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
」 牛津大學 新冠肺炎 疫苗 AZ 英國人類滅絕後世界大亂?科學家揭露1生物「接管地球」
未來某一天人類恐怕因為戰爭或氣候變遷滅絕,國外科學家指出,世界不會因此大亂,極大可能會由「章魚」接替人類主宰地球。有研究發現,章魚的智慧、靈巧性和適應力,在動物中脫穎而出,還有成為文明創建者的潛力;科學家們目前只是推測,但章魚的能力的確有科學依據。根據外媒《太陽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庫爾森(Tim Coulson)表示,在地球上章魚是聰明、適應力佳和資源性豐富的生物之一,他說明章魚的高等神經結構、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都是構建文明的關鍵特徵;加上章魚天生的靈巧性,及早被發現會使用石塊建造棲息地,由此可見在未來演化下,章魚很有可能進化如人類。不過庫爾森也點出章魚的最大缺點,牠們的壽命和其他動物比起來較短,平均壽命約1.5年至5年,此外牠們的身體還缺乏骨骼結構,都是限制其社會發展的因素。然而庫爾森補充,章魚雖然壽命短但相對成長速度快,身體與心理成熟後繁殖率高,多少能彌補進化的劣勢。許多人會質疑章魚只能在水中生活,但庫爾森推測章魚在環境影響下,可能演化出類似水肺的器官,延長沒有水的生存時間,適應陸地生活,甚至進一步發展出捕獵陸上動物的方法。庫爾森也解釋為何不是靈長類動物、鳥類或昆蟲接替人類掌管地球,他認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面臨的威脅類似,在氣候變遷和捕食者壓力下都可能走上滅絕之路;鳥類和昆蟲缺乏靈活性,難以製造工具或進行大規模環境建造。針對章魚最有可能接替人類主宰地球的假設,庫爾森強調目前只是推測,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為演化過程受到隨機突變和環境變化影響,未來是否還會出現別的物種具備像人類的智慧或強大的適應能力,都是未知數。而這項假設也令許多人們反思,自身與地球的關係,是否對地球生態負責避免發生遭滅絕的那一天。
世界大學排名「台大退步20名」 校長陳文章分析1關鍵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10月9日公布「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台灣最高學府台灣大學則在排名第172名,比2024年退步20名。台大校長陳文章今(19)日於2024學年第1學期的首次校務會議中,指出台大論文引用數下降,直接影響到排名,但他也表示大學任務是培育人才,排名值得參考讓學校知道有哪方面需要加強。根據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公布的2025年世界大學排行,台灣大學排行第172名,原本從2023年的排名第187名到2024年攀升到第152名,沒想到最新排行又下滑20名。台灣大學在2021年世界大學排行一度幾進前百名,位居第97名,但這也是台灣大學近年最好的成績。台灣大學今日進行2024學年第1學期第1次校務會議,校長陳文章會議中提到,大學最主要的任務是培育人才,但世界大學排名也是有值得參考和努力的地方。陳文章注意到在THE排名和QS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台大的論文因逐年被引用數下降,成為影響排名下滑的因素之一。針對這個狀況,陳文章表示,校方將推行新的鼓勵方案與措施,讓教師們產出更多高品質的研究論文,並加強重點領域的國際影響力,除了美國和日本,也要更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此外,在台大學生部分,校方不是為了排名,也希望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增加與國外大學雙聯學位合作,強化全英語授課的課程、系所或學程,甚至鼓勵學生到海外實習。在THE公布的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中,除了台灣大學,接下來有排名在第301名至第350名區間的中國醫藥大學,其他入榜的還有亞洲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和台北醫學大學,排名都落在第401名至第500名區間。THE公布的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前10名的大學院校,依序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及美國耶魯大學。
世界大學排名出爐!台大全球第172、下滑20名 冠軍打破紀錄蟬聯9年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今(9)日公布了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前3名分別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其中英國牛津大學打破排行榜紀錄,已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1。台灣大學為台灣排名最高的大學院校,世界排名在第172,與上一年相比退步了20名。據網站顯示,台灣大學在2023年的世界大學排行中,排名第187,2024年攀升到第152,進步了35名,而2025年再下滑了20名,來到第172。在2021年,台灣大學一度到達了第97名。從所有台灣大學院校來看,世界排名位於台灣大學後面的是中國醫藥大學,排名在301至第350名區間,其他入榜的如亞洲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和台北醫學大學,則落在第401至500名區間。在世界排行榜方面,2025年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學院校,依序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及美國耶魯大學。至於中國的大學院校,世界排名最佳的前3所大學依序是清華大學(第12名)、北京大學(第13名)、復旦大學(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並列第36名)。泰晤士高等教育認為,這代表著中國於全球學術影響力逐漸擴大。泰晤士高等教育指出,此次總計是對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92所大學進行比較,其中澳洲前5名的大學排名都有所下滑,係因名聲和國際視野下降;而有3個新國家進入前200名,分別為巴西、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顯示出高等教育領域的崛起。
牛津2女大生首嚐「頂呱呱炸雞」超震撼! 嗨喊「根本天堂」:以後怎麼面對英國的雞
英國牛津大學2名中文系女學生Liv、Lauren,近日受邀品嘗台灣速食店「頂呱呱」的餐點,諸如呱呱包、地瓜薯條、炸雞和雞脖子,讓2人忍不住大讚好吃,特別是在吃到炸雞後,她們更浮誇感嘆,「我覺得我可以死了」、「我們以後要怎麼面對英國的雞」、「英國的炸雞像是沒味道的燕麥配醋」。據了解,Liv和Lauren在學校的支援下來台精進中文,而她們接受YouTube頻道「不要鬧工作室」邀請,一起品嘗台式炸雞「頂呱呱」。首先,2人先挑戰經典餐點呱呱包,不禁形容其外表像是「蘇格蘭肉餡羊肚」,Liv和Lauren咬下幾口後,便稱讚道「天殺的好吃」、「我從沒吃過米飯包在炸雞皮裡面,這就像是燉飯包在口袋裡」、「根本天堂降臨到你的味蕾上」、「我真心喜歡」。Liv和Lauren大讚呱呱包。(圖/翻攝自YouTube/Stopkiddinstudio)接著,她們吃了地瓜薯條,Liv說自己在台灣最愛的食物就是炸甜地瓜,Lauren則認為吃起來像地瓜球,紛紛直呼「天啊!超好吃」、「我真的愛」、「它們好軟」、「我真的語無倫次了」。Liv說自己在台灣最愛的食物就是炸甜地瓜。(圖/翻攝自YouTube/Stopkiddinstudio)2人吃到炸雞腿時,Liv先是摔下了食物,驚嘆「我覺得我可以死了」,Lauren更稱「為什麼可以這麼多汁?」,2人也不斷說到,「真心不騙」、「我沒想過我這輩子有愛過什麼更勝這支雞腿」、「我們以後要怎麼面對英國的雞,像是沒為到的燕麥配醋」、「英國都很隨便」、「這隻雞的犧牲是很有價值的」。最後,Liv和Lauren還品嘗了雞脖子,也是一邊吃一邊誇讚調味很剛好,食用方式相當有趣。此外,2人提到,她們都是牛津大學中文系的學生,疫情過後,學校陸續送學生來台灣學中文,那些來過的人反應、回饋都很好,所以學校決定繼續將學生送來台灣,這次包含她們在內,一共有9名學生同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台北」、「我們超愛」。影片一經曝光後,網友們也紛紛留言,「這2位辣妹,真是吃貨,超懂的,看的我都超級餓」、「當你住在英國就明白了,她們的反應很真實」、「呱呱包耶!懂吃」、「第一次看到吃頂呱呱這麼浮誇的,害我也想再去吃一次」、「看這表情,就知道英國只是把食物煮熟」。
總統府公布大法官被提名人 司法院正副院長張文貞、姚立明
現任大法官15人,其中包括司法院長許宗力、司法院副院長蔡烱燉、大法官許志雄、張瓊文、黃瑞明、詹森林、黃昭元等7人將於今年10月31日任期屆滿。對此,總統府30日召開「113年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介紹記者會」,提名人選有,首位女性司法院長張文貞、司法院副院長姚立明,另外五位大法官分別為何賴傑、陳運財、王碧芳、廖福特、劉靜怡。總統府於今年7月15日核定成立「113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審薦小組將協助總統提名大法官人選。蕭美琴副總統今早主持「113年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介紹記者會」,公布新任大法官被提名人選。蕭美琴指出,5位大法官任期將於今年10月31日屆滿,為了讓大法官任期順利銜接,總統依據憲法增修條文,提名張文貞為大法官並為司法院長,姚立明為大法官並為副院長,並在今日咨請立法院同意。蕭美琴表示,張文貞是首位女性司法院長被提名人,熟悉司法改革,姚立明富有參與憲政改革的經驗,洞悉台灣民主發展脈絡,兩位都有憲法學專長,期待不同世代超越黨派組合,領導推動司法改革,也期許台灣司法不只有國民法官,全體司法官更應該是人民的法官,維護社會公益的信心。蕭美琴說,總統會繼續推動司法改革,因此正副院長人選需要具備持續推動司法改革決心,以及領導司法行政的能力,司法體系應該以價值領導為重要導向,徵詢各界意見審慎思考後,決定提名年輕新銳的國際法律學者張文貞擔任大法官並為院長,跨黨派領袖的姚立明擔任大法官並為副院長。司法院大法官並為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女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合聘教授、財團法人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基金會董事長,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曾經擔任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分組委員,並多次擔任釋憲案之鑑定人,最為指標的案件,例如釋字第 748 號「婚姻平權」法案,其均能秉持學術專業,提供前瞻且宏觀的專家意見。司法院大法官並為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現任財團法人國會觀察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德國畢勒佛大學法學博士。姚在德國求學期間,專研憲法理論,曾在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與憲法相關的課程,長達20多年。長期關注台灣民主發展,撰文剖析時政,對憲政體制、政黨政治及國會運作等有深刻且豐富的論述,也曾擔任立法委員,熟稔政府體制,是跨越不同黨派的政治意見領袖,並擅長運用深入淺出之表述,與社會各界進行溝通。大法官被提名人何賴傑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專精刑事程序法領域之研究,自德國學成歸國後,長期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曾任法律學系系主任、法學院院長及該校主任祕書。另曾擔任司法院刑事訴訟法研修小組委員、刑事訴訟改革成效評估委員會委員,協助政府推動改革,也曾為 112 年憲判字第 14 號法官迴避案,提供專家諮詢意見,尤其關注人權保障,重視法治價值,對於大法官維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核心職能必能有所助益。大法官被提名人陳運財,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長期任教東海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從事刑事訴訟法領域之教學與研究,著作豐碩。在實務參與上,曾擔任大法官釋憲案件及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之鑑定人,參與機關法案草擬、研修工作,提供法學專業意見。尤其具台、日刑事訴訟法比較研究專長,以日本裁判員制度之研究,協助創建我國「國民法官」制度,將理論化為實證 並發起成立台日刑事法研究學會,積極促進兩國刑事法界學術交流。大法官被提名人王碧芳,現任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兼審判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歷任3審法院法官,長期辦理行政訴訟審判業務。任職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期間,所主筆的《菸酒稅法》第 21 條規定違憲爭議釋憲聲請,經司法院作成釋字第 641 號解釋審理關廠工人案,判決影響深遠 任職最高行政法院審判繁雜土地案件,建立多則重要終審法院見解,,也曾擔任大法官書記處處長,熟悉釋憲實務,且銜命推動憲法訴訟法修法,讓台灣之釋憲制度邁入新的里程碑。大法官被提名人廖福特,現任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長期在中研院以國際人權法及憲法為研究主軸,並於國立台北大學、東吳大學等校教授相關課程。所撰國際人權法著作是台灣本土實踐的重要基礎,也曾參與規劃國際人權條約國內法化之藍圖,並投身「國家人權委員會」之成立倡議、設置規劃與運作諮詢,對於促進我國人權法制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著力甚深。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長期在台灣大學及中研院從事憲法、資訊、科技及人工智慧法學之研究與教學,中外文論著均豐,法學專業深受肯定。
連靜雯砸40萬英國進修 體驗槍械拿下當日第一
「斜槓女王」連靜雯全心投入直銷產業,日前她受邀參加公司的海外研修班,到英國牛津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參加大中華區海外研修班,除了進修學習,團建活動安排去開坦克車、實彈射擊、組裝槍械,讓連靜雯直呼:「超刺激!」連靜雯第一次參加公司的海外研修班,這是要成為最高位階才能夠參與的小型EMBA課程,門檻頗高,且飯店、機票及課程費全自費,花了超過40萬台幣,「雖然整趟費用不低,但覺得太值得了!因為能夠坐在劍橋、牛津大學上課,已經覺得太不可思議!」在英國進修之於,連靜雯也造訪許多貴族莊園。(圖/楠軒工室提供)其中有一天團建活動,到全球唯二的坦克體驗基地「Tanks A Lot」體驗開坦克車、實彈射擊、組裝槍械,在教練指導2次的情況之下,連靜雯不到1分鐘就完成組裝槍械與拆解槍械,讓所有人驚呼「超誇張」,成為當日女子組第一名。這趟也有些令她慌張的小插曲,連靜雯是第一次到英國,海關仔細詢問她從哪裡來、去哪裡、誰來接妳等各種問題,因為對方講英國腔英文,讓她聽不太懂,一度很緊張,幸好她拿出公司的接機照片後安全過關。
星二代斜槓成為「正念教師」 開班授課展現專業自信
星二代林亭翰是資深歌手林隆璇獨子,先前他開心宣佈成為「英國牛津大學正念中心正念認知療法MBCT完訓教師」,成為最年輕正念教師,正式展開斜槓人生開班授課。林亭翰希望透過自己的專業和訓練,讓更多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因為情緒後悔當下所做的決定。不過,由於學員多數的年紀都比他年長,剛開始上課時他不免擔心自己的年紀小是否會缺乏說服力,最後他轉念一想拿出專業和自信,花時間經營與學員建立自己的「可信度」,克服斜槓後教師後帶來的不同挑戰。林亭翰推出新歌〈別對我說謊〉,新歌唱出在感情裡的諸多遺憾。(圖/青田音樂提供)此外,近日林亭翰推出新歌〈別對我說謊〉,新歌歌詞描述著對於感情已走到盡頭,與其冷漠相待,說著還愛著彼此的謊,不如放手讓彼此自由,別再以愛的名義綑綁著兩人。MV則延續歌曲概念詮釋在感情中的遺憾感,特別從凌晨開始拍攝一路拍到隔天中午,由黑夜拍到白天也有象徵新的開始的美好寓意。〈別對我說謊〉是林亭翰多年前完成的作品,原先預計收錄在上張專輯中,但當時一直覺得歌曲還可以更好,期間嘗試了許多不同於以往的編曲可能,最終決定用大家最熟悉的弦樂編曲呈現,他說:「我覺得還是鋼琴弦樂的編制會比較感動,比較能夠觸碰到人心。」林亭翰用新歌唱出在感情裡的諸多遺憾,在現實生活中他面對感情也是「別對我說謊」,他認為在感情中誠實非常重要,不愛了寧願彼此有話直說,也不要浪費時間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互相消耗。
考完試了!19歲牛津新生「太嗨」跳泰晤士河慶祝 游不回岸邊溺斃
近日,1名就讀英國牛津大學大一的19歲少年,為了慶祝終於考完試,興奮跳入泰晤士河,沒想到卻不幸溺斃。據泰晤士河谷警方發言人所述,該學生的死因正在確認中,不過目前並沒有發現跡象顯示有外力介入。據英媒《獨立報》報導,這起悲劇發生在6月21日,地點位於牛津大學校園旁、鄰近泰晤士河的「港口綠地」(Port Meadow),當時許多學生因為考試結束,那怕還穿著學士服,依然興奮的跳入河中慶祝。事發地點緊鄰牛津大學校園,因此有許多剛考完試的學生經過。(圖/翻攝Google Map)然而,其中一名19歲的少年在跳入河中後,卻未能像同學一般游回岸邊,反而在河中失去蹤跡,岸上的學生發現情況不對,立刻報警求助,警消趕到後,立刻對河道發起大規模搜索,並將少年救起送醫,不過少年仍然在到院不久後被宣告死亡。牛津大學也發表聲明證實了這名一年級學生的死訊,並表示學院正聯絡死者家屬,持續向學生家庭提供支持,但出於對家屬隱私的尊重,不會公布該學生的姓名及科系。
AZ公司坦承疫苗「真有血栓風險」 疾管署:有新事證5年內可重提疫苗救濟
英國製藥巨頭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情期間和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AZ新冠疫苗,卻爆出多起嚴重副作用,目前累計遭到51位患者集體求償約1億英鎊(約新台幣40.8億元);阿斯特捷利康公司近日首次公開坦承,AZ疫苗的確有可能「在極罕見狀況下」引發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TTS),嚴重恐導致死亡。對此,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2日表示,疾管署會與食藥署持續密切關注,一旦有新事證,民眾也可以重新提出疫苗救濟申請。據外媒《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男子傑米史考特(Jamie Scott)在2021年4月接種AZ新冠疫苗不久,大腦就發生血栓及腦出血,不僅在住院期間3次被判病危,出院後也無法再工作,被判定已造成永久性腦損傷。史考特2023年對阿斯特捷利康提出告訴,指控疫苗害他平白無故蒙受人身健康和間接財物損失;目前英國高等法院已受理包括史考特在內的51起類似案件,總求償金額達到1億英鎊。過去,面對多起疫苗相關訴訟,阿斯特捷利康始終否認指控。然而在2024年2月一份提交給英國高等法院的法律文件中,阿斯特捷利康首度坦承:「在極端少數的案例下,會造成罕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台灣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台灣已密切注意這類國際訴訟案件。疾管署與食藥署正在共同監控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同時提醒民眾,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重新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疫苗救濟申請)。此外,政府亦強調,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過程將會保持獨立及專業,確保公平公正。此事件也引起了立法者的關注,立委廖偉翔與陳昭姿質疑疾管署的受害救濟案件審議過程草率,指出審議過程需更加透明和有條理。對此,曾淑慧強調審議過程是依法進行,合法合理,且確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獨立行使職權;審議小組則秉持醫學專業並以審慎客觀之態度,全力取得事證方作成結論。
「rizz」獲選年度夯字…蜘蛛人也用過! 牛津大學院長:可驗證社會現狀
繼今年最具代表詞彙為「真實(Athentic)」後,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5日宣布,「rizz」是今年頭號代表詞,奇意涵為「有型、有魅力、有吸引力」。rizz一詞最早是由Twitch(美國影片串流媒體服務平台)主播Kai Cenat、Silky和Duke Dennis於2021年創造,這個詞在網路上被大量的使用,帶有「#rizz」的影片更超過75億次的觀看量。牛津大學表示,已詞原學來看,這個詞是由「魅力(Charisma)」的簡短版本,從該詞中間擷取而來,並非常見的創字模式。這個字也顯示年輕世代如何創造空間。「rizz」個詞也可以用作動詞,通常用在片語「rizz up」,意思是「吸引、引誘或搭訕某人」。 27歲英國演員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過去曾飾演「蜘蛛人」(Spider-Man),他在之前被專時被問到魅力時,他就笑笑回應自己「絲毫沒有rizz」;而這個字在今年6月起也獲得了主流認可。牛津大學語言學院院長卡斯珀(Casper Grathwohl)表示,「年度詞彙」是驗證社會現狀和感受最好的方式。卡斯珀說「rizz使用的次數上升,這證明了網路文化演變而來的單詞和短語正漸漸成為日常用語的一部分,並為將來繼續塑造語言趨勢。」
排除隕石撞擊 火星大地震觸發原因讓科學家驚訝「來自內部」
火星也會地震!2022年5月4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探測器探測到火星出現規模約4.7的大地震,雖然這個震度對地球來說不算太大,但對於一個表層沒有活動中板塊的火星來說,已經是相當大程度的地震了。有鑑於火星沒有如同地球一樣的表層板塊活動,科學家懷疑這次是隕石撞擊導致的地震,不料火星上根本找不到隕石的撞擊坑,科學家因此得出結論,本次的火星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所引起的,這意味著震源是來自火星內部的巨大構造力(也就是地球地震時內部的隆隆聲),而這巨大的力量可以讓火星震動長達6小時。地球的地殼上有許多不同板塊,板塊之間的移動與撞擊引發地震;而火星的地殼是單一板塊,因此沒有板塊撞擊而產生地震的理由。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行星科學家費南度(Ben Fernando)本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發表論文,表示「火星上仍然存在活躍的斷層。這顆行星仍在緩慢收縮和冷卻,儘管不再發生活躍的板塊構造過程,但地殼內仍然存在運動」,他認為這一重大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探索火星。洞察號自2018年服役以來,已經偵測過超過1300次的火星地震,其中只有8次確認是由隕石撞擊而成。對於此次地震,研究人員測量表示,這次震央位於火星南半球的Al-Qahira Vallis區域,在洞察號所在赤道的稍北東南方約2000公里處,他們認為地震可能源於地表下數十公里。同為論文作者,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行星科學家查蘭博斯(Constantinos Charalambous)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偵測到的大多數火星地震都與位於洞察號以東一個名為科柏洛斯槽溝(Cerberus Fossae)的區域有關」,並表明多數偵測到的地震位置都相當不確定,因為人們對於火星地震的觸發機制還沒有足夠的了解,「但這一特殊事件在揭示這顆紅色星球的地質歷史、內部和演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發現讓人類對於火星又有更深入的了解,未來可利用這個資訊,讓人類在探勘火星時能更順利,規劃任務時能規避更多風險,對於火星的構造也有更多了解。
世界大學排名第152名…進步35名 台大:努力精進聲望指標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27日公布2024大學排名,臺灣大學排名第152名,進步35名。對此,台大表示多數指標均有相當幅度進步,但是各種大學排名情形,會虛心參考,會持續努力精進。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公布世界大學排名,英國牛津大學連續8年蟬連世界第1,台灣大學世界排名第152名,比2023年進步35名。對於排名152名,台大回應媒體表示,雖在多數實質面均有幅度進步,但在聲望指標方面受主官及國際宣傳影響較大。而對於各種大學排名情形,台大表示,將會虛心參考。台大補充,在評比項目中,教學、研究聲望與國際化是仍需繼續努力的部分,在未來也會持續投入研究,希望獲得重大研究突破,為社會與人類永續發展貢獻。
睡不夠假日補回來!專家曝「缺1關鍵」更累:生理時鐘全打亂
忙碌的現代人平日睡不夠,經常利用周末補眠「還債」,不過就有專家警告,即使周末多睡幾個小時也無法補足身體疲勞,甚至可能打亂生理時鐘,讓人「越睡越累」。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神經科學教授佛斯特(Russell Foster)指出,即使周六、周日每晚多睡10小時,也無法彌補一周積累的睡眠債,更不可能讓大腦的認知能力恢復正常。 佛斯特表示,陽光有助於養成早睡早起的生理時鐘,若是利用周末睡懶覺錯過早晨時光,反而會打亂生活作息,導致夜晚更難入眠,因此假日「睡晚一點」並非是甩開疲憊的最佳方法。佛斯特也透露,人們每天平均需要睡足8個小時,若睡滿6至10.5小時且白天並無疲憊感,那麼仍算在「健康範圍」內,不過如果經常感覺疲倦、煩躁、衝動,需要含糖或是咖啡因飲料的人,意味著「休息不夠」需要多點睡眠時間。對此,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建議,包括規律睡眠、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適當運動、睡前做些舒壓活動、睡前避免咖啡因和酒精飲料,以及寫下造成焦慮的事物等6方法,都能有助改善睡眠品質。
飲酒適量還是有害健康? 牛津研究:所有酒精都跟癌症有關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是我們常見的提醒標語,而牛津人口健康中心發布了相關的實驗研究,數據顯示,酒精會直接導致幾種癌症的產生,喝得越多,罹癌的風險就越高;研究人員並表明,就算飲酒適量,還是有害健康。 根據《福斯新聞》(Fox News)的報導,去年1月,牛津人口健康中心在《國際癌症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發布一項大規模基因研究,由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團隊組成,試圖以樣本實驗來研究較低飲酒量將影響怎樣的基因變異。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稱,酒精會分解成乙醛,乙醛會損害人體的DNA並阻止其修復損傷,而當DNA受損時,細胞就可能失控產生癌症腫瘤。報導指出,團隊使用了超過15萬名成年人的DNA樣本,男性共有6萬名,女性為9萬名,而收集之數據會與日常飲酒習慣的調查問卷作結合,並通過健康保險紀錄和死亡登記,對參與者進行平均11年的後續追蹤。在樣本中,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及2%的女性經常飲酒,至少每周一次,而相關實驗結果顯示,約有7.4%的男性得了癌症。研究表明,每天攝取4杯酒,罹患與酒精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4%。而根據過去的一項研究,在2016年,全球估計有300萬人口因酒精死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提到,飲酒會增加產生口腔癌、咽喉癌、肝癌、乳腺癌等的風險,所有的酒精都與癌症相關,喝得越多,罹癌的風險就越高。◎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牛津大學:年輕世代摒棄傳媒 多藉TikTok網紅獲取新聞資訊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機構」(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於美東時間13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全球經由傳統網站或應用程式獲取新聞資訊的人數自2018年以來下降了10%,其中年輕族群更傾向透過TikTok、Instagram和Snapchat等社交媒體上的名流和網紅來獲取資訊,而TikTok也成為該份報告中成長最快速的社群平台。據《路透社》的報導,RISJ在13日公布了一項調查46國、約9.4萬名成年民眾的年度數位新聞報告,內文指出,比起TikTok、Instagram和Snapchat等平台上的記者和傳統媒體,受訪者更傾向關注名流、網紅和意見領袖。其中TikTok更是該份報告中增長最快速的社交媒體,18歲到24歲的族群中有20%的人透過TikTok獲取新聞資訊,這個數字比去年成長5%。而僅有48%的受訪者對新聞表達濃厚興趣,遠低於2017年調查的63%。RISJ主任尼爾森(Rasmus Kleis Nielsen)在報告中指出:「2000年世代出生的人會因年紀增長就突然愛上老式網站?這種推測顯然不合理,更不用提廣播和印刷品了。」此外,只有不到1/3的受訪者認為,透過演算法來獲取新聞資訊是個好的媒體閱讀方式,與2016年的調查相比下降了6%。然而,比起編輯或記者,民眾仍然更願意透過演算法來選擇新聞。報導續稱,比起去年,受訪者對新聞的信任度下降了2%,但總體而言,仍有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願意相信大部分的新聞資訊。此外,美國對新聞的信任度則上升了6%,達到32%,但仍然是46國中最低的數據。另有56%的受訪者擔憂,自己無法在網路上識別出假新聞,這個數據比起去年上升了2%。
獨家/直擊千億富豪父子檔 尹衍樑尹崇堯春節開工啖平民美食「小店味道好!」
兔年春節百業開工的元月底,台北市街頭重新熱鬧起來,千億富豪尹衍樑與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父子倆,下班後在杭州南路牛肉麵店用餐被民眾直擊,留下一張珍貴畫面。 今年1月31日傍晚5時許,一輛勞斯萊斯步下尹衍樑與尹崇堯,這對千億父子檔逕直走進德忞牛肉麵店,點了千元有找的排骨麵與小菜,倆人就坐在板凳上享用,本刊詢問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與兒子是否不時在巷弄間尋美食,飽餐順便話家常,獲尹衍樑親切回應:「是。小店味道好!」 尹衍樑愛好美食,有一個平民的胃,他會親自騎著哈雷機車去北投金春發牛肉麵店外帶餐點。這次尹衍樑與兒子一塊吃的德忞牛肉麵店,也是總裁愛店之一,從尹衍樑就讀成功高中起就是常客,有網友透露,「據說這邊有尹總裁私房套餐」。尹為人亦十分好客,即使年輕時預算有限,也會請研究所碩士班老師、前貿協董事長王志剛吃孫東寶牛排。知情人士指出,尹衍樑珍惜親子關係,不時會找尹崇堯聚聚;尹衍樑在年輕時有一段時期邊上班、邊攻讀博士學位,在這麼忙碌的時候,晚上「右手寫論文、左手抱剛出生的尹崇堯」,父子情深可見一斑。尹崇堯從小就乖巧得人疼,取得英國牛津大學東方文學博士,6年前被父親從英國召回、經營不曾涉略過的金融業南山人壽,他尊重且順父親的決定,儘管經歷不少風暴,仍努力把壽險經營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給保戶穩定的承諾。
超越愛因斯坦與霍金的天才 英11歲男童滿分通過門薩測試
近日英國傳出有一名11歲男童,在門薩測試中以162分的高分取得滿分,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擊敗」愛因斯坦與霍金,因為這兩位的門薩成績只有160分。根據《每日星報》報導指出,英國約克郡一位11歲的印度裔男童福薩(Yusuf Shah)日前接受門薩的智商測試,結果福薩直接一口氣拿下滿分,這不僅是18歲以下小孩的最高分,這個分數甚至比知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霍金還要高上2分。福薩受訪時表示,之所以會去參加門薩的智商測試,是因為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聰明,「學校的每個人都覺得我很聰明,我一直想知道我是否能成為考是最終結果的前2%」。報導中也指出,在門薩的標準來看,140分就已經是可以歸屬於「天才」的標準。福薩也表示,自己在考試的時候,其實是跟一群成年人在同一間教室考試。福薩的母親一開始還擔心「福薩會不會進入到只有自己是小孩的地方而感到恐懼」。但最終的結果,還是讓人十分驚豔的。福薩也說,自己的休閒娛樂,其實就是玩數獨還有魔術方塊。門薩組織其實是1946年英國牛津大學內成立的一個俱樂部,進入組織的條件只有一個「智商」,必須在入門測試中得到148分才有資格加入,而只有取得前2%的優異成績,才有資格成為「會員」,目前門薩在全球有10萬名會員。而除了福薩之外,先前英國就傳出一名12歲的小女孩也取得162分的滿分。
「明星私中年均200人」出國升學 學者揭這原因
近年來,愈來愈多台灣高中生選擇到海外讀大學,有明星私中年均至少200名高三生申請國外大學,約9成學生錄取世界百大。而疫情之前,也曾出現1年全國2000多名高中生選赴海外升學,放棄讀台灣的大學。學者認為,此現象肇因於108課綱考招制度的失敗,頂尖學子若未分發到第一志願乾脆出國,連帶扼殺本土高教的競爭力。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是國內極少數同時開辦IB國際文憑課程與美國AP課程的中學,每年有超過200位學生申請國外大學,近9成學生錄取美國前60名或世界百大名校,2成學生錄取美國前30名的大學,今年更有學生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與康乃爾大學的入學資格。康橋國際學校12年級學生陳宣陵,從小對航太科技很感興趣,具備國際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國手等資格,還是校內學生會長,課內外表現十分傑出,成為該校首位錄取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學生。另外則是獲得國際經濟學奧林匹亞銀牌得主的康橋學生顧青雲,今年一舉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康乃爾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入學許可。為何明星私中學子多赴海外名校求學,不選擇國內的大學?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表示,這兩年因疫情爆發,打亂許多人的生涯規畫,學子海外就學情況較不全面,「疫情之前才準!」像是在民國107年,當時全國便有2142名高中生選擇到國外讀大學,放棄在台升學。論析其因,張耀文認為,問題出在108課綱,考招制度不穩,每年學測與指考(現改為分科測驗)出題難易度不穩,且學測只能填6個志願,頂尖學子若未分發到第一志願校系,便乾脆放棄在台升學,「有權有勢的學生就出國!」張耀文也說,現在學測考題嚴重超綱,很多明星私中與補習班僅用兩年課時,就把高中課程上完,兩者皆因108課綱而大幅興起,傳統明星高中則式微,導致優秀、有資源的學生能出國就出國,讓台灣學生往外流失的問題,更雪上加霜。
用手機講電話到底會不會致癌 牛津大學給答案:不會引發腦瘤
手機到底是不是個致癌物?這個說法已經隨著1990年手機的發明而爭論長達32年,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民眾是否常用手機,與腦腫瘤之間並沒有關聯。講手機到底會不會致癌?(圖/Pixabay)根據《每日鏡報》報導,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2001至2011這10年間,超過40萬名年紀從50到80歲的英國女性健康數據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罹患腦瘤風險的增加,和使用手機之間沒有絲毫關聯。這項發表於《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的研究報告指出,受試者在這段期間內的使用手機的方式和頻率都會被詳細記錄,目的是用來比對她們的健康記錄,研究團隊進一步追蹤了受試者後續是否罹患腦膜瘤、垂體腺瘤和聽神經瘤等3種不同類型的腦腫瘤。英國牛津大學最新一項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人們是否常用手機,與腦腫瘤之間沒有絲毫關聯。(圖/翻攝自每日鏡報)研究人員除了會計入上述的數據,還另外排除了可能導致罹癌的其他因素,例如個人年齡、BMI、酒精攝入量以及是否吸菸和運動的頻率。此外,在超過40萬筆數據中,部分受試者完全未曾使用過手機,也有重度用戶,結果顯示,使用手機和罹患腦瘤之間並沒有任何具統計意義的關聯。過去,世界衛生組織(WHO)隸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1年把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直指手機電磁波是導致人類罹機率增加的原因,甚至還出現「使用手機10年以上的人,在腦部罹患神經膠質瘤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的論點,針對IARC將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的作法,國內癌症專科醫師認為一般人不需擔心,因為2B級致癌物定義是指「在動物實驗有證據,但在人體沒有足夠證據會致癌」。
多吃菜有益健康 英國研究:降低心血管疾病成效有限
常聽到多吃蔬果對身體有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成年人每天至少要攝取進食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不過近日有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未必能降低罹患心臟疾病風險,更重要的是透過均衡飲食、足夠的運動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項由英國牛津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共同研究,研究團隊透過近40萬的受試者配合參與研究,紀錄受試者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並進行長達12年的長期觀察,特別針對心血管疾病追蹤,結果顯示,受試者平均每天吃兩湯匙的生菜和三湯匙的煮熟蔬菜,雖然吃最多蔬菜的人比攝取量少者,減少了15%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但研究人員表示,搭配生活習慣與其他數據來看,還是不足以證明蔬菜就是低心臟疾病的萬靈丹。除此之外,攝取較多蔬菜者的健康情況和無不良嗜好,譬如吸煙或飲酒者不同,研究認為,攝取蔬菜量與心血管系統保護無關,均衡攝取應該更重要。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萊西(Ben Lacey)教授指出,研究結果對血管疾病的飲食成因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不過,格拉斯哥大學代謝醫學教授薩塔(Naveed Sattar)則認為,透過上述的實驗數據能表明,攝取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仍有助於改善心血管疾病。薩塔更指出,研究結果不代表民眾忽視攝取足夠蔬果的建議,應當更重視均衡飲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