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
」 蔣介石 中正紀念堂 蔣萬安 蔣經國 民進黨蔣介石銅像「水上漂」過生日! 康芮挾帶豪雨曾文水庫滿水位再現奇景
今天10月31日是蔣介石冥誕,在嘉義縣曾文水庫的大埔情人公園有全台唯一一尊站在水庫的蔣公銅像,只要水庫滿水位就會被湖水環繞宛若「水上漂」,由於碰到強颱「康芮」侵襲,再現蔣公銅像站在水面上過生日奇景。蔣公銅像近年泡在水裡的時間相當長,望向遼闊水域,曾被網友形容是「最孤獨的男人」。(圖/報系資料照)根據《中央社》引述大埔鄉長吳明勲說法,颱風康芮來襲,嘉縣大埔地區上午風雨不大,由於曾文水庫今年雨水充足,滿水位情況超過兩個月,讓大埔鄉情人公園鄰近湖畔的情人碼頭、六角亭與「蔣公銅像」等陸上設施泡水中。吳明勲指出,曾文水庫的蔣公銅像等同日月潭「九蛙疊像」可觀測水情,水淹到銅像底座上端就是滿水位,有時還會淹到底座看不到,銅像就像漂浮在水中。由於蔣公銅像近年泡在水裡時間相當長,望向遼闊水域,曾被網友形容是「最孤獨的男人」,對此,吳明勲表示,小時候只要蔣公誕辰,全校都會到銅像下舉辦紀念活動,銅像原先蓋在陸地上,不過因為曾文水庫淤積嚴重,幾年前水庫滿水位提升3公尺,有效蓄水量增加外,也讓大埔情人公園、湖濱公園溢淹範圍擴大,且邊界有不斷外溢趨勢,才會有蔣公銅像站水面上面的獨特景象產生。除此之外,蔣公銅像長年在外風吹日曬雨淋,鼻子、耳朵都掉了,兩年前公所編列預算幫銅像修復、粉刷,當時還幫蔣公戴了一頂帽子防曬,結果有員警將帽子送到公所,說是有人惡作劇。雖然蔣公銅像常被政治解讀,但對大埔人來說,就是因水庫環境而造就的地方特色景觀。
時周揭密/空戰英雄柳哲生3 蒼鷹驚雲濤
編按:為迎接雙十國慶,CTWANT特地找出過去刊登於《時報周刊》的國軍英勇戰史報導,此篇刊登於民國74年11月17日第403期《時報周刊》,描述距今87年前的筧橋空戰。此系列全部以原始文章內容呈現,為方便讀者在網路上閱讀,此系列中有整段文字上下引號,即代表柳哲生將軍口述,其它均為當時撰稿者葉言都整理報導。日戰,夜戰,攔截,突襲,轟炸,格鬥,我空軍健兒以劣勢的軍備,從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六日到九月十八日,三十天之內,予以日軍最大的打擊和威脅。天上雲,海中濤,矯勁蒼鷹驚天地!劉哲生與其妻子合影。(圖/報系資料)劣勢迎戰/沒有航空業,沒有煉油能力,缺零件、燃料,我國空軍仍嚴陣以待…「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六日上午,李隊長的二一0一號座機修好,我把它從杭州飛到南京。當時四大隊調駐南京南門外的大教場機場,飛行員白天在機場待命,晚上住在陵園圖書館,主要任務是南京警戒。」影響長江下游地區的颱風,八月十五日從長江口以北登陸後,威力迅速減弱,八月十六日上海附近已經變成適宜飛行的天氣,日本的兩艘小型航空母艦「龍驤」、「鳳翔」也可以派上用場了,於是三艘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全體出動,攻擊上海附近的中國機場、地面軍事設施及部隊。中國方面則在八月十四日開始,就派出轟炸部隊攻擊日本的船團和登陸部隊,另留部分戰鬥機擔任機場及首都警戒。八月十六日柳哲生到南京後的一個星期間,就擔任的是防禦警戒任務。當時雙方轟炸部隊的出擊,都是困難重重,以致損失不斷。日本的困難在於可用的機場太小,而且在對方領空作戰,飛機一旦負傷或機械故障迫降,飛機和飛行員即等於喪失;再加上「戰鬥機無用論」尚未被完全打破,所以不論艦載機或陸地基地的轟炸機,一時都損失慘重。例如陸上基地的第一連合航空隊開戰前有九六式轟炸機三十八架,八一四、八一五兩天下來,竟只剩下二十一架還可以用,損失掉將近一半。不過日本方面占優勢的地方則有飛機和油料、彈藥、零件的來源都很充足,補充容易;中國軍事基地和陸軍部隊的防空武器不足,地面炮火的威脅比較小。中國空軍的困難與日本正好相反。中國當時可說沒有航空工業,也沒有煉油的能力,飛機、零件、燃料全賴進口,緩不濟急,補充極難,後來甚至不得不把幾架待修的同型飛機拆開,再拼湊成一架使用;加以機場防空不足,有些飛機被炸毀在地面,又因日軍是存心挑釁,有備而來,防空砲火猛烈,一開始對轟炸經驗不足的中國空軍,也構成威脅,例如八一四那天,即有一架二大隊的諾斯羅甫輕轟炸機被日軍地面炮火擊落。中國的優勢則在於機場多,又是在自己的領空作戰,燃料不足、負傷或故障時降落容易,飛行員換一架飛機仍可再戰,柳哲生就曾如此;而當時全體空軍士氣高昂,一心抗敵,技術優異者更是大有人在,戰力之強,出乎日人意料之外。柳哲生與蘇俄援助我國的i-16戰鬥機。(圖/報系資料照)俯衝轟炸/機腹下掛炸彈,我國空軍在白天以霍克三對日本軍艦施以痛擊…「八月二十二日起,任務改成轟炸,目標是上海附近的日本軍隊和軍艦。第二天四大隊掛上炸彈,午飯後出發,可是飛到半路就發現前方有日本戰鬥機迎擊,不得不放掉炸彈和對方纏鬥。一場混戰打下來,雙方互有死傷,我的中隊第二分隊長譚文龍在這天被擊落殉職。」四大隊飛的霍克三式機,美國的原始設計是一種戰鬥轟炸兩用機,腹下可掛炸彈,也可以掛副油箱;但在機腹下有負載時,速度減低,轉動也不靈活,所以在遭遇對方戰鬥機時,必須拉掉炸彈或副油箱,才方便纏鬥,但這樣一來,轟炸任務就自然無法達成了。 當時中國飛機缺乏夜行設備,飛行員也缺乏夜航訓練,因此轟炸多在白天進行,於是給予日本戰鬥機半路截擊的機會。雖然在空戰中也擊落了一些日本戰鬥機,可是轟炸任務一直不易達成。再者,霍克三是以動作靈活著稱的小飛機,攜彈量不多,執行轟炸時應以俯衝轟炸較為有利,因為一方面目標小,動作靈活,不易被對方擊中,一方面攜彈少,無法像重轟炸機一樣即使水平投彈,也因炸彈多,彈著面積大,只要不差太遠,總有幾個炸中的機會。可惜的是,那是中國空軍成軍未久,俯衝轟炸的訓練也告闕如。飛虎將軍/陳納德雖乏實戰經驗,但基礎訓練紮實,理論優異,對我空軍貢獻甚大…「回到南京後,陳納德顧問瞭解了這種狀況,決定訓練霍克三的飛行員俯衝投彈和夜間飛行。」「陳納德的訓練方法是在地上用石灰畫一個圓圈作為目標,前後各放一條長布條作為指定路線,另外用布包裝石灰,掛在炸彈架上。訓練時先列隊起飛,拉高後一架一架的俯衝,先練俯衝兩次,不投彈,第三次衝下來時,才把石灰包當作炸彈投下,炸中地上石灰圈的算及格。」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是世界空軍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生於一八九0年,十三歲時看到蒼鷹飛翔,便立下航空的志向;但早年的他,卻是一位教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投身陸軍,後來進入陸軍航空隊,大膽苦練之下,飛行技術高超,軍階也逐步上升,可是真正瞭解空軍的陳納德,卻非常苦悶。原來當時美國也流行著「戰鬥機無用論」,陳納德卻獨持異議,認為戰鬥機絕對可以擊落轟炸機,對戰鬥機的改進和驅逐戰法的研究,絕對不可以忽視。這種理論不為那時美國的當道者所喜,陳納德強硬的個性又不願妥協,他平日在激烈氣流中飛行過多,憂急之下遂引發了慢性支氣管炎,住院療養。一九三七年初,蔣委員長知道了這種情況,特別派人敦請他到中國,擔任空軍顧問。五月中旬,陳納德搭的船經過日本,他竟大膽上岸,儘可能勘查大阪、神戶等地的港口及軍事設施,並拍下照片,實可稱為智勇兼備。而他拍下的這寥寥幾張照片,竟在太平洋戰爭美軍轟炸日本本土時派上用場。民國二十六年時陳納德雖然沒實戰經驗,但基礎訓練紮實,戰術理論異,對中國空軍責獻甚大。 1940年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與宋美齡夫婦接見陳納德(圖/翻攝維基)夜間航行/我空軍,白天出任務,黃昏練俯衝,天黑之後練夜航…「俯衝轟炸和夜間航行大概訓練了十天,共有六個人及格,我是其中之一。訓練期間白天仍要出任務,所以都是利用黃昏的時候先練俯衝轟炸,天黑之後練夜航、夜間落地。」「這個中間,八月二十九日曾經出任務轟炸花島山附近的日本航空母艦。那天奉到的命令是:前往轟炸花島山附近的敵航空母艦,如果發現敵戰鬥機,不可接戰,應即轉往上海附近攻擊其他敵艦或陸上目標。我們六架飛機離開海岸後不久,我就發現前方出現四、五個白亮的小點,是敵人新式的戰鬥機。我立刻搖翼提醒長機注意,長機遂依命令,率領我們轉往上海,可是上海附近也沒有敵人船艦的蹤影,巡航一陣後,只得折回。」日本從八月十六日起,雖然加派戰鬥機為轟炸機護航,但航空母艦上的九0及九五式戰鬥機,性能和攜油量都不夠,與中國戰鬥機遭遇時,並沒有占到便宜。於是在八月二十二日,日本又從本土把當時海軍最新型的九六式艦上戰鬥機,調到三艘航空母艦上。九六式是一種全金屬製造,低單翼的單座戰鬥機,速度比霍克三快。性能比較如下:(表格)圖這天我機六架看到九六式戰鬥機後即轉往上海,在戰術上講是正確的。因為對方既然已有準備,而且有不明性能的新機,則一旦在距基地遙遠的洋面纏上,非但轟炸任務無法達成,戰鬥也處於不利地位。中國空軍開戰半個月以來損失已經不少,保存實力去打較有把握的仗才是要務。上海日軍基地被轟炸冒出濃煙,日本海軍正在觀察。(圖/翻攝自時報周刊)你炸中了/防空炮火密織中,柳哲生俯衝投彈,只見日本軍艦上爆起火花…「九月六日,我第一次出黃昏俯衝轟炸任務。下午五點半帶著一顆五百磅炸彈從南京起飛,六點二十到了上海,天上只剩下一點暮色。忽然我發現下方有一艘淺棕色的敵艦,立刻俯衝攻擊,衝近後發現沒有對正目標,就暫時脫離。我拉高後再度衝下,這次敵人的防空炮火比上次密,幸好沒有擊中我,我順利投彈後急速脫離,側頭看到炸彈命中敵艦的中後方,艦上爆起一大團火花。」「任務達成後就飛回基地,天已經完全黑了。各飛行員輪流向長官報告戰況,輪到我時,陳納德一聽完翻譯,立即高興地站起來說:『你炸中了!』」轟炸上海外海的日本軍艦是當時中國空軍最重要的任務。中國空軍前仆後繼,英勇奮戰,曾給日艦不少大小不等的傷害,其中以沈崇誨最為壯烈。沈崇誨在八月十九日以帶著炸轟的飛機撞中一艘日本軍艦,成為與敵俱亡的烈士。然而如果以戰果而論,則柳哲生應該是上海保衛戰中,唯一擊沈日本船艦的中國飛行員。依照日本的紀錄,九月六日被柳哲生炸沈的這艘船是一隻徵用商船。那時日本正向上海大量增兵,徵用了不少民間商船來運送人員及軍品。這種船隻徵集後拆除多餘設備,有的加裝一些輕型火炮,便當作運輸艦使用,他們既帶有人員物資,對空防禦力又比普通軍艦差,正是轟炸的好目標。可是中國當時沒有魚雷攻擊機,無法從吃水線以下攻擊日艦,又因對艦、對地攻擊都有可能,飛機攜帶的炸彈通常採用瞬發信管,更無法炸中船隻底部的鍋爐、油料庫、彈藥庫等重要部分。往往炸彈雖然命中,只能給船隻上部帶來損失,卻非要害。柳哲生這次攻擊能擊沈一艘大船的原因,可能是他那天炸彈上裝了延時性管。他第一次沒有命中的那枚炸彈並沒有激起水花,卻造成蕈狀的海湧,正是在水面下才爆炸的象徵;如果這枚炸彈幸運的穿入那艘日本船的底部才爆炸,自然有可能使它一彈而沈了。日軍旗艦「出雲號」的水上偵察機。(圖/翻攝自時報周刊)衝進火網/接近日本區域,曳光彈紅紅綠綠漫天飛,柳哲生硬著頭皮衝進去…「九月八日我第一次夜間轟炸。那天天黑之後才出發,接近上海上空時,發現我目標區幾乎毫不費力。因為上海市民住的地方和租借都燈火通明,黑暗的地方一定是採取燈火管制的日軍區域。日本人聽到我們的飛機聲音之後就開火了,曳光彈紅紅綠綠的對空飛舞,竟像一朵大花,我就硬著頭皮對準它衝沖下去。」「我在黑暗中找到一條日本船,也不知道是什麼型式,只管衝下去投彈,投完了拉起來時,猛然看到前面就是那條船的桅桿!我本能的把飛機拉高,險險避過。那晚應該是炸中了那艘日本船,它損失多大不清楚。」今年七十二歲(編按:當時民國74年)的柳哲生回憶起那天的情景,說當時覺得駕機打仗是一件英雄,甚至好玩的事,明知日本的軍備比我們強,卻偏要和它鬥一鬥。這種抱著輕鬆心情,英勇的去做最嚴肅之事的態度,也許正是柳哲生在空中履險如夷,屢立功勳的原因。另外一點必須說的,是在筆者整個的訪問過程中,柳哲生對於沒有達成的任務或戰果不明的情況,都絕不隱瞞的說出,不愧光明磊落的軍人本色。當時日本新銳的九六式艦上戰鬥機。(圖/翻攝自時報周刊)湔雪國恥/九一八國恥六周年紀念日,我空軍準備整晚出動,轟炸日本人一個通宵…「在南京的時間很快的過去,九月十八日到了。在這九一八國恥六週年紀念日又逢中秋前夕,空軍準備整晚出動,以志願人員去炸日本人一個通宵,我志願報名參加三次。所有的志願人員編為三個梯隊,每隊六架,志願兩次以上的人員,回來之後再編為第四、第五梯隊出發。」「晚上九點第一波飛機出發,上海的情況仍然和平常一樣,天上滿是日本的炮火,我投彈後安全返航,十一點多降落,加油加彈後再度出發。第二趟轟炸寶山敵人陣地完了以後,人已經非常疲倦,離開敵人炮火射程後心情輕鬆下來,竟在飛機上打起瞌睡,我扭痛大腿,盡力保持清醒,才沒有錯過南京機場的指示燈。誰知道進場時又睡著,還好沒有忘記放輪子,機輪猛力的著地把我震醒,總算幸運地回到基地,戰果不明。因為當晚的天氣不良,飛行員白天警戒已經很疲勞,到了第二次出發時,只剩三架仍堪作戰,其他有的降落句容、漂水機場,有的迷航,有的人員過分疲勞,都無法再飛。第二次包括我在內的三架回來之後,任務就取消了。」抗戰初期不但飛機缺乏,飛行員也缺乏,尤其是具有專門技術如夜間航行、俯衝轟炸等的飛行員更是少之又少。空軍作戰時在裝備上居於劣勢的一方,最怕的就是優秀飛行員的損失,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就因此吃了極大的苦頭。日本在一九四二年中途島海戰中除了四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外,當年轉戰珍珠港、南洋、珊瑚海各地的老經驗飛行員也幾乎喪盡,再以後倉卒訓練出來的新手,已經不是美軍的對手,最後只得用神風特攻隊拚命了。無日不戰/三十多天之中,日戰、夜戰、攔截、轟炸…「九月十九日大家休息了一天,日本飛機也沒有來,九月二十日四大隊奉命調往武漢,這趟卻是坐船去的。剩餘的飛機留在南京,交給五大隊繼續抵抗日本,我的新任務在蘭州等著:接收俄國飛機。」總計柳哲生在南京一個月又四天,幾乎無日不戰,經歷了日戰、夜戰、攔截、轟炸…種種瞬息萬變的狀況。作為一個飛行員,南京的這短短三十多天,柳哲生完全成熟,足可擔負以後更艱鉅的任務。
兩蔣日記「原本」首度公開 蔣經國日記連兩年缺頁
倍受矚目的兩蔣日記自2023年9月從美國史丹佛大學運回台灣。26日國史館公告將於9月30日起,首次將兩蔣日記的「原本」對外公開,也再次藉由公開的日記資料,得以一窺兩蔣對生活記錄與日記使用的習慣。國史館表示兩蔣日記文物自美國史丹佛大學運回後,即依年代順序進行整理編目及數位化。自 2024 年 3 月開始,經評估日記實體保存狀況,分季開放已整編之兩蔣日記,然而部分年度的日記原本嚴重破損,需先進行裱褙修護,為儘早提供應用,則改以該年度「抄本」進行整編及數位化。今年已分兩批公開的兩蔣日記均為「抄本」,自9月30日起,日記「原本」可望首度對外公開,本次開放範圍為《蔣中正日記》(1926-1929 年)原本5 卷、抄本 1 卷,以及《蔣經國日記》(1941-1942 年)原本2卷。此次公開的日記中有趣地發現,《蔣中正日記》 1928 年及 1929 年之日記原本各有 2 冊,日記原本多為一年度 1 冊, 1928 年及 1929年的「原本」卻各有 2 冊。1928 年之日記原本下冊扉頁有宋美齡於該年 3 月30 日寫下「日記本為兄帶往前方所用,當此軍事傍午之際,最易失落,萬祈留心保守為荷……」,可見蔣中正在外地時,有隨身攜帶另一本日記記錄的習慣,這也解釋了部分同一年度會有兩本日記原本的情形。另一發現是蔣經國於 1954 年10月9日,在他的 1941 年日記原本封面親筆記載「翻閱舊日記發現卅與卅一年之日記被人偷撕甚多實為奇事,可能於卅八年侍父至馬公時被偷……」,顯示蔣經國有重新翻閱、檢視過往日記的習慣。另在整編《蔣經國日記》原本時,發現 1941 年日記之缺頁高達 77 個記事頁面, 1942年則缺26個記事頁面。
美大選辯論提到台灣不多? 學者分析民主黨欲刻意降低北京疑慮
針對昨天(11日)落幕的美國總統辯論會,「美中台議題」所佔的比例並不高,與原先外界預期有落差,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唐欣偉分析,可能是執政的民主黨為降低北京疑慮,因此不在辯論主動提及台灣,暫時與北京降溫。 可能是美國總統大選選前唯一一場的總統辯論會,台灣時間11日上午9點登場,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鏡頭前唇槍舌劍,根據外媒報導,這場辯論吸引美國約5,750萬名觀眾收看,比先前總統拜登(Joe Biden)與川普6月27日的電視辯論,多了約600萬名觀眾收看,顯見美國選民對這場辯論的重視。唐欣偉在網路節目《志聖鮮思》受訪時指出,美國國會近期許多立法將台灣、烏克蘭、以色列三者並提,但這次總統辯論會卻單獨講烏克蘭、以色列,成為辯論會中少數外交政策焦點。之所以忽略台灣,應在於民主黨近期希望暫時與北京降溫,避免大選出太多亂子。民主黨在今年競選黨綱中放入一法(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六保證也是為了降低北京疑慮。同時參與討論的清大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表示,台灣民眾多以為美國總統在提中國大陸時必提台灣,但此次辯論會僅有雙方討論晶片問題時提到過台灣一次,內容則是賀錦麗批川普賣晶片給中國大陸,而川普甩鍋稱是「台灣賣的」。何志勇感嘆,美國主流媒體對晶片戰爭引發的美中台三角爭議,毫不關注,反觀台灣媒體卻大肆報導,會不會有些反應過度?何志勇同時表示,賴清德總統日前宣稱中國大陸不應只想收復台灣,應把《璦琿條約》割讓之失土一併向俄羅斯拿回一事,隔天(4日),美國在臺協會(AIT)新任處長谷立言立刻在記者會重申「一中政策」,回顧兩個月前,7月10日谷立言會見賴清德時,也提「一中政策」,他認為美方近期提「一中政策」的頻率「實在有點高」,值得賴政府重視。唐欣偉則表示,拿台灣跟《璦琿條約》失土比較會有一項差別,因台灣是《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然而二戰日本是戰敗國,但中俄都是二戰戰勝國,兩者情況有所不同。此外,二戰後中俄雙方曾重新確認領土邊界,因此要北京要回《璦琿條約》失土,本身有矛盾。況且,當前「中」俄是共同對抗美國的之唇亡齒寒關係,不可能交惡。即使交惡,也不一定對台灣是好事,他提醒外界注意,「中」俄1970年關係緊張,而台灣正是當時被迫退出聯合國。至於綠營推聯大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唐欣偉說,2758號決議內容是指「我們」在聯合國代表是「蔣介石的代表」,是否涉及台灣,必需回溯當時時空環境下世界的認知。但回顧上海公報、「一中政策」等,美國的態度,都是已經了解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因此在當時國際環境脈絡下,世界主要國家恐怕已經認同台灣涉及2758號決議文。前立委陳學聖則提醒,執政黨似乎還不懂國際政治的現實,他說,馬政府執政期間,台灣雖然看起來有些委屈,但兩岸有和解,就有許多國際組織參與機會,反觀賴政府連中華台北名義都要放掉,未來只會讓台灣更不能參與國際賽事。至於美國大選選前後的台美關係,陳學聖認為應該觀察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之規格。目前看來,賴清德外交路線是「蔡規賴不一定隨」,蕭美琴能影響的很有限。他說,依照過去在國會與賴清德共識之經驗,賴總統很固執,如果該固執未來應用在台灣外交政策方面,需要「很小心、很小心、很小心」。
推動轉型正義義不容辭 時力籲國民黨正視歷史錯誤
行政院黨產會認定救國團為國民黨附隨組織,救國團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歷經5年審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早前宣判救國團敗訴。對此,時代力量2日指出,救國團之設立,就是依據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的決議,救國團的名稱也是經過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的批示,呼籲國民黨正視歷史錯誤。時代力量指出,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在六年前認定「中國青年救國團」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同時禁止其處分高達 56.1 億元的資產。救國團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國民黨附隨組織,便提起了行政訴訟。歷經五年的訴訟,判決也表示救國團就是中國國民黨的附隨組織。時代力量表示,救國團之所以設立,就是依據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的決議,救國團的名稱,也是經過蔣介石的批示。不僅如此,法院判決也指出,救國團形式上號稱隸屬國防部,但實際上都在幫忙國民黨推展青年工作,救國團的人事、業務及財務,通通都與國民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受到國民黨的實質控制。時代力量表示,國民黨立委游顥等人於上一會期提出了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修正案,企圖透過修法,讓救國團可以逃過不當黨產條例的管轄。這項法案不僅是救「救國團」,更是扎扎實實的救「黨產」。在威權時代,國民黨與他的好夥伴們,將一筆又一筆的國家土地及資金,通通變成黨產。 2016 年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後,轉型正義才踏出第一步。如今,國民黨想要將過去的一切都改回來,準備透過修法奪回不義之財。時代力量強調,推動轉型正義,始終是該黨堅定不移的立場。法院作出的相關判決,認證了救國團就是國民黨的附隨組織。時代力量呼籲國民黨,正視威權時代的歷史錯誤,別再透過各式手段,企圖讓國產變黨產。同時,提醒民眾黨,作為立院的關鍵少數,不論投票或是缺席,都會影響法案是否通過。未來如果國民黨排審黨產條例修法,記得出來投票。
美籍前夫中文名「堅持姓范」!范琪斐吐擔憂 6年後竟婚變真的尷尬
資深媒體人范琪斐過去是駐美記者,2018年她帶著美籍墨西哥裔丈夫Roberto(蘿蔔頭)回台灣生活,怎料2日卻突然無預警宣布了離婚消息,震驚各界。范琪斐與老公Roberto。(圖/翻攝自臉書)她過去曾透露,男方在取中文名時,堅持要跟她姓,她相當無奈表示,「將來要是你跟我離婚,你怎麼辦」,沒想到如今一語成讖,在兩人結婚20周年前夕宣布婚變。范琪斐過去常分享兩人異國婚姻的趣事,當年兩人準備回台定居時,她曾在臉書發文求救說,「最近協助老公取中文名,他堅持要跟我姓,我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這個老外真的很煩」,范琪斐當時發文說,本來不重視蘿蔔頭的中文姓名,笑說因為爸媽都稱呼這位洋女婿叫「蘿蔔頭」,她本來也想幫老公中文名取為「范蘿蔔」,「但洛杉磯跟紐約辦事處的領務人員聽了之後,都跟我強調,將來老公回台的所有的正式文件都會用這個中文名,所以還是慎重點好」。范琪斐過去表示蘿蔔頭取中文姓名堅持跟她同姓。(圖/翻攝自臉書)范琪斐於是開始嚴肅思考前夫的中文名字,由於對方愛漂亮又愛玩水,想叫他「艾水」,沒想到蘿蔔頭竟開始調皮提議叫「蔣介石」或「孫中山」,後來執意要跟范琪斐同姓,引來網友集思廣益幫蘿蔔頭取中文姓名,過程中,她還很擔心若離婚怎麼辦?當時蘿蔔頭是這麼說,「那是我的事,你都跟我離婚了,你管我姓什麼」,范琪斐聽聞後決定妥協,並宣布老公的中文名叫「范波」。除此之外,范琪斐還分享了網友的創意,包括范太歲、范建、范仲淹、范蠡、范進等,而他們一家人都姓范,包括寵物,兩隻狗狗中文姓名分別是范小猴、范美女,未料兩人在結婚20周年前夕宣布婚變,真的是一語成讖。據了解,范琪斐2日在個人臉書宣布離婚消息,她透露兩人協商離婚只花了20天,主因是她無法跟「愛著別人的人」維持婚姻關係,間接證實有第三者,男方想分開的理由則是「不快樂」,於是雙方也為20年婚姻畫下休止符。范琪斐分享蘿蔔頭取中文姓名過程。(圖/翻攝自臉書)
三軍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 林宜瑾:這天實在等太久了
文化部日前表示15日起,國軍儀隊移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大廳,國軍儀隊演練的場所將移至民主大道前方。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表示,拒絕再對獨裁者做個人崇拜,這是她和所有支持民主深化國人共同倡議多時的議題,終於在今天獲得實踐,「這一天,實在等太久了。」林宜瑾於臉書發文表示,三軍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堂體、拒絕再對獨裁者做個人崇拜,這是她以及所有支持民主深化國人共同倡議多時的議題,終於在今天獲得實踐。呼吸自由民主空氣,不忘回首來時路,有多少台灣人在反威權、抗獨裁的崎嶇與坎坷旅程中揮汗前行?林宜瑾表示,回首來時路不為緬懷,而是為了確認方向。前人的每一道腳印,都在向我們揭示一幅團結於民主、自由與社會正義等價值引領下的獨立國家圖像,「一切尚待開拓,我們必須加倍努力。」林宜瑾提到,今天同時也是解嚴紀念日,解嚴並無法跟民主劃上等號,只要威權幽靈還在台灣上空盤旋,迫害與禁忌就不會停止。1987年,是個仍有黑名單的年代,許多追求自由、民主的台灣人被迫流亡海外,日夜對故鄉思念;1987年,是個言論仍須受審查的年代,一篇文章就可以成為涉嫌叛亂的罪狀。林宜瑾認為,如果要說解嚴有什麼象徵性意義,那就是民主與自由不是來自獨裁者的垂憐,而是人民用血汗一點一滴開創出來的結果。解嚴絕對不是民主的保證,如果後續不是許許多多的台灣人群起衝撞,將無法突破獨裁政權的全方位網羅。林宜瑾指出,台灣是個年輕且持續遭受獨裁政權威脅的民主國家,過去箝制台灣的是蔣家黨國,如今無所不用其極要中斷台灣民主的,是習近平的極權中國,以及不斷扯台灣國安後腿,毫無理由就對國安法案一擋再擋的政治買辦。林宜瑾強調,民主不僅得來不易,而且捍衛民主的生活方式同樣不簡單,這是當代台灣人所面臨的嚴肅課題,「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國軍儀隊7月15日撤出中正紀念堂 演練移至民主大道前
文化部12日表示,經與國防部溝通後,並於7月4日「行政院轉型正義業務推動專案研商會議」中報告後,決定調整中正紀念堂國軍儀隊執行禮兵衛哨勤務執勤方式,自7月15日起,國軍儀隊將移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大廳,至於國軍儀隊演練的場所將移至民主大道前方。文化部指出,國軍儀隊巡查及訓練展示勤務依據國防部訂頒的「國軍儀隊支援駐防特別處所實施計畫」辦理,屬國軍禮儀的特殊任務,自1980年4月5日中正紀念堂開館以來辦理至今。為落實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總結報告賦予文化部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任務,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除持續辦理包括「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常設展、人權主題講座、優化導覽解說、策辦「想像中正紀念堂的100種方式」建築概念競圖成果展覽等推動轉型正義的社會溝通工作。文化部表示,目前以「去個人崇拜」、「去威權崇拜」為現階段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目標,因此,要求中正紀念堂駐防的國軍儀隊回歸巡查訓練及維護場域安全的任務目的,撤除原先於銅像大廳的站哨任務。同時,為兼顧民眾共同記憶,以及民眾對中正紀念堂的使用者習慣,仍維持國軍儀隊演練,將演練場所移至民主大道前方,結合民主大道上原本夏令時間早上6時與下午6時10分的升降國旗儀式,讓國軍儀隊任務回歸捍衛民主自由、保障人民安全為目的。文化部指出,調整後的中正紀念堂國軍儀隊禮兵巡查及訓練展示,將於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間,每整點時段由禮兵長及禮兵2員各1組,分別自主堂體1樓左右兩側門沿環堂道路(大孝門西段及大忠門東段),配合巡查至民主大道實施儀隊訓練展示,結束後返回備勤室,整體時間約15分鐘,如遇雨天則不實施巡查及訓練展示。文化部強調,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任務將持續推進,期盼在不遺忘歷史下,繼續推動各項轉型正義工作,共同面對未來。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調整後國軍儀隊執行禮兵巡查及訓練展示圖。(圖/文化部提供)
賴清德獲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 推薦文由「他」撰文!涉外人士這樣說
我國副總統、準總統賴清德獲選《時代雜誌》2024年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推薦文由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駐俄羅斯大使、猶他州長洪博培(Jon Huntsman)撰寫。涉外人士以3面向分析,由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洪博培撰寫推薦文,在台美關係上具有重要意義。洪博培在推薦文中提到,賴清德是礦工人的兒子,也是哈佛大學畢業的公共衛生專家,重視解決問題和信賴關係,將於5月就任台灣下一任總統,確保台灣2300萬人民的健康只是賴清德一項任務之一,在大陸加緊努力奪回新生民主的過程中,賴清德背負政府永存責任。洪博培指出,蔣介石的僵化遺產已不復存在,台灣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正在蓬勃發展,另外貿易蓬勃發展,提供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關鍵晶片,但隨著與北京的緊張關係加劇,其風險狀況再高不過了;對多黨選舉中僅獲得40%選票的賴清德來說,這種情況就像希臘神話中的擎天神「阿特拉斯」(Atlas)肩負全世界,賴清德的選擇不僅會影響情勢緊張的全球,更不用說會牽動亞洲民主的未來。根據媒體報導,涉外人士以3面向分析,首先,由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洪博培撰寫推薦文,在台美關係上具有重要意義,文中洪博培以台灣候任總統作為稱呼(Taiwan’s next President),顯示賴清德在美國政界的支持跨越政黨政治。第二,賴清德入選《時代雜誌》2024年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彰顯將能延續總統蔡英文聲量,未來如何穩健帶台灣走向世界,各界期待;第三,顯示民進黨與國民黨核心差異,賴清德推薦文強調台灣對亞洲民主的影響。
林姓黨員涉入「徐巧芯大姑詐欺案」 民進黨強調絕不縱容:將從嚴處分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的大姑和其丈夫,日前被查獲涉嫌洗錢詐騙案遭收押禁見,引發綠營群起批評,但該案其中一名被告被查出是民進黨黨員林于倫,他曾對蔣介石銅像潑漆上過新聞。對此,民進黨晚間證實,林是2022年線上入黨,若違法違紀查核屬實,絕不縱容。民進黨發言人吳崢表示,經查黨員林于倫於2022年線上入黨,而林姓黨員涉入徐巧芯大姑涉詐欺案,民進黨支持檢調依法偵辦。黨員涉違法違紀情事一旦查核屬實,民進黨絕不縱容,將移送評議程序,從嚴處分。另外,綠委吳沛憶被指收受林于倫的政治獻金,吳沛憶回應,林是她大學學長,在歷次選舉中,她也有收到對方的政治獻金,分別是2018年5000元、2022年3000元、2023年5000元。吳沛憶強調,認識就是認識,她不會用話術去切割,也不會刻意在媒體前演出哭倒他人懷裡的戲碼,就事實論事實,在本案揭發前,她完全不知道林于倫的違法行為。吳沛憶呼籲有,心人士無需用幾千元的政治獻金過度連結她與林于倫的關係,作為負責任的民意代表,她也只能尊重有心人士的言論自由,但她始終相信大眾會有明智的判斷。
國會改革法案明審查 民進黨團:在野若强推必定提出釋憲
經2024立委選舉,國會呈現新版圖。在野陣營議席加總成功扭轉了民進黨過去8年執政期間於國會擁有過半數的優勢。面對新國會,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31日表示,倘若藍白兩黨透過多數暴力强推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一定提出釋憲。立法院周一起將啟動國會改革法案審查,朝野之間攻防料持續升溫。藍綠白三黨爲應對攻防程序,各自下達了甲級動員令。民進黨團還爲此通過《黨團強制動員辦法》修正案,黨籍立委未到場將被罰款。柯建銘表示,國民黨總召傅崐萁個性「鴨霸」,毫無憲法觀念,強行壓著整個黨往前衝去撞牆,國民黨必須思考這個問題,領導人是非常危險人物。他也表示,不相信國民黨内沒人看不懂憲法及相關條文,倘若大家噤聲,那麽迎來的便是集體毀滅,當共同毀憲亂政的兵馬俑。「藍、白兩黨仗著過半席次為所欲為」,柯建銘指出,許多須透過修憲完成的議案,卻要透過修法完成,間接導致立法權無限擴張,形同對行政部門實施新的白色恐怖,連蔣介石在世都不敢如此。面對立法院司委會總召吳宗憲原先排定周一、三進行審查職權行使法,柯建銘説,他先前告訴吳,稱重大法案應當召開公聽會好好討論,總統要不要來國會報告、即問即答,亦即可成為公聽會題目,經討論后再進入法案審查論戰。而非利用國會多數暴力强行通過,如今各黨版本已經公布,應該併案審查才對。柯建銘强調,倘若若藍白兩黨強硬通過草案,民進黨必定提釋憲,讓大法官解釋。
賴清德提四大保證 給沒有準備的人領導會失去方向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暨黨主席賴清德今(11)日結束桃、竹車掃行程後,緊接著出席「台灣美德站出來,凱道護國之夜」造勢大會,賴清德提出「四個保證」,包含保衛國家生存,守護人民生命、民主治理、推動國家希望工程、堅持理想永不放棄。他強調,國家也不是實驗品,讓沒有準備的人來領導國家,就會失去方向,所以一定要選對的人,確保台灣不走回頭路,再次呼籲國人週六要出門投票,三組候選人就只有他與蕭美琴做足準備,美德雙全、穩健向前,一起為台灣的未來打拚。晚會現場包含總統蔡英文、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國政藍圖召集人鄭麗君、國策顧問暨後援總會總會長陳茂仁、行政院長陳建仁及副院長鄭文燦、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台北市競總主委陳時中等大咖,8名立委候選人、不分區立委等多位黨公職皆到場力挺。現場湧入超過20萬人,會場內擠到水洩不通,人潮不但將景福門包圍,更一路蔓延至仁愛路,全台支持者、百工百業後援會、各國信賴台灣之友會皆聚集現場,也有不少民眾自製手舉牌到場聲援,場面盛大壯觀。賴清德表示,後天,台灣就要迎接新時代,即將選出新的總統、新的國會。台灣的選擇全世界都在看,到底是要走向未來,還是走回過去;到底要迎向世界,還是鎖進中國;要堅守民主價值,還是向威權專制低頭,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八年前,蔡總統在這裡跟大家說,總統府就在後面,邀請大家一起走完最後一哩路,感謝大家把蔡總統送進總統府,為台灣打拚八年,台灣現在已經變成世界的台灣。賴清德指出,今晚所在地叫作「凱達格蘭大道」,以前叫作「介壽路」,是為了慶祝蔣介石總統誕生而取名。他憶起,他高中時曾在這裡排過字,現在這裡已經改名,紀念台北最早的原住民族。這裡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中,最有意義的一條路,包含廢除刑法一百條在這裡、反核四在這裡、太陽花運動在這裡、同志大遊行也在這裡,還有許許多多對抗威權的民主運動都在這裡。賴清德也提到,這條路就是一條從威權走到民主的路,就像在他背後的總統府,以前在這裡辦公的是獨裁者,現在取而代之在裡面辦公的是人民的公僕,是由國家的主人用一張張選票所選出來的。今日的總統府已經成為一個民主象徵、一座民主堡壘,它讓全世界知道台灣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對走向世界的期盼。賴清德直言,民主最好的制衡,就是四年一次的大選,在所有候選人當中,選擇做好準備、有完整團隊,可以領導國家的人。民主不是大風吹,一旦把國家交給錯誤的人、走錯了方向,就不能重來;國家也不是實驗品,讓沒有準備的人來領導國家,就會失去方向,敬請大家一定要選對的人、走對的路,確保台灣不走回頭路。賴清德表示,為了台灣下一個階段的生存發展,他和蕭美琴在今晚,堅定地向國人同胞提出「四個保證」,第一個保證「保衛國家生存,守護人民生命」,和平靠實力,不是靠侵略者的善意,他當選總統一定會持續強化國防、強化經濟、強化和民主陣營的合作,發揮威懾的力量,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守護國家生存發展,維護2300人寶貴的性命。他提到,七大工業國高峰會、北約領袖峰會,美日、美韓領袖峰會等,都有一致的共識,台海和平穩定符合各國利益,也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反對中國以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現狀,國人要相信自己、信賴台灣。第二個保證「民主治理」,賴清德強調他會組成用人唯才、不分黨派,最能夠因應挑戰、開放包容的新政府,也會汲取在野黨的意見,團結民意,壯大台灣。他說,未來的台灣,還要面對國內外許多挑戰,國人要對抗的不是彼此,而是共同的困境。第三個保證「推動國家希望工程」,賴清德表示,他會在蔡英文政府8年的基礎上,推動國家希望工程,讓台灣可以在全球變動的局勢中,穩健發展,成為國際社會上穩定而不可或缺的力量,不論是價值外交、穩定兩岸、國防自主、經濟升級、能源轉型、青年投資、居住正義、教育平權等,以及0到6歲國家一起養、長照3.0等,通通都會繼續做下去,要做更多、做更好。賴清德也提到第四個保證「堅持理想、永不放棄」,壯大台灣、照顧人民,是他們堅定的理想,也是每一天應有的工作,而「清廉勤政愛鄉土」這七個字,不只是掛在牆上,而是放在他們心上時時警惕。他說,做得不夠多、不夠快的地方,民進黨會檢討改進,若有人犯錯也絕不會包庇寬待,雖然他們不完美,但一定會做最能回應民意的政黨,才能對得起人民的託付,敬請大家支持「美德贏台灣」,讓台灣繼續前進。賴清德表示,總統、副總統是方向盤,賴清德、蕭美琴方向已經確定,對的路就繼續走下去,但是也要跟大家說,國家的引擎在國會,國會的力量夠,車子才能夠行得穩、跑得快。他期望選民們讓他們八席全過、八仙過海,也懇請國人支持民主大聯盟的候選人,不分區立委都是跨黨派、跨世代及跨領域的優秀人才。賴清德指出,民主是他們的信仰,進步是他們的價值,期許大家一起為台灣的未來、為國家的存續全力以赴。若大家覺得過去8年做得不錯,讓台灣變得更好,懇請國人投下三票民進黨,讓有經驗、有方向的團隊繼續做下去;若對過去8年不夠滿意,希望台灣可以更好,三組候選人裡面只有他與蕭美琴做足準備,並提出「國家希望工程」,也會持續檢討改進,讓台灣一定比過去更好。
台灣民主體制成北京統一威脅 BBC:中國「想要的樣子」已消失
2024大選將在本周六(11日)登場,除了全台高度關心外,同時也備受國際密切關注。《BBC》10日就指出,無論大選結局如何,台灣已不再是中國想要的樣子;尤其中國共產黨想要統一台灣已被威脅,因為台灣人對自己是否為中國人的看法愈來愈不一致。根據《BBC》報導,2024總統大選備受國際矚目,而台灣每一次選舉都再度挑起台海間的緊張局勢。其中BBC就以蔣公頭像為例,並指出像蔣中正一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逐漸減少,只有年紀較長,且與中國有商業連結的長者才會支持國民黨。報導指,無論週六選舉結果如何,台灣的自由體制與身分認同接會對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期許構成極大威脅,因為台灣已自成一個民主國家,2024總統大選同時也是一場測試與北京關係的選舉,由於北京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激怒了不少台灣的年輕人。《BBC》實際到台灣走訪,先是訪問了一位94歲的范姓退伍軍人,范先生於1947年自四川從軍,1949年隨著國民軍隊來台。范先生曾以為自己很快就能回家,但一直到1990年他才返回中國尋親,那時他的家人早已去世。而范先生的哥哥與母親皆死於毛澤東時期推動大躍進帶來的大饑荒,范先生透露,儘管在台灣生活了超過70年,但他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對他來說,台灣只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是中國30多個省份中最小的一個,范先生說自己從軍的夢想就是統一中國,讓國家強大且獨立。他也是蔣中正的忠實追隨者,因此他也認為台灣撤除蔣公銅像的做法是錯的。另名86歲的陳先生在民國58年於日本唸書並餐與台灣獨立運動,也因為獨立運動讓他遭判刑入獄15年。不過他承認與中國大陸相比,自己更加喜歡日本的生活方式,「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最後,還有一位5年前才開始學習閩南語的Lōa Ēng-hôa拒絕說普通話,現在他只願意說閩南語或英文。對他來說,這是殖民壓迫者的語言,同時他將其比作英國人被迫說義大利語,因為英國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每天早上都會聚在一起唱「中華民國國歌」,但總有一些懶惰的同學不肯唱,我當時就對他們喊『你不愛你的國家嗎?』我真的以為我是中國人。」他表示,閩南語可能不會被禁止,但普通話的「意識形態主導地位」仍然存在。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在北京遭到厭惡,因為蕭出生於日本,母親是美國人,父親則是台灣人,而她最近才因為投入選舉從駐美大使卸職。中國官媒一直散佈她幾乎不會說普通話的謠言,但這並非事實。但中國擔心像蕭這樣的政治人物的崛起,因為他們與中國幾乎沒有親屬關係,並認為台灣比大陸更接近日本與美國。這次選舉的3位總統候選人的家庭均為本省人,其家庭皆非在1949年跟隨蔣介石來到台灣的家庭。如今,民進黨不再談論台灣獨立的必要性,而國民黨也不再與中國面對面對話,而是迴避統一或台灣是否為中國一部分的話題。《BBC》也指出,現職台北市長的蔣萬安在未來也是潛在的台灣總統候選人,對台灣一些人來說,蔣家後代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希望看到國民黨在2028年提名蔣萬安,而蕭美琴則被吹捧為民進黨的競爭者。最後,「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個問題在台灣已存在數10年,但答案越來越不一致,因此BBC就指出,「這對北京來說是個威脅,因為台灣人能自己決定想當哪種人。」
圓山大飯店驚傳大出包!數發部宴請18國外賓 菜單竟寫「中華人民共和國」
數位部舉辦為期3天的「跨國網路攻防演練」(CODE),共有18個國家參與,演練針對關鍵基礎設施水資源領域,盡可能重現台灣自來水公司工業控制設備,未來若發生事件時,也比較知道如何通報、互相聯防等。不過,舉辦在圓山大飯店的宴會,卻傳出「出包意外」,原來,菜單英文上卻赫然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圓山飯店今(19)日指出,未檢查菜單內容導致翻譯錯誤,對此表示歉意並深刻檢討。圓山飯店國宴菜單。(圖/翻攝自圓山官網)數位發展部長唐鳳昨(18)日晚間在圓山飯店宴請外賓,其中一道麒麟龍膽魚的英文介紹中,卻赫然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讓外國賓客爭相拍照。對此,圓山飯店透過聲明表示,有關國宴文化餐菜單出現國名英文誤植一事,現場主管經「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告知後,已於第一時間向賓客致歉。圓山飯店稍早給出4點回應:一、有關國宴文化餐菜單出現國名英文誤植一事,現場主管經「數位發展部資通安全署」同仁告知後,已於第一時間向賓客致歉。二、 菜單英文部分是飯店人員出於提供貼心服務,主動附上英文說明,希望便於外賓進一步瞭解國宴餐之意涵。三、 飯店人員當下未確實詳細檢視菜單英文內容,也沒有依照飯店內部審核流程再次確認,以致於出現翻譯誤植未察之情形。四、 有關此一事件造成外界誤解,再次表示歉意並深刻檢討,未來會以更謹慎之態度確認飯店內所有文字,避免類似情事再度發生。根據《TVBS》指出,當天菜單上的9道菜都有其意涵,包括第一道的「風味五福拼盤」為蔡英文總統107年時歡迎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海妮閣下伉儷、第二道「福祿雙全」是101年馬英九總統外交部春宴、第三道「龍騰珠海」是89年陳水扁總統與呂秀蓮副總統就職國宴菜色。第四道「燒烤菲力牛排」97年馬英九總統宴請瓜地馬拉總統國宴、第五道「干貝鮮蘆筍」是85年李登輝總統、李元簇副總統就職國宴、第六道「麒麟龍膽魚」是100年馬英九總統建國百年國慶晚宴菜色、第七道「古早味杏仁茶」是51年蔣介石總統梅花宴、第八道「綠豆椪」是100年馬英九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最後第九道為「寶島時令鮮美果」。不過第六道「麒麟龍膽魚」,英譯卻寫成「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而非中華民國英文「Republic of China」,席間引發各國大使爭相拍照,還帶回去作紀念。
兩蔣日記跨海爭訟10年返台 國史館10月出版第一批
備受國人矚目的兩蔣日記原件及兩蔣時代資料文件共計59箱,歷經10年的跨海爭訟,終於回到台灣。國史館規畫今年10月底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並陸續將文物數位化後,盡速開放各界應用。這批日記及文件是在昨天凌晨5點30分運抵桃園機場,經國史館人員點收後,在中午12點18分順利回到國史館,兩蔣文物中,包括蔣介石1917年至1972年的日記,以及蔣經國1937年至1979年的日記正本。此外,還有日記鈔本與影印本、家書、手稿、函電、隨扈日記、總統親批文件及外交電文與微縮膠卷等,不但是國家珍貴財產,也是研究中華民國史與台灣史極重要的史料。由於這批珍貴文物涵蓋兩蔣非總統任職期間文件,且蔣家繼承人眾多,文物所有權之爭自2013年開始由美國加州法院審理,2015年國史館主張我國法院審理,美國法院即裁定暫停美國訴訟,將訴訟移回台灣。此案歷經2020年台北地方法院判決及2022年高等法院判決,確定兩蔣總統任職總統期間文物與相關政府機關檔案資料,以及蔣方智怡捐贈微縮膠卷屬國有財產,判歸中華民國所有,並由國史館管理,非總統任期文物由蔣家家屬共同所有。訟案之後由美國加州法院繼續審理,隨著蔣家家屬陸續捐贈文物權利給國史館,美國加州法院今年7月11日最終判決,寄存在史丹佛大學的兩蔣文物,全部歸國史館所有,史丹佛大學須在命令生效後60天內(即9月11日前)將文物交還國史館運回台灣。國史館規畫10月底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1948-1954年),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1970-1979),並陸續將文物數位化,盡速開放各界研究應用。
兩蔣日記下半年將返台 學者憂能否正確解讀「沒這麼樂觀」
歷時10年纏訟、存放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18年的「兩蔣日記」,下半年將返台。未來將如何解讀?歷史學者認為,兩蔣日記雖是國史,但民進黨政府有其一貫立場,甚至會「工具性應用」,因此對兩蔣日記返台是否有助我國在兩岸之間的民國史話語權,學者直言「沒這麼樂觀」。輔大歷史系名譽教授林桶法表示,蔣經國兒媳蔣方智怡2005年之所以將「兩蔣日記」交給美方保管,最主要考量是當時民進黨執政,政治氣氛、環境與現在相同,蔣家對日記留在國史館有疑慮,與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洽談後,決定「暫存」胡佛研究所。近年來兩岸競逐民國史話語權,而2006年胡佛研究所對外開放閱覽「兩蔣日記」後,吸引大批大陸學者專家前往抄錄。林桶法提到,像大陸知名中國近代史專家楊天石,更長年蹲點在胡佛研究所。相關資料相繼抄錄被帶回大陸後,當然出現各種不同的解讀版本,甚至大陸民國史學界還出現「蔣粉」與「國粉」。大陸民眾也藉此機會了解到,蔣介石確實有在抗日,與過去大陸歷史所呈現的截然不同。而日記回台後的發展,林桶法直言,民進黨對歷史有其一貫立場,未來能否正確解讀兩蔣日記,他「沒有這麼樂觀」。但日記返台對從事相關研究及對民國史感興趣的年輕一輩,應有不少幫助。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指出,近代中國政治人物大多有寫日記習慣,最有名的像《曾國藩家書》、《翁同龢日記》等。兩蔣是國家領導人,日記當是國史,無論如何政黨輪替,政治檔案都該被完整保存;但民進黨政府總是把文獻資料「工具性應用」,只會自行解讀,不尊重歷史,他擔心兩蔣日記的解讀,在台灣將遭意識形態破壞。
兩蔣日記終歸國有…最快今年8月運回 明年盼能開放查閱
美國加州聖荷西聯邦地區法院,將存放兩位蔣故總統在史丹福大學的檔案資料所有權判歸國史館,國史館館長陳儀深20日表示,目前還要等主張擁有繼承權的陳忠人,在8月11日之前是否還有上訴動作,倘若未上訴,預計相關日記和文物今年8、9月就可運回台灣,目標是明年上半年列入資料庫,開放國人上網查閱。美國法院是在今年7月11日作出判決,包括故總統蔣介石與蔣經國私人日記在內的51箱文件所有權歸屬國史館,不過,已故前總統蔣介石前妻陳潔如領養的女兒陳瑤光之子、人在大陸的陳忠人,2011年也曾向中研院和胡佛研究所,聲明為繼承人,主張擁有蔣中正日記的合法繼承權。陳儀深表示,雖然陳忠人從未在美國出庭,但依法仍需走完程序,若陳忠人未在1個月內提出上訴,國史館即可進行運送。他說,國史館今年4月曾經派員前往美國史丹佛大學清點文物,並且估算要委託搬運的數量,若要運送,史丹佛方面預估要花3、4天的作業時間,未來如果陳忠人未提出上訴,預計今年8、9月就可運回台灣。陳儀深指出,這些日記和文件,史丹佛方面修復得不錯,也有很好的分類,但運回台灣後必須先數位化,再將其中可能涉及個資的部分遮蔽,目標希望能在明年上半年列入資料庫。對於美國法院將「兩蔣日記」所有權判歸國史館,身為蔣家後代的台北市長蔣萬安昨表示,一直以來都很希望包括日記等相關資料都可以盡快從美國運回來,讓外界都可以來了解,而且透過公開展覽,供各界來進行相關研究。史丹佛大學保管日記,因很多人主張所有權或要求歸還,包括蔣家後代以及陳瑤光之子陳忠人。史丹佛大學把所有主張擁有日記所有權的人,包括國史館都列為被告。2013年史丹佛大學提起訴訟後不久,蔣方智怡等人就將日記所有權捐給國史館。
兩蔣日記之爭終落幕 美國法院判所有權歸於台灣國史館
存放於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前總統蔣介石和蔣經國的51箱文件,美國法院判定所有權歸台灣國史館。圖為蔣介石1918年12月5日的日記。(圖/中新社)爭訟10年,存放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近18年的前總統蔣介石和蔣經國的51箱文件所有權之爭,終於塵埃落定,位於加州聖荷西的美國區域法院(U.S. District Court)於7月11日確定文件所有權將歸於台灣國史館。國史館長陳儀深昨天表示,已派人到美國清點,下半年可運回,蔣中正擔任第一任總統時日記內容,預計10月底會先出版。據《舊金山標準報》(The San Francisco Standard)報導,這51箱文件內有上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國際政治事件和外交內幕。但是到底誰該擁有這些有歷史價值的思想紀錄?是過去10年台灣政府、蔣家和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法律爭議的核心。史丹佛檔案中包括蔣介石在1917至1972年的日記,及1937至1979年的蔣經國日記,及兩人在位期間的各式演說、外交書信和政治檔案。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和「現代中國和台灣」收藏館長林孝庭指出,這些檔案提供重要外交事件資料,包括1971年台灣和大陸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爭奪戰,有許多政治內幕,例如蔣介石和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尼克森的往來信件,「這些檔案資料提供了關於多位高層領袖非常豐富的第一手祕密,例如他們對國家前進方向的想法。」位於聖荷西美國區域法院11日解決了這個長達10年、事涉15個蔣家成員和台灣政府官方機構的法律訴訟,隨著一連串的判決及和解協議,確定這些文件所有權歸於台灣國史館。國史館表示,接收這些日記後,會印出來,提供其他相關歷史檔案給大眾瀏覽。這些檔案是於2005年由蔣經國的媳婦蔣方智怡出借給胡佛研究所,她授權研究所提供文件的副本給有與趣的學者 ,她和6位其他蔣家成員隨後簽署同意書將所有權轉讓給國史館。不過,後來蔣經國孫女蔣友梅主張這些日記該保存在蔣家,不該交給國史館。2013年9月,史丹佛提起民事訴訟。2015年11月,國史館也在台灣提起所有權訴訟,2020年,台灣法院判定國史館有權合法擁有總統相關文件,包括兩位蔣總統在位時的日記,但在非總統任內其他資料則歸蔣家所有,2022年二審維持原判,美國法院也承認台灣法院的判決。蔣家成員陸續和與國史館達成和解,來轉移所有權,今年5月蔣友梅成為最後一個同意的蔣家成員。雖然原始檔案將要返回台灣,胡佛研究所仍可繼續提供學者複製版本。
不是因為我愛你!正副總統就職為何訂在520? 一切就是為了「拖」…真相跟浪漫無關
2024總統大選隨著各政黨人選逐漸浮出,漸漸走向白熱化的局面,而在激烈的總統大選後,明年的5月20日,照慣例是新一任中華民國總統就任的日子。但你知道為什麼我們國家總統的就職日,都是選在5月20日呢?其實跟諧音「我愛你」的浪漫理由無關,根據《國際橋牌社》臉書專頁發文提到,中華民國原本總統上任日,是訂在5月10日,但因當年選舉副總統的過程,發生很多事件阻攔,才會多僵持、延後了9天,拖到5月20日才完成就任。《國際橋牌社》臉書粉專提到,會把5月20日訂為總統就職日的典故,要回溯到西元1945年,當年中華民國剛打贏長達八年的對日抗戰,在1947年12月25日,實行了「中華民國憲法」。當時的憲法在第27條規定,總統副總統人選應由「國民大會代表」提出跟表決。後來在1948年3月29日,進行了第一屆國民大會,也決定總統與副總統選舉日在在4月20日,當時在修改成總統直選前的《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中第七條規定:「首屆總統、副總統,於當選後二十日內就任。」這也就是說,當4月20日的總統、副總統人選在選完後,照理要在5月10日就該上任。但怎麼會把就職日,一路拖到5月20日呢?有一說是提到,當年蔣介石私心想讓孫文的兒子孫科當選副總統,當時副總統候選人有6位,除了孫科有聲量,前桂系軍閥李宗仁,也是當時外界普遍受支持的人物,於是私心很重的蔣介石,想盡辦法不讓李宗仁當選。在首屆總統選舉時,4月20日當天,蔣介石很順利的當選了行憲後第一任總統,但選舉副總統過程中,一下有人忘記投票,一下子有人尿遁沒參與選舉,投票數就這樣一直沒過半。結果這場副總統選舉,前後一共投票了4次,僵持了9天,最後才有結果。最後是由票數較高的這兩人,以相對多數決,而獲得1438票的李宗仁,擊敗只得到1295票的孫科,當選副總統。所以中華民國的第一屆正副總統,一路拖到5月20日就職,按照《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七條提到:「當選之總統、副總統,於現任總統、副總統任滿之日就任。」說好的510,就這樣被拖成520了。
白色恐怖賠不完2/恐怖713事件 數百山東流亡學生及2校長血染澎湖灣
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期間造成不少民眾苦難及傷痛,以許多台籍菁英「被消失」的二二八事件來說,在民主前輩努力下逐漸掀開神秘而殘酷面紗,但是被稱為「外省人二二八」的「澎湖713事件」,由於地點遠在離島,且受害者以山東籍人士為主,較少為外界所知,卻與二二八事件並列為白色恐怖時期兩大冤案,知名作家王鼎鈞曾指出,當時國民政府藉這兩件大冤案懾伏本省人和外省人,達到在台灣立定腳跟目的。澎湖七一三事件又被稱為山東煙台聯合中學冤案,起源是國共內戰後,山東省煙台聯合中學師生在總校長張敏之等人帶領下,歷經上海、湖南、廣州等地,千里迢迢跨海帶領近8000名流亡學生到澎湖,名作家王鼎鈞的親弟妹也在其中。根據王鼎鈞紀錄,1949年6月這些山東流亡學生從山東撤退到廣州,當時共軍勢如破竹,廣州朝不保夕,煙台聯合中學總校長張敏之和各校長們天天開會,到處奔走請願,希望師生能遷來台灣,替國家保留讀書種子和民族元氣,此時台灣實際掌權的陳誠禁止學生入境,除非願意當兵,後來勉強同意讓師生到澎湖,因此師生分兩批搭船到澎湖馬公。山東煙台聯合中學總校長張敏之在「澎湖713事件」罹難,子女為他出書討公道。(圖/報系資料照)王鼎鈞指出,當時的山東省主席秦德純和教育部及陳誠講好(此時蔣介石已下野,不在台灣),讓女學生和16歲以下孩子繼續念書,17歲以上的孩子則接受文武合一教育(不是當兵),不過時任澎湖防衛司令的李振清卻撕毀協定(另一說是李振清遭39師師長韓鳳儀設局),1949年7月13日集合男學生,只要身高足夠者,不管是否年滿16歲,統統編入步兵團當兵,學生們氣憤舉手呼喊:「要讀書不要當兵」,竟遭士兵開槍並舉起刺刀傷人,司令台前一片鮮血。挺身抗議軍方食言的總校長張敏之、另位校長鄒鑑和5名學生,竟遭移送台北保安司令部,最後以顛覆政府罪判處死刑槍決,同案還有60多位學生押回澎湖管訓,宣誓脫離未曾加入過的中共組織。至於死亡和實際關押人數仍是謎,一般認為牽連師生至少百餘人。結果5千多名男學生被迫入伍當兵,1955年數十名不願繼續當兵的男學生,群集抗爭要求回學校念書,遭軍方逮捕關押200餘天並起訴。其餘2400多名女學生和年幼孩子獲准念書,遷到台灣就讀員林實驗中學,由煙台聯合中學的訓導主任苑覺非擔任第一任校長,繼續照顧有幸念書的山東流亡學生。228事件和澎湖713事件並列為白色恐怖時期兩大冤案。(圖/報系資料照)雖然山東遷到澎湖的8000名流亡學生,占當時從大陸隨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的外省人只是小一部分,但這8000子弟卻是人才輩出,被迫入伍最後當到上將的有前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燮、前海巡部司令王若愚、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升到少將、中將更不乏其人。至於幸運未當兵、後來成為知名學者也很多,包括曾任國防部長和台大前校長的孫震、中研院院士張玉法、中研院前副院長朱炎及警政署長顏世錫等人。本案直到1997年才翻案,當時國民黨的葛雨琴、民進黨的謝聰敏、新黨的高惠宇等立委聯手提案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被害者及家屬始得平反,並於2009年在澎湖馬公設立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