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紙
」 台股 華紙 中華紙漿 何壽川 永豐餘永豐餘投控前三季營收577億 Q4受惠工紙價格上揚+RFID動能強勁
永豐餘投控(1907)今(14日)召開法說會,2024年前三季合併營收577.25億元,受惠於越南紙器、消費品、特殊應材及RFID電子標籤需求增加,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6.6%。永豐餘投控前三季合併營業利益為8900萬元,受惠其他事業群成長,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改善。營業外收入貢獻約19.73億元,主因認列股利收入及權益法收益。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約10.7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65元。中華紙漿同日舉辦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前三季合併營收157.1億元,營業毛利 13.1億元,毛利率8.3%,毛利較去年同期提升141.6%。單看今年第三季合併營收為50.2億元,加上股利收入及關聯企業利益認列,業外淨收入0.9億元,歸屬本公司稅後淨利0.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07元。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提出綠碳,指出應計算纖維製品的「樹木生長時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碳量」扣除「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化石碳量」的差異,數值越大,表示對環境的友善程度越高。永豐餘總經理駱秉正表示,紙業務部份,第四季受惠於原物料成本下降、市場需求提升營收優上一季。工紙價格第四季穩中有提升,台灣市場雖有新產能、但價格表現優預期;越南市場仍在強勁復甦;大陸市場較平淡。近年動能強的RFID電子標籤業務,看好AI和大數據持續發酵,還有強大成長潛力。
國際漿價今年漲逾15% 華紙宣布6月紙品價格提高5%
受到國際漿價漲勢不斷影響,今年漲幅高達15%,6月報價持續走揚。中華紙漿(1905)宣布6月起,將所有紙品售價都將往上提價 5%,且由於紙漿及其他營運成本仍是持續攀升狀態,後續再調漲的可能性極大。對於漲價的決定,華紙表示,國際漿價漲勢持續,6月報價續揚,已連漲四個月。總計漿價今年已至少上漲15%,其中短纖紙漿從2月的每噸630美元,到現在上看770美元,其他成本也至少增加5%~10%。並指出,6月起將所有紙品售價都將往上提價5%,且後續極有可能再調漲,這次主要是因為成本增加,但需求也有逐漸好轉。華紙總經理陳瑞和日前在法說會表示,第二季雖然花蓮廠受地震影響,部分漿紙產線仍未恢復運轉,但目前庫存充足,公司各項營運活動仍維持正常運作。「但紙張價格每個月都會漲一點點,只是沒有紙漿漲得快,約略紙漿漲個 30至50 元,紙張就會漲個10至20 元。」對於外界關注的碳費議題,華紙表示,因應當前產業趨勢與全球減碳潮流,且為降低未來碳費徵收之影響,已陸續啟動相關的能源改善專案,透過製程改善、再生能源設備的投入,希望將碳排放降至最低,以生質材料為基礎落實淨零碳排。華紙計畫投入資本支出提高鍋爐效率,大幅提升花蓮廠「木質素汽電共生」的發電量,以全廠綠色能源自給自足為目標,預計2030年華紙花蓮廠的綠色及再生能源占比將達到90%以上。華紙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 52.8 億元,由於漿價從去年底回穩往上,營業毛利 5.38 億元,毛利率 10.2%,稅後純益6150萬元,每股稅後盈餘(EPS)0.04 元,並規劃大幅度的能源轉型,正面看待企業的地球公民責任,致力把碳排放降到最低,以生質材料為基礎落實淨零碳排。法人表示,華紙6月調漲所有紙品價格5%,代表市場仍具一定接受程度,但也顯示需求及市況還沒有強勁到足以一次調漲到位,由於華紙營收結構中,紙張與紙漿各占65%及15%比例,代表漿價上漲有利紙漿收入及獲利。
碳有價時代來了 華紙正隆18日雙雙逆勢上漲
台灣首批碳權交易將於22日啟動,儘管18日台股漲多回跌,但造紙股紅豔豔一片,由有造林概念的華紙(1905)領頭,收在24.8元、大漲5.76%;正隆(1904)收在30.25元、漲0.5%。同是碳權大戶、以茶葉生產為本業的農林(2913)也放量大漲,收在23元、漲5.75%。台股18日在電金權值股開盤下跌的狀況下,指數一度失守17600點,所幸在鋼鐵、航海、百貨等傳產股逆揚,以及AI指標股翻紅下,終場指數小跌21.84點,收17652.03點。華紙在兩岸植林面積超過3萬公頃,是台灣唯一擁有超過50年造林經驗的公司;正隆2022年綠色採購金額高達95.6億元,居國內製造業之冠;其他包括榮成(1909)、士紙(1903)也連袂走高。雖然地緣政治及戰爭等原因,讓全球局勢變得複雜,然而隨著漿價築底後逐月反彈,且市場供需可望回歸常軌,整體往好的方向發展。造紙產業第四季也迎來傳統旺季,紙品需求持穩,紙品價格也調漲,預計會帶動造紙廠第4季營運上升。
紙吸管藏癌2/環保玩真玩假?每年20億紙杯無法直接回收 「多這一層」加熱恐染塑化劑
台灣人愛喝飲料,不只吸管量驚人,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推估,台灣1年至少消耗掉2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其中又以紙杯居多。別以為不用塑膠杯,就已盡到環保責任,事實上多數紙杯都無法直接回收,正因為上面塗有一層塑膠淋膜,這些淋膜也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紙製容器餐盒,專家提醒,淋膜紙製品不只僅有部分能循環再生,部分商品加熱可能還有塑化劑疑慮。2022年4月環保署針對所有一次性塑膠杯提出管制政策,規定連鎖超商、速食、飲料、超市等通路外帶飲料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台北市去年12月起開跑,其餘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皆在今年陸續跟進,除了以降價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也規定連鎖超商、速食店要陸續在門市提供循環杯,而業者則轉而以紙杯取代原本的一次性塑膠杯,但仔細查看這些紙杯,雖然外觀看起來是紙,但為達到耐水耐油效果,內部會上薄薄一層塑膠塗層,俗稱「淋膜」,不只紙杯上有,許多紙製容器、餐盒上都塗有這層淋膜。塑膠淋膜以PE材質最常見,其耐熱度從攝氏70-90度到90-110度都有,若遇上熱美式、熱湯麵、小火鍋這類液態燙食,就可能產生塑化劑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常見的塑膠材質大致上分為7類,各自以1~7號代稱,其中3號的PVC材質含有塑化劑,但不代表PVC之外的塑膠製品就安全,例如淋膜雖然是PE材質,但研究發現部分商品曾受塑化劑汙染,所以若是再次直接加熱同樣有「塑毒」問題,建議把盛裝的食物放置瓷盤再加熱較為安全。除了食安問題,這些紙杯、紙製容器進行回收時也不能直接當成紙張回收,資源循環署表示,淋膜紙製容器屬於廢紙容器,會先送到專業處理廠,技術分離出紙漿與塑膠之後,紙漿再進行回收,也就是僅有部分能循環再生。生產不含淋膜紙杯、紙製容器的台灣環保寶內銷外銷業務負責人楊忠達表示,除了回收過程繁瑣,技術分離後的紙漿也很難再製造出良好的紙張。華紙與早餐聯盟合作推動全紙回收容器,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表示,估計每天可省下15噸二氧化碳排放。(圖/報系資料照)中華紙漿(簡稱華紙)在2018年時推出無塑無氟的「益利(Easy)系列」,不論是飲料杯、咖啡杯、便當盒等商品,都沒有淋膜、PFAS,可以直接全紙回收,甚至就連手搖飲料上的封膜,都以紙取代塑膠,今年5月更開始於弘爺漢堡、東方美、吉得堡、巨森早餐吧等4家早餐店,推動使用全紙回收容器,華紙估計,以台灣早餐外食族500萬人推算,每天即省下15噸二氧化碳排放,亦即一年可為台灣減排5,000噸二氧化碳,回收纖維可再製成相當於1,700萬包再生影印紙的各式環保紙品。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受訪時指出,目前多數店家基於成本考量還是傾向選擇含淋膜紙杯與紙製容器,雖然國內使用量少,但華紙的全紙商品在國外卻有不錯的外銷成績,讓陳瑞和忍不住感嘆:「環境友善的好產品,國人卻沒什麼機會使用,真可惜。」
紙吸管藏癌3/滲血海龜催生環保限塑商機 不要再買了!重複利用才正確
2015年哥斯大黎加岸邊一隻海龜成為全球焦點,因為牠鼻子內卡了一根15公分長的塑膠吸管,使牠不斷流著鼻血,那一刻喚醒大眾環保意識,也催生出巨大的限塑商機。仔細想一想,為了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你是不是買了更多環保杯、環保手搖杯帶、環保餐具?專家表示,如果沒有重複利用這些產品直到它壞損,那就失去環保意義,也依舊救不了海龜。近日因紙吸管含致癌成分,而讓環保議題再成焦點,資源循環署表示,禁用塑膠吸管的初衷是希望民眾盡量不要使用吸管,可採直接喝的方式,若有需要也應是使用不鏽鋼或玻璃吸管,「因為它們可以一再使用,不是用過就丟。」但許多消費者因此購買許多相關商品,舉例來說,台北、新北於去年12月、今年5月起開始在連鎖超商速食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之後,momo電商平台發現單月環保杯業績瞬間增加4成。不只如此,周邊商品如環保手搖杯袋、吸管等也都賣得嚇嚇叫。根據外電報導,自從2015年塑膠吸管成為眾矢之的後,全球光是一年的拋棄式紙吸管的市場就高達16億美元。就連蘋果iPhone也改採環保再生材料,業界評估將引爆數千億元的環保商機。但回歸到根本,卻有許多民眾不曉得正確的資源回收方式,根據環境部調查,在一般垃圾中有超過4成的可回收資源,包括廚餘、塑膠、紙類、紙製容器通通都被裝在一起丟棄。除此之外,最常見的錯誤方式還有錯誤分類,以1杯手搖飲料為例,紙吸管是一般紙類回收;可生物分解PLA吸管則歸屬於可堆肥處理;塑膠封膜PET應丟棄在塑膠類;淋膜紙杯則是廢紙容器類。2022年4月環保署規定連鎖超商、速食、飲料、超市等通路外帶飲料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也以降價方式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圖/趙文彬攝)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受訪時表示,由於手搖飲料杯分類方式過於複雜,不免讓人覺得麻煩,所以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整杯丟在一般垃圾類,若能推廣使用不含塑的全紙商品,「從紙封膜到全紙回收杯,民眾只要和過往一樣,整杯丟入『紙類』回收桶,循一般廢紙回收管道處理,就能減少後端回收商的成本與工序,避免因回收不當造成二度污染。」另一個常見的資源回收錯誤是沒有倒掉剩餘的食物液體,資源循環署表示,先倒掉殘留食物與液體、並且稍微沖洗,可以讓後續的回收更順利,也不會污染其他回收物品,「不要留下過多食物殘渣,但也不必洗到非常乾淨,因為後續都會經過專業處理,只要好好分類就可以。」
碳交所8/7高雄軟體園區揭牌 碳權概念股跌多漲少
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愈加關注,各國相繼宣示淨零碳排承諾,因台灣供應鏈減碳需求、2050淨零轉型目標,台灣碳交所今(7)日正式成立,蔡英文總統赴高雄軟體園區揭幕,期許台灣跟上國際減碳潮流、達成低碳目標,成為亞太地區減碳前段班,2023~30年間預期帶動4兆民間投資、創造5.9億產值、55萬個相關工作機會。今日盤中11時許碳權概念華紙、正隆(1904)、榮成、寶隆、永光、中華化、東聯股價走疲,農林跌停;碳權資訊管理服務伊雲谷、叡揚(6752)小漲,偉康(6865)、訊連(5203)平盤、普鴻(6590)、虎門(6791)小黑;中興電(1513)、華城(1519)開高走低。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在全球追求淨零的趨勢下,碳定價成為國際上普遍採納的管理工具;在總統、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金管會及環保署的積極促成下,碳交所由證交所與國家發基金共同出資,碳交所依各碳權之性質及對象不同,分為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及增量抵換交易、國外碳權交易三大交易板塊。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高雄佔排碳量20%,減碳要落實到生產過程,當地台塑、中油、中鋼、日月光等大廠以大帶小「淨零策略大聯盟」。行政院長陳建仁認為減碳成為台灣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今年初《氣候變遷因應法》經立院三讀通過核定「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4年編列743億元推動淨零科技。
「小金雞」元太表現亮麗 永豐餘Q1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2.77億元
永豐餘投控(1907)今天(17日)召開法說會,說明2023年第一季營運概況,第一季合併營收175.31億元,較去年同期降減11.5%,為近2年半低點;該季合併營業利益為-1.77億元,為近13年低點;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約0.0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002元。永豐餘投控發言人、總經理駱秉正表示,第一季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為營收淡季,且在通膨與升息影響下,各產業都面臨庫存調整的情況,市場需求減緩;營業外收入與支出方面,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主因「小金雞」元太科技業績持續表現亮麗,單季權益法認列的投資收益為2.77億元。駱秉正進一步分析「工紙紙器事業群各地區概況」,首季台灣營運呈現衰退,越南持平,中國大陸解封後預期的報復性V型反轉的復甦則不明顯,應還是處於去庫存化;展望第二季,樂觀看待產業去庫存化好轉,市場需求增加,加上一些資產處分挹注營收表現。永豐餘投控旗下首季事業群表現,華紙林漿紙事業群營收48.27億元,季減 2.49%、年減 1.6%,營業虧損1.44億元。工紙紙器事業群營收77.91億元,季減12.51%、年減13.21%,營業虧損1.43億元。永豐實消費品事業群首季營收 24.76億元,季減9.25%、年增1.94%,營業利益1.45億元,季減11.8%、年減47.63%。永豐餘投控並就2050淨零減碳儘速達成,採取「精進節能、減碳」兩大方向,在「節能」部分,接受永豐餘學院專家指導,展開節電、節汽專案,包括提高沼氣發電、提高木質素提取濃度以提升生質能發電量佔比,減少外購電力;以高能效的設備汰換低能效設備、改善製程能力以降低產品單位能耗、增設熱回收再利用裝置、改用天然氣鍋爐以取代重油鍋爐。「減碳」部分,以SRF替代煤料源,2022年排放接近15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21年減少碳排量10%。此外,永豐餘結合Six Sigma改善技術以及工業 4.0活動,提高生產良率、降低生產損耗,節約生產耗能。
碳權交易投資術3/台股碳權碳滙行情「這3類股」漲一波 專家:未獲認證都不算
台股近期大掀「碳權題材」行情,坐擁土地及綠樹的華紙(1905)、永豐餘(1907)、農林(2913),沾上「碳匯資產」概念而股價飆漲,汽機車大廠三陽(2206)、裕隆(2201)也因銷售電動車擁「碳權」齊漲,就連永光(1711)、中華化(1727)、三福化(4755)也因「碳捕存」技術漲一輪。投資人可否加碼這三類碳權概念股?「這些碳權要獲得認證的過程相當繁複,目前僅限題材行情,這也是股票漲幅有限的原因。」法人提醒,由於國內碳交易所今年七月才設立、預計明年交易,若投資人想參與碳權行情,可參考追蹤國際碳權交易指數的ETF商品。 永豐餘永續長、華紙董事長黃鯤雄告訴本刊記者,不是所有樹都能成為碳匯:「2000年以後種的樹才能算,因為10~25歲的樹吸碳能力較強;華紙則是砍一棵、種兩三棵。」華紙在兩岸有5座林場、植林面積超過3萬公頃、約1個台北市大小,合計固碳量約290萬970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若計算碳權或進行碳交易,對華紙及永豐餘有優勢。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指出,自己植樹造林能不能賣出獲利,首先要看那家企業是不是碳排大戶,若是屬於強制減碳者,則種樹減碳是降低營運成本的一個方法、不能夠包裝成碳權外賣;若是自願性減碳、以後要賣出獲利,那些樹的碳權要獲國際認證可不容易,先要寫計畫報告,計畫通過才能執行,但樹的生長快慢不一定、在長的過程也可能發生天災如森林大火,因此,沒有獲認證前都不能算是真的碳權。電動車則因替代燃油車,坐擁碳權題材。圖為陽工業兼南陽實業董事長吳清源(右)與南陽實業總經理徐伯達(左)發表HYUNDAI純電動車IONIQ5。(圖/報系資料照)電動車則因替代燃油車,坐擁碳權題材。歐盟在2021年對汽車標準是「每公里排碳95克」,超過的車款則要繳罰款1萬歐元才能賣車,但2019年全歐盟車輛的平均碳排放量是每公里122.4克,而電動車排碳量僅需1半;因此無法降低排碳量的汽車品牌,會去交易所購買電動車品牌的碳權。如此出售多出來碳權認列獲利,這就是2020年起特斯拉股價飆漲的原因,在台灣有相同概念的則有三陽、裕隆。碳捕存(carbon capture & storage,CCS)技術,則是將溫室氣體壓縮成液態後,輸送至海洋、地質等處封存,使二氧化碳與大氣隔絕,減少排放至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永光、中華化、三福化等因此起漲。但專家指出,碳捕捉技術更為耗能,且成功率極低,綠色和平指出,過去50年成功捕獲的碳排放僅0.1%。台電啟動碳捕捉計畫,2025年前要在台中火力電廠蓋好「減碳技術園區」,拚成為全球第三座碳捕捉再利用燃煤電廠,圖為電廠內第一階段的「微型測試區」。(圖/台電提供)儘管台灣碳交易所今年七月將設立,但僅限企業申請交易,投資人要如何參與投資?石化產業資深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表示,可考慮碳權ETF,「概念就像石油ETF或0050,期待未來碳交所成立後,台灣也有金融機構會發行與之連動的ETF商品。」目前規模最大、追蹤碳權指數的ETF有兩個,都在美國掛牌,分別是全世界低碳目標ETF「CRBN」在2014年12月成立,追蹤MSCI ACWI Low Carbon Target Index,發行迄今上漲84.31%,至截稿報價150.59美元美元,市值規模超過8億美元。全球碳策略 ETF「KRBN」在美國掛牌,追蹤iShares MSCI,這等於一次追蹤EUA、CCA、RGGI,2020年成立迄今上漲136.23%,至截稿報價38.95美元,市值規模超過6億美元;它們都在國外交易所掛牌,投資人需要有複委託帳戶才能參與,或是在國內一些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此外,還有「KCCA」、「GRN」、「KEUA」則分別追蹤加州、在美國掛牌的碳排放減量額度期貨合約、歐盟碳合約,不過這些ETF或ETN規模都在2億美元左右,法人指出,若是金融商品規模比較小,流動性相對較差、價格波動也會較大,ETN因有10~20年的期限,有時間價值的情況下,越近到期日價格或會較低。
「全紙回收容器」推到早餐店 華紙:年營收估挹注10億
中華紙漿(1905)今天(19日)宣布,與早餐聯盟攜手合作,自5月開始於弘爺漢堡、東方美、吉得堡、巨森早餐吧等四家早餐店,推動使用全紙回收容器,成為台灣首見的全紙回收容器供應鏈國家隊。中華紙漿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表示,華紙的全紙回收容器「益利CircuWell」去年上市已推到一家國籍航空公司機上使用的紙杯,今年再推到早餐店,預估挹注營收占比會從去年的5%擴增到10%、約為10億元。根據華紙估算,若以台灣早餐外食族500萬人推估,每頓早餐使用兩個全紙回收紙容器(餐盒加飲料杯)共24g紙張換算,1g紙含6.66%PE淋膜,吃頓早餐減少3g CO2排放,每天即省下15噸二氧化碳排放,亦即一年可為台灣減排5,000噸二氧化碳,回收纖維可再製成相當於1,700萬包再生影印紙的各式環保紙品。今天華紙與早餐聯盟合作「全紙回收」友善地球從早開始的啟動會,出席者包括台灣早餐速食餐飲協會理事長暨吉得堡董事長莊茂山 、弘爺漢堡業務協理許嘉真、中華紙漿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辰泰國際執行長李芳忠、巨森早餐吧營運經理李曉庭與東方美總經理陳乃薇。陳瑞和表示,華紙的全紙回收容器為100%無塑膠淋膜,防水防油,符合FDA食品標準,通過美歐兩地生物分解認證,並經散漿測試可比照一般紙類進行回收,節省處理效率,讓纖維以最高比例被重複利用,製成環保再生紙品,發揮循環經濟效應。而目前國人約每年消耗80億個一次性塑膠淋膜紙容器,倒垃圾丟棄時,是被歸類為「廢紙容器」,無法跟著紙張一起回收,被列為十大常見海灘廢棄物,影響環境及海洋生態。華紙今年前三月累積營收為54.6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2%;2022年全年度合併營收為236.5億元,年增7.3%,毛利率10.8%,全年稅後淨利歸屬於本公司4.46億元,每股盈餘0.41元。董事會決議擬發放現金股利0.30元,配發率73%。
永豐餘「多元投資」奏效股利豐 去年賺21.7億元、配息0.9元
永豐餘投控(1907)今天(16日)召開法說會說明2022年營運概況。因能源、運輸、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全年合併營業利益11.47億元;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因元太科技獲利成長,以及永豐金為主各轉投資股利收入增加,2022年度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21.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31元。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利新台幣0.9元,現金股利配發率68%。中華紙漿(1905)今天亦召開法說會,公布2022年全年度合併營收為236.5億元,年增7.3%,毛利率10.8%,全年稅後淨利歸屬於本公司為4.46億元,每股盈餘0.41元。董事會通過決議,擬發放現金股利0.30元,配發率73%。永豐餘投控2022年合併營收796.36億元,受到國際地緣政治紛爭及疫情封控影響,市場需求減緩,營收較去年同期降減6.6%;事業群方面,林漿紙事業群因國際漿紙價格走揚、消費品事業群因行銷活動增加、永道KY市場需求暢旺,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此外,子公司永道KY將於3月21日掛牌上市,孵育事業再次開花結果;董事會先前15日決議以公開標售方式處分台南市之土地廠房,將於交易完成後再行公告細節,期望透過適當調整資產配置,提升資產報酬率。華紙則表示,漿價從去年第二季開始走揚,全年平均漿價800美金,相較2021年每噸多了170美元,加上新台幣貶值都讓華紙營收受惠。不過木片、運費及能源成本漲勢明顯,同時全球景氣自去年第四季趨緩向下,衝擊後端供需,影響華紙全年度獲利表現,但華紙仍積極研發新品、拓展市場,轉型為全回收循環材料供應商,與全球減碳、減塑與減廢的趨勢同行。華紙致力於「全回收」產品開發的策略奏效,「益利CircuWell」全回收食安用紙沒有PE塑膠淋膜的特性,穩定銷往歐美多國,近期更獲得國籍航空公司青睞成為機上使用紙杯;並將與台灣速食餐飲協會合作,與五家連鎖系統早餐店使用並示範回收。此外,以回收纖維製成的「牛皮紙膠帶」使用後可跟紙箱同步丟入紙類回收體系,目前已在觀音廠投入生產,即將進軍包裝應用領域,作為物流快遞及日常封箱使用,並鎖定電商網購、包裝市場提供環保包材新選擇,同步推進國際市場。
造紙廠成本壓力沈重 正隆工紙擬調漲
造紙廠成本壓力沈重,漲價聲一波波,繼永豐餘集團旗下漿紙廠華紙第二季各種採用白漿的紙類售價「月月漲」,正隆採用再生漿的工紙等產品,也因為原料美國進口廢紙價格居高檔、煤炭等燃料價格飆高、海運運價高漲,加上即將進入旺季,將持續與客戶溝通,擬調漲產品售價以反映成本,惟公司未透露調幅及時間表。造紙類股全面爆量價揚。造紙業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像銅板紙、道林紙等文化用紙,以及多數衛生紙,都是採用原生白漿,主要原料為木片製成長纖與短纖等原生紙漿,國內華紙為其中代表。由於俄烏戰爭推升國際木片及漿價大漲,華紙繼第一季調漲各紙種售價5%~10%,第二季更是「月月漲」,4月已落實調升售價5%~7%,5月準備再調漲8%,且預告6月不排除再上漲。第二類則是像工紙(瓦楞紙)採用再生紙漿,是透過廢紙回收循環再製,包括正隆、榮成等營運,都是以工紙為主。由於疫情使得廢紙回收不易,加上海運運價高漲,美國進口廢紙價格(AOCC)從去年初每噸大約165美元,到年底漲到308美元,漲幅超過八成,雖然最近回到255美元左右,但比起疫情前AOCC每噸只要100多美元,成本還是翻了一倍。加上俄烏大戰推升煤炭等燃料價格狂飆,正隆總經理張清標日前曾表示,廢紙原料+燃料合計占正隆成本比重超過八成,兩大成本一起漲,真的是吃不消。正隆去年底、今年初就有發動一波漲價,包括工紙及紙箱售價平均調漲超過一成。不過正隆主管表示,由於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售價還沒辦法完全反映成本,公司持續與客戶溝通中,第一季因為過年產能不夠,漲價動作有點拖拖拉拉,第二季價格還會繼續慢慢調整。
華紙董事會提名候選人 新增劉慧瑾、柳婉郁兩名女性董事
中華紙漿(1905)今天(26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董事提名人名單,由原本的9席減為7席,獨董席次則增為3席,提名候選人中的新面孔則為永豐餘投控董事長劉慧瑾及中華化學獨董馬小康與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柳婉郁。本屆董事提名候選人共7席,包含一般董事4位,獨立董事3位。一般董事提名名單為黃鯤雄、劉慧瑾、林谷豐及陳瑞和:獨立董事提名名單為張凌寒、馬小康與柳婉郁。中華紙漿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表示,本屆董事提名人著重在專精與多元,藉由「專業經理人的組成、提高獨立董事比例由原本3成增為4成、引進2位女性董事」等三特色,有助於強化公司治理、制定策略方針,積極推動中華紙漿在「綠色纖維材料」與「綠色能源」的發展應用。董事提名續任的有中華紙漿現任董事長黃鯤雄、中華紙漿現任財務長林谷豐、中華紙漿現任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獨立董事部分,柳婉郁擅長氣候變遷與農林循環經濟等環境議題;馬小康是台灣燃燒學與熱傳導專家,對再生能源與環境有深入研究;張凌寒則擁有深厚商業經營管理背景以及豐富國際市場經驗。
資金轉向傳產、原物料股 台股靜待國際利空出盡後走強
周一(21日)為華盛頓誕辰紀念日,美股休市一天。早盤開低向上震盪。甫開盤即跌逾百點,最低來到18129.65點,隨後電子股回穩,且鋼鐵、航運、觀光等傳產類股扮演撐盤要角,跌幅開始收斂,午盤時甚至一度翻紅,最後指數以18221.49點作收,小跌10.86點、0.06%。櫃買指數則以220.91點作收,下跌0.26點、0.12%,成交金額續降至585.57億元。集中市場21日成交金額續降至2928.47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90.55億元,外資中止3連買,賣超112.17億元,外資自營商賣超0.03億元;投信連15買,買超20.10億元;自營商買超19.99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18.47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增加28.21億元,融資餘額為2698.55億元,融券減少2.30萬張,融券餘額為47.22萬張。當沖交易金額降至2423.12億元,占市場比例為40.71%。雖然美國上周所公佈的1月領先指標MOM由0.7%降至-0.3%,不如預期的0.2%,但本周即將公佈的經濟數據傾向偏多,經濟展望仍正向。22日將公佈2月經濟諮詢委員會消費信心指數,預期由113.8小幅降至110.0;24日將公佈4Q21 GDP季比年化修正值,預期由6.9%上修至7.0%,正向。25日將公佈元月耐久財訂單初值預期由-0.7%升至0.8%、元月個人支出MOM預期由-0.6%升至1.5%、及元月成屋待完成銷售MOM預期由-3.8%升至1.5%等,均為正向偏多。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2月21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台灣元月份外銷訂單連23紅。經濟部統計處於昨(21)日公布元月外銷訂單表現。其中元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88億美元,年增11.7%,創下「最強1月」,連23紅。對於台灣外銷表現佳,主要係新興科技運用力道強勁,電子業供應鏈缺料問題改善速度優於預期,大幅度推升手機、筆電及網通產品訂單成長。統一證券表示,雖然近期國際股市因升息及俄烏危機走弱,其中美股四大指數均在季線之下、呈現弱勢震盪。但台股目前仍處季線之上,且躍上月線強勢整理,並未隨國際股市走弱。目前大盤下檔月線及季線支撐性強勁,有利在國際利空干擾後走強。統一證券指出,可發現資金轉向傳產,原物料股進補。在板鋼調高報價下,昨日中鋼、中鴻、大成鋼、彰源、海光、威致、聚亨、新鋼等走勢積極多檔拉上漲停;同屬原物料股,造紙股如華紙、永豐餘等亦呈強勢。航運股雖然航空股長榮航、華航稍有拉回,但長榮、陽明、萬海等貨櫃股依舊強勢。
肥貓董事名單出爐…93家上市公司上榜 宏達電最大隻
證交所今(27)日公布109年第二階段「109年度稅後虧損惟董監事酬金總額或平均每位董監事酬金卻增加」,即所謂的肥貓董事名單,結果共有93家上市公司109年不賺錢,卻領董事酬金,由宏達電(2498)以423萬元董事均酬拿下肥貓第一名,且較108年增加近58萬元也勇奪冠軍。以109年董事均酬排名的肥貓名單有:宏達電423萬元、台開332萬元、大同219萬元居前三名,此外,第4~10名分別為達運、州巧、無敵、中和、同開、東華、蔚華科,只有東華及蔚華科約在89萬元附近,其餘都達100~150萬元以上。接下來第11~20名依序為一詮、元晶、立德、欣巴巴、如興、華上、兆赫、華紙、農林、阿瘦等,各達56~85萬元以上。
封關倒數四個交易日 台股今續戰萬八 順勢操作布局半導體
上周五(24日)耶誕節,美股休市;台股則是開高走低。以小紅盤開出後,台積電、聯電等電子權值股領軍下,攻上萬八大關,最高來到18039.85點,刷新台股紀錄後,盤面上光磊、楠梓電、易華電、佳能等中小型業績題材股表現強勢,可惜市場追價買盤力道不足,成交量能未能有效放大,指數震盪走低後漲幅收斂,萬八得而復失,終場收在17961.64點,上漲14.98點、0.08%;周漲149.05點、0.84%。櫃買指數則收在233.20點,下跌0.15點、0.06%,成交金額降至839.59億元。集中市場24日成交金額增至2425.35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89.82億元,外資連4買、買超86.02億元,外資自營商買超0.00億元;投信中止連8買,賣超5.62億元;自營商買超7.05億元、自營商避險買超2.37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增加2.06億元,融資餘額為2815.83億元,融券減少0.42萬張,融券餘額為52.73萬張。當沖交易金額為2025.19億元,占市場比例為41.23%。國發會今(27)將公布11月份景氣燈號。隨著年底消費旺季到來,加上外銷出口持續增溫,預估11月可望續亮代表「熱絡」的紅燈,挑戰連十紅。台灣國際半導體展將在28至30日登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最新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11月達39.14億美元,較10月最終數據37.45億美元成長5%,且再度改寫歷史新高。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12月24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統一證券表示,目前半導體產業仍持續受惠於超級旺季,且這股態勢隨著IDM大廠、晶圓代工廠、記憶體廠及封測廠等相關供應鏈持續擴產效應下,將延續到2022年。其中,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大廠將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開出成熟製程新產能,台積電更將持續向3奈米等更先進製程推進,成為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大幅增加的主因。永豐投顧指出,台積電即將於1月10日公布12月營收。據上次法說會指引估算,12月營收應可達1500多億元,接近9月新高水準,另台積電1月13日舉辦法人說明會,預期展望仍佳,可望澄清外資大行對半導體缺貨狂潮於2022年結束的看法。統一證券表示,就均線觀察,目前台股短、中、長期均線維持多頭排列,且外資持續回補買超台股,配合年底集團及法人作帳行情樂觀,台股後勢仍有高點可期。盤面上,因國際紙漿上漲,華紙預計下個月將再調漲紙漿價格,加上衛生紙傳出即將漲價消息,造紙類股表現亮眼,華紙、正隆、永豐餘、永豐實等走勢強勁。永豐投顧表示,上周因聖誕長假將屆外資縮手,預期在長假過後,隨美股氣氛轉佳,外資買超金額可望擴大,在內資部分,勞退480億元代操基金及富邦元宇宙195億元規模基金將陸續進場佈局。在內外資陸續歸隊下,可順勢偏多操作,布局半導體。
美股迎聖誕行情 蔡明忠「台股會站上萬八」 華紙正隆齊漲
就連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都認為,台股應該會上萬八!今天(24日)周五盤中一度觸及萬八關卡,又以投信持續不斷買超助攻登新高18,039點,最終收在17,961.64點,下周再戰。永豐投顧表示,類股表現部分,造紙類上漲4.98%,主要是受到華紙+8.96%及正隆+5.9%帶動,在電子類股部分,則以光電及電子零組件族群表現最佳。光電龍頭股大立光在外資調升評等下大漲9.4%,帶動光電類股上漲2.71%,在電子零組件部分,國巨+5.82%、金像電+10.72%、信邦+11.78%、欣興+7.66%、嘉澤+9.75%及AES-KY+13.14%為法人主要進攻標的。展望下周台股選股策略,永豐投顧分析可觀察「美股醞釀聖誕行情」、「年底作帳,內外資可望同時歸隊」、「展望元月,台積電財報可以期待」與「投資策略偏多操作,佈局半導體」四個面向。永豐投顧表示,在擺脫疫情陰霾後,市場開始期待聖誕行情來臨。所謂聖誕行情為自1972年以來經驗,通常年底最後五個交易日及來年前兩個交易日,美股通常會上漲。目前美國大行認為Omicron疫情不嚴重、美國不會重回封鎖路線及消費依然強勁,加上預期供應鏈在2022 H1可望緩解情況下,「聖誕行情」極有可能來臨,若美股續強,則外資在長假過後,可望對台股偏多操作。上周因聖誕長假將屆,外資買賣超總金額由過往1,600多億元縮減至1,100多億元,台股成交量則由前週3,000多億元,縮減至2,600多億元,形成價量背離現象,預期在長假過後,隨美股氣氛轉佳,外資買超金額可望擴大,在內資部分,勞退480億元代操基金及富邦元宇宙195億元規模基金將陸續進場佈局。再往後看,台積電即將於明年1月10日公布12月營收,根據上次法說會指引估算,12月營收應可達1500多億元,接近9月新高水準,另台積電1/13將舉辦法人說明會,預期展望仍佳,可望澄清外資大行對半導體缺貨狂潮於2022年結束的看法。由於小股為投信等鍾愛標的,惟在股價已飆漲下,風險陡升,在此時刻不如佈局穩步當軍的半導體族群,以晶圓雙雄為主,再擴及股價本益比仍在偏低位置的半導體設備及相關材料類股,預期本週行情為連接元月行情的中繼站,指數區間不必拘泥,應可望再創新高。
「衛生紙、清潔用品」農曆年後全漲價 華紙跳漲逾7%
衛生紙、清潔用品農曆年後全面調漲,永豐餘實業宣布旗下產品喊漲,造紙類股反映漲價題材指數漲逾3.53%,居上市類股之冠,居次的汽車類股僅小漲0.75%,造紙類股永豐實(6790)、永豐餘(1907)、華紙(1905)正隆(1904)股價上衝,至11:50,華紙持續穩步上攻漲7.34%,穩守逾半根漲停板,永豐餘漲幅也近4%,正隆、永豐實、寶隆聯袂漲逾2%。衛生紙、清潔用品農曆年後全面調漲,永豐餘實業宣布齊下產品喊漲,包括各式衛生紙、清潔用品等,將於農曆年後全面調漲,幅度在5%~20%不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衛生紙,近三年來首次調漲,粗估一串抽取式衛生紙平均上漲一個10元銅板價,從沒漲過價的清潔用品也首度喊漲。業者透露,因為各家業者衛生紙造紙原料與成本結構近似,承受成本的壓力都很大,預料其他紙廠或將跟進,醞釀調整價格。但業者也強調,紙廠這波調價,主要是針對通路的出貨價,最終零售價為何,仍由通路端自行決定。由於民生用品影響層面相當大,非不得已紙廠不敢漲,像正隆2月中、3月初開始反應成本,將衛生紙中端捲筒原紙上調,漲幅約為個位數,主要轉賣給下游加工廠。隨著國際紙漿價格2021年以來,較上年同期大漲約四成,加上能源指數、運輸成本激增,都讓紙廠承壓,據行政院「物價資訊看板平台」,有平板衛生紙從5月下旬來價格調漲,金百利克拉克衛生紙7月初漲。根據市場最新行情,衛生紙主要原料國際紙漿價格年增約三~四成,能源運輸成本更大漲約七成,包材含紙盒、PE模等上漲約五成;清潔用品主要原料包括棕梠油、界面活性劑,及瓶器等,也都驚驚漲。
生產成本攀高 紙箱、紙張業者12月喊漲
由於生產成本節節攀高,紙箱與紙張業者12月喊漲!今年來造紙的料源、能源驚驚漲,累計工紙成本大漲約七成,紙張成本也上漲逾三成,造紙業除了上半年漲價成功紓解部分成本壓力之外,下半年受到疫情等影響苦無機會,進入12月旺季市場活絡,紙廠可望與客戶達成共識,漲價恐勢在必行。據了解,華紙11月起調漲5~10%,希望於12月落實,涵蓋文化用紙、包裝用紙、產業用紙等;正隆12月擬喊漲工紙紙箱,漲幅約12~15%。粗估,這波落後補漲尚不能全數反映成本漲幅,卻是紙廠保營收穩獲利的關鍵。由於今年這波造紙成本漲勢驚人,推升紙價力道也強,粗估漲價後工紙行情每噸大約從17,500元漲至19,500元,將創紙箱新高價。業界表示,造紙多項主要原物料來自全球採購,深受各地市場、海運高運價等影響,像是木片今年來大漲50~100%,目前每噸逾200多美元,除了造紙業搶購,許多國家發電廠改燒木片發電,木片價格看漲機率高,現正採購明年第二季木片等料源,價格持續上漲約10~20%;國際漿價也波動劇烈,11月落底,12月卻反轉直上,每噸上漲10~20美元。還有今年來能源成本大漲約三倍,需要用到煤炭的化工原料跟著喊漲,11月造紙用化工原料PVA大漲二成;國內廢紙從8月每噸台幣4,000元出頭,漲到10月6,000多元,約當每公斤收購價台幣6元,也創新高。台灣紙市相對穩定,加上外銷暢旺、經濟消費活動如常,支撐永豐餘、榮成、正隆及華紙等紙廠,工紙紙箱與紙張銷售熱絡。但成本上漲影響紙廠獲利,紙價將適當反映成本。法人表示,第四季向來是紙業旺季,紙廠選在第四季旺季,防疫解封、經濟活絡,農曆年前包裝、印刷季節性需求放量之際喊漲,下游客戶接受度也高,可望帶動營收成長。
激進減碳1/化學博士接任永豐餘新董座 喊「明年替代50%煤」
2021年近尾聲,地球村最夯的話題,從疫情、元宇宙來到了碳權,碳排放大戶都神經緊繃。「2022年的目標是有點激進!煤的替代率可以達到50%,這是一個不容易達到的目標,是大家在努力做的目標。」永豐餘投控(1907)董事長劉慧瑾信誓旦旦地說。在環保署的《2019年碳排放量企業名冊》288家年排放量逾2.5萬噸排碳大戶業者中,紙業龍頭永豐餘旗下的中華紙漿、工紙、消費品實業即佔了8廠。然永豐餘成軍97年來,全面改由專業經理人公司治理的首位女性董事長劉慧瑾11月22日在永豐餘台北大樓辦公室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神情篤定。「替代煤50%」的高標準,算是國內碳排大戶之冠,要如何達成?「除了永豐餘工紙新屋廠利用沼氣、SRF(固體再生燃料),達到完全零碳無燃煤鍋爐,也將投入設備資金,於中華紙漿、永豐實等,設置可使用SRF燃料棒的鍋爐,進而達到減煤目標。」劉慧瑾有備而來地說,並以循環經濟思維朝特殊材料科學研發產品,以及將智能化應用在生產環節,減少能源耗損。永豐餘新屋廠建置全台最大沼氣發電設施,包含厭氧塔與厭氧菌。(圖/永豐餘提供)劉慧瑾攻讀美國西北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化學博士,被延攬至永豐餘時為法商施耐德電機策略客戶副總經理,是一家跨國的能源管理公司,並擔任過台達電技術長辦公室處長,經手過與台大的產學合作專案等,並在IBM出任過全球企業諮詢服務協理與IBM Research業務發展協理。今年4月1日,永豐餘公告董事提名候選人名單中,第一次出現「劉慧瑾」,獨不見原永豐餘投控董事長何奕達、二代創辦人何壽川董事, 5月17日股東會後改選,選派劉慧謹擔任董事長,創辦人何家退出,宣告永豐餘「去家族化」,邁入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劉慧瑾進入永豐餘之前,「真的不認識何壽川先生,不曉得中間推薦的人是誰。」她提起接到邀請緣由。「的確一開始覺得很驚訝,因為是不同產業,多次接觸後,了解何先生對於企業就是有要去做下一個一百年的願景,涵蓋到能源管理與轉型,還有利用資訊科技持續孵化上下游合作創新商機等,跟我先前的背景是有相合的。」永豐餘倡導循環經濟達到碳中和理念,從這一幅「木、紙、水、再生能源」的圖可清楚了解。(圖/報系資料照)「我學的是奈米半導體,雖非研發人員,物理化學數學是科學的基體,仍是熟悉的,當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必須要做能源轉型,對每個企業都一樣,是未來趨勢,且須持續努力才能完成。此時能參與能源轉型,真的是躬逢其盛。」劉慧瑾提到這份使命感。永豐餘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家族,延攬有能源管理背景的劉慧瑾加入,與環保署將修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2023年起對光電半導體、鋼鐵、造紙等產業碳排大戶收取碳費的新政策有關。上任7個月,劉慧瑾已訂下目標,「中華紙漿關鍵客戶為國外顧客,華紙很早就開始做碳的盤點,其他重要子公司也在做碳盤查,正是因為做了碳盤查,知道徵收碳費對成本的衝擊,明年才會訂出很高的50%替代煤的標準,永豐餘努力準備好,有信心做得到。」「永豐餘是一個有99家公司的集團,永豐餘投控的業務商業模式,未來新課題就是能源轉型與材料創新,並持續加強孵化新的子公司上市,尋找下一個集團金雞母。」劉慧瑾自我期許。
激進減碳3/擁1190座大安森林公園 何壽川勤造林「生物資產」逾30億
造紙龍頭永豐餘不只是碳排放大戶,更是「碳匯」超級大戶,光是該集團旗下華紙在兩岸擁有約三萬公頃的森林,每年可吸附51萬公噸二氧化碳,再加上碳匯價值的話,法人粗估光生物資產估值即逾30億元。而這筆人人稱羨的「家傳之寶」,是在永豐餘創辦人何傳起的頭,由何傳兒子何壽川發揚光大。「如果把企業比喻為人,九十多歲的永豐餘應該是一位歷練足、功夫紮實、具膽識的先行者吧!」何壽川如此形容永豐餘,他自己也就是種樹的先行者。永豐餘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在永豐餘投控團隊眼中是「大家長」,受到三寶案影響深潛練心養身,可是他對三年後成為百年企業的永豐餘,以及如何走到下一個百年的願景,早就了然於心,如同他給予自己的期許「超越,再創輝煌」。中華紙漿在兩岸栽種的廣闊森林,其可為永豐餘集團挹注可觀的「碳匯」。(圖/華紙提供)他說過一個故事,「曾有永豐餘造紙久堂廠屆齡退休的員工,陪我巡廠,我望著原本生產傳統文紙、現在生產具有高附加價值特殊紙的機台,成為同業間的翹楚,又感動又驕傲。」台灣第一個抽取式平版衛生紙,第一間民營紙廠,都出自何壽川。永豐餘創辦人何傳時代便開始推動的造林,到了何壽川時期,他還親自到菲律賓引進銀合歡樹種,發現源自南美樹種不適宜台灣氣候才感受到對生態的影響等,因此自1990年代起,造林策略調整專注種植可強化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樹種的保育林,如肖楠、烏心木和台灣櫸等,目前已在台種植超過200餘萬株林木,即是何壽川口中一再強調的減碳努力。為永豐餘下一個百年,何壽川在9年前將永豐餘造紙分割紙與紙板事業部予中華紙漿,更名為永豐餘投資控股,華紙名下在兩岸的森林面積三萬多公頃,超過1190個大安森林公園,種植4千多萬株林木。如今每年可為地球吸附超過51萬公噸的二氧化碳,以造林可扣抵碳權價值估算,外界預估其資產價值就超過30億元。永豐餘集團旗下控股公司,從紙業跨足到金融、科技與生技醫藥食品,從衛生紙到有機火鍋、超市,多達近百家公司。圖為永豐餘生技GREEN&SAFE推廣無添加健康飲食活動。(圖/馬景平攝)何壽川多次提到的固碳與醣經濟,就是植物藉由光合作用,結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形成多醣體生質物,可為地球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每一張紙都有其固碳的價值;若以紙纖維含碳的成分計算,一本400 克重的平裝書相當於為地球固定超過500 克的二氧化碳。換句話說,正當政府要向碳排大戶徵收碳費的同時,森林也是固碳的一項資源,也難怪何壽川多年來一再倡導未來將是醣經濟時代來臨,而這也與國際間為了2050年達到零排碳的目標,展開碳關稅與碳權交易趨勢,開啟新的能源碳匯經濟契機。不過,台灣建立碳權交易制度之前,永豐餘投控、華紙對此碳匯的估算,一直未對外鬆口說明,態度仍是維持「先儲存,不銷售」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