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療法
」 乳癌 攝護腺癌 癌症 更年期67歲男走路吃力「竟是攝護腺癌」 初期無症狀難警覺
一名67歲的患者,平日作息正常,喜歡早起去公園散步,和老朋友下棋聊天,生活看似平靜安逸,但從幾個月前開始,他發現自己走路越來越吃力,腰酸背痛的情況時常發生。起初認為是年紀到了、骨頭老化所致,然而疼痛逐漸變得劇烈,走路的時候雙腿彷彿被千斤重石壓住,常常得停下來休息,才能勉強挪動步伐。直到某天他疼得幾乎站不起來,家人硬是扶他到醫院,安排了一連串的檢查,才診斷為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及多處骨骼。攝護腺癌是台灣中老年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尤其在50歲以上的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家族遺傳因素的影響,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時,癌細胞已經開始向其他部位擴散。針對晚期或有轉移風險的患者,早期發現與積極的治療介入至關重要。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查岱龍理事長指出,睪固酮濃度是攝護腺癌控制的關鍵,它可說是助長攝護腺癌細胞生長的重要因子,濃度越高,癌細胞的增長速度往往越快。透過荷爾蒙治療降低睪固酮濃度,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並延緩疾病進展。臨床證實,藉由長效型荷爾蒙針劑每三個月注射一次,能降低攝護腺癌死亡風險,為患者帶來穩定的病情控制和提升生活品質。此外,穩定的睪固酮濃度管理不僅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更能顯著減少癌症轉移的機率,讓患者在面對病情時更有信心。台灣目前對於攝護腺癌的篩檢方式主要是透過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的檢測來進行早期篩檢,同時結合影像學檢查、病理切片,以及多種治療選項,包含手術、化學治療和荷爾蒙治療等。然而,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楊明昕醫師指出,PSA指數僅能作為一項指標,並無法全面反映攝護腺癌的進展狀況,從治療面來看,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與睪固酮濃度息息相關,如睪固酮濃度控制在<20ng/dL內,能延緩腫瘤病程進入去勢抗性的時間。許多研究證明,透過抑制睪固酮濃度的荷爾蒙治療,能有效減緩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其中,GnRHa(促性腺素釋放素促效劑)荷爾蒙治療更是治療攝護腺癌的主要治療,臨床統計顯示其對攝護腺癌的控制效果顯著,約有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睪固酮濃度降低,穩定病情、延緩癌細胞的進展。楊明昕醫師建議攝護腺癌患者每3~6個月定期檢測PSA與睪固酮濃度,以確保癌症控制,醫師也會依據病況調整治療策略。針對攝護腺癌的荷爾蒙療法,長效荷爾蒙針劑被視為一項重大突破。臨床研究顯示,此類藥物可長期穩定地抑制睪固酮濃度,減少了攝護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研究亦指出,荷爾蒙療法在不良反應的控制上有顯著優勢,讓病人在治療上能有更好的耐受性。雖然部分患者可能會因睪固酮濃度降低而出現情緒波動、睡眠困難甚至擔心有骨質流失等症狀,但透過專業醫師的介入,這些副作用大多可控制,對於生活品質影響不大,建議患者仍應把癌症治療作為第一優先考量。長效荷爾蒙針劑的注射方式有肌肉注射與皮下注射兩種,肌肉注射與一般疫苗注射方式相同,能為患者減少肉芽腫或膿瘍等風險,在第一個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睪固酮濃度,且相較皮下注射所造成的睪固酮濃度波動較低,對於病情控制和整體存活都有幫助。不少晚期攝護腺癌的患者因控制不佳而導致疾病惡化,透過荷爾蒙治療打前鋒,及早使用,搶下治療關鍵更顯重要!楊明昕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患者大多早期沒症狀,但癌症早在體內肆虐並轉移至身體各處,直到晚期才發現。上述67歲患者在即時使用長效肌肉注射荷爾蒙針劑治療兩三個月後,患者的疼痛便大幅改善,癌症病灶也都控制良好,PSA指數也從原本的200多ng/dl,降到了2ng/dl以下。查岱龍醫師強調,攝護腺癌的治療目前非常多元,若穩定控制的情況下,平均存活率可達五年以上。採取適當的治療且定期追蹤,不僅癌症病況能得到良好改善,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也可被控制,患者無需過度擔心。長效荷爾蒙治療的優點遠遠超過可能出現不適,並且對於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具有顯著的正面效果,鼓勵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治療乳癌釀「類更年期」! 中醫師曝「1茶飲+1穴位」可緩解不適
50歲的林小姐一年前確診乳癌第一期,經外科手術後持續接受化療並服用抗賀荷爾蒙藥物,身體卻開始出現潮熱盜汗等不適,不僅晚上不斷被熱醒,白天也因情緒暴躁讓工作受到影響,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因此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門診求助。經問診,醫師診斷為因乳癌治療造成的類似更年期症狀,透過中醫調理,林小姐的症狀明顯緩解,不僅能夠熟睡到天亮,情緒也變得平穩。乳癌化學治療與荷爾蒙療法 易致更年期提早發生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是一種和荷爾蒙息息相關的病症,體內雌激素影響過高是主要的成因之一,因此治療方面以切除腫瘤並抑制雌激素對乳癌細胞的刺激為首要。其中化學治療與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病友出現更年期症狀有著密切關連性,治療過程中會導致雌激素作用減少,甚至進而停經。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許雅婷醫師說明,雌激素的作用減少意味著女性逐漸進入類更年期狀態,所以乳癌病友在治療期間便容易出現潮熱盜汗、心悸胸悶、肌肉痠痛、睡眠障礙、焦慮煩躁、陰道乾澀、排尿困難等表現。中藥調理+針灸穴位 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許雅婷醫師指出,此類提早發生更年期女性與一般按生理變化所出現的女性症狀相似,診斷上主要透過望聞問切的方式了解病人情況,但因為有乳癌病史,在中醫治療上,主要用來緩解上述各種不適,醫師也會視病人情況決定是否使用類雌激素的中藥。此外,也會搭配針灸穴位緩解症狀,如三陰穴能夠調理人體脾腎、補充氣血,太衝穴則可以舒緩精神、緩解緊張,至於肌肉痠痛的狀況則由醫師視其部位予以治療。自行保養舒緩 1茶飲+1穴位都有幫助而為了讓病友能夠在家自行保養舒緩,許雅婷醫師也提供保養茶飲以及舒緩穴位。一般民眾情緒緊張時也可用來舒緩身心。1. 保養茶飲-甘麥大棗湯:取甘草2錢、紅棗5顆、浮小麥6錢,放入鍋後加入1500cc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煎煮5至10分鐘,放涼飲用。甘麥大棗湯具有平撫焦慮不安、舒緩情緒起伏等功效,建議一天至多飲用350cc,不可替代開水。2. 舒緩穴位-耳神門穴:耳神門穴位於耳朵由上至下的第一個三角凹陷 處,藉由手指按壓至出現痠脹感,有平靜情緒、穩定睡眠的作用,建議每日定時按摩3至5分鐘。
跨性別男變性手術醫師突發現「已懷孕5個月」! 成義大利首例海馬爸爸
義大利有名跨性別男子正處於變性過程的後期階段,而日前他在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醫生竟發現男子已經懷有身孕5個月了,這項意外發現也成為義大利首起海馬爸爸(Seahorse dads)的案例。對此,醫生建議立即暫停他的賀爾蒙治療,男子則將以女性的身分生下孩子,但將合法登記為嬰兒的父親。據《每日電訊報》報導,這名跨性別男子名為馬可(Marco),他正處於變性過程的後期階段,豈料日前他在接受乳房切除術後,醫生發現他已經懷有身孕5個月了,被發現懷孕前,他本來應該接受子宮切除手術。這項意外發現被認為是義大利首起海馬爸爸(Seahorse dads)的案例,這也引發了人們擔憂變性手術是否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對此,內分泌學家、性別治療專家塞諾豐特(Giulia Senofonte)說「一旦發現懷孕,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暫停荷爾蒙治療,如果不立即停止治療,可能會產生後續影響,特別是在懷孕的前3個月,這是嬰兒器官發育的重要時期。」塞諾豐特接著解釋,荷爾蒙療法雖然會停止經期,但沒有避孕功能,患者可以繼續排卵,因此還是有懷孕的可能性,專家通常會建議在治療期間服用避孕藥。而一些專家認為,突然停止相關治療會帶來健康上的影響,因為人體內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水平過高,可能會帶來心臟病風險,並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可能性。目前馬可則預計生下孩子,並將以女性的身分產子,但將合法登記為嬰兒的父親。
中年男血尿確診攝護腺癌晚期 搭配精準治療重拾人生
6旬鄭先生因血尿、半夜頻尿至泌尿科就診,一診斷竟是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系統及骨頭,恐活不到2年!由於有癌症家族病史,患者接受基因檢測,找出BRCA致病性基因缺陷,從化療改用PARP抑制劑治療,不僅穩定存活4年多,打球、游泳、跑步都沒問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呼籲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11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及早基因檢測搭配第一線精準治療,仍有機會重拾人生。攝護腺癌是年長男性殺手,美國影集《六人行》男星詹姆斯邁克爾泰勒(James Michael Tyler)、名媛孫芸芸父親、前太平洋董座孫道存皆因攝護腺癌過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5名,死亡第6名,發生人數7481位,年新增個案以4%速度成長,相當可怕。多數患者常在排尿異常、雙腿無力,甚至是背痛才求醫,此時可能已為晚期骨轉移,臨床約有3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若家中親人曾罹患癌症、有家族病史,罹癌風險更高,應小心預防。及早基因檢測 掌握前「腺」治療關鍵攝護腺癌藥物治療選項多,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於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影響甚鉅。臨床治療大多是給予荷爾蒙藥物以抑制雄性激素,但病友通常治療幾年後會產生抗藥性,發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疾病惡化程度及死亡率高。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黃昭淵分享,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後,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5倍,主要因為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因此預後也比較不好;在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約12%具有BRCA基因突變[i],若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可讓具有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死亡進而可延緩或停止腫瘤生長[ii]。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 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根據研究,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治療上,可降低近8成疾病惡化風險[iii],今年11月也獲得健保給付,成為有BRCA1/2基因突變且曾使用過新型荷爾蒙治療惡化病友的治療新選擇。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郭威廷醫師指出,以往自費使用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每月約需耗費10萬元,擴大給付後估計每年約有296位患者受惠。曾使用荷爾蒙療法仍惡化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經BRCA基因檢測後,具有BRCA1/2或與DNA修復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皆受惠,可在第一線治療就獲得較佳的成效,大幅減輕經濟負擔。郭威廷進一步說明,現今轉移性攝護腺癌邁入精準治療,一線治療會影響預後。根據研究,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若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減少近8成的疾病惡化風險,以及死亡風險降低近4成[iv]。相較單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PARP抑制劑亦可與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合併使用,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1年以上[v],有效縮小腫瘤、降低PSA指數,四期攝護腺癌雖無法治癒,但穩定控制症狀,有望和疾病和平共處,維持生活品質。馮思中呼籲,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病友們,可及早進行基因檢測、掌握精準治療,現健保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讓患者獲得最好的治療成效。男性朋友也應更加注意自我的健康,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進行PSA篩檢,若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應格外注意,及早篩檢不僅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有助於提前預防、及早應對,增加早期發現治療的機會,掌握前「腺」才是掌握人生自由關鍵。 [i]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0/lynparza-approved-in-the-eu-for-prostate-cancer.html#.
攝護腺癌標靶新藥獲健保給付 一線治療可降近8成惡化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已高居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五名,像是美國經典電視影集《六人行》中的男星詹姆斯邁克爾泰勒(James Michael Tyler)以及名媛孫芸芸父親、前太平洋董座孫道存皆因攝護腺癌過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表示,攝護腺癌多數患者常在排尿異常、雙腿無力,甚至是背痛後才進行診斷,而此時可能已為晚期骨轉移,臨床觀察病患進入診間約有三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若家中有親人曾罹患癌症、有家族病史,罹癌風險更高應小心預防。攝護腺癌藥物治療選項多,但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於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影響重大。臨床治療,大多是給予荷爾蒙藥物以抑制雄性激素,但病友通常在治療幾年後會產生抗藥性,而發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疾病惡化程度及死亡率高。根據研究,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治療上,可降低近八成疾病惡化風險,今年11月也獲得健保給付,成為有BRCA1/2基因突變且曾使用過新型荷爾蒙治療惡化病友的治療新選擇!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黃昭淵主委分享,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後,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5倍,主要因為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因此預後也比較不好;在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約12%具有BRCA基因突變,若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則可讓具有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死亡進而可延緩或停止腫瘤生長,因此PARP抑制劑是精準對抗BRCA基因突變相關癌症的利器。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郭威廷醫師指出,今年11月起健保署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上,曾使用過賀爾蒙療法且惡化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經BRCA基因檢測後,具有BRCA1/2或與DNA修復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皆受惠,可在第一線治療就獲得較佳的成效,也大幅減輕患者經濟上的負擔,而轉移性攝護腺癌惡性程度高,年長患者多體力不足接受二線治療,故一線藥物選擇相當重要,可以延長整體存活時間。郭威廷醫師進一步說明,現今轉移性攝護腺癌已邁入精準治療,一線治療也會影響預後。根據研究,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若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減少近八成的疾病惡化風險,以及死亡風險降低近四成。相較單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PARP抑制劑亦可與新一代賀爾蒙療法合併使用,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一年以上,有效縮小腫瘤、降低PSA指數,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與攝護腺癌抗戰將近四年的鄭先生也現身分享,當初因為血尿、半夜頻尿而至泌尿科就診,卻被醫師診斷時已是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系統及骨頭,可能僅剩不到兩年的存活期。因鄭先生也有癌症家族病史,父親因肺癌過世,二哥及爺爺皆為胃癌,在接受過攝護腺癌的標準治療後,也跟從醫師建議進行基因檢測,找出BRCA致病性的基因缺陷,並調整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鄭先生現已60歲,穩定跟攝護腺癌共處4年多,早已突破一開始被宣告的存活期,也讓他更珍惜生病後的每一天。比起初期化療讓他體力迅速下滑像是80歲老爺爺,精準化的治療下能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論是打高爾夫還是游泳、慢跑都可正常的進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更再次呼籲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病友們,第一線治療選擇相當重要!可及早進行基因檢測掌握精準治療關鍵,現健保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後,讓患者可以獲得最好的治療成效。男性朋友也應更加注意自我的健康,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進行PSA篩檢,若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應格外注意,及早篩檢不僅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有助於提前預防、及早應對。
更年期來臨三高機率攀升 年長女性心肌梗塞送醫比例竟高於男性!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女性進入更年期除了骨質疏鬆,三高攀升與心血管疾病也是一大威脅。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張芳維表示,台灣60至80歲女性因心肌梗塞送醫的比例高於男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呼籲女性把握「心、動、舒、食」口訣,平順快樂度過更年期。停經後三高攀升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根據國發會發布的人口推估報告顯示,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約為468萬人。魏璽倫表示,現今女性平均餘命84.11歲,約50歲會進入更年期,因此女性人生有1/3時間都要跟更年期相處。女性進入更年期不僅會出現熱潮紅、失眠、盜汗、骨質疏鬆等症狀,且因停經後卵巢退化、雌激素分泌降低,造成肥胖、腹部脂肪推積、血脂升高、胰島素抗性增加等,皆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根據統計,45歲以上女性與19至44歲女性族群相比,三高(血壓、血糖、血脂)盛行率高出1至2倍。60至80歲女性 心肌梗塞送醫率比男性更高女性停經後基礎代謝率降低,總覺得「喝水也會胖」!且女性荷爾蒙降低,體內的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開始上升,便形成代謝症候群,身體尤以內臟容易堆積脂肪。膽固醇塞在血管內,逐漸形成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就隨之而來,甚至引發心肌梗塞。張芳維表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女性體內許多細胞中都有女性荷爾蒙的接受器,血管裡也有女性荷爾蒙接收器,停經之後缺少女性荷爾蒙,會導致心血管組織脆弱,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外界以往認為男性較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但其實60至80歲女性因心肌梗塞送醫的比例高於男性。荷爾蒙療法 可緩解更年期症狀與預防心血管疾病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蔡永杰表示,女性在整個生育週期的重大事件,都與心血管疾病相關,例如多囊性卵巢患者、有妊娠糖尿病與妊娠高血壓等懷孕生產併發症的婦女,皆較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各國政府關注更年期女性的健康,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管理。國際更年期醫學會也建議,女性若無乳癌家族史等禁忌症,於早期停經時遵循醫師專業建議,適當使用荷爾蒙療法(MHT),可改善更年期症狀,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心、動、舒、食」4字口訣做好日常保健魏璽倫最後呼籲更年期女性把握「心、動、舒、食」4字口訣做好日常保健,並多利用定期成人健檢,還有國健署推出的「代謝症候群防治管理」服務,早期發現風險因子加以控制,主動尋求代謝綜合群防治的基層診所協助控制三高,讓身心靈能夠平順、快樂、健康度過更年期。 時常與三五好友談「心」 多保持規律運「動」習慣 多「舒」緩放鬆 均衡飲「食」
年輕女性罹癌易轉移 乳癌年紀有下探趨勢
林小姐34歲時罹患第3期乳癌,接受治療後以為擺脫癌細胞,沒想到46歲時突然發現右眼不能動,就醫檢查竟是乳癌復發且罕見轉移至眼睛!經由切除雙側卵巢與輸卵管,接著口服標靶藥物,終於找回健康。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乳癌年紀有下探趨勢,亞洲人年輕乳癌比例較歐美高,雖然40歲以下極年輕乳癌預後差,但隨著醫療進步,現已有許多新藥已可延長存活期。年輕型乳癌高達3成 容易轉移與擴散乳癌高居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歌手朱俐靜等年輕女星皆因乳癌病逝。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9年新確診乳癌患者有17,371人,其中不到50歲的年輕型個案有5,541人,約占整體31.89%[1]。而且年輕患者中,有1,300名病人確診時已處於第四期[2],也稱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陳守棟說明,年輕型乳癌主因是未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加上年輕女性罹癌易轉移、擴散速度快,患者普遍預後也較差。亞洲人停經前就罹患乳癌的比率較歐美高,而且台灣乳癌存活率比歐美日韓低。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包括近年興起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與「細胞週期抑制劑」。即便復發轉移,也可透過區分亞型,對症下藥。對於不同型別的癌細胞基因突變,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7成為荷爾蒙陽性 年輕型乳癌5大特性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表示,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區分成4種亞型,其中7成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患。年輕型乳癌的5大特性包括:約70%為荷爾蒙受體陽性腫瘤較大,惡性度高不易診斷初診斷為晚期比例約占7%死亡率較高細胞週期抑制劑 精準治療助延緩惡化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還有荷爾蒙治療等。研究顯示,停經後乳癌病患,治療效果與預後較好;針對停經前病患,可藉由藥物讓卵巢休息、停止經期,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抑制生長週期不受控制且異常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副作相對較低。此治療方式獲得美國國家癌症(NCCN)治療指引方式推薦[3],並經由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評比生活品質提升及整體存活期延長[4]。過半數患者恐復發 基因檢測為治療趨勢馮安捷提醒,在醫學期刊研究中發現,乳癌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治療5至10年後發生復發或轉移[5]。世界外科腫瘤期刊研究中也提到,過半數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5年後可能轉移復發[6]。若患者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研究顯示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使治療效果不佳[7]。她呼籲,基因檢測是癌症治療必要過程,能協助區分癌症不同亞型,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也有助於評估治療後狀況。尤其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病患有高復發風險,治療後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就算出現轉移復發或抗藥性,也應趁早介入控制癌細胞,讓患者繼續陪伴最愛家人與完成夢想。為了防治乳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45歲至未滿70歲女性,每2年1次乳房篩檢,如果有家族史,能夠提前至40歲開始。越早治療癌細胞威脅越小,治療成果也越好。女星Lulu(黃路梓茵)出席相挺乳癌病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也呼籲面對疾病不輕易放棄,積極治療、定期追蹤,轉身後依然能持續閃耀花漾人生。[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6434/File_21196.pdf
3寶媽罹「難纏乳癌」如同判死刑 新藥物可望延雙倍存活期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罹患三陰性乳癌?」45歲的康小姐於2015年確診三陰性乳癌,當時二女兒才剛滿4個月,一邊照顧兩個小孩一邊進行化療、手術以及放射治療,讓康小姐心力交瘁。沒想到療程結束,短短一年多後對側乳房又是三陰性乳癌,讓她面臨崩潰邊緣甚至一度封閉內心將自己與外界隔絕。即使後來成功熬過三陰性乳癌的3年復發高峰期,還生下了可愛的三女兒,卻沒想到在2022年2月癌細胞又再次復發,甚至還發生轉移,病程進展至第四期,雖然化療後成功控制病情,但不斷復發的三陰性乳癌宛如甩不開的夢魘,且傳統化療易產生抗藥性,如果再復發極有可能面臨無治療可用的窘境,而更讓康小姐擔心的,是無法陪伴3個年幼的孩子長大。三陰性乳癌顧名思義就是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皆呈現陰性,因此像是乳癌治療常用的荷爾蒙療法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無效。根據國健署109年數據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更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名;雖然三陰性乳癌僅占乳癌總體的15%,但其挾帶三高特性-高抗藥性、高復發與高轉移,導致五年存活率僅剩11.5%,讓許多患者確診就如同被判處死刑。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指出,40歲以下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其他乳癌類型高出53%,而年輕型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經常處於結婚生子,甚至是育兒的人生重要階段,對患者身心靈影響更為巨大。過去大多三陰性乳癌患者的主要治療都是化療再化療,且傳統化學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需要經常更換藥物維持治療成效,隨著更換化療藥物的次數增多,藥效持續時間也越來越短,最後患者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而近年雖然不斷有新治療推陳出新,但事前基因檢測卻限制了患者治療的機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只有約30%的三陰性乳癌患者適用免疫療法,僅約5-6%的病友能使用PARP抑制劑,能用到化療以外藥物的三陰性乳癌病友堪稱「天選之人」,剩下的患者即使積極配合治療,也可能因基因檢測資格不符被排除在外,連存活的機會也受到限制,所幸,能幫助所有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突破現況的新治療已核准在台使用,預期能有效幫助患者延續生命。抗體藥物複合體(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是由抗體與藥物組合而成,研究指出Trop-2蛋白在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癌細胞中有超過95%的高表現,因此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可以透過Trop-2蛋白精準鎖定並毒殺癌細胞。洪進昇醫師說明,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能精準鎖定癌細胞,作用如同散彈槍一般,釋放強效毒殺藥物攻擊鎖定的目標,發射出的散彈槍彈藥會連帶攻擊周邊癌細胞,引發「旁觀者效應」。國外研究數據指出,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腫瘤縮小的比例高達傳統化療的7倍、疾病進展風險下降59%,更能延長雙倍存活期。
男子排尿異常卻羞於啟齒 直到骨痛才就醫「攝護腺癌已擴散」
許多人都認為攝護腺癌不會致命,但其實並不然,名媛孫芸芸父親孫道存、台灣棋王吳貴臨等就是因攝護腺癌而辭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逐年增加,已分別占男性癌症的第五位及第六位,雖然早期發現的病友五年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若發生轉移,五年存活率僅剩不到4成,高死亡率堪稱是男人的無聲殺手。一名現年75歲的退休男子,長年有排尿異常卻遲遲不肯就醫檢查,直到四年前骨頭疼痛難耐才找醫師求助,當時測量其PSA指數竟高達280 ng/mL,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且已轉移至骨頭3-4處及淋巴腺,在傳統荷爾蒙療法、手術切除後一年卻還是復發,再經傳統荷爾蒙療法半年,及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半年,都無法抑制癌細胞生長,所幸在加入PARP抑制劑治療後,腫瘤縮小、症狀好轉外,也沒有出現其他副作用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發布的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11 年攝護腺癌死亡人數為1,830人,死亡率10年上升47.5%,是65歲以上人口主要死因之一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醫師表示,多數男性顧及自尊心,寧願穿成人紙尿褲也不願至泌尿科檢查,再加上國內衛教宣導不足、篩檢亦不如其他癌症普及,導致台灣男性攝護腺癌惡性程度較西方國家高。歐宴泉醫師進一步補充,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居多,約佔75%,其次是轉移至內臟器官或淋巴腺者約佔15%,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10%,門診觀察到有些病友都是先至骨科或其他外科就醫,因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一旦轉移性攝護腺癌病友的格里森分數達到8以上或是PSA指數20 ng/ml,其疾病進程較為兇猛,未來發生惡化的機率也較高。而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除年齡為60-80歲外,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帶有如BRCA突變基因者、服用男性激素或平時攝取較多高脂肪食物的男性,都是罹患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雖然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多,但不同的治療策略影響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根據標準治療指引,臨床初始治療為去勢療法(ADT),透過藥物或手術方式盡可能地降低體內男性荷爾蒙的濃度,但通常在治療1-3年後癌細胞會產生抗性,當病友血清中睪固酮濃度低至去勢標準,但癌細胞仍持續增長者,則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不僅治療棘手,還具快速高死亡率,臨床上亟待出現更好的治療方案。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男性生殖科科主任黃逸修醫師說明,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是透過抑制聚合酶PARP的活性,阻斷癌細胞DNA修復機制,進而導致癌細胞凋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PARP抑制劑單獨使用於帶有BRCA突變基因的病友,可以有效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較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高出三倍,而若是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併用,則可用於不分基因型的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友,且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增加8至11個月,疾病惡化或死亡的風險也降低3成以上。此外,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PARP抑制劑能使腫瘤縮小、降低PSA指數,亦讓病友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爸爸要保重3/軟趴趴!6成壯男房事落漆 損自尊也傷身「3年內併發心血管疾病」
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統計,台灣40歲以上的中壯年男性有64%出現輕重程度不一的勃起功能障礙,不只影響性事表現、有損自尊,研究更指出3年內將併發心血管疾病,嚴重可能會危及性命。由於勃起障礙背後原因複雜,除了心理因素之外,可能也與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相關,建議先就醫檢查了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台灣男性醫學會曾進行調查,網路搜尋「壯陽、壯陽藥物、不舉藥」等關鍵字,每日的搜尋記錄將近上千次,一年高達30萬筆以上!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說,過去年輕男子若有勃起功能障礙,大多數與「心理因素」有關,可能是壓力、緊張等,近年卻發現反而是「生理因素」增多。「關鍵在於糖尿病、生活作息不正常!」陳煜說,許多男性都是在治療勃起功能障礙時,才意外發現罹患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會造成大小血管病變,若是陰莖動脈血管不順暢,就可能導致陽萎。另一個問題就是年輕人喜歡日夜顛倒,經常熬夜到半夜一、兩點才睡覺,這會導致內分泌失調,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會因此逐漸增加,最快3個月就可能影響勃起功能。熬夜打電動、生活作息不正常,會導致體內荷爾蒙分泌失調,也是軟男年輕化的原因之一。(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泌尿科醫師高銘鴻醫師也曾發文表示,勃起其實是涉及多個因素的複雜過程,包括壓力、焦慮、疲勞、荷爾蒙失調、糖尿病、心臟病等都可能導致勃起障礙,想要治療必須先找出問題。「並非所有勃起問題都可以透過藥物解決,在用藥之前,建議先進行身體檢查。」高銘鴻說,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綜合治療,包括心理輔導、生活方式改變、荷爾蒙療法等,才能真正解決勃起障礙問題。勃起障礙不僅有損男性自尊,更可能會危及性命。研究指出,6成勃起障礙患者在3年內會併發心血管疾病!當陰莖血管阻塞50%,患者便會出現勃起問題,但此時冠狀動脈恐怕已有30%阻塞,所以大約每3位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中,就有1位合併心血管疾病,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血管健康繼續惡化。若有共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就要先積極控制疾病,如果及早治療,再搭配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多運動、避免熬夜等,輕微的勃起功能障礙或許能完全恢復雄風,所以如果感覺力不從心,就要趕緊就醫。
「只盼活到孩子結婚」 5旬婦晚期乳癌積極治療救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位5旬單親媽因家庭債務拼命工作而延誤就醫 ,確診時已為乳癌4期,不僅兩邊乳房都有癌細胞,而且分別為三陽性與HER2陽性不同亞型,並且已轉移到骨頭與肺部,情況告急、相當棘手!該癌友得知病情眼淚潰堤,只期盼「想看到我的孩子結婚」。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率領團隊治療,該癌友也積極配合,如今疾病控制良好,還迎來寶貝孫子。黃星華鼓勵民眾及早檢查、勇於治療,都有機會重返人生。乳癌年輕化 出現腫塊、異常分泌物是警訊黃星華表示,近年乳癌年輕化,不少患者30幾歲就罹癌,收治最年輕患者甚至僅26歲。乳癌年輕化因素包括環境變化導致基因突變、不正確的使用含有荷爾蒙的藥物、高糖高膽固醇飲食、抽菸喝酒、晚生或不生育等因素。建議有乳癌家族史者、長期服用避孕藥、更年期補充過量荷爾蒙、長期生活習慣不正常、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肥胖、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女性都應特別注意。他提醒,一旦摸到乳房有腫塊、乳房皮膚色澤暗沉、表皮粗糙如橘皮、乳暈顏色變化、單側乳頭出現顏色異常分泌物、兩側乳房大小差異加劇等,恐為乳癌警訊,建議盡早就醫檢查。▲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如何揪出乳癌? 依不同亞型擬定治療策略乳房X光攝影:政府補助45歲以上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2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費用。乳房超音波檢查:非侵入性,利用超音波反射篩檢,需搭配醫師觸診或X光攝影,精準度達8成。乳房核磁共振檢查:目前敏感度最高、精準度佳的檢測。穿刺切片檢查:當影像診斷有高度罹患乳癌機率,透過穿刺切片進一步檢測,取出組織做切片化驗,準確度達99%。現今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療法、標靶治療、荷爾蒙療法、免疫治療治療等。黃星華說明,近年乳癌治療技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早期乳癌以手術為主,近5年隨著分子生物學發展,根據不同亞型擬定治療策略。例如荷爾蒙陽性乳癌可選擇直接動手術,後續以荷爾蒙治療或放療輔助治療;三陰性或標靶陽性乳癌,尤其腫瘤大於2公分、淋巴結受侵犯,則建議做前導性化療,另加上標靶或免疫治療,縮小腫瘤再開刀,可降低5年疾病復發率、提升存活率。依循國際最新指引 集結多科團隊就近照顧根據衛福部統計,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 。乳癌發生率高,但只要早期發現,透過正規治療,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9成 。不少癌友認為到大型醫學中心才能得到完善照顧,但黃星華表示,其實區域型醫院與大型醫學中心在醫院架構與治療水準並無太大差異。以恩主公醫院為例,遵循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與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歐洲腫瘤學學會(ESMO)三大國際最新治療指引,已可處理9成乳癌患者狀況。前院長吳志雄本身也是乳癌專家,因此恩主公醫院的目標是成為桃園地區乳癌治療中心。而且患者就近到區域型醫院就診,可省卻舟車勞頓、排隊檢查之時間,減緩體力消耗更能好好休養。三總出身的黃星華擁有逾20年治療乳癌經驗,收治過數百位女性癌友。團隊成員包括乳房外科、腫瘤科、放射科、個管師、護理部等,提供癌友多方面照顧。他表示,現今治療技術與藥物日異月新,癌友保持正常作息、健康飲食,適度運動,都有助於維持體能、應對化療。也呼籲女性及早檢查與治療,別因年輕而忽視乳癌風險,高風險族群於20-23歲即可進行超音波檢查,及早揪出乳癌並治療,預後會比晚期確診來的更佳。
年輕女子乳癌腫瘤逾3cm 術前輔助治療讓「腫瘤消失」!
乳癌高居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且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患者常面臨要切除乳房、能不能結婚生育等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部長兼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表示,現有不少女性患者於手術前進行輔助治療,先將腫瘤縮小,即可縮小手術範圍。一位二十多歲女性患者腫瘤逾3公分,經過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日前回診時還拋出紅炸彈喜訊!HER2陽性乳癌惡性度高 切除乳房影響身心乳癌分為HER2陽性、賀爾蒙陽性、三陰性等亞型。其中約2成患者為HER2陽性乳癌,腫瘤生長速度快,預後差,而且易復發與轉移。好在除了第四期遠端轉移,第一至三期都屬於早期乳癌,治癒機率高,是值得積極治療的階段,以減少疾病進展到轉移性乳癌。針對早期乳癌,手術切除腫瘤是必要的治療方式。許多女性對於切除乳房感到恐懼、自卑。鄭企峰說明,為了避免切除全乳影響自信,患者可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加上放射線治療,病患存活率可達到與全乳房切除手術相當,而且傷口與後遺症都會比較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部長兼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左五)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 縮小腫瘤、存活率提高除了手術,還可視患者的腫瘤特性、腫瘤大小與手術方式等加入荷爾蒙療法、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作為輔助性治療,可分成「術前輔助性治療」與「術後輔助性治療」,可達到術前「縮小腫瘤」進而增加乳房保留,術後透過給予全身性的治療來「消滅肉眼無法見的細微轉移,降低復發可能性」,讓患者延長無疾病的時間,換取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往HER2陽性乳癌對化療藥物易產生抗藥性,但自從標靶藥物問世以來,無論是雙標靶輔助治療或是新一代標靶藥物,對於早期乳癌的疾病控制與預後都展現顯著的療效。此外,乳癌標靶藥物近幾年更研發出更方便省時的皮下給藥方式,相較傳統給藥方式,可以大大縮短治療與等待時間,提供忙碌的現代人另一個治療選擇。「術前輔助性治療」在手術前以化療搭配標靶,將腫瘤縮小,即可縮小手術範圍,對於患者維持身心健康與術後乳房外觀維護相當有助益。同時,術前輔助治療也有助於分析哪種藥物適合患者、提升預後。適用於腫瘤大於2公分、癌細胞有侵犯至淋巴結或轉移之患者。根據臨床統計,使用單一標靶,近3成乳癌患者腫瘤可於術前消失,若使用雙標靶,近5成患者腫瘤可於術前消失。即使是HER2陽性乳癌患者,只要使用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5年存活率便可高達9成。鄭企峰分享,一位二十多歲女性患者確診HER2陽性乳癌,腫瘤大於3公分,雖有侵犯淋巴結但幸無轉移,屬早期乳癌患者。經過術前雙標靶加上化療的輔助治療,一年療程還沒做完,腫瘤就完全消失,手術範圍也能大幅縮小。該患者日前回院複診時,已經要準備結婚生小孩了。確診別悲觀 醫療團隊助患者重拾健康與自信抗癌之路雖艱辛,但只要早期診斷、配合醫囑治療就有很高的治癒率。鄭企峰表示,乳癌治療團隊齊聚乳房外科、腫瘤內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與影像醫學科,會為病友分析各種治療方式的優勢,還有個管師可提供服務,心理師也會協助病友重拾自信。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也有針對初診病患開設特別門診,讓病患與病患家屬有更充裕的時間與醫療團隊對話,更充分了解自身疾病,並與主治醫師溝通後續的相關檢查與治療計畫。醫師最後呼籲,有家族史者等高風險族群可進行基因篩檢,當發現乳房有硬塊或分泌物,應盡早尋求醫療協助,若真的確診,也可多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醫建議有乳癌家族史應及早篩檢 提高警覺注意風險因子
乳癌對女性健康威脅不容小覷,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女性乳癌發生率已是10大癌症之首,每年新發個案超過1.8萬人;在台灣女性10大腫瘤死因排名中,乳癌也名列第二。三軍總醫院血液科主任戴明燊說,近年乳癌新診斷人數持續上升,也不乏新診斷就已轉移個案,女性應更關注乳房健康,尤其若母系親屬如媽媽、阿姨、姊妹或表姊妹曾有乳癌,應養成定期篩檢習慣。乳癌致病原因仍不明 提高警覺注意風險因子戴明燊表示,乳癌的致病成因目前尚不明確,但已知風險因子如西化、高油脂高熱量的飲食習慣、環境中致癌物質;也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像是停經後補充女性荷爾蒙、初經早但停經較晚者;或有家族風險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可能較高。但大部分乳癌病人不見得有接觸危險因子,也沒有很好的預測工具,因此提高警覺、定期篩檢、早期發現異常症狀,是乳癌治療重要的關鍵。臨床觀察發現,有些乳癌病人的腫瘤基因分型比較高度惡性,可能乳癌一發現就進展快速惡化;另有一些則是早就發現乳房有異狀,卻因害怕現實、擔心治療而遲於診斷,等到症狀嚴重惡化,就醫才確診乳癌,癌細胞也早已慢慢擴散到其他器官。初診斷就轉移莫慌 治療武器多元治療有希望根據台灣的統計,乳癌病人以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管腔型乳癌為多,約占6成多;戴明燊說,多數初診斷的病人處在第一、二期階段,開刀治療後搭配荷爾蒙治療,預後不錯;但有一部份病人是初診斷即發現轉移。雖然一般病人聽到轉移就會聯想到「末期」,也對治療感到無望;其實數據顯示,轉移性乳癌患者經穩定治療,平均存活在3、4年以上,甚至不乏存活10、20年者,病人無須聽到「轉移」就失去希望。戴明燊說,荷爾蒙陽性的轉移性乳癌病友需要的是治療方便、療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療方案;過去藥物選擇還不多的時候,轉移性乳癌病人為求快速控制疾病,會先用化學治療,但化療對正常細胞也會有傷害,強大副作用往往令人難以承受,也可能對治療萌生退意。荷爾蒙療法搭配標靶藥物 免於化療苦乳癌治療日新月異,戴明燊表示,現在荷爾蒙陽性轉移性乳癌病人第一線治療以荷爾蒙治療搭配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藥物只需口服,治療方便,副作用也輕微,且根據臨床試驗結果,治療效果不錯,維持穩定的無疾病惡化期比接受化療者好一些,病人也不用面對乳癌確診就要化療的恐懼。戴明燊說,目前針對已停經、荷爾蒙陽性、轉移至肝、腎等其他內臟器官的乳癌病人,健保給付2年的荷爾蒙合併CDK4/6標靶治療。因治療效果好,大多數病人都可維持2至3年以上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但臨床試驗和臨床使用經驗也顯示,對於還沒有停經的病人,使用荷爾蒙合併標靶治療的效果也很好,甚至優於化學治療。戴明燊提醒,45歲以上女性每2年應至少做一次乳房攝影,若有家族病史,則注意篩檢的時間更要提早,除了應定期篩檢,若乳房發現硬塊、乳頭有不正常分泌物、胸部皮膚凹陷等,應及時做超音波檢查。
部分女性45歲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 醫授1招有效緩解治療法
更年期症狀常被忽略!一名年約50歲老闆娘,因疫情影響家中生意,情緒相對低落,白天常與家人發生爭執,心悸、胸悶都令她困擾不已,夜間盜汗、淺眠更讓她無法好好休息恢復體力;雖然擔心荷爾蒙療法,但與她充分討論,並接受短期荷爾蒙補充後,回診時滿心的神采飛揚溢於言表。女性更年期常見這些症狀 但非人人皆會出現不適根據台灣更年期婦女健康管理及藥物治療建議,女性更年期指的是婦女由有生育能力過渡到無生育能力的狀態,是女性朋友的必經階段;由於雌激素降低,引起腦部下視丘血管舒縮中心不穩定,導致失眠、盜汗、熱潮紅、心悸等;而缺乏女性賀爾蒙,陰道乾澀、性交疼痛及反覆泌尿道感染也層出不窮。蘇茗軒醫師表示,雖然並非每位女性皆會出現,但比例上四到六成女性都有程度不一的更年期症候群。此外,雌激素降低也會影響脂肪代謝,許多女性也會發現怎麼少吃了,體重還是不斷增加。平均50歲左右停經 多數45歲開始有症狀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蘇茗軒指出,根據研究,台灣平均停經年齡為50歲左右,但其實許多女性約45歲開始就有更年期症狀,由於這段期間生活重心容易放在工作上,另一半也忙於事業,而子女也正處於青春期,是需要更多關懷的階段,因此出現事業與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並不難理解。種種因素導致女性朋友忽略自我身體狀況,隱忍更年期症狀帶來的不適,少數人甚至患上憂鬱症,讓自己與家人都困擾不已。緩解更年期症候群 日常可以這樣做蘇茗軒醫師提醒,要緩解更年期症候群,若無荷爾蒙使用禁忌,荷爾蒙補充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除改善症狀外,荷爾蒙補充也能減緩骨質流失、預防關節退化,保護心血管、降低大腸癌發生;另外搭配規律運動,可同時降低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與代謝問題,也可改善睡眠品質、低落心情,增進夫妻性福。在工作忙碌之餘,也要多愛自己,迎接人生的下一階段。
「放射線合併荷爾蒙治療」可控制乳癌 首度證實!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一直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的首位。隨著醫療技術日漸進步,治療乳癌的方式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radiotherapy)、化學治療 (chemotherapy)、荷爾蒙抑制劑、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過去研究已證實,乳癌術後的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可有效降低癌症復發與轉移之機率;國外臨床試驗也發現,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患者後續接受放射治療,能夠明顯降低局部癌症復發的風險,並增加存活率。此外,接受荷爾蒙療法的乳癌患者不只有效降低乳癌復發風險,在往後的15年內,也能有效降低因乳癌而死亡的風險。不過,針對荷爾蒙抑制劑:泰莫西芬 (Tamoxifen)合併放射治療的成效,在過去文獻並沒有明確定論,使得荷爾蒙抑制劑與放射線合併治療的結合使用在臨床上仍有爭論。為了瞭解放射線與泰莫西芬合併治療的有效性,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也是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的謝忱希醫師研究團隊透過動物活體研究,發現無論是低劑量或是一般劑量的放射線治療,都能促進母鼠體內的泰莫西芬轉換成有效的治療成分: Endoxifen,有效控制乳癌。本次的研究成果也刊登於國際腫瘤醫學頂尖期刊《Front Oncology》。謝忱希表示,研究發現與單純口服泰莫西芬相比,若同時給予母鼠放射與荷爾蒙治療,其體內的Endoxifen濃度明顯提升5~6倍;若改成先進行放射治療,再給予泰莫西芬,母鼠體內Endoxifen濃度也明顯提升3~5倍。謝忱希補充,本次研究首度證實局部放射線治療可以有效調控體內荷爾蒙抑制劑濃度,另外,無論是低劑量或一般治療劑量,其調控體內荷爾蒙抑制劑的能力也相似。謝忱希說明,透過本次的動物實驗發現,若是針對乳癌患者採取不同治療策略,結果都能有效提升體內荷爾蒙抑制劑的成分有效轉換成Endoxifen,進而控制癌症病況,為未來的癌症治療策略提供寶貴的實證結果,並在未來應用於臨床實務與治療策略決策上。
補充荷爾蒙降更年期不適症狀 建議須定期乳癌篩檢
婦女在更年期到來時,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容易引發生理上的不適。70%~80%的更年期婦女有明顯的熱潮紅及夜汗情形,導致睡眠品質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易怒,顯著影響身心狀態及生活品質。也有近半數的更年期婦女受泌尿道症候群所苦,症狀包括:陰道乾澀、燒灼感、刺激、缺乏潤滑、性交疼痛、急尿、頻尿、排尿困難及反覆的泌尿道感染。台南市立醫院藥劑科許杏如藥師表示,婦女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可藉由荷爾蒙補充獲得改善。關於熱潮紅及夜汗症狀,小於60歲及停經10年內,藉由補充荷爾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使用口服或皮膚吸收給藥,用藥2周內即可觀察到明顯的效果,如果只有單純的生殖泌尿道症狀,亦可以局部陰道給藥。補充荷爾蒙除可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同時也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但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就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建議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若有其他不適症狀,如骨質疏鬆,再針對個別症狀治療。而在使用荷爾蒙期間,臨床上常見的疑慮包括:藥物該使用多久?是否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許杏如藥師表示,荷爾蒙治療需要持續多久及什麼時候該停藥,目前仍無明確的定論,一般而言,使用儘量不要超過3~5年,有改善即可開始考慮降低使用量及漸漸停藥。此外,若子宮仍完整的婦女,投與雌激素的同時,必須配合黃體素一起使用,以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國外研究顯示,長期使用超過五年以上雌激素合併黃體素荷爾蒙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略高於一般同齡層婦女。國內目前並沒有具體統計數字,或相關研究證實相同結果,但近年來國人乳癌發生率逐年增加,許杏如藥師建議,無論是否使用荷爾蒙療法,都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及自我檢查。乳房疼痛及無預期的陰道出血…等是補充荷爾蒙時常見的不適症狀,也有些婦女並不適合使用,如有乳癌病史、乳癌高危險群、心臟疾病、靜脈栓塞或曾中風者。除了藥物也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如多待在涼爽的室內、減少辛辣飲食、飲酒、抽菸及熱飲,以緩解熱潮紅引起的不適。有氧運動、瑜珈也能緩解身心不適。婦女若沒有更年期症候群,則不需使用荷爾蒙治療;若需治療,應在醫師的評估下,充分了解利弊,討論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老公」生了 跨性別夫妻喜迎麟兒
住在波多黎各的跨性別夫妻,最近喜迎麟兒,不過最特別的在於,生小孩的不是媽媽,而是爸爸,引起眾人的注目。媽媽戴娜(Danna Sultana)及先生艾斯德邦(Esteban Landrau)在IG宣布兒子出生,媽媽戴娜在生理上是「男性」,先生艾斯德邦則是「女性」,兩個人的身理及心理並不一致,都是跨性別,而兩人也在IG相遇,進而交往。戴娜原本在美國紐約當模特兒,艾斯德邦則在波多黎各擔任健身教練,原本倆人是長距離的戀愛,之後艾斯德邦搬去紐約和戴娜同住,並連為連理。夫妻都接受荷爾蒙的治療,也讓戴娜愈來愈像女性、艾斯德邦愈來愈像男性的體型,因為非常相愛,也開始考慮生小孩的可能。在和醫生討論後,醫生表示人都是性轉換,本來就有各自的生殖機能,當然可以自然懷孕。於是倆人先終止荷爾蒙療法,積極「做人」。本月16日時,艾斯德邦接受剖腹生產,生出男嬰,並取名為阿里爾(Ariel),不過因為艾斯德邦曾切除乳房、接受荷爾蒙療法,所以沒有辦法餵母乳,只能以嬰兒奶粉代替,夫妻倆人也覺得非常幸福。接受訪問的戴娜表示,跨性別的人數不少,希望大家都能理解我們、接受我們。目前戴娜的IG有41萬人追蹤,多數網友也抱持著祝福的態度予以支持。
中西醫各展所長 乳癌患者重拾生活品質
50歲詹小姐是乳癌第一期的患者,手術後開始進行每週五天的電療,與服用克賀爾蒙的藥Tamoxifen。但陸續產生潮熱、盜汗、口乾舌燥、咽乾欲咳等症狀,半夜會因為滿身的汗而睡不安穩,人也覺得疲憊,希望用中醫治療改善副作用。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李耘瑄醫師治療兩個月後,詹小姐的症狀陸續改善,提升生活品質。Tamoxifen具有阻斷雌激素與雌激素接受器結合的功能,可抑制乳癌細胞生長,減少乳癌的復發,缺點是會產生心悸、盜汗、頭暈、發熱、潮紅等停經症候,這些症狀以中醫角度來看,多是屬陰虛火旺的表現。而放射線治療則耗氣傷陰,初期副作用包含疲倦、食慾降低、皮膚潮紅、乾燥發癢、口腔或食道粘膜發炎。因此中醫治療上採取滋陰清熱,益氣養陰為主,可使用沙參、玄參、青蒿、蹩甲、黃耆、黨參,會依個人症狀不同而作調整。李耘瑄醫師表示,醫療日漸進步,乳癌在西醫精準的診斷治療下,效果都比之前更好,但像心悸、盜汗、頭暈、發熱、潮紅、失眠、精神不好...等身體上不適症狀,都是西醫治療所伴隨的症狀,患者可以透過中醫來減低這些副作用。詹小姐經中醫治療兩個月後,不適症狀陸續改善,目前除了荷爾蒙療法,也持續服中藥。中醫對於手術後或放化療中出現副作用,以及體力虛弱的患者,能增強體力,減少腸胃不適、 眩暈、落髮、口亁、口腔潰瘍、便秘、腹瀉等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