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動能
」 華德動能 電動巴士 車王電產官合作首款車用AI固態光達亮相 來達總經理:光達零組件成本可降到十幾美元
國內第一顆自主研發的車用AI固態光達系統(17)日發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張能凱說明,「首款AI固態光達系統,路況偵測準確度超越國際知名演算法,針對台灣道路特有機車類型優化,提升台灣與亞洲複雜道路環境自駕安全性,並已與電動巴士大廠華德動能導入驗證,建立我國自主研發自駕車的關鍵實力。」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解密科技寶藏」專區17日於臺北世貿一館「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開展。專區匯聚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等10個研發法人成果,精選64項突破性技術。光達是自駕車重要感測元件,傳統光達採用機械式旋轉結構,有體積大、耐用度低、成本高等缺點,不利車廠導入;固態光達成本低、體積小、解析度高,國際知名車廠已逐步導入自駕測試。張能凱坦言,「過去固態光達技術掌握在國際大廠,國內需仰賴外購。在產業技術司的推動下,攜手連接器股王嘉澤(3533)轉投資的微機電廠商來達科技,及工研院研發的AI技術,開發了國內首款AI固態光達系統。」到底降了多少成本?來達科技總經理劉建昌受訪稱,「以前光達零組件成本可能是幾百美金,現在可以降到幾十美金,這也是光達普及率不高的原因。」對於目前市場的需求如何,他回應,「光達在車用的市場比較大,但現在其他產業也開始有零零星星的應用,比如無人機、機械狗等,只是現在剛開始整體的用量跟車廠還是有距離,所以我們目標也是先放在車廠上。」但他強調,「其他應用也會持續推進,一旦成本下降,應用普及率會高。」「解密科技寶藏」專區展示的64項技術,涵蓋AI、半導體、智慧製造、永續發展及生醫與紡織等各大領域。有近六成技術已與超過80家企業展開合作,成功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還有23項技術榮獲如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愛迪生獎、車界奧斯卡獎等研發指標大獎,技術能量獲國際肯定。
華德電巴衝日本市占一成 董座:3年拚最大業者
台日聯手!電巴大廠華德動能(2237)與日本住友商事合作的電動巴士方案6日於日本國際興業株式會社東京池袋營業所舉行通車典禮,本次投入運行的電動巴士由華德提供技術授權及完整系統,再由西日本鐵道株式會社組裝,通過日本車輛審驗認證及取得運行執照,國際興業巴士將於9月9日投入東京池袋區高島平站正式運行。日本國際興業為橫跨交通運輸、飯店、休閒旅遊、貿易以及房地產的集團,在日本營運約450 條路線市區巴士,也營運高速、機場及旅遊巴士,為日本指標性交通運輸集團。華德動能自2022年起與日本交通運輸業者合作,而車王與華德提供的電動巴士及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最大目的在降低日本公車的運營成本、增加就業機會、實現零排碳運輸,並加速智能化及提高乘客舒適性電動巴士普及。華德電巴穩居日本電動巴士巿占率8%,車王電兼華德董事長蔡裕慶指出,年底前在日本巿占率突破10%,目標3年內成為日本占有率最高的電動巴士系統供應公司,並指出華德已建構完整的「電動商用車生態系」,在日本的合作不僅只是電動巴士,還包含符合CHAdeMO標準的車王充電機、車隊管理平台以及智慧充電軟體系統。今年華德將台灣最大公車動態系統服務廠商銓鼎科技完全併入,以加速建構智慧型交通運輸系統與車隊管理完整生態系,包括國內、外的售後服務,未來能以「服務、製造整廠輸出」方式,持續布局海外市場。
車王電拚2年千輛電巴國內掛牌運行 董座:啟動美日設廠計畫
車王電(1533)21日在證交所舉行的「電動車產業鏈主題式業績發表會」中,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表示,旗下華德動能(2237)切入日本電動巴士市場,累計至今年底出貨23輛,與美國Optimal合作的大型電動商用車,2026年有機會量產,國內部分則預估2年後運行車輛達到1,000輛。在台灣電動巴士市場布局,蔡裕慶指出,到今年底華德動能累計已有近500輛 電巴在台灣掛牌運行,預估2年後累計可超過1,000輛。除了台灣外,華德動能也持續鎖定美國和日本,以及拓展拓展電動巴士系統軟硬體外銷。蔡裕慶表示,與美國Optimal集團簽訂框架協議書後,將啟動開發設計符合美國IRA法案獎勵標準的大型電動校車、V2G智慧充電等商品及服務,並進行北美投資設廠規劃,目標未來幾年內與Optimal共同成為美國電動巴士最主要的供應商,Optimal將有40%產能委由車王電集團生產。蔡裕慶進一步提到,車王電集團主要負責大型電動商用車,規劃2025年完成驗證,2026年有機會量產挹注業績。而在日本部分,2022年華德與日本住友商事策略合作,成功進軍日本電動巴士市場,已有多輛車在日本北九州進行運行,目標在未來 3 年內成為日本最主要的電動巴士系統供應公司。此外,華德動能積極擴充電動巴士產能,台中新廠2022年已落成,美國電巴新廠預估2025年規劃,日本新廠則預計在2027年規劃。
車王電結盟Optimal進軍北美商用車市 董座:明年赴日設電巴生產廠
汽車零組件廠車王電子(1533)集團31日宣布,與美國Optimal集團於5月在美國底特律簽訂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書後,雙方正式結盟。近日車王電旗下華德動能(2237)、車隊管理廠商銓鼎科技再與美國Optimal簽訂多項合約,正式啟動車王集團進軍北美電動商用車戰略,同時,也計劃赴日設立電巴生產工廠。美國Optimal創立於1986年,為美國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前3大車廠長期提供設計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電腦輔助工程)服務,也是全美少數開發量產,並符合本地製造獎勵的電動校車及電動中巴業者。車王電集團董事長蔡裕慶表示,此次與Optimal簽訂的協議及合約範圍首要目標為提供智能化、性價比高的電動巴士及商用車,以配合美國載具電氣化、製造本地化的政策。協議中提到,將共同開發設計符合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獎勵標準的大型電動巴士;車王電攜手華德動能在美國設立智能化電動大巴工廠,並取得Optimal電動中巴近半數量的生產服務權利,以同步儲備電動大巴量產能力;Optimal公司也正式在美國推展銓鼎科技的軟硬體銷售及服務。同時,華德動能也取得Optimal既有車型在歐洲和中東等海外巿場的獨家經銷權。車王電集團除深耕台灣電動商用車市場,海外巿場也持續快速增長。華德動 能與日本住友及西鐵在日本九州的電動巴士合作案,在日本交通業界造成廣大 迴響。蔡裕慶指出,不僅在九州,明年初華德電動巴士系統,會在日本東京地區 正式上路營運,預計到明年底,安裝華德系統的電動巴士,在日本上路營運數 量超過60輛,並將進一步結合日本合作伙伴,規劃在日本當地設立電動巴士生產工廠。而銓鼎科技開發的先進大眾運輸服務APTS(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 ce)、車隊營運管理平台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已在越南落地,並加速在日本及美國市場推展。
東元大南華德合作 國內首批48輛DMIT電巴車隊28日北市開上路
由輔導會主投資經營的大南汽車,向華德動能(2237)採購48輛電動巴士,28日舉行通車典禮暨北投智慧型充電站啟用典禮,由於這批電動公車是由東元電機(1504)提供目前唯一獲得DMIT(在台灣設計與製造)認證的動力系統,同時配置車王電子(1533)自主研發關鍵零組件,大南、華德、東元的攜手合作,已正式串起國產電動巴士生態鏈的初步規模。華德動能表示,本次路線為交通部示範計畫核定單一路線車輛數最多,且路線縱貫台北市南區到北區,是巿內路線最長的幹道公車,此幹線採用示範三型電動巴士不僅能提升服務品質,車上配置智能駕駛儀表(HMI)、車道偏離主動性輔助系統、盲區偵測、環視、酒精偵測及防追撞警示等智慧化車輛行駛安全系統,大南汽車將藉由此48輛電動巴士每年減少約2,890公噸的碳排放。華德動能於今年2月成為首家完成交通部示範計畫要求10項國產化認證的電巴廠商,本批電動巴士搭載國產化動力馬達與驅控器、車道偏移輔助系統(LKA)等多項智能ADAS,以及CCS1智能充電機;同時,本車型配置車王電子(1533)自主研發關鍵零組件,包含主動式電池平衡系統、取得ECE-R100-2液冷電池 PACK安全認證,車輛控制器(VCU)、高低壓分電器(PDU)、車身控制器、多功能車規閘道器、高壓線束、TPMS等主要零組件。華德動能車體生產採用全球首創車身骨架自動化電弧焊接系統,以機械手臂輔以視覺焊道追蹤系統進行車身骨架焊接。此外,這批電動公車也是由東元電機(1504)提供目前唯一獲得DMIT(在台灣設計與製造)認證的動力系統,馬達功率以模組化設計自150kW到250kW (正朝向350kW更高功率發展),具備降低噪音、降低漏磁、降低轉矩漣波等發明專利技術;且擁有高效率(單體效率98%、M+I系統效率96%)、輕量化、模組化、高強度等特性,能滿足長時間於高速行駛的需求。這套動力系統除了可應用電動大客車與大型貨卡車,也可延伸至電動渡輪、電動農用機、港口電動無人搬運車等其他場域應用。台北市公共運輸處表示,承德幹線電動公車自今年4月首次亮相並陸續上線,即日起全車隊48車輛將全數投入營運。大南汽車也指出,這批電巴配屬於北投站,是北投、士林地區首座示範型電動公車充電場域,除興建全新行控大樓外,並也配有太能板、儲能櫃及導入電能管理系統。同時也補充,承德幹線班次密集,尖峰每4至6分就有一班車,年運量約800萬人次,將輔導業者選擇合適的電動車型,預計年底可達650輛電動公車上路,後續仍以幹線公車及高運量路線為優先。
成運駛向國際1/從傳統巴士跳入電巴市場 挑戰強敵中國全球95%市占
「中國8年前就投入大批資源發展新能源車,全世界電動大客車掛牌有95%在中國,就連鋰鐵電池生產,中國也佔95%。」成運汽車總經理吳忠錫告訴CTWANT記者。儘管面對中國勁敵,成運去年從傳統巴士車廠轉戰電動巴士市場,今年砸25億蓋電動巴士園區,瞄準海外市場,底氣十足。位在彰化縣二林鄉的成運二林電巴產業園區,占地20公頃是亞洲最大非紅色供應鏈電巴生產基地,5月7日動工後,69歲的成運汽車董事長吳定發馬不停蹄地出國談合作,海外訂單不斷上門。這位台灣最大電巴生產基地的負責人吳定發,從台鐵EMU500型電聯車貿易商起家,在1994至2002年間代理銷售巴士,後因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大客車車體打造及底盤組裝市場,2003年吳定發看好商機,在台北成立「成運汽車」。「當時,是為了引進低底盤公車。」吳忠錫告訴CTWANT記者,「原本的市區公車上車時都要走好幾階樓梯,就像現在的遊覽車一樣,由於市區公車站站都停,對乘客來說不友善也不便利,連我這樣人高馬大、身強體壯的人都覺得不方便,何況是年紀大或是行動不便的人?」低底盤公車可以提高乘客上車的便利性,也成為成運成立的原因之一。(圖/報系資料照)創業初期,成運從韓國引進低底盤公車,到2008年擁有自主設計開發能力,成為台灣最早生產低底盤城市公車的公司。吳定發告訴CTWANT記者,「最早因為做進出口和代理相關事業,和國外車廠有長期合作,所以成運對打造巴士有技術和經驗,也有能合作的國內外廠商。如果全車進口成本高,不如進口主要KD(從國外進口全部散裝件,然後在國內組裝生產)件底盤等,在國內自行打造。」吳定發提到,早期做行銷和進出口,後來造車和投資國光等,在柴巴製作原本都很順利,但遇到最大危機就是開放中國大陸車進口,「他們憑藉低價和生產快的競爭優勢,席捲台灣巴士市場,中國甚至提供原廠出口台灣的補助,讓國內客運製造業一下跌入谷底,後來轉做遊覽車為主。」「2008年初,國光客運經營體質不佳時,是受到吳定發的邀約,引進三圓建設陳浴生、王光祥的資金,改組國光客運。」身兼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的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曾說。在新團隊接手後,2013年國光年營收逾30億元、穩居客運業龍頭。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在國光客運就是共同投資的夥伴,在成運也是投資夥伴,長期對國光和成運都關心。(圖/CTWANT資料照)經歷中國進口巴士危機後,成運全盛時期一年曾賣出超過800輛車,營收逾40億元,迄今已生產超過6,000輛巴士、市占率超過18%,且累積行駛里程超過50億公里。身為國光客運最大股東,同時又成為台灣巴士產業市占率前3大的公司,以巴士製造商來說,彷彿已到了產業天花板。直到2020年,交通部喊出「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期望10年內把客運全面汰換成純電動巴士,在政策確立下,成運與另一同業華德動能在2021年通過政府DMIT(設計、製造在台灣)示範型計畫,成為台灣前兩大電動巴士車廠。全台在市區穿梭的公車,加上於國道長途運行的客運共1.5萬輛。吳忠錫認為,「像我們這樣的自主車廠,發展電動巴士是無可卸責的。」他坦言,許多人勸成運不要發展,「他們都說中國發展太成功,直接跟他們買車就好了。別人已經開始營運、販售,我們才開始起步、研發,這樣市場在哪裡?」事實上,成運並非2021年才起步跨入電巴市場。吳定發曾提及,「我在2008年北京奧運注意到電動巴士,直到2012年世博會,中國大陸都強力宣傳電動車。那4年間,我拜訪很多對岸電動巴士廠商,也詢問很多駕駛跟維修人員。」因為成運有自主研發經驗,2014年吳定發也啟動成運電巴自主研發。如今,在政策力挺電巴生產製造,以及近年美中貿易戰下全球供應鏈區分為紅色及非紅色供應鏈,「目前以非紅色供應鏈的電動巴士廠來說,成運汽車算是準備得比較早的車廠之一。」吳忠錫自信地和CTWANT記者說。在吳定發領軍下,成運電動巴士採自主研發設計,關鍵零組件的馬達搭載德國廠商輪邊馬達,電池則使用日本廠商鈦酸鋰(LTO)電池,充電站採用台灣品牌飛宏科技大功率快充及台灣IT系統(智慧車機),電池電量從10%充至90%只需15分鐘,事業也築起電巴製造商、營運商、售後維修與料件供應的一條龍模式。成運汽車在彰化二林成立電動巴士園區,成非紅色供應鏈最大的園區。(圖/成運汽車提供)對於這位貿易商起家,代理巴士進口跨入車體製造,經歷中國進口巴士衝擊及國光營運危機後,嗅到電巴趨勢啟動研究,順勢搭上電巴政策,全力跨入電巴士廠,如今就算勁敵在前,吳定發還是肯定地說「成運,準備好了。」
台塑電池芯報捷2/台塑、台泥、宏碁、大同、台達電五大咖 進軍儲能系統1800億商機不手軟
行政院去年底宣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總預算9,000億元,其中20%用於強化智慧電網和儲能系統,商機高達1800億元,引來台泥(1101)、宏碁(2353)、大同(2371)、台達電(2308)等參戰,就連石化龍頭台塑(1301)也蓋起電池芯工廠,毫不遲疑手軟。在淨零碳排趨勢下,電動車、綠能和微電網穩定,皆需儲能系統支援,隨電動車市場滲透率提高,更提高家用充電及儲能需求。「電動車及儲能市場爆發性成長,2030年全世界電池總需求量高達3300GWh、是2014年的兩倍。」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說。再生能源顧問公司ESS InfoLink則預估,台灣儲能市場自2023年起將顯著增長,2030年累積規模將達20GWh、經濟規模上看2,000億元。台達電一體式儲能系統。(圖/報系資料照)總的來說,儲能電池概分2為大應用,一是電動巴士、商用車、船等電動運具,另一大類是商用及家用的儲能及不斷電系統等。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在4月12日台塑尖端能源電池芯與模組廠動土當天,描繪出一個清晰的使用情境:「在離峰用電、電單位成本較低時,用戶可以把電存起來,在尖峰時放電,這樣家用成本能降低,也有助於電網平衡。」電力提供中斷時為住宅進行供電,或搭配太陽能板或城市用電使用,幫助清潔能源進行充放電。就家用儲能系統部分,國際品牌美國TESLA、德國Daimler與BMW、日本Nissan,台灣宏碁子公司智頻科技、大同、台達電等都推出家用儲能系統,售價在20萬以上。「台塑的家用儲能系統未來上市後一套約10萬元,在業界相當有競爭力。」劉慧啟指出:「創辦人(王永慶)27年前就提醒,核心技術要掌握、成本要低。」電動運具部份,台塑將與電動大巴製造商和營運業者華德動能以及成運、順運汽車合作,為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做準備。(圖/報系資料照)「台塑的家用儲能系統,去年12月獲得日本S-JET等三大認證,要跟日本雙葉電子、東京電力公司合作設立示範點,進軍日本市場」,王瑞瑜表示,「商用、家用並行,同時規劃新南向印度、越南等,各市場容量不同。」電動運具部份,台塑將與電動大巴製造商和營運業者華德動能以及成運、順運汽車合作,為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做準備。在分散式發電的微電網時代,台塑及各家儲能系統以自有品牌應戰。大同投資4MW/4.65MWh儲能系統,為台電最早通過能力測試且為台灣首家儲能系統上線台電交易平台。台達電為標案大贏家、囊括6成以上公開標案,UPS亦被科技大廠採用,在家用儲能則推廣「電動車當一個大儲能電池」概念。宏碁與中科院合資成立「智頻科技」推出家用儲能設備。
台股早盤漲167點重回15574點 權王台積電漲6元至522
美股四大指數上周五(3日)皆上揚,美股道瓊指數上漲387.4點或1.17%,收33390.97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26.02點或1.97%,收11689.01點;標普500指數上漲64.29點或1.61%,收4045.6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44.22點或1.48%,收3028.34 點。受美股激勵,台股今(6日)開盤上漲66.86點,以15675.28點開出,隨後漲幅擴大167點,站上15574點。權值王台積電(2330)開盤漲6元,股價來到522元。其他重要電子股如聯發科上漲10元,以785元開出;鴻海開平盤102.5元;聯電上漲1.36%元,開52元;大立光上漲55元,開2285元一度漲停,也帶動其他光學族群,如佳凌飆漲停,亞光、玉晶光漲幅7到8%,今國光漲4%以上。有分析師表示,台股本週有機會突破盤局,不過基於景氣不明朗,各類股攻勢不會連續。另外股市脫離空頭的態勢很明顯,與其再等低點,不如把握當下機會,投入半數資金做長線布局。本週區間看15400點至15800點。而電動車零組件與連鎖餐飲也都紅通通。華碩、國巨、英業達、台達電漲逾1%,面板股群創、友達、彩晶漲多,漲幅1到3%。電動車、車用電子如華孚與台半飆漲停,強茂漲8%,劍麟漲4%,康舒、華德動能、元太、華晶科漲2到4%。連鎖餐飲如路易莎咖啡、王品、揚秦、六角漲1%以上,表現不俗。國防航太概念股表現亮眼,雷虎一度漲停,寶一、高僑與八貫漲4到5%。
國內車市/ ARTC攜手八大企業聯盟 打造超強國產智慧車電產業鏈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ARTC、車輛中心)於今(18)日宣布與義隆電子、友達光電、奇美車電、中華汽車、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大聯大品佳成立「車用AI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共同簽署MOU,將結合上中下游產業鏈,建立國內自主車用IC顯示技術能力、開發自主設計車用AI影像暨Mini LED顯示運算晶片組、結合任意型態顯示技術,建立智慧座艙產業自主技術,研製符合國際車用影像感測晶片之ADAS應用模組與系統,並依照電動車廠(EV Bus、EV Car)智慧座艙需求,結合艙內外感測AI技術,打造車輛智慧化的關鍵技術,提升產業價值,建造車電護國群山。車用電子市場爆炸性成長 聯盟建立國內車用零件完整供應鏈據國際產調機構(MarkLines)資料顯示,未來電動車將佔所有公路運輸活動的8成以上。而順應著上述成長趨勢,台灣過去5年車用電子產業的產值,以每年13%的幅度快速增長,2021年將近台幣3,000億元,如今在ICT大廠陸續投入下,預期發展將更為快速,推估2025產值可望達到台幣6,000億元;MarketWatch統計也預估,至2027年全球影像顯示晶片市場規模約為57億美元,車用顯示晶片應用產品-後視鏡與車用智慧座艙的市場規模為504億美元,車用電子產值可望迎來爆炸性成長。目前國內廠商雖分別投入車用晶片、自駕輔助系統開發及任意型態面板開發,但目前車用影像晶片及座艙設計仍在起步階段,採後裝或分散式設計,可達車輛規格功能及智慧化之高端產品仍仰賴進口。因此聯盟整合上中下游廠商,希望透過跨技術整合應用,結合自主AI影像晶片研發、AI影像辨識技術、智慧顯示技術與模組及高演算速度與低耗能,協助產業提供研發技術Know-How與驗證能量,並創造新世代智慧車電產品,將虛實疊合顯示、監控與辨識系統、任意型態顯示技術等各系統進行整合,把握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契機,並建立國內ICT產業鏈與車用零組件完整供應鏈,使國內晶片、AI車用電子、顯示器系統具國際競爭力,承接市場的高度需求。車輛中心董事長黃隆洲致詞時表示,汽車朝向智慧化發展,自動駕駛及智慧座艙是未來兩大主要演進方向,ARTC持續協助產業,將多年來經濟部科技專案所研發的ADAS系統know how,整合台灣優勢,繼上次推動自駕車產業聯盟後,再度帶動上中下游智慧車電產業鏈;與聯盟成員共同努力,結合產業研製能量,打造優質車電產品,攜手邁向兆元產業。整合聯盟成員車電技術 打造上中下游智慧車電產業鏈 為打造中下游智慧車電產業鏈,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 黃隆洲、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儀晧、友達光電副總經理洪泓杰、奇美車電總經理徐學賢、中華汽車副總經理楊鴻慶、華德動能總經理楊誌榮、成運汽車總經理吳忠錫、創奕能源董事長黃振聲、大聯大品佳集團董事長陳國源均出席並簽署這象徵車用電子晶片發展新里程的「車用AI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MOU,現場並邀請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技術處副處長林德生等人出席見證,未來聯盟成員將充分發揮所長,精銳盡出共同打造車電護國群山,相關技術包含: 義隆電子提供車用AI晶片研發與製造技術:車用顯示驅動設計、Mini LED顯示模組、及高功率/低能耗車規設計。 奇美車電提供AI影像辦識技術:車內/外ADAS系統開發、動態影像調校技術、及整合智慧感測模組友達光電提供車用暨座艙顯示技術:任意型態(平面或曲面)顯示模組、及自適應環境顯示技術。大聯大品佳集團提供晶片市場行銷及應用。中華汽車、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等提供系統搭載與市場應用:亦即投入商品化推動,將各項新興產品導入自家智慧車輛,進行實證運用。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儀晧則說明,聯盟將藉由整合各自擁有的技術,帶動智慧車電產業鏈,未來的目標將不僅是國內,也將放眼全球車電市場,提供包含AI影像晶片應用、艙外應用、艙內應用、影音應用等汽車產業進階應用,包含,為台灣打造一條龍的車電產業製造線。
電動大巴小聯盟1/唐榮車輛攜手大同打國際盃 電動巴士電動卡車呼之欲出
政府訂出2030年客運業全面電動化的目標,手握自主造車能力、布局電動車已十年的「唐榮車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榮車輛),雖然在交通部首波「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中落榜,63歲的董事長何義純卻不受影響,與「大同集團」及「四方電巴」自組「電動大客車小聯盟」,抱團拚搏。今年2月中交通部「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由華德動能及成運汽車2家入選,唐榮車輛意外落選。圖為前交通部長林佳龍與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團隊。(圖/王永泰攝)何義純20年前從省交通處轉入唐榮,在民營化過程中,曾經引入VOLVO技術、承包北捷文湖線電聯車,在全台4縣市有68輛電動巴士營運。現在他不但手握印度及泰國訂單,還有祕密武器,「明年第一季推出電動卡車,準備打國際盃。」為加速公車汰換電動巴士,中央政府畫出10年1萬5千輛、產值1千7百億元的市場大餅,量身打造「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一車補助最高1千萬元,首波審查2月揭曉,商用車元老唐榮車輛落選,跌破眾人眼鏡。然而,一甲子歷史的唐榮車輛並不喪志,兩周後宣布與大同集團(2371)及唐榮車輛旗下的「四方電巴」三咖結盟,自組「電動大客車小聯盟」,打造採用大同電動馬達系統IE5的100輛電動巴士,計畫3個月內完成第一批10輛,將在台中東海大學示範運行,接著的90輛電動巴士,將進軍國際盃。唐榮車輛已手握印度及泰國等訂單。昔有「北大同、南唐榮」美名的兩家公司今年3月初結盟,唐榮車輛採購大同一百組電動馬達系統IE5,用在生產電動巴士上。(圖/王永泰、馬景平攝)唐榮車輛耕耘已10年的電動巴士,打算輸出印度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圖為泰國街景。「今年9月,我們將發表一款全新的全低底盤電動巴士,這款車型沒有階梯,就像是機場接駁巴士的全平面地板,高度35公分,乘載人數多達70位。試想一下,同樣大小的巴士,我們透過精簡化設計,創造出更大的空間,可說是電動巴士的全新革命。」何義純表示,「我們還有一個祕密武器,就是將在明年第一季推出電動卡車,轉型電動車、電聯車、儲能電池並準備進入資本市場,讓自己更有能力布局海外。」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透露,除了台灣市場,也將把電動巴士輸出至印度、泰國等國家,2021年更將推出電動卡車。
父子大亂鬥3/希望再歷練一下!東元大股東建議當總經理 黃育仁不領情「脫隊」
黃茂雄、林陳海與焦佑倫三大股東密會結束後三個小時,東元出奇不意地對外公布「林陳海、焦佑倫、黃茂雄」三人同框照片,並發表一分聲明,再次對東元七萬六千多名股東宣示,「會以廣大股東最大利益」為前提,同意支持現有經營團隊繼續耕耘,並向股東強調「不為外界的是非紛擾所動搖,團結一致來支持公司推舉的候選人」,公開合體拉票,支持董事會提名的十一位董事候選人。據悉,出席這場密會的周守訓在東元改選一役中,讓寶佳從市場派轉而與公司派合作,扮演穿針引線聯繫溝通三位大股東及黃育仁的角色。在今年3月9日三方正式結盟後,「大家擬定的新經營團隊,寶佳推薦由邱純枝續任董事長、黃育仁擔綱總經理。」知情人士透露,黃育仁陣營則提出七名候選人,兩派形成超額競選。為了防禦市場派寶佳的攻勢,東元與華新麗華換股結盟,後來演變為三方合作。(圖/東元提供)「雖然黃育仁已是東元集團子公司東友與菱光的董事長,可是當過東元電機董事長的黃茂雄與現任董座邱純枝,也是歷練過總經理再升上來的,希望黃育仁可以循此模式做做看。」該人士解釋。但3月18日黃育仁竟宣布「東元集團目前的經營路線,將難以面對未來的挑戰。只好痛下決定,即日起請辭東元電機常務董事,及資訊電子事業群執行長職務,同時也將不再接受董事會的董事提名。」從兒時求學到進入東元,都在父親安排拉拔下的黃育仁,自行「脫隊參選」,點燃東元經營權大戰引信,公開與父親對決。獲交通部核定為電動巴士示範業者的華德動能,日前出品的電動大客車即是採用東元設計製造的馬達。(圖/王永泰攝)
東元理念之爭白熱化!寶佳麗華大股東合體拉票 溫馨喊話:不要被外界是非紛擾動搖
綠能、馬達大廠東元電機(1504)下午5點半,大股東三方共同結盟聲明,再次對各位股東宣示「會以廣大股東最大利益」為前提,一致同意支持現有經營團隊繼續耕耘,請各位股東可以支持董事會提名董事的11位候選人,不為外界的是非紛擾所動搖,團結一致來支持公司推舉的候選人。敬愛的各位股東:三大股東以東元的永續經營為使命,以廣大股東最大利益為前提,一致同意支持現有經營團隊繼續耕耘、穩步創新,也誠摯徵求股東的委託書支持公司提名,讓專業團隊持續穩定公司獲利,積極推進未來產業發展。東元的事業包括電動馬達和能源管理,過去十六年穩定經營、持續獲利,近年在現有領導團隊的經營下已建立綿密的國際市場佈局、穩固的資產架構、良好的管理機制,以及持續推動數位轉型、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應用、電動車、太陽能、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產業,像是今年與華德動能合作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加入鴻海MIH聯盟、入股捷能動力共創電動車動力系統等項目,新事業的發展已經逐漸開花結果,讓大股東對公司成長深具信心。東元的未來發展基於清晰明確的目標、有執行力的經營團隊,以及廣大股東的共識與支持。希望股東們能夠肯定公司的經營狀況,深入了解我們共同推出的11席董事候選人,每位都具高度專業經歷與學養,在電機、科技、工程、投資、風控、政策、法律領域各有專精,且不為外界的是非紛擾所動搖,團結一致來支持公司推舉的候選人,支持專業團隊貫徹並執行中長期改革策略,繼續獲利、穩定成長,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 黃茂雄、寶佳資產、華新麗華 請託 2021.04.16
急起直追電動車版圖 東元電機入股捷能動力科技25%
積極布局電動車業務與技術發展,東元電機宣佈投資「捷能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手發展電動車動力高端技術並共同開拓市場商機。繼三月中旬與華德動能簽下兩年五百台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合作意向書後,東元電機於12日晚間宣佈入股台灣新創電動車動力系統商捷能動力科技,將持其總發行股份25%,並取得一席董事。捷能動力科技成立於2018年,曾獲得國發基金與鴻海寶鑫國際之投資,團隊成員多數來自國內汽車製造業集團,擁有15年以上電動車技術開發資歷。目前該公司已完成95kW三合一動力系統,樣機提供國內外車廠,在商務車及貨車上車測試驗證中。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指出,捷能動力科技為台灣少數具有車廠整車開發、與整合測試經驗的團隊,透過投資合作,可提升東元電動車用動力產品的範疇,並加速進入市場時間。捷能動力科技董事長林士賢表示,東元電機為國際馬達大廠,並且已積極切入電動車產業,東元在馬達及驅動器的優勢能力契合捷能動力多合一車電系統的技術,而東元成熟的供應鏈和既有的電動車商機,在捷能動力加入後,可進一步發揮綜效,提升雙方的市場滲透率。此外,東元電機與捷能動力都已加入MIH聯盟,且皆以台灣與亞太新興市場為發展布局,彼此業務契合度高。雙方表示,將透過策略合作與資源整合,深化協力關係並可望建立新的營運模式。
開啟「北大同、南唐榮」新時代! 首筆電巴馬達訂單告捷
由大同(2371)力推台灣第一套國產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今年1月底成功問世,並火速完成第一筆「100組國際銷售」訂單。大同董事長盧明光與唐榮車輛暨四方電巴董事長何義純今天出席締約儀式,再次宣示「北大同,南唐榮」的產業聯盟新里程碑。由唐榮車輛科技採購大同IE5超高效率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包含馬達與驅動器,首批交貨10組,用於首車匹配與整合,預計3個月內測試完成。首車在運行3個月後,若成效良好,雙方將共同執行以大同公司MIT品牌之電動巴士底盤平台,行銷海外市場,印度或泰國將為示範項目優先推動之城市地區,並計劃延伸產品線至電動環保商用車與電動輕型3.5t商用車。唐榮車輛四方電巴。(圖/王永泰攝)大同董事長盧明光表示,大同在技術到位後發揮極大效率搶市,在不到一個月內就完成國產電動車核心模組、電動商用車產品及電動巴士運營之生態鏈垂直整合,企圖心十足。唐榮車輛科技為台灣最大的鐵路客車與貨車製造廠,四方亦有台灣及台中市電動巴士規模與市佔率均為第一的優異實績,這樣的組合堪稱是台灣國產電動巴士三強三贏,未來朋程科技也將全力支持大同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提高競爭力。大同董事長盧明光。(圖/王永泰攝)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則說,過去在機械鋼鐵類製作時期,兩家公司即有「北大同,南唐榮」之稱,很高興現在能在電動巴士車輛部分,啟用大同國人設計的馬達動力系統,更為「北大同,南唐榮」雙方合作帶來新里程碑。儘管目前電動巴士(甲類+乙類)的市場占有率之冠為華德動能科技,相信在唐榮與大同完成簽約之後,唐榮除了在市占率躍進超越華德,還要大布拓展海外市場。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圖/王永泰攝)大同為國內大小馬達產品之領導品牌,深耕馬達事業70年,鑒於國際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產業崛起的龐大商機,3年前即結合馬達專業自力研發台灣第一套國產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該系統甫於今年1月底成功問世,大同並借重執行副總戴豐樹於豐田及汽車相關產業的經歷,統籌旗下電動車布局與發展,在董事長盧明光全力支持下,大同快速完成生態鏈統整,與國內電動商用車生產銷售領導商唐榮車輛及電動巴士營運商四方合作,在首車可靠度與妥善率測試完成後,預計將於今年第二季,由四方於東海大學第一校區與第二校區之間,進行為期3個月之接駁示範運行。此為大同自力研發台灣第一套國產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左起為唐榮車輛科技董事長何義純、大同董事長盧明光、執行副總經理戴豐樹。(圖/王永泰攝)
電動巴士國家隊正式上線 成運、華德率先取得大客車示範資格
國內兩家公司「成運汽車製造」與「華德動能科技」率先取得交通部核定的「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今天(18日)並由交通部長林佳龍宣布,「受理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補助計畫申請」補助要點正式上線,鼓勵客運業者報名從速,期限至今年5月底。交通部長林佳龍現場也以「搭乘平穩、舒適、快速、安全、環保」的心得,分享他親身搭乘電動大客車行駛高速公路的經驗。據了解,林佳龍試乘的電動巴士即出自華德動能科技所製造的。成運汽車的電池充電樁,由飛宏科技設計。(攝影/王永泰)成運汽車製造董事長、國光汽車副董事長吳定發,與華德動能科技董事長蔡裕慶今天率隊於現場展示電動巴士的車輛、底盤傳動系統、電力系統等零組件,成運汽車所造的強調「充電像加油」,一天行駛路途中,每次充電約花15分鐘即可達80℅;華德動能則強調「是唯一有變速箱的電巴之外,電池充飽後可行駛一整天,尤其可讓大巴夜間充電使用較為便宜的電費,充飽需4~5小時」等,兩家電巴各有特色。華德動能科技出品的電動大客車,採用東元集團設計製造的馬達。(攝影/王永泰)交通部今日並舉辦「2021電動大客車發展成果與展望論壇」,邀請鴻華先進科技、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經濟部工業局、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ICT產業、自動駕駛技術專家學者等共同與談,成運汽車製造董事長吳定發,與華德動能科技董事長蔡裕慶也分享其參與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經驗。華德動能科技董事長蔡裕慶(左)為交通部長林佳龍介紹電動大客運各項功能。(攝影/王永泰)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今天是電動大客車國家隊上線,由交通部來作平台,以這個試辦計畫來點火,帶領電動車業者打世界盃,成為下一個護國神山,就是大家看好台灣下個10年的火車頭產業,由電動大客車作為領頭的火車頭,搭配公共運輸需求為目標,結合智慧化、電動化與國產化三項創新運用,讓台灣的電動車製造與服務可輸送到海外市場至全世界。由「成運汽車製造」與「華德動能科技」製造的電動大客車正式亮相,成為首波取得交通部核定的「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攝影/王永泰)依據行政院宣示「2030年公車(客運)全面電動化」政策目標,交通部規劃分期與經濟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等單位共同合作推動,並於109年11月推出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交通部說明,為防制空氣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提供優質公共運輸服務、並連帶扶植國內產業,交通部已規劃分成先導期(109-111年)、推廣期(112-115年)及普及期(116-119年)逐步推動,並與經濟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等單位共同合作,109年11月推出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透過先審查車輛業者資格、再審查營運整合計劃的兩階段方式,鼓勵更多國內自主設計開發製造以及國外業者願意在臺投資設廠生產之電動大客車業者投入公共運輸服務,在國內相關車輛電動化技術及ICT產業日趨成熟下,國內推動使用電動大客車有很大成功機會。
土洋開戰 中部三自駕車團隊成軍
為建立適合自駕車運行的場域,包括豐榮客運、車王電與旗下華德動能及勤崴國際等三個自駕車團隊成軍,並開始試運行!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市府與豐榮客運、鼎漢工程顧問、緯創資通、工研院及台佳光跨界合作,組成「台中自駕車團隊」,在水湳智慧城,打造自動駕駛巴士測試場域,預計今年第四季開放民眾試乘。由於自動駕駛被是全球下一個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引發土洋業者進行自動駕駛車運行的市場卡位戰,目前國內的豐榮客運、車王電與華德動能及勤威國際等三個自駕車團隊已順利成軍,備受矚目。台中市交通局在水湳智慧城打造自動駕駛巴士測試場域,透過網路連接區內的中科路及大鵬路的路口號誌,及攝影機監視系統,進行智慧安全路口與車聯網設備安裝測試。葉昭甫指出,團隊更嘗試採用新一代車聯網通訊系統(C-V2X),利用通訊低延遲特性,使路側設備與自駕巴士直接通訊,讓車輛即時接收號誌時相資料與道路配置圖,提升運行安全性,為未來導入5G行動通訊技術,預為準備。無獨有偶,由車王電與旗下華德動能的自駕電動中巴(又稱無人駕駛電動中巴),也結合工研院、台灣大學與iAuto等合作團隊,將華德的現有電動中巴,改裝成自駕電動中巴,曾在台中水湳智慧城試運行。車王電主導自駕電動中巴,車體是由華德打造,為國人自主研發製造,比起國外的自駕小巴,中巴可以載運的乘客更多,更適合作為接駁車。另外,由工研院攜手車王電集團,將共同打造10部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由彰化縣政府與勤崴國際、車輛中心共同推動彰濱自駕觀光小巴WinBus,給合中華電信、中華資安、宏碁智通、創奕能源科技,及時代動力等公司,已完成全台首件經濟部無人載具科技實證運行補助計畫審查,目前WinBus已在彰濱工業區載客試運行。至於WinBus自駕車所需的路側通訊,則由5G龍頭中華電信負責,並透過中華資安來把關全場域的資通訊安全驗證,以確保無駭客入侵妨害WinBus運行安全。
工研院攜手車王電 2020Q1推自駕電動巴士
我國無人自駕電動巴士進入量產新里程,由工研院攜手車王電,雙方將共同打造10部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預計試量產的第一輛自動駕駛電動巴士最快2020年第一季就會出廠,將結合在地公車營運業者在特定場域行駛驗證。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表示,台灣資通訊的技術優勢及完整產業鏈分佈上,非常適合發展自駕車,透過工研院「自動駕駛感知次系統攻堅計畫」發展環周感知次系統技術及自駕車整合系統,此計畫集結研究機構、業者,推動3個自駕車的旗艦團隊,發展小型巴士、中型巴士、商用物流車三種型態的自駕車,快速建立自駕車產業生態鏈。車王電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表示,車王電看準趨勢與商機,先期已經投資1.6億元投入自駕巴士產品研發,積極跨入自駕巴士領域,本次合作案是第一個以量產型電動巴士發展之自駕巴士開發案,符合國家推動公共運輸電動化、智慧化方向。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指出,台灣及亞洲地區獨特的環境需求的自駕感知次系統,克服國內汽機車混雜、長雨季等特殊道路環境,整合工研院研發的智慧路側系統iRoadSafe,該系統目前已在多個縣市佈建,提供路口安全警示。此次10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將導入工研院自駕感知與決策次系統外,也將整合14家廠商,包括上濱空調、四零四科技、車王電子、亞勳科技、佳世達、岩田友嘉、明泰科技、東元電機、宸曜科技、華德動能、勤崴國際、福華電子、銓鼎科技、輝創電子。期望建構台灣自動駕駛產業鏈整體發展,滿足國內自駕營運需求,搶攻國際自駕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