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峰
」茶鄉南平2/6株大紅袍保費1億人民幣 「萬里茶道」從武夷山到俄羅斯
位在福建南平市北邊的武夷山市,因為名茶「大紅袍」而聞名遐邇,其實早在唐代,武夷山一帶就已開始栽種茶葉;宋朝時武夷山的茶已成為貢品;元朝皇室在武夷山的九曲溪畔設立御茶園,專門採製貢茶;到了明末清初,更創製了烏龍茶。整個武夷山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所以不論品種,都通稱為「岩茶」。 本刊記者來到武夷山,當然也得上山瞧瞧那名震天下的大紅袍母株。從「大紅袍」景區入口,經過一小段崎嶇山路,便可來到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下,僅有的6株大紅袍母株就長在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寫的「大紅袍」石刻。 「大紅袍」母樹景長在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寫的「大紅袍」石刻。 (圖/王若攝)這6株大紅袍母樹屬於灌木茶叢,葉質較厚。珍貴之處在於生長環境特別,終年有水帶著岩頂所累積的養份流下灌溉。此外,母株所處的岩石位置,日照時間短,又恰能好擋住正午時的毒辣陽光,卻又會反射太陽的光線往母株,生長環境可謂得天獨厚。據了解,武夷山市政府特別為這6株大紅袍母株投保1億元人民幣的保險,且從2006年開始,就對大紅袍母樹進行「停採留養」。 大紅袍母樹因為只有6株,在停採之前,每年也會根據雨水等因素限量採摘,所以即使在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所幸經過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專家多年培育,在1982年就有扦插繁殖成功的大紅袍品種推出。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大紅袍」,都是這些扦插品種的徒子徒孫。 至於大紅袍名稱的由來,源自於一則民間故事:傳說有一書生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被附近天心寺老和尚用茶葉做藥治癒。書生後來高中狀元,為了感恩,他回到武夷山將御賜的狀元紅袍披在茶樹上,後來人們就把這些茶樹叫做「大紅袍」。 看過大紅袍,認識武夷山岩茶在歷代的風光史,必然不可錯過「萬里茶道」的起點——下梅村古民居,當年武夷山的茶業,可是從此處開始萬里旅行,經過蒙古運到俄羅斯的恰克圖,最後再轉進到中亞各國。 下梅古村以人工運河「當溪」為中軸線,兩岸建起各式豪宅府第。(圖/王若攝)清初康乾盛世時期是下梅村的鼎盛時期,靠著村中央的人工運河「當溪」運輸武夷山的茶葉,地方志上記載:「日行筏300艘,轉運不絕」,成為武夷山最重要的茶業集散地,也因此帶來地方的繁榮富裕,村中盡是富商豪宅與官宦府第。 下梅古村的建築為明清風格,門面多飾有磚雕、吊樓,青瓦屋頂起架平緩,牆體採用立磚鬥砌,木柱板壁,集磚雕、石雕、木雕藝術為一體。目前下梅村仍完好保存的民居有鄒氏祠堂、西水別業、鄒氏大夫第、施政堂、陳氏儒學正堂、鄒宅閨秀樓、方氏參軍第、程氏隱士居等近40幢,還有鎮國廟、天一井等古建築,值得逛上大半天。鄒氏是下梅村最富有的家族,鄒氏祠堂的建築也相當宏偉。(圖/王若攝)有好茶必也需要好杯,能夠體現武夷山茶文化的,還有位在武夷山景區蓮花峰山下的「遇林亭」古窯址。「遇林亭」主要燒製的是八大窯系中建陽窯的黑釉瓷(即建盞),興建於宋代,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總面積達6萬多平方公尺。 「遇林亭窯址」景區建有博物館,博物館後方依山而建的兩座龍窯,是1998年至2000年間進行考古挖掘時,清理出的兩座半地穴式焰斜面龍窯。其中一號窯址全長73.2公尺、寬約2公尺,專燒製黑釉、青釉,一次能燒出5萬多件窯器;二號窯址全長113公尺,主要燒製黑釉瓷器,以碗、茶盞為主,一次約能燒出8萬多件窯器,產量相當驚人。 遇林亭窯址挖掘時清理出的1號龍窯,全長73.2公尺,一次可燒出5萬多件窯器。(圖╱王若攝)
急救員無懼艱辛登山救人 走一小時上山後卻被告知「走錯了…」
自山林開放政策以來,時常能看到許多民眾出現在山區健行,然而登山存在著風險,山區的救援機制,是大家不可忽視的一環。近日,一段影片在中國網路上瘋傳,內容是在安徽黃山上的一次救援行動。影片中顯示,英勇的急救人員冒著危險徒步登上蓮花峰救人,但爬到一半卻被告知走錯路,對於如此烏龍的事件,急救人員表現出滿滿的無奈。登山步道狹窄人潮擁擠,救援難度增加。(圖/取自水木視訊)根據拍攝者透漏,徒步上山估計要花上一小時左右的時間,然而到了目標位置時,卻始終找不到需要救援的民眾,直到打電話詢問後才被告知走錯了方向。無奈之下,救援小隊只能重新下山。影片中可見,山路十分狹小卻擠滿了擁擠的人群,加上救人十萬分火急,卻又走錯路,這一系列的烏龍事件,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和熱議。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從醫生們無奈的表情中,彷彿看到了整個救援行動的艱辛與難題。黃山是中國著名的名山之一,每年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和登山愛好者前往。然而,大量的人潮對於救援行動卻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因為需要快速找到需要幫助的人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專家們指出,為了應對類似情況,黃山景區有必要加強導向標誌,同時提高救援團隊的應急應對能力。這件烏龍事件背後,不僅代表著救援人員的辛勞和勇氣,也點出了山區應急救援的重要性。黃山蓮花峰救援過程中的錯誤,值得人們深入反思。期望相關部門能夠吸取教訓,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體系,以確保遊客的安全和健康。
韓國紅葉預測出爐 把握10月底全盛期、賞楓啖美食
每到秋天,大家是否就很期待遊賞楓紅美景呢?根據Weather i韓國氣象預測,2023年9月平均氣溫較往年高,10月的平均氣溫也預計與往年相同或是略高,因此今年首次的紅葉預計比往年來得晚,從10月1日起自雪嶽山逐漸楓紅往南至韓國各地,韓國楓紅全盛期將落在10月底,直到11月中旬左右,整個楓葉季就會結束。由於韓國秋季天氣十分舒適,不僅適合追楓,美食老饕們更不能錯過各種韓式時令飲食!2023韓國紅葉全盛預測。昌德宮楓景。賞楓除了指標性的雪嶽山、內藏山等著名景點,韓國觀光公社也以台灣目前有直飛航線的韓國國際機場為基準,推薦大家輕鬆就能到達的賞楓行程。1.利用仁川、金浦機場:四大古宮+青瓦臺位於首爾的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德壽宮是遊韓必去景點,到了秋天,宮殿周圍染上的金黃澄紅,更是添加了典雅色彩,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中,男二、女二約會的人行道場景就是在德壽宮石牆路拍攝,秋天會呈現金黃色的路樹景色;另外,景福宮、昌德宮和德壽宮還有季節限定的夜間開放,夜晚宮殿看起來別具不同風貌。而今年開放大眾參觀滿一周年的青瓦臺,更是近期最熱門的首爾景點!秋令海鮮推薦品嘗油脂豐富的錢魚,最佳品嘗時期是從9月末到11月中旬,許多韓國人都會到首爾鷺梁津水產市場尋找錢魚,趁機大快朵頤。河豚湯。2.利用金海機場:釜山梵魚寺+九峰山林梵魚寺因屬嶺南三大寺廟之一而聲名遠播,也是釜山知名的賞楓地點,漫天紅葉與古色古香的寺廟交織出絕景,每到秋天必湧入大量人潮。而「九峰山林」是位於釜山機張鐵馬面九峰山麓的森林,也是《The King:永遠的君主》等多部韓劇拍攝地,完整保存了竹林、松林、山茶花、銀杏林等自然山林形態,是另一個賞楓選擇。此外,河豚在秋季最為肥美,再加上水芹和大蔥等熬煮出的河豚清湯,是最早起源於釜山的釜山鄉土美食。小白山國立公園「竹溪九曲」。3.利用清州機場:青南臺+丹陽小白山今年9月起,桃園-清州航線復航,遊「東亞文化之千年古都」清州時,不可錯過位於大清湖畔的總統別墅—「青南臺」,這裡種植了124種的造景樹及143種野生花,不但是候鳥遷徙地,更是清州的賞楓名所。而忠清北道的丹陽以歷史遺跡聞名,其中「丹陽小白山」為韓國第18個國立公園,走在設於80~90公尺南漢江峭壁上的透明天空步道—「滿天下Skywalk」時,可以遠眺滿被楓葉染得火紅的小白山蓮花峰與南漢江全景。觀景台旁還有長980公尺的高空滑索、高山滑車、滑道等設施,能體驗到速度及高度帶來的刺激!在丹陽隨處可見以特產「大蒜」製成的特色小吃,建議趁著秋季進補時,點一桌大蒜韓定食。韓國秋季美食清道的柿子。4.利用大邱機場:八公山八公山秋季美麗的楓葉開滿在整條長達16.3公里的環山步道,除了可邊健行邊欣賞自然美景,也可搭乘「八公山纜車」輕鬆一覽整個山頭被染成色彩繽紛的模樣。同樣橘黃色的柿子和柿子乾也是推薦的秋季食物,慶尚北道的清道是韓國最大柿子產地,肉質軟、甜度偏高無籽,模樣略顯扁狀,因此也稱作盤柿,而且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濟州島山君不離芒花美景。5.利用濟州機場:漢拏山天娥林蔭路+山君不離受到海洋性氣候影響,想要在濟州島賞楓,就必須登上漢拏山。漢拏山與金剛山、智異山並稱為韓國的三神山,漢拏山環山路之一的「天娥林蔭路」 總長10.9km,是濟州的賞楓秘境,從林蔭路口一路往天娥溪谷走,楓葉越是鮮紅。不同於韓國其他地區,濟州島秋景最為知名的其實是唯美芒草,想看紫芒草花海,必訪濟州東南面的「山君不離」,這是一處周長超過2公里的火山口,植物種類繁多,秋季的粉紫色芒草花海,別有氛圍。而說到濟州的秋令補身料理,首推以鮑魚為主的鮑魚內臟飯、海鮮鍋,還有將鮑魚磨碎後跟米飯一起熬煮成的鮑魚粥,能品嘗鮮美滋味。光州辛奇城。欣賞楓景同時,韓國人在秋天也會醃製大量「辛奇」(kimchi)以備過冬,每年秋季於光州舉辦的「世界辛奇文化節」,將於11月3日~11月6日在全韓國唯一的辛奇主題公園—「光州辛奇城」展開。而韓國觀光公社現也推出「有一種驚喜叫韓國」總獎金千萬韓元的抽獎活動(https://event-1.7to.com.tw/23surprise_korea/ ),喜歡用影像記錄旅行的Vloger們,也可拍攝及上傳短影片參加「我的韓國心發現!韓國主題 YT Shorts 短片徵集活動」,有機會獲得韓國雙人來回機票!
中國遊客十一長假擠爆黃山 網戲稱「10分鐘走1公尺」
十一黃山十分鐘走一米,連日最大承載量,官方說總體秩序井然。(瀟湘晨報)大陸《瀟湘晨報》5日報導,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官方微博「中國黃山」4日發文回應網傳「十分鐘走一米」形容黃山蓮花峰少數時段、景點通行不順暢情況稱,蓮花峰是黃山最高峰,景觀壯美,峰頂區域面積狹小,僅10餘平方米,部分路段較為狹窄,加上遊客拍照打卡時間相對較長,附近天都峰又處在封閉輪休階段,蓮花峰確實存在「暫態客流高峰」通行較為緩慢的情況,總體秩序井然,加強管理。「中國黃山」指出,黃山風景區核定的最大承載量5萬人,疫情期間按照文旅部統一要求,調整最大承載量為常態下的75%,即37500人。今年十一期間,為統籌疫情防控安全和遊客舒適度,黃山風景區主動將最大接待量降至常態下的50%,即25000人。10月2日進山遊客2萬3006人,3日進山人數2萬4886人,4日共接待遊客2萬3825人,均在承載量範圍內,總體秩序井然。「中國黃山」還表示,為進一步提高遊客的體驗感和安全感,該景區採用導流、截流、分流辦法,加強對蓮花峰較為狹窄、客容量較小區域和路段管理,採取「近端截流、間歇放行和遠端分流、總量管控」措施,盡力以「時間換空間」。同時,增派工作人員加強客流疏導和秩序維護,勸導遊客減少逗留時間。在蓮花峰腳和相鄰節點通過廣播不間斷溫馨提示,對等候登峰遊客做好宣傳、引導、解釋,最大化獲得遊客理解支持。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官網稱,此前10月1日,黃山風景區全天接待遊客9875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4.54%。2日景區客流車流量明顯增加,全天實際接待遊客接近最大承載量。3日黃山風景區全天共接待遊客2萬4886人,這是繼2日後景區再次啟動最大承載量控制措施。4日2萬3825人又略降。據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9月26日公告,為提高旅遊舒適度,保障遊客合法權益,決定將黃山風景區2022年「十一」黃金周日接待遊客最大承載量控制在2.5萬人以內。去年「十一」假期期間,黃山風景區執行景區日接待量不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75%即3.75萬人,假期共接待遊客12萬1204人,恢復至2019年的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