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姍醫師
」 蔡逸姍 皮膚科床上見「黑色排泄物」要注意…醫示警:臭蟲會吸人血 奇癢紅疹照曝
歐洲和亞洲的日本、南韓接連爆發爆發床蝨危機,也就是俗稱「臭蟲」的吸血生物。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提醒,臭蟲會吸食人血,雖然目前臭蟲沒有證據顯示會傳染嚴重疾病,但會讓你奇癢無比睡不著,甚至精神焦慮。蔡逸姍在粉專《皮膚科蔡逸姍醫師》指出,歐美、韓國陸續傳出臭蟲危機,它是椿象親戚,受到驚嚇會分泌臭液,爬過之處都有難聞酸臭味,躲在家具小裂縫、床、沙發縫、地板縫、牆縫,會吸食人血,夜間活動為主,沒吸血時身體是扁平的,吸飽可達體重1-2倍,有時床單上會看到黑色排泄物。蔡逸姍提到,臭蟲平時躲起來,可藉由偵測人類排出的二氧化碳及觸角內的熱感應器找到人類,叮咬人類時會注入麻藥和抗凝血劑,故人類半夜睡覺被臭蟲叮咬時當下不會癢,隔天起來才發現紅紅腫腫,奇癢無比,直徑大小可從1元硬幣大小到比50圓硬幣大都有可能,可能呈現紅色、粉紅色或暗紅色,通常很多紅疹排列為線狀或群聚狀,分布在頸部、手臂、背部腳踝等等,紅疹可能會持續1-2周或更久,雖然目前臭蟲沒有證據顯示會傳染嚴重疾病,但會讓你奇癢無比睡不著,甚至精神焦慮。蔡逸姍表示,臭蟲只需交配一次就可一直產卵,一生可產卵200-400顆,成蟲很耐餓,不吸血的狀態下也可以活好幾個月,甚至一年,本身移動能力有限,但會附著衣物、行李移動,若是行李箱沒關好,就有可能跟著回國。她說明,治療方式多為外用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局部清涼劑或冰敷。至於如何消除臭蟲,蔡逸姍建議,臭蟲不怕酒精、漂白水、三氯醋酸,怕熱和某些特定殺蟲劑,用大於60度的熱水泡衣物30分鐘或放塑膠袋曬太陽4小時以上,或是高溫蒸汽熨斗、找專業除蟲公司。
唇皰疹、口角炎難分清 醫籲:應盡速看診治療
一名30多歲男性因為嘴角紅腫來到皮膚科門診,自述以為長了唇皰疹,買了藥膏來擦,結果非但沒有好轉,反而嘴唇越腫越大,醫師診斷發現原來是口角炎。醫師指出,別以為只是皮膚小毛病就隨便自行塗抹藥膏,可能反而雪上加霜,如果超過持續1到2周未痊癒,或是持續腫痛、症狀加劇,建議盡快就醫治療。唇皰疹常出現群聚型水泡,伴隨灼熱刺痛。(圖/蔡逸姍醫師提供)唇皰疹和口角炎都是經常發生在唇部的皮膚病灶,許多民眾容易分不清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宜菁指出,兩者相似的地方是都有傷口,口角炎通常會出現破皮,而唇皰疹可能會先出現水泡才變成傷口,在結痂與皮膚紅腫的情形下確實較難分辨,辨別重點在於「水泡」。唇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引起的感染,唇部會出現超過一顆的群聚型水泡,伴隨灼熱刺痛,甚至嘴唇腫脹,一般以抗病毒藥膏或口服抗病毒藥治療。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說,唇皰疹具傳染力,只要病灶接觸到他人皮膚任何部位就可能傳染,發作期間務必減少親密接觸,尤其不要親吻孩童,最好避免共用餐具。張宜菁曾遇過一位中年女性患者,腳指頭長了很多相連的水泡,紅腫發炎,原來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她提醒,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不僅會發生在唇部,也可能長在頸部、臉頰、眼角、鼻子、臀部、外生殖器等軀幹與四肢部位。蔡逸姍指出,第一次唇皰疹發作的人,通常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病灶,建議盡速就醫;由於病毒就會潛藏在神經節附近,一旦免疫力下降就伺機發作,因此建議可以常備藥膏,當出現唇部灼熱刺痛等前驅症狀時,能及早擦藥,可減緩病毒繁殖。口角炎就是閩南語俗稱的「臭嘴角」,嘴角容易紅腫、脫屑、發炎,甚至流出組織液,有時候一張嘴就痛,甚至影響進食。蔡逸姍指出,口角炎是口水刺激和浸潤導致,平常可使用凡士林塗在嘴角,就如同雨衣擋住口水的保護作用,有助於預防口角炎發作。張宜菁指出,口角炎治療重點是找出病因,否則傷口難癒合且易反覆發作,例如有些人對假牙材質過敏,有些人是缺乏維生素B、鐵、鋅、蛋白質,有些人是抽菸、壓力大導致發炎加劇,或減重太快、皮膚皺褶變深導致口水積累等,都可能誘發;若一直找不到發作原因,或持續治療無效,可能要考慮其他較少見的鑑別診斷,例如日光性角化症、免疫性疾病或甚至是性傳染病(如梅毒)等。
醫揭入浴劑泡澡時間最多約20分鐘 「這些人」勿使用
泡湯一定要去溫泉區嗎?市售許多溫泉入浴劑,由多種配方組成,像是主打美膚、清潔等功能,再配上療癒香味與豐富配色,讓您在家就能輕鬆泡湯。但醫師提醒,這些溫泉入浴劑,在挑選及使用上都須多加注意小心,才能避免對健康的危害。入浴劑非人人適用 皮膚病、孕婦及嬰幼兒應避免蔡逸姍醫師指出,溫泉入浴劑的芬芳氣息能夠協助放鬆身心,然而,市售入浴劑多為人工合成,為了模擬溫泉成分,可能會添加碳酸氫鈉、氯化鈉、硫酸鈉等鹽類,以及色素、香料或香精粉等成分。蔡逸姍提醒,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疾病(如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心血管疾病及孕婦、糖尿病患、手術後患者,皆應避免使用入浴劑泡澡;此外,嬰幼兒、小孩的皮膚角質層尚未健全,皮膚較敏感,應避免使用。每次最多20分鐘 應加強保濕與補水市面上有不少入浴劑標榜具有美白、滋潤肌膚等效果,蔡逸姍表示,有些仿造溫泉或植物成分,可能會有保濕、皮膚軟化的功能,但這些成分濃度較低、停留在皮膚的時間短,因此作用有限。由於入浴劑多含有鹽類、色素、香精等化學成分,蔡逸姍醫師建議,應避免高溫與久泡,最適合的水溫約為40℃,每次浸泡時間約 15~20 分鐘,泡完後應以大量清水沖洗,尤其是皮膚皺摺處(例如:腋下),以免殘留引發刺激;泡澡沐浴後,可塗抹乳液加強保濕與補充水分。選購有完整標示產品 初次使用先用一半食藥署建議,挑選溫泉入浴劑,應選購有完整標示的產品。膚質較敏感者,於初次使用產品時,可先倒入建議用量的一半,觀察皮膚對於該產品是否有不良反應如刺激、紅、腫癢等,若泡澡後就出現前述現象,應避免此類產品。
愛吃肉才會被蚊子咬? 醫師破迷思:體溫高、太臭才一直被咬
夏天將近台灣氣候潮濕,百蟲開始出沒,當中還有最擾人的蚊子大軍。台灣每年中南部都受到登革熱干擾,讓民眾與政府單位都疲於奔命,除了要清掃還要去除家中或家附近的積水容器,近期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就透露,蚊子最愛咬的幾種人,她強調蚊子也愛小鮮肉,會挑嫩肉還有特殊氣味的人咬。詢問現場藝人是否因愛吃肉才會常被咬,真的有人這樣認為。(圖/翻攝自《醫師好辣》)不少人都以為愛吃肉才會一直被蚊子咬,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就在徐乃麟主持的綜藝節目《醫師好辣》透露,其實愛吃肉才會常被咬是錯的,她表示蚊子主要會咬人是因為兩大項「體溫高和氣味重」。她表示體溫高的人,如小朋友跟孕婦都很容易被咬,另外還有噴髮膠、香水、化妝的人,甚至是身體有特殊氣味的人,都可能吸引到蚊子來,另外運動的人因呼吸較快,二氧化碳吐出較多,也會吸引到蚊子。蔡逸姍醫師表示,蚊子喜歡體溫高且氣味多的人。(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蔡逸姍也建議,若到蚊子多的環境如戶外等,不要噴香水比較好,若是流汗則要把汗擦乾,就可以比較遠離蚊子來咬你。她也給出兩個建議,包含一定要穿好穿滿,長袖長褲不能少,長褲也要能包住褲腳的那種,才不會讓蚊子飛進去,甚至褲子材質不能太薄,不然蚊子口器長,很有可能會穿過褲子來咬你。另外防蚊液也要記得噴,甚至若是流汗也要記得補擦,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不會被蚊子咬傷,至於近年流行的防蚊貼片,她也表示只有前幾分鐘有效,若要真的長時間防蚊,還是要記得噴防蚊液。
新冠舌頭分3種!皮膚科醫揭孩童染疫「舌頭特徵」
新北市幼兒園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讓無數父母都相當擔心,深怕孩子不懂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延誤病情或增加傳染危險。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對此指出,孩童感染後會有像感冒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之外,若觀察孩子的舌頭有特殊「草莓舌、地圖舌、變腫大」等狀態時,也應特別注意。蔡逸姍醫師指出,根據今年一份發布在英國皮膚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針對超過6百位輕度到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觀察後,發現有25%比例有口腔病灶,其中多數為舌頭發炎、紅腫,或如形成地圖般的紅斑(地圖舌)、舌頭呈點點狀的草莓舌,若出現這些表徵都應提高警覺,謹慎注意。感染新冠病毒,約有4分之1的患者會出現口腔病灶,像是舌頭變紅、變腫、出現紅斑或是點狀草莓舌。(圖/翻攝自youtube/京硯聯合診所整形外科 / 皮膚科)地圖舌。(圖/pixabay)蔡逸姍醫師強調,除了地圖舌、草莓舌,也可能出現「巨舌」,指的是染逸後患者即使已經病情好轉,卻可能出現舌頭腫大的後遺症。蔡逸姍更以美國一名46歲男性病患案例來解釋,無法講話、喝水、進食,後來甚至需要進行手術才能緩解巨舌症狀,恢復正常生活。蔡逸姍指出,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口腔表徵,研判是因為冠狀病毒必須跟人體細胞的ACE2接受器結合才能運作,因為ACE2是細胞膜表面受體,作用在於穩定血壓與內分泌等功能,冠狀病毒須結合ACE2受體,才能到細胞內部。而舌頭上就有大量的ACE2受體,因此舌頭容易出現染疫後的外顯症狀,可以結合其他呼吸道等症狀,列入觀察重點。感染新冠病毒,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口腔病灶,像是舌頭變紅、變腫、出現紅斑或是點狀草莓舌。(圖/翻攝自臉書/皮膚科蔡逸姍醫師)醫師也提醒,會造成舌頭變化的疾病,除了新冠病毒之外,在幼兒還有川崎氏症、猩紅熱和金黃葡萄球菌感染毒性休克症候群等等。只要觀察到孩子的舌頭有異常狀態,最好盡快就醫確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她濕疹越治越嚴重還變胖 醫一問早餐吃啥…搖頭:難怪皮膚好不了
對皮膚狀況不好的患者來說,忌吃炸物或辛辣等刺激性飲食,是基本常識;但有皮膚科醫師分享案例提到,曾收治過濕疹患者,怎麼治療都治不好,還越治越嚴重,且體重還直線上升,後來才發現,禍首是出在「早餐」的升糖指數較高,易引發身體發炎反應,醫師提醒,皮膚病患者的飲食,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以利控制病情。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健康2.0》節目提到,門診曾收治過一名年約30歲患者,本來是一個月來看一次濕疹,後來竟然慢慢地變成一個月來看2次、3次,且濕疹範圍也越來越大。後來患者覺得困惑,詢問醫師為什麼濕疹治療會越來越嚴重?後來蔡逸姍觀察到,患者的體重,似乎有變胖趨勢,後來除了治療皮膚,蔡逸姍建議她也需要控制體重,但患者強調,自己三餐正常,都有吃早餐,沒有胡亂飲食。後來蔡逸姍醫師進一步追問,患者早上都吃那些早餐?後來一聽才發現,這名濕疹患者,平常都是去便利商店買麵包跟奶茶,且兩樣食物都有含糖,醫師瞬間懂了這名病人為什麼濕疹一直好不了的原因,原來她都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難怪皮膚一直好不了。蔡逸姍解釋,升糖指數就是所謂的GI,是指吃下去的食物,造成血液中的血糖上升速度快或慢的指標。她舉出2017年的相關研究表示,曾經有實驗針對乾癬患者,一群以高升糖指數食物進食,另一群則以低升糖指數食物為主,結果低升糖飲食患者的體重,除了得到較好的控制,連病情也變得比較好。她建議,有皮膚疾患的人,飲食盡量吃食物的原型,盡量少吃高升糖食物,以免病情惡化。
小被被10年沒洗!國中妹臉癢爆「伸手狂抓」超腫 醫一看嚇傻:滿臉都膿
許多人都擁有一條從小陪伴到大的「小被被」,即便已破舊不堪,仍捨不得更換或清洗,時常因此藏汙納垢。皮膚科醫師蔡逸姍透露,一名15歲的國中少女抱了同一條小被被10年,期間從來沒清洗過,導致臉上濕疹反覆發作,甚至冒出水泡,讓她搔癢不已,忍不住伸手去抓,進一步引發潰爛、流膿,不可不慎。《ETtoday新聞雲》報導,蔡逸姍醫師近日分享收治個案,該名國中少女到診間治療時,臉上已經布滿紅腫濕疹,且症狀反覆發作,不時出現搔癢、水泡等症狀,讓她忍不住伸手抓,不慎抓破皮又引發潰爛,看上去有如破相,讓病患困惱不已,一問之下才得知,元凶竟是她從小抱到大的「小被被」。蔡逸姍說明,少女的小被被抱了10幾年都沒洗,上頭充滿汙垢、細菌,甚至飄出異味,和皮膚長期接觸之下,便成為臉部濕疹的主因;醫師提醒,棉被、布偶等經常接觸皮膚的布織品,容易殘留口水、汗水、皮脂、皮屑等,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若再接觸皮膚,就可能引發濕疹或過敏,甚至是細菌感染的風險。蔡逸姍強調,很多人不蓋小被被就難以入眠,包括成年人也不例外,若在睡覺時將口水、汗水等體液沾染到被子上,至少1週必須洗1次,倘若不抱就睡不著,建議可多加2至3條,作為替換使用。
指甲月牙越大越健康?女醫揭真相打臉 曝「這層皮」更重要:千萬別刮
當人的健康出現狀況時,身體常會釋出大小警訊,有時光從指甲就能看出端倪,而過去也盛傳「指甲的白色月牙越大片,代表身體越健康」,反之若月牙不明顯,就可能代表健康亮紅燈。對此,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打破迷思,強調月牙只是指甲生長板露出的部分,就算面積不大也不用憂心,反而是「透明小皮」更重要。蔡逸姍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表示,過去有人說「指甲的白色月牙,如果越大片,身體越健康。如果沒有看到月牙的話,就是身體很不健康。」事實上,白色的月牙其實是指甲生長板顯露在皮膚外的部分,還有一部分的生長板被覆蓋在皮膚下方,只要指甲的生長速度正常,就不需要太在意面積大小。醫師發文揭開真相。(圖/翻攝自皮膚科蔡逸姍醫師臉書)蔡逸姍指出,指甲根部和皮膚交界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構造叫做「透明小皮」,有些人認為不美觀,常會用一些道具把它刮除,「但其實這對皮膚和指甲的健康都相當重要喔!要好好的保留他!越完整越健康。」她提到,健康的指甲應該透出淡淡的粉紅色,如果過於蒼白或一半紅、一半白,就要小心心肺功能、腎臟疾病。另一方面,醫師提醒,指甲的甲面應該要平滑,如果有凹陷的話要小心匙狀甲,尤其是有缺鐵性貧血的患者要特別注意,「當然如果指甲變成鬆黃脆,一定要小心灰指甲,又被稱為甲癬,這時候一定要找醫生認真治療」。綜上所述,若原本漂亮的指甲出現顏色或外觀異狀,都是身體的警訊,務必盡快就醫。
17歲弟腳飄鹹魚味臭翻天 一脫襪…醫見「腳底蒸蛋」表面驚呆了
最近全台氣溫屢創新高,對於有腳底容易流腳汗的民眾來說,要當心惱人的「足蹠蠹蝕症」上身!有皮膚科醫師對媒體透露,最近收治一名年僅17歲高中小弟,腳底滿布一塊白色、猶如整片蒸蛋氣孔,還飄散濃濃「鹹魚味」的奇怪病徵,患者原以為是一般香港腳,沒想到一脫襪,連醫師看了都驚呆。收治該個案的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在接受《ETtoday》採訪時表示,這位高中少年,當初是被媽媽帶來診所。媽媽抱怨自家兒子的腳臭到不行,回家都不用開口出聲,大家光聞少年腳底的「鹹魚味」,就知道他回來了。母親懷疑兒子感染香港腳,特別帶來看醫生。而少年在診間一脫下襪子,整個診間立刻瀰漫濃濃的腳臭味。足蹠蠹蝕症好發於易流腳汗的民眾身上,病患的腳底外觀,常會出現整片白色潮濕、糜爛孔狀的病症。(圖/翻攝爆廢公社,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蔡逸姍醫師表示,這位高中小弟一脫下襪子,腳底佈滿許多像是隕石表面上的小圓點,有些地方看起來白白爛爛的,且伴隨著像是鹹魚般的臭味。她解釋,很多人以為這是香港腳,但這在醫學上,是稱為「足蹠蠹蝕症」或「凹陷狀角質溶解症」,常發生在腳汗嚴重患者身上,當腳底承受壓力,就容易出現小圓點凹陷的症狀,不分大人小孩,每個年齡層都有可能被感染。在治療方面,蔡逸姍表示,腳底皮膚若出現不適症狀,最好趕快就醫,請醫師判斷。一但被確診為「凹陷狀角質溶解症」後,一般臨床會開立外用抗生素藥膏或藥水治療,並搭配使用強效止汗劑、勤換鞋襪或穿吸汗力強的棉襪,保持腳底乾爽,就能有效緩解。除非症狀嚴重,不然不太會使用到口服生素治療。
外送員「職業傷害」燒成黑炭手 醫:小心罹癌!
美食外送平台興起,不只有人利用閒暇時間兼職做外送員,也有人當做正職,24小時都可以工作,時間相當自由。不過,有專科醫生指出,許多外送員在烈日下工作,有人連雙手都被曬得像黑炭一樣,恐增加罹癌風險。(圖/皮膚科蔡逸姍醫師臉書)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在臉書表示,一名外送員才工作2天,雙手在烈陽曝曬下就像燒焦、被木炭熏黑一樣。她指出,這名外送員在騎機車時,外套只有遮到手腕的地方,才會導致雙手變成這副模樣。蔡逸姍表示,外送員可能只是覺得黑黑的不好看,但長期下來會讓皮膚提早老化、變薄脆弱潰爛,甚至長滿大大小小的黑斑、加重原本的皮膚病(例如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的話,還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蔡逸姍感嘆,消費者在拿到熱騰騰的美食、冰涼的飲料時,記得要心懷感恩,「對這些辛苦的機車外送員說聲謝謝」。她也建議,外送員可以買手套,若是穿可套手指的防曬外套,並記得補擦防曬用品,避免皮膚受到傷害。
天天洗頭才乾淨? 美女醫教正確「洗頭頻率」
冬天氣溫頻頻下探最低溫,不少人因為天氣冷,會懶得洗頭跟洗澡,甚至有人「能不洗就不洗」,放任頭髮變油變臭。皮膚科醫師提醒,洗頭頻率端看每個人的頭皮特性,非油性頭皮、活動量又不大的女性,其實2至3天洗一次頭,就已足夠。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在Youtube影片與大家分享「幾天洗一次頭」的生活小知識。她提到,最近門診遇到一名60歲婦女,詢問她「頭髮到底要多久洗一次?」讓她聽完大感震驚,直說:「已經60歲了、洗了60年現在才來問我!」關於洗頭頻率,她解釋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依照男女、活動量大小及本身頭皮油、乾狀態各有不同,各有不同洗法。蔡逸姍醫師以正常活動量較大的30歲上下男性舉例,大多數屬於油性頭皮,較易出油,在這種情況,可以一天洗一次頭;但若是對於台灣20至50歲女性而言,如果生活形態比較靜態,頭皮出油量較少,建議可2至3洗一次頭就夠。她提醒,如果頭皮過度清潔,本身頭皮又乾燥,天天洗頭反而會造成頭皮緊繃,嚴重甚至會出現刺痛感。蔡逸姍醫師並解釋,人體頭皮上有層會出油的「皮脂膜」,這對頭皮具有保護作用,不建議過度清潔,以免頭皮緊繃刺痛。而如何分辨自己是乾性頭皮或油性頭皮?她提到,只要觀察自己,如果2天沒洗頭就會頭髮塌陷、造成臉部油光煥發,那就是屬於油性頭皮的患者,建議每天使用油性頭皮專用洗髮精做清潔;且無論使用哪款洗髮精,搓完泡泡後,務必使用大量清水徹底洗淨。 而針對不少人提問「我適不適合使用從頭洗到腳的產品呢?」蔡逸姍醫師建議,若是男生偶爾出門旅行,為了方便,是可以選用該類產品。但她以皮膚科醫師角度來看,建議日常清潔使用,還是把洗髮精及沐浴乳分開用比較好。至於多久洗一次頭?她強調,油性頭皮的男生可以天天洗,女生除非是油性頭皮,或是天天上健身房運動,頻繁出汗者,可以天天洗頭外,其他女性其實2至3天洗一次頭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