長張善政、立委呂玉玲、黃世杰、趙正宇及陳瑩等人,出席剪綵儀式,共同感謝參與此工程的所有團隊人員。經濟部水利署今舉行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典禮,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長王美花、桃園市長張善政都出席剪綵。(圖/中國時報記者蔡明亘攝)水利署長賴建信說明,過去艾利颱風使泥沙影響水庫供應,桃園市民望水興嘆停水18天,當時緊急設置「大小黑龍」水管,但也只是暫時解方,整理治理才是重生之路。2006年政院通過第一部石門水庫整治特別條例,內容包括上游集水區保育、緊急供水改善及穩定供水設施改善等,接續完成分層取水工、中庄調整池等工程。為完善石門水庫整體防淤功能,水利署自行規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賴建信指出,此工程從水庫上游建置約3.7公里長隧道,水庫淤泥可從上游抽泥船抽運,運送淤泥不需卡車,可於水庫中、上游段自動抽出,並藉隧道輸泥管將淤泥送至沖淤池,預計每年可增加64萬噸清淤量;還首創淤泥篩分場,提供粗粒料給營建工程再利用,每年可增加3000萬元收入;減少泥沙清除成本部分,1年可省約1.6億元;若遇連續枯旱期,清淤車還可藉隧道通行加速清淤,減少對周邊交通衝擊與對民生影響,也是國內首創三用型隧道。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預計每年可增加64萬噸清淤量。(圖/中國時報記者蔡明亘攝)蔡英文表示,阿姆坪防淤隧道不僅提升清淤效率,更強化營運安全、延長水庫壽命,對穩定北部供水帶來重大效益,這項建設將為台灣水利建設寫下重要一頁,盼中央與地方合作,團結度過極端氣候挑戰。接下來也要持續加速推動海水淡化廠的興建、石門水庫到新竹聯通管的建置以及油羅溪伏流水的規畫,提供更多元水源,強化區域調水能力。面對極端氣候挑戰,她請經濟部水利署繼續以高標準來維持抗旱準備,必須預想若梅雨晚到或夏季沒颱風的情境,故抗旱與穩定供水計畫要持續努力進行。「工程令人震撼!」陳建仁說,中央超前部署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若沒這些建設,今年旱災恐比2年前百年大旱更嚴重,去年8月發現雨量不多後即啟動相關部署。在水利署和國軍支援下,全台水庫清淤量近1800萬噸,創下歷年最高,以石門水庫為例,原先僅清淤75萬噸,去年清到440萬噸,增加約6倍,如今出淤量大於進淤量,水庫逐漸加強庫容,確保新北、桃園與新竹的用水。王美花提到,石門水庫為北部最重要水庫,對民生、農業與產業都非常重要,台灣面臨大旱與防汛挑戰,水利整備工作是重要關鍵,現況無法蓋新水庫,凸顯水庫清淤重要性,台灣大型水庫中,曾文、南化水庫防淤都已做好,白河水庫年底也將完成。未來隨大嵙崁計畫推動,將持續優化石門水庫環境與供水,讓河道與整體環境獲更好改善。張善政指出,桃園為石門水庫最主要供水地區,近年人口增加,用水需求隨之攀升,產業與農業用水也必須穩定供應,因此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對桃園的民生、產業及農業用水的供應,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和福音。過去因極端氣候、颱風帶來泥沙、集水區水土保持欠佳等因素造成淤積,讓水庫使用壽命與當初設計時的預估有落差,因此水庫延壽工作更顯重要。張善政提到,延長石門水庫壽命需大家共同努力,並非僅依賴阿姆坪防淤隧道,同時還須推動集水區上游清淤工作,為減少清淤輸送對台3線和台4線交通運輸的負擔,市府也配合開闢替代道路,降低交通影響。此外也盼更多民眾能瞭解水土保持重要性,降低淤泥沖積至石門水庫機率,相信在大家努力之下,石門水庫將可持續穩定供水。
艾利「裸奔」朝日本逼近 台灣遭雙颱夾攻轉雨…天氣回穩時間出爐
今年第4號颱風「艾利」受到太平洋高壓導引,持續北上往日本移動,預估周二白天會登陸日本九州。雖然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但受到附近環境影響,天氣轉為不穩定,各地都會有下雨機率,必須等到周五太平洋高壓勢力增強,降雨才會趨緩。根據中央氣象局,第3號颱風芙蓉,今(3日)上午8時的中心位置在金門西方約810公里之陸地上,已登陸廣東並即將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第4號颱風艾利,上午8時的中心位置在台北東北東方640公里之海面上,朝日本方向移動,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2個颱風對台灣天氣沒有直接影響。(圖/中央氣象局)臉書專頁「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艾利颱風已穿越日本沖繩地區,隨著緯度漸高,發展環境轉趨惡劣,幾乎呈現裸奔狀態,強度維持在輕度颱風下限。今天慢速移動,將轉北再轉東北,明天加速朝日本九州前進,預計周二白天登陸。另外,天氣風險公司也提醒,2個颱風都和台灣保持安全距離,因為台灣剛好夾在中間,周圍的氣壓相對比較低,通常這樣的低壓區域中,只要有較好的風向輻合或是熱力條件,對流很容易就發展起來了。各地午後容易有熱對流發展外,由於西南風影響,迎風面的中南部降雨也不侷限於午後,夜間至上午也容易有些降雨機會,尤其是西半部地區,有局部大雨機會,這樣的天氣型態至少一路延續到下周三。預估周四、五將會隨著太平洋高壓逐漸向西增強至台灣附近,各地會慢慢回到早晚較穩定的天氣,不過仍要留意午後雷陣雨,只是範圍相對會比較侷限在山區附近了。
雙颱過門不入⋯最新動向曝 周四前防劇烈天氣
今(3日)低壓帶影響,今日台灣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午後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局預報,今(3日)台灣仍在低壓帶內,天氣依舊不穩定,南部整天都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容易出現局部大雨,其他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主要的降雨偏向於午後,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外出活動建議攜帶雨具備用。溫度方面,各地夜晚清晨低溫約25、26度,白天高溫約31至33度,沒下雨時感受較悶熱。颱風動態。(圖/中央氣象局)第3號颱風芙蓉,凌晨2時的中心位置在鵝鑾鼻西方1060公里的陸地上,已登陸廣東並即將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第4號颱風艾利,凌晨2時的中心位置在台北東北東方650公里的海面上,朝日本方向移動。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 老大洩天機」專欄撰文指出,最新(3日2時)中央氣象局「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輕颱芙蓉」已在廣東陸地,受地形破壞,將持續減弱。「輕颱艾利」則已通過琉球,將在東海大迴轉,周二(5日)起侵襲日本。最新(2日20時)歐洲(ECMWF)系集模式及美國(GFS)模式模擬皆顯示,未來第8至10天菲律賓東方至南海海面仍是有利「熱帶擾動」發展的海域,應密切觀察後續變化。吳德榮分析,最新(2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日至周三(3至6日),各地雲量略增,偶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期間水氣多、大氣不穩定,迎風面的南台灣及午後的中部以北,皆有明顯降雨的機率,應注意「劇烈天氣」(雷擊、強風、瞬間強降雨…)及氣象局的特報。氣溫微降,仍偏熱。 最新模式模擬顯示,周四(7日)「太平洋高壓」仍偏弱,天氣晴熱,持續不穩定,午後易有強對流發生,仍應注意「劇烈天氣」(雷擊、強風、瞬間強降雨…)的發生。周五、六(8、9日) 「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晴朗炎熱,午後對流減弱、範圍縮小,大部分在山區及少部分鄰近平地。
台北午後豪雨狂下釀400多件災情 3小時雨量排史上第5
北市4日下午發生強降雨,北市消防局表示,截至15時30分,北市大安、信義、文山3個行政區的雨量超過200毫米,達大豪雨等級,南港、松山、內湖超過100毫米達豪雨等級。3小時的累積雨量,在北市的雨量紀錄上,僅次於2004年911豪雨、2001年納莉颱風、2004年艾利颱風、2018年0908豪雨,排名第五。消防局表示,由於市區多處傳出大範圍積淹水災情,截至15時30分,共計接獲403件災情,其中363件為積淹水案件,目前降雨有稍微減弱的趨勢,市府各權責單位正全力排除災情中。捷運公司通知目前全線營運正常,全線車站出入口含東門站外地下道連通道均已恢復正常進出。消防局提醒,這波雨勢預計將持續至今晚,因適逢下班時間,請民眾開車或騎車時多注意路況,放緩行車速度,注意安全。
台灣水庫「上游水土保持不佳」!土地超限利用 壽命面臨腰斬
台灣各地水庫普遍面臨上游水土保持不佳、超限利用等問題,過去許多水庫集水區還有養豬廢水汙染,政府推動離牧政策稍解畜牧廢水問題,但土地超限利用依舊難解,也注定台灣水庫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使用壽命腰斬。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郭耀程指出,蓋水庫就會產生集水區,台灣面積不大,95座水庫除了東部之外,幾乎把台灣的土地都框進去,但水庫會產生量與質的問題,量有淤積問題,而只要有人為開發,就會有質的劣化。他指出,台灣有颱風、強降雨,複合型天氣和國外環境條件不同,所以集水區保育更加重要,而石門水庫在1972年就注意到這問題,治理參考日本做法,在集水區有100多座攔砂壩,目的就是在阻止泥砂進入水庫。2004年艾利颱風帶來豪雨及土石流,石門水庫集水區出現大範圍崩塌,2006年開始跨單位整治延續至今。至位於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1973年開始蓄水,但上游梨山早年大規模開墾,道路、農路開闢造成山坡地流失,土壤沖入水庫淤積、農民耕作的殘餘肥料農藥也流入集水區河川,造成水庫啟用3年即優養化,在水利署長期執行水質監測與管理計畫,水質逐漸改善,加上近年旱季降雨少,德基水庫多次幾近排空,雨季、颱風季再補充新水源,才緩解優養化現象。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範圍涵蓋許多機關,郭耀程以石門水庫為例解釋,北水局負責水庫蓄水範圍、河川為水利署管轄、林班地則是林務局、山坡地水土保持由水保局負責、土地使用管理屬地方政府,另還有道路機關等單位,水庫集水區保育需要水、土、林各機關密切分工合作,才能讓水庫延年益壽發揮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