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娜
」 出口 財政部 正成長 景氣 經濟創近2年最大增幅!6月出口年增23.5% 財政部:要再觀察
財政部9日公布6月出口,金額為399億美元,年增率23.5%,是2022年3月以來、2年4個月最大增幅,為連8個月成長。至於出口是否算是全面復甦、繁花盛開?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態度仍保守,形容「受熱面不太一樣」要再觀察。累計上半年出口金額2250.3億美元,年增率為11.4%;整個第2季出口1147.3億美元,相較於主計總處預估少約47億美元,年增方面少了4.6個百分點,顯示主計總處對於第2季預估,仍是過於樂觀。蔡美娜分析,6月表現主要是受到全球景氣復甦平穩、終端需求也回溫現象、AI商機擴散、供應鏈的庫存改善國內廠商接單好轉及進入國際品牌新機備貨期。就11項貨類中有9個貨類上升,資通與視聽產品仍強勢回升,同樣AI商機持續,出口金額107.8億美元,年增率1.1倍,為歷年單月第3高;至於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15.8億美元,年增7.3%,終止長達1年半的下滑。整體看資通產品與電子零組件來看,6月份年增率36.2%,總出口成長年增率23.5%,有9成是來自資通訊產品與電子零組件。傳產類中機械、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紡織不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6月中旬終止134項關稅優惠的影響,皆為正成長。機械業年增率10.5%,有一半來自生產半導體機械所貢獻;另外紡織業隨著服飾消費市場回溫以及奧運商機,年增率16.5%。主要出口市場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在連續4個月連衰之後,終於止跌回溫,出口金額128.6億元,年增7.3%。相較於上一次連衰17個月,這次復甦時間較短,是否能夠解讀為大陸景氣回穩,財政部認為還要觀察。至於7月進入傳統外銷旺季,預估399億美元與410億美元,年增率3到6%,可望創下連續9個月正成長。中華信評昨提預測,受惠人工智慧相關科技產品需求持續成長,加上溫和的國內消費支出增加,看好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提升至4%。
AI助力! 5月出口373億美元年增逾3%「連7紅」
財政部昨(7日)公布最新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5月出口373.6億美元、年增3.5%,為連7個月正成長。累計1至5月出口1851.4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次高;進口313.1億美元、月增0.9%。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資通產品穩居出口最大引擎,傳產出現復甦景象,估6月出口上看385億美元、年增19%。據統計,5月出口373.6億美元,月減0.3%、年增3.5%;進口313.1億美元,月增0.9%、年增0.6%;前5月進口1536.9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次高,年增3.2%。出、進口相抵,前5月出超314.6億美元。財政部指出,出口至今年5月為止,已經是連續7個月正成長,主因全球景氣平穩復甦,AI、高速運算等應用商機持續擴散,加上供應鏈存貨回到比較健康的水準;不過,外在不確定因素仍多,客戶下單態度偏審慎、短急單較多,這種特殊的下單節奏,使得出口波動較大,加上部分傳產受國際產能過剩影響,五月出口呈中低成長。主要貨品中,5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94.2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最高,年增62.4%;但電子零組件年減11%,主因供應鏈重組,部分積體電路出口轉內銷,再透過資通產品出口。受電子零組件增加與礦產品、資本設備等減少之交互作用,年增0.6%。累計1至5月出口年增9.1%、進口也增3.2%,規模值都為歷年同期次高。財政部表示,未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步調,仍面臨主要國家推遲降息時程、美中經濟貿易局勢升溫,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因素,但隨終端需求逐步改善,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拓展,以及國內半導體產業兼具產能與製程優勢,都有利挹注出口動能,下半年可望延續穩健上升態勢。
連6紅!4月出口不如預期「表現像春天忽冷忽熱」 財政部:百花齊放需再等等
財政部公布4月出口為374.8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次高,微幅年增4.3%,連續6個月正成長,今年前4月出口1478.1億美元,年增10.6%。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形容現在的出口就像春天忽冷忽熱,訂單不穩定易造成「綠肥紅瘦」,真正百花齊放要再等等。在11個主要貨類當中,仍是資通與視聽產品一枝獨秀,其他貨類都呈現下降的情況,回到「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格局。資通與視聽產品受到AI應用商機的延燒、推升伺服器與顯示卡的出貨,4月金額117.4億美元,年增率1.1倍,皆創歷年單月次高的紀錄。一向是台灣出口主力的電子零組件,4月出口金額僅129.5億美元,年減17.7%,表現弱勢,蔡美娜表示,主因終端需求仍處於薄弱狀態,此外全球供應鏈重組,很多業者擴大在台產能,出口轉為內銷,或者生產為資通訊與視聽產品再出口。傳產貨類表現皆不太理想。出口地區方面,五大市場中表現極端,其中對美出口最為突出,4月首度突破百億美元,為101.6億美元,年增率81.6%,出超63.8億美元,締造3項歷年單月新高紀錄。蔡美娜分析,隨人工智慧應用商機熱絡,美國政府積極把先進製程及產能引導回美國本土,帶動對台的拉貨。整體而言,出口仍受到高利率遞延效應、地緣政治動盪加劇與大陸經濟疲軟、美中科技對抗等因素干擾,不過朝正向發展並未改變。蔡美娜表示,今年上半年只要5、6月出口金額能超過296億美元,就可望超越2021年的2069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次高紀錄,估計年增率約1成。相較資通與視聽產品強強滾,傳產貨類表現弱勢。蔡美娜形容,目前出口的狀況,像春天天氣忽冷忽熱,一下花開很多,下了一陣雨後又導致「綠肥紅瘦」,傳產訂單不穩定,現在以補庫存的短單居多,真正要長期、訂單堅實復甦,恐怕要再等等。
製造業投資總金額大跌23%!創14年來最慘紀錄 經濟部解釋
近5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淡,投資也跟著收手、態度審慎保守!經濟部10日發表2023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金額,全年總金額1.73兆元,大跌2成3,創下14年來最慘紀錄;不過,出口表現則揮別去年同期負成長陰霾,3月海關出口統計為418.2億美元,年增率18.9%,連續5個月正成長,是近2年來最大增幅。統計顯示,我國首季出口為1103.3億美元,創歷年次高規模,年增率12.9%,是7季以來最大增速;財政部不諱言Q1出口成長,主要是去年比較基期低所致。不過,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我國首季出口表現比主計總處預測高出4.5個百分點,在亞洲主要經濟體,表現僅次香港,仍屬於前段班。但經濟表現光靠出口是不夠的,固定資產增購是企業資本支出一環,攸關長期經濟增長的潛力,須一併來觀察;出爐的去年第4季固定資產增購為4287億元,非但未好轉,年減幅還擴大到37.2%。導致2023年整年增購金額下滑23.7%,是自2009年衰退24%後的新低紀錄。經濟部解釋,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受高利率及通膨影響,終端商品需求未明顯回溫,致企業投資擴產偏趨保守,另一個是上一年比較基期較高。就行業別觀察,半導體、記憶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業」全年增購雖有1.03兆元,但減少達36.7%,是各業別最大衰退。其他「金屬製品業」、「機械設備業」也倒退,但減幅在個位數。購置成長最高的是「石油及煤製品業」,年增45%。反觀出口市場,美國、東協皆有亮眼表現,日本也從1、2月的年減逾20%,3月轉為年增8.4%,外界好奇是否與台積電設熊本廠有關,蔡美娜表示,看不出與單一廠商的關聯,但觀察到電子零組件出口到日本確實有增加。展望4月表現,財政部預測,出口金額在388億到399億美元,年增率8到11%,篤定連續6個月正成。經濟部則看好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應用擴展,加以淨零及數位自動化轉型,廠商為維持技術領先優勢,可帶動相關製程與供應鏈投資。但全球景氣回升步調尚緩,企業資本支出態度仍偏審慎。
2月出口連4紅!年增1.3%創歷年單月次高 財政部:出口繁花還得等等
2月出口不受春節連假減少4個工作天影響,表現優於預期;財政部8日公布2月出口金額達314.3億美元,年增率1.3%,連續第4個月正成長,累計前2月686.2億美元,年增率9.7%。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形容,目前出口還是呈現資通訊與視聽產品一枝獨秀,繁花盛開要再等等,可能要等到第2季。近5年1至2月平均每月出口值。財政部預估,今年3月出口金額大約383到397億美元,年增率約9%到13%,以第1季來說預估出口規模仍可突破千億美元,是歷年首季唯二突破千億元以上,年增率估在9.5%到10.9%之間,也是2022年第3季、即7季以來最大增幅,預估實際表現比主計總處預估首季出口規模為1059億美元,多出11到25億美元。2月出口來看,仍是AI(人工智慧)商機帶動資通與視聽表現,2月出口85.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倍。以1、2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金額179.3億美元,成長也同樣翻倍達102.5%,就前2個月表現上,資通訊視聽產品出口金額、出口占比達26.1%以及出口年增率來看,都是歷年同期新高水準,AI運用引領的景氣復甦態勢愈來愈明確。惟前2月來看,各個貨類表現落差還是很大,只有資通訊視聽產品穩居鰲頭,其他貨類還是呈現下滑狀態,不過,減幅已經逐漸收斂。以電子零組件來說,受到各市場復甦步調參差不齊影響,前2月年減率仍有1.5%,要等到終端消費需求廣泛回溫,才能帶來較大的出口張力,最晚6月就會復甦。蔡美娜解析,近年台商回台,電子零組件直接供應給回流台商,或者直接以「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供應鏈的調整未來對電子零組件也有影響。出口區域上,五大市場冷熱不同調,對美國前2月的出口金額155.1億美元、年增率53.6%,雙雙創歷史同期最高,占比約22.6%亦創24年來新高,首次超越東協,成為台灣第2大市場;至於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前2月的市場出口金額214.1億美元,年減0.2%,後續對其出口表現,仍需要觀察。
今年全年出口估減少1成 財政部:創8年來最大跌幅已成定局
近8年來出口金額與年增率財政部7日公布10月出口額381.1億美元,年減4.5%,由紅翻黑,累計前10月3550.9億美元,年減12.9%,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今年全年出口預測會減少1成,創下8年來最大跌幅,已成定局。蔡美娜分析,10月仍處於高通膨與高利率的環境,加上國際間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都持續在醞釀與升高,這將箝制整個終端需求、回溫步調,不過相較於前9月累計衰退13.8%,減幅明顯縮減。出口貨類中,資通與視聽產品仍是一枝獨秀,主要受到新品效應、AI以及雲端服務的需求推動,所以10月出口值還是創下歷年單月次高,是唯一正成長的貨類,累計前10月資通與視聽產品累計出口金額有638.8億美元,與2022年歷史新高647億美元,僅有一步之遙,換句話說,資通與視聽產品有機會在11月提前刷新歷史紀錄,再創高峰。電子零組件出口156.4億美元,雖年減7.4%,卻創歷年第3高水準,進口電子零組件則終止連14個月下滑。電子零組件轉好,對出口到大陸也帶來好消息。10月對大陸、香港出口141.8億美元,是今年最好表現,年減3.6%,是15個月來最小的減幅。雖對陸出口已經是連續15個月走黑,創歷史第2長黑紀錄,不過隨著電子零組件拉貨走穩,不排除11月對陸出口有機會止轉正成長。展望未來,全球景氣正走出谷底,第4季將迎來反轉契機,蔡美娜形容現在「隧道裡見到光」極貼切,預估11月出口落在372到383億美元,年增3到6%。
終結連12黑!9月出口翻紅 財政部曝原因
財政部昨(11)日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9月出口388.1億美元,終止12個月衰退,轉為年增3.4%,但是相較於2021年同期仍為衰退,減幅2.1%。且9月翻紅恐是曇花一現,10月因為去年基期再度拉升,極可能再度轉負或持平,景氣復甦仍有疑慮。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9月之所以有機會轉好,主要是受惠於人工智慧的商機、國際新品備貨效應,加上去年9月外銷景氣轉弱比較基期較低。進口仍無好轉的跡象,9月進口289.4億美元,年減12.2%,連續11個月衰退,半導體設備大減5成5、外銷前景不明朗,國內廠商的備料態度也偏向審慎。出口貨類方面,由資通與視聽產品挑大梁,9月出口82.6億美元,年增率59.8%為歷年次高,是近14年來最大增速;但是仍有8類貨品呈現衰退,如果剔除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仍為年減5.6%。對中國大陸出口跌幅有趨緩現象,9月對中國大陸、香港的出口有138.3億美元,是今年出口金額最佳,年減幅收斂至8.8%,睽違10個月首度減到個位數。財政部統計,今年前9月出口金額3169.8億美元,年減13.8%,與主要國家相比,南韓前9月跌幅11.5%、香港前8月跌幅11.3%、新加坡前8月跌幅14.3%、中國大陸的前8月跌幅5.6%,相較於主要國家來說,跌幅比較深。蔡美娜表示,主因是台灣2019年到2022年受惠於數位轉型和科技新創之運用,台灣的出口累計增幅達到46%,遠高於日本、香港、韓國以及美國的增幅;另外台灣對於大陸的依存度仍是相當高,所以要轉好,確實還是要看大陸的臉色。展望10月表現,因去年的10月出口達到399.3億美元,今年10月出口可能會有些「擺盪」,預估落在387到399億美元間,年減3%到持平之間。至於以巴衝突對出口的影響,蔡美娜解析,去年台灣對以色列出口11.2億美元,占總出口0.2%,主要是電子零組件、資通訊與視聽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而從以色列進口21.5億美元,占進口0.5%,主要是精密儀器。巴勒斯坦去年出口僅520萬美元,進口則是幾乎沒有,以直接的數字來看,影響暫時不大,間接效應則要看後續發展與外溢效應。
8月出口連12黑 電子零組件恐虛到年底
全球經濟復甦遲緩、手機等消費產品黯淡,使電子零組件需求疲弱。財政部昨日公布海關進出口統計,8月出口金額373.6億美元,年減7.3%,連續12個月負成長,累計前8月出口金額2781.1億美元,年減15.7%。財政部認為,電子零組件市況不佳,恐怕會「黑」到年底,創連續14黑,追平2015到2016年間最長負成長紀錄。今年前8月各月出口表現。(圖/吳靜君製表)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雖然AI議題持續發酵、進入傳統外銷旺季,8月脫離雙位數負成長,不過整體而言,台灣最大外銷貨品、最大出口市場都是貧瘠的,外貿還處於盤整狀態。8月出口仍「黑」,受到大幅升息影響,終端需求放緩仍未見到好轉;其次民間消費偏向觀光旅遊與休閒娛樂,取代有形商品購買;中國大陸的復甦力道不如預期;以及供應鏈還有庫存壓力,客戶下單相對謹慎。貨類方面,8月只有1貨類成長,即受惠於新品以及AI商機活水的資通與通訊產品,伺服器、顯示卡底氣十足,出口規模75.8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次高,年增43.1%;前8個月年增9.9%,是唯一貨類逆勢上升。電子零件組受到智慧型手機消費相當黯淡,衝擊國內半導體產業,加上陸港拉貨不足,將形成連續14個月下滑,恐「黑」到年底,將追平2015年到2016年間最長「負成長」紀錄。蔡美娜表示,客戶端庫存仍有壓力,調整庫存期間將延後到明年第1季、第2季。市場認為,今年手機下半年表現黯淡,晶片需求降低,導致半導體無法大幅回升,縱使第3季有急單,卻無法延續到第4季,電子零組件還未轉好之前,出口無法強力復甦。至於AI商機挹注,僅是一小部分,無法撼動大局,加上半導體還有產能不足等問題,很難扭轉整體趨勢。中國大陸與香港市場影響8月出口衰退達到7成,確實是台灣出口表現的最大因素,蔡美娜表示,大陸官方近期提出經濟方案,有時間落差,還是要等1、2季之後才能觀察出效果。主計總處近期調降下半年的出口展望,從原本的年增2.9%,調降為年減0.5%,第3季減幅大約是個位數,年減為5.5%,但是從7、8月已經實現的數據,9月必須年成長2.1%,才能達成主計總處預期。惟財政部預估,9月的出口值介於368億美元到383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為年減2%到年增2%間。
出口連11月負成長唯「這項產品」逆勢創新高 財長莊翠雲:看好Q4出口轉正
財政部上周五(11日)舉行媒體座談會。針對台灣出口連11個月負成長,部長莊翠雲表示,今年前7月出口較去年同期呈兩位數衰退,主要受國際通膨、升息、廠商調整庫存與經濟放緩,加上去年出口值基期較高影響。不過,7月資通訊、視聽產品出口正成長,讓出口展望露出曙光,預估第四季出口將逐漸轉為正成長。根據財政部日前發布統計,7月份主要出口貨類中,資通與視聽商品的出口值90.7億美元,為是13年來最大增幅,不僅創單月新高,且較去年同期增加54.1%。莊翠雲指出,前6月外銷訂單皆呈現衰退,出口自然表現不佳,今年下半年預估到四季時,資通訊和視聽產品呈現正成長,預期今年到第四季出口表現可望漸入佳境。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日前也說,隨著電子新品備貨周期啟動、AI商機挹注、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傳統出口旺季將近,加上基期效果開始反轉,預估第三季出口年減幅可望降至個位數,第四季出口則可望重回正成長軌道。提及稅收展望,莊翠雲表示財政部目前正籌備113年度稅收預算。其中營所稅部分,包含出口、外銷訂單表現以及上市櫃獲利情形等因素,都將影響營所稅預算數編列;而綜所稅則會考量今年薪資調整及股利發放去編列稅收。證交稅部分因與每日日均成交量有關,今年前4月成交金額不高,5、6月則受AI影響成交值變高,莊翠雲指出,考量明年股市應該還不錯,但國內外情勢容易風吹草動,會考慮今年情勢來做預估,明年證交稅會預期樂觀。至於營業稅部分,莊翠雲表示,今年內需「外冷內溫」,疫後開放以來,包含餐飲、零售等營業額均已逐步上升,預期將有助於挹注營業稅表現,也是籌編稅收預算數的有利因素。消費指數和明年的經濟成長會列入考慮因素,「營所稅應會多編一些,這部分還要做討論」,大約8月底經過行政院通過、送往立法院。
通膨仍處高點 台灣出口連11黑
通膨仍處高點,加上貨幣緊縮壓力,財政部昨日公布7月出口值為387.3億美元,年減10.4%,連11個月負成長,財政部預估至第4季出口才有機會轉正。但是日媒報導,全球商品需求下降,標普國際日前發布7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11個月低於中位數50,意謂產業萎縮,時間長度僅次於2008年雷曼危機後的經濟衰退期,對經濟成長投下陰影。7月出口受惠於AI新興應用需求及科技產品旺季來臨,跌勢減緩,同時,7月出超首度破80億美元,達到84.8億美元,創單月新高水準。但財政部預期,8月出口也可能是連12黑,但年減幅度有縮小趨勢。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解析,7月仍有1成跌幅,表現不算理想,主要是全球通膨仍處高點,貨幣緊縮壓力持續打擊投資信心,中國大陸內外需求偏弱,復甦力道仍嫌不足,供應鏈庫存調整壓力未完全解除,影響到國內廠商接單動能。根據《日本經濟新聞》8日報導,全球29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7成企業活動出現「萎縮」,且亞洲對美國的海上貨櫃運輸量進入2023年後,與去年同比減少2至3成。日本海事中心數據顯示,亞洲開往美國的海上貨櫃運輸量進入2023年後,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至3成。業界表示,「雖仍存在銷售需求,但無法解決零售的過剩庫存,製造業並未強勁到需要新增生產和運輸」。展望未來,蔡美娜表示,主要國家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都是在景氣榮枯點50之下;國內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與聯電兩度下修營收展望,全球景氣復甦路途是緩慢,即使有AI需求湧現還無法彌補出口衰退缺口,使得前7月出口年減16.9%。蔡美娜預期,8月份高基期作用逐漸遞減,年減幅度約5到10%,規模在363到383億美元間。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擔心,雖然美國升息已近尾聲,不過美國的家庭債務卻是攀升,信用卡債務規模已經破1兆美元,這也會對美國家庭消費能力極大威脅。吳大任認為,美國維持高利率的時間愈久,對台灣出口愈不利,他預期,第4季甚至可能零成長或者低度成長。
連10黑!6月出口年減23.4% 創14年最慘
財政部公布6月出口金額為323.2億美元,年減達23.4%,不但是連續10個月負成長,更創近14年來最大跌勢。累計上半年出口金額2021.1億美元,年衰退18%,為金融海嘯以來最黯淡表現,也是亞洲四小龍之末。亞洲四小龍2023年上半年出口表現(圖/吳靜君製表)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6月表現不佳共有4大因素,國際間的通膨壓力尚未完全冷卻下來,各國升息累積壓力抑制中端需求,經濟復甦不是這麼平順;而疫後消費應該驅動中國大陸的經濟復甦,但是目前有點後繼無力。產業鏈庫存持續調整,國內廠商訂單能見度未明顯改善;另外,外銷價格下跌、基期偏高等都是影響因素。國內11大貨類表現全黑,傳產貨類跌幅更深,減2成之內的只有資通訊視聽產品和光學與精密儀器。不過資通訊視聽產品也終止連2個月上升,部分資通產品買氣下降。跌幅在2成的有電子零組件和機械,電子零組件因積體電路需求尚未好轉、機械則是海外投資態度觀望所影響。跌超過3成都是傳產貨類,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主因市場需求清淡、海外有同業新產能開出,甚至可能面臨低價競爭壓力;礦產品則是腰斬,主因油價大跌。亞洲國家上半年出口,香港年減12.7%、韓國降12.3%、新加坡降8.9%,日本只跌7.1%、中國大陸甚至成長0.3%,台灣表現敬陪末座、居四小龍之末。蔡美娜表示,廠商訂單穩定度不高,接到多為急單、短單,所以起伏就比較大;其次,出口貨類電子零組件比重,甚至比日本、韓國還要高,而日、韓依靠汽車出口高速成長,有效抵銷了晶片短缺舒緩而造成的出口跌勢。2022年7月出口仍是高基期,財政部對於7月的出口看法偏保守,出口值僅348到363億美元之間,年減幅度19.5%到16%。而原本財政部預估,衰退期是12個月到14個月,最快9月有機會轉正,現在「明顯」達不到,最大機率會延至11月。
20年來最低水準!陸港今年出口比重降至35.2% 專家分析原因
財政部昨日公布出口統計,中國大陸仍是台灣最主要的出口市場,5月對中國大陸、香港出口金額127.4億美元,年減幅度收斂至2成以下,為年減19.4%,也是今年最小的減幅。不過在主要的五大出口市場中,前5月對中國大陸、香港出口金額598.1億美元,年減26.7%,為主要市場最大減幅,今年以來中國大陸、香港占出口比重降至35.2%,是20年來最低水準。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中國大陸消費回溫不如預期,除全球大環境欠佳拖累其出口與製造業表現,也可能受到全球供應鏈重組影響,這部分值得觀察。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昨日表示,產業關心經濟和政治板塊移動,全球產業分工的布局再平衡,台灣經濟活力很強,疫情初期還只是美國第13大貿易國,短短幾年已經是美國的第8大貿易夥伴。在中美貿易戰之下,台灣「左右逢源、但也左右為難」,大國板塊衝撞下,台灣扮演微妙的關係,過往的太平盛世不再,地球不再是平的,到處彎彎曲曲、充滿大小石頭。和碩總經理暨執行長鄭光志表示,全球化管理的課題上,供應鏈的建立與重新部署、取得重要人才與融合、分散與區域化的協同運作,都是電子業全球布局必須面對的挑戰,才能夠決定全球布局據點的最佳營運模式。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全球各大企業已積極制定策略,透過跨境投資、人才與風險管理、增加供應鏈地域多樣性等,更彈性面對不確定的國際政經局勢,以及鍛造企業韌性力。陳俊光建議企業領導者應善用併購策略擴張集團版圖,以及透過數據賦能合理分配資源,才能使企業持續在變革的環境中穩步前行。
連9個月負成長!財政部預估衰退期快結束 總出口最快9月有望轉正
財政部今日公布5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出口金額為36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1%,連續9個月負成長,而累計前5月出口金額169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9%。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總出口衰退期預估12個月到16個月,出口最快9月轉正,最慢11月回到正成長。蔡美娜表示,5月出口還是呈現疲弱狀態,僅較4月稍微成長,但是還是不如過往的表現,財政部分析主要有4大原因,首先通膨與升息效應限縮終端消費需求,中國大陸解封復甦步調還是平緩,經濟呈現疲弱格局;其次產業存貨水位仍偏高,訂單能見度不明朗,庫存調整還在進行。外銷價格下滑,價格下滑影響總出口降幅2/3,以及去年同期基期偏高。11大貨類僅只有資通產品一枝獨秀,其他的貨類都呈現下滑,科技產品中電子零組件受到全球消費電子的市況目前沒有明顯起色,整個半導體產業庫存偏高,去化速度比預期緩慢,年減9.9%。資通與視聽產品年增11.9%,是10個月以來最好的一次成績,主要受到電腦零附件市況有好轉,從東協、歐洲、美國拉貨強勁,單月出口值創新高,電腦零附件年增63.5%,創28個月以來新高。光學器材減幅持續收斂,降到11.1%,15個月以來最小減幅,面板供需結構改善,價格也在止跌當中,面板產業回穩趨於明朗。傳產貨類一片綠油油,礦產品受到原油行情下滑,此外去年國際解封、鬆綁邊境帶動一波需求,基期較高,所以5月減幅49.1%,是11貨類跌幅最大。紡織品庫存調整受到箝制,下跌幅度也有3成6;基本金屬、塑橡膠及其製品及化學品,市場需求不足、國外也有新產能開出,競爭壓力加重跌幅24.6%到31.1%間。主要出口地區呈現兩好三壞,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已經連續10個月下滑,年減19.4%,是五大市場中墊底,主要是中國大陸消費回溫不如預期,全球大環境欠佳拖累其出口與製造業表現,也可能受到供應鏈重組趨勢影響。對美國出口年減3.5%,是今年以來最和緩的一個月份。對日本、歐洲都表現不錯,創歷年同月最高水準,年增分別7.8%與2.4%。今年前5月對中國大陸占比已經降到35.2%,是20年來最低的比率;但是美國則上升到16%、對日本8.1%,也是20年來最好的比重。財政部觀察業界釋放的營運展望,寄望於下半年或者第4季,與主計總處預估相符,不過從傳產貨類、電子零組件短期內很難回正,總出口還會持續下滑,下滑週期要12個月到14個月,最快9月轉正,最慢則是11月份。上半年還處於盤整,年減幅度16、17%之間,創金融海嘯最深跌勢。展望6月出口金額在352到363億美元,年減幅度在16.5%到14%之間。
全球景氣持續收縮…終端需求依舊不振 5月出口恐連9黑
連8黑!財政部公布4月海關進出口統計,4月出口359.6億美元,年減13.3%,連續8個月呈現衰退,累計前4月出口1337億美元,年減17.7%。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全球景氣持續收縮,終端需求依舊不振,廠商普遍仍處庫存調整階段,5月出口恐連9黑,上半年出口很可能創近14年以來最大減幅。4月主要出口貨品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受惠於電腦零附件、交換器及路由器等出口成長,年增5.4%,電子零組件因半導體市況欠佳、生產鏈持續去化庫存,年減8.6%,光學器材隨面板供需改善,減幅收斂為17.8%。不只科技產品表現不佳,傳產貨類買氣未見回穩,出口均呈兩位數下降,其中化學品年減34.4%,紡織品、塑橡膠、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減逾2成5。累計1至4月主要貨品出口全面衰退,其中電子零組件年減15.1%。主要市場方面,4月對日本出口受積體電路外銷支撐,年增19.8%,規模值為歷年單月新高,表現一枝獨秀。其餘市場續呈減勢,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年減2成2,對美國年減10.3%,對東協、歐洲因有資通與視聽產品訂單挹注,各年減7.1%、3.6%相對較緩。累計今年前4月,台對陸港出口年減28.5%,所占比率降至近20年同期低點(35.2%),對美國、東協各減15.0%、14.1%,對歐洲減2.2%,僅對日本增1.2%,表現最突出。進口方面,由於進口晶片產業鏈相關元件下降,以及塑化、金屬等原物料購置需求仍呈保守,加上半導體設備投資放緩,4月進口29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2%,累積前4月進口118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16.9%。財政部坦言,全球通膨、緊縮貨幣政策、俄烏戰爭僵持等不利經濟成長因素仍存,加上美中科技爭端尚未緩解,皆為前景增添不確定性,我國上半年出口仍將面臨相當壓力。不過展望未來,隨高效能運算、資料中心、車用電子、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商機持續推展,可望維繫我國出口動能。
出口額連7個月負成長!Q1跌破千億美元 財政部分析4因素影響
財政部昨日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3月出口額為352億美元,年減19.1%,連續7個月負成長;累計第1季出口額977.5億美元,年減幅度19.2%,是8季以來首次跌破千億大關,也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整體外貿情勢還在隧道裡,恐要第4季才能見到光。蔡美娜表示,有4項因素導致3月出口表現不佳,包含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及高通膨壓力,消費性電子為首的終端需求緊縮狀況未改善;中國大陸解封初期,內需提振效益尚未明顯發酵;產業鏈庫存還未到健康水位,致使客戶端下單態度保守;以及去年的基期偏高等。11個主要貨類中,第1季有多類年減幅度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勢,包含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械、塑橡膠產品、化學品、運輸工具、光學器材及紡織品。首季出口到五大主要市場的表現不佳,財政部資料顯示,台灣對五大市場出口皆下滑,是2016年第2季、近7年來首見。其中首季對對中國大陸、香港市場出口額僅343.35億美元,年減30.6%,占整體出口比重僅為35.1%,創20年來新低,大幅壓低台灣第1季的出口表現。蔡美娜表示,第1季實際表現相較於主計總處所預估差45.2億元,相差3.8個百分點。對於4月來說,景氣仍處於比較弱的狀態,預估出口值在332億到340億美元之間,年減幅度達20到18%。財政部表示,3月跌幅頗深,尚無落底回溫跡象,第2季面臨蠻大的下拉壓力,預期第2季恐年減近15%,目前整體的外貿情勢還在隧道當中,要到第4季才有機會見到曙光。值得注意的是,中華徵信所(CRIF)昨日引述世貿組織(WTO)日前發表最新報告因受制俄烏戰事與通膨等因素,今年全球商品貿易可能放緩至成長1.7%,提出警示台灣要格外注意「供應鏈去庫存」的速度可能比預估的時間更長。
進出口貿易雙衰退 去年12月出口357.5億美元創20個月新低
財政部昨(7日)公布2022年12月及全年的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出口金額357.5億美元、年減12.1%,不僅連4個月負成長,創下20個月新低;隨著廠商備料趨於審慎及原物料價格普遍回跌,進口309.6億美元、年減11.4%,呈現進出口雙雙衰退的情況。2022年下半年出口吹冷風,去年第4季出口1118.1億美元,較2021年同季衰退達8.6%,但由於上半年動能強勁,去年出口總額4795.2億美元,仍創下歷史新高水準。展望1月的出口,財政部官員坦言,出口不理想會遞延,加上春節連假達10天,連5黑不在話下。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去年第二季是出口高峰,隨著國際經濟基本面鬆動,出口張力由強轉弱,第三季急速收縮至3.4%,第四季轉入下行軌道、年減8.6%,中止連續9季正成長,主因為塑化與基本金屬等傳產貨類外銷持續萎縮,加上積體電路以外的電子零組件及資通產品需求轉淡,11項主要出口貨類呈現全面下挫。下半年出口值低於上半年,近7年來重現旺季不旺。受通膨、升息和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經濟火力減損,以及中國大陸新冠疫情有擴大跡象,使得產銷運行受到干擾,此外,終端需求疲軟不振,供應鏈積極調整庫存,國際景氣能見度下降,原物料行情普遍從高檔滑落,帶動國內廠商備料態度審慎。不過,若從一整年度來看,我國對日本、東協、美國、歐洲的出口規模均創下新高,年增率分別為15.1%、14.8%、14.3%、6.8%,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則減1.6%;反映在市場結構中,對美出口比重較前一年提升1個百分點、來到15.7%,對陸港占比下降3.5個百分點,至38.8%,分別為18年來的高點和低點。升息必要之惡,讓全球經濟步入衰退,而台灣經濟成長主要靠出口拉抬經濟命脈,和全球供應鏈綁在一起,出口不理想恐將遞延到1月份,由於今年春節連假高達10天,工作天數較去年1月相比減少5天,1月的預估年減幅度介於負20~24%之間,水準值介於304~320億美元,來自春節干擾極大,待2月份整體觀察才能確定收縮情況。展望今年想好轉,也得看先大國升息腳步何時能停歇。
11月出口年減13.1% 創近7年最大跌幅
財政部昨日公布11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11月出口額為361.3億美元,創19個月來最低,年減13.1%,除了連續第3個月負成長外,也是2016年2月、將近7年以來最大減幅,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形容,11月的外貿可說是「黯淡無光」。展望未來,蔡美娜表示,今年第4季、明年的全球經濟趨緩、主要國家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低於50,美國同步轉弱,大多數廠商目前都還在去化庫存,以及雙11、黑色星期五購物節,都受到中國大陸清零和美國大雪衝擊,買氣不如預期,對於部分產業如面板而言,簡直雪上加霜。財政部預估,12月的出口金額為358到374億美元,年減幅度8到12%,以此來看,比主計總處日前預估第4季出口年減3.89%跌幅還深,甚至倍數以上,跌幅可能超過7%。蔡美娜說明,主要原因為全球高通膨、面臨升息壓力,終端需求萎縮,加上中國大陸的清零抗疫,生產活動受到干擾,廠商深陷調整庫存當中,尚未看到落底現象,旺季效應徹底落空。連過去一枝獨秀的科技產品也顯露疲態,11項貨類全數轉為負成長,這也是2016年5月以來首見。就出口市場而言,由於中國大陸動態清零措施,對中國大陸與香港11月出口金額135.6億美元,跌幅20.9%,是2013年3月、將近10年來最大跌幅。此外,11月出口年減13.1%,中國大陸與香港影響數就達6成6,顯示中國大陸與台灣外貿連結還相當深、難以脫鉤。好消息是,中國大陸逐漸解封,有廠商態度轉趨正向,例如中鋼對基本金屬看法,大陸防疫措施逐漸鬆綁、民眾恢復正常生活,將有助於基本金屬拉貨、觸底反彈,預期明年第2季上揚。蔡美娜指出,中國大陸解封長期來說確實會好,惟仍要看大陸疫情發展和解封情況,不太可能短期間內「一步到位」。
消費性產品需求停滯 9月出口衰退5.3% Q4恐「旺季不旺」
財政部7日發布海關出進口貿易統計,9月出口375.3億美元,年減5.3%,結束連續26個月正成長,主要因全球高通膨、貨幣緊縮,加上中國大陸的景氣明顯降溫,造成整個消費性產品的需求停滯不前,供應鏈庫存調整的壓力愈來愈沉重。第3季為傳統出口旺季,但今年因供應鏈先前提早拉貨,加上新台幣貶值拖累,9月出口以美元計衰退5.3%,若按新台幣計算則增4.7%;第3季出口1,211.1億美元,年增3.4%,比起主計總處8月所預測減少7個百分點,且出口總額比第2季減少3.7%,這也是七年來首度出現這種狀況。財政部預估10月出口年減3~6%,第3季旺季不旺情況可能延續到第4季。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今年前九個月外貿表現相當亮麗,假設第4季出口每個月能夠有262億美元、進口183億美元的水準,就能追平去年的歷史高點。蔡美娜指出,由於全球通膨居高不下,貨幣緊縮對終端需求的壓抑益加明顯,供應鏈庫存調整壓力加劇,影響出口表現,出口規模滑落到375.3億美元,為今年次低的水準,也是2020年2月以來最弱的表現。出口貨品中以光學器材類表現最差,9月的出口僅7億美元,年減幅達36.2%,為近七年來低點;其次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受用鋼需求低迷、客戶端去化庫存影響,年減26.6%,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亦隨買氣收縮,各年減25.2%、15.2%。受到全球通膨持續高漲,以及貨幣緊縮壓抑終端需求的影響,供應鏈庫存調整壓力隨之升高,我國9月出口降至375.3億美元,出口表現仍靠積體電路需求撐盤,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69.9億美元,年成長2.4%,為連續41個月正成長;礦產品輸出14.5億美元,成長33.4%。至於主要出口地區表現,9月對東協出口59.9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5.5%。對中國大陸與香港、日本、美國、歐洲出口均下滑,其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151.7億美元,年衰13.3%幅度最大。展望第4季,財政部官員表示,供應鏈調整仍是產業主軸,出口表現將受壓抑,預估10月出口金額落在377~389億美元間、年減3~6%。
3月黃金條塊對大陸、香港出口額達2.2億美元 暴增8.9倍
俄烏戰爭局勢緊張,加上美國聯準會憂通膨,加大升息力度,國際金價居高不下,許多台灣民眾選擇獲利了結,較特別的是,依財政部統計顯示,3月黃金條塊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額達到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暴增8.9倍,引發外界關注。財政部統計處分析,受到黃金價格走高,出現民眾將手中黃金飾品出售給銀樓,轉化為條塊出口到香港交易,導致今年對中國大陸黃金出口明顯增長。另依財政部資料顯示,今年3月對中國大陸、香港的珠寶及貴金屬製品出口金額大約是2.8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9514萬美元,年增率高達到194%,成長近兩倍。累計今年前3月對中國大陸、香港,珠寶及貴金屬製品出口金額為3.99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3.11億元增加將近8700多萬美元,年增近3成。 2022年對中國大陸、香港珠寶及貴金屬製品出口情形。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依台灣民情,當金價走高時,民眾就會將手中的黃金飾品出售、賺取價差,銀樓再轉化為黃金條塊出售到香港較知名銀樓或交易場所等,才會看到3月時對中國大陸、香港的黃金條塊出口量暴增,但這並不是常見的現象。台北市金銀珠寶商業公會副理事長石文信表示,台灣民眾購買實體黃金通常是買黃金飾品等,等到金價走高後,就會出售給銀樓賣出。金價每錢大約新台幣7100元時出售潮最為明顯,當時相對應的國際金價大約是每盎司1998美元,將近2000美元,增加幅度大約是平常的5成以上,現在銀樓金價大約每錢6900多元,仍見出售潮,較比平常多5%左右。石文信表示,通常國際金價出現近2000美元左右,中國大陸的買家動作確實會比較明顯,所以出現部分的掃貨潮;但是隨著俄烏戰爭、預期美國升息的心理作用,國際買家避險情緒增溫,出口到香港的黃金條塊不一定都是賣給中國大陸買家,東南亞、日本買家動作也相當積極。
連15個月出口長紅 10月有望突破400億美元
財政部昨日公布9月進出口貿易情形,出口金額上衝396.5億美元,續創單月新高,年增率達到29.2%,連續15個月正成長。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預估,10月有機會突破400億美元,年增率21%至25%。今年以來出口情形蔡美娜分析,9月雖然面臨全球疫情和美中貿易戰、中國大陸限電措施以及工作天數較去年同期減少2天因素;惟國際經濟持續改善、原物料價格維持高檔,科技創新及數位轉型加速推展,消費性電子新品推出,以及旺季備貨及晶片出口漲價等帶動下,單月出口金額再創新高紀錄;累計前9月出口金額達到3240.7億美元,年增率30.7%,也創歷史同期新高。就出口貨品來看,11類貨品已經出現分歧,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值創單月的新高;礦產品、化學品也因為國際原油價格走高,買氣增溫而出口表現同樣亮眼。值得注意的是,光學器材出口受到鏡頭出貨更為疲弱,加上面板價格鬆動,年增率敬陪末座,廠商群創更首度鬆口9月產能動能調整、安排歲修,為面板市況轉弱的前兆。主要出口市場來看,9月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美國、日本等出口值攀升至單月最高,對於陸港更是連續20個月正成長。展望後勢,蔡美娜認為,從產業來看,雖然記憶體有轉緩趨勢,光學器材前景也出現雜音,但晶圓代工產能仍然吃緊,基本金屬、塑化等產品動能依舊強勁,看好10月出口將年增21%至25%,有機會突破400億美元。至於中國大陸的限電措施,蔡美娜認為,對於台灣的廠商有正面、負面的因素,對於出口的影響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