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難過年3/專家驚呼:最怕這款藥缺貨! 1月底就要「備戰春節」
缺藥問題持續發生,第一線藥師透露「最怕精神科藥物缺貨」,因為患者大多較難溝通,所以通常都會建議他們多跑一趟回大醫院領藥。另外,由於農曆年即將到來,為了不使缺藥問題影響過年,專家也建議慢性病患可提早在1月底先領過年時期的藥物,若有出國旅遊計畫,最好也提早預備一周的藥量。缺藥問題最直接反應在社區藥局上,身為供應鏈的下游,幾乎長期以來都要到處調貨或與同業「以藥換藥」,或是只能「A藥換B藥、B藥換C藥」不斷找替代應急,才能順利把藥交給患者。根據藥物供應平台資訊,目前台灣至少缺200種以上的藥物,其中精神科藥物也缺貨已久。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表示,「台灣民眾普遍不太願意換藥,其中我最害怕精神科藥物缺貨,一來患者對藥物的依賴性高,二來溝通上會比較困難,所以大多會請患者直接回醫院拿藥。」包括精神科在內的慢性病患者,在缺藥問題日益嚴重的此時,感受最為深刻,過去只要3個月回診一次,如今因為藥局沒藥,只好每個月回到醫院領藥,有時候甚至必須從中南部跑到台北才能順利拿到藥。針對缺藥問題,藥師公會建議可改用「三同」藥物,也就是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的藥物來替代。(圖/報系資料照)針對缺藥問題,食藥署在去年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也與全國9家較大型中盤藥商合作,建置「藥品市場監測系統」,以利查詢、協調供應,預計近日即將上線。藥師沈采穎認為上述措施無法改善缺藥情形,因為最大的問題是台灣藥物分配不均。沈采穎說,醫院跟診所、社區藥局應該要有「4、3、3」的比例分配,但因為藥廠跟醫院有簽約,跟社區藥局沒有,所以供應商在貨源不足情形下,當然全部到醫院,尤其是醫學中心。沈采穎以「氧化鎂」為例,這個胃藥成分一度缺貨到只有醫學中心有藥,政府才願意處理解決,「難道每種藥都要這樣,政府才積極處理?」沈采穎表示,缺藥有三大階段,依序為解決、緩解、預防,而食藥署一直在發生了才解決。針對過年備藥,王明媛表示近日有一些民眾因為擔心缺藥,所以已開始先準備,她也建議慢性病患提早在1月底就先準備過年期間的藥物;如果計畫出國旅遊,最好多預備一周的藥物,其他如呼吸道疾病的藥物也可以先準備。若是面臨缺藥問題,建議諮詢藥師以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藥物替換,或是當藥局缺藥時,改到藥物較充足的大醫院領藥;最後若醫院也缺藥,再請醫師更改處方用藥。過年備藥5原則