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博
」秋冬來臨!心血管疾病高峰期多留意 醫曝「致命心臟隱患」:別輕忽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位居國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惡性腫瘤。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為了提升大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亞東醫院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 - 不可不知的隱藏危『肌』」衛教活動,告訴你致命的心臟隱患,以幫助了解這些潛在的健康威脅。心房顫動未治療 中風及死亡風險激增社區健康發展中心主任暨心臟血管內科莊文博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問題,因心房跳動不規律,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至全身。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的人口患有心房顫動,其中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若心房顫動未得到妥善治療,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日常活動,還可能引發疲勞、心臟衰竭,甚至增加中風與死亡的風險。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 出現這些症狀應警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ATTR-CM)則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病變,對一般民眾而言較為陌生。心衰竭中心主任曾炳憲醫師解釋,類澱粉沉積症屬於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無法被代謝的蛋白質沉積在組織中,影響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若出現心臟衰竭,並伴隨腸胃不適、手指麻木無力、下背痛或腿部沉重疼痛等症狀,應警覺是否為 ATTR-CM 的徵兆。曾炳憲醫師補充說明,ATTR-CM可分為「野生型」及「遺傳型」。野生型通常在60歲以上開始出現症狀,若診斷後未及時治療,中位存活期約為3至5年;遺傳型則較早發病,症狀通常在50至60歲間出現,未治療的中位存活期僅約2至3年。自今年2月1日起,致命心肌病變的治療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選擇。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勿輕忽身體微小症狀院長邱冠明呼籲,應養成規律作息、控制情緒、適度運動、均衡飲食,並遠離菸酒,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特別提醒,若出現心衰竭等症狀,切勿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
【要命膽固醇2】不說你不知 清淡飲食控不住高血脂
國人對於高膽固醇存在許多錯誤迷思,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以為只要維持作息正常、規律運動、飲食清淡就能控制。亞東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莊文博強調,體內的膽固醇7成來自身體自己製造,3成才是從飲食中所獲得,「所以再怎麼努力控制飲食,最多就是只能控制那30%的膽固醇。」另外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是:不少人以為高膽固醇沒有症狀就不用看醫師,甚至有些已經在用藥控制的患者,覺得數值正常了,就自己停藥。莊文博醫師提醒,不要以為沒有症狀就不用看醫生,甚至自行停藥,這都會讓自身暴露在猝死風險中。(圖/莊文博醫師提供)莊文博說:「這種沒有穩定控制膽固醇的患者,只會讓自己暴露在心血管病症復發,及猝死的風險中,高風險患者更應該嚴格控制膽固醇,才能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莊文博進一步指出,根據2017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沒有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民眾,在接受成人健檢後,新發現有血脂異常者高達47.5萬人,比新發現有高血壓的人數多將近3倍。維持正常生活作息與低油飲食習慣,是預防高膽固醇的基本作法;如果數值還是無法降低,就應該與醫師討論是否該用藥物治療;如果服用藥物,膽固醇數值還是控制得不好,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處方,一定要持續治療與規律用藥,才能控制高血脂,遠離心肌梗塞猝死的風險。愛吃高油酯的麵包糕點易提高膽固醇指數,還會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圖/報系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